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革命遺址
❶ 重慶有多少個革命紀念館
重慶歌樂山烈士陵園、重慶紅岩革命紀念館、邱少雲烈士紀念館、劉伯承同志紀念館、聶榮臻元帥陳列館、趙世炎烈士故居等,分布在重慶各地
❷ 中國革命遺址有哪些
井岡山革命遺址、大南山革命遺址、延安革命遺址、茶陵革命遺址、浮山革命遺址等。
1、井岡山革命遺址
井岡山革命遺址,位於江西省吉安井岡山市境內,地處江西、湖南兩省相交接的羅霄山脈中段,四周環繞高山,中部多盆地,平均海拔1000米。
1927年10月,秋收起義失敗後,毛澤東率領部隊挺進井岡山,在井岡山創立了全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根據地以茨坪為中心,擁有寧崗、永新、蓮花三縣和吉安、安福、隨縣、酃縣的一部分,方圓275公里。井岡山革命遺址主要集中在江西省井岡山市的茨坪、茅坪、大小五井及五大哨口等地。
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國務院批准井岡山為第一批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
2017年12月2日,井岡山革命遺址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2017年12月2日,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單。
2、大南山革命遺址
大南山革命遺址位於廣東省汕頭市,大南山潮南區紅場鎮雷嶺鎮處,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革命根據地,尤其是紅場鎮,被定為汕頭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場是二戰時期革命根據地,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
大南山革命遺址現有革命舊址紅場、紅宮、石刻革命標語被列為廣東省重點保護革命文物單位。
紅場鎮原名「石船」,1961年為紀念革命舊址「紅場」而改稱紅場。紅場是二戰時期革命根據地,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早在民國17年(1928),紅場已是東江革命根據地。
紅宮原為紅場鎮林招村李氏祖祠,是紅軍47團成立和潮陽縣革命委員會成立的舊址,也是彭楊軍校第四分校的校址。
大南山石刻革命標語分布在大南山腹地。對於研究大南山土地革命歷史具有較為重要的保護價值。
3、延安革命遺址
延安革命舊址,位於陝西省延安市。1937年至1947年,延安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和陝甘寧邊區首府,是中國革命的指導中心和總後方,是革命聖地。
延安革命舊址包括鳳凰山中央中央舊址、楊家嶺中共中央舊址、棗園中共中央書記處舊址、王家坪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舊址、八路軍總司令部舊址、陝甘寧邊區政府舊址等。
以及陝甘寧邊區參議會、延安寶塔、橋兒溝魯迅藝術文學院(六屆六中全會舊址)、南泥灣、清涼山新聞出版部門舊址、中共中央黨校、中共中央西北局、陝甘寧邊區銀行、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舊址等遺址。
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6年9月,延安革命舊址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4、茶陵革命遺址
茶陵是中國第一個工農兵政府誕生地,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斗爭中,為新中國的誕生作出了重大犧牲,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和寶貴的遺產。據統計,第一、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茶陵的革命紀念舊(遺)址有近100處,其重要遺址有7處。
