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中都遺址
⑴ 金中都的建立
金中都的中心是皇城,基址位於今天廣安門南濱河路一帶。東西窄,南北長,周圍3里,共有城門四:東為宣華門、南宣陽門,西玉華門,北是拱辰門。皇城中有宮城,中心則是大安殿,為朝會慶典之所。其基址為今白紙坊立交橋北端之東,距原白紙坊百貨商場頗近。1993年建「西廂道路工程」時被發現。玉華門外是皇家園林同樂園,有魚藻池等名勝。魚藻池即太液池,遺址即解放後疏挖的青年湖,即今白紙坊立交橋西鴨子橋路西端。皇城外為都城,周圍36里,共13個城門。如果按「面朝背市」的儀制,商業中心應在北面會城門、通玄門、崇智門、光泰門之內。很可能是會城門內天寧寺一帶。也有可能在金代漕運沿線一帶。
舊渠漕沿襲遼代,還有引黃河、漳河、衡水三條道,但都到達通州,通州至中都50里,不可能成為商業中心。頗有可能的是「金口引水渠」,即引永定河之水,「金口」即今石景山麻峪村東石景山發電廠院內。據近人考證:「至京城北入壕」(金中都北護城河),「東至通州之北,入潞水」(即沿今通惠河)。金口引水線上段引永定河水至石景山,設閘。水流經今老山、八寶山北,東至玉淵潭,折向南流入北護城河;再東流折向東北,過今舊簾子胡同、人民大會堂南側、歷史博物館南,沿台基廠三條、同仁醫院、北京火車站,出東便門,流經通惠河至通州北入北運河(見《京水名橋》,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2003年版)。金中都東有3個城門:施仁門、宣曜門、陽春門,那麼商業中心也頗有可能在這3個城門附近。但最有可能仍會在靠近北護城河的會城門至光泰門一帶。
五千三百二十八丈(約三十五里余),方形,城門十三座。南面居中為豐宜門,右為景風,左為端禮。東為陽春、宣耀、施仁。西為麗澤、灝華、彰義。北瀕金口河,有通玄、會城、崇智、光泰諸門。宮城在城中而稍偏西南,從豐宜門至通玄門的南北線上,南為宣陽門,北有拱辰門,東、西分別為宣華門、玉華門,前部為官衙,北部為宮殿。正殿為大安殿,北為仁政殿,東北為東宮,共有殿三十六座。此外還有眾多的樓閣和園池名勝。當時人記載金中都「宮闕壯麗」,「工巧無遺力,所謂窮奢極侈者」。城的東北有瓊華島(即今北京北海公園),建有離宮,以供皇帝游幸。
為使中都繁榮,海陵王從張浩之請,凡四方之民,欲居中都者,免役十年。世宗時期,為了便利漕運,又利用金口河引永定河水,開鑿東至通州的運糧河。但因為地勢的落差甚大,無法控制水勢,運河開成後,很快淤塞。不久,又將金口河填塞,以防永定河洪水泛濫,危及京城。金章宗完顏,明昌三年(1192),建成了橫跨永定河的盧溝石橋,以利南北交通。
從貞元元年三月二十六日(1153年4月21日)金海陵王完顏亮遷都於此開始,到貞祐二年五月十八日(1214年6月27日)金宣宗完顏珣離開中都,貞祐二年七月金宣宗南遷到達汴京,中都作為金朝都城共61年,貞祐三年五月初二(1215年5月31日)金中都被蒙古軍隊攻陷,城池遭受毀壞。
⑵ 金中都的建築特點以及現存的遺址有哪些
金中都的建築規劃特點主要有3點:一是宮城位置居中;二是向《考工記》的規劃思想靠攏;三是城內增建禮制建築,如祭祀天、地、風、雨、日、月的郊天壇、風師壇、雨師壇、朝日壇、夕月壇等。
為了使中都繁榮,海陵王完顏亮採納了張浩的建議,凡是住在中都附近的居民,免去服役10年。
元世宗時期,為了便利漕運,又利用金口河引永定河水,開鑿東到通州的運糧河。但因為地勢落差很大,無法控制水勢,運河開成後,很快就淤塞了。不久,又將金口河填塞,以防止永定河洪水泛濫並危及京城。
