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豐庫遺址
『壹』 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運河的96個子項目名稱
大運河65個子項,增加的31項找不到:
【北京】
1、昆明湖及綉漪閘
2、廣源閘、高梁閘、澄清上閘、澄清中閘
3、南新倉
4、平津上閘
【天津】
1、天妃宮遺址
【河北】
1、紅廟村金門閘
2、馬廠炮台及軍營遺址
3、捷地分洪設施
4、東光碼頭沉船遺址
5、連鎮謝家壩
6、華家口夯土險工
7、鄭口挑水壩
8、油坊碼頭遺址及險工
【山東】
1、蘇祿王墓
2、臨清片區
3、東昌府運河大小碼頭
4、阿城鹽運司
5、濟寧樞紐
6、南旺樞紐
7、濟寧東大寺
8、會通河節制閘群
9、通惠閘
10、微山縣乾隆御碑
【河南】
1、含嘉倉遺址
2、回洛倉遺址
【安徽】
1、柳孜運河碼頭遺址
【江蘇】
1、龍王廟行宮
2、窯灣鎮歷史街區
3、雙金閘
4、清江大閘
5、清口樞紐
6、洪澤湖大堤(包括險工、救生樁、水志、信壩、碑刻等)
7、吳公祠
8、鎮水鐵牛(高良澗鐵牛、邵伯鐵牛、三河鐵牛、高家堰鐵牛、馬棚灣鐵牛)
9、瘦西湖
10、普哈丁墓
11、兩淮都轉鹽運使司衙署(僅門廳)
12、揚州鹽業歷史遺跡
13、盂城驛
14、邵伯古堤
15、邵伯老船閘
16、邵伯碼頭
17、清晏園
18、總督漕運公署遺址(不含博物館)、淮安府衙正堂、鎮淮樓
19、豐濟倉遺址
20、清江浦樓
21、淮安鈔關遺址
22、天寧寺行宮(含重寧寺)
23、西津渡古街
24、清名橋歷史街區
25、盤門
【浙江】
1、分水墩、落帆亭
2、長安閘
3、南潯鎮歷史街區
4、杭州鳳山水城門遺址
5、杭州富義倉
6、洋關舊址
7、通益公紗廠舊址
8、杭州拱墅運河歷史街區
9、水利通判廳遺址
10、西興過塘行及碼頭
11、清水閘
12、永豐庫遺址
13、寧波水則碑
14、寧波慶安會館
河道(31項)
1、通惠河段主線
2、玉河故道
3、長河
4、北運河段主線
5、南運河段主線
6、會通河段主線
7、小汶河
8、中河段主線
9、淮揚運河段主線
10、寶應宋涇河
11、寶應明清運河故道
12、高郵明清運河故道
13、邵伯明清運河故道
14、古邗溝故道(邗溝東道,揚州城區段)
15、鎮揚城區運河故道
16、常州城區運河故道
17、無錫城區運河故道
18、現京杭運河無錫至蘇州段
19、蘇州城區運河故道
20、現京杭運河蘇州至吳江段
21、江南運河吳江-嘉興-杭州段
22、杭州中河-龍山河
23、塘東段
24、浙東運河主線
25、衛河(永濟渠)段主線
26、通濟渠—滎陽故城段
27、汴河遺址商丘南關碼頭遺址段
28、汴河遺址百善老街及柳孜碼頭段
29、汴河遺址宿州段
30、汴河安徽泗縣—江蘇泗洪段
31、淮河口段
『貳』 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2014年6月22日,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宣布中國大運河成功
在世界上所有的人工運河中,中國大運河開鑿較早、規模最大、線路最長、延續使用時間最久,而且目前仍在使用,是人類歷史上超大規模水利水運工程的傑作,被《國際運河古跡名錄》列為世界上「具有重大科技價值的運河」。
大運河既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象徵之一,也是世界運河史上的里程碑,被國際工業遺產保護委員會在《國際運河古跡名錄》中列為最具影響力的水道。涉及8個省、直轄市35個地市的大運河遺產整體申報世界遺產,關繫到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遺產共計包括65個遺產點和31段河段。
