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商城遺址
❶ 鄭州有什麼遊玩的地方嗎
鄭州遊玩的地方有:嵩山少林寺、宋陵、黃帝故里、竹林長壽山、康百萬庄園。
1、嵩山少林寺
少林寺,位於登封縣城西北13公里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若從鄭州、開封、洛陽乘汽車,可直達寺院門前。少林寺創建於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因此寺建於少室山麓的叢林茂密之處,故名「少林」。
5、康百萬庄園
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元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與四川劉文彩庄園、山東牟二黑庄園,被稱為全國三大庄園,位居三大庄園之首,被譽為豫商精神家園,中原古建典範。
❷ 河南名勝古跡有哪些
國家歷史文化旅名城信通:洛陽、安陽、開封、鄭州、商丘、南陽、浚縣、濮陽
世界文化旅遺產信通:龍門石窟和安陽殷墟
世界地質旅公園信通:雲台山;嵩山;王屋山—黛眉山;伏牛山
❸ 鄭州是憑什麼可以成為八大古都之一的
鄭州市地處中原大地,是中國歷史上一座悠久的古老城市,這里名勝古跡眾多,地下埋藏有許多珍貴的文物,因為斷代的原因很多人多覺得鄭州是一座火車拉來的新興城市,但里也是這也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是三皇五帝活動的腹地、中華文明軸心區,更是一座商代早期的王者之都。
❹ 盤龍城遺址和鄭州商城遺址哪個牛
我覺得龍盤城遺址更厲害一些,畢竟它的歷史年代更悠久。
❺ 鄭州是古代都城嗎
是的。
鄭州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八大古都之一 ,年前,商朝第十任君主,仲丁即位元年,都城亳(今商丘)遭遇河決之害,遂將國都自亳(今商丘)西遷於囂(亦作隞;今鄭州商城遺址),商朝自此開始遷都。 仲丁二弟外壬仍建都於此。
西周滅殷後,周武王將其弟叔鮮封於管(今鄭州市管城區)建立管國,當時周朝在鄭州地區的封國,除管國外,還有鄶國、東虢國、祭國、密國等。
西周滅亡後,平王東遷洛陽,是為東周。但此時周天子己名存實亡,代之是諸侯興起、互相爭霸兼並的局面,而新鄭則在「『亂世」之際,作為一個重要都邑而興起,並開始成為鄭州地區的政治中心。
春秋初年,鄭國向東遷都於新鄭(今鄭韓故城遺址),國勢強盛,在各諸侯國中地位顯赫。
韓哀侯二年(公元前375年),韓國滅鄭國,將國都自陽翟遷至新鄭(今鄭韓故城遺址)。直到公元前230年秦國滅韓國,新鄭作為鄭、韓國都長達500多年。
(5)鄭州商城遺址擴展閱讀:
在鄭州建都的政權:
1、商朝
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
夏朝方國商國君主商湯率方國於鳴條之戰滅夏後,以「商」為國號 ,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之後,商朝國都頻繁遷移,至其後裔盤庚遷殷(今安陽)後國都才穩定下來,在殷建都達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後世稱為「殷」或「殷商」。
商朝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第一階段是「先商」;第二階段是「早商」;第三階段是「晚商」,前後相傳17世31王,延續500餘年。末代君主帝辛於牧野之戰被周武王擊敗後自焚而亡。
2、韓國
韓國(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周朝的諸侯國之一,是戰國七雄之一,與魏國、趙國合稱三晉,國君為姬姓韓氏,是晉國大夫韓武子(晉武公叔父)的後代。
公元前453年,晉國的韓、趙、魏三家大夫滅智伯荀瑤,瓜分晉地,是為晉陽之戰。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認,正式位列於諸侯,韓國建立,建都於陽翟(今河南禹州市)。
公元前375年,韓哀侯滅鄭國,遷都新鄭(今河南鄭州)。前325年魏惠王與韓宣惠王(韓威侯)在巫沙會面,並尊為王。前230年韓國被秦國所滅,所在地設置潁川郡。
