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黨史研究室加強革命遺址保護工作

黨史研究室加強革命遺址保護工作

發布時間: 2021-03-16 19:52:09

㈠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的歷史沿革

30年前,中國共產黨正面臨著怎樣認識和對待黨的歷史的問題,也包括對黨史的一些混亂狀況撥亂反正的問題。所以,中央成立了一個黨史委員會,同時成立中央黨史研究室和中央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兩個工作機構。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任主任是胡喬木。1988年7月,兩個工作機構合並成為新的中央黨史研究室。
走進中央黨史研究室大院,最引人注目的是辦公樓上「實事求是」四個大字。那麼,中央黨史研究室究竟承擔著哪些工作呢?據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傑介紹,中央黨史研究室既是黨史研究部門,也是中央的一個工作部門,「整個黨或者整個社會上涉及到黨史問題的有關工作,我們都要組織或參與。」李忠傑概括了黨史研究室的職能,主要是黨史研究、黨史學習教育、黨史宣傳、黨史重大事件和歷史人物的紀念活動、黨史資料征編、黨史咨詢,還參與黨史遺址保護和相關場館建設、黨史題材作品著作的組織或出版以及紅色旅遊等項工作。
黨史研究室還會參與紅色旅遊工作?各級黨史部門積極對紅色旅遊進行工作指導,在制定紅色旅遊發展規劃、建設紅色旅遊場館等方面發揮了作用。這兩年,許多地方黨史部門利用掌握的豐厚黨史資料,開始了對重要革命遺址遺跡的普查。
宣傳黨史、讓人們了解黨史,也是黨史研究室的一項重要工作。李忠傑說:「年輕人很關心黨史,年輕黨員很關心黨史,但是黨的歷史到底是怎麼回事、走過了什麼道路、取得了什麼成就、有過什麼曲折、有過什麼教訓,可能不完全清楚,需要學習。」
「大家從網路上、報紙上、其他各種讀物上會看到很多關於黨史的文章、故事、奇聞軼事等等。不過,對這些文章是需要具體分析的,有的是真實的,有些是不準確的,甚至還有一些敵對勢力利用歪曲黨的歷史醜化我們黨,來詆毀我們的國家和社會主義制度。這就需要我們採取適當的措施,做好澄清歷史事實的工作。」李忠傑表示。
實際上,日益走向開放的黨史研究室正在採取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發揮著黨史的「育人」作用——《中國共產黨歷史28講》一書成為學習黨史的入門教材,在各類媒體上開辦「永遠的豐碑」專欄讓人們通過短小精悍的故事獲得有益的啟迪。一組數字可以反映出中央黨史研究室的宣傳「攻勢」——「十二五」期間累計出版書籍1026部,組織各種紀念活動634次,拍攝影視作品166部。
如今,全國從中央、省、市到縣四級都有黨史機構,總數達到2836個,工作人員一共有1.7萬多人。多年以來,這群人為了神聖而崇高的黨史事業,默默無聞,兢兢業業,對黨史事業始終甘於奉獻,激情不減。

㈡ 廣州市委黨史研究室的公務員是干什麼的

廣州地方黨史資料的徵集,黨史研究,黨史宣傳、革命遺址保護和利用等

㈢ 甘肅慶陽革命遺跡2000字發言稿

甘肅省具有豐厚紅色文化底蘊和數量眾多紅色文化資源,720處革命遺址遺跡遍布全省。隨著文化建設的逐步推進,全省紅色文化資源保護開發工作取得重大成果。
根據2009年11月全國革命遺址普查工作會議精神和《全國革命遺址普查實施方案》的要求,省委黨史研究室於2009年12月全面展開革命遺址普查工作,對全省革命遺址的分布區域、性質類別、形成時期、保護級別、保護情況、利用級別進行了統計,初步查明甘肅省革命遺址遺跡和其他遺址共720處,既有見證甘肅紅色革命發生的遺址遺跡、舊居舊址,又有為緬懷革命先烈建造的紀念設施和陵園墓地。從數量分布來看,主要集中在慶陽市、蘭州市、隴南市、張掖市、甘南州和定西市。全省革命遺址遺跡普查工作的順利完成,為全面掌握革命遺址遺跡情況奠定了基礎。
省委、省政府先後頒布了一系列文化遺產開發、保護政策法規,為有效保護革命遺址遺跡發揮了重要作用。《甘肅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依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撥出經費對「紅軍樓」、「虎豹口紅四方面軍強渡黃河遺址」等部分紅色文化資源進行修繕,使一些瀕臨倒塌的革命遺址得到有效保護。
甘肅省寶貴的革命遺址遺跡已成為進行革命傳統教育,追思先烈、緬懷英靈的聖地,紅色旅遊發展呈現良好態勢,為促進社會、經濟效益雙豐收作出了貢獻。據省旅遊局納入「紅色旅遊」統計范圍的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的接待數據顯示,2010-2011年,共接待遊客994.3萬人次,實現綜合效益26.3億元。2012年全省紅色旅遊累計接待遊客844萬人次,同比增長41.25%,紅色旅遊綜合收入21.9億元,同比增長38.56%。共有紅色旅遊直接就業人數1.2萬人,間接就業人數6.3萬人。紅色旅遊的發展,不僅使甘肅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內容更加豐富和形象,同時也使革命老區和革命紀念地找到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和脫貧致富的路子。

