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東城遺址

東城遺址

發布時間: 2020-11-24 07:58:41

A. 戰國最大都城燕下都遺址是怎樣的

燕下都遺址位於河北省易縣東南,北易水與中易水之間,是戰國時期燕國都城的遺址,也是戰國都城中面積最大的一座。燕下都遺址保存較完整,年代較集中,是反映戰國時期城市發展的有代表性的城址。

西周武王滅商後,分封召公於北燕,成王時召公之子立國,建都於薊,即今北京,後世稱「燕上都」。後來燕國遷都於易水河畔,稱為「下都」。

燕下都創建時間約在公元前475年。歷經易王、昭王、惠王、武成王、孝王、喜王共百餘年。公元前222年秦滅燕,城即被廢棄不用。

燕下都遺址平面呈長方形,城的中部有縱貫南北的運糧河故道,與河平行築有一道隔牆,將城分為東西二城。

東城分為宮殿區、手工業作坊區、居民區、墓葬區、古河道區5個部分。

宮殿區在城的東北部,由武陽台、望景台、老姆台等建築基址組成,由南向北形成一條軸線。其中主體建築武陽台最大,高11米,分上下兩層,台東西最長處約140米,南北最寬處約120米,它相當於燕下都全城的制高點。

燕下都以高大的夯土台基為主要特點的宮殿群遺址,反映了戰國時期城市建築的巨大規模和城市經濟、文化的高度發達。

武陽台東北、東南和西南,分別是以小平台、路家台、老爺廟台三座夯土台基為主體建築的宮殿建築組群。城內有製作鐵器、兵器、骨器、陶器、錢范、錢幣等的手工業作坊遺址,皆靠近古河道的南支和北支。

墓葬區設於城的西北角,有九女台和虛糧冢兩個墓區,王侯貴族墓葬按尊卑等級排列得井然有序、有條不紊。墓葬中有大量的珍貴遺物。

東城遺址保存較好,城垣輪廓清晰可辨,殘垣斷壁,歷歷在目。城內發現了許多的獸首陶水管、筒瓦、板瓦等建築構件,這些建築構件的做工大都十分講究。

東城的西北隅有兩個公室墓區。隔牆以北的俗稱虛糧墓區,有13個高大的封土堆,由北向南分成4排。從其中的遺物看,虛糧墓區應是戰國晚期燕國的王陵區。

隔牆和古河道以南的俗稱九女台墓區,有10個封土堆,由北向南分成3排,最南一排僅一座,在墓區的西南角。

九女台墓區殘存有仿銅的陶鑊鼎兩尊、大牢九鼎一套、大牢七鼎二套、羞鼎四件;陶二套。鼎之數合乎王制。九女台墓區可能是戰國晚期以前的燕國王陵。

西城平面略呈刀形,北垣中部偏東向外突出部分,習稱斗城,無東垣,是東城的附屬建築,年代當晚於東城。

西城城垣系分段用夾板夯築而成,西垣中部有城門一座。西城內的文化遺存較少,可能是為軍事防禦的需要而增建的郭城。

燕下都遺址有四條古河道。「運糧河「在城址中部,溝通南北易水;另一支向東折轉向南,流出東城,注入城外護城河。城內這兩條古河道分別將宮殿區與手工業作坊區、手工業作坊區與墓葬區隔開。

還有一條古河道為東城東牆外的護城壕。這些河道當時在城市規劃上起到了保護宮殿區和解決城市供水撲排水作用。

燕下都遺址中發現一件戰國銅俑,是我國唯一完整的一件,前額上發分左右向後梳,頭巾垂於腦後,身著右衽尖頂窄袖長袍,方領口,腰帶兩端有帶鉤連接。

而在武陽台發現的鐵胄為我國首次發現淬火鋼器的掌握技術,其歷史提早了兩個世紀。其他如銘文銅戈,刻銘記重的金飾件,大型宮門銅鋪首都是極為珍貴的瑰寶。

遺址中的鐵器較其他都城為多。主要有鏵、二齒鎬、三齒鎬、五齒耙、鏟、鋤、鐮、等鐵農具和斧、錛、鑿、鋸、削、錘、鑽、錐鐵工具。車馬器、刑具和鐵制的劍、矛、戟、刀、盔甲也有相當的數量。

我國古代南方鐵器較北方先進,楚國在鍛鋼技術方面更為進步。燕下都的鐵制兵器劍、矛戟鐓,經過分析證明,燕國不但掌握了鍛鋼鑄技術及其工藝,而且其淬火銅器在我國古遺物中是最早的,比歐洲的同類技術早1000多年

