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會寧府遺址
1. 上京會寧府遺址的歷史背景
據史書記載,太祖阿骨打稱帝時,只設氈帳(稱皇帝寨),晚年始築宮殿。金太宗天會二年(1124)始建南城內的皇城,初名為會寧州。金太宗建為都城,升為會寧府。天眷元年(1138)八月,金熙宗以京師為上京,府曰會寧,開始有上京之稱。皇統六年(1146)春,仿照北宋都城汴京的規模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擴建,奠定了南北二城的雛形。貞元元年(1153)海陵王遷都於燕京,正隆二年(1157)削上京之號,並毀宮殿廟宇。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七月,又重新恢復了上京稱號,成為金朝的陪都。大定二十一年金世宗復建上京城。兩年後,又內外砌青磚。清初,此城磚石砌築的城牆外表保存尚好,後「城之樓堞」為阿勒楚喀副都統拆運去建築阿城(今縣治),遂毀。
2. 會寧府的介紹
金朝上京路下設的行政建制。初為會寧州,金太宗以建都於此而升為府。府治上版京城(今哈爾濱市阿城區市區南權2公里白城)。《大金國志》載,「國初無城郭,星散而居,呼曰皇帝寨、國相寨、太子庄。後升皇帝寨曰會寧府,建為上京」。城近「按出虎水」(今阿什河)。會寧府轄區:北抵松花江,西涉拉林河,南達長白山,東至蜚克圖河流域。下轄會寧、曲江、宜春3縣。上京會寧府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金上京會寧府遺址在今天的什麼地方
金上京會寧府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城南2公里。金上京南北二城現有城門遺址28處,其中北城北垣1門,東垣1門,西垣1門,腰垣2門,南城南垣2門,除腰垣東側門址處,均帶有瓮城遺跡。
遺址現狀
所保留的遺址是金世宗大定年間修復的遺跡。以南北二城牆和皇城內的建築址保存比較好。南北二城均呈長方形狀,城牆周長22里。金上京的城牆為夯土型建築,牆表砌有青磚,但青磚已被當地居民拆毀殆盡。城牆至今仍高3-5米,個別地段高達7米,基闊在7-10米左右,殘垣斷壁處黑黃土相間的夯層痕跡和夯花依然清晰可辨。全城外垣平均每隔八O至-百三十米左右不等,就有一處馬面突出牆表,現有馬面89個,環城原有馬面總數約92個。其中北城北垣有11個,南城南垣有16個,二城西垣29個,東垣(包括南城北垣突出部分)24處有28個(其中有兩處每處2個,有一處為3個),二城的5個突出角亦已經不存在,這樣環城原有馬面總數約92個。馬面在古代作戰時,主要起防禦作用。金上京城的馬面比較集中在南城的西垣與南垣,說明當時主要足為了防禦皇城的安全面設置的。另外,在金上京城外垣四壁之下,出土了大量的擂石和鐵箭簇,說明金上京的守衛主要足用矢石進行防禦。
遺址分布
南北二城的外垣周圍和腰垣南側均有護城壕遺跡,至今大部分地段仍深如溝壑,這里是築城取土的同時挖掘而成的,可能是引從上京西來的小河之水入壕,以利防守,在光緒年間,壕中尚有積水。 據文獻記載,金上京故城內的宮殿名稱很多,見於金太宗時的有乾元殿、明德宮;見於金熙宗時的有慶元宮,敷德殿、宵衣殿(寢殿)、稽古殿(書殿)、重明殿、五雲樓、祥曦殿等;見於海陵王時的有勤政殿、泰和殿、武德殿、永壽宮、永寧宮;見於金世宗復修後的有慶元宮。光興宮、光德殿、皇武殿等。此外,還載有明德殿、時令殿、龍壽殿、奎文殿。此外還有術廟、社稷、孔廟、儲慶寺等。
金上京會寧府遺址,俗稱白城,位於阿城區南郊2公里,張廣才嶺西麓大青山腳下,阿什河左岸,依山傍水。是女真族建立的金帝國的早期都城,歷經金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四代皇帝,作為金王朝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達38年之久。因其又是金上京路和會寧府的治所,故稱。
金上京城仿照北宋都城的規模建築,城市布局與汴京(今開封)基本相同,規模宏偉,雄渾壯觀。由毗連的南北二城和皇城組成。南城略大於北城,二城均為長方形,平面上一縱一橫相互銜接,連為一體,二城整個外圍周長為11公里。雖經800餘年的風雨剝蝕和戰爭破壞,其夯土版築的城垣仍高達3~5米,頹垣基闊7~10米。城牆斷面處,夯土層痕跡依然清晰可辨。外垣平均每隔70~120米築一馬面。在全城5個城角上各構築角樓一處,為城牆上的重點防禦工事。城門9處,其中7處帶有瓮城。城外及二城間的腰垣南側,均有護城壕。皇城則建於南城偏西處,周長近2.5公里。自南向北有五重宮殿基址整齊地排列在皇城南北中軸線上,東西兩側還有迴廊遺址。皇城南門兩側有兩個高約7米的土阜,對峙而立,稱為闕。兩大土阜間又有兩個小土阜,各高約3米。大小土阜間是皇城南門的3條通道,中為正門(午門),兩側為左右闕門。皇城布局規整、嚴謹。
4. 金上京遺址南城能動遷嗎
這要看你是否在保護區內!歷時5年編制完成的「金上京會寧府遺址保護計劃」日前正式通過國家文物局審批。保護計劃付諸實施後,包括金上京會寧府遺址、金太祖完顏阿骨打陵址在內的九大金源遺址,將得到相應的政策及資金支持,並通過合理利用進一步傳播、展示綿延千年的冰城金源文化。據介紹,「金上京會寧府遺址保護計劃」所涉地域范圍為42平方公里,其中包含金太祖陵等九大重要金源遺跡,計劃內容主要包括「文物本體保護」和「遺址展示利用」兩部分。據初步預計,金源遺跡每年將需申請1000餘萬元用於文物保護和展示利用,屆時還將開展「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等工作。
