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元上都遺址

元上都遺址

發布時間: 2020-11-23 17:25:53

① 元上都遺址是在什麼時間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

2012年,第36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一致同意將中國申報的文化遺產項目元上都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元上都遺址成為我國第30項世界文化遺產,我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42項。

② 元上都遺址怎麼沒了 當年被誰燒的 是不是朱元璋

元上都遺址還在的,元上都遺址位於錫林浩特市南面的正藍旗。

元上都遺址呈方形,站在城外的台基上,依稀可以辨認出房屋當年的格局。上都城周長約9公里,分為外城、內城、宮城三重,其中宮城是整個建築的重中之重,是皇帝和後妃們夏季避暑時的居住之地,風格以自然為主。

內城和外城則是官吏們的居住地。此外,在都城附近還有一座面積很大的御花園,有竹經樓台,大理石宮殿,奇花異卉,原本還放養了一些麋鹿等動物,以供帝王游獵。

(2)元上都遺址擴展閱讀:

元上都遺址的文物遺存

外城

外城整體呈曲尺形,圍繞於皇城之西、北兩面擴建而成,西、北兩面牆長2220米,東牆長815米,南牆長820米。

佔地面積約288公頃 現存城牆底基寬10米,頂寬2米,存高約為3-6米。外城自西門北側225米處,斜向修一條東西向的隔牆至皇城北門瓮城西牆,將外城分為皇城以西、以北兩部分。隔牆基寬3米,殘高0.7-0.8米,頂寬2.05米。

城牆均為黃土夯築,夯層厚約20厘米左右,薄厚不均,夯實程度不若皇城,外表未有磚石包砌。 共辟有四門,南牆一門,西牆一門,北牆兩門。 外城四周圍繞有護城河遺跡。

皇城

皇城平面近方形。東牆長1410米,西牆長1415米,北牆長1395米,南牆長1400米。佔地面積約164公頃現存高度多在6—7米左右,牆基寬12米,頂寬約5米,向上漸斜收。四牆外側築有馬面,每面牆6個,共24個。

馬面底寬12米,凸出牆體約5.4米,現存高度約5.8米中間為黃土夯築,內外兩側均用自然石塊包砌,石牆約厚0.5-0.6米,外側石塊略平整。

石砌牆體底部挖有基槽並建有斜坡狀牆基。皇城城垣辟有六座城門,南北牆正中各開一門,皇城東西牆對稱各開二門。皇城西牆和北牆瓮城門西側外,發現有明顯的河溝遺跡。河溝距城牆約25米,寬約10米。

宮城

宮城平面近方形。東牆長605米,西牆長605.5米,北牆長542.5米,南牆長542米。佔地面積約32公頃四面均存有高度不同的夯土牆體,最高5米,牆基寬10米,頂寬5米。

部分牆體存有包磚中間為黃土夯築,內外兩側包砌青磚。磚牆底部墊有石條或片岩做基礎。有東、西、南3座城門城牆外側挖有閉合壕溝。

關廂

東關長約800米,並向東北方延伸;南關長約600米,與灤河南面的建築相連,今河岸還存有連接兩岸的石橋基礎;西關向西延伸約1000米;北城牆外側無建築及街道遺跡,因外城北部為帝王游幸的宮苑之故。

在距離北牆一公里以外的山麓,有大片建築遺跡,多為整齊排列的小型建築物,有的各自組成一個建築區,建築區內有主要幹道及小路整齊布局。在這些建築址內僅可看到用石塊壘砌的牆基,地表很少有遺物,僅在靠南邊的一些建築物內見有殘瓦及泥塑佛像碎片,應是一座小佛寺遺址。

