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山遺址
⑴ 鳳凰山遺址的旅遊信息
旅遊區域及進出條件(單體所在地區的具體部位、進出交通、與周邊旅遊集散地和主要旅遊區〔點〕之間關系):
鳳凰山遺址位於新野縣歪子鎮寺門村北200米的土崗上,與其鄰接的三國景點有東漢名將鄧禹故居、新野獼猴繁育基地。東鄰豫01線南(陽)—襄(樊)公路,南距新野三國景區15公里,北距南陽武候祠45公里。西距正在興建中的南(陽)—鄧(州)高速公路出入口20公里。
⑵ 誰知道鳳凰山的傳說
鳳凰山城
鳳凰山城,原名山蔭城,是進入鳳凰山景區第一道城門。
鳳凰山城門巍峨壯觀,險峻奇秀,山城形似城池,冤若城牆,中間南北懸門,城門上有疊層樓閣,兩側城牆形如長城,全城門由高低山峰環繞,山城西北角下有一峽谷,山澗小溪,蜿蜒十里許,兩側翠松懸崖,林濤陣陣,山水相映,構成一幅幅賞心悅目的美麗畫卷。
正門兩側配以白底金字對聯,上聯:「雄峙遼東邊塞獨尊國名山,下聯:「鳳棲龍源福地攜來客旅君仙。
據考察,鳳凰城自南北朝末就有兵事發生,築有山城,其城名日「熊山城」。到遼代改築有「山蔭城」。兩城之間都以鳳凰山為天然屏障,而且在鳳凰山的東山,廟溝等山坳處築有城壘。其城壘均用方形專用方形塊石依山疊砌。高低不等,低者不過兩 米,面向朝北看來烏骨城為防禦 外來侵擾而築。這些城壘止前尚存的處所還不少,但多數已頹廢了。
忽 必 烈 塔
忽必烈塔,位於鳳凰山上斗母宮南拜祖石西側之山崗處,塔以元世祖忽必烈的名字命名。
忽必烈塔始建於元朝,具體年月無考。該塔純石製成,共三層,高三米,頗別致,頂有小旋門,內鐫一「佛」字,因蒙古族重佛之故。塔這元之物,元時鳳城在遼陽轄境內,為邊陲重地,一百年間當有遺跡,塔實為其一,清人赫凡墅紀雲:「鳳凰山裡之深壑溝間有元塔聳立,雖其面蒙蒼苔,審視之尚有大元等字樣」,當時鳳凰山內元之遺物不僅為苔,尚有別物,雖然時過境遷,均遭毀棄,因塔堅固地處僻靜,人跡罕至,故今猶存。
每當游山到此勝地,人們無不抬頭仰望,心裡既發懷古之幽思,又了今朝更好看之感嘆!
解放紀念塔
位於秀麗的鳳凰山中,它是鳳城人民為紀念一九四九年抗戰勝利,東北解放。於一九四六年六月建立的。
解放紀念塔,用鳳凰山花崗石砌成,高七點一一米,塔由底坐、碑、帽三部分組成。塔碑長零點九米,寬零點八米,高三點六米,塔帽高一點二米,為中國古典屋頂式。
解放紀念塔正面書刻:「解放紀念塔」五個醒目大字,背面書刻碑文,兩側有黨政領導同志的題詞。
右面:
清償址四年的血債,
做東北的民主新主人。
十四年痛苦因不抵主義出賣,
八.一五解放賴民主聯軍的流血。
左面:
鳳山二千尺
龍原十萬家
結得和平果
開遍自由花
鳳城縣參議王者興
(王者興——鳳城第一任工商會長)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東北人的翻身解放」
副議長 曲徑
(曲徑——鳳城縣第一任縣委書記)
解放紀念塔建立在鳳凰山上聳立於各族人民心中,人們經常到此瞻仰,以寄託懷念之情。
南無妙法通華經塔
此塔位於紫陽觀右側,解放軍紀念塔左側樹木之中,塔高2米,上周長2。4米,中周長2米,下座長1。8米,呈上大下小的圓頂圓柱形,下為正方形石座。
塔上刻有「南無妙法通華經」,此塔又叫經幢,是日本敲敲和沿付高行雄的墓塔。付高行雄的家庭是全家出家的僧人家庭。二戰時期隨日本侵略者來到中國東北。他在中國期間,倡導佛法,多行善事。後來死於鳳城。此塔是為了紀念他所修的。
明尚書劉國晉墓