中國大運河項目遺產點(65項)
【北京,4項】
1、昆明湖及綉漪閘
2、廣源閘、高梁閘、澄清上閘、澄清中閘
3、南新倉
4、平津上閘
【天津,1項】
1、天妃宮遺址
【河北,8項】
1、紅廟村金門閘
2、馬廠炮台及軍營遺址
3、捷地分洪設施
4、東光碼頭沉船遺址
5、連鎮謝家壩
6、華家口夯土險工
7、鄭口挑水壩
8、油坊碼頭遺址及險工
【山東,10項】
1、蘇祿王墓
2、臨清片區
3、東昌府運河大小碼頭
4、阿城鹽運司
5、濟寧樞紐
6、南旺樞紐
7、濟寧東大寺
8、會通河節制閘群
9、通惠閘
10、微山縣乾隆御碑
【河南,2項】
1、含嘉倉遺址
2、回洛倉遺址
【安徽,1項】
1、柳孜運河碼頭遺址
【江蘇,25項】
1、龍王廟行宮
2、窯灣鎮歷史街區
3、雙金閘
4、清江大閘
5、清口樞紐
6、洪澤湖大堤(包括險工、救生樁、水志、信壩、碑刻等)
7、吳公祠
8、鎮水鐵牛(高良澗鐵牛、邵伯鐵牛、三河鐵牛、高家堰鐵牛、馬棚灣鐵牛)
9、瘦西湖
10、普哈丁墓
11、兩淮都轉鹽運使司衙署(僅門廳)
12、揚州鹽業歷史遺跡(個園、何園、汪氏小苑、汪魯門鹽商住宅、盧紹緒鹽商住宅、鹽宗廟等)
13、盂城驛
14、邵伯古堤
15、邵伯老船閘
16、邵伯碼頭
17、清晏園
18、總督漕運公署遺址(不含博物館)、淮安府衙正堂、鎮淮樓
19、豐濟倉遺址
20、清江浦樓
21、淮安鈔關遺址
22、天寧寺行宮(含重寧寺)
23、西津渡古街
24、清名橋歷史街區
25、盤門
【浙江,14項】
1、分水墩、落帆亭
2、長安閘
3、南津鎮歷史街區
4、杭州鳳山水城門遺址
5、杭州富義倉
6、洋關舊址
7、通益公紗廠舊址
8、杭州拱墅運河歷史街區
9、水利通判廳遺址
10、西興過塘行及碼頭
11、清水閘
12、永豐庫遺址
13、寧波水則碑
14、寧波慶安會館
河道(31項)
1、通惠河段主線
2、玉河故道
3、長河
4、北運河段主線
5、南運河段主線
6、會通河段主線
7、小汶河
8、中河段主線
9、淮揚運河段主線
10、寶應宋涇河
11、寶應明清運河故道
12、高郵明清運河故道
13、邵伯明清運河故道
14、古邗溝故道(邗溝東道,揚州城區段)
15、鎮江城區運河故道
16、常州城區運河故道
17、無錫城區運河故道
18、現京杭運河無錫至蘇州段
19、蘇州城區運河故道
20、現京杭運河蘇州至吳江段
21、江南運河吳江-嘉興-杭州段
22、杭州中河-龍山河
23、錢塘東段
24、浙東運河主線
25、衛河(永濟渠)段主線
26、通濟渠—滎陽故城段
27、汴河遺址商丘南關碼頭遺址段
28、汴河遺址百善老街及柳孜碼頭段
29、汴河遺址宿州段
30、汴河安徽泗縣—江蘇泗洪段
31、淮河口段
『叄』 中山路的遺跡豐厚
作為歷史悠久的千年古街,中山路沿線至今還保留著唐天寧塔、元永豐庫遺址、明代范宅、清代鍾鼓樓、清代望春橋、原中共寧波市委辦公舊址(民國)等大量文物古跡,以及寧波八大歷史街區之一的鼓樓步行街。其中,鍾鼓樓、天寧塔、元永豐庫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建築)。
中山路與鎮明路兩大中軸線交會處矗立的寧波鼓樓,始建於唐長慶元年(821),至今已有1100多年的歷史。鼓樓是現存的寧波建立並設置州治機構唯一的標志性建築,以其中西合璧的獨特造型而成為港城歷史的象徵。明萬曆十三年(1585)傾圮欲墮,太守蔡貴易重修時,採用了唐代詩人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詩中「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之句意,改「四明偉觀」為「海曙樓」,意取波寧海定滄海為曙。