燕下都的陶器早期以夾砂灰陶為主,晚期以泥質灰陶為主。以雲母片為羼和料的粗紅陶,則是燕國最富特徵的陶器。陶器常見的有鬲、紅陶、豆、罐、壺、盆、盂、尊及燕式鬲等。陶器上多有刻記符號、壓印符號和印記陶文。

燕下都周圍有荊軻塔、鎮陵塔等與戰國文化相關聯的地點,覽千古遺址,看易水東流,遙想當年燕太子丹為荊軻餞行的壯烈情景,不禁使人生發出燕趙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感嘆。1930年,著名的考古學家馬衡主持對燕下都老姆台等遺址進行了發掘。1961年,國務院公布燕下都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河北省文物工作隊對遺址進行了全面的勘察發掘,揭示了燕下都遺址的原貌。

2001年,燕下都遺址被評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同年,國家文物局又將其列入百項重大遺址保護項目。

燕下都遺址

B. 東城區金寶街有什麼歷史遺跡

紫禁城是中國明、清兩代24個皇帝的皇宮。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奪取帝位後,決定遷都北京,即開始營造紫禁城宮殿,至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微垣(即北極星)位於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稱紫禁城。
紫禁城城南北長961m,東西寬753m,佔地面積達720,000㎡。有房屋980座,共計8704間。四面環有高10m的城牆和寬52m的護城河。城牆四面各設城門一座,其中南面的午門和北面的神武門現專供參觀者游覽出入。城內宮殿建築布局沿中軸線向東西兩側展開。紅牆黃瓦,畫棟雕梁,金碧輝煌。殿宇樓台,高低錯落,壯觀雄偉。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間仙境。城之南半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為中心,兩側輔以文華殿、武英殿兩殿,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稱為「前朝」。北半部則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三宮及東西六宮和御花園為中心,其外東側有奉先、皇極等殿,西側有養心殿、雨花閣、慈寧宮等,是皇帝和後妃們居住、舉行祭祀和宗教活動以及處理日常政務的地方,稱為「後寢」。此外還有齋宮、毓慶宮,重華宮等等,前後兩部分宮殿建築總面積達163,000㎡。整組宮殿建築布局謹嚴,秩序井然,寸磚片瓦皆遵循著封建等級禮制,映現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在封建帝制時代,普通的人民群眾是不能也不敢靠近一步的。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奇跡。自秦朝開始,修築長城一直是一項大工程。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佔全國人口的1/20!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嶺、峭壁深壑。可以想像,沒有大量的人群進行艱苦的勞動,是無法完成這項巨大工程的。
因地形,用險制塞」是修築長城的一條重要經驗,在秦始皇的時候已經把它肯定下來,司馬遷把它寫入《史記》之中。以後每一個朝代修築長城都是按照這一原則進行的。凡是修築關城隘口都是非曲直選擇在兩山峽谷之間,或是河流轉折之處,或是平川往來必經之地,這樣既能控制險要,又可節約人力和材料,以達「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效果。修築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選擇在「四顧要之處」。至於修築城牆,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如像居庸關、八達嶺的長城都是沿著山嶺的脊背修築,有的地段從城牆外側看去非常險峻,內側則甚是平緩,收「易守難攻」之效。在遼寧境內,明代遼東鎮的長城有一種叫山險牆、劈山牆的,就是利用懸崖陡壁,稍微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為長城了。還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絕壁、江河湖泊作為天然屏障,真可以說是巧奪天工。長城,作為一項偉大的工程,成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寶貴遺產。
2001年06月25日,長城作為春秋至明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長城全長約12600里。

