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未央宮遺址
Ⅰ 西安大明宮遺址和未央宮遺址現在能進入參觀嗎
大明宮遺址公園 剛見雛形 反應很一般啊 ;未央宮遺址現在還是廢墟,遺址公園尚未建成,估計要5年後才有希望動工,現在基本可以說是廢墟,不過沒建成前的樣子你去看看也有紀念價值,動工以後,舊面貌就看不到了。
Ⅱ 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的文物保護
1956年,中國社科院組建漢長安城考古隊進駐遺址。
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布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漢長安城遺址列入申報「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2008年6月,《西安市城市總體規劃》發布,提出:「建設漢長安城國家遺址公園及未央宮遺址公園」。
2009年12月15日,國家文物局批復《關於漢長安城未央宮前殿遺址保護工程設計方案的請示》(陝文物字〔2009〕150號),原則同意所報方案。
2010年12月1日,西安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系列保護工程開工儀式在未央宮遺址前舉行。該工程是按照陝西省政府《漢長安城遺址保護規劃》並經國家文物局批準的重點保護項目,是漢長安城遺址公園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1年3月29日,國家文物局批復《關於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環境整治一期工程設計方案的請示》(陝文物字[2011]51號),原則同意《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環境整治一期工程設計方案》和意見。
2013年3月8日,國家文物局批復《關於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申遺工程方案的請示》(陝文物字[2013]24號)。
2014年6月22日,在卡達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作為中國、哈薩克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Ⅲ 請問西安未央宮門票是多少
西安未央宮門票:免費。
西安未央宮途徑交通:234路、331路公交車。
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
地址:未央區鄧六路。
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位於西安市漢長安城遺址西南部的西安門里。未央宮又稱西宮,是西漢帝國的大朝正殿,唐末毀棄。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分布於大劉寨、馬家寨、小劉寨、柯家寨、周家河灣和盧家口七個村莊范圍內。
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9529948.htm。
Ⅳ 簡單介紹一下漢代的【未央宮】。
未央宮
中國西漢宮殿 。趙飛燕住過的地方。
位於今陝西西安西北約3千米處。位於當初漢都長安城西南部。因在長樂宮之西,漢時稱西宮。為漢高祖七年(前200)在秦章台基礎上修建,惠帝即位後,開始成為主要宮殿。
長安是中國漢朝的都城,它是在秦朝興樂宮的基礎上增擴而成。北牆依渭水而建,南牆也依宮牆變化。城內的主要建築是宮殿,其中長樂宮和未央宮最為著名。
漢未央宮在長安城的西南部(今天的西安市西北5公里),是漢朝君臣朝會的地方。總體的布局呈長方形,四面築有圍牆。東西兩牆各長2150米,南北兩牆各長2250米,全宮面積約5平方公里,約佔全城總面積的七分之一。
據史料記載,未央宮建於長樂宮修復後不久,是漢高祖稱帝後興建,由劉邦的重臣蕭何監造。自未央宮建成之後,漢代皇帝都居住在這里,所以它的名氣之大遠遠超過了其他宮殿。在後世人的詩詞中未央宮已經成為漢宮的代名詞。整個宮殿由承明、清涼、金華等40多個宮殿組成。南部正門以北偏西建未央宮前殿,現在漢未央宮的遺址仍存有當時高大的夯土台基。
未央宮宮內的主要建築物有前殿、宣室殿、溫室殿、清涼殿、麒麟殿、金華殿、承明殿、高門殿、白虎殿、玉堂殿、宣德殿、椒房殿、昭陽殿、柏梁台、天祿閣、石渠閣等。其中前殿居全宮的正中,基壇南北長約350米,東西寬約200米,北端最高處約15米,據說是利用龍首山的丘陵造成的。據歷史書籍的記載,未央宮的四面各有一個司馬門,東面和北面門外有闕,稱東闕和北闕。當時的諸侯來朝入東闕,士民上書則入北闕。
漢長安宮殿是我國歷史上存在時間最長的宮殿:在漢高祖劉邦之後,王莽政權、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都以此作為中央政府的行政樞紐。而西漢的許多重大歷史事件曾經發生在這里:張騫從這里出發開辟絲綢之路;美女王昭君在這里自願 行出塞,和親匈奴.