鼓樓現存樓閣建築為清咸豐五年(1855)由巡道段光清所督建。1930年,在清代城樓上構建了鋼筋水泥瞭望台和警鍾台,並安裝了機械報時鍾,鼓樓的下部是典型的中國傳統城樓樣式,城樓上建的卻是羅馬風格的西式鍾樓。鼓樓內的鼓樓步行街區域原為明州子城所在,自唐長慶元年(821)明州刺史韓察築子城以來,便為歷代政治中心,即衙署所在地。
中山西路206號屹立著一座古樸青黑色的寶塔,這就是著名的天寧寺西塔,是浙江省現存年代最久和唯一的一座唐塔,具有珍貴的歷史價值。此塔原為天寧寺前兩塔之一,因塔磚上「咸通四年(863)造此磚記」銘文,故又稱咸通塔。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三月,天寧寺周邊民房發生火災,殃及寺院,大火使東塔損害較大,最終在清光緒年間倒塌,僅存西塔。歷經多次天災人禍,寺院光輝不再,只剩下天寧西塔依然矗立。1995年,中山路改造時,由於年久失修,天寧塔風化嚴重,塔剎、腰檐俱毀,底層外壁外皮磚塌落,內壁四角搗空。雖殘損厲害,但外觀上仍具有唐代磚塔特徵,寧波考古部門對唐天寧寺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並對天寧寺塔進行了維修,使天寧塔重煥生機。
位於鼓樓東側的元代永豐庫遺址,是我國首次發現的古代地方城市的大型倉儲遺址,結構保存基本完整,為研究元代倉儲類建築提供了極為重要的考古實例,被評為200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2001年3月,寧波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准備在位於寧波市中山西路的原市公安局地塊進行建設,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搶救性發掘,發現布局相對完整的以元代慶元路永豐庫為核心的宋元明時期大型衙署倉儲機構遺址,並發現了匯集大多數宋元時期江南和中原地區著名窯址的陶瓷器等大量遺物,通過文獻考證,可確認該建築遺跡為元代的永豐庫遺址,是當時衙署的倉儲機構,是迄今為止寧波最重要的城市考古發現之一,對中國古建築史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後來這里被開辟成「永豐庫遺址公園」,從此中山路又多了一道歷史文化遺產風景線。
在2005年—2007年,寧波市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實施中山路改造,為保護唐天寧寺塔,進行了道路和管線讓路,並修復了范宅、王宅、徐宅等歷史文化建築,用於文化遺產保護的資金高達230萬美元。寧波注重城市改造中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做法,在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文化部、國家文物局、世界銀行共同舉辦的文化遺產保護論壇上作為經典案例,受到各方的高度評價。
『肆』 大運河的世界文化遺產