魯北地區最早的烈士祠——牛庄烈士祠紅軍四渡赤水戰斗遺址全國最大的新四軍無名烈士墓群--定遠王小廟哥廷根朱德故居 遼寧省撫順市平頂山慘案遺址張公祠(張公陵園)榕江烈士陵園金寨縣革命博物館八路軍115師師部舊址中共山東分局舊址新四軍軍部舊址大青山戰斗遺址山東省戰工會遺址紀念館華東革命烈士陵園山西國民師范紀念館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侵浙日軍投降舊址古田會議紀念館一.二一運動紀念館 中國工農紅軍瓊崖縱隊改編舊址 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上黨戰役紀念館太行太岳烈士陵園沙家浜新四軍紀念橋白洋淀雁翎游擊隊紀念館微山湖——鐵道游擊隊紀念毛澤東同志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東北烈士紀念館紅岩革命紀念館冉庄地道戰博物館廣西右江革命文物館川陝革命根據地博物館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瑞金革命紀念館唐縣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黃崖洞兵工廠八路軍總部舊址:磚壁舊址八路軍總部舊址:王家峪舊址 「小平橋」和「伯承橋」山西武鄉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哈達鋪紅軍長征遺址紅軍紅軍長征邛崍紀念館界石鋪紅軍長征紀念館辛亥革命烈士陵園總理孫中山紀念碑辛亥革命武昌首義紀念群雕辛亥革命武昌首義紀念碑孫中山銅像勝利亭三烈士亭起義門七十二烈士之墓彭劉楊三烈士塑像烈士祠紀功坊黃興銅像辛亥革命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紅樓工程營遺址庚子烈士墓楚望台拜將台「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長征紀念碑碑園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舊址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三灣改編舊址革命聖地——西柏坡西柏坡紀念館關向應同志故居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葉挺南昌指揮部舊址賀龍率領的第二十軍指揮部舊址朱德創辦的軍官教育團舊址朱德南昌舊居江西革命烈士紀念堂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八一南昌起義紀念館紹興風雨亭紹興大通學堂秋瑾墓秋瑾烈士紀念碑秋瑾故居舟山鴉片戰爭遺址公園舟山定海鴉片戰爭紀念館 浙江舟山定海三總兵雕塑浙江寧波鎮海威遠城鎮海林則徐紀念堂鎮海口海防歷史紀念館鎮海安遠炮台蛇口林則徐銅像紐約林則徐銅像虎門鎮遠炮台虎門鴉片戰爭博物館虎門銷煙池遺址虎門威遠炮台虎門蛇頭灣炮台虎門沙角炮台虎門沙角節兵義墳虎門炮台舊址虎門南山炮台虎門林則徐紀念碑虎門靖遠炮台虎門海戰博物館廣州洲頭嘴抗英紀念雕塑廣州三元里人民抗英紀念碑相關網站

中國 拉薩布達拉宮

1994年被認定為世界遺產,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區分布有許多佛教寺廟、宮殿。從7世紀起,歷代活佛都居住在此。拉薩成為西藏的宗教、政治中心。

拉薩西北部的紅山上聳立有聞名世界的布達拉宮。宮殿依山而立,直至山頂。這座雄偉的宮殿初建於7世紀,是西藏吐蕃王為迎接唐朝文成公主所建造的9層共1000個房間的宮殿,命名為布達拉宮。

C. 三國時期遺址

四川多。。全是蜀漢的
成都境內除武侯祠外其他三國文化遺跡
(一)、市區:
1.衣冠廟/在武侯祠南約1.5公里處,其得名源於此地原有關羽衣冠墓。
2.桓侯巷/成都萬里橋和衣冠廟之間原有一座墓,人們認為是桓侯墓,墓所在的巷道也被成為桓侯巷。
3.萬里橋/成都南門原大橋名叫萬里橋,其橋為秦國蜀郡太守李冰所建。自三國後,人們一直稱其為萬里橋。此橋今已不存。
4.諸葛井/成都江南館街有一井,人們稱為諸葛井,相傳為諸葛亮所開鑿。井旁曾修有諸葛祠,現井、祠皆毀。
5.龍泉洛帶鎮/相傳劉禪在此落玉帶於井。
6.黃龍溪/相傳劉備稱帝時,此地出現黃龍。
7.黃忠墓/成都西郊在清道光年間曾發現一塊石碑,上刻有「黃剛侯諱漢升之墓」,於是人們在此修建了黃忠祠,塑黃忠像。「文革」中黃忠祠、墓被毀。
8.洗馬塘/在成都市和平街小學內。塘邊相傳為趙雲住地遺址,而池塘就是趙雲洗戰馬的地方,清初,塘邊尚有「漢順平侯洗馬池」的刻石。現塘池被填平。
9.向寵墓/原在成都市城北公園內,現已不存。
10.九里堤/成都金牛區和平鄉九里村,殘存有一條長2000多米、寬7~8米的土埂,這就是人們稱為九里堤或者諸葛堤的遺跡。諸葛亮當年為發展經濟,防禦水害,提高糧食產量,住持修建了這條攔水堤壩。宋代太守劉熙曾重修,並在堤旁修諸葛廟,現已不存。
11.張飛營/在成都龍泉驛區。這里原為漢、唐時期的古驛站,張飛營遺址就在驛站口旁邊的山上。遺址面積約一平方公里,張飛曾屯兵於此配合劉備攻打成都。唐、宋時,這里有「古張飛營」石碑,現石碑已不存。

