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後傳分集劇情
㈠ 為什麼我覺得《西游記後傳》的劇情很不錯
《西遊記後傳》最為關鍵的問題——孫悟空的人物設定。
《西遊記後傳》里的孫悟空要比《西遊記》里的強大很多。
法力:或者可以叫戰鬥力,孫悟空的法力在《西遊記後傳》里提升了很多。這點可以從孫悟空與六耳獼猴的對決中可以看出來。在《西遊記》真假美猴王那一集里,孫悟空和六耳獼猴不相上下,最後還是如來用缽盂蓋住了六耳獼猴孫悟空才制服他。但是在《西遊記後傳》里,孫悟空很輕松地就打敗了六耳獼猴。
智商:理性、情商之類的都獲得了提升。在《西遊記》里,「以大多數神仙妖怪的法力之低,還輪不上與孫悟空拼智商」。孫悟空在大鬧天宮和取經途中,大多數都是簡單粗暴地用金箍棒解決問題,實在不行就去搬救兵,並沒有什麼高超的謀略。在遇到白骨精變成凡人企圖靠近唐僧時,孫悟空不顧師傅阻撓,將其一棒打死。而在《西遊記後傳》里,孫悟空遇到六耳獼猴變成的豬八戒時,他並沒有當場揭穿他,而是假裝受傷,讓他放鬆了警惕,然後等合適的機會將他解決。
孫悟空為什麼變得更加強大了?因為他被封為斗戰勝佛了嗎?孫悟空原本就已是神仙之身,我想成佛對他沒有多大影響。
我想孫悟空變得更強是因為唐僧師徒所取的經書。
《西遊記》開始就提到了,唐僧原來在長安傳播的是小乘佛法,而觀音要唐僧去西天取的是大乘佛法。小乘佛法強調度自己,而大乘佛法強調普度眾生。凡人能從大乘佛法中解脫自我,解脫眾生,而孫悟空能從大乘佛法中獲得法力的提升。無天當初也想通過那個叛變的和尚偷得這些經書,但是沒有成功。我想那些經書應該蘊藏了很大的能量,因此無天才這么重視。當然孫悟空通過研習大乘佛法獲得法力的提升這種設定只是我個人猜想,不知道是否准確。
但是成為斗戰勝佛的孫悟空不僅僅是法力無邊,而且變得非常沉穩冷靜。他沒有像以前那樣抓耳撓腮、上躥下跳、沖動或者抱怨,他臉上的表情幾乎沒有任何變化。孫悟空不能說幾乎是完美的理性主義者,他簡直就是百分百的完美的理性主義者。觀音也正是基於這種判斷才將他的緊箍咒取下來,因為她覺得孫悟空已經足夠理性,能夠控制自己了
在與無天的較量中,孫悟空總是能冷靜應對,即使遇見危險也能很快地化險為夷,而且他還能很輕松地看透敵人的破綻。在與白龍馬、豬八戒、喬靈兒的接觸中,孫悟空總是一副「唐僧」的模樣,開導和幫助他們。孫悟空心中所擔心的永遠只有三界的安危。
《西遊記後傳》對孫悟空的這種人物設定基本上符合《西遊記》劇情的發展,因為畢竟孫悟空已經成佛了,不能再像以前那樣意氣用事了,要以拯救三界為己任。
但是這樣的孫悟空並不符合觀眾的口味。以前的孫悟空要打就打,要殺就殺,觀眾看了覺得很爽快。但是《西遊記後傳》里的孫悟空太理性了,理性到沒有七情六慾,沒有了齊天大聖的囂張派頭,因為他已經成佛了。對於類似於夏洛克和謝爾頓這樣高度理性的角色,觀眾們也還是很喜歡的。因為他們也有七情六慾,也有在乎的人和事。但是孫悟空在乎的只有三界的安危,可以說沒有凡人能夠做到。觀眾看著這樣的孫悟空沒有帶入感,就跟沒有多少人會成為如來佛祖的粉絲是一個道理。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孫悟空與無天的對手戲。
無天的法力是要勝過孫悟空的,在最後對決之前,他們交過一次手,孫悟空輸了。
但是從智力水平來講,孫悟空是要高於無天的,因為在尋找舍利子和如來的轉世靈童的過程中,掌管三界的無天都沒有占據很大的優勢。
所以,綜合法力和智力來看,孫悟空和無天不相上下。可是為什麼無天在最後輸了?
