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利佛游記
1. 介紹格利佛游記中的一個國家
第一卷】『利立浦特(小人國)』
1699年,外科醫生格列佛隨"羚羊號"出航南太平洋.不幸中途遇險,格列佛死裡逃生,漂到利立浦特(小人國),被小人捆住.利立浦特人用專車把體積巨大的格列佛運到京城獻給國王,他的出現幾乎吸引了小人國所有的人.格列佛溫順的表現逐漸贏得了國王和人民對他的好感,他也漸漸熟悉了小人國的風俗習慣.當時,另一小人國不來夫斯古帝國准備從海上入侵利立浦特帝國,格列佛涉過海峽,把50艘最大的敵艦拖回利立浦特國的港口,立了大功.但是格列佛不願滅掉不末夫斯古帝國,使皇帝很不高興.這時,皇後寢宮失火,格列佛情急生智,撒了一泡尿把火撲滅,誰知卻讓皇後大為惱火.於是,小人國君臣沆瀣一氣准備除掉格列佛.格列佛聽到風聲,趕快逃到不來夫斯古帝國,後來平安回到英國.
【第二卷】『布羅卜丁奈格(大人國)』
格列佛回家不久,就隨"冒險號"再次出海,不幸又遇上風暴,船被刮到布羅卜丁內格(大人國).格列佛被一位高達20米的農民捉住.農民帶格列佛到全國各大城市展覽,最後來到首都.這個農民發財心切,每天要格列佛表演10場,把他累得奄奄一息.當這個農民眼看無利可圖時,便把格列佛賣給了皇後.由於小巧伶俐,格列佛在宮廷中非常得寵,但是也常常遭到老鼠,小鳥等動物的侵襲.面對國王,格列佛沾沾自喜地介紹了英國各方面的情況及近百年來的歷史,但被國王一一否定.
格列佛在該國的第三年,陪同國王巡視邊疆.由於思鄉心切,他假裝生病,來到海邊呼吸新鮮空氣.天空中的鷹錯把他住的箱子當成烏龜叼了起來.幾只鷹在空中爭奪,箱子掉進海里,被路過的一艘船發現,格列佛獲救後,乘船回到英國.
【第三卷】『勒皮他、巴爾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錐、日本游記』
在家呆了一段時間,格列佛又隨"好望號"出海.這一次,格列佛所乘的船遭賊船劫持,格列佛僥幸逃脫,被一座叫"勒皮他"的飛島救起.這些人的相貌異常,衣飾古怪,整天沉思默想.國王和貴族都住在飛島上,老百姓則住在巴爾尼巴比等三座海島上.格列佛離開飛島後,來到巴爾尼巴比進行訪問,並參觀了島上的"拉格多科學院".這所科學院研究的部是些荒誕不經的課題,結果造成全國遍地荒涼,房屋坍塌,人民無衣無食.
接著,格列佛來到巫人島.島上的總督精通魔法,能隨意召喚任何鬼魂,格列佛因此會見了古代的許多名人,結果發現史書上的記載很多不符合史實,甚至是非顛倒.爾 後,格列佛又游覽了拉格耐格王國,見到一種長生不老人"斯特魯布魯格".離開該國後,格列佛來到日本,然後乘船回到英國.
【第四卷】『慧馬國游記』
格列佛回家後五個月,受聘為"冒險號"船長,再次乘船出海.途中水手叛變,把他囚禁了五個月,然後被放逐到"慧馬國".在這里,格列佛遭到一種形狀像人的名為"耶胡"的畜生的圍攻.幸虧一匹具有智慧的馬——"慧馬"來給他解了圍.原來馬是該國有理性的居民和統治者,而"耶胡"則是馬所豢養和役使的畜生.格列佛的舉止言談在"慧馬"國的馬民看來是一隻有理性的"野猢",因此引起了他們的興趣.格列佛很快學會了該國語言,應主人的邀請,他談到在世界其他地方馬是畜生,而像他那樣的"野猢"則具有理性,並且是馬的主人.這使"慧馬"感到很震驚.
在"慧馬"各種美德的感化下,格列佛一心想留在"慧駰"國.然而"慧馬"國全國代表大會通過決議要消滅那裡的耶胡.所以格列佛的願望無法實現.無奈之下,格列佛只好乘小船離開該國打道回府.格列佛懷著對"慧馬國"的嚮往,一輩子與馬為友.並且厭棄了世俗,決心不與他人同流合污。
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的小說《格列佛游記》講述了航海醫生格列佛的幾次離奇經歷.
