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革命遺址
⑴ 武漢有哪些跟近代史有關的歷史遺跡
有辛亥革命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起義門、漢口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湖北共進會舊址、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舊址等。
1、辛亥革命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全稱為武漢辛亥革命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簡稱為(武漢)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武漢)辛亥革命軍政府舊址等,現為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
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閱馬場北端,又稱紅樓。原是清政府於宣統元年(1909年)所建的「湖北省咨議局"大樓。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成功,即在此組成革命軍政府,頒發了第一號布告,宣布廢除清朝帝制,建立中華民國,並通電號召各省起義。
1961年國務院公布辛亥革命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6年9月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2、起義門
武漢起義門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首義路起義街,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辛亥革命的歷史見證和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起義門原是武昌古城的中和門,始建於明洪武年間(公元1368年),距今700多年歷史。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軍工程營起義後,迅速控制中和門,南湖馬炮營得以從此門入城,在城頭架炮轟擊湖廣總督府,掀開中國近代史新的一頁。
中華民國成立後,為紀念武昌起義的勝利,中和門改名為起義門。城樓解放前已傾廢。1981年,城樓在原址修復;
2011年,依據古城牆圖紙,原樣恢復重修了333米城牆,同時增加辛亥革命碑林、風雨長廊、楚望亭、首義烽火石刻等,擴大為紅色旅遊景區。
3、漢口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
漢口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位於湖北省武漢市。1926年10月10日,湖北省總工會成立,設機關於此,後中華全國總工會由廣州遷武漢,也在此辦公。
除李立三曾任省總工會委員外,蘇兆征、劉少奇、鄧中夏、項英、林育南等都曾在此任職。大革命失敗後,中華全國總工會遷至上海,湖北省總工會轉入地下。1959年在此籌建紀念館。
2006年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湖北共進會舊址
共進會機關舊址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漢口上海街楚善里28號(原寶善里14號)。共進會在日本東京成立後,孫武等先後回國運作革命,在漢口鴻順里等地設立機關。
1911年,為策應廣州起義,孫武又在此設立機關。同年9月,文學社與共進會聯合部署起義,在此設政治籌備處。
同年10月,孫武在此造炸彈失事,機關暴露。原建築已毀。現建築是後來重修。磚木結構二層樓,東向,硬山頂,紅瓦,面闊4.5米,進深12.8米。
5、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舊址
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舊址位於武昌區解放路259號,即現湖北武昌實驗小學院內,是原清「兩湖書院」地域。
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是大革命時期(第一次國共合作),國共兩黨為培養國民革命人才而合力創辦的高等軍事院校,隸屬於國民黨中央軍事委員會。舊址佔地面積1.4萬平方米。建築尚存三棟磚木結構平房。
2013年舊址已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辛亥革命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起義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漢口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湖北共進會舊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舊址