韓國國勢最強是韓昭侯在位時。他用法家的申不害為相,內政修明,韓國成小康之治。由於地處中原,韓國被魏國、齊國、楚國和秦國包圍, 所以完全沒有發展的空間,國土也是七國之中最小的一個,使韓國成為山東六國中第一個被秦所滅的諸侯國,於前230年覆亡。
3、管國
管國,是中國西周初期的一個姬姓諸侯國,國君為周文王昌的三兒子,周武王發的三弟鮮,侯爵,稱管叔鮮。
周武王建立周朝之後,封其三弟鮮於管建立管國,並與霍叔處和蔡叔度合稱「三監」。西周初年,管國頻頻在史書上出現,為當時周朝之東方重鎮。
首都位於今天的河南鄭州管城區,勢力范圍在首都周圍一片不大的地區。周公攝政之後,管叔勾結蔡叔度、霍叔處、武庚發動武庚叛亂被周公率兵剿滅,管國被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鄭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管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韓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商朝
❻ 為什麼說河南省鄭州商城遺址是我國最大的一處商代中期遺址
河南省鄭州商城遺址是我國最大的一處商代中期遺址,在其西牆外發現一處燒制陶器的手工作坊遺址,分布面積約達10000多平方米,其中有十幾座殘破的燒陶窯爐,顯然是窯爐的集中場地。
另外還發現有經過淘洗的陶泥原料,製造陶器的用具和帶有方格紋的陶印模。這些說明商代已有專門的陶器手工作坊。
❼ 什麼是鄭州商城
一
鄭州商城是首先由一位叫韓維周的小學教師發現的。1950年秋,他利用業余時間在距鄭州市南學街小學校不太遠的鄭縣舊城(即鄭州市前身)南關外和二里岡一帶調查時,採集到一些繩紋陶片和磨光石器,經過鑒定,均為商代遺物,隨之引起了考古部門的重視。1951年冬和1952年春,原河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鄭州南順城街窖藏坑上銅器組合所又先後派人對商城遺址進行了調查和復查,初步認為在鄭州二里岡和南關外一帶新發現的商代遺址,是一處比河南安陽殷墟商代晚期遺址還要早的商代中期遺址。1952年秋,由中央文化部文物局、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學聯合舉辦的全國第一期考古人員訓練班,就選擇在鄭州二里岡的商代遺址進行了田野考古發掘實習,從此揭開了鄭州商城遺址考古發掘的序幕。1952年10月和1953年,當時的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1980年改為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相繼在二里岡一帶進行了大規模的發掘,發現了豐富的商代文化遺存和遺物。後經進一步的發掘證實,商代文化的遺存東起鳳凰台,西至西沙口,北自花園路,南到二里岡,面積達25平方公里。這里既有商代房基、地窖、壕溝、水井、墓葬和以狗為犧牲的祭祀坑等遺跡,也出土有銅器、石器、骨器、蚌器、玉器、陶器、原始瓷器以及習刻字骨、陶文符號等遺物。尤其是1955年在鄭州北部自家莊,意外地發現了商代文化層下面疊壓的商代夯土牆,夯土的土質多是用紅褐色土和夾雜少量的碎陶片的灰花土夯築而成,土質堅硬,夯層分明。從夯土層內包含的遺物和鄭州商順城街窖藏坑上層出土的銅方鼎相互疊壓關系來看,夯土層是屬於商代二里岡期的。因為它是當時發現最早的一座商代城垣遺址,也是當時已發現的商代城垣遺址中城垣規模最大和地面上殘存夯土城牆較高的一座商代城址,它的發現說明我國商代已開始了夯土城垣建築的歷史,所以立刻引起了學術界的轟動。
1956年—1973年,考古工作者重點對商代城址進行了發掘,環繞城牆共開挖22條探溝,對探索商城的文化內涵和確定城址的年代又獲得了重要證據。
鄭州商城自發現以來,發掘和研究工作一直沒有停止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還專門在此設立了鄭州商城考古工作站。通過四十多年的努力,鄭州商城的輪廓在一步步廓清,其豐富的文化內涵逐步為人們所認識,一個完整的商代遺址目前已展現在世人的面前。
二