2011年大運河保護和申遺工作會議獲悉,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正式出爐,會議由國家文物局主辦,大運河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辦公室承辦。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長方茂田,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袁秋年,水利部建設與管理司副巡視員肖向紅,省文物局副局長劉謹勝出席會議,國家文物局文保司司長關強主持會議。
全國65項遺產點入選申遺預備名單
2014年,「中國大運河」將正式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申遺報告,經過多次論證、現場考察和集體評審,形成了專家推薦的大運河申遺預備名單,共包括132個運河遺產點和43段河段,其中遺產點有65個立即列入項目和67個後續列入項目;河段有31個立即列入項目和12個後續列入項目。
2013年8月前完成全部申遺
據介紹,大運河既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象徵之一,也是世界運河史上的里程碑,被國際工業遺產保護委員會在《國際運河古跡名錄 》中列為最具影響力的水道。涉及8個省(直轄市)35個地市的大運河遺產整體申報世界遺產,關繫到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
2006年,國務院將京杭大運河整體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首次在國家層面明確了大運河作為文化遺產的價值和法律地位。
據了解,按照2014年申遺成功的要求,我國要在2012年9月將申報文本提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預審,在2013年8月前完成全部申遺准備工作並接受專家評估考察。
2014年6月22日,中國大運河在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獲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共包括中國8個省、直轄市,27座城市,大運河河道遺產27段,以及運河水工遺存、運河附屬遺存、運河相關遺產共計58處遺產,河道總長度1011公里。 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第一部分:立即列入項目
一、遺產點(共65項)
【北京】1、昆明湖及綉漪閘2、廣源閘、高梁閘、澄清上閘(含萬寧橋)、澄清中閘(含東不壓橋)3、南新倉4、平津上閘
【天津】1、天妃宮遺址
【河北】1、紅廟村金門閘2、馬廠炮台及軍營遺址3、捷地分洪設施(含捷地分洪閘、乾隆御書《捷地、興濟壩工紀事詩碑》、清代憲示碑、1933年德國西門子啟閉機)4、東光碼頭沉船遺址5、連鎮謝家壩6、華家口夯土險工7、鄭口挑水壩8、油坊碼頭遺址及險工
【山東】1、德州蘇祿王墓
2、德州四女寺樞紐3、臨清片區(磚閘<別名二閘>、會通閘<別名會通橋>、臨清閘<別名問津橋>、鰲頭磯、臨清運河鈔關)4、東昌府運河大小碼頭5、阿城鹽運司6、濟寧樞紐(天井閘、堽城壩遺址、金口壩)7、南旺樞紐(戴村壩、十里閘、邢通斗門遺址、徐建口斗門遺址、運河磚砌河堤、柳林閘、寺前鋪閘、上泉古泉群、南旺分水龍王廟遺址)8、濟寧東大寺9、會通河節制閘群(含23座閘:戴灣閘、土橋閘、梁鄉閘永通閘<辛閘>、李海務閘、周家店船閘、七級下閘、七級上閘、阿城下閘、阿城上閘、荊門下閘、荊門上閘、陶城鋪閘、戴廟閘、安山閘、靳口閘、袁口閘、通濟閘、仲淺閘、師庄閘、棗林閘、南陽閘、利建閘)10、通惠閘11、微山縣乾隆御碑