㈣ 求一份關於保護革命遺址的暑期實踐報告,湖北省的,有重謝

2011年暑期社會實踐報告書(永遠跟黨走---「追尋紅色足跡 錘煉堅定信仰」)正文: 前 言 打點行裝赴實踐 驅車趕往奉天城 一站沈陽尋足跡 黨史黨恩永記心 抗美援朝真悲壯 粉碎美帝野心狼 滿洲舊址革命源 運籌帷幄在奉天 勿忘國恥九一八 警鍾長鳴在心間 二站看望老前輩 前輩名為聶隧心 促膝長談當年事 飲茶慢坐三五更 舊時勇健擔國難 有為不悲白發生 三站北上到首都 青春義氣陡然增 軍事首都博物館 磅礴氣勢顯國風 國家劇院嘆觀止 金碧輝煌不可逢 庄嚴最屬天安門 五星紅旗雨中升 社會實踐主題 「追尋紅色足跡,錘煉堅定信仰」 實踐背景 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7月成立至今已經經歷了90年的風風雨雨,2011年暑期社會實踐報告書(永遠跟黨走---「追尋紅色足跡 錘煉堅定信仰」)。在這90年的風雨歷程更是深刻的證明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更不會有我們繁榮昌盛的今天!在建黨90周年及「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的重要契機,積極開展大學生暑期實踐活動,落實「學黨史、知黨情、跟黨走」的工作,是十分必要而且重要的。因此,根據團市委有關文件精神,深入開展「青春建功十二五,創造奉獻助振興」主題實踐活動,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學黨史,知黨情,跟黨走,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幹、做貢獻。我系開展主題為「追尋紅色足跡,錘煉堅定信仰」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實踐目的 大學生是敏感而且最具革命性和創造性的群體,作為即將肩負起發展祖國重任的青年一代,應當擁護黨的領導地位,高舉黨旗跟黨走。深入了解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史,深切體會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革命和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不斷堅定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 在實踐中,深入學習並實踐科學發展觀,把學習文化知識和增強思想品德修養、創新思維和社會實踐、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將所學所感應用到實際的學習和工作生活中來,刻苦鑽研、積極創新,用實際行動表達自己對黨的感激和熱愛之情。 在這特殊的時期,大學生應自覺成為黨的精神的弘揚者和實踐者,宣傳黨的光輝歷史、弘揚黨的先進文化,將在實踐中的所學所感和黨的光輝成果展示給更多的學生和廣大人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將紅色的信念傳遍四方,為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努力奮斗。 實踐地背景 北京,是偉大祖國的首都,也是富有革命歷史和革命傳統的光榮城市。中國的新文化運動在北京發起,共產主義的萌芽在北京誕生,抗日戰爭的第一槍在北京打響,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宣告成立。可以說,在中國革命和民族解放的每個重大階段,都和北京都有著密切的關系,許多革命領袖和仁人志士都在北京留下了寶貴的文物或遺跡,所以,北京的紅色旅遊資源是非常豐富的。新中國成立以後,北京又成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是全國人民最敬仰的地方。這里有北大新文化運動紀念館、魯迅故居、李大釗故居、軍事博物館、首都博物館、國家博物館等眾多歷史場館。 沈陽,是中國近現代史上許多重大歷史都博物館、國家博物館等眾多歷史場館。 沈陽,是中國近現代史上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地。這里有「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抗美援朝烈士陵園、中共滿洲省委舊址、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的故居等。 以上兩地,是追尋紅色足跡的重要實踐地。 啟動儀式 2011年7月7日下午,我系在教學樓C211隆重舉行「追尋紅色足跡,錘煉堅定信仰」大學生主題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啟動儀式暨《建黨偉業》觀影活動。我系學生工作主任王**,團總支書記及實踐活動指導教師趙**,學生會幹部骨幹參與會議。 會上,學生會主席裴亞和介紹了此次主題實踐活動的具體安排情況。據了解,沈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實踐活動,學院更是將社會實踐作為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方式。今年我系將有500餘人參與,活動分為慰問革命老前輩、追尋紅色足跡之沈陽站、追尋紅色足跡之北京站、「自強不息、體驗生活」和實踐成果展示五個部分。其中由我系團總支書記趙大鵬老師親自率領「追尋紅色足跡」暑期社會實踐團,分別前往北京、沈陽和撫順等三個城市進行社會實踐活動。 技術經濟系學生工作主任王滿良向暑期社會實踐團授旗,系團總支書記趙大鵬和學生會幹部骨幹分別在會上發表決心。 趙**書記在講話中指出,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對於促進大學生學黨史、知黨情、跟黨走有重要作用。同學們要按照胡錦濤總書記關於實踐育人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的要求,以建黨90周年為契機,積極參加「永遠跟黨走」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學習,向人民群眾學習,在志願服務、奉獻社會的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幹、做貢獻,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深入了解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史,深切體會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取得的偉大成就,不斷堅定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意道路的信念和信心,為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努力奮斗。 實踐活動 紅色實踐地(沈陽市) 2011年7月17日,「追尋紅色之旅」暑期社會實踐團在趙**書記的帶領下,追尋沈陽紅色足跡。 追尋紅色足跡沈陽第一站: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始建於1951年,1999年10月15日改建落成,是1998年沈陽市精神文明建設十件大事之一。 在與工作人員簡單交涉後,我們順利進入了陵園。進到陵園中,一種庄嚴的氣氛彌漫開來。迎面看到的是一座23米高花崗岩砌成的紀念碑。碑體正面是董必武同志於1962年9月題字抗美援朝烈士英靈永垂不朽。在陵園的抗美援朝烈士紀念館中,陳列、收藏了400餘件珍貴的革命文物。這些都是歷史真實的寫照。五十多年前,我們的志願軍肩負起抗美援、保家衛國的神聖使命,在後勤補給嚴重缺乏、武器彈葯老化陳舊的艱苦條件下與裝備機械化的美軍展開了殊死搏鬥。志願軍與朝鮮軍民密切配合,英勇頑強,艱苦奮斗,終於取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保衛了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的獨立,捍衛了新中國的安全,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打出國威,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 隊員們仔細觀看了這些珍貴的革命文物,深深的感受到那悲壯氣氛。