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記的格式
1. 寫游記的格式,急急急!!!
寫游記的格式:一、去哪裡遊玩 。 二、所見、所聞。 三、所想、感悟。
2. 格列佛游記的讀書筆記(正規格式,不少於600字)
格列佛游記》讀後感
《格列佛游記》的作者斯威夫特出生於愛爾蘭的首都都柏林,父親是一位定居在愛爾蘭的英國人。他是一個遺腹子,由叔父扶養成人。他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記》發表於1726年,被當作是兒童文學作品,實際上卻是抨擊當時英國社會墮落與腐敗的諷刺小說。
在這本書中,寫得是主人公,一位外科醫生格列佛的冒險故事,其中一些令人心驚肉跳。在小人國里,他成了龐然大物,刀槍不入,一連吞幾十頭黃牛仍填不飽肚子;在巨人國里,他變成了巨人們的玩偶,被玩弄於手掌間,並與蒼蠅和蜂子展開斗爭;後來,他來到神秘的飛島國,這里的人利用鳥的下部的天然磁鐵和海底下的磁鐵的力量,隨心所欲地移動,這同時也是一個可隨時傳喚鬼魂對話、專門搞些莫名其妙的研究的離奇國家;還有令人深感汗顏的慧駰國,在這個人馬顛倒的世界裡,更有許多不可思議的故事。讀著讀著,我彷彿隨著格列佛一起走進了那個奇幻的世界。那些玩偶般的小人,高大威猛的巨人,長得像魚的飛島國居民,以及慧駰和耶胡們,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覺得最特別的要數飛島國的居民。他們的眼睛都長在一側,而且是一個愛好樂器的民族,在他們的衣服上也有各自喜歡的樂器。那裡的侍從必須要時刻敲打大臣們的腦袋,否則他們總愛異想天開。……讀了這本書後,我很佩服格列佛的智慧、勇氣和冒險的精神,他是個與眾不同的男子漢,他一見到大海就抑制不住內心冒險的沖動。作為一名醫生,他專門搭乘去各地旅行的船隻,以為船員看病為由,去環游世界,到處冒險。
讀了這本書以後,我漸漸覺得這些書其實很有意思,而且不會看不進去,反而讀過幾遍之後,越發愛上了這些書。書是人們進步的階梯,在書的世界遨遊是每個人的夢想。打開手中的書,一頭扎進去吧,總有一天會發現其中的樂趣。
2
當我翻開了《格列佛游記》時我立刻就被眼前的目錄所吸引了:小人國歷險、大人國歷險、會飛的國家……這些字眼似乎被作者施加了魔力,我一看到這些就想快點往下看,想快點了解怎麼會有小人國和大人國,國家又怎麼會飛。帶著這些疑問我認真地讀起了第一章。
這本書講的是格列佛以海上醫生的身份隨同一艘船出海航行,後遭遇風暴孤身一人涉險了一些神奇的國家,最後終於回到了自己的國家的事情。情節曲折、玄妙,又不乏幽默。把格列佛的歷險寫的栩栩如生,有趣極了。與其說是「格列佛游記」倒不如說成是「我與格列佛的游記」呢,因為我在閱讀這本書時幾乎入迷了,好像就是我和他一起歷險一樣。但是我又從心裡佩服他的機智勇敢,他總是給我一中「逆境叢生」的感覺,這點就是他歷盡艱險後從新踏上自己的國土的主要原因,所以我堅決要向他學習這種精神,否則的話,若我以後遇到這種事情的話說不定早已經一命嗚呼了呢
3
長假里,我讀了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的《格列佛游記》。小說以辛辣的諷刺與幽默、離奇的想像與誇張,描述酷愛航海冒險的格列佛,四處周遊世界,經歷了大大小小驚險而有趣的奇遇。