從金海陵王完顏亮遷都於此開始,到1214年金宣宗完顏珣離開中都並南遷到汴京後,中都作為金朝都城共61年,1215年,金中都被蒙古軍隊攻陷,城池遭受毀壞。
在現在的豐台區盧溝橋鄉界內尚存有元中都遺址西、南城牆遺址3處:三路居鳳凰嘴村為城西南牆角,牆體殘高3米,綿亘約百餘米,牆南面的水渠為金代護城河遺跡,這是金中都遺址較大的一處。
萬泉寺村有南牆兩段,並連在一起;東管頭高樓村有西牆一段。這些元中都遺址均為夯土牆,是北京市重點保護文物。
⑶ 現在的北京還有金都和元大都的遺址嗎
金中都城是以現在廣安門為中心周長37里的正方形城池,現在廣安門東側立有一個金中都遺址的青銅標志。
現在的豐台區三路居鳳凰嘴村為城西南牆角,牆體殘高3米,綿亘約百餘米,牆南面的水渠應為金代護城河遺跡。此為金中都遺址較大的一處。
元朝時的元大都遺址只能看到土城牆了,現在在學院路能看到元大都的西城牆,元大都的北城牆在現在地鐵10號線的沿線,從西土城到芍葯居附近。西土城、北土城那裡都有元朝的土城牆遺址,況且象健德門、安貞門、光熙門還都是元大都城門的名字。
故宮附近絕對沒有金、元的皇城遺址,一個是金中都離故宮較遠,金中都基本是在現在二環的外邊,故宮始建於明永樂4年(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那時的朱棣和明朝的大臣比較的迷信,想要鎮住元朝的龍脈,所以基本上是把元大都都給拆了,故宮後邊的景山也沒有那麼高,景山原是元朝皇宮的中心,朱棣為修建故宮而拆了元朝的皇城,和故宮的護城河挖掘的土所堆砌起來現在的景山。
明時期的皇宮和現在的故宮范圍是一樣的,清朝的多爾袞和順治也想把明故宮拆了,但是那個時候國力不允許,並且他們也捨不得把這么龐大、威嚴的宮殿拆除從建,只能是在乾隆時期在景山上陸續建了萬春亭等5坐亭子,以此來鎮住明朝的龍脈。但是明清時期的皇城包括現在的景山公園,現在的地安門就是明清時期皇城的北門。
⑷ 金中都、元大都與明清北京城
金中都是最早定都北京的朝代(之前都是陪都),以現在的北京西站、蓮花池一帶為中心興建
元大都的中心比金中都北移了一些,據說是為了壓制前朝,現在學院路一帶還有元大都城牆遺址公園
明北京的城市中心好像是把元大都南移了,也是為了壓制前朝,現在北京站崇文門一帶還有明城牆遺址公園,後來擴建北京城,但是資金不足,於是南城就形成了一個「凸」字形,基本上在現在的北京二環到三環之間。
後者都是在前者的基礎上興建,借鑒了之前的規劃
⑸ 金中都時期有哪些建築
金中都仿照北宋汴抄京的規制,在遼南京城基礎上擴建。東城牆自四路通向北,穿過明清護城河,在北新華街西側與北牆相接,城牆上有3門:施仁、宣曜和陽春。
金中都的中心是皇城,東西窄,南北長,周圍1500米。皇城中有宮城,中心大安殿是朝會慶典之所。玉華門外是皇家園林同樂園,有魚藻池等名勝。魚藻池就是太液池,遺址就是後來疏挖的青年湖。
皇城外是都城,周圍18千米,共13個城門。據考證,商業中心可能在會城門內天寧寺一帶,也有可能在金代漕運沿線一帶。
金中都東有3個城門:施仁門、宣曜門和陽春門,36座殿,此外還有眾多的樓閣和園池名勝。城的東北有瓊華島,島內建有離宮,以供皇帝游幸。
⑹ 故宮是金朝時候開始修建的嗎
北京故宮是明成祖朱棣下令,於1406年(永樂四年)仿照南京皇宮興建的。當時版動用了工匠權23萬、民夫近百萬人,至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
