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巴威遺址
1. 大辛巴威遺址石砌建築的特點是什麼
大辛巴威的石砌建築並不復雜。它是用易於運輸的花崗岩石稍稍修整之後砌成的,砌的過程中沒有使用任何灰泥粘合。這種石頭可能采自當地一座有名的半球形花崗岩小山,山上的石頭層層疊疊,極易採挖。
2. 德國人卡爾為什麼放棄了對大辛巴威遺址的研究
大辛巴威龐大遺址完全超出了卡爾的想像能力,由於他沒有受過嚴格的訓練,也缺乏豐富的考古經驗,使得他對大辛巴威古城遺址的考察沒有深入下去。1872年3月,他打起行李,越過林波波河,回到了英國人管轄區。他只想到博物館去工作,繼續從事他的事業,可是因為沒有學位,他未能如願以償。不久卡爾因事故過早地離開人世,他死得不為人所理解,死得默默無聞。但是,數十年來,辛巴威小山丘界的廢墟卻成了考古學上的一個熱點。
3. 辛巴威共和國大辛巴威遺址坐落在哪裡
在辛巴威共和國馬斯文戈市(舊名維多利亞堡)東南約24千米的丘陵地帶,有一大片石頭城遺址,這就是舉世聞名的非洲大辛巴威古城遺址。很少有哪個考古遺址能夠像大辛巴威遺址那樣,既產生了許多文學作品。也導致了許多無聊的想法。
4. 卡爾是如何發現大辛巴威古城遺址的
1871年5月,德國人卡爾率領40人從德爾班向北進發,探尋傳說中的黃金和寶石城。7月底,他越過林波波河。為了不驚動當地的酋長,他抄小路進入山中。但是一個月後,卡爾的處境已十分艱難,挑夫離他而去,還捲走了他的部分日用品,而當地的馬紹那人對他的敵意與日俱增,這使他感到恐懼,不久便離開了德爾班。
1871年9月5日,卡爾又啟程了,踏上坡度不斷增加的小路。漸漸地,一片裸露的岩石出現在眼前。再走近一點,他看到一個大約七八米高的花崗石柱矗立著,石城的遺址露出冰山一角。他發現了一條粗石鋪成的小路通向前方,順著這條路,有一堆堆粗石、一段段殘牆和一叢叢灌木。最後他在一座9米高的塔狀建築物前停了下來。他驚訝這些牆和塔竟是石板礎成的,石板之間找不到任何泥漿之類的粘合物。石板切割得非常精確,壘砌在一起居然天衣無縫。卡爾認定這個廢墟將被證實為葡萄牙人稱之為西姆堡的地方,即莫羅莫他巴的要塞之地,人們夢中的俄斐。當時他在日記中記下了這樣的話:「我站在整個世界面前,心中浮現出戴上勝利桂冠的神聖帝國皇帝愷撒的高大形象……」他庄嚴宣布:最有價值的、最重要的、也是迄今為止最神秘的非洲地區,將重見光明!那就是古老的莫羅莫他巴!那就是俄斐!
