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船廠遺址介紹
1. 南京鄭和寶船遺址公園的博物館
高1.6米、重650kg的「鄭和銅鍾」,在廣場正北的「寶船廠遺址博物館」院子里,館內有鄭和的寶船模型,還有一個大鐵錨。廣場西南方建有「瞭望台」。長江三峽卵石,幾千萬年的江水沖刷自然形成,好像再現鄭和下西洋的壯觀場景,是寶船遺址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長200.5米的碑廊,依次展示鄭和《航海圖》,碑廊耗資250萬。景區中部四、五作塘之間有重達4噸、高9米的大鐵錨。五作河在當時非常清澈,是寶船出生的地方。後來他被人們發現了,但當時的它已經沒有水了。發掘出很多當時的造船工具。西廣場片有漢白玉浮雕《使節牆》,總面積360平方米的鄭和航海線路圖,迭水浮雕牆和高4.2米、重達2噸的鄭和全身銅像。
2. 南京市寶船廠遺址公園怎麼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坐落於600年前的龍江寶船廠遺址之上的寶船遺址公園是南京市為鄭和下西洋600年紀念而投資開發的一座融旅遊、紀念、展覽、休閑為一體的大型遺址性公園。總投資6億元人民幣。2005年7月一期工程建成開放。寶船遺址公園位於南京市西部長江之濱鼓樓區中保村范圍,寶船遺址大門牌樓寬16.52米、高10.82米,正門橫匾上有我國著名書法家———百歲老人武中奇手書「寶船廠遺址」五個大字。寶船遺址公園由東、中、西三片八區組成,總佔地約280畝。一期工程建設位於中片的「主題公園」 六個景區,佔地198畝,其中水面佔三分之一以上,將圍繞遺存的四、五、六作塘展開。中片六景區主要有:四作塘北岸的鄭和文化體驗區,由鄭和碑廊、鄭和文化牆、七艘古船模型、中華古代使節牆等組成,意在給遊人創造一種體驗和領略鄭和文化的意境與空間;五作塘北岸的航海科技體驗區,由航海科技雕塑、時光廊柱、航海體驗台、寶船部件雕塑等組成,意在給遊人以航海知識的熏陶和古代科技的體驗;六作塘北岸的蓬廠作坊體驗區,由細木作坊、鐵作坊、纜作坊等組成,意在給遊人體驗和感受明代寶船廠生產的場景。此外還有提舉官衙體驗區、蓬廠生活體驗區和巨錨廣場體驗區,全景式再現了當年寶船廠恢宏氣勢和繁忙盛況。 交通 向東出發,走40米並向東直行到草場門大街。1. 南京車站(南京站) 坐地鐵1號線/地鐵1號線南延到玄武湖公園(玄武門) 下,走到玄武湖公園(湖南路) 換乘 47路到寶船遺址公園。 2. 在南京車站(火車站西) 坐143路到察哈爾路/福建路/薩家灣(南) 換乘 72路到寶船遺址公園。
飛豬上還可以查看更多有關於寶船廠遺址公園的介紹和玩法還有周邊的景點
3. 鄭和寶船的遺址記載
寶船遺址與史來料記載吻合源 1431年鄭和最後一次下西洋歸來後,船隊再也沒有起錨,鄭和航海圖等官方文檔也在朝廷關於下西洋的是非之爭中,被當時的兵部尚書劉大夏焚毀。鄭和寶船從此籠上了近600年的歷史迷霧。鄭和七下西洋100年後,也就是明萬曆二十五年,一本名為《西洋記》的書中記載道:「就於下新河三叉口草鞋峽,地形開闊,蓋造寶船廠一所。」這些地方恰好就在今天的寶船廠遺址一帶。另一本明崇禎年間的《武備志》中有一張明代的「鄭和航海圖」,它標出的寶船廠位置也與今天位於鼓樓與白下兩區交匯的濱江大道西面的寶船廠遺址完全吻合。作塘深度不夠尖底寶船吃水然而,去年對製造寶船的基地———作塘(又稱「干船塢」)的發掘卻為寶船增添了新的疑團。寶船廠的作塘西接長江,是明朝為造大型船隻,在長江邊人工挖開的長方形大塘,在它與長江交匯處建有一個人工水閘。造船的工人們在作塘里搭起巨型台架,在上面建造船隻,等船造好後,趁著江水漲潮的機會打開水閘,讓江水進入作塘,將船浮起,這樣江水退潮時,寶船就能「隨波逐流」地漂入長江。