(二)、新都
1.彌牟鎮八陣圖遺址/明代已毀壞過半,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曾加以補修,道光十年(1837)曾勘清,當時佔地36畝4分4厘,當時還存71壘。1981年公布為成都市文物保護單位。至今還存4壘,每壘高3米多。
2.八陣圖碑/新都桂湖公園,即升庵祠內收藏有原彌牟鎮武侯祠的「八陣圖碑記」明碑。碑高185厘米,寬115厘米,碑帽及篆書碑額已失,僅存碑身。碑文為陰刻楷書。
3.馬超墓/新都城南2.5公里處。新都馬超墓在明代有四川按察使楊瞻立的「漢故征西將軍馬公諱超字孟起之墓」石碑,清人馬維祺曾在墓前建馬超祠,並親書碑一通。如今馬超祠已被毀,墓僅存方圓百米的土堆。馬超祠舊址蓋起了一所馬超小學,明楊瞻碑收藏在新都文管所。

(三)、雙流
1.葛陌/在雙流縣北4公里,金花、永福鄉交界處,為諸葛亮舊居。此處原有葛陌廟,已毀,現仍有葛陌村、諸葛井。
2.大口井/九江鄉大井村,相傳諸葛亮曾於此汲水灌田。
3.石刻張飛頭/又名「福頭」,在太平鄉與簡陽縣武廟鄉交界處。
4.蔣公舊治坊/紀念蔣琬,已拆。

(四)、都江堰
1.都江堰/諸葛亮曾在此設置堰官,以兵1200守衛。
2.青城山/青城山是天師道發祥地,三國時張魯的祖父張陵曾在此設壇傳道。

(五)、大邑
1.趙雲墓和趙雲廟/趙雲死後下葬於大邑縣城東銀屏山麓。趙雲墓依山而建,狀若小丘,墓前有清康熙年間的墓碑,上刻「漢順平侯趙雲墓」。
2.鶴鳴山/鶴鳴山在大邑縣城北15公里處,張陵曾修道於山中。

(六)、邛崍
1.臨邛火井遺址/在火井鄉,諸葛亮曾在此取天然氣煮鹽煉鐵。
2.孔明鄉/今孔明鄉。
3.邛雅驛道遺址

(七)、蒲江
1.太清觀遺址/東漢道教創始人張陵曾在此居住。

其他地區:
1、德陽市
(1)德陽市:
a.秦宓墓宅(德陽市城北2.5公里秦宓村)
b.三造亭(秦宓村)

(2)廣漢市:
a.張任墓(金雁橋西北側北外鄉桅桿村)
b.鄧芝墓(向陽鄉勝利村)
c.馬岱墓(向陽鄉張化村)

(3)綿竹市:
a.諸葛瞻父子雙忠祠(綿竹市城西郊)
b.蜀漢三叛石雕跪像(城區關岳廟內出土,鐫刻於明代,像背刻有「叛逆糜芳」、「叛逆傅士仁」、「叛逆郝普」,現存於雙忠祠內。)

(4)羅江縣:
a.白馬關(羅江縣白馬山上)
b.龐統墓、祠(羅江縣白馬關山)
c.落鳳坡(羅江縣北2公里處)

2、綿陽市
(1)綿陽市:
a.蔣琬墓、祠(綿陽市城西郊西山)

(2)梓潼縣:
a.七曲山大廟(梓潼縣城北9公里處)
b.卧龍山諸葛亮北伐遺跡(有諸葛寨、八卦井、武侯廟、飲馬池等)
c.翠雲廊(從梓潼到劍閣、閬中的數百里古道,有張飛柏、阿斗柏等)

(3)江油市:
a.陰平郡縣遺址(江油縣小溪壩鄉陰平壩,現有皇後山、點將台等)

(4)平武縣:
a.古江油關(平武縣南壩鎮)
b.李氏夫人墓(蜀漢江油關守將馬邈降魏,其夫人自縊,曾有李氏夫人祠,墓碑尚存)

3、廣元市
(1)廣元市:
a.葭萌古城(即葭萌關、昭化古城,廣元市南30公里昭化城牛頭山東北麓)
b.費禕墓(昭化古城西門外)
c.明月峽古棧道(廣元市朝天區)

(2)劍閣縣:
a.鄧艾墓、鄧艾廟(劍閣縣城北10餘公里北廟鄉孤玉山)
b.劍門關(劍閣縣城北30公里大劍山)
c.姜維墓(劍門關旁)

(3)青川縣:
a.陰平古道(相傳在摩天嶺有孔明碑)
b.鄧艾廟與武侯祠(三鍋石鄉西陽壩)

4、南充市
(1)南充市:
a.譙周墓(南充市文化宮內)
b.陳壽萬卷樓(南充城西1公里處果山)
c.王平墓(南充市永安鄉臨江村鳳凰山)

(2)閬中市:
a.張桓侯祠(閬中縣城內)
b.嚴顏寺(花冠鄉天冒水山腰)
c.瓦口關(閬中縣雙山埡)

5、瀘州市
a.瀘州武侯祠(瀘州市城西忠山)