正是戰士們用鮮血,才換來了新中國的安定。 追尋紅色足跡沈陽第二站:中共滿洲省委舊址。在繁華的沈陽市和平區皇寺路福安巷3號(原北市場福安里4號),一棟面闊6間、進深一間的硬山式青磚瓦房,靜靜地矗立在北市場的一角。這里就是東北地區革命運動的指揮中心——中共滿洲省委舊址。當年這里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東北抗日斗爭的指揮中心,是我黨在東北地區重要的革命遺址之一。 在中共滿洲省委舊址,最引人注目的就是12位滿洲省委書記的畫像。中共早期領導人陳為人、劉少奇、林仲丹、陳潭秋、羅登賢等同志,都曾先後擔任過中共滿洲省委書記。其中遺址北院就是劉少奇同志的故居。著名抗日英雄楊靖宇、李兆麟、趙尚志、趙一曼等,都曾經是中共滿洲省委的重要成員。我們要永遠記得,那些為黨,為國家,為人民貢獻了自己一生的革命先輩;要永遠記得,黨帶領人民抵抗外國侵略;要永遠記得,黨的精神。 追尋紅色足跡沈陽第三站:「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位於遼寧省沈陽市大東區望花南街。是為警示後人勿忘「九·一八」國恥而修建。1931年9月18日,日本軍隊策劃和製造了「柳條湖事件」,以此為借口進攻東北軍駐地沈陽北大營,並佔領沈陽。事變震驚世界,標志著日本將征服中國的計劃推進到新階段。 博物館共設有包括序廳在內的8個展廳,10餘個大型場景。採用了現代科學技術,配備影視報告廳、電子閱覽室、多媒體電腦系統及國際互聯網系統等設施,是一座大型的現代化的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基地。 博物館通過大量文物、史料及多種展示手段反映了從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後,東北人民十四年遭受奴役、奮起抗爭、浴血奮戰的歷史畫卷。展館里有大量的歷史文物,如槍支和其他戰斗設備,還設有真實的場景還原技術,比如邱少雲、趙一曼、731部隊和監獄等都進行了蠟像還原,場景逼真,甚至讓人毛骨悚然,隊員們真實的感受到戰爭、監獄的恐怖氣氛,印象深刻,發誓一定不能忘記這段屈辱的歷史,並以此為動力,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努力把祖國建設的更加強大。 紅色實踐地(撫順市) 2011年8月1日,沈陽工程學院技術經濟系「追尋紅色之旅」暑期社會實踐團在趙**書記的帶領下抵達撫順市藍天社區慰問革命老前輩---聶隧心老人。與親歷戰爭的革命前輩深入交流,學習革命精神。 年齡差距未曾帶來心靈的隔閡,懷著對革命前輩的崇敬,實踐隊員們認真聆聽,面對隊員們提出的疑問,老前輩耐心的講解。老人名叫聶隧心,86歲,1943年參軍曾經從事八路後勤工作,站崗放哨。 老前輩講述了當年的艱辛情景,在抗日時期他們吃過樹葉,曾經多次受傷,依然堅強的參加革命斗爭,終於在黨的領導下,迎來了勝利的曙光。看見老前輩滿臉皺紋就知道她曾經經歷的滄桑,聽著老人講述著當年一幕幕的情形,我們由衷的欽佩,我們生活在這樣幸福年代,就是靠著這些勇敢、堅強的革命老前輩們的奮斗換來的,就是靠著那一面鮮艷的旗幟引領著。 最後,隊員們幫助老前輩打掃房間、收拾衣物。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並送上早已准備好的麵粉、大米、食用油和生活日用品等禮物,祝願聶老前輩身體健康,我們也會將革命的故事繼續流傳下去,讓更多的人了解那段歷史,了解革命精神。 紅色實踐地(北京市) 2011年7月27日至30日,沈陽工程學院技術經濟系「追尋紅色之旅」暑期社會實踐團前往北京追尋著紅色印記。 2011年7月27日晚11點20,我們准時登上去往北京的列車。這也是隊員們第一次乘坐近12小時的車程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大家都因興奮難以入眠。北京的氣溫,與想像中的一樣悶熱,陰天、熱島效應、沒有充分的休息好,但是大家卻以飽滿的精神狀態迎接挑戰。 由於天氣預報報道第二天有雨,為了不耽誤實踐行程,我們下車後決定馬上前往最近的實踐地點: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和首都博物館。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位於北京天安門西面的長安街延長線上,籌建於1959年,是向國慶10周年獻禮的首都十大建築之一。軍事博物館是中國唯一的大型綜合性軍事歷史博物館。佔地面積8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6萬多平方米,陳列面積4萬多平方米。而它,就是「追尋紅色足跡」暑期社會實踐團的第一站。 首先參觀的,就是面積最大的展館——兵器館。如此近距離的接觸大型兵器,確實很震撼。這些可是真實的可以打出炮彈的傢伙,而不是小模型,估計有的還服役過。這可讓我們飽足眼福啊。繼續看下去,是一些槍械武器和導彈、炮彈。 繁雜的兵器館讓我們過足用著這些武器與敵人展開殊死搏鬥,為子孫後代贏的一片光明。在參觀過兵器館,我們踏入程允賢雕塑館,繼而又參觀了「請歷史記住他們」油畫展。 「兩彈一星」的研製成功,可以說是黨的正確領導和無數科學工作者、戰士默默奉獻、不怕犧牲、艱苦奮斗的結果,23位研究者作為我國科技工作者的傑出代表。他們像百年來為華夏子孫的幸福生活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者一樣,值得我們去尊敬,去懷念,更值得我們去學習。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要以他們為榜樣! 隨後我們又參觀了新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成就館場館主要展示新中國成立後,我軍在戰斗裝備、戰斗策略等的發展歷史,和軍隊建設方面重要思想、重要決策、重要事件和重要人事變動的相關內容。 參觀軍事博物館,我們跟隨武器裝備的變遷,又重新走過了那樣一段歷史:從揭竿為旗、小米加步槍到現在洲際導彈和航空母艦。在我們黨成立之初,只有著那一腔熱血,隨後的南昌起義為中國人民帶來新的希望。建國後,在黨的領導下改革開放、軍事發展,又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富強大國即將崛起的宏偉藍圖。中國,從此站立在世界之林;中國人民,從此挺起胸膛站立起來! 緊接著,我們繼續趕向下一個紅色實踐地——首都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是北京地區大型綜合性博物館,屬中國省市級綜合性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於1953年開始籌備,1981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陳列以首都博物館歷年收藏和北京地區的出土文物為基本素材,吸收北京歷史、文物、考古及相關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借鑒國內外博物館的成功經驗,形成獨具北京特色的現代化展陳。首都博物館以其宏大的建築、豐富的展覽、先進的技術、完善的功能,成為一座與北京「歷史文化名城」、「文化中心」 和「國際化大都市」地位相稱的大型現代化博物館,並躋身於「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博物館行列。 首博內部設施非常完善,還有供遊客使用的參觀電腦和手機充電設施。首先我們一行參觀了中國古文化展館——古代瓷器和青銅器。青銅器和瓷器展品非常的精美,隊員們都紛紛拍照留念。而後由於實踐的關系我們直接進入「奔向光明——中國共產黨北京革命足跡」展館。 展覽主要藉助文物、圖片及文獻資料反映中國共產黨建黨以來的早期活動中在北京發生的重要歷史;展現中國共產黨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領導平郊抗日根據地取得抗戰勝利的歷史;展現中國共產黨領導解放戰爭取得勝利,和平解放北平,建立新中國的歷史。 我們的黨在建立初期是如了武器癮,也讓我們陷入那段人類歷史上最艱難的時刻。正義的人們就是此的艱難,我們的國家在完成人民當家作主的的轉變中,更是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無數的革命烈士,為了喚醒沉睡的民眾,為了團結麻木的民族,毅然選擇了與黑暗勢力做誓死斗爭的道路。