羑里城遺址
『壹』 中國遺存最早的國家監獄羑里城是什麼樣子的
羑里城遺址,位於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城北約4公里處,是中國遺存最早的國家監獄,也是風靡全球的周易文化發祥地。
羑里城遺址,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新石器時代、商、周遺址。。它以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而名揚海內外,「劃地為牢」、「文王拘而演周易」歷史典故均源自於此。
『貳』 請問從安陽東怎麼去羑里城遺址呢
打車30快;在湯陰北、、
現在的旅遊景點沒有不要票的
『叄』 羑里城的起源地
據《史記》記載,商代末期,國君紂荒淫殘暴,上下怨恨。而西部的諸侯國在西伯姬昌的治理下,日益強大。這引起了殷紂王的疑慮。恰在此時,「九侯有好女,入之紂。九侯女不熹淫,紂怒,殺之,而醢九侯。鄂侯爭之強,辯之疾,並脯鄂侯。西伯聞之竊嘆。崇侯虎知之,以告紂,紂囚西伯羑里」。
姬昌在羑里被囚的漫長歲月里,發憤治學,潛心研究,將伏羲八卦演為64卦、384爻,並提出「剛柔相對,變在其中「的富有樸素辯證法的觀點,用了整整七年的時間,著成《周易》一書,後被列為五經之首。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文王拘而演周易」的故事。後人為紀念西伯姬昌,在羑里城遺址上建起文王廟。
明《河南通志》載:「文王廟在湯陰縣北八里羑里城中,昔文王演易之所,後人因建廟焉。歲時有司致祭,3歲一遣使祭享。「清乾隆《湯陰縣志》載:」文王廟在湯陰縣羑里城。元大德(1297-307年)年間,邑人許儀重修。「之後明成化四年(1468年)知縣尚璣、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巡撫魏有本、天啟三年(1623年)知縣楊朴、清順治八年(1651年)知縣楊藻鳳、雍正九年(1731年)知縣楊世達均有修葺。如今大殿及塑像、觀景台、玩占亭、洗心亭和刻有」文王之聲「的大鍾等均無存。
『肆』 被稱為中國古代第一個監獄的羑里城位於現在的哪裡
位於河南省湯陰縣城北約4公里處的羑里城,是世界遺存最早的國家監獄,也是風靡全球的周易文化發祥地。它以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而名揚海內外,「劃地為牢」、「文王拘而演周易」歷史典故均源自於此。 里城還是一處蘊含豐富的龍山至商周時期的文化遺址,厚達7米的文化層斷面清晰,依稀可見遠古時期人們居住、生活的情景。羑里城又稱文王廟,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處有7米厚的龍山文化和商周文化遺存,是3000年前殷紂王關押周文王姬昌7年之處,是有史可據、有址可考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座監獄。此處也是文王據伏羲八卦推演出64卦384爻,即「文王拘而演《周易》」之聖地。文王廟坐北朝南,始建年代失考。元代及明、清曾多次重修。現存古建築多為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重修。近年來又重新恢復了部分殿、亭,現為周易博物館。 羑里城主要建築有演易坊、山門、大殿、拜殿、演易台、洗心亭、玩占亭、吐兒冢,還有御碑、文王易碑、岣嶁碑等明、清碑碣十餘通,古柏約40株。近年來,這里又豎起了許多海內外人士的捐資碑和數次國際周易學術會議紀念碑。1996年,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姬昌逝世12年後,其次子姬發率大軍大敗殷軍,滅殷建周自稱武王,尊謚父為文王。後人在羑里城修建文王廟,以經念這位為人類創造了巨大精神財富的偉人。
『伍』 羑里城的歷史價值