6、樂山市
(1)夾江縣:
a.諸葛亮點將台(在夾江縣城西,距千佛岩500米處)
b.龐坡洞(傳說是龐德公隱居處)
c.漢柏(傳說為龐德公所植,在木城鄉漢柏村石面渡附近)

7、雅安市
(1)蘆山縣:
a.姜維墓(蘆山縣城東北鳳凰山);
b.姜城故址(蘆山縣城關);
c.姜慶樓(廬山縣城南街姜侯祠內)

(2)漢源縣:
a.孟獲城遺址(漢源縣城東75公里處)

8、宜賓市
(1)南溪縣:
a.桓侯宮(俗稱張爺廟,在縣城三元街)

9.達州市
(1)渠縣:
a.八蒙山古戰場(在縣東北3.5公里處,相傳張飛與張合在此交鋒,有張飛立馬銘,曾建有桓侯廟);

(2)彭水縣:
a.張飛刁斗(傳有張飛銘文);
b.張飛妍石刻(傳說有張飛手指刻字,在太原鄉英光村石彭公路西側)

D. 北京東城尚有部分遺址的王府有什麼特徵

恆親王府:康熙第五子恆親王允祺的府址,位於朝內燒酒胡同路北。嘉慶朝之後,改淳親王府,俗稱五爺府(道光第五子奕誴)。

履親王府:康熙第十一子履親王允衶的府址,在東角樓寬街

E. 北京名勝古跡

1、第一類:
天安門及廣場(東城區)
故宮(東城區)
天壇(崇文區)
頤和園(海淀區)
圓明園(海淀區)
北海(西城區)
景山(西城區)
十三陵(昌平區)
蘆溝橋(豐台區)
人民大會堂(西城區)
八達嶺長城(延慶縣)
居庸關長城(延慶縣)

2、第二類:
中山公園(西城區)
勞動人民文化宮(東城區)
香山、碧雲寺(海淀區)
八大處(石景山區)
植物園、卧佛寺(海淀區)
司馬台長城(密雲縣)
慕田峪長城(懷柔區)
什剎海(西城區)
鍾鼓樓(東城區)
雍和宮(東城區)
孔廟、國子監(東城區)
地壇(東城區)
德勝門箭樓(西城區)
東南角樓及明城垣遺址(崇文區)
正陽門城樓及箭樓(崇文區)
琉璃廠文化街(宣武區)
大柵欄商業街(宣武區)
潭柘寺(門頭溝區)
北京動物園(西城區)
皇城根遺址(東城區)
首都博物館(西城區)
北京歡樂谷(朝陽區)

3、第三類:
古觀象台(東城區)
月壇(西城區)
梅蘭芳故居(西城區)
程硯秋故居(西城區)
郭沫若故居(西城區)
大觀園(宣武區)
法源寺(宣武區)
天寧寺塔(宣武區)
日壇(朝陽區)
西山大覺寺(海淀區)
五塔寺(西城區)
紀曉嵐故居(宣武區)
北大紅樓(東城區)
段祺瑞執政府舊址(東城區)
茅盾故居(東城區)
老舍故居(東城區)
銀山塔林(昌平區)
東靈山(門頭溝區)
十渡(房山區)
雲居寺(房山區)
戒台寺(門頭溝區)
廣濟寺(西城區)
白塔寺(西城區)
歷代帝王廟(西城區)
西什庫教堂(西城區)
八面槽教堂(東城區)
牛街禮拜寺(宣武區)
菖蒲河公園(東城區)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房山區)
陶然亭公園(宣武區)
北京游樂園(崇文區)
石景山游樂園(石景山區)
法海寺(石景山區)

4、第四類:
先農壇觀耕台(宣武區)
崇效寺藏經閣(宣武區)
龍潭湖(崇文區)
袁崇煥祠(崇文區)
文天祥祠(東城區)
宣武門教堂(西城區)
西直門教堂(西城區)
報國寺、顧炎武故居(宣武區)
湖廣會館(宣武區)
康有為故居(宣武區)
青龍橋火車站(延慶縣)
箭扣長城(懷柔縣)
鳳凰嶺(海淀區)
妙峰山(門頭溝區)
智化寺(東城區)
廣化寺(西城區)
利瑪竇墓(西城區)
玉淵潭(海淀區)
蓮花池(豐台區)
宛平城(豐台區)
遼金水關遺址(豐台區)
大葆台漢墓(豐台區)
北京野生動物園(大興區)
燃燈佛舍利塔(通州區)
銀山塔林(昌平區)