【河南】1、含嘉倉遺址2、回洛倉遺址
【安徽】1、柳孜運河碼頭遺址
【江蘇】1、龍王廟行宮(不含御碼頭和御馬路遺址)2、窯灣鎮歷史街區3、雙金閘4、清江大閘5、清口樞紐(洪澤湖引河堤防:臨湖堤、圈堰;濟運設施:濟運壩、塘河<含左右堤>遺址;御黃束清設施:御黃壩、御黃二壩、束清壩、束清二壩、御壩及其順水堤、臨清堤;中運河堤壩:中運河北岸縷堤、中運河南岸縷堤、中運河頭壩、中運河二壩、中運河三壩;黃河故道堤工:黃河北岸格堤、縷堤、黃河南岸縷堤、汰黃堤、順黃壩堤;里運河舊道堤壩:里運河左右堤遺址、蓋壩、頭壩、二壩、三壩、四壩、五壩;轉水墩:康熙舊大墩、新大墩、乾隆新大墩;碼頭三閘:惠濟正越閘、通濟正越閘、福興正越閘;御制重修惠濟祠碑)6、洪澤湖大堤(包括險工、救生樁、水志、信壩、碑刻等)7、吳公祠8、鎮水鐵牛(高良澗鐵牛、邵伯鐵牛、三河鐵牛、高家堰鐵牛、馬棚鎮灣鐵牛)9、瘦西湖10、普哈丁墓11、兩淮都轉鹽運使司衙署(僅門廳)12、揚州鹽業歷史遺跡13、高郵盂城驛14、邵伯古堤15、邵伯老船閘16、邵伯碼頭17、清晏園18、總督漕運公署遺址(不含博物館)、淮安府衙正堂、鎮淮樓19、豐濟倉遺址20、清江浦樓21、淮安鈔關遺址22、天寧寺行宮(含重寧寺)23、西津渡古街24、清名橋歷史街區25、盤門
【浙江】1、分水墩、落帆亭(不含杉青閘)2、長安閘3、南潯鎮歷史街區4、杭州鳳山水城門遺址5、杭州富義倉6、洋關舊址7、通益公紗廠舊址8、杭州拱墅運河歷史街區(橋西歷史街區、杭州小河直街歷史街區)9、水利通判廳遺址(含乾隆御碑)10、西興過塘行及碼頭11、清水閘(不含管理設施)12、永豐庫遺址13、寧波水則碑14、寧波慶安會館
二、河道(共31項,其中需要細分的14段河段用*註明)
1、通惠河段主線
2、玉河故道 3、長河 4、北運河段主線* 5、南運河段主線* 6、會通河段主線* 7、小汶河 8、中河段主線* 9、淮揚運河段主線* 10、寶應宋涇河11、寶應明清運河故道 12、高郵明清運河故道13、邵伯明清運河故道 14、古邗溝故道(邗溝東道,揚州城區段) 15、鎮江城區運河故道 16、常州城區運河故道 17、無錫城區運河故道 18、現京杭運河無錫至蘇州段* 19、蘇州城區運河故道 20、現京杭運河蘇州至吳江段* 21、江南運河吳江-嘉興-杭州段* 22、杭州中河-龍山河*23、頔塘東段(平望-南潯,含頔塘故道)* 24、浙東運河主線* 25、衛河(永濟渠)段主線* 26、通濟渠—滎陽故城段 27、汴河遺址商丘南關碼頭遺址段 28、汴河遺址百善老街及柳孜碼頭段 29、汴河遺址宿州段 30、汴河安徽泗縣-江蘇泗洪段* 31、淮河口段* 第二部分:後續列入項目
一、遺產點(共67項)
【北京】1、永通橋(含御制通州石道碑)2、通運橋3、匯通祠4、什剎海5、白浮泉
【天津】1、十四倉遺址2、石家大院
【河北】1、朱唐口險工2、泊頭清真寺3、大名府故城
【山東】1、德州碼頭(含碼頭、德州倉儲)2、會通河古橋(月徑橋、迎春橋)3、臨清舍利寶塔4、河隈張庄明清磚官窯遺址5、聊城山陝會館6、太和橋7、漕井橋8、濟寧河道總督府遺址9、台兒庄月河段古碼頭群10、濟寧浣筆泉遺址和泉林
【河南】1、雲溪橋2、合河石橋3、枋城堰遺址4、百泉和衛源廟5、滎陽故城6、北宋東京城遺址7、洛口倉遺址8、商丘古城
【安徽】1、柳孜鎮遺址2、花石綱遺址3、濉溪縣百善鎮運河河道遺址剖面
【江蘇】1、宿遷大王廟2、清江清真寺3、揚州城遺址4、茱萸灣古閘5、高郵南門大街歷史地段6、高郵平津堰遺址7、高郵鎮國寺塔8、鎮江虎踞橋9、常州飛虹橋10、常州文亨橋11、常州新坊橋12、常州廣濟橋13、蘇州下津橋14、蘇州上津橋15、蘇州吳門橋16、蘇州滅渡橋17、吳江三里橋18、吳江安民橋19、吳江安德橋20、寶帶橋(蘇州)21、十里亭22、無錫黃埠墩及西水墩23、蘇州覓度橋水文觀測站24、吳江古纖道
