秦安大地灣遺址
⑴ 秦安大地灣遺址的介紹
秦安大地灣遺址,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五營鄉境內的邵店村東側清水河谷及南岸山坡上。是甘肅省東部地區保存較完好的一處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古文化遺存,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⑵ 秦安大地灣遺址最早發現於哪年最早發掘於哪年
秦安大地灣遺址,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興國鎮)五營鄉境內的邵店村東側清水河谷及南岸山坡上。距秦安縣城45公里。
秦安大地灣遺址,是甘肅省東部地區保存較完好的一處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古文化遺存,是1958年甘肅省文管會在全省文物普查時發現的,當時就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秦安大地灣遺址,總分布范圍達110萬平方米。截至2002年年底,僅發掘了其總面積的1.34%,就取得了下述成果:清理發掘出房屋遺址240座,灶址98個,灰坑和窖穴325個,墓葬71座,窯址35座及溝渠12段,累計出土陶器4147件、石器(包括玉器)1931件、骨角牙蚌器2218件以及動物骨骼17000多件。其實際內容之豐富可想而知。
難怪,一位20多年來一直參與大地灣發掘和研究的專家郎樹德感嘆:「大地灣是一個遠古文化遺存的巨大寶庫,現在才只是打開了它的大門。」
據考證,大地灣遺址大致可分為五期文化:前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早、中、晚期和常山下層文化。其歷史年代從距今8000年一直延續到距今5000年。其中,距今8000年的一期文化是我國西北地區迄今為止考古發現中最早的新石器文化。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⑶ 1982年10月,在甘肅秦安大地灣遺址發現了仰韶文化晚期的一幅什麼畫
1982年,甘肅省秦安縣的大地灣遺址中發現了一幅仰韶文化晚期的地畫。地畫的上方有兩個人物,下方是兩個骷髏置於一個方框之內。
⑷ 天水市秦安縣有哪些遺跡
興國寺座落在秦安縣城北街,是一組風格古樸的建築群。《秦安縣志》記載:「興國寺創建於元至順三年(1332年)。
街亭位於秦安縣城東北40公里的隴城鎮,距大地灣遺址8公里,是一處寬約6公里、長達十幾公里的開闊地帶,是關隴大地的咽喉之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期魏蜀街亭之戰就發生在這里。
大池灣遺址位於秦安縣城東北45公里五營鄉,為新石器早期及仰韶文化早,中,晚各期文化遺址,距今7800--5000年。這里不僅有保存完好的新石器時代的房址,灰坑,墓葬,窯址和壕溝,而且還有精製的地畫,彩陶和面積很大,構造復雜的房屋遺跡。
可泉寺坐落於距縣城1.5公里的南山腳下,整個建築分為胡纘宗紀念館、可泉寺及媧鄉神母宮等3處。其建築群年代可上溯到秦漢乃至傳說中的女媧補天的上古時期,自宋元以前初具規模,明清兩代雖經戰爭破毀,然屢毀屢建,規模不減。
隴城故城是晉代設置的略陽郡、略陽城、北魏至唐的隴城縣,宋時的隴城寨,明代設置隴城巡檢司的治所。隴城北魏、北周的故城,在唐代宗寶應年(公元762年),因吐蕃進犯而被毀,已不存在。宋正隆四年又重築一城,即現在的隴城,又稱八卦城。
秦安文廟,位於秦安縣興國鎮新華街東,創建於元大德元年(1297年),總面積2800平方米。現存建築有大成殿、崇聖祠、鄉賢祠、名宦祠、樂器庫、祭器庫等。
泰山廟坐落在秦安縣城東的鳳山上,是保存完整的泰山廟古建築群。
女媧祠的建造年代,目前可追溯到秦朝,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1986年,天水牧馬灘出土秦墓木板地圖,其中繪制葫蘆河的2號圖標有一亭形物。據學者考證,此亭形物當為女媧祠。
⑸ 秦安大地早灣文化遺址是世界文化遺產嗎
是的。
大地灣遺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地灣遺址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東北的五營鄉邵店村,分布在葫蘆河支流清水河南岸的二、三級階地相接的緩山坡上,距天水市102公里。
為新石器早期及仰韶文化早、中、晚各期文化遺址,遺址面積約27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4米,距今4900—8120年,是中國西北地區考古發現中最早的新石器文化,1988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世界文化遺產,是一項由聯合國發起、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負責執行的國際公約建制,以保存對全世界人類都具有傑出普遍性價值的自然或文化處所為目的。世界文化遺產是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的最高等級,世界文化遺產屬於世界遺產范疇。
⑹ 秦安的大地灣遺址距今多少年
8000——5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