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莊遺址
❶ 龍山文化遺址在哪裡
主要山東龍山文化遺址:
編號 名 稱 地 點 方 位
1 桐林遺址 路山、朱台兩鎮之間的桐林、田旺二村
2 董褚遺址 稷下街道辦事處董褚村西南
3 大蓬科遺址 皇城鎮大蓬科村東北
4 崔碾遺址 邊河鄉崔碾村南
5 石家毛托遺址 辛店街道辦事處石家毛托村北
6 於家店遺址 辛店街道辦事處於家店村北
7 王家莊遺址 稷下街道辦事處王家莊村西
8 蔡王莊遺址 敬仲鎮蔡王莊村東
9 河溝遺址 敬仲鎮河溝村西南
10 朱家莊遺址 敬仲鎮朱家莊村東北100米
11 大馬岱遺址 皇城鎮大馬岱村西南
12 韓家六端遺址 皇城鎮韓家六端
13 崖付遺址 皇城鎮崖付庄西北
14 金召遺址 召口鄉金召村南磚廠
15 三中院內遺址 臨淄三中院內
16 葛家遺址 齊都鎮葛家莊東200米
17 蘇家遺址 齊都鎮蘇家廟村東
18 小杜家遺址 稷下街道辦事處小杜家莊北300米
19 石廟孝陵遺址 齊陵鎮石廟孝陵
20 趙王莊遺址 齊都鎮趙王莊西
❷ 百度百科南尚任漢墓遺址,地址在哪裡是山東省肥城市王莊鎮嗎
南尚任村在王莊鎮,王邊路北
❸ 新野縣王莊鎮玉皇廟村有諸葛庄遺址嗎那裡有諸葛亮廟嗎
有!!~~
諸葛庄位於新野縣王莊鎮玉皇廟村張蔡園自然村。
我不確定新野縣王莊鎮玉皇廟村是否有諸葛廟......
諸葛亮廟有多處:
五丈塬諸葛亮廟 還有定軍山的葛亮廟 等等.....
僅供參考!~
❹ 桃園鎮王莊村
有 桃園鎮位於肥城市西南部,轄42個行政村,全鎮總人口6.3萬,鎮域面積10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6萬畝,其中肥桃種植面積3.2萬畝,是肥桃的正宗產地和主產區、聞名中外的肥桃之鄉,以盛產個大味美的肥城桃(又名佛桃)享譽九州,素有「世上桃園」之美稱。近年來,先後獲「山東省城鎮建設明星鄉鎮」、「泰安市經濟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桃鄉春暖花更艷,人面桃花相映紅。作為肥桃的主產區,桃園是桃花旅遊節的承辦單位之一,旅遊節期間最主要的桃花觀賞區。春天桃花盛開時節,漫山遍野的桃花如雲似霞,香飄大地,置身其中,宛若仙境。相傳古代桃園境內一名叫王孝的孝子,歷經千難萬險尋葯救母,感動上天,王母娘娘遂將仙桃核投至王孝母子居處方田中,見風而長,結出仙桃,其母食後痊癒,長壽百歲。該桃即現在的佛桃,因其個大、汁濃、味甘,並有養顏健身、祛病延年之特效,而被世人譽為「群桃之冠」。
桃園鎮歷史悠久,文化古老。史載有古遺址3處,古建築9處。境內出土的陶、瓷、石刻等器物經專家考證,早在商周和漢代時期就有了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春秋時期,孔子曾游於此,遇雨曬書,並留有「曬書城」古跡至今。肥城古建築之一「玉都觀」,1930年建於境內南北王村。建造工藝別致,獨具特色,富有時代和民族風格,列為縣(市)級古建築文物保護單位(現已遷址)。
桃園鎮位置得天獨厚,北臨省會濟南,東依東岳泰山,南與名城曲阜相望,西靠古泊梁山,地處山東省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的中心地帶。肥梁路、孫牛路、湖王路連接南北,泰臨路、肥桃路、安桃路橫貫東西,乘車到濟南機場約1個小時的行程,到北京或到煙台、青島口岸只需4—5個小時;鐵路運輸方便:西至我國南北大動脈——京九鐵路80公里,乘火車可直達全國各地。