5、浮山革命遺址
位於桐城東鄉,第一次大革命失敗後,上海、安慶的部分共產黨人,轉移到浮山,繼續從事地下斗爭,因而當時的浮山成為安徽省的一個革命活動中心。
周恩來總理曾說:「浮山地處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前哨,浮山中學不同於一般的學校,它是該地區革命活動的中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井岡山革命遺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大南山革命遺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延安革命遺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茶陵革命遺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浮山革命遺址
❸ 重慶的紅色遺址有哪些
白公館、渣滓洞,歌樂山那一帶很多的,還有什麼紅色廣場什麼的
❹ 重慶有那些抗戰時期留下的遺跡
重慶市北碚區新發現五處抗日戰爭遺址
重慶市北碚區在近日完成的抗戰遺址普查工作中新發現5處遺址。
這5處新發現的抗戰遺址是國民中央警衛署、美齡堂、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北川鐵路絞車梭槽、報警台等。
重慶市北碚區作為抗日戰爭時期陪都重慶的中心地區,留下了一大批極具價值的歷史遺存。自2007年9月以來,重慶市北碚區開展了歷時數月的抗戰遺址文物普查工作,共查勘了分布在歇馬鎮、蔡家崗鎮、澄江鎮、北溫泉街道等地抗戰遺址64處。其中,已修復對外開放的有6處,使用單位保護的有15處,可修復性開發的有6處,殘存遺址1處,不可修復的4處;已消失的32處。 重慶作為抗戰時期的陪都,既是國際反法西斯戰爭遠東指揮中心,也是國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重要舞台,現有抗戰遺跡200多處。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位於抗戰遺跡最多、最具代表性的重慶南岸區黃山,原中國國民黨主席蔣介石及夫人宋美齡在此棲居長達六年,許多軍政要員、外國使節也紛紛在附近擇寓而居,現在保存下來比較完好的建築有蔣介石官邸「雲岫樓」、宋美齡別墅「松廳」和美國特使馬歇爾舊居「草亭」等。總投資約2億元的抗戰遺址博物館於去年10月正式開館。
江丙坤與夫人江陳美惠參觀了「侍從室」、「孔園」、「草亭」等遺址,追憶那段歷史歲月。江丙坤細看每一樣歷史展品和圖片,不時駐步。在孫中山先生「天下為公」的橫幅下,江丙坤留下了自己的影像。
在蔣介石官邸--雲岫樓前,隨行的中共重慶市委副書記邢元敏告訴江丙坤,自蔣介石離開雲岫樓後,他是六十年來第一位來到這里的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對此,江丙坤笑言:「這不是空前,也不會是絕後。」隨後,江丙坤一行參觀了抗戰時期國民黨政府專為抗戰陣亡將領子弟開設的黃山小學。據考證,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曾在此就讀過。江丙坤拿出相機,拍下了至今保存比較完整的建築。他說,回去後要讓連戰先生看看他兒時曾就讀過的學校。
❺ 重慶抗戰遺址遺跡有哪些 地點在哪兒
現存的抗戰遺址主要集中在「一島」(渝中半島)、「三山」(歌樂山、南山、縉雲山)、「三壩」(沙坪壩、江津白沙壩、北碚夏壩)。
❻ 重慶的抗戰遺址
重慶大轟炸慘案遺址
史迪威紀念館
宋慶齡紀念館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大禮堂
❼ 重慶抗戰時期有哪些建築物現在還保留在重慶