現存羑里城遺址,為一片高出地面約丈余的土台,南北長105米,東西寬103米,面積達萬余平方米。台上有文王廟,座北向南,古柏蒼翠。現存建築有演易坊、山門、周文王演易台、古殿基址,還有《周文王羑里城》、《禹碑》、《文王易》等碑刻十餘通,對於研究《周易》和歷史、書法,都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羑里城遺址(含文王廟)對研究我國歷史文化有重要價值,中外學者專家十分關注,慕名前來參觀的遊客也日漸增多。1996年被頌為全國第四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區內有八卦陣迷宮,完全按照八卦陣圖所建。還有二期工程 太公封神館,伏羲先天館,儒學館,道學館。
羑里城景區分前、後兩個部分。前景區有周文王演易處、大殿、洗心亭、玩占亭、御碑亭、易碑亭、演易台等;後景區有伏羲祠、吐兒冢、太公祠、老子祠、孔子祠、十二生肖石雕及八卦陣等 。
『陸』 有去過殷墟的朋友沒請介紹一下吧
自7月16日免費開放1個月,開車大約6個小時吧,花費不多,加上住宿也就600元吧
殷墟安陽景區景點一覽
岳飛廟 安陽市 林慮山風景游覽區 修定寺塔
羑里城遺址 二帝陵 分水苑風景區 絡絲潭風景區
萬佛溝 安陽萬佛溝 文峰塔 袁林
仙台山 青年洞風景區 洪峪山 太行大峽谷
紅旗渠名勝游覽區 冰冰背 桃花谷景區 林慮山國際滑翔基地
殷墟是中國商王朝後期都城遺址,在河南省安陽市西北郊的洹河南北兩岸,以小屯村為中心,面積約30平方公里。商後期叫北蒙,又稱殷,公元前14世紀盤庚遷都於此,至紂亡國,共傳8代12王,前後達273年。周滅殷後,曾封紂之子武庚於此,後因武庚叛亂被殺,殷民遷走,逐漸淪為廢墟,故稱殷墟。《史記》、《括地誌》均有關於殷墟的記載。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金石學家王懿榮在中葯龍骨上發現契刻文字(甲骨文),其後有學者考證出這些甲骨文出土於小屯一帶,並從中釋出商代的先公和商王名謚,從而證實這里就是古文獻中記載的殷墟。1928年開始發掘。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發掘概況:1928年,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主持,開始殷墟的發掘工作,主要參加者有李濟、梁思永等人。從1928年10月到1936年6月,共進行了15次發掘。發掘面積共約4.5萬平方米,發現了許多重要遺跡:在後崗首次發現了晚商文化、龍山文化和仰韶文化3個地層的疊壓關系;在西北崗西區和東區發掘了13座大墓和大批祭祀坑,證明這里是王陵區;在小屯發掘出一批宮殿和宗廟遺址。出土遺物中最重要的是甲骨,共發掘出土24794片,其中包括著名的「大龜四版」、「大龜七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殷墟的發掘工作繼續進行。1950年春,發掘了武官村大墓。其後,在小屯西勘探出一條南北長1100米,折向東西長650米的濠溝,環繞宮殿區西側和南側,與洹河共同構成宮殿區的防禦設施;在苗圃北地發掘出一處面積在1萬平方米以上的鑄銅作坊遺址;在後崗發掘出圓形祭祀坑。1971年冬,在小屯西地發現21枚牛胛骨,其中10片有刻辭。1973年在小屯南地一次發掘出4829片有字甲骨和一批無字卜骨。1976年發掘婦好墓,在武官村大墓南側,發掘出一批祭祀坑。1969~1977年,在殷墟西區發掘出900多座平民墓。1978年春,在殷墟王陵區1217號大墓東墓道之北,發掘甲字形大墓1座,是這一帶新發現的殷墟早期墓葬之一。其後,又發掘了相傳曾出司母戊鼎的大墓,墓道內發現不少殉葬的奴隸頭骨。