4. 鄭和寶船的寶船揭秘
在古代為防止造船的作業台發生坍塌,建造巨型船舶的時候都得提前建造護坡,但鄭和寶船建造現場卻不見護坡身影;如果鄭和寶船在航海過程中發生漏水情況究竟會不會沉沒?2012年7月9日揚子晚報記者在航海日到來之前,先期探訪位於南京的寶船廠遺址景區,一些事關寶船廠的秘密首次對外揭秘 。
寶船設計很前衛,擁有十多個艙區,寶船輕易不會沉
寶船廠一艘艘建造雄偉的寶船安全性究竟如何?在對寶船廠留存的史料分析後,南京寶船廠遺址文化管理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陳軍昨天面對揚子晚報記者首次做出結論,寶船就算是在今天駛進大洋,也可以說是一艘設計精良不易沉沒的巨艦。
陳軍說,首先為了防止漏水產生的安全問題,寶船在設計的時候就用隔艙板把底部的船艙分成了一個個艙區,類似的船艙至少多達十多個。另外為了提升船隻的抗撞能力,寶船還在隔艙板與船殼板用扁鐵和鉤釘相連,船殼板局部則由三層薄板疊合而成非常堅固。陳軍說,由於船艙與船艙之間用隔艙板嚴密分開,因此在遠洋航行中,即使有一兩個艙區破損進水,水也不會流到其它艙區。因此從船的整體來看,仍然保持有相當的浮力,不致沉沒。
身穿「加厚盔甲」,遇海盜船不怕撞
外出航海難免會碰上海盜,陳軍笑著說,相信那時候海盜的船如果碰到鄭和寶船,估計第一反應就是快跑。陳軍說,寶船廠的工匠們在考慮到船隻航行速度之外還進一步加大了木質船體的強度。一是縮小寶船的長寬比例,設計值的長寬比值為2.45左右,所以整個寶船的體型看起來胖乎乎的。二是為了承受縱向總彎曲力距,採用「層層厚板,疊積層累」,加厚船板。根據推測,最大寶船底板和甲板達到340毫米和380毫米的厚度,大大加強了船體的結構強度和抗撞性能,東南亞的海盜船根本無法與其比固,更不用說撞散寶船了。
「蚌殼玻璃」,珍珠華彩好採光
木質的寶船顯然怕火,那麼在沒有明火的情況下寶船究竟如何採光?而且在當年鄭和船隊的船員,生活和工作在旗艦寶船4至8層共3280平方米的空間里,顯然沒有光線是不行的。
陳軍披露說,在對寶船廠此前的考古發現中,他們發現了8枚蚌殼,每片都取其中最平整的約巴掌大一塊切割成整齊的長方形,經過精心打磨,光滑而平整,蚌片的厚度僅為0.1毫米,非常透明,但原來蚌殼表面的弧形紋路依然清晰,而另一面則發出蚌殼內壁上特有的珍珠光彩。「秘密就在於這些蚌殼上!」陳軍說,寶船廠的工匠們會把磨製好的蚌片安放到長寬度在6-7厘米之間的細細寶船木格窗上,既擋海浪風雨,又保證屋中透亮。在玻璃沒有被使用時,寶船這種採光是個創舉。
船帆沒橫桁,八面來風都「兜得住」
寶船可沒有先進的測速儀,陳軍介紹說,那時候測量的方法就是讓一個人從船頭把一片木片投入海中,同時從船頭向船尾快跑,看人和木片是否同時達到來計算航速。另外與當時歐洲帆船採用的分段軟帆不同,鄭和寶船使用了硬帆結構,帳篷面帶有桁條。這種帆雖然較重升起來費力,但卻擁有極高的受風效率,船速得以提高。並且桅桿不設固定橫桁,適應海上風雲突變,轉腳靈活,可以有效利用多面來風。