5. 阿城金上京會寧府遺址
從火車站附近乘大巴赴阿城只需10元,再到金源文化旅遊區只需1元的公交車費。金上京歷史博物館票價20元,金上京會寧府遺址免費。
6. 我想去阿城上京博物館等遺址想請各位朋友幫忙告訴我路線及各景點價格。謝謝
景點包括:
①金上京歷史博物館;(約30元)
②金太祖陵址公園;(約20元)
③金上京會寧府(皇城)遺址。(自由參觀)
簡介:
①金上京歷史博物館
金上京歷史博物館位於黑龍江省阿城市南郊2.5公里處,東臨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金上京會寧府(皇城)遺址,南傍金代開國皇帝完顏阿骨打的初葬地--金太祖陵址公園,再加上北側即將復建的金代古寺寶聖寺,共同構成了別具風格的金源文化旅遊區。
金上京歷史博物館的前身是阿城博物館,成立於1961年。1997年,阿城斥資1500萬元建成新館,佔地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400平方米。新館由中科院院士齊康教授設計,氣勢恢宏,構思精巧。18米高的主萬可視為中軍大帳,外觀如武士頭盔,反映了女真人崇尚武力,以武攝政的歷史;建築主軸與次軸交角120度,暗喻金朝120年的歷史;大廳入口處的4級台階,象徵著在阿城主政的4位皇帝……
②金太祖完顏阿骨打陵址
金太祖為世祖劫里缽第二子,本名完顏阿骨打,漢名雯,生於1068年,卒於1123年。阿骨打於1115年稱帝建金,建元收國,他一生完成了建國、破遼兩件大事,是女真族傑出的英雄。收國二年(1116年)他被尊為「大聖皇帝",天會三年(1125年),被溢為武元皇帝,廟號太祖。
③金上京會寧府遺址
金上京會寧府遺址,俗名白城,位於黑龍江省阿城市城南四里,是我國滿族的先世女真族所建金朝(1115--1234年)的早期都城。自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建國稱帝,至1153年海陵王完顏亮遷都到燕京(後改稱中都,即今北京)止,金政權在這里歷四帝,統治達三十八年之久。遷都後,這里雖然一度受到破壞,但作為女真族的發祥地和上京路、會寧府的治所,仍是金朝在東北北部的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的中心,金末並設有上京行省和元帥府等機構。在整個金代,上京會寧府所處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金朝將其統治的北部中國劃分為十九路(路是相當於現在"省"的大行政區域名稱),分別由五京和十四總管府管轄...... 金上京會寧府遺址於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乘車路線:
從阿城市內打車到博物館10元
從阿城客運站坐公交車(師大--城內),師大門口下車,前方約五十米即是博物館,票價1元。
註:三處景點在一起,首先到博物館就可以了。
7. 古代的「上京和會寧」分別在現在的什麼地方
1、古代上京有以下幾個地方:
一、渤海上京龍泉府,渤海以王都忽汗城為上京龍泉府。故址在今黑龍江寧安縣西南東京城。
二、遼上京臨潢府,契丹會同元年(公元938年)改皇都為上京臨潢府。故址在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林東鎮南。
三、金上京會寧府,金天眷元年(公元1138年)以京師會寧府為上京,故址在今黑龍江阿城南白城。
會寧是指金上京會寧府,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城南2公里。
2、上京簡介:
一、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位於渤海鎮內,是唐代渤海國的都城遺址,年代約為689—926年。上京城是渤海國五京之一,因位置偏北,故稱上京。該遺址北距寧安城40公里,距東京城火車站僅4公里。是牡丹江去鏡泊湖的必經之路。1961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建有上京博物館進行管理。
二、金上京南北二城現有北城北垣1門,東垣1門,西垣1門,腰垣2門,南城南垣2門,除腰垣東側門址處,均帶有瓮城遺跡。這些瓮門多為轉角形,是為了增強城門正面防禦力量的重要設施。
三、遼上京,在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林東鎮南。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於918年(神冊三年)開始興築,初名皇都,926年(天顯元年)擴建,938年(天顯十三年)改稱上京,並設立臨潢府,為遼代五京之首。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曾在此挖掘。1962年內蒙古自治區文物工作隊進行了全面勘探和試掘。 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 我國現存的古遺跡有哪些不少於六個.