【浙江】1、長虹橋(嘉興)2、拱宸橋(杭州)3、廣濟橋(杭州)4、長安鎮歷史街區5、嘉興文生修道院和嘉興天主教堂6、杭州運河古橋(隆興橋、歡喜永寧橋、桂芳橋)7、龍山閘舊址8、三塘五壩遺址9、八字橋(紹興)10、大小西壩11、紹興曹娥江兩岸堰壩遺址12、虞余運河水利航運設施(含五夫長壩及升船機、驛亭壩、西陡門閘壩遺址)二、河道(共12項)
1、陶城鋪運河
2、儀揚運河3、子嬰河4、丹徒河5、古新河6、餘杭塘河(倉前—杭州)7、永濟渠遺址8、百泉河9、通濟渠—洛河隋唐洛陽城段10、通濟渠—洛河洛口段11、汴河遺址北宋東京城段12、汴河濟陽鎮段 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列入申遺范圍的大運河遺產分布在中國2個直轄市、6個省、25個地級市。首批選擇了58個遺產點和27個遺產段,總長度1011公里。
『伍』 寧波是有哪些歷史遺址遺跡
網上轉的文章供參考
煙花三月最美的地方在那兒呢?江南啊!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蘇州、杭州去過了?「煙花三月下揚州的」揚州去過了?好吧,那今天小編帶大家來寧波,江南妹子的吳儂軟語定會將你的心兒融化。
不過,小編怎能落入俗套?光帶您看看那些表面的繁華有什麼意思?作為知性美女的姐妹們,在春遊時偶爾來一句「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唐朝」,一定會讓同行的理工男刮目相看。
啊哈,如此甚好。
寧波有哪些不能錯過的歷史遺跡呢?
永豐庫遺址(海曙區)
這是一座以元代永豐庫為核心的宋、元、明時期大型衙署倉儲遺址。被評為「2002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河姆渡遺址(餘姚市)
1973年開始考古發掘,面積約四萬平方米,新石器文化遺址。這一時期已出現了干欄式建築、榫卯結構、水稻種植、飼養家畜以及各種農具等。
胡公岩摩崖石刻(餘姚市)
始於1561年,初為紀念明代抗倭名將胡宗憲而雕鑿。後又陸續在此開鑿了彌勒坐像、濟公像、觀音及侍童像等八龕十四尊造像,均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
上林湖越窯遺址(慈溪市)
上林湖周圍12.9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從東漢至北宋的青瓷窯址共有120餘處,是中國持續時間最長的古窯址之一,曾被譽為「露天青瓷博物館」。
秦渡庵畫像石刻(慈溪市)
始刻於元代,面朝東方,縱高1.2米,橫寬3.5米,主要由方形神龕及左右文字、石刻畫像組成。
王錫桐起義遺址(寧海縣)
始建於唐廣德年間(763~764年),重修於1819年,規模較大,主要由五鳳樓、戲台、大殿、後宮等建築組成。王錫桐曾在此起義。
王錫桐是誰?小編也不知道,給小編的稿子是「沉重打擊了披著宗教外衣的帝國主義侵略勢力」。太空了吧?小編順手問了一下度娘,說是:
當時天主教在東南沿海一帶傳播,八國聯軍大舉入侵中國,錫桐即秘密組織會黨「伏虎會」,並於同年6月發動民眾,燒毀大里、中胡教堂,懲辦附近一帶為非作歹的教民。1902年,面對教會的鎮壓和勒索,民眾忍無可忍,密請王錫桐回鄉發動了震驚浙東的「寧海教案」。在州府的鎮壓下,王錫桐「更名易姓,不知所終」。
唉,不知為什麼小編一看見「不知所終」這四個字,就有點心酸的感覺。您呢?