⑵ 武漢市有哪些革命遺址,革命紀念建築物,革命烈士陵園。紀念館
一.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第一期(2005年公布,2011年修訂)(12)
1.武漢市紅色旅遊系列景區(點)
江漢區八七會議舊址紀念館
武昌區毛澤東舊居及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
第二期(2011年4月1日)(14)
1.武漢市辛亥革命系列景區
武昌區辛亥革命紀念館及首義廣場
江夏區中山艦紀念館
二.湖北十佳紅色景區
1.武漢市革命博物館
毛澤東同志舊居
武昌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
中共五大會址紀念館
2.「八七」會議舊址紀念館
漢口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1926~1927年武漢市
:武漢黨史遺址
武漢黨史遺址遺跡有146處,其中重要歷史事件及重要機構舊址50處,重要歷時事件及人物活動紀念地27處,革命領導人故居20處,烈士墓19處,紀念設施30處。加上其他遺址遺跡29處計175處。
22處重要黨史遺址分布
1.中共中央組織部遺跡(江岸區銘新街13號)
2.中共中央宣傳部舊址暨瞿秋白舊居(江岸區吉慶街126號,原輔義里27號)
3.中共中央機關舊址(江岸區勝利街165號)
4.中共中央軍委武昌辦事處舊址(武昌彭劉楊路乾福巷6-13號)
5.中華全國總工會暨湖北省總工會舊址(江岸區友益街16號)
6.武漢國民政府舊址(漢口中山大道708號)
7.共產黨武漢支部機關遺跡(武昌多公祠5號)
8.中共中央長江局(1927年)暨湖北省委機關舊址(江岸區珞珈山街,原珞珈碑路12號)
9.中共武漢區委機關遺跡(首義路省民主黨派大樓附近,原武昌黃土坡下街27號)
10.京漢鐵路總工會舊址(漢口解放大道2185號)
11.中共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武昌都府堤20號)
中共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場遺跡(江漢區自治街41號)
12.「八七」會議會址(江岸區鄱陽街139號)
13.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舊址(武昌解放路南段)
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南湖校區遺跡(洪山區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校內)
14.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舊址(江岸區長春街57號)
15.陸軍新編第四軍司令部漢口舊址(江岸區勝利街332-352號)
16.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舊址(武昌曇華林武漢市第十四中學內)
17.中共中央長江局(1938年)國際宣傳組遺跡(江岸區洞庭街冷凍廠附近)
18.《新華日報》社大陸里舊址(江漢區民意一路大陸里4-6號)
19.姚家山新四軍第五師司政機關舊址(黃陂區蔡店鄉姚家山村)
20.木蘭山風洞革命活動舊址(黃陂區木蘭山西南坡半山腰處)
21.三店徐王灣「劉、鄧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部」舊址(新洲區三店街坨坑村徐王家灣南「王氏宗祠)
22.侏儒山戰役遺址(侏儒山為武漢西部屏障,是通往江漢平原的重要戰略要地)
⑶ 武漢紅色教育基地有哪些
1、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
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漢口鄱陽街135--139號,依託舊址而建。八七會議會址,1978年辟為「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 1982年02月23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會議堅決糾正和結束了黨內右傾錯誤,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屠殺政策的總方針,是中國革命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興起的轉折點。
(3)武漢革命遺址擴展閱讀:
紅色旅遊景點就是擁有紅色氣息的紀念地,它涵蓋烈士陵園、戰爭遺跡、重大事件會址、展覽館等一系列紅色旅遊的地方。武漢歷來是九省通衢、兵家必爭之地,又有著悠久的文化底蘊,自然有不少的紅色紀念地。了解武漢的紅色年華,就不得不提武漢紅色旅遊景點的管理所——武漢市革命博物館。
