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冶煉遺址

冶煉遺址

發布時間: 2020-11-24 02:51:53

❶ 中國最早煉銀遺址

市銀山鉛鋅礦礦區的銀山、九區和北山約有300餘處古代開采銀礦的窿洞遺址。

這些窿洞有的是橫坑,有的是豎井,深度達侵蝕基準面100米以下,更有甚者達數百米之深;有的窿洞只容一人進出,有的可容多人同時作業。

近日,在該礦區南山塢發現一老窿洞,被省考古研究所的專家初步分析認定為可追溯到唐代以前,極有可能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古采冶銀遺址。

該窿洞橫向洞口朝南,圓形,洞口直徑約3米,深約100餘米。在其不足100米處,發現大量煉銀後的渣石和冶煉銀遺址。

該遺址的發現,對進一步研究、傳承和弘揚祖國燦爛的古礦冶歷史文化,都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❷ 考古學家判斷遺址所採用的礦石及冶煉工藝的依據是什麼

在古代的技術條件下,用硫化銅所冶煉出的金屬銅中,往往會含有明顯量回的鐵和硫,及由答共生礦物引入的砷、鉛、錫、鋅、銀、銻等以及殘余的冰銅和氧化焙燒的中間產物。另外在焙燒爐的燒渣中還會檢驗到冰銅殘渣及以上共生元素。因此,目前考古學家就是通過對古煉銅遺址出土的銅錠、煉渣和遺址附近的殘剩礦石,來判斷該遺址當年所採用的礦石及冶煉工藝。

❸ 銅綠山礦冶遺址的遺址概況

地理位置:西周至漢代銅礦開采與冶煉遺址,位於中國中部湖北省的大冶縣。
意 義:銅綠山礦冶遺址的發現,對了解、研究早期古代銅礦的開采和冶煉具有重要意義。它是中國古代高超礦冶技術的有力見證。 銅綠山又名「銅錄山」,銅綠山遺址是一處西周至漢代時期的銅礦開采與冶煉遺址,總面積約8平方公里,位於湖北省大冶縣西。南北長2公里,東西寬1公里。地表積存了約40萬噸古代煉銅渣,是一處規模龐大,保存完好,埋藏豐富,延續時間長的古代礦冶基地。遺存的時代包括春秋和戰國、西漢兩個時期。這處古礦冶遺址的礦井由豎井和巷井(平巷)組成,古代工匠用木材製成的方形框架作為井巷的支護已能承受巷外的壓力,保證豎井和平巷的暢通,使礦工能在距地表40——50米的深處採掘。井巷框架大多用榫卯法,即在四根方木或原木的兩端砍鑿出長榫或榫孔,相互穿接而成。框架之間用木棍、木板或竹索相接,形成一個整體,排水是通過木質水槽把地下水引導儲水井,或利用專門的排水巷道,用木桶將水經豎井提出地面。通風是利用坑口的高低不同產生的氣壓差而形成的自然風。礦山和地下水的提取,春秋時期依靠人力,戰國時已利用轆轤。遺址內已清理出各種采礦井巷數百條,生產、生活用具上千件,還有多種形式的煉銅爐,並發現有春秋時期的煉銅爐8座。已發現的採掘工具包括木鏟、木耙、木槌、銅斧、銅鑄、鐵鋤、鐵鏨、船形木斗和轆轤等。

❹ 古滎冶鐵遺址的歷史沿革

古滎冶鐵復遺址在鄭州市西北20公里制處。遺址南北長400米,東西寬300米,總面積為12萬平方米,為河南郡鐵官的一號作坊,簡稱「河一」,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規模最大、時間最早的冶鐵遺址。目前發現煉鐵大高爐兩座,爐缸呈橢圓形,爐壁、爐基均用黑褐色耐火土夯築而成,爐前、爐側有冶煉的架木遺跡。
1965年被發現,在1965年、1975年,古滎鎮漢代冶鐵遺址進行兩次發掘,發掘出兩座規模較大的漢代冶鐵高爐殘跡和水井、水池、船形坑、四角柱坑、陶窖等,還出土有陶制鼓風管、耐火磚和鑄造鐵范用的陶模,以及318件鐵器、380多件陶器、8件石器,還發現10餘件大鐵塊,最重者達23噸。

❺ 古滎冶鐵遺址的遺址意義

古滎冶鐵遺址的發現,在中國乃至世界冶金史上佔有重要位置。
礦石加工場、高架、鼓風設施和礦石、煤餅等遺物,結合爐前設水井,爐後置水池等分析,可知漢代不僅已形成較高水平的冶鑄系統,而且已經使用煤講作燃料並應用了預熱鼓風的技術。
高爐附近出土大量成套的鑄造模具和鐵器成品,大多有「河一」銘文,產品以生產工具為主。發掘中還清理了陶窯14座及船形坑等與冶鑄有關的遺跡。遺址的年代為西漢中期至東漢時期。發掘材料證明它是官營的冶鑄聯合作坊,對研究我國冶金史具有重大意義。
為了探討早期人類對金屬的冶煉及應用,l986年10月,「金屬的早期冶煉及其應用」第二次國際學術討論會在鄭州舉行。中國和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紐西蘭、澳大利亞、瑞典、義大利、南斯拉夫、日本、印度等l2個國家的專家學者共74人參加了會議。參觀和研究古滎漢代冶鐵遺址是這次會議的一項重要內容。其在世界冶鐵史的地位,可想而知。