至於金朝中都城是以現在廣安門為中心周長37里的正方形城池,現在廣安門東側立有一個金中都遺址的青銅標志。現在的北京市豐台區三路居鳳凰嘴村為城西南牆角,牆體殘高3米,綿亘約百餘米,牆南面的水渠應為金代護城河遺跡。此為金中都遺址較大的一處。
而元朝時的元大都遺址現在只能看到土城牆了,現在在學院路能看到元大都的西城牆,元大都的北城牆在現在北京地鐵10號線的沿線,從西土城到芍葯居附近。西土城、北土城那裡都有元朝的土城牆遺址,況且象健德門、安貞門、光熙門還都是元大都城門的名字。
現在的北京故宮附近絕對沒有金、元的皇城遺址!一是因為金中都離現在的故宮較遠,金中都基本是在現在北京的二環外,而故宮開始建造時,由於當時朱棣和明朝的一幫大臣非常迷信,想要鎮住元朝的龍脈,所以基本上是把元大都全給拆了。故宮後邊的景山也沒有那麼高,景山原是元朝皇宮的中心,朱棣為修建故宮而拆了元朝的皇城,和故宮的護城河挖掘出的土一起堆砌起來,這才形成了現在的景山。
⑺ 從四惠東到金中都遺址公園怎麼走
公交線路:地鐵1號線 → 83路,全程約21.4公里
1、從四惠東乘坐地鐵1號線,經過10站專, 到達屬西單站
2、步行約850米,到達西單路口東站
3、乘坐83路,經過14站, 到達中國戲曲學院站
4、步行約850米,到達金中都城牆遺址公園
⑻ 金中都的城牆遺存在哪裡
公元1215年,成吉思汗的蒙古軍攻破了金中都後,這座著名的都城已變成一片廢墟。後來,忽必烈新建元大都時,曾考慮在金中都的故址上建新都,因考慮到故城已破敗不堪,而且水源不足,最終將新都建在了故址東北方向的積水潭周邊。
元大都建成之後,忽必烈下令破壞了故城城牆,以防戰爭時被敵軍利用。當時金中都故城被稱為"舊城"或"南城",不少居民仍居住城中。至今,前門外大柵欄地區由東北至西南走向的斜街,據說就是當年沿著連接元大都和舊城之間的斜道形成的。
歷經800餘年的歲月變遷,金中都這座周長36里的古城,現在只剩下了3座夯土堆。其中兩處在麗澤路南側,分別在鳳凰嘴村旁的萬泉公園和萬泉寺水產冷凍廠院內,屬於當年的南城牆西段。第三處是當年的西城牆南段,在高樓村。
高樓村,位於馬連道茶葉街西南,西三環路麗澤橋東北。這是一座高度不足2米、長度不足10米的小土堆,四周圍著鐵護欄,遮蓋著大屋頂。
金中都的城牆,東南角在洋橋以北的四路通,東北角在西絨線胡同以南的翠花街,西北角在羊坊店的黃亭子,西南角在高樓村以南的鳳凰嘴村,共開有13座城門。高樓村附近的麗澤橋和麗澤路,就是從金中都西南角的城門麗澤門的名稱而來的。
金中都的水源是現今西客站側畔的蓮花池湧出的泉水。蓮花池下游的蓮花河,經現在廣安門外的灣子向南折,沿皇宮西側穿城而過,從南城牆下面的水關流出城外。這處水關的遺址在現今右安門外玉林小區中的遼金城垣博物館中尚有保留。
⑼ 北京豐台區古代建築
盧溝橋-宛平城
二七革命遺址
金中都城遺址
⑽ 金中都太液池遺址的介紹
金中都太液池遺址位於廣安門外南銜。金貞元元年(1153年)完顏亮(即海陵王)正式遷都,改遼南京為金中都,北京就此成為一代王朝的首都。金中都城的位置,包括現在宣武區西部的大半。城中部的前方為皇城,皇城之內又有宮城,出宮城西側的玉華門,便是風景優美的花園。金中都太液池遺址就在這里,名叫同樂園,亦稱西華潭遺址。據說在同樂園內,辟治了瑤池、蓬瀛、柳庄、杏村等名勝。在歷代地圖上這里標有一個馬蹄形的水面。這個馬蹄形水面的北半部己被填平,建起了別墅小區,南半部仍保留著原來的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