寶船廠遺址很神秘,「彩色土壤」:墩台遺址驚現「原始水泥」
南京寶船廠遺址文化管理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陳軍首次披露說,考古人員在對寶船廠考古期間有驚人發現,那就是在大部分木樁陣的框架內部,出現了大片色彩鮮亮的紅色或綠色的東西。
「彩色土壤的出現讓考古人員一時蒙了,根本不知道是什麼物質。」陳軍說,這些彩色的類似粉末狀的東西被整齊且均勻的人工鋪設在塘底黑色的原生土上,厚度大致在20—40厘米。而更有一兩處「榫卯框架型」的木樁陣內,也同時鋪設了綠色和紅色兩層,圖上還有竹席覆蓋。
這究竟是什麼東西呢?陳軍告訴揚子晚報記者,後來經過化驗,這些神秘物質其實都是用岩石舂磨成的石渣土。根據推測,鋪設這種物質就可以在松軟、潮濕的塘底創造出相對堅實、乾燥的工作面,有利於進行造船施工。而從功效上來看,其和今天的水泥非常相似,也可以說就是「原始水泥」。
600年不腐:「天書腰牌」是誰的「門禁卡」?
「寶船廠遺址內還有很多懸疑沒有解開,就只有慢慢等待了。」南京寶船廠遺址文化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軍告訴揚子晚報記者,此次他們特意展出了一塊從這里的船塢水中現身的一塊神秘腰牌(如右圖),雖然請眾多專家來翻譯上面的文字,但時至今日仍然未解。
這塊腰牌被嚴嚴實實的用玻璃罩罩著,雖然歷經600年河水的浸泡,但是這塊木牌卻仍然字跡清晰毫無腐蝕的現象。陳軍指著這塊木牌告訴記者,這是當年在寶船廠遺址的船塢水面內被找到的,也是首次在寶船遺址公園內展出,由於請了眾多考古界的專家對這塊木牌進行破解,但仍然沒有答案,學者們的初步判斷這是一塊腰牌,至於腰牌上的文字專家們都翻譯不出來。陳軍說,此次也想邀請全市市民一起來破解上面的「天書」。
揚子晚報記者注意到,這塊木牌的正面工整地刻著方形纂文印章,而這種形狀的腰牌應該在南京明故宮也曾出土過,它們多標注著主任官職品級,作為進出某些禁地的憑證。可是纂文到底是什麼卻無人知曉。
責任到人:負責人的姓名直接刻在材料上
揚子晚報記者了解到,寶船廠遺址景區內絕大部分都是水面,2.1萬平方米的水面下方蘊藏著很大的秘密。根據史料記載,寶船廠應該有七個用來造船的船塢,但遺存下來的卻只剩下了三個,分別被編號為四號、五號和六號,這些「大水塘」,在600年前見證了當時巨船誕生起航的壯觀場景。
陳軍告訴揚子晚報記者,在2000年初的時候,六號船塢進行了考古發掘,當時就出土了2000多件文物,其中就出土了一根長約11.07米的大舵桿,足見當時寶船的雄偉。而且在考古中,他們還發現古代造船的人非常講究責任制,從進料、領料,再到加工成各種構件,每一道工序、每一件木料都有嚴格的記錄,並且直接將責任人的姓名和進料日期刻在材料上。如一根木樁上刻有「答字五萬八千五百四十三號○一尺三寸『▏』一丈九尺」的字樣。其中,答字五萬八千五百四十三號是木料的進場編號;而『○』和『▏』則分別表示木料的截面周長和整體長度」。
5. 南京寶船廠遺址公園的地址
座落於600年前的龍江寶船廠遺址之上的寶船遺址公園是南京市為鄭和下西洋600年紀念而投資開發的一座融旅遊、紀念、展覽、休閑為一體的大型遺址性公園。總投資6億元人民幣。2005年7月一期工程建成開放。