鄭州商城的平面呈南北長方形,其范圍從白家莊沿城東路西側向南,與鄭州舊城東城牆內夯土相連;由自家莊西側向西穿過紫荊山,沿金水大道南側至杜嶺街北端折而向南,與鄭州舊城西城牆內夯土相接;在鄭州舊城牆下也有相同的夯土。東城牆長約1700米,西城牆長約1870米,南城牆長約1700米,北城牆長約1690米,總計周長近7公里。地面城牆保存最高者有5米左右,最低者1—2米。城牆的底部寬度為20米,其高度復原起來約10米,頂部寬度約5米。以全部城牆的長寬高計算,鄭州商城共用夯土量可達174萬立方米左右。在當時的生產條件下,修築如此規模的城牆,不能說不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奇跡。
考古勘探的資料表明,在四周城牆上共發現11個缺口。這些缺口,推測有的可能與商代城門有關。該城的西牆和北牆西段破壞較重,殘牆大部被埋在地面以下。北牆東段、東牆和南牆的大部分還保留在地面之上。由於戰國及其以後各代曾利用商代城牆作基礎,進行多次修補仍作城垣使用,所以現存城牆多被後期的城牆或擾土所覆蓋。
從發掘現場還可以看出,城牆是用板築法分段分層夯築的。每段長約3.8米,每層夯土厚8—10厘米。在每層夯土面上,布滿了密集的圓形尖底或圓形圜底的夯窩,這是用成捆圓木棍作為夯具夯打而成的結果,夯窩直徑2—4厘米,深1—2厘米。城牆的橫斷面為梯形,中間層層夯平,兩腰為夯築傾斜面,壁面上端留有木板痕跡。
商城宮殿區基址發現於城址內東北部。以東里路為中心,北到順河路,南至城北路南側,西起黃河水利委員會科學研究所,東到醫療機械廠,總面積達375000平方米。在這樣大的范圍內,先後發現二十餘處成組的或大型的商代夯土建築基址。有的夯土基址面上,還保存有柱子洞或柱礎槽和石柱礎,證實了這里曾是商代的宮殿遺址區。其中的10號房基,現存南北長34米,東西寬10.6米,由十多層夯築硬土堆墊而成,在房基地坪上清理出7排用料礓石塊砸成的圓形柱礎或底部為堅硬平面的柱子洞。房基內還出土有銅簪、玉簪等,這些遺物在鄭州商城之外的發掘中基本不見。這說明這里居住的是大奴隸主貴族,是商代二里岡期奴隸主貴族們盤踞的宮殿建築基址群。從16號大型房基看,這座大型宮殿還應當有重檐,四周有寬大的迴廊,也可能是「堂」一類的建築。此外,在城內還發現一些形制較小的房屋基址,以及相當數量的商代遺存,這可能是一些平民居住區。
近年來的考古發掘還證明,在鄭州商城的中部偏東、偏南、偏西處,也有較大的夯土建築基址。
除宮殿基址外,最能反映當時文化面貌的,便是在城址周圍發現的鑄銅、制陶遺址、制骨作坊遺址和窖藏坑了。
鑄銅作坊遺址發現兩處,面積都很大。一處在城址南牆外,發掘面積達1050平方米;另一處在城址北牆處,發掘面積275平方米。在這兩處作坊遺址內,均發現有冶鑄工作面,地面上粘附一層含有銅渣的硬土。遺址內出土有殘坩堝、煉渣、紅燒土塊、木炭和數以千計的鑄造青銅器的陶范。當時的生產規模之大,由此可見一斑。從陶范可以看出,器形有钁、鏟、錛、刀、鑿、錐等生產工具,約佔一半以上;鏃、戈等兵器較少;而方鼎、圓鼎、鬲、甗、觚、尊等容器佔有相當數量,表明當時各鑄銅作坊已有了一定的分工。所用的陶范則是一種「硬范」。商代用陶范鑄造青銅器,已能鑄造高達一米的方鼎,也能鑄出精細繁復的花紋。當時已能用分鑄法鑄造各種禮器,其工藝技術已遠遠走在世界的前列,燦爛輝煌的商代早期青銅文明正是由此孕育而生的。
制陶作坊遺址在城址西牆外1300米處。在發掘的1400平方米的范圍內,清理出14座排列有序的陶窯和小型房基。陶窯多為圓形,個別為橢圓形,陶窯分上下兩部分,上面是窯室,下面是火膛和火門,中間以帶圓孔的爐簞相隔,簞下有長方形土柱支撐,簞上放置陶坯,簞下可以燒火。陶窯和房基的附近,出土了數十件陶拍子和陶印模等制陶工具;還出土大量的殘陶器和燒壞的陶器,也有未經燒制的陶坯。這些陶器有模製、輪制和輪模合制等,表明輪制技術己被廣泛地採用。尤其是這里發現的陶器品種單一,多為泥質陶盆和陶甑,可見這座制陶作坊是專門燒制盆、甑的作坊。生產這么多的盆、甑,顯然是為了商品交換。
鄭州南順城街銅器窖藏坑發掘現場制骨作坊遺址位於城址北牆外,遺物極為豐富。在一個長方豎井形窖穴中,出土上千件成品和帶有印痕的骨料以及十餘塊磨製骨器用的礪石等。骨器的成品和半成品大多是骨簪和骨鏃,也有少數骨錐和骨針。由此可見這是一個以生產骨簪和骨鏃為主的作坊。骨料經鑒定,除牛骨、豬骨和鹿角外,半數以上是人骨。另外,在城址中部東側一條壕溝中發現有商代遺棄的近百個帶有鋸痕的人頭骨與牛骨、豬骨堆在一起。
