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遺址
A. 成都的遺跡有哪些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
成都永陵博物館
金沙遺址
古船棺遺址
文殊院
青羊宮
龍興寺遺址
磚塔遺跡
B. 成都又現街坊遺址是哪個朝代的
前店後坊、街道縱橫、排水溝高低起伏……近日,在春熙路旁成都又現街坊遺址,城守街一處建築工地的地面「揭開」後,星羅棋布的城市建築「浮出」地面,這些從晚唐五代一直延續到了南宋早中期的街坊,不難讓人聯想到唐宋時期,春熙路上「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的景象。
1.45米寬道路保存完好
城市巷戰發揮作用
遺址中,一段保存最為完好的道路,磚塊豎立鋪設呈現出W形狀,堅固耐用,至今難見斷紋。據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工地現場負責人江濤介紹,這段道路修建於南宋早中期,寬只有1.45米,目前揭露的長度有49米左右。在現在的人看來,一個城市的商業區,這么窄的路有些不合常理,但對於現場考古人員來說,這些道路寬度在文獻中可以得到印證。
江濤說,文獻中記載,元蒙大軍攻入成都後,當地老百姓奮起反抗,家家戶戶將桌子、椅子扔到了街道上,阻塞了城市交通道路,展開了一場巷戰。而要將1.45米寬的道路阻斷,顯然是比較輕松的。不過,這些狹窄的街道也與當時的規劃有關系,以及春熙路在當時或許已經寸土寸金,用地還是比較緊張的。
排水溝串聯春熙路
與江南館街街坊遺址連成一片
發掘區內,排水溝隨處可見,這些排水設施從晚唐五代開始修建,反反復復修了4次。沿著這些排水溝的脈絡,兩百多米外的江南館遺址顯然近在咫尺,根據這些排水設施的性質,考古人員推測,這里和江南館街坊遺址性質相仿,與旁邊一醫院當年挖掘的排水溝一起,能夠連成一片。
這里同樣屬於當年富春坊一帶的商業中心,也就是傳說中唐玄宗夢中買酒的地方。考古專家介紹,唐末名將高駢建羅城之後,成都的城市中心開始從天府廣場一帶發展到了春熙路一帶,這里發掘的遺址能夠反映當時的社會狀況,為了解春熙路片區城市的布局提供了更多的資料,這些基礎設施縱橫交錯,屬於富春坊的有機組成部分,對於復原古代成都城市面貌、了解它的建築方式、分析城市功能分區都有重要的意義。
前店後坊、街道縱橫、排水溝高低起伏……近日,在春熙路旁,城守街一處建築工地的地面「揭開」後,星羅棋布的城市建築「浮出」地面,這些從晚唐五代一直延續到了南宋早中期的街坊,不難讓人聯想到唐宋時期,春熙路上「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的景象。
唐代李肇撰《唐國史補》記載了唐明皇開元年間至唐穆宗長慶年間「劍南道地方土貢為宮廷御用美酒」。《舊記》載:唐明皇時,著名道士葉法善曾「引帝至成都,市酒於富春坊」。
街邊商鋪鱗次櫛比排水溝縱貫西東
群光廣場旁的城守街,兩邊是高樓林立,一處工地被圍了起來,裡面大大小小的探方已經被清理出來。從上個月開始,這里就開始進行緊張的考古發掘,經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考古專家鑒定,這里主要是街坊遺址,從晚唐五代一直延續到了南宋。
在考古發掘之前,建築工地的施工人員就在施工過程中,已經對部分遺址造成了破壞,所幸及時的發掘,讓這些城市脈絡漸漸清晰。
進入考古工地,6間房址的遺址清晰暴露在地面上,這種12平米左右的房屋,採用前店後坊的功能分區,不難讓人想像,臨街一側商人叫賣吆喝,後面工人緊張加工商品。泥土中,夾雜著一些當時人們生活器具,其中以碗為主,還有一些瓶、香爐、盞等,以及一些錢幣。不過,這些都是琉璃廠等本地窯廠燒制的。
1.45米寬道路保存完好城市巷戰發揮作用