寶船遺址公園位於南京市西部長江之濱鼓樓區中保村范圍,寶船遺址大門牌樓寬16.52米、高10.82米,正門橫匾上有我國著名書法家———百歲老人武中奇手書「寶船廠遺址」五個大字。
6. 南京鄭和寶船遺址公園的介紹
南京鄭和寶船遺址公園坐落於600年前的龍江寶船廠遺址之上,是南京市為鄭和下西洋600年紀念而投資開發的一座融旅遊、紀念、展覽、休閑為一體的大型遺址性公園。總投資6億元人民幣。2005年7月一期工程建成開放。寶船長148米,寬60米。寶船遺址大門牌樓寬16.52米、高10.82米,正門橫匾上有我國著名書法家———百歲老人武中奇手書「寶船廠遺址」五個大字。
7. 南京寶船廠遺址的主要景點
由我國船模製作專家韋文禧親手製作,桅高11米,帆高8.3米,完全採用古代帆船主桅內製作方法,容模擬求實,寓意了我們對未來「八下西洋」事業一帆風順的良好祝願。
總長200.5米的碑廊,依次展示古《航海圖》、《牽星圖》。鄭和下西洋活動中最重要的五塊紀念復製品(下關天妃宮碑、太倉瀏河鎮碑、福建長樂碑、印度古里紀念碑、斯里蘭卡錫蘭山古碑);大型書法作品《海魂頌》;108塊字畫青銅碑刻,反映七下西洋所經地區風土人情及鄭和故事。東碑廊前有帆與船造型的雕塑藝術品。 遺址內有大量的鄭和所經國家帶回的各種植被,歲月流逝,滄海桑田,樹木是歷史的最好見證之一,它們拉近了遊客與歷史的距離,體現了歷史滄桑感。
整個遺址園區還安排了先進的景觀智能照明亮化系統,凡有重大節日,寶船遺址景區將成為一顆璀璨的夜明珠。
8. 南京寶船公園簡介
在鄭和下西洋的艦復隊生產制基地南京「龍江船廠」的遺址上興建的寶船遺址公園,目前已經初具規模,這是南京人民為紀念鄭和下西洋六百周年獻上的一份永久性的厚禮,具有不尋常的意義。 他們在著手規劃設計方案前,查閱了大量的歷史文獻和資料,據《龍江船廠志》上的古圖記載,龍江船廠作為一家國營船廠,有著嚴格的管理機構,有水閘、有橋、有城,規劃十分明確。因此,鄭和寶船遺址公園的定位是「以寳船遺址為核心的鄭和文化體驗式公園」。寶船遺址是公園存在的根本,也是公園唯一性的根本體現。經過與歷史考證出的船廠古圖對比,目前遺址上的三條水道為原船廠的四作塘、五作塘、六作塘,即造船用的船塢。寶船公園就是緊緊圍繞三條古作塘的水道進行設計並展開建設的。
9. 寶船廠遺址公園怎麼樣
河西很好的一個公園,風景秀麗,海德威城就是靠公園把價格抬的很高的~~我有年票,一家人經常去轉轉。很漂亮,喜歡人工河兩邊的景色,在混凝土堆砌的城市中還是不多見的。還有值得中國人驕傲的歷史。喜歡航海的來看看,了解一些知識。好像總書記還來過吶。建議不收門票。
10. 南京鄭和寶船遺址公園 作文
在鄭和下西洋的艦隊生產基地南京「龍江船廠」的遺址上興建的寶船遺址公園,目前已經初具規模,這是南京人民為紀念鄭和下西洋六百周年獻上的一份永久性的厚禮,具有不尋常的意義。 他們在著手規劃設計方案前,查閱了大量的歷史文獻和資料,據《龍江船廠志》上的古圖記載,龍江船廠作為一家國營船廠,有著嚴格的管理機構,有水閘、有橋、有城,規劃十分明確。因此,鄭和寶船遺址公園的定位是「以寳船遺址為核心的鄭和文化體驗式公園」。寶船遺址是公園存在的根本,也是公園唯一性的根本體現。經過與歷史考證出的船廠古圖對比,目前遺址上的三條水道為原船廠的四作塘、五作塘、六作塘,即造船用的船塢。寶船公園就是緊緊圍繞三條古作塘的水道進行設計並展開建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