游記中的大人國、小人國的離奇故事深深吸引了我,然而給我印象最深的1710年格列佛泛舟北美,巧遇了荒島上的慧因國,結識了具有仁慈、誠實美德的慧因國國王的故事。在慧因國的語言中沒有「撒謊」和「欺騙」這樣的字樣,人們更不懂他們的含義。他們不懂什麽是「懷疑」,什麽是「不信任」。在他們的國度中,一切都是真實的、透明的。
我很羨慕格列佛能有幸到慧因國,哪裡是我們所追求和向
3. 游記的格式是什麼
線索
有人說,寫文章如同串珠,沒有一根線索將其中各個要素聯結起專來,這篇文章就會支屬離破碎,或者雜亂無章。寫游記更是這樣,一定要有一條合理的線索貫穿其中。游記中,最常用的寫作順序可能就是行蹤了。即按照游覽的先後次序來寫。比如一篇參觀動物園的游記,就可以按照參觀的順序一一記述。此外,還有以景物的組織關系、方位關系等作為記游的線索的。
主體 主體指的事做這件事的人或集體。既然是游,就一定有游的主體。在游記的寫作中,如果缺少了人,就與說明文或寫景散文差不多了。對游記中主體的點明也有多種不同的方式,可以在一開始就點明。此外,游記的主體還可以在寫作過程中自然出場,也可以在文章結尾指出。
寫景 對景物的描寫也是游記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人是主體,景是客體。游記中的寫景,應根據寫作的需要,有選擇、有重點地寫。游記中的景物描寫最好能夠配合文章的主題。
地點 在寫游記時,一定要注意說明游覽或參觀的地點,比如海洋館、大草原、科技館等。
4. 用移步換景法寫一篇游記的格式
游秦始皇兵馬俑
這里便是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雖說透著一絲古色古香的氣息,但是仍然能感覺出刀光劍影的寒氣。今天,我們一行人就是專程來參觀這里的。
我早早就聽說過秦始皇兵馬俑的雄偉和壯觀,但是不親臨其境還是難以體會到這種嘆為觀止的壯麗。我們一進大門口,就匆匆趕到了一號坑。據說一號坑中的兵馬俑數量最多,而且秦始皇兵馬俑就是在這里被發掘的。
我剛剛邁進一號坑,就被驚呆了:面前是一個長一公里,寬半公里的長方形大坑,坑的四條邊都被柵欄圍上了,柵欄的另一邊是一條兩米寬的供遊客參觀的小路。我抬眼往上望去,這里簡直就像一個巨型的蔬菜大棚,房頂好像是用一條條鋼筋編織而成的,上面還蓋上了猩紅色的鋼板,近十條類似施工用的鐵架子把房頂分割成了10塊兒,每一塊兒都有一個可以透進陽光的長方形小洞,溫暖的陽光從中斜斜的射了進來,照亮了位於坑底的兵馬俑。
兵馬俑不愧為世界第八大奇跡。我的正前方整整齊齊地排列了三排威武的「士兵」,每一排大概有二三十個,神態各異,全都面向前方,似乎正在為後面的軍隊開路。後面便是豎著的一排排齊人高的土山似的戰壕,戰壕之間零零散散地站著幾個士兵,同樣是面向前方。在他們的正前方偏右一點,豎著一個牌子,上面寫著「打井位置」。第一個兵馬俑就是從這里發掘的。
我們順著小路慢慢往前走,來欣賞這一千多個兵馬俑。有些兵馬俑掉了腦袋,只剩下一架軀體,還有些肩膀也掉了,最慘的是位於右邊的幾個兵馬俑,生生地變成了殘疾人。雖然這些兵馬俑已經不算完好。這里的兵馬俑大部分都保存完好,並且排列整齊,就像一支真的皇家軍隊,正在威武地像敵人進發。