遺址中,一段保存最為完好的道路,磚塊豎立鋪設呈現出W形狀,堅固耐用,至今難見斷紋。據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工地現場負責人江濤介紹,這段道路修建於南宋早中期,寬只有1.45米,目前揭露的長度有49米左右。在現在的人看來,一個城市的商業區,這么窄的路有些不合常理,但對於現場考古人員來說,這些道路寬度在文獻中可以得到印證。
江濤說,文獻中記載,元蒙大軍攻入成都後,當地老百姓奮起反抗,家家戶戶將桌子、椅子扔到了街道上,阻塞了城市交通道路,展開了一場巷戰。而要將1.45米寬的道路阻斷,顯然是比較輕松的。不過,這些狹窄的街道也與當時的規劃有關系,以及春熙路在當時或許已經寸土寸金,用地還是比較緊張的。
排水溝串聯春熙路與江南館街街坊遺址連成一片
發掘區內,排水溝隨處可見,這些排水設施從晚唐五代開始修建,反反復復修了4次。沿著這些排水溝的脈絡,兩百多米外的江南館遺址顯然近在咫尺,根據這些排水設施的性質,考古人員推測,這里和江南館街坊遺址性質相仿,與旁邊一醫院當年挖掘的排水溝一起,能夠連成一片。
這里同樣屬於當年富春坊一帶的商業中心,也就是傳說中唐玄宗夢中買酒的地方。考古專家介紹,唐末名將高駢建羅城之後,成都的城市中心開始從天府廣場一帶發展到了春熙路一帶,這里發掘的遺址能夠反映當時的社會狀況,為了解春熙路片區城市的布局提供了更多的資料,這些基礎設施縱橫交錯,屬於富春坊的有機組成部分,對於復原古代成都城市面貌、了解它的建築方式、分析城市功能分區都有重要的意義。
內容來中華網
C. 目前發現的成都平原古城堡遺址有哪幾座
成都平原古城堡遺址,目前確認的已發現5座:寶墩、梓路、魚鳧、雙河和芒城。它們都構築於公元前2500年前後,屬寶墩文化時期(前2800~前2000)。
D. 成都有什麼歷史名勝古跡
1、都江堰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遺產(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世界自然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由都江堰而產生的具有強烈地域色彩的都江堰水文化包括水文學、水文物、水神學等。
如「二王廟」、「伏龍觀」、「觀景台」等處的人文景觀;改建魚嘴挖掘出土的東漢李冰石像和「飲水思源」石刻;歌頌李冰父子降龍治水的民間傳說和具有一定宗教神學色彩的祭祀活動;以及由此而產生的祭水、祭神、祭人的詩、詞、書畫的水文學等,形成獨具特色的都江堰水文化。
2、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又名凌雲大佛,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南岷江東岸凌雲寺側,瀕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匯流處。樂山大佛和凌雲山、烏尤山、巨形卧佛等景點組成的樂山大佛景區屬於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峨眉山-樂山大佛的組成部分。
樂山大佛具有一套設計巧妙,隱而不見的排水系統,對保護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大佛頭部共18層螺髻中,第4層、第9層和第18層各有一條橫向排水溝,正胸有向左側也有水溝與右臂後側水溝相連。
兩耳背後靠山崖處,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側兩端各有一洞,但互未鑿通,這些水溝和洞穴,組成了科學的排水、隔濕和通風系統,防止了大佛的侵蝕性風化。
3、芙蓉古鎮
芙蓉古鎮位於成都平原,距成都市區5公里,緊靠成都市區繞城高速公路,芙蓉古鎮是溫江依託成都發展的第一門戶,又是成都面向川西擴張的第一站。
經過河堤整治、屋面造型、城牆圍砌等共3期的主體工程實施,一條寬12米、長1200米的仿古一條街終於橫空出世,一個嶄新的川西「芙蓉古鎮」崛起在蓉城近郊,成為成都市民閑暇時近郊遊玩的好去處。