因為高手對決,比完法力比智力,比完智力之後比的就是境界了。
電影《一代宗師》里宮寶森跟葉問比的不是功夫,而是想法。這其實是兩人的思想境界之高低的比較。
無天之所以輸給孫悟空其根本在於他不能體會大乘佛法的真正奧秘,也就是普度眾生。孫悟空做到了普度眾生,他被封為斗戰勝佛之後一直以三界安危為己任,而且為了拯救三界,不惜犧牲自己,「我不如地獄,誰入地獄」。
這種情節在《仙劍奇俠傳》里也出現過。酒劍仙一直不能超過他的劍聖師兄,就是因為他一直執著於個人的感情,而不懂得將個人情感轉化為對世間萬物的愛。劍聖體會到了,所以他達到了上善若水的境界。
佛家和道家都有這個道理。水不僅能沉澱雜質凈化自己,而且還能滋潤萬物,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所以心懷眾生才能叫上善若水。所以《西遊記後傳》的立意算是很好地吸收了傳統文化。
《西遊記後傳》中的情節設置應該是這部電視劇最大的亮點了。當初我看這部電視劇的時候生怕錯過一集,就是因為其中的情節太吸引人了,覺得孫悟空與無天的鬥智斗勇很是精彩啊。
但是緊張的懸疑推理之後總會有喬靈兒的感情戲,這個很讓我頭疼啊。這也是這部劇很大的敗筆,就是鋪的太大。且一部電視劇不僅僅要講孫悟空,還要講喬靈兒和兩個女人的感情戲,白龍馬在前面也佔了很大的比重,況武打的鏡頭還重復來重復去,這就讓故事的情節顯得不那麼緊湊。
關於動作設計,如果沒有重復的話還是看得過去的。畢竟動作導演曹榮拿過金馬獎最佳動作指導,而且他也是央視《西遊記續集》的動作指導。在那個時候,這樣的動作設計還算不錯。
場景和人物造型的設計也很用心。
片頭曲《我欲成仙》和片尾曲《相思》也是電視劇的亮點之一。雖然劇中演員沒有什麼巨星,但是片頭曲和片尾曲的作詞趙小源、作曲三寶、演唱者劉歡和毛阿敏都可以算是樂壇的巨星了。
總的來說,劇中孫悟空的人物設定不是很受人歡迎,孫悟空和無天的對手戲還可以,情節設置很贊,其餘都還做的不錯,裡面人物對白和故事能讓人揣摩一番,演員的演技雖然算不上上乘,但是都還可圈可點,武打重復鏡頭是硬傷。
不過我覺得這部劇最大的意義在於對名著一種創造性的改編,雖然不那麼成功,但是畢竟很有誠意地嘗試過了。相對於之後重拍經典、改編經典、抄襲經典來說,這部劇要坦誠很多。畢竟先人給我們留下了這么寶貴的遺產,我們不能白白浪費。就算我們不能創造出新的經典,也要有勇氣去嘗試,就像《我欲成仙》裡面唱的那樣:「我欲成仙,快樂齊天。變幻出神話在風中流傳,真心走過每個瞬間,再來對孩子款款笑談。我欲成仙,快樂齊天。讓我對得起美麗寓言,天降我在天地之間總該有故事讓後人看。」
㈡ 跟西遊記後傳劇情差不多的電視劇叫什麼
是《石敢當之雄屹天東》導演錢雁秋執導,張子健、六小齡童、劉德凱主演。劇情和西遊記後傳很一樣。
㈢ 電視劇《西遊記後傳》出自什麼書或者小說
書名就是《西遊記後傳》,作者就是電視劇西遊記後傳的編劇錢雁秋
㈣ 西遊記後傳明明劇情很好看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人噴
以前很多電視劇放到現在來說都會被噴的
因為那時候的特技不行,科技不行(但個人覺得打鬥畫面很真實好看)
而且那時候有些劇情可能不是很符合常理,所以現在的人就為了顯示自己知道的多,喜歡噴以前的電視劇畫面來顯示自己的優越感。
我也很喜歡這部片的,特別當時還很怕無天來著,也被靈兒還有悟空他們的吐血的畫面感傷,還有裡面那首毛阿敏唱的歌,真的好好聽啊!
如果我手打的答案對您有幫助請採納,非常感謝!