此墓位於鳳凰山朝陽寺。墳前有石碾、石磨,墳左有碑碣數道,系當年尚書隱居時自述之事跡,被風雨剝蝕,魚魯難分。墳右,有屋數 ,雖有遺痕已頹塌不堪矣。墳後懸崖詩雲:「洗耳不聽俗事,閉門靜讀古今書。功名利祿如青夢,南北混爭盡迷徒。」下書明尚書蜀南劉國晉題。 大寧寺遺址 亦名大安寺,建自明弘治初年,萬曆十五年僧祖能重修,十八年竣事。通志所載:逍遙寺正殿三楹,配房六楹,即此,今歸道教,名紫陽觀。
掉梳樓
唐時鳳凰山有高麗城,此城守將為蓋蘇文,智勇雙全,頗具盛名。薛仁貴征東時,所到之處均望風降服。及至鳳凰城,屯兵於東北山,與蓋蘇文挑落馬下,鮮兵見主將已亡,多半潰散,唐兵趁勢掩殺獲大勝,斯時也,蓋蘇文之妹,正在樓上梳洗,忽聞探報其兄陣亡,梳即掉下,面色倉皇。繼自忖道,吾弱女子,既不能運載史仇,沿被敵掠,難免不失貞操,為此竟附樓身亡,以明其志,後人愛其名,嘆其貞,故命此樓為掉梳樓。今則年久頹塌,在朝陽寺東北隅猶有遺跡可尋也。
唐城壘
鳳凰山山城,位於古城裡景區,古城牆壁,修築於隋末唐初,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年的歷史,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全長7525米,保存完好的有2355米。城牆7米,寬2米,隨山砌築以險制塞,現保存有旗桿廟、水井、嘹望哨。遠望長城,巍然壯觀之景象,站在古城牆上,俯瞰大地,美景盡收眼底,令人感慨萬千。
鳳凰山城距鳳城市東南五公里處,在巍峨的鳳凰山和西大山之間的峽谷中,面積約十平方公里。峽谷呈葫蘆型,可屯兵十餘萬眾。據說貞觀年間,蓋蘇文獨霸遼東,為所欲為,唐太宗李世民率精兵御駕東征來到此地,當年在城周高大山脊上均壘砌成牆,南北留門,石牆與峭壁懸崖相結合,渾然一體,可謂氣勢磅礴,森嚴壁壘,大有一夫當關,萬太莫開之勢。
如今,在城門東側的山巔上,仍存有數段城牆,牆石石塊經人工打制而成,雖歷經千餘載的風雨侵蝕,仍堅如盤石,馬者無不為其工程浩大、場面壯觀而驚嘆。它對研究古代建築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鳳凰山山城景色優美,氣候溫和,地下熱資源豐富,是古城景區得天獨厚的風景旅遊勝地。
鳳凰山下的鳳凰城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1481年明成代修築一座城池。當時稱為鳳凰堡,僅有一座南門——集瑞門。 清乾年間重修鳳凰城,另闢一座東門——迎曦門,迄今已有500多年歷史了。
鳳凰城
鳳凰城坐落在遼東山區毗鄰鴨綠江丹東市百餘里。古時候這塊荒蠻之地,並沒有被子生息在這里的祖先們遺棄,反而引來滿、漢、回、錫伯等民族在這里開發和繁衍,使這座古城離著久遠的歷史和文化。它夏屬青州,商屬營州,周屬幽州,戰國和秦則屬遼東郡。公元前128年漢武次縣,南北朝唐設屋城州,遼設開州,明設遼右衛。1481年明修鳳凰城,1744年清設用八旗旗署,1912年設鳳凰縣,次年改為鳳城縣,1985年成立鳳城滿族自治縣,1994年5月10日成立鳳城市。
這些歷史的演變都書寫在池南側巍峨挺拔的鳳凰山上,大凡天下流傳下的志書傳記,多記載了當地這座名山名水和名人物。人以地傳,地以人傳。
鄧鐵梅苗可秀紀念碑
為紀念和緬懷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鄧鐵梅、苗可秀,鳳城縣人民政府於1957年敬建於此碑。碑為石質,由碑身和碑帽組成。碑高2。6米,正面寬0。45米,側面寬0。18米,正面題刻「抗日烈士鄧鐵梅、苗可秀同志永垂不朽!背面碑文銘刻鄧鐵梅、苗可秀烈士抗日業績。
⑶ 新白娘子傳奇鳳凰山在哪裡
地靈出人傑,山靈出怪。 安徽鳳凰山是有名的妖怪山.銅陵有一座,蕪湖也有,只是蕪湖的版好像已經鏟權平了,只有個鳳凰山街道.