據統計,重慶大大小小的抗戰陪都遺跡有近400處之多,這是重慶抗戰陪都文化旅遊開發的資源基礎。因種類和分布不同概括如下: 1.國民政府及國民黨中心機關舊址:中華民國政府總統府遺址行政院舊址、立法院和司法院舊址、考試院舊址、監察院舊址、國民參政會舊址、國民黨中心執行委員會舊址、軍事委員會禮堂舊址等。從地理分布上看,國民政府的行政、軍事等權力機關大多集中於市區,立法、司法、監察等民意機構多分散在郊區。 2.中共南方局及八路軍駐渝辦事處等革命遺址:重慶不但成為最高當局所在之地,也成為國共兩黨保持聯系之地。最初中共南方局和八路軍辦事處分別設在市內機房街和棉花街30號,但在1939年均被日機炸毀,遂遷至紅岩村;《新華日》的營業部也由西王街遷至渝中區民主路208號。中共領袖周恩來、董必武、葉劍英、鄧穎超、秦邦憲等人工作和生活的遺址較為集中地分布於上清寺及四周地區,其中大部分是「紅岩革命紀念館」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受到了較好的保護與保存。 3.抗戰遺址:重慶在抗戰時期譜寫了最為悲壯和光輝的篇章,留下了許多為拯救祖國危亡、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可歌可泣的遺址,如「六·五」大隧道慘案遺址、抗建堂舊址、抗戰勝利紀念碑、跳傘塔、蘇軍烈士墓、張自忠將軍墓,分布較為零散。 4.名人舊居:抗戰時期的重慶,黨、政、軍、學、商等各界名人雲集於此,留下了眾多的生活、工作和居住地,被保存至今的多達幾十處,占現存重慶陪都文化遺址的50%以上,是陪都文化遺址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布於重慶市區及北碚區、巴南區,如林森別墅「林園」、孔祥熙官邸「孔園」、「二陳」別墅、馬歇爾寓所、宋子文公館、張治中私邸、宋慶齡舊居、白崇禧的舊居、馮玉祥舊居、楊森公館、郭沫若故居、老舍故居、陳獨秀舊居等等。 5.駐重慶使館及通訊機關舊址:抗戰時期,蘇、美、英、法等30多個國家在重慶設有使館或通訊機關,如蘇聯大使館和塔斯社舊址、美國大使館舊址、英國大使館舊址、土耳其大使館和澳大利亞大使館、法國領事館、加拿大使館、韓國臨時政府舊址;這些使館集中分布在市區內。
採納哦
❽ 重慶的紅色景點有哪些
1、抗戰勝利紀功碑
抗戰勝利紀功碑暨人民解放紀念碑,又名「抗戰勝利紀功碑」、「人民解放紀念碑」,簡稱「解放碑」。位於重慶市渝中區解放碑商業步行街中心地帶,是抗戰勝利的精神象徵,是中國唯一一座紀念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勝利的紀念碑。
❾ 重慶紅色旅遊景點有哪些
紅岩革命紀念館歌樂山烈士陵園
❿ 有哪些重慶陪都遺址
在重慶南山上隱藏著一處鮮為人知的國民政府戰時官坻,蔣介石、宋美玲、孔二小姐及蔣經國、何應欽等人在此居住了多年,是重慶僅存不多,且保存完好的陪都遺址。有空去看看吧!
1. 重慶林園
歌樂山雙河街,修建於1939年,1943年林森因車禍辭世,蔣介石遷居林園,蔣住1號樓,宋美齡住2號樓,3號樓為蔣辦公和開會用,林森原居編為4號樓。1945年8月 28日,毛澤東同志從延安飛赴重慶參加國共談判。蔣介石於當日晚邀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至林園,為其接風擺宴。毛澤東等當晚宿於林園2號樓。29日清晨,毛澤東在花園散步,於小禮堂前林陰處與蔣介石不期而遇,兩人便就近在一張石桌邊對坐交談,毛澤東等於30日離開林園,林園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 重慶黃山
重慶南岸區,海拔580米,面積約1平方千米。黃山處於奇峰幽谷之間,遍山松柏簇擁,風景極佳,屬南山風景區范圍。1938年,日本對重慶實施戰略轟炸,為躲避日機轟炸,蔣介石選中黃山,並建立了抗日黃山小學。 黃山,原為重慶富商的私人財產,蔣介石侍從人員購得此地,為蔣、宋修建官邸。1945年,美國總統杜魯門的特使馬歇爾將軍「為調停國共爭端」來重慶時,曾居住過「草亭」。
3. 周恩來紀念碑在重慶紅岩村
一九三九年五月,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遷址到重慶紅岩村後,紅岩村便成為中國共產黨在國統區的指揮中心。時任中共中央南方局書記的周恩來,帶領南方局工作人員,在復雜艱險的政治環境中,展開艱苦卓絕和富有成效的工作。
4. 重慶記憶-南泉孔園
孔園,又名「孔公館」,是當時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兼財政部長孔祥熙的官邸,建於1939年。當年孔祥熙夫婦時常邀請客人來此消夏,並舉辦宴會舞會,蔣介石等要人都是孔園的座上客。
5. 重慶上清寺_重慶談判舊址·宋子文舊居——怡園