❻ 史前冶金廠遺址發現了什麼

1968年,蘇聯考古學家科留特梅古爾奇博士在亞美尼亞加盟共和國的查摩爾發現了內一容個史前冶金廠遺址。考古界一致認為這是目前所發現的最大、最古老的冶金廠,至少有5000年歷史。

在這里,某個未知的史前民族曾用200多個熔爐進行冶煉,生產諸如花瓶、刀槍、戒指、手鐲之類的產品。他們冶煉的金屬包括銅、鉛、鋅、鐵、金、錫、錳等。此外還發現冶煉時,勞動者戴手套和過濾口罩的證據。最令人贊嘆的產品要算是鋼鉗了。

據化驗,此鋼的品位是由蘇聯、美國、英國、法國和德國的科學研究機構共同作出的。法國一名作家寫道:「這些發現表明查摩爾是人類早期文明的有識之士所建造的。他們的冶煉知識是從未知的遙遠的古代繼承下來的,此知識堪稱為科學與工業。」

遺址

❼ 銅綠山礦冶遺址的介紹

銅綠山遺址是一處西周至漢代時期的銅礦開采與冶煉遺址,位於中國中部湖北省的大冶縣。對了解、研究早期古代銅礦的開采和冶煉具有重要意義。

❽ 采礦、冶煉遺跡

在大比例尺、高解析度遙感圖像上,采礦、冶煉的遺跡主要有老礦硐、采坑(場)、廢石和礦渣堆、淘沙坑、冶煉遺址等,它們在遙感圖像上有特殊的形態與色調特徵,容易解譯和識別。

老硐口在黑白航片上呈黑色孔狀斑點,采坑為形狀不規則的窪地。采礦硐和采礦坑都有小路相通,但是老礦硐和老礦坑規模一般較小而不規則,硐口塌陷或生長有植物,在圖像上往往較為隱約模糊。

近代采礦場通常有一定的幾何圖形(如矩形、梯形、長條形、半圓形等)的低凹地帶,附近有礦石堆和廢石堆,並有簡易公路或小路相通,需要綜合分析判斷。采礦場的色調取決於礦種及其風化物的顏色,如石灰岩開采場、砂礦開采場在圖像上表現為淺色,而鐵礦、煤礦的開采場則為暗或黑色。在彩色航片上表現為鮮艷的顏色(與背景有明顯差異),而在黑白航片上表現為不同的色調。冶煉廠和煉渣常表現為有一定布局的暗色突起狀斑點。

這些舊礦遺址,一般規模較小,形狀不規則,呈斑點狀零星分布,不易發現;但當這些遺址沿一定方向作規則分布,並與一定的成礦地質條件(如一定的岩層層位或構造條件)有關時,則極易發現。若歷史資料已有記錄,就可以作為尋找礦體的一個有用標志。

❾ 我國迄今發現的最早的開采、冶煉硫銅礦的遺址是哪一座

1987年,李延祥等對內蒙古昭烏達盟赤峰市林西縣大井古礦冶遺址的發掘和研究表明,它屬於夏家店上層文化,相當於春秋早期。在該遺址,當年的工匠曾用石質工具較大規模地開采了銅、錫、砷共生硫化礦石,礦石經焙燒後直接還原熔煉出了含錫、砷的金屬銅合金。該遺址在赤峰市林西縣官地鄉,銅礦區的礦石主要類型為含錫石、毒砂(FeAsS)的黃鐵礦黃銅礦,少量為黃錫礦。遺址發掘中出土了多座煉爐以及爐渣(煉渣)、爐壁、礦石,對當時的冶煉技術提供了相當豐富的實物資料。在8個煉區中,發現4座多孔窯式煉爐和8座橢圓形煉爐。

前一種當是焙燒爐,距采礦坑很近。採集到的爐渣中發現有白冰銅Cu2S的顆粒,推測焙燒的過程是這樣的:首先在山坡較平坦處挖一個直徑約為2米的爐坑,坑內先鋪一層木炭,其上堆放礦石,再以草拌泥將礦石堆封起來(目的是減少熱量損失)。在封泥上留有若干圓形排煙(SO2)孔和鼓風口。點燃木炭並鼓風入內後,焙燒反應即開始進行。由於焙燒反應是放熱反應,因此當礦石熱到起火溫度後就無需再補充燃料,焙燒反應便可持續下去。

後一種則是還原熔煉爐,有拱形爐門,以排放銅液和煉渣。煉爐周圍發現有煉渣、木炭,表明木炭是作為燃料和還原劑的。煉渣中SiO2、FeO和CaO的含量總和佔到80%~90%,可以推斷出這種煉渣的熔點在1100~1200℃,煉渣里夾有石灰石顆粒,表明冶銅時可能已利用了石灰石做助熔劑。在煉渣中殘余的金屬顆粒已形成合金,一些有代表性的合金顆粒經化學分析,含銅約70%,錫約20%,砷約5%。這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最早的開采、冶煉硫銅礦的遺址。

❿ 內蒙古大井古礦冶遺址中當年的工匠都開采了哪些礦石

對內蒙古自治區昭烏達盟赤峰市林西縣大井古礦冶遺址的發掘和研究表回明,它屬於夏答家店上層文化,相當於春秋早期。在該遺址,當年的工匠曾用石質工具較大規模地開采了銅、錫、砷共生硫化礦石,礦石經焙燒後直接還原熔煉出了含錫、砷的金屬銅合金。該遺址在赤峰市林西縣官地鄉,銅礦區的礦石主要類型為含錫石、毒砂的黃鐵礦黃銅礦,少量為黃錫礦。遺址發掘中出土了多座煉爐以及爐渣、爐壁、礦石,對當時的冶煉技術提供了相當豐富的實物資料。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