我們應該堅定跟黨走的信念,銘記他們的同時,更不要忘記,當下的幸福生活,更應該靠我們自己去保護、去珍惜。 至此,「追尋紅色足跡」 暑期社會實踐團第一天的行程結束! 這不僅是忙碌的一天,更是有收獲的一天,隊員們吃過豐盛的大餐後,便為了明天的任務積蓄力量。我們相信,明天肯定會是更美好的一天! 29日早晨烏雲密布,隨後就下起小雨,昨天的悶熱也一掃而凈,真的是給我們的出行帶來極大的方便。經過一夜的休息,隊員們也都調整好了狀態,進入今天的追尋紅色之旅: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北大紅樓)、國家博物館和南鑼鼓巷。 經過地圖、GPS、電子地圖全方位立體化尋找,我們終於找到這座位於北京五四大街29號的五四運動紀念館,即北大紅樓。其主體由紅磚砌成。自1918年紅樓落成伊始,她就成為中國先進思想和文化的策源地。紅樓,紅色的起點,在經歷了中國新文化運動及「五四」運動的洗禮之後,一大批仁人志士了解並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紅樓,也是革命的起點,共產黨的先驅者作為社會先進文化的代表,當年都在這里留下了光輝的足跡。 邁步走入北大紅樓,一種歷史的凝重感油然而生。木質結構獨有的味道和獨屬於那個年代的建築風格,讓隊員們感到新奇的是,紅樓內多處可見消防用具和「禁止吸煙」的廣告牌,足見對紅樓的精心呵護。 踏入紅樓,就能看到在正廳有一座雕塑——蔡元培雕像。蔡元培對於北大來說,是舉足輕重的人物。在北大初期,學風腐朽、制度混亂,正是這位傳奇人物給北大帶來了希望與生機。 在1920年8月,時在教育部任職的魯迅被蔡元培聘為北京大學講師,講授「中國小說史」。魯迅以他淵博的學識和精闢的分析,深深的吸引著每一位聽課的同學。下圖就是魯迅當年講課的教室。 在另一所屋子裡,陳列了許多新文化運動時期的重要文件原稿和歷史圖片。正是這次運動,結束了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促進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工人運動相結合,從而在思想上和幹部上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准備了條件。 許多偉人都曾經在北大紅樓中工作過,其中還包括毛澤東和李大釗。毛澤東曾在北大紅樓登錄室負責圖書登錄工作,李大釗曾任圖書館主任。 參觀完紅樓主體後,在一顆古樹旁,我們發現了新的目標—「五四運動」展館。 五四運動是與我們學生最接近的歷史事件,因為五四運動從形式上是中國學生的愛國運動,但從整個社會背景社會發展來說,它的影響又遠遠不止於此,除了波及中國思想文化,政治發展方向,社會經濟潮流,教育等方面,亦對中國共產黨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作用,同時它對現時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社會亦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2011年暑期社會實踐報告書(永遠跟黨走---「追尋紅色足跡 錘煉堅定信仰」)。 場館中的文獻資料齊全,展示設施也非常科技化,其中有可觸投影儀和視頻播放等,令隊員印象深刻。 追尋紅色足跡的下一個實踐地——國家博物館。在前往國家博物館的途中,我們看到在長安街的兩側有著許許多多龐大的建築。這其中有一座非常恢宏的建築——國家大劇院,就讓我們稍停腳步,先前往國家大劇院一探究竟。 中國國家大劇院造型新穎、前衛,構思獨特,是傳統與現代、浪漫與現實的結合。 國家大劇院是一座非常龐大的建築,拍攝換了好多地點,但都不能將整個建築容納進去。更加獨特的是,我們找了好久的正門,才發現原來正門在地下!這更加體現出了劇院構思的新穎。在走了幾個地下通道,過了幾道安全檢查後,我們成功的穿越了天安門廣場到達實踐地——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位於天安門廣場東側,與人民大會堂遙相呼應。2003年2月在原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兩館合並的基礎上組建成立,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是以歷史與藝術並重,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於一體的綜合性國家博物館。 剛剛進入館內,我們就發現了「紀念建黨90周年美術展」,我們再次成功追尋到紅色足跡,進去看看吧。 「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美術展」內陳列著多幅現代油畫作品,反映建黨建國歷史事件和中國發展的蒸蒸日上。畫面非常精美,每一幅都是大師級珍品。 隨後我們相繼參觀青銅器和佛像展館,再次領略到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和靈巧,當真是舉世無雙。銅器場館的參觀結束,我們也終於完成了今天的追尋紅色足跡的任務。 完成任務後,隊員們遊逛北京著名的商業胡同——南鑼鼓巷,這可是讓大家過足京味兒癮,期間還碰巧遇到居委會開會,居委會主任通知商鋪的時候,好像看電視劇一樣,真是和諧有趣的社區生活。 晚上,吃過豐盛的北京烤鴨和北京特色菜後,酒足飯飽的隊員們抓緊一切時間休息,因為我們 要在3點起床,前往天安門廣場觀看庄嚴的升旗儀式。 2011年7月30日,我們三點半便驅車趕往天安門廣場。天空已經下起細雨,但隊員們的熱情高漲。觀看升國旗,足以令人激動不已。 終於感受到不堵車的北京,比預計要早很多到達天安門廣場。開始以為下雨應該不會有很多人,但是下車後才發現,原來都在排隊!而且隊伍很長,但是隊伍卻是井井有條。不久,我們成功的站到了第一排中間,獲得最佳觀賞地點。 守衛國旗的軍人們早已站好,雖然下著小雨,但天安門廣場上圍觀升旗的人開始越來越多,聽說話的口音,也是天南地北的遊客,都來看這讓人驚嘆的升旗。而這個時候,明顯的推擠力量已經出現,後面竟然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站滿了遊客。且看鏡頭所照地方,竟然有十層人以上!而接近五點時,在遊客當中,還有許多小孩子,他們小的甚至得由父母抱著觀看。記得一個孩子跟媽媽說他很困,但是他媽媽告訴他,升旗馬上開始了,你看叔叔們站的多直,孩子的注意力便再次回到升旗隊伍中。這一幕真的讓人非常的感動。 五點十分左右,人群突然騷動起來,只見天安門城樓的金水橋上出現了一隊步伐整齊的儀仗隊,他們個個雄赳赳,氣昂昂地向我們走來。這時候前排的遊客自覺的將傘收起。人們的心情變得激動,紛紛拿起相機拍照。最前面的那位戰士舉著鮮紅的國旗,後面兩位戰士站成一排緊跟在第一名解放軍戰士的後面。三名戰士來到升旗台前,將國旗掛上了旗桿。這時國歌奏響,升旗手按動了電動旗桿的電鈕,拋旗手拋起五星紅旗,旗幟在晨風中徐徐上升。頓時四周的人們安靜下來,大家不約而同抬頭凝望著鮮紅的五星紅旗。 伴隨著三次國歌,五星紅旗升上頂端,庄嚴的升旗儀式結束。而人們仍然沉浸在庄嚴肅穆的氣氛當中,並沒有著急離去。看著這樣的畫面,看著那在雨中的孩子們,我們深深的感到,在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是多麼的熱愛這個國家。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肩上扛著的是13億人民的期望與責任,而我們也看到了,在黨的領導下,中國將更加的繁榮與昌盛! 隨後我們參觀人民英雄紀念碑,前往天安門城樓,逛前門游大柵欄。這中間還幫助了一位外國友人找路,至此北京活動結束。 收獲與感想 「永遠跟黨走」之「追尋紅色足跡,錘煉堅定信仰」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已經圓滿結束,在這些天中,每一個活動都令我們感觸頗深。 老紅軍聶隧心,將自己的一生貢獻給革命事業,只為了兒孫能生活在這樣和平的國度。原來革命烈士們並不是在遙不可及的地方,而是就在我們身;原來革命精神並不是浮華的口號,而是我們要用實踐去證明的真理。我們要更加堅定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我們相信,黨會給中華民族,給中國帶來更加輝煌的未來。我們絕不能辜負老一輩革命家對新時期青年人的重託和厚望,將繼承和發揚老革命、老紅軍、老黨員的光榮傳統,牢記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倍加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獻身國家建設事業