首先他來到一個叫「利立浦特」的小人國,幫助國王打敗了同樣是小人國的「不來夫古斯」,受到國人的崇敬,但也因此得罪了朝中顯要不得已逃到「不來夫古斯」,在他們的幫助下「做」船逃離那個充滿是非的小人世界。
在大人國「布羅丁奈格」他成了國王的寵物......
在飛島國「勒皮他」他見識了愚蠢、自負的國王和貴族;可笑的科學家和他們可笑的科學實驗——從黃瓜里提取陽光、從糞便里提取營養......
在巫人島「格勒大椎」的一位巫人貴族家裡他見到了形形色色的著名人物並了解到一些歷史事件的「真相」;見到了荷馬和亞里士多德及因不當註解兩位作品而羞於見作者本人的眾多「學者」。
在「拉格奈格」他見到了長生不死的「斯特魯布魯格」在得知這些永遠不會死但已經失去了生存的原始意義後,他改變了以往的人生觀、價值觀,對與為什麼活著進行了另一個角度的思考。
在「惠馬」這個被善良、淳樸、智慧、優雅的馬統治的國度里,他見到了一種叫「耶胡」的畜生對人類所有缺點、弱點以及隊人性中卑鄙與丑惡誇張的展示,並為自己也是一個「耶胡」而感到萬分的羞恥。
全書語言生動、流暢質朴,在諷刺小說里獨樹一幟,特別是影射與反語運用的非常精彩
《格列佛游記》的藝術特色主要體現在諷刺手法的運用上,尖銳深邃的諷刺是這部作品的靈魂。
當時的英國是作者抨擊和挖苦的對象。格列佛歷險的第一地是小人國。在這個縮微的國度里,黨派之爭勢不兩立,鄰邦之間不但想戰勝而且要奴役對方。小人國的國王用比賽繩技的方法選拔官員,為獲得國王賞給的幾根彩色絲線,官員不惜小丑似地做著可笑的表演。這個小朝廷是當時英國的縮影,連利立浦特的朝政風習和典章制度也同當時的英國政局一模一樣;在第二卷里,作者更是指名道姓地批抨英國。格列佛長篇大論地向大人國國王介紹英國的歷史、制度和現狀,以及種種為國家為自己辯解的事,可是從大人國的眼光看來,英國的歷史充斥著「貪婪、競爭、殘暴、偽善、淫慾、陰險和野心」產生的惡果。作者借國王的話,「那樣一個卑微無能的小蟲」是「自然界中爬行於地面的小毒蟲最有害的一類」,諷刺了英國社會的方方面面;在第三卷里,通過對拉格多科學院人士所從事的無聊而荒唐的科學研究,諷刺了英國當時的偽科學;有關勒皮他島的描繪則批評了英國對愛爾蘭的剝削壓迫。
小說不但抨擊了社會現狀,還在更深的層面上,直接諷刺了人性本身。在第四卷里,關於「錢」的那段議論就是如此。格列佛來到沒有金錢,沒有軍隊警察的慧駰(馬)國,向他的馬主人解釋說:「我們那裡的耶胡認為,不管是用還是攢,錢都是越多越好,沒有個夠的時候。因為他們天性如此,不是奢侈浪費就是貪得無厭。富人享受著窮人的勞動成果,而窮人和富人在數量上的比例是一千比一。因此我們的人民大多數被迫過著悲慘的生活……」。作者注意到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純粹的金錢關系。並由此對人性產生了疑問。
作者在對當時英國的議會政治和反動的宗教勢力進行無情、辛辣的諷刺、抨擊時,有的直言相譏,有的利用異邦人的唇舌,有的隱喻挖苦,有的以獸譏諷人,凡此種種,風趣滑稽,神情皆備。
情節的幻想性與現實的真實性有機結合,也給小說增添了獨特的藝術魅力。雖然作者展現的是一個虛構的童話般的神奇世界,但它是以當時英國社會生活的真實為基礎的。由於作者精確、細膩、貼切的描述,使人感覺不到它是虛構的幻景,似乎一切都是真情實事。例如,在描述小人與大人、人與物的比例關系時,一概按一與十二之比縮小或放大。小人國里的小人比格列佛小十二倍;大人國的大人又比格列佛大十二倍。格列佛的一塊區區手帕,可以給小人國皇宮當地毯;大人國農婦的那塊手帕,蓋在格列佛身上,就變成一床被單了。在描述飛島的運行,宮殿的建築,城鎮的結構時,作者還有意運用了數學、物理、化學、天文、醫葯諸方面的知識與數據。這樣,就使人物局部細節的真實、和諧、勻稱,轉化為整個畫面、場景的真實、和諧、統一,極大地增強了作品的真實感和感染力。