5、第五類:
金海湖(平谷區)
宣武公園(宣武區)
北土城、西土城(海淀區、朝陽區)
人定湖公園(朝陽區)
朝陽公園(朝陽區)
日壇(朝陽區)
永定門城樓(崇文區)
龍慶峽(延慶縣)
古崖居(延慶縣)
石花洞(房山區)
中央電視塔(海淀區)
番字牌石刻(密雲縣)
鞏華城(昌平區)
南海子麋鹿苑(大興區)
鷲峰(海淀區)
百望山森林公園(海淀區)
八達嶺殘長城(延慶縣)
黃花城長城(懷柔區)
德壽堂葯店(宣武區)
京報館(宣武區)
將軍關長城(平谷區)
卧虎山長城、蟠龍山長城(密雲縣)
密雲水庫(密雲縣)
沿河城(門頭溝區)
航空博物館(昌平區)

6、第六類:
譚嗣同故居(宣武區)
郭守敬紀念館(西城區)
徐悲鴻紀念館(西城區)
紅領巾公園(朝陽區)
雙秀公園(朝陽區)
柳蔭公園(朝陽區)
……

F. 求各個朝代都城遺址

一:公元前 (先秦): 1——[夏]安邑山西夏縣 西北陽翟河南禹縣 2——[商]北亳河南商丘北湯 南亳河南商丘東南湯 西亳河南偃師西湯 殷河南安陽小屯盤庚 朝歌河南淇縣紂王 3——[西周]豐鎬陝西長安西周文王、豐鎬武王 雒邑河南洛陽周成王 ——[東周]雒邑河南洛陽公元前770年 4——(春秋十四諸侯): 魯曲埠山東曲埠西周初 齊臨淄山東臨淄西周初 晉絳山西翼城東 秦雍陝西鳳翔東南前677年 楚郢湖北江陵紀南城春秋前期 宋商丘河南商丘南西周 衛沫河南淇縣同上 陳陳河南淮陽同上 蔡上蔡河南上蔡同上 曹陶山東定陶同上 鄭新鄭河南新鄭春秋初 燕薊北京城西南春秋 吳吳江蘇蘇州西周 越會稽浙江紹興夏 5——(戰國七雄): 齊臨淄山東臨淄西周初 楚郢湖北江陵紀南城春秋前期 燕薊北京城西南春秋 趙邯鄲河北邯鄲戰國初期 韓鄭河南新鄭同上 魏大梁河南開封戰國中期 秦咸陽陝西咸陽東北前350年自櫟陽遷都於此 6——[西漢]長安陝西西安北前200年劉邦建 ——[東漢]雒陽河南洛陽東前25年劉秀建 7——[三國] 魏洛陽河南洛陽東公元220年曹丕建 蜀成都四川成都221年劉備建 吳建業江蘇南京222年孫權建 8——(晉): ——[西晉]洛陽河南洛陽東265年司馬炎建 ——[東晉]建康江蘇南京317年司馬睿建 9——[十六國(增冉魏、西燕、代)] 成(漢)成都四川成都李雄於304年建 前趙長安陝西西安西北匈奴人劉曜於318年建 後趙襄國河北邢台羯人石勒於319年建 魏鄴河北臨漳西南漢人冉閔於350年建 前秦長安陝西西安西北氐人苻健於351年建 後秦長安同上羌人姚萇於384年建 西秦苑川甘肅榆中大營川鮮卑人乞伏國仁於385年建立 前燕鄴河北臨漳西南鮮卑慕容氏於357年建 後燕中山河北定縣鮮卑慕容垂於384年建 南燕廣固山東益都西北鮮卑慕容德於398年建 北燕龍城遼寧朝陽漢人馮跋於409年建 西燕長子山西長子西南鮮卑慕容沖於385年建 前涼姑臧甘肅武威漢人張軌於314年建 後涼姑臧同上氐人呂光於385年建 南涼樂都青海樂都鮮卑禿發烏孤於397年建 北涼張掖甘肅張掖西北漢人段業於397年建 西涼酒泉酒泉漢人李高於400年建 夏統萬城陝西靖邊北白城子匈奴赫連勃勃於407年建 代盛樂內蒙古和林格爾北鮮卑拓跋漪盧於313年建 10——[南朝] 宋建康江蘇南京420年承晉 齊建康同上479年承宋 梁建康同上502年承齊 陳建康同上557年承梁 11——[北朝] 北魏盛樂內蒙古和林格爾北386年建 平城山西大同398年遷此 洛陽河南洛陽494年遷此 東魏鄴河南安陽北534年建 北齊鄴同上550年承東魏 西魏長安陝西西安534年建 北周長安陝西西安556年承西魏 12——[隋]大興陝西西安581年承北周 洛陽河南洛陽煬帝建 13——[唐]長安陝西西安618年承隋 洛陽河南洛陽承隋 太原山西太原西南 14——[五代] 梁開封河南開封朱溫於907年建 唐洛陽河南洛陽李存勖於923年建 晉開封河南開封石敬瑭於936年建 漢開封同上劉知遠於947年建 周開封同上郭威於951年建 15——[十國] 吳廣陵江蘇揚州楊行密於892年建 南唐金陵南京徐知誥於937年建 揚州揚州承吳 吳越杭州浙江杭州錢繆於907年建 楚長沙湖南長沙馬殷於907年建 閩長樂福建福州王延鈞於933年建 南漢興王府廣東廣州劉兗於917年建 前蜀成都四川成都907年王建建 後蜀成都同上934年孟知祥建 南平江陵湖北江陵924年高季興建 北漢太原山西太原951年劉緡建 16——[北宋]開封河南開封960年承後周 應天府河南商丘 大名府河北大名 河南府河南洛陽 ——[南宋]臨安浙江杭州1129年宋高宗趙構建 17——[遼]臨潢內蒙古巴林左旗東南耶律阿保機於916年建 大定府內蒙古寧城西南1007年建 遼陽府遼寧遼陽938年建 析津府北京城西南936年建 大同府山西大同1044年建 18——[金]中都北京城西南完顏亮於1153年遷此 會寧府黑龍江阿東城東南完顏阿骨打於1115年建 大定府內蒙古寧城西南1122年建 大同府山西大同1122年建 開封府河南開封1214年建 遼陽府遼寧遼陽1621年建 19——[西夏]興慶府寧夏銀川元昊於1038年建 20——[元]大都北京城1267年建 開平內蒙古正藍旗東1256年建 21——[明]京師北京城1420年明成祖建 南京江蘇南京1363年朱元璋建 22——[清]京師北京城1644年遷此 盛京遼寧沈陽1625年建 23——[民國]南京現在的南京市 24——[中華人民共和國]北平現在的北京 謝謝觀看,