㈤ 怎麼評價電視劇《西遊記後傳》和西遊記有何關聯
用神劇來形容這部電視劇再恰當不過了。當然上映時真的是雷到了很多的版人。誰也不會相信權孫悟空是這樣的面癱,唐僧是一個武夫,沙悟凈和豬八戒是非常猥瑣的小人。
既然是後傳,說的就是唐僧師徒四人取經之後的故事。講到了許多玄幻的情節,還設置了一個大反派。現在看來也不過是孫悟空升級路上的一個副本罷了。
㈥ 被封神的電視劇《西遊記後傳》,和《西遊記》有何關聯
《西遊記後傳》是改編自吳承恩所著古典小說《西遊記》。
該劇主要講述了唐僧師徒西天內取經之後,魔頭無天在如來佛祖圓寂後大鬧三界,孫悟空帶領三界幫助如來轉世靈童喬靈兒重返靈山的故事。該容劇已於2000年播出並獲得第18屆金鷹獎電視美術片類最佳獎。
整個劇中顛覆了西遊記的理念,從頑劣不堪、任性調皮到正義勇敢、舍己為人的孫悟空,從醜陋異常到英俊瀟灑的豬八戒,從佛學理論到領略了武學真諦的唐三藏,從膽小弱勢到後來擔負重擔,勇猛沖鋒的沙悟凈。
(6)西遊記後傳分集劇情擴展閱讀
結局劇情:
悟空、唐僧、沙僧、小白龍、哪吒、鎮元子與蓮花、碧游一齊出動,與天帝無天的兵將展開激戰,久久難決勝負。 最後關頭,悟空毅然化作一顆巨大的無骨舍利子向魔頭擊去,無天終於消亡,三界歸於平靜,如來重歸佛界,
後來,悟空復活了,打坐蓮台,安祥如儀。佛祖封唐僧為無量功德佛,八戒為木母金蓮佛,沙僧為金身光王佛,敖烈(小白龍)為金身廣力龍祖佛,白蓮花為白蓮聖母菩薩,碧游為護法禪菩薩。 孫悟空為繼燃燈古佛的新任萬佛之祖:南無大聖舍利尊王佛。
㈦ 如何評價《西遊記後傳》這部劇
《西遊記後傳》是一部與以往所認識的《西遊記》完全不同的劇作,劇中的內容脫離了原作《西遊記》的內容,打碎了以往對《西遊記》的刻板印象。
《西遊記後傳》講述的是西天取經歸來,已經成佛的師徒4人,為救被惡魔無天所殺害的如來佛祖轉世靈童靈兒,上天入地除妖斬魔的故事。
(7)西遊記後傳分集劇情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唐僧師徒四人取經成功三百年後,天搖地動,魔頭無天突然降臨,佛祖圓寂,三界大亂。無天占據靈山,自稱「無天佛祖」,並召集眾妖宣稱:
三十三年後如來還會藉助轉世靈童的法身托生,依仗十七顆舍利子奪天地造化,法力無邊,重返三界。若要永久佔領天庭統治世界,必須利用孫悟空拿到十七顆舍利子,殺死轉世靈童。
被押在冥界的唐僧,識透無天的野心和陰謀,只有悟空才能化解。悟空得知此事頓覺大事不妙,經燃燈佛祖點化,方知三界正在面臨一場空前的浩劫。
㈧ 石敢當的劇情怎麼和西遊記後傳的劇情一樣
就是重拍的,石敢當的導演就是西遊記後傳的編劇。如來和玉帝的另一人格是反派,如來和玉帝下界轉世的名字都一樣,猴子跟石敢當一個無骨舍利一個無骨金丹,黑蓮、仙子、老大圓寂以後反一出來搗亂,整個劇本基本都是沿用下來的。
㈨ 如何評價電視劇《西遊記後傳》
《西遊記後傳》是一部能夠打碎舊版印象的《西遊記》改編電視劇。
《西遊記後傳》打碎了這些刻板印象,唐僧成為了有勇有謀、毫不軟弱的求道者,而孫悟空脫離了抓耳撓腮、上躥下跳的猴相,變得冷靜而強大,展現了「斗戰勝佛」的一面。
尤為令人驚奇的是真實身份為如來轉世的喬靈兒,他外形俊朗,溫潤如玉,既有著佛性的悲天憫人,也有著人性中的愛欲糾葛。
劇中他徘徊在白蓮花和碧遊仙子之間,新情舊愛割捨不清,然而為了三界眾生,喬靈兒最終犧牲了自己,經十七顆舍利子的力量化身為如來佛祖,換回三界的和平。
這樣的經歷,其實正是有著釋迦摩尼的影子:他成長於富裕的環境,娶妻生子後,大概29歲時出家,所學的禪定和苦行都無法解決問題,約35歲時經過苦思後終於開悟,傳教說法,普度眾生。
而孫悟空就更不討人喜了。《西遊記》中六小齡童飾演的孫悟空在觀眾心中留下了太深的印象。香港武師曹榮飾演的孫悟空與六小齡童的孫悟空相比,毫無半點光彩可言,即便是和同劇中的唐僧、豬八戒站在一起,也是大為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