赤坎遊仙寨遺址(象山縣)
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依山而築,佔地面積約1.86萬平方米,是保存較完整的明代抗倭兵寨遺址。
花嶴兵營遺址(象山縣)
始建於1659年,沿用至1664年,是南明軍隊在寧波地區的重要軍事基地。其中,以雉雞山西南山腰與西北麓的雉雞山兵營、高塗嶴兵營規模最大。
東錢湖石刻(東錢湖旅遊度假區)
建於1118~1584年,主要指南宋史氏望族和明代內閣大臣余有丁墓葬神道的地面石刻群。這些石刻造型精美,栩栩如生,保存完整,在全國實屬罕見。
桂井巷(海曙區)
原稱「桂花井」,格局形成於明代陸氏家族聚族而居時期;目前,巷內還保留許多明清傳統建築,共計樓群20個,牆門29個。
永壽街(海曙區)
原稱「永壽巷」,因巷內曾有永壽庵、永壽橋而得名,保留了寧波較為典型的明清傳統街區風貌。
南郊路(海曙區)
曾是寧波最繁華的「南門三市」所在地,其歷史可以追溯至唐代,是城區內唯一體現江南水鄉「前街後河」特色的歷史街區。
雲石街(海曙區)
原稱「寶雲寺巷」,其歷史可以追溯至南宋時期,曾是天下講宗十剎之一寶雲寺的最終遷建地,充分展現了寧波濃郁的傳統文化特色。
橫河街(海曙區)
古時也稱「黌河頭巷」,許多民族資本家曾在此建宅居住,至今保存下來一批中西合璧建築和傳統風格民居,充分展示了寧波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相結合的獨特魅力。
老外灘(江北區)
開埠於1844年,是中國僅存的幾個具有百年歷史的外灘之一。目前,該區域仍然保存著英國領事館、浙海關、天主教堂、寧波郵政局等一批歐式風格的近代建築,完美呈現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獨特的歷史韻味
『陸』 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在浙江沒有考古發掘的是什麼
馬家濱已經發掘了 啊
那就是另一個沒有發掘了
『柒』 禹州商周古墓遺址
1995年 江西萬年大源仙人洞和吊桶環遺址 湖南省道縣壽雁鎮玉蟾岩遺址 河南鄭州西山仰韶文化城遺址 鄭州石佛鄉小雙橋商代遺址 山東長清縣仙人台國貴族墓地 廣東廣州南越國官署御苑遺跡 江蘇徐州獅子山西漢楚王陵 新疆民豐縣尼雅遺址 黑龍江省寧安市渤海鎮渤海國遺址 杭州市中山南路趙氏太廟遺址 1997年 陝西秦嶺洛南盆地舊石器地點群 山東章丘市龍山鎮西河新石器時代遺址 廣西邕寧頂螄山新石器時代遺址 湖南澧縣城頭山古城址 香港東灣仔北遺址 河南偃師商城小城 河南新鄭鄭韓故城鄭國祭祀遺跡 遼寧綏中石碑地遺址 廣東廣州南越國官署御苑遺跡 新疆尉犁營盤漢晉墓地 1998年 泥河灣盆地於家溝舊石器遺址 含山凌家灘新石器時代祭壇和墓地金壇 三星村新石器時代遺址 忠縣中壩遺址北票康家屯夏家店下層文化石城址 紹興印山越國王陵三峽庫區雲陽李家壩遺址 小浪底水庫東漢漕運建築基址 南京仙鶴觀、象山東晉貴族墓地 慈溪上林湖寺龍口越窯窯址 1999年 江蘇江陰高城墩新石器時代遺址 吉林通化萬發撥子遺址 雲南羊甫頭墓地安徽淮北隋唐大運河考古 遼寧桓仁五女山山城 山太原市晉源區隋代虞弘墓河北元中都 四川成都水井街酒坊遺址 河南焦作府城商代早期遺址 湖南虎溪山一號漢墓 2000年 福建三明萬壽岩舊石器遺址 江蘇連雲港藤花落龍山時代城址 河南新密古城寨龍山時代古城 廣東博羅橫嶺山先秦墓地 湖北潛江龍灣宮殿遺址 四川成都古蜀國大型船棺獨木棺墓葬遺址 山東章丘洛庄漢墓陪葬坑和祭祀坑遺址 南京鍾山六朝壇類建築遺跡 浙江杭州南宋臨安府治遺址 河南寶豐清涼寺汝官窯遺址 2001年 山西吉縣柿子灘舊石器時代遺址 青海民和喇家齊家文化遺址 廣東深圳屋背嶺商代遺址 浙江蕭山跨湖橋新石器時代遺址 四川成都金沙商周遺址貴 州赫章可樂墓葬 浙江杭州老虎洞南宋窯址 浙江杭州雷峰塔遺址 河南禹州神鎮鈞窯遺址 浙江杭州南宋恭聖仁烈皇後宅遺址 2002年 廣西革新橋新石器時代遺址 湖南里耶古城及出土秦簡牘 山東日照海曲漢代墓地 河北鄴南城東魏北齊塔基遺跡 太原王家峰北齊徐顯秀墓 湖北巴東舊縣坪遺址 吉林延邊西古城城址 黑龍江阿城劉秀屯金代大型宮殿 基址 江西李渡元代燒酒作坊遺址 浙江寧波元代慶元路永豐庫遺址 2003年 遼寧凌源牛河梁新石器時代遺址 河南鄭州大師姑夏代城址 西眉縣楊家村西周青銅器窖藏 陝西扶風周原李家西周鑄銅作坊遺址 山東章丘危山漢代墓葬與陪葬坑及陶窯 山東臨沂洗硯池晉墓 陝西唐昭陵北司馬門遺址 內蒙古通遼吐爾基山遼墓 內蒙古集寧路古城遺址 江西景德鎮珠山明、清御窯遺址(據國家文物局網站)