未央一詞出自詩經:"夜如何其?夜未央"。未央:未盡、未深之意。《長恨歌》:歸來池苑還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是唐人總愛借漢典故。
長安未央宮現在為中國西漢都城遺址。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北約3公里處。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置長安縣,在秦興樂宮的基礎上建長樂宮,七年建未央宮,同年自櫟陽遷都長安。惠帝元年至五年(公元前194~前190)修築城牆。
未央宮在長安城的西南部,是皇帝朝會的地方。該遺址平面呈長方形,四面築圍牆。東西兩牆各長2150米,南北兩牆各長2250米,全宮面積約5平方公里,約佔全城總面積的七分之一。
據記載,宮的四面各有一個司馬門,東面和北面門外有闕,稱東闕和北闕。諸侯來朝入東闕,士民上書入北闕。宮內主要建築物有前殿、宣室殿、溫室殿、清涼殿、麒麟殿、金華殿、承明殿、高門殿、白虎殿、玉堂殿、宣德殿、椒房殿、昭陽殿、柏梁台、天祿閣、石渠閣等。
據勘測,前殿居全宮的正中,基壇南北長約350米,東西寬約200米,北端最高處約15米,是利用龍首山的丘陵造成的。漢亡後,北周,西魏都沿用此宮殿,直至隋末被毀.
Ⅳ 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的建築格局
未央宮遺址總體的布局呈長方形,四面築有圍牆。
宮城之內的幹路有三條,兩條南北平行的東西向幹路貫通宮城,宮城中部有一條南北向幹路縱貫其間。兩條東西幹路將未央宮分為南、中、北三個區域。
未央宮宮內的主要建築物有前殿、宣室殿、溫室殿、清涼殿、麒麟殿、金華殿、承明殿、高門殿、白虎殿、玉堂殿、宣德殿、椒房殿、昭陽殿、柏梁台、天祿閣、石渠閣等,共40餘座。
前殿是未央宮最重要的主體建築,居全宮的正中,其它重要建築圍繞它的四周。前殿北側為椒房殿,是皇後居住的地方;更北處建有中國最早的國家圖書館——天祿閣、中國最早的國家檔案館——石渠閣;前殿西側建有中央官署、少府等皇室官署;前殿西南側為皇宮池苑區,建有滄池、漸台等。
據歷史典籍的記載,未央宮的四面各有一個司馬門,東面和北面門外有闕,稱東闕和北闕。當時的諸侯來朝入東闕,士民上書則入北闕。
Ⅵ 漢唐長安城未央宮遺址是世界文化遺產嗎
漢唐長安城未央宮遺址是世界文化遺產,是世界遺產「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的一個遺產點。
遺產名稱: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
入選時間:2014年
遴選依據:文化遺產(ii)((iii)(v)(vi)
地理位置:N34 18 16 E108 51 26
遺產編號:1442(與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共有)
2012年7月,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與中國及中亞五國政府共同協商,最終確定中國與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三國共同申報這一項目,並將申報項目名稱確定為「絲綢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網」。遺產項目的線路跨度近5000公里,沿線包括了中心城鎮遺跡、商貿城市、聚落遺跡、交通遺跡、宗教遺跡和關聯遺跡5類代表性遺跡共33處,以及沿途豐富的特色地理環境,申報遺產區總面積為42680公頃,遺產區和緩沖區的總面積為234464公頃。其中,中國境內遺產區總面積為28421公頃,遺產區和緩沖區的總面積為204011公頃。遺產項目共計包括三個國家的33處遺產點,其中吉爾吉斯斯坦境內3處,哈薩克境內8處,中國境內有22處。在會議審定時遺產名稱修改為「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
中國境內22處申遺點,涉及陝西、甘肅、新疆、河南四個省區:
陝西省(7處):
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大雁塔、小雁塔、興教寺塔、彬縣大佛寺石窟、城固張騫墓。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6處):
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克孜爾尕哈烽燧、克孜爾石窟、蘇巴什佛寺遺址、北庭故城遺址。
河南省(4處)
漢魏洛陽故城遺址、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新安縣漢函谷關遺址、陝縣崤函古道石壕段遺址。
甘肅省(5處)