在安陽殷墟曾發現過人頭骨刻辭;《戰國策》中曾有趙襄子用智伯的人頭作為飲器的記載。因此,壕溝內的人頭骨應是用來製作器具的。
除這些作坊遺址外,在張寨南街、向陽食品廠和南順城街還分別發現了三處青銅器窖藏,出土了大方鼎、大圓鼎等商代王室的重器,鑄藝精湛,紋飾繁褥,代表了商代二里岡期銅器的鑄造水平。
從鄭州商城已發掘的百餘座墓葬來看,似乎沒有集中的墓地,而是零星分布在商城城垣以外。依據墓的形制、規模、隨葬品多寡,大致可分為奴隸主貴族墓、平民墓和奴隸墓葬。三類不同形制的墓葬,代表著奴隸社會奴隸主、自由民、奴隸死後的不同遭遇。奴隸主在墓中有珍貴的用品隨葬,並且還殉有奴隸;自由民墓室狹小,隨葬品寥寥,且多為生產工具;奴隸們則有的與豬狗同穴,有的被砍頭致死,身首異處、甚至粉身碎骨,慘不忍睹。這些充滿血腥的考古資料,為我們勾畫出一幅極為殘忍的奴隸社會面貌。
三
在城址內外曾出土了數以萬計的文物,其中最為珍貴的如商代玉戈、玉鏟、瑪瑙等玉器,有青、白、淡黃和墨綠等色,光澤晶瑩,反映了制玉工藝有較高的水平。其中的玉璋,通體淡青,後邊飾有獸形紋,還保存有一些塗朱的痕跡。據《周禮·考工記》記載,最大的玉璋只有九寸,摺合現在的尺寸不足30厘米,這件玉璋長66厘米,實為罕見。在城址內東北角的一個祭祀坑內,出土有一團極薄的金箔片,展開後卻是一件罕見的夔龍紋金葉,很可能是鑲嵌在某種漆器上的裝飾。可知當時人們已經掌握了黃金的製作技術,還把它製成精美的藝術品。在城址西牆外今鄭州市張寨南街杜嶺土崗出土的兩件銅方鼎,通高分別為1米和0.87米,重量分別是86.4公斤和64.25公斤。兩鼎東西並列,端正地放在一起,鼎的腹部分別飾以饕餮紋和乳丁紋,鼎足為圓柱形,飾饕餮紋和凸弦紋。兩鼎造型雄奇,製作精美,紋飾古樸,是我國青銅器中有代表性的傑作。從銅方鼎的形制和紋飾看,已具備了高超的冶鑄水平。那時已掌握了冶煉銅礦、精工制范和澆注等鑄造技術,因而才有這樣傑出的產品問世。在年代上,「杜嶺方鼎」比安陽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要早,距今3400多年,是我國目前所發現的商代前期青銅器中罕見的重器。另在城址東南角外側也出土了兩件大型銅方鼎和一件大型圓鼎。三處青銅窖藏坑的發現,出土的銅器之多,規模之大,器物之華美,令人嘆為觀止。這些青銅重器,造型雄厚,紋飾華美,氣勢磅礴,再現了輝煌的商代青銅文明。在城西牆外一座商代墓內出土的~件完整的原始青瓷尊,高27厘米,輪制,飾席紋和籃紋,胎骨灰白,器表和器內通施光亮晶瑩的黃綠色釉,火候高,質地堅硬,叩之清脆悅耳。這是我國最早的瓷器,它把我國生產瓷器的歷史向前推到距今3500年前。因此,被譽為瓷的鼻祖。
四
當人們說起我國商代的城市時,自然地會聯想起安陽的「殷墟」。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人們一直把「殷墟」視為有實物可證的我國最早的城市。然而,是否有比殷墟更早的城市存在呢?鄭州商城的發現,給了人們一個肯定的回答。鄭州商代城址的規模之大,內涵之豐富,出土的遺物琳琅滿目,人們無法懷疑它就是當時的王都這是一處以商代二里岡文化為主的、比殷墟更早的商代前期的城市遺址。
然而,它是哪個王的都城?在這個問題上,學術界存在著不同的看法。有人依據文獻中「帝仲丁遷於隞」的記載,進一步分析鄭州商城的文化內涵,認為這可能是仲丁所遷的隞都;有人認為鄭州商城應為商代的第一個王商湯所建的毫都。兩種觀點相持不下,目前尚難得出一個統一的結論。不過,鄭州商城早於安陽殷墟,是商代的王都,這一點則是學術界所一致公認的。目前,鄭州商城遺址的發掘工作仍在繼續進行,我們相信,隨著鄭州商城考古發掘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必然還會有許多新的考古發現,向我們展示出這座古老城市更多的奧秘。
❽ 河南鄭州有哪些旅遊景點
1嵩山少林寺
地址:河南省登封市西北13公里的中嶽嵩山西麓
林寺,又名僧人寺,是少林武術的發源地,由於其坐落嵩山的腹地少室山下的茂密叢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
少林寺在唐朝時期享有盛名,以禪宗和武術並稱於世。 少寺是中國漢傳佛教禪宗祖庭,始建於495年(北魏太和十九年)。32年後,印度名僧菩提達摩來到少林寺傳授禪法,敕就少室山為佛陀立寺,供給衣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