卡爾發現廢墟遺址後,馬上派信使到離他最近的歐洲人居住區,帶了封信給德國。在這封信中,卡爾宣布了他的發現。這封信後來刊登在1872年3月的一本德國雜志上。1873年,英格蘭發布這條消息,引起了世界考古界的密切關注。而與此同時,人們對卡爾的發現也是半信半疑,歐洲的一份報紙在一篇文章中不屑一顧地說:「關於所羅門王的俄斐,現在有了一些奇怪的說法。」
大辛巴威龐大遺址完全超出了卡爾的想像能力,由於他沒有受過嚴格的訓練,也缺乏豐富的考古經驗,使得他對大辛巴威古城遺址的考察沒有深入下去。1872年3月,他打起行李,越過林波波河,回到了英國人管轄區。他只想到博物館去工作,繼續從事他的事業,可是因為沒有學位,他未能如願以償。不久卡爾因事故過早地離開人世,他死得不為人所理解,死得默默無聞。但是,數十年來,辛巴威小山丘界的廢墟卻成了考古學上的一個熱點。繼他之後,首批光臨這里的是探險家和尋寶者。他們滿懷激情,夢想能發掘像聖經故事裡描述的那些黃金珠寶,但都大失所望。一位名叫塞西爾·羅得斯的英國金融家於19世紀90年代初組織一個考古隊在廢墟上駐紮下來。羅得斯在對大辛巴威廢墟進行考察時,具考古隊與英國科學促進會共同舉辦了第一屆遺址科學研討會。他們還聘請了研究遠古時期文明的專家詹姆斯·狄奧多爾·本特,專程來到這個遺址考察。本特期待能找到辛巴威與古代各種外來文化聯系的證據。但自一開始,他就陷入失望中。因為在他看來,辛巴威似乎是純粹的非洲文化,並不十分佔老。但是當他挖到四隻用皂石雕刻的棲息在高大雕刻柱子上的大鳥時,眼睛馬上亮了起來。他認為這些帶有古代亞述、希臘、克里特、腓尼基等古國遺風的藝術珍品絕不是非洲的產物。這引起考古界的困惑。1902年到1904年,發掘大辛巴威遺跡的官方考古學家霍爾,為了急於把遺址上的廢墟恢復到他認為的「原來」模樣,採取了破壞性的發掘辦法,魯莽地把三米多厚納泥土和石頭從地堡的內部搬運出去,給後人對古遺址的研究帶來困難。霍爾對出土文物研究後認為,大辛巴威由從阿拉伯或近來來的北方人所建造。他們的結論幾乎影響了一代考古學家,同時代的歐洲人都比較接受大辛巴威城不是非洲本地文化的說法。
5. 大辛巴威古城遺址經歷了什麼
傳說大辛巴威就是《聖經》中的黃金和寶石城——俄斐。根據《聖經》中《列王記》上的記載:俄斐的金礦是所羅門財富的源泉。大約10世紀時,俄斐與東南非洲開始交往。那時,在東南非洲海岸的港口從事貿易的阿拉伯人開始購買黃金。這批黃金也就找到了從非洲內地到海外的出口途徑。16世紀,達·伽馬率領的葡萄牙遠征軍入侵印度洋地區,佔領了非洲海岸的重要港口,控制了賺錢的黃金貿易,從傳言中他們得知,在非洲內地有大城市和大金礦,並由一個叫莫羅莫他巴的國王統治著。1552年,葡萄牙歷史學家熱奧·杜·巴若斯說,有人告訴他:莫羅莫他巴的要塞和寶塔都是「由巨大石塊砌成」,沒有使用泥灰粘合,這些地方都叫「西姆堡」。由此開始,葡萄牙人把這個名字與傳奇中的俄斐相提並論。但他們當時只滿足於擁有這片海岸,並沒有打算尋找它們。
6. 辛巴威遺跡之謎是怎麼回事
非洲以坐落在埃及的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而聞名遐邇,但是假如你所關注的是人類的古代文明的話,那麼請不要忘記坐落在南部的辛巴威,那裡的古代遺址同樣也在悠遠的古代閃耀著文明的智慧。
辛巴威這個名字之所以給人以無限的遐思,原因在於它在當地的班圖語中的意思是「可敬的石屋」、「石屋」,另外有些人認為辛巴威是塞肖納語「馬津布韋」的諧音,它的意思應該是「酋長住宅」。也有的人認為它是恩戈尼語「津比萬比韋」的變音,因而它的意思是「富饒的礦山」。如此等等,給辛巴威這個非洲南部的內陸國家和其中的古代遺跡籠罩了迷人的色彩。
1868年的一天,歐洲探險家在非洲旅行,他們在辛巴威的維多利亞堡東南約30公里的密林叢莽中追逐一隻野獸,偶然間發現了一座石頭的殘垣斷壁,這就是後來聞名世界的「大辛巴威」。
「大辛巴威」雖然大部分已淪為廢墟,但有些地方仍然顯示著宏偉的跡象,並且一直保存到了如今。