其實媚娘是武夷山的妖怪.不過好像後來被捉到鳳凰山去了.所以自稱來自鳳凰山(是銅陵還是蕪湖就不清楚了).
200~280m
鳳凰山,海拔200~280m,位於安徽銅陵的東南方向,離市區34公里。它不僅是山明水秀,篁幽林深、富饒美麗,馳名中外的「鳳丹之鄉」,而且也是產銅歷史悠久、傳說神奇動人,勝跡頗多之地。景區內擁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級旅遊景點--金牛洞古采礦遺址,同滴水崖、鳳凰落腳石、相思樹、牡丹園及周氏古民居等景觀,構成了一幅既清新淡雅而又絢麗多彩的畫卷,屬於市三大自然風景保護區之一,1998年該景區被確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銅陵鳳凰山是馳名中外的「鳳丹之鄉」,也是觀賞牡丹花勝地。每當陽春三月,漫山遍野的牡丹花爭芳斗艷,遊人紛至沓來,駐足流連。
⑷ 重慶市秀山縣鳳凰山簡介
鳳凰山位於秀山縣城南3千米處。山上茂林修竹於陽光下金光閃爍,如鳳凰羽翅,而朝陽恰似鳳頭上鑲嵌的寶珠,故有「鳳凰展翅」之美譽。鳳凰山自然景觀有桃花洞、蓮花洞、元代古剎靈官殿、楊金砧煉丹處、明代觀音閣、清代攬勝亭等古跡遺址和自然風光。鳳凰山四周,東有元代「九溪十八洞」中的遺址「俊涪洞」,南有梅江河中的「水現蓮花」,西有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建造的「鳳鳴書院」,北有「三角岩石筍叢林」等景觀。
河北省宣化縣鳳凰山
鳳凰山,傳說是鳳凰棲息之地,坐落於趙川鎮的北部,主峰海拔1997.1米,為宣化縣境內最高峰。長城在此一躍而過,形成了金龍飛騰,彩鳳起舞的獨特景觀。 登上最高峰遠望:黃羊山、雞鳴山盡在腳下,真是"群峰羅列,視若兒孫"; 俯視洋河川,銀波閃閃飄玉帶,田野開畫屏,張家口、宣化、下花園縱橫百里,表煙點點,一目瞭然。
鳳凰山,山高多偏降雨,故而森林茂密,泉水富集,土質肥沃,空氣清新濕潤。 它是天然的動植物公園。山上活躍著野兔,狐狸、狍子、獾子、松鼠等走獸;林中飛翔著七彩山雞、野鴿。杜鵑、黃雀等飛禽。它的森林覆蓋率達70%以上,天然用材林,防護林達12000畝,天然山杏林19000畝,還有大量的樺、松樹、柏樹、山楊生長其間,這里的草本植物達2300餘種,草場面積2400公頃。這里還有40多種中草葯為您排憂治病,有30多種野菜、野果,讓您一享口福。
鳳凰山,以"野生花圃"之譽,聞名遐邇。可觀賞的花卉有70餘種,春、夏、秋花開不斷,香飄雲際。
"鳳凰山還是初笄女,天天都在巧裝扮",春天,正值山桃,山杏爛饅之時,"鳳凰女"穿上粉紅色的衣衫,熱情含笑,迎接著遠方客人的光臨;夏秋之季,黃刺梅、粉刺梅、紫丁香、白芍葯、山丹花、金蓮花、胭脂花、山菊花次第開放,五彩繽紛,"鳳凰女"隨著時令的更替,不斷地變幻著衣裳的顏色,向遊人一幕幕地展示著她動人的風采;隆冬來臨,這里降雪充沛,不易消融,這時的"鳳凰女"披銀帶玉,變得高雅、聖潔、一塵不染,象個冷麵美人,顯示出了又一種魅力。
⑸ 請問有誰知道成都鳳凰山飛機場的遺址啊具體位置在哪
成都鳳凰山飛機場的遺址?
錯了!不能稱之為遺址的!這個飛機場目前都還內在的,它是陸勤團......軍機容不可泄露!
在成都市的北郊.(賴家店)
鳳凰山是公墓,山下靠三環路側便是飛機場,從動物園對面(將軍碑)的一條道就可直達機場!
