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庄遺址
『壹』 陳莊周城是齊國初都嗎
在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當地生產一種商標為「營丘天水」的礦泉水。「營丘」這個名字可有些來歷。
據歷史文獻記載,周滅商後,將功臣姜太公分封到齊國。齊國最初的都城就是營丘。後來胡公作亂,齊都由營丘遷至薄姑,再從薄姑遷到臨淄。在今天山東臨淄,考古發掘出不少周晚期到春秋時期的遺跡,證明這里可能就是齊國故都。但此前的齊都營丘和薄姑到底在哪裡,至今並無考古定論。
2009年,高青陳庄發掘出周城遺址,時代屬西周中早期,是目前山東地區最早的西周城址。遺址中存有九層夯土的祭壇,發現大量墓葬,有直立跪伏「四馬一駕」(當時天子出行,乘用「六馬一駕」的馬車,諸侯則乘用「四馬一駕」的馬車——記者注)的車馬坑,還有兩座帶有墓道的大墓。在出土的眾多青銅器中,有70多字銘文的引簋及「齊公」銘文銅觥尤其引人關注。按照當時禮制,只有開國的君主才能直接在國名後加「公」字,因此「齊公」銘文,讓姜太公這個歷史傳說人物,走入了考古實證的視野。更有學者認為,這座周城遺址,就是齊國初都營丘的所在地。陳莊周城遺址,也因此被評為200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今年9月底,姜太公文化研究會在高青揭牌,與會學者圍繞高青陳莊周城遺址展開討論,但齊國早期開國的歷史,依舊迷霧重重。
山東省博物館研究員王恩田認為,按照當時的觀念,「國之大事,在祀與戎」,能夠有祭祀功能的城垣,級別應該很高;九層夯土祭台,級別就更高了。屈原在《天問》中說:「圜則九重,孰營度之?」這或許就是中國最早的「天壇」遺址。因此陳莊周城遺址,有可能是齊國的初都營丘。
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任相宏則認為,陳莊周城遺址規模較小,只有一個城門,且遺址中心位置就是墓葬,其他級別較低的墓葬更多,年代一直延續到西周晚期,這里不太像人們生活居住的「都城」,倒有些像齊國貴族的墓地。
山東省博物館原副館長王永波則對以上兩種意見都存疑問。他表示,陳莊周城遺址的年代比薄姑的歷史更早,可以排除是薄姑的可能。夯土祭壇,其土層是不同時期堆築而成的,「九層」之數可能僅僅是巧合,未必是有意為之的高級別「天壇」。眾多墓葬有不少重疊相套,排列並不規則,也不像陵園。
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徐義華認為,商人和當時山東區域內的東夷人關系密切,周滅商後,許多商人遷至山東。陳莊周城遺址,作為都城似乎太小了,殉葬的「四馬一駕」可能是戰車,按照文獻記載,齊國前五代國君歸葬於周,因此遺址中的墓葬恐非諸侯級別。這座周城遺址,可能是西周時期為監視商人移民而建的小城。
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教授胡進駐的意見是,在西周早期,分封的各國財富能力都有限,都城規模並不大,如考古發掘晉國都城的規模就較小。當時封國遷移比較常見,晉國、燕國這樣的大國,也都曾遷移,且晉國姬姓(與周天子同姓)國君也未返葬。陳莊周城遺址也可能就是齊國初都。
盡管陳莊周城遺址是重要的考古發現,但曾經雄踞東方的齊國,早期歷史仍然撲朔迷離,尚有待進一步的考古發現和研究。
(本報記者 殷燕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