4、文殊院
文殊院位於成都市青羊區,文殊院始建於隋大業年間。康熙三十六年集資重建廟宇,改稱文殊院。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佛教重點寺院之一,中國長江上下游四大禪林之首,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集禪林聖跡、園林古建、朝拜觀光、宗教修學於一體的佛教聖地。
寺內還珍藏明清以來書畫珍品,最著名的是康熙皇帝1702年御賜文殊院的「空林」墨跡,以及康熙臨宋代書法家米芾的《海月》條幅。還有印度貝葉經、唐代玄奘法師頭骨、唐代日本鎏金經簡、千佛袈裟、發綉觀音、挑紗文殊和舌血含寶等佛教文物。
5、望江樓
望江樓位於四川省成都市望江樓公園內,是明清兩代為紀念唐代女詩人薛濤而建起來的。望江樓作為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望江樓,又名崇麗閣,是望江樓公園最宏麗的建築,屹立於錦江畔,高39米,共4 層,建於清光緒十五年,下面兩層四方飛檐,上面兩層八角攢尖,每層的屋脊、雀替都飾有精美的禽獸泥塑和人物雕刻,閣基有石欄圍護。朱柱碧瓦,寶頂鎏金。
E. 成都歷史遺址有哪些
一是人文景觀多。復全市現制有人文景觀172處,其中屬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武侯祠、杜甫草堂和永陵(王建墓);列為省級文物保護的有北周文王碑、文殊院、青羊宮、孟知祥墓、朱悅廉墓、僖王陵、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彭大將軍紀念碑和彭家珍祠、十二橋烈士墓。還有世界唯一大熊貓人工繁育基地。該基地被聯合國確定為世界環保「500佳」之一。
二是自然景觀全。成都市地形地貌復雜多樣,山景、洞景、水景、生景、氣景俱全。
三是旅遊資源分布相對集中,旅遊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成都處於由劍門蜀道、九寨溝、成都、峨眉山、長江三峽等地組成的四川旅遊環和全國旅遊環的聯結點上,還是內地前往西藏主要通道.-
F. 成都去汶川地震遺址和都江堰的自助行旅遊攻略
你好,從成都去都江堰有兩種辦法
一是直接買成都到都江堰的動車票,票價十幾塊錢,30分鍾左右到,
下了動車在車站門口可以打個車,或者坐一個公交車就直接可以到景區門口。
汶川地震遺址就在映秀鎮,離成都80公里左右,離都江堰就二三十公里特別近。
你在都江堰汽車站買到映秀或者者汶川的客車票都行。
在映秀鎮下車然後步行去參觀就可以了。
地震遺址就是前映秀鎮小學,不需要門票。
成都旅遊攻略就上十八旅行網
G. 成都哪裡保留了三國時期的文化遺址。
成都武侯祠,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南門武侯祠大街,是中國惟一的君臣合祀祠廟,由劉備、諸葛亮蜀漢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組成。始建於公元223年修建劉備陵寢。千多年來幾經毀損,屢有變遷。武侯祠(指諸葛亮的專祠)建於唐以前,初與祭祀劉備(漢昭烈帝)的昭烈廟相鄰,明朝初年重建時將武侯祠並入了「漢昭烈廟」,形成現存武侯祠君臣合廟。現存祠廟的主體建築1672年清朝 康熙年間(康熙十一年)重建。1961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成立博物館,2008年被評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享有「三國聖地」之美譽。成都境內除武侯祠外其他三國文化遺跡
(一)、市區:
1.衣冠廟/在武侯祠南約1.5公里處,其得名源於此地原有關羽衣冠墓。
2.桓侯巷/成都萬里橋和衣冠廟之間原有一座墓,人們認為是桓侯墓,墓所在的巷道也被成為桓侯巷。