桃園鎮自然資源豐富,石灰石總儲量40億立方米,且塊大質佳,青脆易采,是優良的建築材料,又是生產水泥的主要原料;另一種主要生產原料紅粘土與石灰石配套共生,總儲量在10億多立方米。同時,隨著「東果西菜」種植結構調整的深入實施,東部肥桃的種植面積發展到3.2萬畝,已形成早、中、晚熟三大類,以蟠桃、油桃、水蜜、佛桃、黃桃為主的品系結構,共有優良品種40多個,年產肥桃8000萬公斤,其中20000畝肥桃通過了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認證;西部平原地區「兩菜一糧」種植模式得到大面積推廣,馬鈴薯、白菜種植面積均已達4萬畝,年產馬鈴薯10萬噸,白菜20萬噸,是國家級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憑借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肥桃這一獨特的資源優勢,近年來,桃園鎮著力挖掘「桃文化」,大力發展特色旅遊這一朝陽產業,旅遊開發潛力巨大、前景廣闊。近年來,對曬書城、玉皇閣、結義園等歷史遺跡進行修葺完善,打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濃郁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觀,先後成功協辦了七屆桃花旅遊節。
桃園鎮大力實施工業強鎮戰略,民營企業規模快速膨脹,境內共有企業60多家,其中泰安市級規模企業7家,創國家及省名牌產品2個,形成了機械製造、紡織服裝、食品加工、建築材料等主導產業齊頭並進的發展格局。
四萬畝桃花盛開爭奇斗艷,八方客雲集桃園共謀發展。熱情好客的六萬桃鄉人民,誠邀您到人傑地靈的世上桃園,賞花品桃,共敘友情,協力發展。
❺ 曹丕墓在哪裡
曹丕墓是首陽陵,也就在今天河南省洛陽市首陽山。
黃初七年(226年)正月,曹丕回到洛陽的宮殿。五月丙辰日(6月28日),曹丕病重,命鎮軍大將軍陳群、中軍大將軍曹真、征東大將軍曹休、撫軍大將軍司馬懿受領遺詔,共同輔佐嗣主曹叡。讓後宮淑媛、昭儀已下的都各歸其家。
同月十七日(6月29日),曹丕去世,時年四十歲。謚號文皇帝,廟號高祖(《資治通鑒》作世祖)。按其生前的文告,不樹不墳,葬於首陽陵(河南偃師西北)。
(5)王莊遺址擴展閱讀:
首陽陵是由文帝曹丕自己生前規劃建造,構造極為簡單,依山為體,不封不樹,不與妻妾合葬,也不建陵寢園地,神道等,地表沒有任何痕跡。陵中建築豪不侈華,隨葬品以瓦為主,以防後人掘盜。
曹丕是簡殯薄葬的倡導者、實行者。他的父親曹操就倡導薄葬,死後葬禮就很簡單,墓內「無藏金玉珍寶」。曹丕34歲當皇帝,36歲即在首陽山東選壽陵。經過東漢末年的戰亂,曹丕深知世事滄桑。
在喪葬方面,他認為盜墓的「禍由乎厚葬」厚葬封樹,把珠玉金銀珍寶等貴重物品都隨葬於墓,是引起後來被盜的主要原因。厚葬並不是自古就有的,堯、舜就葬之於山林。葬,就是藏,把屍體藏起來,不再讓人們看到。所用棺木、衣服,不需很多、很大、很貴重,能遮蓋屍體就行了。
因此,他對於他死後的安排是:後宮淑媛、昭儀以下的妃嬪「悉遣還家」,與其骨肉團聚或嫁人;陵墓要「因山為體」,不封陵堆墓,不建寢殿,園邑、不修築神道;墓內不隨葬金、銀、玉、銅等貴重物件;墓地選在偃師首陽山東的一塊「丘墟不食之地」。
曹丕在這樣的地方建這樣的陵墓,目的是「欲使易代人之後」,人們「不知其出處」。曹丕對他的後事的安排是明智的。他怕後人違背他的意願,在他百年之後 ,以他是開國之君為由故行厚葬,特意作了《終制》(即遺詔)放在宗廟里,還把副本各一份,分別存在尚書府、秘書府的檔案里。
他在《終制》里說:「安葬父母的遺體,使他們的魂靈永遠安而無危,這是最大的孝順。自古及今,沒有不亡的朝代 ,沒有不被發掘的墓冢。董卓亂國以來,東漢皇帝們的陵墓沒有不被盜掘的。冢墓一經發開,撬碎棺木,掠走金玉珠寶,骸骨散亂狼藉,像受肢解的刑罰一樣,豈不心痛!