武漢市革命博物館位於武昌紅巷13號。2000年11月由武昌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毛澤東舊居紀念館、陳潭秋烈士紀念館和武昌起義門管理所合並,組建武漢市革命博物館,辦公地點在武昌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內。
參考資料:網路-武漢紅色旅遊景點
⑷ 武漢市革命遺址觀後感,1200字 急急急
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來臨之際,武昌首義廣場的建設與起義門的修復等已成為海內外關注的焦點。武昌起義並不是辛亥年間的第一次起義,廣州早在半年前就發生了黃花崗起義,保路運動中也發生了成都起義,為何獨以武昌起義被尊為「辛亥首義」?這也成為海內外專家、學者關注的熱點話題。
「『辛亥首義』是首次舉義成功的意思,經過武昌新軍暴動的沉重打擊,沿襲268年的清王朝及兩千餘年的專制帝制之傾覆成為定局。」歷史學家、武漢大學博士生導師馮天瑜教授對此一語以概之。
1954年就開始致力於辛亥革命研究的著名歷史學家、華中師范大學85歲的章開沅教授說,廣州起義失敗了,武昌首義卻堅持下來,是因為武漢九省通衢,影響很快遍及全國。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湖北和武漢的革命黨人都是實幹家,不管是宣傳工作還是組織工作都扎扎實實,把很多清軍都爭取過來,學堂裡面革命的人更多。馮天瑜說,「武漢首義」的正式提法,較早見於孫中山1912年1月1日發布的《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宣言書》。其中明確稱:「武漢首義,十數行省先後獨立。」「本來,武昌新軍起義並非清末首次發生的反清武裝暴動,孫中山先生稱之為『首義』,別有深意。」馮天瑜說,自1895年10月孫中山率鄭士良、陸皓東等舉行第一次廣州起義以來,興中會、光復會及後來的同盟會於十餘年間發動十多次反清武裝暴動,然而,歷次武裝暴動,悲歌慷慨,星星之火皆被清方迅速撲滅下去,此所謂「屢起屢躓」。
他說,相形之下,辛亥秋季的武昌起義則頓成滅亡清廷的燎原之勢。他說,武漢擁有近代工商業、近代文教、近代交通、近代傳媒和近代軍隊匯合成的近代文明基礎,革命黨人不僅與城市各階層聯系廣泛,更是實行「抬營主義」,爭取了成建制的新軍,在湖北新軍中建立完整的組織系統,使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義,遠非此前多次反清暴動所可比擬。
長期從事中國近代史研究的武漢市社會科學院皮明庥研究員說,爆發於1911年10月10日晚的武昌起義,雖然晚於廣州的黃花崗起義和成都起義,但經過竟夜血戰,攻克了湖廣總督署,光復了武昌全城,並於11日成立了中華民國鄂軍都督府。此後,以都督黎元洪名義通告全國各省,號召共舉義旗,得到響應。各省紛紛宣布獨立,脫離清廷,清朝統治土崩瓦解,不久即推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成立了遠東第一個共和政權。
據史料記載,10月10日晚一夜激戰,起義軍便奪取中心城市——湖廣會城武昌;11日在湖北省咨議局宣布成立中華民國鄂軍都督府,首次在中國建立起比較完備的、行使職能的共和政權;11月初公布宋教仁草擬具有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鄂州臨時約法草案》,將共和憲政綱領昭示天下。
10月18日至11月27日,起義軍在漢口(時稱夏口)、漢陽與南下的北洋清軍主力鏖戰。持續四十天的「陽夏之役」,為湖南、陝西、山西、江西、江蘇、廣東等省紛紛「易幟獨立」爭取到時間。清朝政權終於土崩瓦解,1912年2月,清帝退位,東方大國第一次實現了從專制帝制向民主共和的歷史轉型。
廣州起義和成都起義均發生在1911年,都對辛亥革命有重大影響。皮明庥說,廣州黃花崗起義雖由孫中山、黃興親自領導,起義軍與敵軍生死搏鬥,前仆後繼,義薄雲天,全國震動,無疑對武昌起義的爆發產生了影響,但這次也發生在辛亥年的起義畢竟以失敗告終了。
「武漢義旗天下應,推翻專制共和興。」馮天瑜說,「無論是從破還是從立的角度來看,武昌起義都可謂首創性義舉,故史稱『辛亥首義』」。
「作為辛亥革命首義之區,武漢每十年舉辦一次相關學術研討會,已成為世界公認辛亥革命研究中心。」章開沅介紹說,辛亥革命一舉推翻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皇權帝制,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其影響不僅在國內極為深遠,而且在亞、非等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也有程度不等的傳播。因此,辛亥革命史研究,最近50年已經發展成為具有國際性的重要史學分支之一。
今年85歲的章開沅,早年就讀於金陵大學歷史系,曾任華中師大校長,現任中國近代史研究所名譽所長、池田大作研究所名譽所長和東西方文化交流研究中心主任,在辛亥革命史等研究領域有開創性的學術貢獻,在國際上享有盛譽。