,為祖國的繁榮昌盛、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在北京和沈陽的博物館旅程中,我們重溫了那段艱難的歲月。1918年北大紅樓落成,成為中國先進思想和文化的發源地。紅樓,紅色的起點,在經歷了中國新文化運動及「五四」運動的洗禮之後,一大批仁人志士了解並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紅樓,革命的起點,作為共產黨的先驅者和社會先進文化的代表,當年在這里留下了光輝的足跡。李大釗、陳獨秀、蔡元培等一大批革命者,在這里傳播黨的先進文化,解放人民的精神束縛。「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我們看到那一個個讓人敬仰的烈士的名字,看到他們奮斗的歷史,感受他們留給我們的不屈的精神,堂堂中華,怎可受倭寇侮辱!恐怖的刑具、殘忍的手段和非人的行徑,嚇不破共產黨人的膽!抗美援朝紀念館,那高聳的紀念碑,猶如戰士們的信念,昂首挺胸,與天爭鋒!沒有武器、沒有糧食、沒有先進的設備,我們就是靠著這一種勇往直前的精神,打破美帝國主義的陰謀!首都博物館,不能忘卻的「三一八」慘案,吹響抗日號角的「一二-九」運動,還有盧溝橋事變,沉睡的雄獅,終將怒吼!軍事博物館,我們看到了那些陳舊的武器,我們的戰士就是靠著這些粗糙的武器,給人民帶來和平的希望。現在,我們再也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我們有航天能力,我們有新一代的裝甲車、導彈,我們有保護能力更加強悍的作戰服來保護我們的戰士,我們有全自動的