作者的文筆樸素而簡練。例如文中寫到格列佛在小人國抄錄了一段官方文告,它贊頌國王是「舉世擁戴」的「萬王之王」,「腳踏地心、頭頂太陽」,等等。格列佛還在括弧里不動聲色地解釋道:「周界約十二英里」。隨著這句解釋,那「直抵地球四極」的無邊領土陡然縮為周邊不過十餘里的彈丸之地。這種反差令人捧腹。括弧里的話顯示出作者樸素又實事求是的敘述風格,他似乎無意對此評論,只是在客觀忠實地為我們解釋利立浦特的尺度。他曾經聲明:「我寧願用最簡單樸素的文筆把平凡的事實敘述出來,因為我寫這本書主要是向你報道,而不是供你消遣。」盡管小人國、大人國、慧駰國的情景各異,主人公的境遇也不相同,但整部小說的布局、風格前後一致,格列佛每次出海的前因後果都有詳盡的交待,復雜紛繁的情節均按時間、空間順序依次描述,文字簡潔生動,故事性強,因而數百年來,《格列佛游記》在歐洲各國雅俗共賞,婦孺皆知。
2. 《格列佛游記》小人國利里蒲特黨派之爭以鞋跟高低劃分陣營,分為 , 兩派
《格列佛游記》小人國利里蒲特黨派之爭以鞋跟高低劃分陣營,分為「高跟黨」和「低跟黨」兩派。
3. 《格利佛游記》是真的還是假的,如果是假的,那麼最後一章是怎麼回事兒
它是一部小說,當然是假的啦。
《格列佛游記》是喬納森·斯威夫特的一部傑出的游記體諷刺小說,以較為完美的藝術形式表達了作者的思想觀念,作者用豐富的諷刺手法和虛構幻想的離奇情節,深刻的剖析了當時的英國社會現實。
作者運用諷刺影射的手法,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的社會矛盾,揭露了當時統治集團的腐敗和罪惡,並有力抨擊了侵略戰爭和殖民主義的危害。盡管是對宮廷和政治家的諷刺,但作品卻超越了它的時代和地方的局限,尤其是前面的那兩個部分,被認為是「文學的偉大寶庫之一」「電影的偉大寶庫之一」。本書反映當時英國的自大和狂妄。這是一篇寓言小說,是英國作家斯威夫特於1726年寫的最著名的文學作品。《格列佛游記》是一部奇書,它不是單純的少兒讀物,而是飽寓諷刺和批判的文學傑作,作者借船長格列佛之口逼真地描述了四次航海中的奇異經歷,通過這種幻想旅行的方式來影射現實 。
《格列佛游記》(插圖典藏版)封面《格列佛游記》是喬納森·斯威夫特的一部傑出的游記體諷刺小說,以較為完美的藝術形式表達了作者的思想觀念,作者用豐富的諷刺手法和虛構幻想的離奇情節,深刻的剖析了當時的英國社會現實。另外,同名電影和動漫,也是根據該小說改編的
4. 格列佛游記閱讀感悟50字左右
格列佛游記閱讀感悟50字左右?《格列佛游記》,用清晰的文字把我帶入版一個奇特的意境,以幽權默而諷刺的語言描述了一個混濁的社會。正如同親眼所見,看國王的昏庸,看朝廷的無能,一切都被作者表現得淋漓盡致。
人人都不應該互相算計,互相爭斗,而應該和諧相處,正如同慧駰國的慧嘶馬一樣,沒有欺騙。斯威夫特諷刺了那個時代,以格列佛游記來影映時代的縮影,讓我們看到了社會上美好的一面與黑暗的一面,那我們就應讓現在這個時代更美好,誠信於人,共建和諧社會。讀了這本書,我懂得了人都不應該互相算計,互相爭斗,而應該和諧相處,正如同慧駰國的慧嘶馬一樣,沒有欺騙。斯威夫特諷刺了那個時代,以格列佛來影映時代的縮影,讓我們看到了社會上美好的一面與黑暗的一面,那我們就應該讓現在這個時代更美好。誠信於人,共建和諧社會。
5. 格列佛游記主要內容
格列佛游記主要內容是以里梅爾·格列佛(又譯為萊繆爾·格列佛)船長的口氣敘述在利立浦特(小人國)、布羅卜丁奈格(大人國)、飛島國和慧駰國的奇妙經歷。
《格列佛游記》是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創作的一部長篇游記體諷刺小說,首次出版於1726年。小說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統治階級的腐敗和罪惡。還以較為完美的藝術形式表達了作者的思想觀念。
作者用了豐富的諷刺手法和虛構的幻想寫出了荒誕而離奇的情節,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英國議會中毫無意義的黨派斗爭,統治集團的昏庸腐朽和唯利是圖,對殖民戰爭的殘酷暴戾進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時它在一定程度上歌頌了殖民地人民反抗統治者的英勇斗爭。
(5)格利佛游記擴展閱讀
1、作品影響