他說,過去武漢人總是強調紀念「第一槍」,他認為最要紀念的是「第一步」:偉大的中國、偉大的中華民族走向民主共和的第一步,第一個臨時憲法在武昌紅樓產生,這才是武漢最大的光榮。
⑸ 請問武漢有哪些地方一定要去,或者說值得一去.還有,武漢哪裡革命遺址聽說漢口那些外國人所建之枋不能去
黃鶴樓,東湖海底世界,江漢路步行街
⑹ 武漢有哪些革命歷史遺跡
「武漢二七紀念館」和「二七烈士紀念碑」
(漢口解放大道2499號)
中共中央機關舊址
(漢口勝利街135—137號)
國民政府第六戰區受降堂舊址
(漢口中山公園西北角)
武漢國民政府舊址———南洋大樓
(漢口中山大道708號)
中共湖北省委暨中共中央長江局機關舊址
(漢口江岸區珞珈山街)
中華全國總工會暨湖北省總工會舊址
(漢口友誼街16號)
獨立團烈士陵園
(武昌街道口洪山南坡)
長江書店舊址
(漢口六渡橋北側)
賀勝橋烈士陵園
(江夏區賀勝橋鎮)
⑺ 武漢有哪些革命紀念地
武漢的革命歷史景點有數十個之多,且都在武漢市區內,按照不同的歷史時期來分,
有辛亥革命時期的,主要是首義廣場的孫中山銅像、點將台、辛亥革命博物館和首義路盡頭的武昌起義門舊址。
有大革命時期的「武漢二七紀念館」和「二七烈士紀念碑」(漢口解放大道2499號) 在洪山西南麓的施洋墓和獨立團烈士陵園(武昌街道口洪山南坡)位於友益路16號的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位於漢口友益街尚德里2號的劉少奇故居,在漢口苗家碼頭「一·三」慘案遺址,位於漢口中山大道六渡橋下首、民眾樂園旁邊的武漢國民政府舊址南洋大樓,1926年底至1927年夏,以陳獨秀為總書記的中共中央機關租住地中共中央機關舊址 漢口勝利街135—137號
抗日戰爭和紅色革命聖地則有位於武昌紅巷13號武漢市革命博物館。這里有 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毛澤東舊居中共「五大」開幕式舊址暨陳潭秋革命活動舊址紀念館,是絕對的紅色聖地,強力推薦。武昌的武漢大學校內還有「六·一」慘案遺址。
在漢口的還有位於武漢市鄱陽街139號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必去)。位於解放公園的東部蘇聯空軍志願隊烈士墓,漢口長春街67號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舊址,漢口中山公園西北角國民政府第六戰區受降堂舊址。
⑻ 武漢的紅色故地分別在哪
武漢市革命博物館位於武昌紅巷13號
中共"五大"開幕式舊址暨陳潭秋革命活動舊址紀念館位於武昌都府堤街20號
武昌起義門舊址館位於武昌首義南路。起義門原名"中和門",它是武昌城十大古城門之一。
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漢口鄱陽街135--139號,依託舊址而建
目前武漢35處紅色景點大致可分3類:第一類為紀念館,完全對外開放,如農講所、八七會址、烈士陵園等,共15處;第二類是只對部分專家學者、學生開放,大都是陳列館,如私立武漢中學舊址、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舊址等;第三類被用作某些單位的辦公樓,或為民居。
⑼ 武漢有哪些跟近代史有關的歷史遺跡
1、「八七」會議會址
位於漢口鄱陽街139號,為一幢西式三層樓房,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27年7月15日,武漢國民政府的汪精衛叛變革命,實行「寧漢合流」,革命處在危急關頭。中共中央於8月7日在此召開緊急會議,由瞿秋白主持,李維漢為執行主席,毛澤東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強調政權是由槍桿子取得的。這次會議糾正了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撤銷其領導職務,選出新的中央臨時政治局,確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決定在湘鄂贛粵四省舉行秋收起義,並號召全黨全國人民繼續進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
現舊址保存完好,1978年被辟為紀念館。1980年,鄧小平為紀念館題寫了「八七會議會址」的門匾。紀念館如實再現了「八七會議」及其前後的歷史。二樓按當年舉行會議的原樣進行復原陳列。一樓辟為陳列室,展出了會議通過的《告全黨黨員書》等重要文件的復印件和全部會議參加者的照片及其生平簡介。
2、武漢國民政府舊址
武漢國民政府即南洋大樓,位於漢口中山大道六渡橋下首、民眾樂園旁邊,是一座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物。1996年11月20日,該館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樓由愛國華僑簡氏兄弟於1917年興建。整個大樓佔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頂層中央有尖頂塔樓,兩邊有圓柱頂,共有六層,系水泥鋼筋結構,十分堅固。1927年1月1日至9月20日成為武漢國民政府辦公處,在這里,國民政府作出了收回漢口、九江英租界的決定。