㈤ 如何結合黨史和革命傳統探索建設健康的黨內政治生活

(一)加強黨史學習宣傳教育,是中央對黨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全面開創黨史工作新局面的新舉措。中央總書記在去年召開的全國黨史工作會上指出:「中國共產黨是經歷革命、建設、改革長期考驗,在異常復雜環境中團結帶領我國各族人民創造了偉大奇跡的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一部豐富生動的教科書。用黨的歷史教育黨員、教育幹部、教育群眾尤其是教育青少年,是黨史工作服務黨和國家大局的重要內容。

要著力抓好青少年這個群體,開展形式多樣的黨的歷史知識、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英雄模範事跡的教育,積極推動黨史教育進學校、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從小培養青少年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的感情。」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回顧歷史,總結經驗,探索規律,說明現在,啟示未來,發揮黨史資政育人、服務現實的重要作用,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要用黨史教育全黨同志,教育黨的各級領導幹部尤其是年輕幹部;廣大青年要努力學習和了解中國近現代歷史,特別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進一步做好黨史宣傳教育工作,是新形勢下中央對黨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黨史工作開創新局面的重要舉措。

(二)加強黨史學習宣傳教育,是加強黨的思想理論建設、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重要任務,是提高黨員、幹部、群眾和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質的重要方式,是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的重要途徑。把這項工作抓出成效,能夠使廣大黨員、幹部加深對黨的認識,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認真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能夠使各級領導幹部增強繼往開來的歷史使命感,學習和運用黨的歷史經驗提高治國理政本領,不斷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能夠使廣大群眾尤其是青少年正確認識黨的歷史,牢固樹立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繼承和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

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90年,領導全國人民改變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走上了通過改革開放實現現代化的康莊大道。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是全黨全國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做好黨史學習教育宣傳對於此次紀念活動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回顧黨的光輝歷程,宣傳黨領導全國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對於激發黨組織和黨員的生機活力、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促進黨組織和黨員更好地聯系和服務群眾,推動黨的建設更好地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加快經濟文化建設實現新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加強黨史學習宣傳教育,是搞好黨的自身建設的迫切要求。中國的問題,關鍵在黨。黨的自身建設關系黨、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用黨的歷史經驗教育黨員幹部,提高他們的政治素質,是黨的建設必須抓好的重要環節。這是由黨在新時期面臨的復雜形勢和承擔的艱巨任務,以及黨員和幹部隊伍的現狀決定的。

一方面,近年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在部分黨員幹部中有滋長蔓延之勢,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在部分黨員幹部中被淡忘。只有認真學習黨的歷史,不斷地從黨的奮斗歷史中吸收養分,加強自我修養,才能經得起權力、金錢、美色的考驗,才能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的能力,從而消除黨內存在的消極腐敗現象,純潔黨的組織,實現黨的建設偉大目標。

另一方面,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員職業構成、學歷層次、年齡結構以及幹部隊伍狀況等發生了變化,一大批年輕黨員走上了各級領導崗位。資料統計顯示,我們黨員總數近8千萬,在入黨時間方面,1976至2002年入黨人數佔50.1%,2002年後入黨人數佔22.2%,黨員的年齡,35歲以下的黨員佔了23.5%,另外從黨的16大到17大的五年間,學生黨員增加了254.6%,新黨員已是「80後」成為主流。青年固然思維敏捷,善於開拓進取,但對於黨的歷史知之不多,有的還沒有認識到學習黨的歷史經驗的重要性,因此面對他們,最重要的是加強黨史學習和理想信念教育,所以學習黨史是提高自身素質的有效途徑。通過學習黨史,進一步增強黨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向心力,不斷增強黨員幹部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優良作風的自覺性,不斷激發黨員幹部保持和發揚戰爭年代的革命精神、建設時期的奮斗精神、改革時期的創新精神,永葆蓬勃朝氣、昂揚銳氣、浩然正氣。

(四)加強黨史學習宣傳教育,是提高黨員幹部素質的重要方式。改革開放以來,全市廣大黨員幹部隊伍的素質和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由於大多數在職黨員幹部和領導幹部都是新中國成立後,六七十年代出生的。許多人沒有經歷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艱苦鬥爭,也沒有直接參與新中國成立以後進行的社會主義革命和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大規模社會主義建設,相當一部分人甚至沒有經歷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反面教育,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取得的成就以及歷史曲折缺乏親身感受和直接體驗。

同時,由於多種原因,一些黨員、幹部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黨史、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黨史還了解得不夠全面和深入,對黨的歷史經驗的認識和把握還不夠科學系統,對黨史中的一些問題還存在模糊認識,這對黨員、幹部的政治素質、黨性原則、理想信念等產生了一定影響。黨員是黨的歷史任務的具體實踐者,黨的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是黨的歷史任務的領導者和組織者。對於執政黨的黨員特別是黨員幹部而言,只有銘記黨的歷史,才能深刻了解過去、全面把握現在、正確創造未來。因此,很需要組織和引導廣大黨員幹部比較系統地學習黨的歷史,接受生動具體的黨性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傳承黨的精神遺產,從中借鑒、吸收黨的領導和建設的寶貴歷史經驗,不斷增強廣大黨員幹部的黨性修養和能力素質。

㈥ 延安革命遺址的保護措施

延安城三山對峙,兩河穿城而過,城市空間非常狹窄。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革命舊址保護管理利用與改善當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的矛盾顯現出來。特別是隨著延安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均產值超過1萬美元後,延安城區的高樓大廈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有部分舊址紅線內的地被佔用,有不少著名的景點被新的建築阻擋了視線,有許多舊址夾在現代化的建築群中喘不過氣來。加之延安革命紀念地舊址大部分是土窯洞或20世紀初期的土木建築,歲月的洗禮造成建築物風化、剝蝕、塌毀、破損等損壞現象較為嚴重,急需搶救維修。
2015年4月,隨著棗園、楊家嶺、王家坪、南泥灣等「十大」革命舊址保護提升工程和橋兒溝魯藝文化園區建設的全面啟動,延安紅色革命舊址保護建設工作步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為了保護延安革命舊址,留住傳承紅色根脈,西安省委、省政府對延安革命紀念地保護利用工作高度重視和支持,批准同意將紀念地管理局機構規格調整為副廳級。理順紀念地管理局體制,加強革命紀念地保護、建設、管理以及革命歷史文化研究、三大教育基地功能作用發揮等有關問題進行了研究,現場辦公解決問題,延安革命舊址保護工作已步入科學軌道,六屆六中全會舊址、魯藝舊址、西北局舊址、延安棗園舊址都得到了修復和保護。