《終制》警告他的子孫們說:如果你們違背了我的詔書,隨便改變我薄葬的意願,到後來我屍體就會碎了又碎,等於死了多次。蔑視君父生前的遺訓,就是不忠不孝,若死者有知,在陰間也不會保佑你們的。
❻ 新野縣王莊鎮玉皇廟村有諸葛庄遺址嗎有諸葛亮廟嗎
有!!~~
諸葛庄位於新野縣王莊鎮玉皇廟村張蔡園自然村。
我不確定新野縣王莊鎮玉皇廟村是否有諸葛廟......
諸葛亮廟有多處:
五丈塬諸葛亮廟 還有定軍山的葛亮廟 等等.....
❼ 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南尚任漢墓遺址,地址在哪裡是山東省肥城市王莊鎮嗎
王莊鎮位於肥城西南部,距城區20公里。
南尚任春秋戰國遺址位於王莊鎮南尚任村南高台地。
❽ 王莊鎮的自然狀況
王莊鎮有耕地5.8萬余畝,屬典型的農業鎮,境內地勢平坦,西高東低,溝渠縱橫。沿河東張店、喬灣、梅灣、水檯子四村為沙土地,其餘村為崗地。畜禽主要有牛、羊、雞、狗、豬、鴨、鵝等。植物資源以楊樹、榆樹、槐樹、桃樹、梨樹、枸杞等為主。旅遊資源有玉皇廟、新都古城遺址、西高營原始社會遺址。其中,新都古城遺址系王莽封地,屬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餘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❾ 山東肥城市桃園鎮有個王莊村嗎
有 桃園鎮位於肥城市西南部,轄42個行政村,全鎮總人口6.3萬,鎮域面積10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6萬畝,其中肥桃種植面積3.2萬畝,是肥桃的正宗產地和主產區、聞名中外的肥桃之鄉,以盛產個大味美的肥城桃(又名佛桃)享譽九州,素有「世上桃園」之美稱。近年來,先後獲「山東省城鎮建設明星鄉鎮」、「泰安市經濟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桃鄉春暖花更艷,人面桃花相映紅。作為肥桃的主產區,桃園是桃花旅遊節的承辦單位之一,旅遊節期間最主要的桃花觀賞區。春天桃花盛開時節,漫山遍野的桃花如雲似霞,香飄大地,置身其中,宛若仙境。相傳古代桃園境內一名叫王孝的孝子,歷經千難萬險尋葯救母,感動上天,王母娘娘遂將仙桃核投至王孝母子居處方田中,見風而長,結出仙桃,其母食後痊癒,長壽百歲。該桃即現在的佛桃,因其個大、汁濃、味甘,並有養顏健身、祛病延年之特效,而被世人譽為「群桃之冠」。
桃園鎮歷史悠久,文化古老。史載有古遺址3處,古建築9處。境內出土的陶、瓷、石刻等器物經專家考證,早在商周和漢代時期就有了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春秋時期,孔子曾游於此,遇雨曬書,並留有「曬書城」古跡至今。肥城古建築之一「玉都觀」,1930年建於境內南北王村。建造工藝別致,獨具特色,富有時代和民族風格,列為縣(市)級古建築文物保護單位(現已遷址)。
桃園鎮位置得天獨厚,北臨省會濟南,東依東岳泰山,南與名城曲阜相望,西靠古泊梁山,地處山東省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的中心地帶。肥梁路、孫牛路、湖王路連接南北,泰臨路、肥桃路、安桃路橫貫東西,乘車到濟南機場約1個小時的行程,到北京或到煙台、青島口岸只需4—5個小時;鐵路運輸方便:西至我國南北大動脈——京九鐵路80公里,乘火車可直達全國各地。