作為主體建築,大辛巴威最輝煌的一處位於山下的平地上。因為它外圍的城牆呈橢圓形,被稱為橢圓形大圍牆。在東、西、北三面城牆上開有3個門,門頂都有巨大的花崗岩砌成的圓拱形。圍牆的頂上,矗立著幾根細長的質地堅硬的圖案花紋,有的頂端還雕刻著一隻形狀奇特的石鳥。在圍牆的東南部,還有一道同圍牆平行的、相隔1米左右的石牆,與圍牆體形成一條長達百米的狹窄通道,通道盡頭是一個類似院子的半封閉區域。圍城裡面建有圓錐形石頭高塔、石碑、地窖、水井和一些石崖的廢基,像是古代宮廷的遺跡,圍城附近還有許多小的房屋。
在整個大辛巴威的建築群中,最神秘莫測的是橢圓形大圍牆內的圓錐塔。這是一座下粗上細的實心花崗岩建築,高約20餘米,沒有任何文字。它主要是用雕鑿成磚塊的平整花崗石堆砌而成,按一定的圖案線條規則地砌起。石磚之間沒有使用灰漿或其他種類黏合劑接合的痕跡,然而石磚之間的連接極為嚴密,其縫隙竟連薄刃也難以插進去。不知經歷了多少歲月風雨的磨礪,飽嘗多少世間的滄桑。
自從1868年以來,一批批的歐洲探險家和科學家興趣盎然地來到黑非洲南部,在辛巴威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尋蹤覓跡,反復考察,為的是想要弄清「大辛巴威」的內在奧秘。圓錐塔是他們考察的首選。英格蘭考古學家本特曾花費極大的財力和人力在圓錐塔的周圍大規模挖掘了一條地道穿過圓錐塔,企圖尋找一個入口。但發現塔是實心的,這個入口至今也沒有找到—也許它根本就沒有入口。這樣一來,考古學家們不禁疑竇叢生:這座直刺藍天的巨塔究竟是干什麼用的呢?
人們對此眾說紛壇。有人認為塔的外表形狀與當地的糧倉相似,也許是個巨大的糧倉。但由於整個塔是個實心的整體,根本就沒有用來貯藏糧食的空間。也有人認為它是男性生殖器官的象徵物,是古代某種宗教儀式所用的,它代表某種蓬勃的部落精神或部落酋長至高無上的權力。但這些說法最終因缺乏有力的證據,加上又沒有史料記載而缺乏說服力。
對於歐洲人來說,大辛巴威應該是存在於神話中的黃金國度。他們認為它很像歐洲史書上記載的古代以色列國王所羅門的某些聖殿,很可能就是在《聖經·舊約》中提到的所羅門國王的金礦所在地。而衛城就是模仿所羅門王在摩利亞山上修建的耶和華殿建造的。
這種主觀臆測,一度激起了歐洲人尋找黃金的狂熱。不少歐洲人來到石頭城後,僱傭當地人,配以舶來的先進機械在寶貴的遺址上四處亂挖,掘地三尺,把珍貴的文物劫掠一空。除了堅硬的花崗岩石塊。其他的一切材料能拿者盡被拿走,包括那些有可能說明歷史真相的歷史資料。因此,導致了石頭城在還沒來得及真正展開研究之前,就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
在後來的歲月里,人們在「辛巴威」的周圍發掘出大量的文物。其中有作戰武器、生產工具和精美的裝飾品等,還有一些是來自遙遠的中國、阿拉伯地區、波斯以及印度等。從這些出土文物中我們至少可以看出,消失了的石頭城曾經與古代的華夏及阿拉伯、波斯和印度有過悠久的文化和貿易往來。而在中國、阿拉伯和波斯歷史典籍中有關大辛巴威的記載卻極其鮮見。
也許,這些舶來品是從第三者手中轉手貿易而得,那麼這些第三者又是一些什麼人呢?我們無從知曉。由壯觀的圓錐塔就可以看出,其建築技術已達到了很高的程度,也就是說,圓錐塔的建設者們在很早以前就已經掌握了幾何學、建築學、力學等方面的知識。這一座座大大小小、遠遠近近的石頭建築究竟是用來做什麼的呢?人們至今也沒有弄明白。直到現在所有的只是主觀的臆斷;有些人認為這里可能是一個早已消失的古老王國的皇城,也有人認為它是一個巨大的宗教場所。令我們更為不解的是,所有這些石頭建築上都沒有任何文字,也沒有圖案或壁畫,在這方面與美洲的瑪雅城或東南亞的吳哥寺上成片的浮雕迥然有異,而流傳下來的世界文化中又沒有任何記載,真可以說是無從知曉。與此相關的問題只能是:何種人在何時運用何種工具和方法來營造了這座宏大瑰麗的石頭城?石頭城的建造者與當今生活在辛巴威的馬紹納人和馬塔貝萊人有什麼樣的關系?如果它的建設者是外來人,為什麼他們又在某一天突然遺棄了這個地方呢?