㈦ 求一些近現代因為發展經濟或其他原因被破壞的歷史遺址遺跡,以及對待這些問題的評論。最好整理成作文素材

歷史與現代共舞
2010級法學5班1017115015:江麗
曾記得溫總理曾說過以史為鑒,面向未來,也古人說過讀史可以明智,可見歷史,在現代這個舞台上,在這個現代這個大背景下,仍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作為一名三湘子女我從小就很自豪,中國近現代的歷史離不開我們三湘兒女的智慧和犧牲,我們魏源吟著「師夷長技以制夷」走入了中國近代史,那從韶山沖里走出的伢子開創了中國的一個嶄新的時代,而在那個年代,劉少奇、賀龍、彭德懷等也帶著自己救中國的理想開始了浴血奮斗,新時期,袁隆平讓中國從此不再飢餓、、、、、、我為我的前輩的創造的歷史和豐功偉績而深深自豪。
而我是來自湖南攸縣,這里同樣有著很多有關革命的故事。歷史哺育著生養在這塊土地的一代代兒女,先人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和所創造的物質的、精神的業績都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值得我們代代相傳,正如著名歷史學家許嘉璐所說:「一個不珍惜自己民族歷史的人,是一個沒有靈魂的人,不重視自己歷史的民族,是沒有出息的民族,沒有希望的民族。」
作為一個攸縣人,應當對家鄉的歷史與文化有所知曉,特有的地域歷史文化哺育了我們,歷史的車輪碾過我們腳下的土地,她不是遙遠的故事,她正在我們每個人的血脈中流淌著。
我們這里的淥田是「北伐第一槍」誕生的地方,而我們縣出了赫赫有名的「無銜將軍」譚震林,著名的淮海戰爭中,他就是是和鄧小平等人奮斗的政委,還有流放西伯利亞的紅色囚徒,唐有章,而我們的臨縣醴陵則出了戰功卓著的左權、、、、、、一個個響當當的名字讓我們在今天依然肅然起敬。
而在今天我們縣依然保存較好的是淥田,那個發生過北伐戰爭的地方。先來讓我們回顧當年的歷史場景。
北伐先遣軍葉挺獨立團在淥田的戰斗。為結束地方軍閥割據局面,國民革命軍自廣東出發,誓師北伐。民國十五年(1926)年三月,唐生智任湖南省代省長,所部第三十九團駐攸縣。五月唐生智已傾向國民政府。五月十七日,贛軍唐福山部傅應珩旅由醴陵攻攸,與唐軍戰與黃圖嶺,數小時後唐軍敗退。傅應珩旅聯合粵軍第一路軍謝文炳所屬陸學文旅,於二十九日佔領攸縣。唐生智部退守淥田。聯軍於六月三日下午七時,占淥田,進逼唐軍。
葉挺獨立團原屬國民軍第四軍(軍長李濟琛)第十二師(市長張發奎),原番號第三十四團。五月三十一日抵達永興,聞唐生智告急,急速馳援。六月二日上午十一時抵達安仁,三日晨曦即派該團第三營援淥田,團參謀長周士第偵察隊、擔架隊後續,半夜到達前沿,拂曉發起攻擊,上午七時,贛軍潰敗,是役粵軍第一旅一團中校團附劉光祖負傷。五時下午,葉挺部進駐攸縣,過河即拆除西門下浮橋,以示堅決北伐,誓不後退。第三天在開群眾大會時,會上部隊長官和地方長官分別講話,宣傳北伐意義,群情激昂。後判決唐軍三十九團臨陣脫逃一連長一排長死刑。在攸縣縣城、黃圖嶺休整34天,七月七日,向醴陵開拔,繼續北上。
北伐期間淥田之戰,為北伐軍北攻長沙,東征南昌,建立了前進基地。八月八日,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何應欽)軍部及其所屬兩個師,經新市開往醴陵。十三日,第六軍(軍長程潛)率第十七師、第十八師、第十九師抵攸,休整兩日後過境北上。十六日,第二軍(軍長譚延閭)率軍部及第四師駐扎攸縣。第七軍(軍長(李宗仁)隨後過境。第二軍駐攸縣,保持對江西的警戒,保北伐軍的後路。
歷史在我們眼前重現,而我們也要關注在今天那些革命遺跡怎麼樣了?我到淥田發現,當地政府特別重視歷史革命遺跡的開發與發展紅色旅遊,那裡建了歷史博物館,供那些
對歷史有興趣的人或遊客參觀,而且還對當年有參與北伐戰爭的群眾的子女及後代有相應的補貼和照顧。那一張張發黃的照片,那已經有些銹跡的的戰鬥武器,都真實的還原了那段特殊的歷史。據說當年北伐戰爭曾就在今天的淥田中學發生過戰斗,走進淥田中學,發現那些很老很老的建築上竟有當年戰爭的槍眼,當地人一直不捨得將這棟房子拆了,說這是前輩留給他們的財富,喝水不忘挖井人。可見,這段歷史也深深的影響著當地人的情感。我有同學來自淥田,他們說幾乎每戶家裡都保留著當年戰爭的子彈頭,以紀念這段寶貴的歷史。當我向當地人說出我是來看這里的革命遺跡時,他們很熱情的招待了我,還拉著我給我講他們從老一輩那裡聽到的革命故事,北伐戰士們的與敵人戰斗的勇敢與決心,北伐戰士的智慧等等,在他們眼中,這就是屬於他們的英雄。只要和農民們談起話來,四十歲以上的人們都會驕傲地告訴你許許多多當時革命的故事,農民們不僅熟悉葉挺團長,而且也清楚地記得當時北伐軍某一團某一營的具體番號。如果你有興趣的話,他們甚至可以不吃中飯帶著你去參觀那些曾經是活動過的山林,並且指給你看,在什麼地方他們曾分過地主的糧食,什麼地方曾召開過的大會。所以我們縣的人都評價淥田人勇敢,有血性,我也記得高中讀書時,覺得淥田學生是最刻苦的,我想性格的發展也離不開那種革命精神的鼓舞。歷史與現代有根紐帶讓他們彼此連接。
在參觀的過程中,我也發現其實很多遺跡還是由於保護不當,有的已成危房,有的亟待修繕。歷史在現代面前也經受著重大的考驗。例如當年又發生過戰斗的那棟樓已經上百年了,那已叉開的磚瓦似乎在訴說那段驚心動魄的歷史,當地村支書說這已經是危房,也亟待修繕,可是由於經費的問題以及人們更加關注發展現代經濟,追求經濟效益,還很難拿出錢來整治。這似乎是很多革命遺跡目前都要面臨的問題,如何讓歷史革命遺跡在今天同樣煥發新的色彩,讓我們能濟發展文化效益,又不忘追求經濟效益,讓歷史與現代共舞?這確實是擺在我們現代人面前的一道難題。
總之,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原因,這些革命遺址的保護、開發和利用仍然具有不科學性,滿足不了人民群眾的願望和要求。全縣革命遺址的主要問題是:對革命遺址的宣傳不夠,對革命遺址的保護不好,隨著時間的推移,歲月流逝,留下的重要遺址和紀念設施都受到風霜雷雪,日曬雨淋,風化殘蝕,再加上人為地破壞,很多革命遺址沒有任何紀念標志對革命遺址開發和利用不夠,沒有基本設施,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很少。
我縣在推行「三創四化」,要發展文化產業,積極開展「紅色旅遊」,保留和保護好革命遺址、遺跡,尤為必要。目前,城市建設飛速發展,舊城改造逐步進行,稍不注意,就會讓一些重要的革命遺址毀於一旦,留下更多讓後人不可原諒的遺憾,故將我們初步了解的情況報告並結合相關人員的認識,希望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並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加強對重要革命遺址的搶救性保護。攸縣革命遺址數量多、分布廣,經過幾十年的變遷,損毀嚴重,維修經費需求大,在目前財力緊張的情況下,保護工作全面進行不太現實,我們建議首先對重要的紅色遺址進行搶救性維修保護,同時通過專家論證,確定部分能體現當地重要歷史地位且急需保護的舊居,進行現狀維護。而對其他的舊址則盡快立碑明示,做好宣傳,防止隨意拆除和改變現狀,待條件成熟後,再予以維修保護。對一些有價值的散落在民間的革命舊址、舊居,從當地農民手中贖買過來,一時資金到不了位的,也要租借出來,進行維修、復原、保護。
二是將革命遺址保護納入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規劃。革命遺址是古跡、是文物、是文化,我們建議把革命遺址保護事業納入國民經濟發展規劃,統籌發展,合理利用。在規劃上,把革命遺址的保護利用與城市建設和新農村建設一起安排,特別是在創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建設沿江風光帶、棚戶區改造等工作中,相關部門要先進行勘查、調研,對已知的的革命遺址,特別是一些重要的遺址,在堅持原地、原貌、原物的基礎上,劃好紅線保護起來,定好保護級別和利用級別,正確處理好革命遺址保護與城市建設的關系。
三是創新革命遺址開發利用的辦法。借鑒外地利用革命遺址開展紅色旅遊經驗,既將其變成寶貴的精神財富,又將其變成豐厚的物質財富,帶動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打造一批成熟的紅色旅遊產品,如紅色文化研習游、革命搖籃體驗游、紅色故都尋訪游等。要進一步整合攸縣紅色、綠色資源,形成全方位、大開放的旅遊發展格局,使紅色搖籃、綠色家園交相輝映、相得益彰,為革命遺址保護拓展更廣闊的空間,最終在開發利用中促進所有革命遺址都得到應有的保護和維修。全國許多革命遺址、遺跡保護開發利用工作起步早、紅色旅遊搞得好的地區及單位的實踐經驗證明,紅色革命遺址的保護、開發和利用實現了傳統的教育與現代休閑方式的有機結合,且寓教於游、寓教於樂,能真正使「紅色精神」深入人心。
四是多渠道加大革命遺址保護資金投入力度。革命遺址保護需要有財力保證,如果單靠市、縣級地方財政撥給,是非常困難的。我們建議設立革命遺址舊居及紀念設施保護基金,由市文物部門歸口管理,採取向各級財政擠一點,向上級部門爭取一點,向社會各界募一點的辦法,解決革命遺址維護修繕經費,為各地各級的革命遺址保護提供資金保障,並把革命遺址保護納入各級黨委部門的一項工作內容。
五是建立有利於革命遺址工作發展的長效管理體制。從革命遺址遺跡破損原因來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一個自上而下統一的管理部門。為此,我們建議根據屬地原則,黨委和政府要切實履行保護所轄地革命遺址第一責任者的職能作用,市委、市政府成立包括宣傳、文物、黨史、國土、民政、旅遊、建設、規劃等相關部門組成的革命遺址保護利用工作領導小組,以加強領導,理順關系,協調規劃和行動。在市民政或文物部門設革命遺址保護管理辦公室,黨史辦為協管單位,制定管理制度,具體對革命遺址進行管理和維護,使革命遺址保護有專門部門管理、有規范的工作目標責任、有檢查考核機制。
六我是一名法學學生,我認為還可以加強立法,用法律這個強有力的武器來保護我們的文化財產,來豐富大家的精神世界。
以上是有關遺跡保護人員與我自己的認識提出來的建議。加強對紅色革命遺址的保護、開發和利用,大力發展紅色旅遊事業,是現階段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依託紅色資源,加強對革命遺址保護、開發和利用,對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都有重要而深遠的歷史意義,有利於保護和利用革命歷史文化遺產,建設文化強縣。我覺得做到以上幾點,歷史遺跡才能在今天發揮他應有的價值,共同促進我們的和諧社會,實現歷史與現實的共舞。