1986年,南洋大樓辟為武漢國民政府舊址紀念館,進行大修並恢復當年原貌,於1989年元旦國民政府正式遷漢62周年紀念日,對外開放。三樓上的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會場懸掛著孫中山像及其遺囑,重現了當時的場景。
3、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
武昌起義紀念館位於武昌區武珞路,為一座西式兩層樓房,俗稱「紅樓」。1911年10月,武昌起義成功後,即在此建立了革命軍政府,頒發公告,宣布廢除封建帝制,成立中華民國,並電通全國,號召各省起義。1981年10月被辟為紀念館,珍藏大量文物和文學、照片資料。
1995年,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被團中央命名為「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總書記親筆題寫了匾名;1997年,又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該館已經正在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發揮積極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⑽ 武漢都有哪些革命遺址
不一定是埋於地下的,圓明園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特點:都在河流附近,在土地肥沃的平原地帶
原始人類分為舊石器和新石器
樓上說的大多都是新石器時代的
舊石器時代
早期 元謀人 雲南元謀縣
藍田人 陝西藍田縣
北京人 北京周口店龍口山
和縣人 安徽和縣
中期 丁村人 山西襄汾縣丁村附近
晚期 山頂洞人 北京周口店龍口山
新石器時代
長江流域
河姆渡(母系) 浙江餘姚
黃河流域
半坡(母系) 陝西西安半坡村
龍山(父系)
大汶口(前期母系,中晚期父系)
長城: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北京市
明清故宮: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北京市
秦始皇陵及兵馬俑: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陝西省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北京市
敦煌莫高窟: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甘肅省
武當山古建築群:文化遺產,1994年列入,湖北省
布達拉宮:文化遺產,1994年列入,西藏自治區
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文化遺產,1994年列入,河北省
曲阜孔廟孔林孔府:文化遺產,1994年列入,山東省
蘇州古曲園林:文化遺產,1997年列入,江蘇省
麗江古城:文化遺產,1997年列入,雲南省
平遙古城:文化遺產,1997年列入,山西省
頤和園:文化遺產,1998年列入,北京市
天壇:文化遺產,1998年列入,北京市
大足石刻:文化遺產,1999年列入,重慶市
龍門石窟:文化遺產,2000年列入,河南省
青城山-都江堰:文化遺產,2000年列入,四川省
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文化遺產,2000年列入,安徽省
明清皇家陵寢:文化遺產,(湖北明顯陵、河北清東陵、河北清西陵)2000年列入,(北京十三陵、南京明孝陵)2003年列入
雲岡石窟: 文化遺產, 2001年列入,山西省
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文化遺產, 2004年列入,吉林省
澳門歷史城區: 文化遺產,2005年列入, 澳門特別行政區
安陽殷墟:文化遺產,2006年列入,河南省
九寨溝風景名勝區:自然遺產,1992年列入,四川省
黃龍風景名勝區:自然遺產,1992年列入,四川省
武陵源風景名勝區:自然遺產,1992年列入,湖南省
三江並流: 自然遺產,2003年列入,雲南省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 自然遺產,2006年列入,四川省
泰山:自然與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山東省
黃山:自然與文化遺產,1990年列入,安徽省
峨眉山-樂山大佛風景名勝區:自然與文化遺產,1996年列入,四川省
武夷山風景名勝區:自然與文化遺產,1999年列入,福建省
廬山風景名勝區:世界文化景觀,1995年列入,江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