總之,大辛巴威可能是世界上除埃及以外的非洲又一文明標志,但真正對它的解讀又有多少呢?
7. 為什麼非洲大辛巴威遺址如此出名
在辛巴威共和國馬斯文戈市(舊名維多利亞堡)東南約24千米的丘陵地帶,有一大片石頭城遺址,這就是舉世聞名的非洲大辛巴威古城遺址。很少有哪個考古遺址能夠像大辛巴威遺址那樣,既產生了許多文學作品。也導致了許多無聊的想法。19世紀晚期,當它第一次被展現在世界面前的時候,這些宏偉的石頭建築群,被認為是外國人在南部中非的殖民區。這些外國人甚至被認為是腓尼基人.現在,它們被當作非洲本土文化與成就的象徵。辛巴威現存大小石頭城遺址兩百多個,而大辛巴威則是最大的一處。歷史上大辛巴威城盛極一時,其巨大的影響力一直蔓延到19世紀的80年代。1980年,辛巴威共和國獨立時,國名即取自這座偉大的古城,它是世界上唯一以考古遺址命名的國家。
8. 大辛巴威遺址在哪裡
大津巴復布韋遺址坐落在位於制贊比西河與林波皮河間的丘陵上。在它最繁華的時候,大辛巴威是一座大城鎮,佔地約0.78平方千米,人口估計達1.8萬人。遺址由兩個主要石砌建築組成,還包括一塊建有其他次要建築的巨大區域。在一座一邊是峭壁的岩山上,人們用未加工的石塊砌好了圍牆,並且用它圈出了一系列場院。在鄰近的谷地里,是更大的一些獨立的場院。在其中幾塊場院當中,建有與短牆相連的圓形的用桔稈和泥土做頂的房子。其中最大最復雜的一塊場院之中,還留有多次修建和擴建的痕跡。它的外牆和它里邊的一座實心石塔高達10米。
9. 辛巴威共和國大辛巴威遺址曾經被誤會為什麼遺址
19世紀晚期,當它第一次被展現在世界面前的時候,這些宏偉的石頭建築群,被認為是外國人在南部中非的殖民區。這些外國人甚至被認為是腓尼基人。現在,它們被當作非洲本土文化與成就的象徵。
10. 大辛巴威遺址的的歷史有哪些
據考證,大辛巴威遺址的居民是現代修納人的祖先。這種關系,使人禁不住要推斷大辛巴威里各種建築尤其是石砌建築的用途。推測的結果卻一直受到爭議,因為大部分的推測,來源於不明其真相的傳說,或者來源於後期的一些記載不清的資料。雖然這些資料的潛在價值無可爭議,但是如果只是根據這一點資料,就推斷石砌大場院原來是為女性建造,或者某個區域為皇室女眷居住,這顯然是不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