⑹ 鳳凰山古長城
戰國古長城遺址,位於新鄉市北郊太行山余脈鳳凰山上,長城如游龍旋於群山峻嶺之專中,這就是新屬鄉戰國古長城遺址。
新鄉的古長城為戰國時期魏國所築。古長城基本上沿太行山脊以北向南盤曲逶迤而下,在新鄉一段大致南北走向,它北接林州市的戰國趙南長城,經衛輝栓馬鄉,輝縣南村鄉、張村鄉,衛輝池山鄉、太公泉鄉、唐庄鄉直到新鄉市北站區分將池村,綿延百餘里。因以長城為界,東為衛輝市,西為輝縣市,故長城兩邊的百姓稱之為「邊界嶺」。
⑺ 鳳凰山的酎泉寺遺址
位於太谷縣城南5公里的鳳凰山東1公里坳處是酎泉寺遺址,為太谷古八景中最著名勝景之一。在太谷傳統名中葯中,有升煉而成者,歷史悠久,享譽海外,其中,以「龜齡集」、「定坤丹」名勝最盛,為承先人升煉名葯之傳統,依靠酎泉春水這一風水寶地,特將此古之旅遊勝景取名為「龜齡山莊」,擬將在這里建成集旅遊、保健、康復、度假、療養與於一體的修養勝地。
⑻ 鳳凰山革命紀念公園怎麼樣
去鳳凰山過夜看日出下午從市區出發先到鳳凰墟轉轉覓食轉到這里發現有個鳳凰山革命紀念公園外觀形象還不錯正值茶季公園廣場上茶農利用場地曬茶了解了一下資料據說館內有鳳凰革命根據地各個歷史時期遺址、遺跡以及代表人物的歷史文物和資料照片等若來鳳凰山旅遊可順便進去轉轉然後對面有家路邊大排檔可就近吃吃他家值得推薦的是「糟雞爪」別看樣子紅色有點嚇人但雞皮爽脆酒糟味濃郁磨磨牙挺好的吃浮豆乾的話就還是多走幾步路去「尤啟源」吧
⑼ 鳳城鳳凰山古長城遺址資料和照片
鳳凰山古長城遺址位於宣化北部與崇禮縣為界,經人頭山由張家口入境,境內長52公里。在永樂至萬曆年間重修加固。因這段古長城位於明長城之北,故又稱"二道邊"。系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⑽ 銅陵鳳凰山資料
鳳凰山,海拔200~280m,位於安徽銅陵的東南方向,離市區34公里。它不僅是山明水秀,篁幽林深、富饒美麗,馳名中外的「鳳丹之鄉」,而且也是產銅歷史悠久、傳說神奇動人,勝跡頗多之地。景區內擁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級旅遊景點--金牛洞古采礦遺址,同滴水崖、鳳凰落腳石、相思樹、牡丹園及周氏古民居等景觀,構成了一幅既清新淡雅而又絢麗多彩的畫卷,屬於市三大自然風景保護區之一,1998年該景區被確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銅陵鳳凰山是馳名中外的「鳳丹之鄉」,也是觀賞牡丹花勝地。每當陽春三月,漫山遍野的牡丹花爭芳斗艷,遊人紛至沓來,駐足流連。
鳳凰山牡丹稟性特異,別具風姿。花為單瓣,大多色呈玉白,或間有粉紅,與洛陽、荷澤牡丹齊名,為國內三大名貴牡丹之一,素有「三分天下春色」之譽。當你步入牡丹園,彷彿人在畫中走,情融芬芳中。
銅陵牡丹栽培歷史悠久,早在西晉時,著名道家葛洪,就曾載植過牡丹。據清代乾隆《銅陵縣志》記載:「長山石竇中有牡丹一株,高丈余,花開二,三枝素艷絕麗,相傳乃晉人葛洪所植。」被稱為「仙牡丹」。又載:「宋代銅陵人盛度,曾以尚書員外郎身份『奉使西夏,得牡丹數本入貢,上嘉其德,……御贈還所貢牡丹一本以奉親』。今其花蔚然成樹,一開數百朵,世世培植不替」。1987年,牡丹被銅陵市民評選為市花。鳳凰山牡丹既可供觀賞,又可入葯。其所產根皮簡稱「鳳丹」。「鳳丹」以其圓直粗壯,質嫩孔細,表皮細薄,肉厚粉足,氣味香濃等特點,在國內外市場上亨有「品質絕佳」的盛名。《中葯大甜辭典》評述:「牡丹皮……安徽省銅陵縣鳳凰山所產的質量最佳。」鳳丹味苦辛,微寒,具有清血熱、散淤血的功能,神醫華佗的著名弟子吳普說:「人食之,輕身益壽。」今日,「鳳丹」不僅銷往港澳地區,還遠銷東南亞、日本、歐美各國。更值得一提的是,全國各地享有盛譽的中醫凡在方葯用到牡丹皮的均在其處方寫上「鳳丹」。可見「鳳丹」是祖國醫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