1726年在英國首次出版,受到讀者喜愛,一周之內售空;三周售出一萬冊。出版幾個多世紀以來,被翻譯成幾十種語言,在世界各國廣為流傳。在中國是初中生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
2、作品評價
斯威夫特以幽默豐富了作品的道德含義,以諷刺揭露荒誕,並通過人物性格和敘述框架使人難以置信的事件成為現實,即使《魯濱遜漂流記》也難以在敘述的刻薄性和多樣性方面與其媲美。——英國作家司各特
3、作者簡介
喬納桑·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1667—1745),生於愛爾蘭首都都柏林一個貧困家 庭,由叔父撫養成人。英國18世紀的諷刺文學作家,也是散文家。
6. 格列佛游記主要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作品以里梅爾·格列佛船長的口氣敘述周遊四國的經歷。通過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羅卜丁奈格、飛島國、慧駰國的奇遇,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統治階級的腐敗和罪惡。還以較為完美的藝術形式表達了作者的思想觀念,作者用了豐富的諷刺手法和虛構的幻想寫出了荒誕而離奇的情節,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英國議會中毫無意義的黨派斗爭,統治集團的昏庸腐朽和唯利是圖,對殖民戰爭的殘酷暴戾進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時它在一定程度上歌頌了殖民地人民反抗統治者的英勇斗爭。
作品共分為四卷,每一卷主題分別是:「利立浦特(小人國)」、「布羅卜丁奈格(大人國)」、「勒皮他、巴爾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錐、日本游記」、「慧駰國游記」。
拓展資料:
喬納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1667—1745年),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作家,政論家,諷刺文學大師,以著名的《格列佛游記》和《一隻桶的故事》等作品聞名於世。
喬納森·斯威夫特是英國啟蒙主義時期的作家,但卻不同於大多數反對封建主義、謳歌資本主義的啟蒙主義作家,他對資本主義本質進行了無情的鞭撻,並反映了普通人生活的艱辛與困苦。同時他放棄了長期統治英國文學界的古典主義文學標准,進行現實主義創作,從而使他的作品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
格列佛游記-網路
7. 名著《格利佛游記》的讀後感
《格列佛游記》是一部傑出的諷刺小說,它的主題思想是:通過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羅卜丁奈格、勒皮他和慧駰國的種種奇遇,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社會的一些矛盾,揭露批判了英國統治階級的腐敗和罪惡,以及英國資產階級在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的瘋狂掠奪和殘酷剝削。因為早在18世紀早期,秩序更迭、工商繁榮、物慾張揚、政界腐敗、黨爭激烈及對外擴張等共同構成了英國生活的主旋律,所以斯威夫特就敏銳地抓住了時代的特點和弊病,痛下針砭,寫下了這部游記。