我們順著小路繼續往前走,我的腿肚子已經微微有些酸。在1號坑的後面,幾匹馬在一個斷了手的馬夫的指引下朝前威武地屹立著。這些馬毛皮光滑,腦袋高高地揚著,全部是上等的好馬。在這些馬的前方,有兩輛漂亮華麗的馬車,由4匹馬拉著,頂棚上似乎還有一些花紋,我可以想像出這輛馬車剛剛製造出來時是多麼的美觀。正在我沉醉於這兩輛馬車時,我們已經到了二號坑的入口。二號坑相比之下就小多了,並且光線非常暗,這里大部分都是一些首腦人物,大部分將軍都在這里安置著。我們沒有在這里停留多久,直接走向了三號坑。
三號坑的結構很復雜,但是兵馬俑卻很少。據導游介紹,這里的大部分兵馬俑還沒有被挖掘,遠處蓋著塑料布的地方就是已經發現但未被挖掘出土的兵馬俑。我順著她的手指往那兒看,竟然看見了一個半截身子埋在土裡只露著腦袋的馬匹。
我們又看了兵馬俑的介紹,逛了逛小商店,買了一些帶有紀念意義的微型兵馬俑,便邁出了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的大門。
回頭再望望這古香古色的大門,我真是感慨萬千。5000年的文明古國,孕育出了多少勤勞智慧的人民!這些兵馬俑,不僅僅是一件件藝術品,還是人類智慧和文明的結晶,象徵著我們泱泱古國的燦爛文化。看著這些兵馬俑模型,我真為我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5. 用書信的格式寫一篇游記
範文:這天上午,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到了
腳下,遠遠望去,長城就像回一條長龍,在崇答山峻嶺間蜿蜒盤旋。
走近居庸關入口,只見居庸關城樓上面刻著「
」幾個紅色的大字。我們順著一段隧道爬上了長城,長城上遊人如織。在長城上,我看見了每隔一段都有一個小檯子,有點好奇,問爸爸那是干什麼用的,爸爸說:「那是烽火台,當敵人來犯時就點火放煙,通知下一個烽火台,這樣一個一個傳下去」。長城很寬,五六匹馬可以並排走,在長城的一側,還有瞭望口和射擊口,供瞭望觀察和射擊用。走在長城上,看著山上的風景,心裡想起古代勞動人民來,那時科技貧窮,沒有火車、汽車、起重機,為了國家的安全,人民能夠安居樂業,他們靠著無數雙手和智慧搭起了這座長城,這真是一個無法相信的奇跡啊!
6. 暢游日月潭寫成游記的形式
暢游日月潭
到了台灣阿里山和日月潭是必游之地,因為對於大陸人來說,除了台北,台中,高雄,基隆等地名之外,大約能叫上名字也就是這兩個地方了。
車子順著盤山公路上行,眼前突然出現一片碧綠的湖泊,那就是日月潭了。這是一個海拔700多米的高山湖泊,周圍被2000多米的群山包圍,用綠水青山來描述這里最為恰當。爬上位於小山上的玄光寺,整個湖泊盡收眼底,湖的當中有個綠玉般的小島,那是當地邵族人的聖地光華島,過去只有邵族裡身份很高的人才能在舉行祭祀儀式時上島,原本8公頃的小島,由於水庫蓄水抬高了水位,只剩下很小的一塊,遠遠看去好象一塊綠玉,所以也叫玉珠島。光華島將湖面分割成一個圓形一個半月型的兩個湖面,日月潭由此得名。日月潭碧水如玉,有陰柔之美,而環繞周圍的高山又付與它陽剛之美。
日月潭游記
從碼頭乘上游覽船,船頭推開碧波前行,遠處群山層層疊疊,薄薄的霧藹中影影錯錯,好象一副濃淡相宜的水墨畫。山上有座佛塔,那就是玄奘寺了,唐代著名高僧玄奘的部分遺骨,在抗日戰爭期間從南京被日本人帶到日本,直到1966年才又漂泊到台灣,葬在玄奘寺,不知何時才能回到他原來的家。
日月潭游記
在日潭的盡頭有個螃蟹狀的建築,那是發電場的廠房,旁邊有幾座水上人家,小小的船屋和山水畫中一模一樣,那種悠閑的感覺讓人很想像陶源明一樣隱居與此。綠水青山隨著船移動的速度向後移動,好象一幅徐徐展開的水墨畫,美不勝收。