元謀猿人遺址 人類歷史的開篇
周口店遺址 「北京人」發祥地
藍田猿人遺址 將人類歷史推進了
五六十萬年
丁村遺址現代人和北京猿人之間的文明
落筆洞遺址海南最早的原住民遺址
半坡遺址打破「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框架
河姆渡遺址7000年前的魚米之鄉
昂昂溪遺址北方的半坡氏族村落
仰韶村遺址考古界的「文化聖地
良渚遺址史前_玉器發展的頂峰
薛家崗遺址 撩起遠古文明的面紗
卡若遺址 西藏原始文化遺址 之
廟子溝遺址 消失的村落
龍虯庄遺址填補了江淮地區東部新石器時代遺址 空白
大汶口遺址 標志著母系社會的結束
紅山遺址 中華文明史新曙光
柳灣遺址 彩陶的故鄉
龍骨坡遺址
把我國史前文化推前百萬年
上古城址
毆墟商朝都城遺址
楚紀南故城南國完璧
淹城遺址 世界上唯一的三城三河形制
鄭州商代遺址 商朝前期最重要的都邑
豐鎬遺址 活頁的歷史書
臨淄齊國故城地下博物館
曲阜魯國故城 周代諸侯國最長久的都城
侯馬晉國遺址 春秋五霸之一的晉國都城
趙邯鄲故城戰國時期趙國都城
三星堆遺址 世界第九大奇跡
琉璃河遺址 西周燕都遺址
中山古城遺址 東周時期中山國都城
秦咸陽城遺址 秦朝都城
蔡國故城天下蔡姓出蔡域
魏長城遺址 戰國時的秦、魏分界線
二里頭遺址 華夏第一都
周原遺址 西周發祥地
金沙遺址 世上出土古代象牙最多之地中古城址
漢長安城遺址 歷經朝代最多的都城
漢魏洛陽故城定都時間最長的古城
隋大興唐長安城遺址
締造隋唐盛世的古都
隋唐洛陽城遺址 隋唐大運河的中心
北宋東京城遺址 首開三重門布局
遼上京遺址 一箭定上京
遼中京遺址 北方現存最大的土築古城
金上京會寧府遺址 大金第一都
元上都遺址 元朝首都遺址
元中都遺址 曇花一現的元代都城
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 東方巴比倫
明故宮遺址 明初都城
鄴城遺址 魏晉南北朝六朝古都
晉陽古城遺址 李唐發家地
揚州遺址 煙花三月下揚州
即墨故城遺址 「火牛陣」發生地
唐崖土司城遺址 沒落的土司皇城邊疆城址
高昌故城如同羅馬城一樣的廢墟
占格王國遺址 西藏高原上的輝煌文明
居延遺址 幽隱的天池
髏蘭故城遺址 一個沉沒於沙海的神秘王國
西海郡故城遺址 三角城
太和城遺址 山坡上的古南詔國都
北庭故城遺址 北疆重鎮
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 海東盛國
雅爾湖故城高地上的城市
城山子山城 中國北方最大的中心祭祀址
五女山山城高句麗第一代王城
鳳凰山山城鳳凰山上鳳凰城
尼雅遺址 東方龐貝城
羅布泊南古城遺址 埋葬在沙漠下的占代綠洲
米蘭遺址 軍事堡壘
安迪爾古城遺址 絲綢之路南道的漢唐遺存工業遺址
銅綠山古銅礦遺址 中國礦冶第一驛站
湖田古瓷窯址交景德鎮古瓷窯中的一顆明珠
上林湖越窯遺址 露天青瓷博物館
李渡燒酒作坊遺址
中國白酒文化的「無字史書」
蒲津渡與蒲州故城遺址
黃河上的第一座浮橋
秦代造船遺址 2000多年前的造船工廠軍事遺址
釣魚城遺址 東方麥加城
玉門關及長城烽燧遺址
目前保存最好的漢長城
固陽秦長城遺址 秦代軍事防禦工事