1989年,在小屯北側發掘出一處大型宮殿基址,三排房呈凹字形連成一體,面積約5000平方米。布局和遺跡:殷墟的范圍和布局已基本搞清。宮殿區在小屯村東北,已發掘出建築基址53座,分為甲、乙、丙3組。乙組面積最大,甲組次之,丙組最小。甲組基址有15座,分布在遺址的北部,靠近洹河,多東西向,年代最早;乙組基址21座,分布在遺址中部,門多向南,年代晚於甲組;丙組基址17座,分布在遺址南部稍偏西,門多向南,還有一些向東或向西,年代最晚。這些建築基址平面多為長方形,也有近正方形,還有凸字形、凹字形等。修建時,有的先挖基槽後填土夯築;也有的僅把原來的文化層堆積挖掉,再回填凈土夯築。皆用石柱礎,有的在石礎上還墊有銅礎。在基址下或門側處,經常用人「奠基」。乙八基址規模最大,南北長約85米,東西寬約14.5米。其西與乙七基址相接。在乙七正南,發現3組排葬坑。坑內少者1~3人,多者10~13人,有俯身、仰身、跪式葬以及砍頭葬,出土有青銅禮器、兵器和車馬。此外,還有葬獸坑。這些大規模人祭遺存,說明乙七、乙八基址可能是用於祭祀的宗廟類建築。1989年發掘的大型宮殿基址,使殷墟宮殿宗廟建築向南延伸了130多米,向東擴展了50多米。此外,在大司空村、高樓庄、花園庄、王裕口、四盤磨、白家墳、梅園庄等地都發現了居住遺址。王陵區在洹河北岸的侯家莊、西北崗、前小營和武官村之間。已經發掘出13座大墓和1400多個祭祀坑,可分為東西兩區。西區有8座大墓(其中1567號墓為未竣工使用的「假墓」)。這些大墓分別有4個、2個和1個墓道,平面呈十字形、中字形和甲字形。墓葬規模很大,如西區的1001號墓,南北長18.9米,東西寬13.75米,深10.5米。墓葬總面積為712.75平方米。西區的1217號墓更大,總面積達1200平方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發掘的西北崗東區217座祭祀坑皆為長方形豎穴,每坑掩埋人骨8~10具,多為青壯年男性,也有少數女性和兒童,總數達1387具。處置方法有砍頭、肢解、腰斬、活埋。這是多次人祭的遺存。
著名的婦好墓在小屯西北約100米。婦好為武丁配偶,是目前唯一能與甲骨文相印證而確定年代與墓主的商王室墓葬。此外後崗、大司空村南和孝民屯東有3處貴族墓地。平民墓葬多分布在遺址邊緣,其中以孝民屯南的殷墟西區和大司空村北二地最為集中,已發掘約3000座。殷墟西區900多座墓較有規律地分布在8個墓區內。各個墓區之間有一定的界限,在埋葬習俗、隨葬陶器組合以及銅器銘文等方面各具特徵。一個墓區往往有數件青銅器上帶有同樣的族徽,表明一個墓區應是一個族的墓地。這批小型墓中,除部分青銅器外,還有隨葬陶觚、爵等禮器,有的還有生產工具和兵器。
在殷墟還發現一批手工業作坊遺址。如苗圃北地發現一處面積約1萬平方米的鑄銅遺址,發掘出房基和工棚的遺跡,出土有大型坩堝和煉爐以及大批鑄造青銅禮器的陶范;在小屯東南0.5公里的薛家莊和孝民屯西地也發現鑄銅遺址;北辛庄南地和大司空村南地則發現有制骨作坊遺址,出土有銅刀、鋸、鈷和礪石等工具和大批骨器、骨料,還發現貯存骨料的窖穴和與制骨有關的地穴式房屋等;此外,在小屯村北還發現有製作石器和玉器的作坊遺址,發掘出房基,出土大批礪石,石器半成品以及少量玉料、石料和雕琢精緻的藝術品,說明當
『柒』 周文王被囚禁的地方叫什麼名字呢
羑里城遺址,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新石器時代、商、周遺址。位於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城北約4公里處的羑(yǒu)里城,是世界遺存最早的國家監獄,也是風靡全球的周易文化發祥地。它以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而名揚海內外,“劃地為牢”、“文王拘而演周易”歷史典故均源自於此。
姬昌在羑里被囚的漫長歲月里,發憤治學,潛心研究,將伏羲八卦演為64卦、384爻,並提出“剛柔相對,變在其中“的富有樸素辯證法的觀點,用了整整七年的時間,著成《周易》一書,後被列為五經之首。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文王拘而演周易”的故事。後人為紀念西伯姬昌,在羑里城遺址上建起文王廟。明《河南通志》載:“文王廟在湯陰縣北八里羑里城中,昔文王演易之所,後人因建廟焉。歲時有司致祭,3歲一遣使祭享。“清乾隆《湯陰縣志》載:”文王廟在湯陰縣羑里城。元大德(1297-307年)年間,邑人許儀重修。“之後明成化四年(1468年)知縣尚璣、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巡撫魏有本、天啟三年(1623年)知縣楊朴、清順治八年(1651年)知縣楊藻鳳、雍正九年(1731年)知縣楊世達均有修葺。如今大殿及塑像、觀景台、玩占亭、洗心亭和刻有”文王之聲“的大鍾等均無存。