3.萬里橋/成都南門原大橋名叫萬里橋,其橋為秦國蜀郡太守李冰所建。自三國後,人們一直稱其為萬里橋。此橋今已不存。
4.諸葛井/成都江南館街有一井,人們稱為諸葛井,相傳為諸葛亮所開鑿。井旁曾修有諸葛祠,現井、祠皆毀。
5.龍泉洛帶鎮/相傳劉禪在此落玉帶於井。
6.黃龍溪/相傳劉備稱帝時,此地出現黃龍。
7.黃忠墓/成都西郊在清道光年間曾發現一塊石碑,上刻有「黃剛侯諱漢升之墓」,於是人們在此修建了黃忠祠,塑黃忠像。「文革」中黃忠祠、墓被毀。
8.洗馬塘/在成都市和平街小學內。塘邊相傳為趙雲住地遺址,而池塘就是趙雲洗戰馬的地方,清初,塘邊尚有「漢順平侯洗馬池」的刻石。現塘池被填平。
9.向寵墓/原在成都市城北公園內,現已不存。
10.九里堤/成都金牛區和平鄉九里村,殘存有一條長2000多米、寬7~8米的土埂,這就是人們稱為九里堤或者諸葛堤的遺跡。諸葛亮當年為發展經濟,防禦水害,提高糧食產量,住持修建了這條攔水堤壩。宋代太守劉熙曾重修,並在堤旁修諸葛廟,現已不存。
11.張飛營/在成都龍泉驛區。這里原為漢、唐時期的古驛站,張飛營遺址就在驛站口旁邊的山上。遺址面積約一平方公里,張飛曾屯兵於此配合劉備攻打成都。唐、宋時,這里有「古張飛營」石碑,現石碑已不存。
(二)、新都
1.彌牟鎮八陣圖遺址/明代已毀壞過半,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曾加以補修,道光十年(1837)曾勘清,當時佔地36畝4分4厘,當時還存71壘。1981年公布為成都市文物保護單位。至今還存4壘,每壘高3米多。
2.八陣圖碑/新都桂湖公園,即升庵祠內收藏有原彌牟鎮武侯祠的「八陣圖碑記」明碑。碑高185厘米,寬115厘米,碑帽及篆書碑額已失,僅存碑身。碑文為陰刻楷書。
3.馬超墓/新都城南2.5公里處。新都馬超墓在明代有四川按察使楊瞻立的「漢故征西將軍馬公諱超字孟起之墓」石碑,清人馬維祺曾在墓前建馬超祠,並親書碑一通。如今馬超祠已被毀,墓僅存方圓百米的土堆。馬超祠舊址蓋起了一所馬超小學,明楊瞻碑收藏在新都文管所。
(三)、雙流
1.葛陌/在雙流縣北4公里,金花、永福鄉交界處,為諸葛亮舊居。此處原有葛陌廟,已毀,現仍有葛陌村、諸葛井。
2.大口井/九江鄉大井村,相傳諸葛亮曾於此汲水灌田。
3.石刻張飛頭/又名「福頭」,在太平鄉與簡陽縣武廟鄉交界處。
4.蔣公舊治坊/紀念蔣琬,已拆。
(四)、都江堰
1.都江堰/諸葛亮曾在此設置堰官,以兵1200守衛。
2.青城山/青城山是天師道發祥地,三國時張魯的祖父張陵曾在此設壇傳道。
(五)、大邑
1.趙雲墓和趙雲廟/趙雲死後下葬於大邑縣城東銀屏山麓。趙雲墓依山而建,狀若小丘,墓前有清康熙年間的墓碑,上刻「漢順平侯趙雲墓」。
2.鶴鳴山/鶴鳴山在大邑縣城北15公里處,張陵曾修道於山中。
(六)、邛崍
1.臨邛火井遺址/在火井鄉,諸葛亮曾在此取天然氣煮鹽煉鐵。
2.孔明鄉/今孔明鄉。
3.邛雅驛道遺址
(七)、蒲江
1.太清觀遺址/東漢道教創始人張陵曾在此居住。
其他地區:
1、德陽市
(1)德陽市:
a.秦宓墓宅(德陽市城北2.5公里秦宓村)
b.三造亭(秦宓村)
(2)廣漢市:
a.張任墓(金雁橋西北側北外鄉桅桿村)
b.鄧芝墓(向陽鄉勝利村)
c.馬岱墓(向陽鄉張化村)
(3)綿竹市:
a.諸葛瞻父子雙忠祠(綿竹市城西郊)
b.蜀漢三叛石雕跪像(城區關岳廟內出土,鐫刻於明代,像背刻有「叛逆糜芳」、「叛逆傅士仁」、「叛逆郝普」,現存於雙忠祠內。)
(4)羅江縣:
a.白馬關(羅江縣白馬山上)
b.龐統墓、祠(羅江縣白馬關山)
c.落鳳坡(羅江縣北2公里處)
H. 成都的遺址有哪些
比較有名的是三星堆,金沙遺址。不知道你遺址的標準是什麼,永陵(以前叫王建墓),武侯祠,杜甫草堂我也不知道算不算遺址。
I. 五帝時期成都平原古城堡的遺址有哪些
成都平原古城堡遺址,目前確認的已發現5座:寶墩、梓路、魚鳧、雙河和芒城。它們都構築於公元前2500年前後,屬寶墩文化時期(前2800~前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