黃河棧道遺址 沿用2000年的運輸要道
劍門蜀道遺址 蜀道難
元大都城牆遺址 元時土城
克孜爾尕哈烽燧孤獨地矗立於黃土藍天間
羅通山城東北最大的古山城
城村漢城遺址 我國南方保存最好的漢代早期城址
宗教和園林遺址
白塔寺遺址 西藏納入中國版圖的見證
蘇巴什故城早期龜茲的佛教中心
白楊溝佛寺遺址 唐佛洞寺院
舜陵廟遺址 最古老的舜陵廟
法門寺遺址 千年佛指現世
天妃宮遺址 元代第一廟
鹿邑太清宮遺址 唐朝皇室家廟
玉虛宮遺址 武當大殿
南京鍾山六朝壇類建築遺址
已知最大最古老的壇類建築遺址
嘎仙洞遺址 鮮卑族的發祥地
圓明園遺址 萬園之園
大明宮遺址 大唐盛世的見證
玉華宮遺址 唐避暑行宮之首
華清宮遺址 楊貴妃曾經的沐浴地
北戴河秦行宮遺址 秦始皇東巡行宮
阿房宮遺址 天下第一宮
夠六個了
9. 上京會寧府遺址的遺址分布
南北二城的外垣周圍和腰垣南側均有護城壕遺跡,至今大部分地段仍深如溝壑,這里是築城取土的同時挖掘而成的,可能是引從上京西來的小河之水入壕,以利防守,在光緒年間,壕中尚有積水。 據文獻記載,金上京故城內的宮殿名稱很多,見於金太宗時的有乾元殿、明德宮;見於金熙宗時的有慶元宮,敷德殿、宵衣殿(寢殿)、稽古殿(書殿)、重明殿、五雲樓、祥曦殿等;見於海陵王時的有勤政殿、泰和殿、武德殿、永壽宮、永寧宮;見於金世宗復修後的有慶元宮。光興宮、光德殿、皇武殿等。此外,還載有明德殿、時令殿、龍壽殿、奎文殿。此外還有術廟、社稷、孔廟、儲慶寺等。
金上京會寧府遺址,俗稱白城,位於阿城區南郊2公里,張廣才嶺西麓大青山腳下,阿什河左岸,依山傍水。是女真族建立的金帝國的早期都城,歷經金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四代皇帝,作為金王朝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達38年之久。因其又是金上京路和會寧府的治所,故稱。
金上京城仿照北宋都城的規模建築,城市布局與汴京(今開封)基本相同,規模宏偉,雄渾壯觀。由毗連的南北二城和皇城組成。南城略大於北城,二城均為長方形,平面上一縱一橫相互銜接,連為一體,二城整個外圍周長為11公里。雖經800餘年的風雨剝蝕和戰爭破壞,其夯土版築的城垣仍高達3~5米,頹垣基闊7~10米。城牆斷面處,夯土層痕跡依然清晰可辨。外垣平均每隔70~120米築一馬面。在全城5個城角上各構築角樓一處,為城牆上的重點防禦工事。城門9處,其中7處帶有瓮城。城外及二城間的腰垣南側,均有護城壕。皇城則建於南城偏西處,周長近2.5公里。自南向北有五重宮殿基址整齊地排列在皇城南北中軸線上,東西兩側還有迴廊遺址。皇城南門兩側有兩個高約7米的土阜,對峙而立,稱為闕。兩大土阜間又有兩個小土阜,各高約3米。大小土阜間是皇城南門的3條通道,中為正門(午門),兩側為左右闕門。皇城布局規整、嚴謹。
10. 上京會寧府遺址的基本概況
金上京南北二城現有北城北垣1門,東垣1門,西垣1門,腰垣2門,南城南垣2門,除腰垣東側門址處,均帶有瓮城遺跡。這些瓮門多為轉角形,是為了增強城門正面防禦力量的重要設施。
金上京會寧府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