補充:
評選出的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按時代先後排列如下: 1.北京周口店舊石器時代遺址的發掘與北京人、山頂洞人的發現; 2.雲南元謀人的發現; 3.陝西藍田人的發現; 4.遼寧營口金牛山舊石器時代遺址的發掘及金牛山人的發現; 5.廣東曲江馬壩人的發現; 6.河北陽原泥河灣舊石器時代遺址群的調查與發掘; 7.山西襄汾丁村舊石器時代遺址的發掘; 8.江西萬年仙人洞與吊桶環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的調查與發掘; 9.湖南道縣玉蟾岩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的發掘; 10.河南新鄭裴李崗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掘; 11.河南舞陽賈湖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掘; 12.甘肅秦安大地灣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掘; 13.湖南澧縣城頭山新石器遺址的發掘; 14.內蒙古赤峰興隆窪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掘; 15.河南澠池仰韶村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掘; 16.陝西西安半坡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掘; 17.陝西臨潼姜寨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掘; 18.浙江餘姚河姆渡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掘; 19.山東泰安大汶口新石器時代墓地的發掘; 20.重慶巫山大溪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掘; 21.湖北京山屈家嶺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掘; 22.河南安陽後岡三疊層的發現; 23.河南陝縣廟底溝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掘; 24.河南登封王城崗龍山文化遺址的發掘; 25.上海青浦崧澤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掘; 26.山東章丘城子崖龍山文化遺址的發掘; 27.浙江餘杭良渚文化遺址群的調查與發掘; 28.湖北天門石家河新石器時代遺址群的調查與發掘; 29.甘肅臨洮馬家窯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掘; 30.青海樂都柳灣新石器時代至青銅時代墓地的發掘; 31.遼寧凌源、建平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群的發掘; 32.西藏昌都卡若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掘; 33.廣東曲江石峽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掘; 34.山西襄汾陶寺龍山文化遺址的發掘; 35.香港馬灣島東灣仔北新石器時代至商周時期遺址的發掘;
追問:
暈,我爺爺那一輩啊
回答:
我的第二個補充回答的前幾項應該合適。第一項1930年就已經發現、開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