G. 北京市東城區有什麼旅遊景點

北京市東城區的旅遊景點:
1、南池子、東華門
位於北京皇城內,故宮東南側,北起東華門大街,南至長安街,西臨筒子河、勞動人民文化宮、東接東黃城根南街,總用地面積34.5公頃,主要胡同17條,總戶數4351戶,戶籍人口9130人,院落290多處、4600多間;總建築面積約17.18萬平米。
2、北池子
該保護區緊鄰紫禁城東側,規劃范圍東以東黃城根南街為界,西以筒子河為界,北至五四大街,南鄰東華門大街,東與東黃城根北街相連。總用地面積39.22公頃,主要胡同18條,總戶籍數8600人。院落330多處,4600多間,總建築面積18.14萬平米。就北京舊城整體而言,其低矮、平緩、勻質的建築格局也是風貌構成的重要組成部分。
3、景山前、後、東街、地安門內大街、五四大街(五片)
位於皇城北部中軸線上,以景山為中心,北到平安大街,南至故宮北牆與五四大街路南側沿線,東到北河沿大街,西至地安門內大街東側至景山公園東部半側院牆沿線。總用地面積78.10公頃,主要胡同39條,總戶數8239戶,總戶籍人口26397人,院落1070多處、16000多間;總建築面積20.41萬平米。
4、東交民巷
該保護區位於天安門東側,東接崇文門內大街,南臨前門東大街,西至天安門廣場東側,北面東長安街。總用地面積62.84公頃,主要胡同7條,院落64個,1500多間;總居住人口24110人,總建築面積75.78萬平米。
該地區建築多為西式風格。現以機關辦公為主,兼有辦公與居住的混合使用形態,在整體上保持了歷史文化街區原有的異域風貌特色。
5、東四三-八條
位於朝陽門內大街以北、東四十條以南、東四北大街以東、朝陽門北小街以西。包括整個頭條至九條廣大地區。總用地面積65.70公頃,主要胡同21條,全區域戶籍人口21575人, 6681戶,院落1200多處,1800多間;總建築面積45.25萬平米。
該地區是典型傳統的四合院落為主的居住性成片街區,從「一進院」到「四進院」都有留存,風貌與質量相當完好能夠展示傳統四合院。
6、雍和宮-國子監
位於舊城東北部,西至安定門內大街、北至北二環、東至東直門北小街西側的育樹胡同、炮局頭條、後永康北條、東城煤炭一廠和華僑飯店用地東邊界、南至北新橋三條、方家胡同。總佔地面積約74公頃。總人口約2.5萬人,總建築面積約34萬平米。院落1200多處、16000多間;其中國子監片總用地36.03公頃,主要胡同13條,人口約1.3萬人,建築面積約16萬平米。雍和宮片38.31公頃,主要胡同14條,人口約1.2萬,建築面積約18萬平米。(兩片均不計雍和宮大街現狀道路用地)。
該地區是北京舊城內重要寺廟建築和重要文物集中的街區,包括國子監、孔廟、國子監街、雍和宮、柏林寺等。
7、什剎海-鍾鼓樓
該保護區位於北京舊城中軸線北部,屬東城區的部分四至為草廠胡同一線以西、舊鼓樓大街以東、鼓樓東大街以北、北二環以南。總用地面積26.96公頃,主要胡同21條,共有院落700多處,9500多間;人口16014人,總建築面積15萬平米。
8、南鑼鼓巷
位於北京北中軸東側,四至為地安門外大街、平安大街、地安門東大街、鼓樓東大街。總用地面積83.80公頃,主要胡同24條,人口約2.2萬,院落1200多處、21000多間;總建築面積39.54萬平米。
該地區是北京最老的街區之一。與元大都同期建成,現仍保持了傳統的胡同結構和大量的傳統四合院,是目前北京舊城保存最完整、四合院最集中的地區。
9、北鑼鼓巷
該保護區南至鼓樓東大街,北至車輦店、凈土胡同,西至什剎海保護區東界,東至安定門內大街。總面積約45.27公頃,主要胡同12條,人口26891人,院落790多處、11000多間;總建築面積32.27萬平米。
該地區與什剎海、南鑼鼓巷、國子監等三個歷史文化保護區相鄰,是皇城的重要背景,也是保護舊城整體風貌和沿中軸線對稱格局不可缺少的地段。
10、新太倉
該保護區南至東四十條,北至東直門內大街,東至東直門內南小街,西至東四北大街。總用地面積約為56.88公頃,胡同23條。人口31000多人、11000多戶;院落1300多處、18000多間。該區域現有胡同格局完整,有梁啟超舊居、當鋪遺址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11、東四南歷史文化保護區
該保護區南至乾麵胡同,北至前炒麵胡同,東至朝內南小街,西至東四南大街。總面積約為34.32公頃,人口52000多人、19000戶,院落650多處、9600多間;主要胡同14條。
該區域是以典型傳統的四合院落為主的居住性成片街區,風貌與質量相當完好是展示傳統四合院的極佳場所。現有禮士胡同129號院;內務部街11號院;史家胡同51、53、55號四合院等文物保護單位。