桃園鎮自然資源豐富,石灰石總儲量40億立方米,且塊大質佳,青脆易采,是優良的建築材料,又是生產水泥的主要原料;另一種主要生產原料紅粘土與石灰石配套共生,總儲量在10億多立方米。同時,隨著「東果西菜」種植結構調整的深入實施,東部肥桃的種植面積發展到3.2萬畝,已形成早、中、晚熟三大類,以蟠桃、油桃、水蜜、佛桃、黃桃為主的品系結構,共有優良品種40多個,年產肥桃8000萬公斤,其中20000畝肥桃通過了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認證;西部平原地區「兩菜一糧」種植模式得到大面積推廣,馬鈴薯、白菜種植面積均已達4萬畝,年產馬鈴薯10萬噸,白菜20萬噸,是國家級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憑借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肥桃這一獨特的資源優勢,近年來,桃園鎮著力挖掘「桃文化」,大力發展特色旅遊這一朝陽產業,旅遊開發潛力巨大、前景廣闊。近年來,對曬書城、玉皇閣、結義園等歷史遺跡進行修葺完善,打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濃郁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觀,先後成功協辦了七屆桃花旅遊節。
桃園鎮大力實施工業強鎮戰略,民營企業規模快速膨脹,境內共有企業60多家,其中泰安市級規模企業7家,創國家及省名牌產品2個,形成了機械製造、紡織服裝、食品加工、建築材料等主導產業齊頭並進的發展格局。
四萬畝桃花盛開爭奇斗艷,八方客雲集桃園共謀發展。熱情好客的六萬桃鄉人民,誠邀您到人傑地靈的世上桃園,賞花品桃,共敘友情,協力發展。
❿ 求!滑縣王莊鎮歷史簡介!
地理位置:
滑縣位於豫北平原,與濮陽、延津、浚縣、長垣、封丘、內黃接壤。縣城道口鎮南距鄭州市153公里,北距安陽市70公里,東北距濮陽市53公里,西南距新鄉市70公里,西北距鶴壁新市區25公里。全縣面積1814平方公 里,耕地面積171萬畝。轄9鎮13鄉,1020個行政村,總人口12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03萬人。
氣 候:
氣候濕潤,雨量較充沛,平均氣溫13.7度,平均降水量634.3毫米,日照2365.5小時,無霜期201天,適宜 小麥、玉米、大豆、花生、棉花、紅薯等農作物生長。
歷史沿革:
滑縣之名始於明洪武七年(1374年)。至於「滑」,蓋因滑台城而得名。《重修滑縣志》記載:「周公次八子伯爵封於滑,為滑伯。」滑伯本姬姓,後裔改為滑氏。《元和志》雲:「滑氏為壘,後人增以為城,臨河有台,故曰滑台城。」《水經注》曰:「舊說,滑台人自修築此城,因以名焉。」
秦漢之時,滑境稱白馬縣,隸屬東郡。隋明至初,滑縣稱滑州。明洪武三年(1370年),廢白馬縣入滑州。七年降滑州為滑縣。清雍正三年,滑縣改屬河南衛輝府。中華民國3年(1914年),裁並府、州,滑縣隸屬豫北道。17年,改屬河南省第三行政區劃專區。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11月,縣政府自萬集村遷至道口鎮,隸屬平原省濮陽專區。1952年11月,平原省撤消,滑縣復歸河南省,仍屬濮陽專區。1986年2月,改屬安陽市。
旅遊資源:滑縣自古人文薈萃、文化底蘊深厚。始為顓頊之都,繼為封侯之國,秦設東郡,隋改滑州,明洪武廢州為縣,歷有建制,代有沿革。明福寺塔、瓦崗寨遺址、歐陽書院、李文成故居等名勝古跡,展示了古老璀璨的文明史,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和旅遊開發價值。
行政區劃:
滑縣縣轄9鎮(道口鎮 城關鎮 白道口鎮 留固鎮 萬古鎮 高平鎮 上官鎮 牛屯鎮 王莊鎮)13鄉(棗村鄉 四間房鄉 八里營鄉 趙營鄉 大寨鄉 老廟鄉 桑村鄉 慈周寨鄉 瓦崗寨鄉 老店鄉 焦虎鄉 半坡店鄉 小鋪鄉),1020個行政村,總人口12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03萬人。
科教文衛:
滑縣有各級各類學校705所,其中普通高中6所,職業高中3所,初中91所,小學604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中小學在校生共241290名。其中高中在校生14535名,普通高中階段在校生11549人,職業高中在校生2986人,初中在校生75523名。小學在校生138120名,其它學校(園)在校生13212名。全縣中小學教職工13186人,其中專任教師9967名。
全縣衛生系統共有27家公立醫療機構,其中包括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縣中心醫院等3家縣級醫療單位,22個鄉鎮衛生院和縣衛生防疫站、縣婦幼保健院兩家防疫保健機構。擁有1230張床位。全系統1671名衛生工作人員中有衛生專業技術人員735名,具有副高以上職稱者23人,中級職稱者234人,初級職稱者455人。房屋總建築面積90864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3990萬元,萬元以上醫療設備價值866萬元。
金融保險:
滑縣共有7家銀行(人民銀行 工商銀行 農業銀行 農業發展銀行 建設銀行 中國銀行 信用聯社),5家保險公司(財產保險公司 人壽保險公司 太平洋保險公司 新華人壽保險公司 泰康人壽保險公司)。
社會保障:
企業養老保險:截止2003年3月底,全縣參加社會勞動保險的單位已達432個,參保職工25941人,參保范圍基本上實現了覆蓋,確保了全縣5300餘名離退休職工養老金的按時足額發放,社會發放率達100%。
機關事業養老保險:機關事業養老保險於2001年3月職能劃到勞動保障部門後,按照穩步擴面,完善政策,規范運作的工作思路,積極將機關事業養老保障由原來僅限於黨政機關、全供事業單位擴展到了差供和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參保職業由移交前的4300人,增加到6100餘人,保證1200餘名離退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社會化發放率達80%以上,高於全市其它縣(市)區。
醫療保險:醫療保險制度的改革自2000年11月啟動實施以來,狠抓基礎設施建設,構築完善政策框架,建立多層次醫療保險保系,探索多渠道籌集資金辦法,強化對「兩個定點」的服務管理。減輕了財政和單位負擔,維護了參保職工的合法權益,基本實現了政府滿意,參保單位滿意,絕大多數職工滿意,兩個定點滿意的工作目標。目前,參保職工25000人,覆蓋面達70%以上。
失業保險:按照《失業保險條例》的規定,逐步將事業單位納入失業保險參保范圍。目前參保職工已達30000人,保證了全縣757名失業金的按時足額發放,並按「三三制」原則承擔1060名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金。
工傷保險和女工生育保險:工傷保險和女工生育保險的覆蓋人數、基金征繳、基金兌付等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效,工傷保險參保職工達13300餘人,女工生育保險達23000餘人,較好維護了工作致殘,工傷死亡和女工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