船停了,在湖中央的光華小島。中心的彈丸小島才是真正的光華島,而我們站的地方其實是人工浮島,是為了保護光華島而專為遊人建立的。站在上面浮島輕輕起伏,多少有點想暈船的感覺,但周圍綠草如茵,景色非常優美。光華島上有邵族人祭祀用的牌坊,還有幾棵蒼勁的柏樹,上面還落著幾只不知名的水鳥。
日月潭游記
離開光華島船在月潭中行駛,前方岸上出現一座暗紅色的建築,那是曾經的蔣氏夫婦的別墅,現在則成了一家5星級酒店。酒店的岸邊蔣氏的遊艇靜靜的卧在那裡,彷彿等著主人的回來,而涼亭下面的碉堡則默默訴說著昔日輝煌,山坡上一座黃色屋頂的教堂是宋美齡的專用教堂。
日月潭游記
在月潭的一角我們看到了日月潭的出水口,泉水咕嘟咕嘟的向外冒,旁邊測量水位的石青蛙像疊羅漢一樣,可以根據淹沒第幾只青蛙來確定水位的高低。 船抵達碼頭,碼頭上木棧橋上擺滿鮮花,兩旁停滿了各色遊艇,很有點歐洲的感覺。碼頭旁禮品店林立,琳琅滿目的小禮品讓人不忍離去,燒烤小攤上的小吃令人垂涎欲滴。
日月潭游記
穿過商店街,來到邵族人的小店,說是看錶演,其實是為了賣東西,美其名曰是為保護少數民族文化,生意也算作的動足了腦筋。
7. 游記格式的寫人記事的作文(不少於600字)
記得那年,我再爸爸媽媽的帶領下遊玩了綏市國門那裡的景色真是美不勝收啊!青山綠水,花鳥魚蟲,一切美麗和諧,讓人過目難忘。
一進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綏芬河口岸」5個大字。再往裡走就是一片綠地,上面有幾朵五顏六色的小花,然後是水平如鏡的小湖。湖中有好多魚兒,紅的,白的,黑的,花的……金魚,鯽魚,鯉魚……湖底還有大大小小,花花綠綠的鵝卵石。把腳放進湖水裡,啊……透心涼。湖旁還有一個一個的大頭,石頭上的那個丹頂鶴不是要欲欲起飛,直插雲霄呢!
「喀嚓喀嚓」爸爸為我在鳥籠旁照了張像。那大大的鳥籠里與各式各樣的小鳥,有好多種我都說不出名字呢!鳥兒唧唧喳喳,好可愛啊!鳥籠旁、還有一個大大的湖,最顯著的地方是湖的清,湖的靜,湖上的橋。
湖的清,透過清清的湖水,看的清湖底的沙石,看的清湖底魚兒的嬉戲,看的清湖底如同雜草一樣的「小海藻」。湖得靜,靜的不知是一塊玻璃,還是一片藍藍的湖水。風兒吹來,湖中盪起微波,這才知是一片湖水。湖上的橋是紅色的,橋上的紅色木板雖然已被人踏掉了一些顏色,但在我眼裡依然那麽美麗。
咦!那邊不是中俄交界處嘛!!!一面中國旗和一面俄國旗迎風飄拂,讓我想起了革命戰士,是他們用鮮血製成了這面旗,是他們用生命換來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
這次國門之旅讓我受益匪淺,國門不僅僅是中國的象徵,更是中國人的象徵!
求採納,O(∩_∩)O謝謝
來自:作文網六年級:1651
8. 1941年以後游記形式的文字展現有哪些代表作
1941年以後,由於政治環境的惡劣,國統區的報告文學衰落了下去,記敘性散文便不太發達。只有一些游記之類的文字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缺。如郭沫若的《蘇聯紀行》、《南京印象》,茅盾的《雜談蘇聯》、《蘇聯見聞錄》等。這些集子既有訪問游覽見聞的記載,也常常發表自己的感觸,表現著鮮明的感情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