H. 北京東城有那些好玩的地方

看你們要干什麼了王府井 還有就是 一些胡同裡面有很多80後開的店 吃飯的 很個性的 也很隱蔽,你可以試下

I. 東城區名勝古跡都有什麼(10個)

東城區所有的旅遊景點

僧格林沁祠堂 北京大學紅樓 段祺瑞執政府
勞動人民文化宮 老舍紀念館 柳蔭公園
毛澤東故居 茅盾故居 青年湖公園
國子監 城東南角樓 崇禮住宅
觸奸柏 淳親王府 翠明庄
地壇公園 孚郡王府 古觀象台
故宮 故宮博物院 進士題名碑林
孔廟 隆福寺 明城牆遺跡
凝和廟 普渡寺大殿 社稷壇
四川總督奎俊宅院 肅親王府 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地
天安門城樓 天安門廣場 文天祥祠
宣仁廟 於謙祠 鍾鼓樓
鍾樓 柏林寺 東四清真寺
東堂 聖米厄爾教堂 雍和宮
北京王府井古人類文化遺址博物館 皇史宬 中國國家博物館
日壇公園 郭沫若紀念館 陽光馬術俱樂部

http://www.visitbeijing.com.cn/cms/mole/index/scenSearch.jsp

J. 北京的名勝古跡

北京名勝古跡

【周口店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位於北京城西南房山區周口店村龍骨山。其古人類遺址發現於1927年,現在已有地點25處,包括從距今60萬年到距今1萬多年的多個時期。1929年裴文中發現"北京人"頭蓋骨。"北京人"在周口店的活動時間大約從距今60萬年前到距今20多萬年前,共發現6具頭骨化石、牙齒157枚,以及許多其他部位的骨頭,分屬於40多個個體。在遺址中發現有北京人的用火遺跡。1930年發現"山頂洞人"遺址,先後出土了3具人頭骨化石,以及許多其他部位的化石,分屬於十多個個體,其文化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1967年又發現"新洞人",其文化時代介於北京人和
山頂洞人之間。

【王府井舊石器晚期遺址】位於北京城內東城區王府井東側。1996年12月中旬發現於東方廣場工地地下12米深處。遺址分為兩層,下層距今約22萬年前,遺址面積數百平方米,出土石器、獸骨近千件,炭坑多座,為一處平原上的居址。上層遺址在下層遺址上約1米處,時代晚於下層遺址,發現的遺物很少,但它表明人類不止一次在此活動。此處遺址的發現對於北京地區史前人類活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