③ 元上都遺址距離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多遠

駕車路線:全程約21.7公里

起點:元上都遺址

1.從起點向正北方向出發,行駛4.2公里,右轉

2.行駛14.0公里,左轉

3.行駛560米,稍向右轉

4.行駛470米,到達終點

終點:元上都遺址博物館

④ 元上都遺址位於什麼地方,是如何建立的

元上都遺址是我國元代都城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東北閃電河北岸。由元世祖忽必烈初建於1256年。1251年,蒙哥即帝位後,忽必烈受任總領漠南漢地軍國庶事,從漠北和林南下駐帳金蓮川,招攬天下名士,建立了著名的金蓮川幕府,對忽必烈治理漢地乃至統一全中國起了重要的作用。1256年,忽必烈下令在這里選址建城,起初取名為開平府。1259年城郭建成。1260年,忽必烈在此登上皇帝之位,為元開國皇帝元世祖,於是就將開平府作為首都了。1264年,忽必烈開始修建大都,即後來的北京,下詔開平府上升為上都,用以取代漠北的和林,並確立了兩都巡幸的制度,上都作為夏都,與元大都共同構成了元朝的兩大首都。當時大都與上都兩都之間有三路交通線路。每年4月,元朝皇帝便來上都,9月秋涼返回大都,皇帝在上都的時間長達半年之久。皇帝在上都期間,政府諸司都分司相從,以處理重要政務。除此之外,皇帝要狩獵行樂,還要舉行蒙古諸王貴族的朝會和傳統的祭祀活動。1369年,明朝將元上都復名「開平府」,不久廢府改衛。1430年廢棄不用。

⑤ 元上都遺址在哪裡

元上都是目前保留最完整的草原都城,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旗政府所在地東北約20千米處、閃電河北岸。這座草原都城,具有游牧文化特色,並融合中國傳統建築於一身,是中原農耕文化與草原游牧文化的完美結合,可與義大利古城龐貝媲美。

元朝實行兩都制,大都為首都,上都為夏都。每年夏歷二三月至八九月,皇帝及隨行大臣、官員等有半年時間在這里避暑理政。元朝的主要機構在上都均有分衙或下屬官署,上都仍是全國重要的政治中心。

元上都遺址上都地理位置特殊,「控引西北,東際遼海,南面而臨制天下,形勢尤重於大都」。對聯絡、控制擁有強大勢力的漠北蒙古宗親貴族來說,其在政治、軍事上均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元朝前幾位皇帝,如忽必烈、鐵穆耳、海山等即位的忽里台都在上都舉行。元王朝也是從這里出發,征服四十國,建立了橫跨歐亞的強大帝國,擁有三千萬平方千米的疆域,對人類歷史產生深遠影響。

元代中外交往頻繁,上都常有回族商人往來。義大利威尼斯商人尼古剌兄弟帶著馬可·波羅到中國,在上都受到忽必烈極高的待遇。馬可·波羅在中國居住生活了17年,深得忽必烈賞識器重,他的《馬可·波羅行記》詳細記述了上都的宮殿、寺院、宮廷禮儀、民情風俗,第一次向世界介紹了中國和東方。

⑥ 元上都遺址離什麼機場最近

元上都遺址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正藍旗,最近的機場就是錫林郭勒盟盟府的錫林浩特機場。

⑦ 元中都遺址的建築布局是什麼樣子的

元中都遺址位於張北縣城北處。南離元大都即北京265千米,北距元上都遺址195千米。元中都遺址由宮城、皇城、郭城呈回字形相套,是我國傳統都城「三重城」建制。宮城平面呈長方形,城垣保存完整,城牆高出地面3至4米,牆基寬約15米,四角存有方形夯土角台,邊長6至7米。城牆四面各有一缺口,經探明,就是原來的四個城門。內城南門為3個門道,兩側還可能有闕台。

宮城內共發現建築基址27處,其中位於宮城中心的高台基址,基址裸露,可見柱礎。高台基址是宮殿群主體建築,正好位於宮城的南北中軸線上。以基址為中心的主體宮殿群位於宮城的中北部。作為正殿一座宮殿基址居於宮城中心位置,平面呈「工」字形,有排列整齊的柱礎石,地表有琉璃瓦當、滴水和花磚等建築構件。

宮殿台基分為上下兩層,總體高出地面約2.8米,周圍用青磚包砌。上層基面為宮殿的主體部分,下層基面為宮殿的迴廊部分,在台基的周圍一共有7條上殿通道。柱廊兩旁各有一條上殿通道,這兩條通道和宮城的東門和西門正對。在前殿的南側共有三條上殿通道,中間是御道,兩邊是文武大臣上殿的通道。

宮城西南角為角樓基礎,宮牆南城門發現了三道門,地面為青石鋪面,門框及頂部為過梁式磚木結構,其上應為闕台類建築。這里發現了大量的琉璃構件,有塑龍琉璃殘塊、浮雕牡丹花,還有筒瓦、瓦當、滴水、鳳鳥、仙人,以及大殿屋脊上華麗的裝飾殘件等,藝術造型寫實逼真,栩栩如生,表現了大元帝國工匠們敏銳的觀察力和深厚的造型藝術功底。

⑧ 游覽元上都遺址需要半天時間嗎

游覽元上都遺址的話,肯定是需要半天的時間的,因為這邊都是走路游覽的,而且這裡面面積也非常的廣,說要游覽玩的話估計都要半天的時間了。

⑨ 神之都城的元上都遺址有什麼價值意義

元上都遺址是我國元代都城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東北閃電河北岸。由成吉思汗之孫、元世祖忽必烈初建於1256年。