『捌』 羑里城的介紹
羑里城遺址,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新石器時代、商、周遺址。位於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城北約4公里處的羑(yǒu)里城,是世界遺存最早的國家監獄,也是風靡全球的周易文化發祥地。它以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而名揚海內外,「劃地為牢」、「文王拘而演周易」歷史典故均源自於此。
『玖』 《周易》發源地在那
羑里城是《周易》發源地,位於湯陰縣城北八華里羑、湯兩河之間的空曠原野上,為殷紂王囚周文王處,是我國歷史上自有文字記載以後第一座國家監獄。
據《史記》記載,商代末期,國君紂荒淫殘暴,上下怨恨。而西部的諸侯國在西伯姬昌的治理下,日益強大。這引起了殷紂王的疑慮。恰在此時,「九侯有好女,入之紂。九侯女不熹淫,紂怒,殺之,而醢九侯。鄂侯爭之強,辯之疾,並脯鄂侯。西伯聞之竊嘆。崇侯虎知之,以告紂,紂囚西伯羑里」。姬昌在羑里被囚的漫長,歲月里,發憤治學,潛心研究,將伏羲八卦演為16卦、384爻,並提出「剛柔相對,變在其中「的富有樸素辯證法的觀點,用了整整七年的時間,著成《周易》一書,後被列為五經之首。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文王拘而演周易」的故事。後人為紀念西伯姬昌,在羑里城遺址上建起文王廟。
現存羑里城遺址,為一片高出地面約丈余的土台,南北長105米,東西寬103米,面積達萬余平方米。台上有文王廟,座北向南,古柏蒼翠。現存建築有演易坊、山門、周文王演易台、古殿基址,還有《周文王羑里城》、《禹碑》、《文王易》等碑刻十餘通,對於研究《周易》和歷史、書法,都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拾』 周文王被紂王囚禁的處所是何地方
羑里,位於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
姬昌受封為三公,擁有雍州之域,勢力擴展到江漢地區(丹江漢水流域),諸侯歸附者有六州之眾。
周的國力增強壯大,引起商王朝的不安。商紂王的親信讒臣崇侯虎,暗中向紂王進言說,西伯到處行善,樹立自己的威信,諸侯都嚮往他,恐怕不利於商王,紂王於是將姬昌拘於羑里。
(10)羑里城遺址擴展閱讀:
周文王,生於前1152年,死於前1056年,享年94歲,在位時廣招賢才,禮賢下士,使周朝一步步走向了強盛,為後來討伐商紂奠定了良好基礎。
周文王在父親過世後,繼承了父親的爵位。父親在世是被商王封為「周西伯」,周文王繼位後,被人稱「西伯侯」。
周文王在接受父親的爵位後,雖然只是一介諸侯,卻頗得其它諸侯們的擁戴,並自封為王。周文王在位期間勤於政務,廣招賢才,施行任政,大力發展農業生產。
拜得姜尚為師,共商軍功大計,多次攻打得勝,岐周的疆土日益擴大,百姓安居樂業。那個時候,天下差不多三分之二都在西周的掌控下,且諸侯們都擁戴周文王,形勢一片大好,卻也招來了禍患。
面對越來越強大的岐周,商王不安了。所以在親信讒言說,周文王到處幫助別人來樹立自己的威信,且諸侯們還都很擁戴他,怕會對商王不利。商王聽到後很是擔心害怕,借口傳召周文王,用對付過文王父親同樣的手段把周文王困在了羑里。
為了解救周文王,周朝的臣子們想盡辦法,最後還是散宜備了一些奇珍異寶和美女進獻給商王。商王這個草包,本就沒什麼大本事,對於這些寶物很是喜歡,特別是只要有美女就夠了,真是又色又無能,當即便放了周文王。
等周文王等人回到西周便計劃起討伐商朝之事。周文王是歷史上的一代明君,在位時廣招賢才,禮賢下士,拜姜子牙為師,教授軍事大計,使周朝一片昌盛,且創作了《周易》,八卦演變成64卦,為世人傳誦,享年94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周文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