這本書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格列佛在慧駰國的經歷。這個國家的統治者是富有理性,公正而誠實的馬,供馬驅使的耶胡(指人)卻是一群醜陋齷齪、貪婪淫盪、殘酷好鬥的畜類。耶胡好吃懶做,貪得無厭,特別喜歡在田間尋找一種發亮的石頭。為了爭奪石頭,它們就會搏鬥起來,甚至發動大規模的戰爭。它們喜歡吮吸一種草根,吃多了以後就相互摟抱、廝打,丑態百出。它們也有自己的頭目,頭目還有寵臣。這些寵臣被主子拋棄以後會受到全族類的凌辱。從耶胡的種種特性來看,當時的社會罪惡者諸如貪財好鬥、酗酒荒淫都集中在耶胡的身上。斯威夫特所創造的耶胡無非是對當時英國的社會政治生活和惡劣風尚的集中諷刺。
8. 《格利佛游記》中的四個國家是哪四個
作品的主人公里梅爾·格列佛是個英國外科醫生,後升任船長;他受過良好教育,為祖國而自豪,在職業和政治兩方面似乎都頗有見識,可是他本質上卻是一個平庸的人,而斯威夫特正是利用了主人公的這種局限達到了最充分的諷刺效果。 全書由四卷組成,在每一卷中格列佛都要面臨常人難以想像的特殊情況。第一卷寫的是格列佛在小人國(利立普特)的遭遇,格列佛與利立普特人的大小比例為十二比一,那裡的居民身高僅6英寸,格列佛置身其中,就像一座「巨人山」。起先他被小人們捆了起來,但後來由於他表現溫順並答應接受某些條件,小人國國王同意恢復他的自由。此時,該國正遭到另一小人國(布萊夫斯庫)入侵,格列佛涉過海峽把敵國艦隊的大部分船隻擄來,迫使敵國遣使求和。盡管格列佛立了大功,但後來因在幾件事情上得罪了國王,國王決定刺瞎他的雙眼,將他活活餓死。格列佛得知消息,倉皇逃向鄰國,修好一隻小船,起航回家。第二卷描述格列佛在大人國的遭遇。在這一卷里,格列佛又一次出海時,遭遇風暴,船被刮至一片陌生的陸地。這陸地叫布羅卜丁奈格(大人國)。那裡的居民身高有如鐵塔。格列佛一到這里,由「巨人山」一下子變成了侏儒,置身大人國,自己彷彿變成了一個利立普特(小人國)人,比例倒了過來,成了一比十二。在大人國的農夫面前,格列佛像鼴鼠般大小,被農夫當作玩物帶回家。為了賺錢,農夫竟把他帶到市鎮,讓他耍把戲,供人觀賞。後來他被王後買去,得以與大人國的國王相處。逐漸地,格列佛思鄉之情日益濃烈,在一次隨國王巡視邊境時佯稱有病,去海邊呼吸新鮮空氣。當他在岸邊鑽進小木箱睡覺時,一隻大鷹將木箱叼走。後來木箱落入大海,被路過的船隻發現,裡面的格列佛獲救,終於又回到英國。第三卷寫的是飛島國。這一卷比較鬆散,鋪得較開,寫格列佛以勒皮他(飛島)游歷為中心,兼及巴爾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錐和日本四個地方的游記。第四卷描述了格列佛在賢馬國(「慧駰國」)的所見所聞。這是歷來最為爭議的部分。在那裡,格列佛遭到智慧而理性的慧駰的放逐,滿心悵惘地回到那塊生他養他如今卻叫他厭惡的故土,憤怒而又無可奈何地與一幫「野胡」在一起度過自己的餘生。在這些虛構的國度里可以找到當時英國社會的痕跡。作品集中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社會的種種矛盾,對英國政治制度作了辛辣的諷刺。如小人國里的高跟鞋代表的是當時的輝格黨,而低跟鞋代表的是托利黨,關於打破雞蛋是從大的一頭打還是從小的一頭打的爭論反映了宗教戰爭。主人公格列佛勤勞、勇敢、機智、善良。作品想像豐富,構思奇特,勾畫出一個五彩繽紛的神奇世界。幻想與現實的有機統一是這部作品的最大特點。首版在一周內售完,並立即被譯成法文和荷蘭文。18世紀末葉出現了改編的小冊子。倫敦塔巴特出版社於1805年首次出版了專門的兒童版本,並附有三幅彩色銅板插畫。迄今的兒童版本一般只涉及格列佛在小人國和大人國的奇遇。《格列佛游記》對英國和世界兒童文學產生過重要影響,尤其是其勾想手法、離奇描寫在英國兒童文學史上有開拓意義。
9. 格利佛游記裡面各個國家名字怎麼用英文翻譯
第一部分 小人國游記:利立浦特(Lilliput)、不來夫斯庫(Blefuscu);
第二部分 大人版國游記:布羅卜丁奈格權(Brobdingnag);
第三部分 諸島國游記:勒皮他(Laputa)、巴爾尼巴比(Balnibarbi)、拉格奈格( Luggnagg)、格勒大錐( Glubbbdrib)、日本(Japan)
第四部分 慧駰國游記:慧駰國(the Country of the Houyhnhn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