㈧ 我走訪的革命歷史紀念設施

建黨95周年前夕,來到大埔縣「八一」起義軍三河壩戰役烈士紀念園,園內遊客中心、停車場、人行木棧道、主題雕塑等基礎設施提升工程正在緊張施工中。
作為梅州重要的紅色景區之一,去年以來,大埔縣投入1000多萬元,對三河壩烈士紀念園的基礎設施進行提升改造,力爭把紀念園打造成為國家4A級景區。「這是紀念園提升改造的首期工程,主要包括道路、綠化景觀、戰爭革命史展示以及戰壕體驗等13個項目的建設。」大埔縣黨史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該工程去年底動工建設,目前已完成總工程量的75%,預計今年7月底可全面完工向遊客開放。
在平遠仁居鎮東較場,紅四軍第一縱隊司令部舊址門前屋內正架著腳手架,這是工人修繕使用的。據平遠縣文廣新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平遠政府部門爭取省重點文物保護專項資金40萬元對紅四軍第一縱隊司令部舊址進行了立項修繕,後勤處舊址修繕工程也已立項。此前已對平遠紅四軍第一縱隊軍需處舊址及民國廣東四大銀行金庫舊址等列入文保單位的舊址、遺址進行了修復工作,並將金庫開發為紀念館。
據介紹,在紅軍紀念園的擴容提質規劃中,紀念館還將開發各種紅色旅遊紀念品,並與周邊紅四軍第一縱隊司令部、軍需處、後勤處和東門街謝屋等串珠連線,打造完整的紅色旅遊路線。未來,仁居鎮將形成「一園、一地、一山、二村」的總體發展格局,「一園即紅軍紀念園,一地是臍橙農業產業基地,一山是大華山景區,兩村是紅色古村落仁居村和三省集市村古丁村」。其中仁居村將被打造成「民國風情小鎮」,將革命遺址修繕好後,還原當年抗戰時期的樣貌。
梅州是革命老區、原中央蘇區,是一片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土地,周恩來、朱德、鄧小平、劉伯承、聶榮臻、羅榮桓、葉劍英、陳毅等一大批革命先輩都曾在這片土地留下革命活動足跡。「八一」南昌起義軍、朱毛紅四軍等也曾在這里戰斗過,留下了「南昌起義軍三河壩戰役」「紅四軍出擊東江」「紅色交通線」等一大批歷史遺址遺跡。
根據梅州市黨史部門的普查統計,梅州共現有革命遺址359處,其中重要歷史事件和重要機構舊址115處、重要歷史事件及人物活動紀念地93處、革命領導人故居45處、烈士墓16處、紀念設施90處。
今年以來,梅州加大了對紅色旅遊資源的保護開發力度。「按照先急後緩、先重點後難點、梯次推進的工作方式,制訂建設工作目標,從今年開始啟動22項革命舊址和紀念設施的修建工作。」梅州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鄧文慶介紹,目前,被列入第一批修繕建設規劃的17處革命舊址和紀念設施已有8處動工,剩餘9處預計今年內動工。
連續三年每年大手筆撥1000萬元修繕款
沿著蜿蜒的山路,抵達梅縣梅南鎮九龍嶂九龍村,穿過紅軍綠道,瀑布、溪流、竹林及紅軍茶山等自然美景映入眼簾,重新修繕的廣東工農革命軍東路第十團總部舊址及周邊相關革命遺址,再現了當年「粵東井岡山」風貌。
近年來,梅州高度重視革命遺址,新中國成立以來,梅州各地的重要革命遺址得到了一定的保護、利用,興建了許多紀念設施。據鄧文慶介紹,2004年以來,梅州各地陸續修葺或興建了一些新的紀念設施,全市新辟了三條紅色旅遊線路。2011年,梅州對革命遺址和紀念設施進行了一次全面的調查摸底。
通過此次普查,梅州相關部門基本摸清了全部革命遺址情況,同時也指出了革命遺址在保護開發中村中面臨的問題,如保護仍然沒有得到社會的足夠重視、革命遺址的作用仍然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以及大革命遺址保護利用情況各地仍然存在較大差距等。
首先是對革命遺址保護缺乏緊迫感,思想上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致使革命遺址處於閑置和不合理使用現象較多,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開發利用,有的甚至因工農業生產和城鎮建設需要,部門因而被拆遷改建。
其次缺乏整體規劃,全市對革命遺址的保護利用程度不一,特別是如何利用革命遺址?如何建設紀念設施?哪些應該建設?哪些不應該建設?怎麼建設?建成什麼樣?缺乏統一規劃,沒有統一的標准。革命遺址所在地的黨委政府重視一點的,建設的動作就大些。而一些地方黨委政府不重視的,雖然遺址有較高的價值,但也無法建設起來。
此外,保護經費不足。由於缺乏保護經費,大部分革命遺址特別是重要革命遺址無人看管,普遍存在保護力度不夠的現象,有些革命遺址也因年久失修而瀕臨坍塌,有些因時過境遷而舊貌無存,有些因城市發展需要而被拆遷,保護和利用無從談起。
針對革命遺址保護開發中面臨的問題,今年4月,梅州市制訂出台了《梅州市修建革命舊址、紀念設施工作方案(2016—2018年)》。根據方案,從今年開始,梅州市政府連續三年每年撥出10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革命舊址和紀念設施修繕建設,同時,各縣(市、區)也將安排一定經費用於革命舊址和紀念設施修繕建設,大力發展紅色旅遊。
為推動修建工作順利開展,梅州還專門成立了革命舊址和紀念設施修建工作領導機構,同時,各縣(市、區)分別成立領導機構負責協調修繕保護工作。
發展紅色旅遊打響蘇區品牌
從大埔縣青溪圩鎮出發,沿著崎嶇的山路行駛到約25公里,便來到了虎市村曾護送周恩來等入瑞金的「紅色交通線」,沿線的棣萼樓秘密倉庫、紅色交通中站、多寶坑小站等3個景點正加快建設。
「去年以來,青溪鎮籌資近2000萬元,紅色交通站(點)景點進行提升改造。」大埔縣黨史辦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更好地保護開發利用當地的紅色資源,發展紅色旅遊,大埔正以「多色」串聯方式,打造紅色旅遊經典線路:北部以青溪紅色交通線為重點,西部以三河壩戰役烈士紀念園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為重點,東部以楓朗南方工委機關舊址、閩粵贛邊區革命歷史紀念館和羅明故居為重點,南部以光德閩粵贛邊區黨委機關舊址為重點,推進一批旅遊綜合體建設,形成紅色旅遊品牌。
事實上,近兩年來,圍繞加快振興發展,梅州集中精力推進「一區兩帶」規劃建設,依託豐富的紅色資源發展紅色旅遊成為梅江、韓江文化生態旅遊特色帶的重要內容。
據介紹,在開發利用革命遺址工作中,為防止各縣(市、區)規劃修繕革命紀念設施、展館中出現重復性、同質化的情況,梅州各縣(市、區)在規劃、修繕革命紀念設施、展館時各不相同,其中梅江區著重打造紅四軍梅城戰役和朱雲卿故居;梅縣區著重考慮修繕九龍嶂革命舊址群和肖向榮故居;興寧市著重考慮五興龍、興龍邊縣斗爭歷史以及羅屏漢革命生涯和故居;平遠縣著重考慮紅四軍紀念園擴容提質和仁居革命舊址群的修繕;蕉嶺縣著重挖掘蕉平尋革命斗爭歷史,重點突出紅四軍進占蕉城;大埔縣著重挖掘中央紅色交通線和南方工委機關舊址;豐順縣著重考慮挖掘紅四軍進駐馬圖舊址和八鄉山革命舊址群;五華縣著重考慮修繕古大存故居和建設展館。
目前,梅州已形成了以梅縣區葉劍英紀念園為龍頭,大埔、平遠為兩翼的紅色旅遊發展格局,建成了國家4A級景區葉劍英紀念園、「八一」起義軍三河壩戰役烈士紀念園、平遠紅軍紀念園等主題鮮明的紅色旅遊景區景點。今後,梅州將借力梅江韓江綠色健康文化旅遊產業帶規劃建設和粵閩贛紅色旅遊聯盟,進一步推動紅色資源和古村落、生態景觀等資源的交融,打造內涵豐富的紅色旅遊產品,打響蘇區品牌。

熱點內容
男主是林默打工的小說 發布:2024-04-19 07:37:58 瀏覽:544
金庸世界種馬後宮類 發布:2024-04-19 07:18:33 瀏覽:600
大進軍1到4部電影 發布:2024-04-19 07:15:44 瀏覽:895
以肉為主的古代小說 發布:2024-04-19 07:12:32 瀏覽:899
番禺區私人電影院 發布:2024-04-19 06:29:28 瀏覽:825
槍版電影網 發布:2024-04-19 00:01:42 瀏覽:976
男主角叫楚天的書名 發布:2024-04-19 00:00:42 瀏覽:403
吞噬星空同人 發布:2024-04-18 23:41:35 瀏覽:948
流水迢迢小說全文免費閱讀 發布:2024-04-18 23:03:44 瀏覽:205
穿越肉文小說 發布:2024-04-18 22:35:44 瀏覽: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