玉門關遺址、懸泉置遺址、鎖陽城遺址、麥積山石窟、炳靈寺石窟。
哈薩克共和國境內共有8處遺產點:
科斯托比遺址、阿克托貝遺址、庫蘭遺址、開阿利克遺址、塔爾加爾遺址、奧爾內克遺址、阿克亞塔斯遺址、卡拉摩爾根遺址。
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境內共有3處遺產點:
阿克·貝希姆遺址、布拉納遺址、科拉斯納亞·瑞希卡遺址。
Ⅶ 西安市未央宮遺址
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漢長安城遺址西南部的西安門里。唐末毀棄。
未央宮又稱西宮,是西漢帝國的大朝正殿,西漢帝國200餘年間的政令中心,西漢以後,仍是多個朝代的理政之地,隋唐時也被劃為禁苑的一部分,存世1041年,是中國歷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時間最長的皇宮。
Ⅷ 西安有唐朝大明宮遺址有漢朝未央宮遺址嗎有的話在哪個區
唐朝大明宮遺址公園,已經開發出來了,在未央區和新城區交界。
漢朝未央宮遺址,目前正在前期開發搬遷,在城市西北角,屬於未央區。
Ⅸ 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的價值影響
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至今留存著4.8平方公里的宏大規模、等級森嚴的建築規格體系,展示了位於絲綢之路東端的亞洲東方文明發展水平,見證了漢長安城在絲綢之路發展歷程中,兼具時間與空間上的雙重起點價值。
在未央宮前殿附屬房屋中發現了一批西漢木筒,簡文有的屬於病歷醫方,說明西漢時代已有病歷醫案。文獻記載,淳於意(前216—前150年)首創「診籍」,他把病人的姓名、住址、病名和選用的醫方記錄在案。這批木簡是其歷史見證。 未央宮遺址發掘的少府所屬建築形制之考究、規模之龐大、位置之顯著都反映了這一機構的重要性。少府或其官署遺址的考古發掘,不僅對研究這一十分重要的中央機構有著特殊的意義,而且對於探討皇宮布局、豐富中國古代建築史資料都將有重大的影響。
角樓建築遺址的發掘,為探索一些重要的漢代建築,如禮制建築和帝陵園建築布局的淵源,提供了極為重要的線索。如已發掘的王莽宗廟、西漢明堂和勘探的孝宣王皇後陵園等建築遺址,其主體建築四周均圍築牆垣,四角各置曲尺形建築,無疑後者是仿造宮城角樓營造的。宮城角樓建築遺址過去僅對唐長安城大明宮角樓進行了局部發掘,未央宮西南角樓建築遺址是至今唯一經過全面考古發掘的古代宮城角樓建築遺址,而且也是時代最早的一處,豐富了中國古代建築歷史的內容。 未央宮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文物,有中央政府或皇室的宮廷檔案,有各式各樣的漢代宮建築材料、兵器、生話用品等,這些文物從宮多層面形象而集中地再現了那個西漢帝國的光輝歷史,成為研究西漢都宮城的皇宮歷史的彌足珍貴的實物資料。
有明確紀年骨簽的發現,提供了大量有絕對年代的標型資料。長安骨簽使今人對漢代中央檔案管理制度有了多方面了解和認識,從而豐富了中國古代檔案史的研究內容,中央官署遺址及其骨簽的發掘是中國檔案史上迄今最重大的發現。這批骨簽是研究西漢時代職官制度、官府手工業管理、軍工生產、兵器發展和書法演變等諸多方面極為珍貴,豐富的文物資料,填補了諸多方面歷史研究的空白,是重大學術收獲。
Ⅹ 漢長安城遺址公園和大明宮遺址公園哪個更值得去
都值得去看看。
漢長安城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城區西北約5公里處未央區漢城鄉。面積36平方公里。漢長安城是西漢時期的都城,曾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際大都會和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都城。
西安市《漢長安城遺址保護總體規劃》漢長安城遺址保護規劃范圍總面積75.02平方公里,其中漢長安城城址區面積54.81平方公里;建章宮遺址區面積9.38平方公里;禮制建築遺址區10.83平方公里;核心區域為漢長安城城址區36平方公里。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國家級」大遺址,屬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漢長安城內主要建築有長樂宮、未央宮、桂宮、北宮、明光宮、武庫等。城西牆外有建章宮,城南有禮制建築群。長樂宮位於城東南角,未央宮遺址現有多座夯土台基聳立地表,其中最大的前殿基址,桂宮位於未央宮的北邊靠近城的西牆,西城外的建章宮遺址保存下來的遺跡甚多,如北闕、鳳闕、太液池及其他一些殿閣的夯土台基仍清楚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