我國北方騎馬民族創建的這座草原都城,被認定是中原農耕文化與草原游牧文化奇妙結合的產物,其遺址也是我國游牧民族遺存保存最為完好的文化遺產,甚至可以與義大利古城龐貝媲美。

1251年蒙哥即帝位後,忽必烈以皇弟的親貴身份,受任總領漠南漢地軍國庶事,從漠北和林南下駐帳金蓮川,招攬天下名士,建立了著名的金蓮川幕府,對忽必烈治理漢地乃至統一全中國起了重要的作用。

1256年,忽必烈下令在這里選址建城,起初取名為開平府。1259年城郭建成。1260年,忽必烈在此登上大蒙古帝國皇帝之位,為元開國皇帝元世祖,於是就將開平府作為首都了。

1264年,忽必烈開始修建大都,即後來的北京,下詔開平府上升為上都,用以取代漠北的和林,並確立了兩都巡幸的制度,上都作為夏都,與元大都共同構成了元朝的兩大首都。

當時大都與上都兩都之間有三路交通線路。每年4月,元朝皇帝便來上都,9月秋涼返回大都,皇帝在上都的時間長達半年之久。

皇帝在上都期間,政府諸司都分司相從,以處理重要政務。除此之外,皇帝要狩獵行樂,還要舉行蒙古諸王貴族的朝會和傳統的祭祀活動。

1369年,明朝將元上都復名「開平府」,不久廢府改衛。1430年廢棄不用。

元上都全城由宮城、皇城和外城三重城組成:

宮城在皇城的中部偏北,長方形。宮城是全城的核心,有東華、西華、御天三門,城牆用磚包鑲。

宮城中南邊的御天門最為重要,它與皇城南門明德門在一條中軸線上,是出入的主道。皇帝所下達的詔旨,都要在御天門上發布,再送住大都,然後轉發全國各行省。

主要宮殿樓閣和官署、宮學建在宮城內。宮城建有水晶、大明、鴻禧等殿,大安、延春等閣。

皇城環衛宮城四周,城牆用石塊包鑲,道路整齊,井然有序,南半部為官署,府邸所在區域,東北和西北隅建有乾元寺和龍光華嚴寺。

外城在皇城西北面,全用土築,周長約18千米。北部為皇帝觀賞的御苑,是皇家苑囿和金頂大帳「棕毛殿」的建築所在。南部為官署、寺觀和作坊所在地區。

城外東、南、西三處關廂地帶,為市肆、民居、倉廩所在。明代荒廢,城垣及建築台基依然殘留地表,蒙古語稱此城為「兆奈曼蘇默」,為108座廟的意思,就是依據城址中建築眾多而訛傳的。

城內除中央及北城牆中部的大型宮殿位於中線以外,大部建築未採用對稱的布局,殿、亭、閣、榭各具特色,或近臨沼池,或開渠引流,或亭閣相連,形狀大小各異,色彩風俗不同,優雅非凡。上述通往各地的驛道四通八達,為漠北與中原的交通樞紐。

上都地區元朝時商賈工匠雲集,繁榮興盛,不但有從中原來的商人,也有從中亞和歐洲來的商人,他們運來各種金屬器皿、日用品和為統治階級享用的奢侈品,而後運走上都地區的畜產品,促進了以元上都為中心的蒙古地區的經濟繁榮。

上都在中外外交史上具有重要影響。元代中外交往頻繁,上都常有阿拉失、波斯、突厥等商人往來。義大利人馬可.波羅在中國居住生活了17年,深得忽必烈賞識器重。著名的《馬可.波羅行記》詳細記述了上都的宮殿、寺院、宮廷禮儀、民情風俗,第一次向世界介紹了上都,讓世界了解中國。

上都在元代科技史上的地位更不容忽視。早在蒙哥汗時期,開平就設有天文觀測所——承應闕。上都城西北有一個山口,兩山之間有一個古攔洪壩遺址。

這一工程是當時著名科學家郭守敬在北方塞外草原建設的較為成功的大型泄洪水利工程,至今保存完整,成為郭守敬留給草原人民的一件永久紀念品。

都城有眾多佛寺、道觀、清真寺等宗教建築,宗教活動十分興盛。上都常有色目商賈往來,很早就建有回回寺。上都居民中也有信仰伊斯蘭教、景教等的。上都作為元的夏都,是北方宗教興盛的中心,同時也是多元文化交流的中心。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