這里就是當年國共重慶談判舊址·宋子文舊居——怡園,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
6. 八路軍重慶辦事處舊址
八路軍重慶辦事處舊址位於重慶直轄市,包括紅岩村13號、曾家岩50號和桂園三處舊址。1958年,在紅岩村建立紅岩革命紀念館,紀念館包括這三處舊址,還有民生路208號《新華日報》營業部等舊址。
7. 《新華日報》民生路營業部
《新華日報》民生路營業部舊址位於重慶市渝中區民生路中段北邊。此樓建於20世紀30年代,建築面積 274平方米,原為四川聚興城銀行修建。1940年8月,原設在重慶西三街12號的《新華日報》營業部被日機炸毀。通過各種關系,沖破國民黨當局的無理封鎖,《新華日報》租下了這棟位於當時重慶「文化街」上的三層樓房作為營業部門市和辦公用房,於同年10月27日遷此對外營業和辦公,一直到1946年2月 22日被國民黨特務暴徒搗毀為止。
8. 抗建堂、國泰大戲院
抗戰八年間,僅在重慶公演的話劇就有200多出。而這些話劇演出的兩個重要舞台就是當時的國泰大戲院和抗建堂。對這兩處的回訪,幾乎就不用刻意,因為它們今天仍是我們常去的地方:國泰電影院和重慶話劇團。
9. 張自忠烈士陵園
張自忠烈士陵園,位於重慶北碚區西南縉雲山麓,距北碚城區2公里的梅花山。1984年,張自忠烈士陵園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0. 重慶市消防人員殉職紀念碑
重慶市渝中區人民公園內有一座「重慶市消防人員殉職紀念碑」。這座碑碑身高7.34米,底座高0.64米,整座碑高近8米。在全國各種紀念碑中,它的身高只能歸入小型類。但它卻迄今為止是全國唯一的紀念抗戰消防人員的紀念碑。碑的正面鐫「重慶市消防人員殉職紀念碑」十二個大字。碑體下部刻有碑文,不過隨歲月流轉,碑文已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壞。碑文較模糊,但還能將就辨認出主要內容,令人不禁回到了五十年前那場慘絕人寰的「重慶大轟炸」場景。
11. 陪都跳傘塔
本市渝中區兩路口大田灣體育場內,矗立著一座高大的鋼筋混凝土圓錐形建築物,那就是「陪都」跳傘塔,解放後更名為重慶跳傘塔。此座由中國工程師設計建造的跳傘塔,當時被譽為東亞第一座跳傘塔。
12. 陪都的明珠——北碚
抗戰時期,國民政府從南京遷來重慶時,北碚被劃為遷建區。一段時間,在這塊彈丸之地涌進了上百個機關團體和學校。國民黨的組織部、海外部、立法院、司法院、最高法院、行政院等等,均暫時在這里落戶。同時還雲集了上千名專家、學者、名流。北碚頓時成為名揚中外的機關文化區,人們稱之為「陪都中的陪都」。
13. "抗戰勝利紀功碑"遺址
現在的解放碑
14. 國民參政會遺址
重慶市渝中區中華路174號
1938年2月,國民黨中央為提供各黨各派各界人士發表政見,決定設立國民參政會為國家最高咨詢機構。在《國民參政會組織條例》中規定:國民參政會為咨詢機構,有聽取施政報告、詢問、建議之權。參政員由國民黨中央決定後交政府公布。一切決議必須由國防最高會議通過,才能有效。
15. 大隧道慘案遺址
現渝中區較場口。
16. 英國大使館遺址
現渝中區領事館。
17. 國民政府遺址
在中國的歷史上,因戰禍而遷都的事,可謂屢見不鮮,然而因外敵的入侵而西遷國都,大概就只有抗戰時期的國民政府西移重慶。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11月20日,國民政府發表《國民政府移駐重慶宣言》。11月23日,重慶行營奉命將學田灣省立重慶高級工業中學校改建為國民政府大樓。市府當局一面遷校,一面改建,經日夜趕修,僅用一周時間,即告竣工。
18.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遺址
19. 同盟軍中國戰區總司令部遺址
太平洋戰爭後,美、英、荷、澳為應付日軍的進逼,於1941年12月9日曾建立由英國韋維爾上將擔任最高統帥的所謂"ABDA"戰區。
20. 美國大使館遺址
1896年12月,美國在重慶開設領事館,首任領事石密特,館址設在城內五福宮前。這是美國與重慶外交關系的開端。
21. 法國大使館遺址
現渝中區領事巷。
22. 德國大使館遺址
現南岸區黃桷埡街道文峰段72號。
23. 大韓民國臨時政府遺址
現渝中區蓮花池街3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