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子遺址
1. 今年有哪國內有哪些考古大發現
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按年代早晚排列:
廣東英德青塘遺址
湖北沙洋城河新石器時代遺址
陝西延安蘆山峁新石器時代遺址
新疆尼勒克吉仁台溝口遺址
山西聞喜酒務頭商代墓地
陝西澄城劉家窪東周遺址
江蘇張家港黃泗浦遺址
河北張家口太子城金代城址
重慶合川釣魚城范家堰南宋衙署遺址
遼寧庄河海域甲午沉艦遺址(經遠艦)水下考古調查
2. 北城子歷史
北城子遺址是戰國一一漢時期的古遺址 , 位於唐縣北店頭鄉北城子村 , 地處太行山東麓唐縣西北十三里的丘陵地帶 , 海拔 188 米。北面、南面是山崗 , 東面是山溝 , 西面為平地 , 有一小河 發源於南部 , 名日倒流河 , 往西注入唐河。
北城子原是一座方城 , 南北長 1,200 米 , 東西長 1,000 米 , 總面積為 120 萬平方米 , 遺址的東北角唯一尚有一段殘牆長約 480 米 , 寬 8.5 米 , 高 7 米。夯土層分明 , 每層 8-10 厘米 , 並在城牆窮土層中發現了灰陶片 , 它為研究戰國一一漢時期的城池 建設提供了很好的資料。在對遺址普查中 , 還發現了殘豆盤 , 帶繩紋的灰陶器物殘片等 。
通過多次普查 , 據該村老鄉們提供的線索 , 相傳此城叫慕容 城 , 燕主慕容垂始建於此 , 據《明弘治保定郡志》記載 :「中山城在郡西一百三十里 , 屬唐縣古鮮虞地 , 東晉太元十年 (385 年 ) 慕容垂遷都中山 , 此城蓋慕容垂所築 , 唐太宗征遼至此安飲 , 歌曰 : 『對敵六奇舉 , 臨戎八陣張 』, 即此城也。 」 據清光緒三年重修的 《唐縣志》記載 :" 唐縣城北十三里的山嶺上有城名『中山城 』, 相傳是帝堯唐侯國遺址 , 十六國後燕主慕容垂始建都於此。 「相傳由於南北城子位於中山城的南、北兩側 , 因得此名 , 並沿用至今。總之 , 此城應屬漢中山城城址 , 該遺址的發現和保存 , 對研究我國歷史具有重要價值 , 為唐縣的歷史發展提供了實物資料。
3. 預計平谷北城子農村什麼時候規劃
加351943501 我發份平谷2020年以前的規劃給你 記得給分啊
註明要規劃
4. 中國建國以來都發掘過哪些古代陵墓
大葆苔(西)漢墓;老山漢墓;唐乾陵地宮;明十三陵定陵地宮;清東陵裕陵,定東陵
5. 隆化遼金遺址所在地
早在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在這里繁衍生息。到原始社會末期,這里已經發展為細石器文化,人們開始從事農牧業生產。商代,屬孤竹國北境。公元前十一世紀武王伐紂後,是我國北方的東胡、山戎民族生存活動的地方。春秋戰國時期為燕國的右北平郡,西部屬漁陽郡,秦統一後屬漁陽郡。秦末,這里被匈奴吞並,為冒頓單於國。經考古發現,這一時期的文化遺址主要有:
黑水古城舊址:在隆化鎮黑水村,有南城子,北城子古城遺址,其年代不詳;在菠菜溝有新石器時代晚期選址一處,初步推斷為4000年前古人類遺存。
朝梁溝古城遺址:在隆化鎮朝梁溝村西山坡,有古城遺址一處,為商周時期遺址。
下山咀古城遺址:在隆化鎮山咀村龍頭砬子山南坡,有古城遺址一處,為商周時期遺址。
北山遺址:在藍旗鎮少府村北山有新石器時代古遺址一處。
6. 北齊鄴城在什麼地方
鄴城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地區富庶繁盛的大都市之一。後趙、前燕、東魏、北齊先後在此建都,魏時曹操也曾以此為北方政治中心。鄴本有二城。北城為曹魏在舊城基礎上擴建,東西七里,南北五里,位於漳水之北,城西北隅自北而南有冰井、銅雀、金鳳三台。近代漳水南移,故址大都已在漳水之北,即今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西南鄴鎮、三台村迤東一帶(距縣城約18公里}。南城興建於東魏初年,在今漳水之南,東西六里,南北八里六十步,較北城大,在今河南安陽縣境內。
「鄴」之名始於黃帝之孫顓頊孫女女修之子大業始居地(鄴,業之居住地之意)。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鄴城作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朝都城,居於中國北方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長達四個世紀之久!!
六朝古都鄴城將重浮地面 千年前為戰火所毀
香港《大公報》報道,該報記者近日從河北臨漳縣文物保管所獲悉,名列內地「大遺址保護項目」的鄴城遺址展示工程已全面啟動,國家將投入二點三億元人民幣的專項資金,發掘和展示鄴城遺址。在整個工程規劃完成後,這座現時被埋沒農田底下的古代都城將重新浮現地面,在人們面前展現其原貌。
鄴城始建於春秋時期,先後成為曹魏、冉魏、前燕、北魏、東魏、北齊六個朝代的都城,是當時北方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著名的建安文學就誕生在這里。鄴城於北周末年毀於戰火,遺址現大部分被漳河淹沒,地表上僅存一些殘缺不全的城垣遺址及高出地面的金鳳殘台和銅雀台的東南角。
目前,鄴城遺址大部分被埋於村莊和農田下,是內地唯一未被現代大城市壓住的都城遺址。遺址展示工程規劃共分三期十五年進行,近期遺址內道路系統基本成型,中期遺址城市格局逐漸清晰,遠期規劃完成後,鄴城遺址的都城風貌將完整地展示出來。工程開始後,遺址上的十五個村莊,二萬三千多人將陸續被遷走。
據鄴城文物保管所所長王福生介紹,鄴城遺址將獲得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地面遺存以現場原狀展示,地下遺址發掘後回填按原狀在地面上模擬展示,並建成博物館、數據館,進行相關文物數據的陳列展示,將成為中國,乃至東亞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古代都城研究基地。
鄴城是中國第一個依據城市規劃有步驟建設的都城,全城強調中軸安排,王宮、街道整齊對稱,結構嚴謹,分區明顯。這種布局方式上承秦漢,後啟隋唐,後代都城的規劃都以此為例。特別是它對後來的長安、洛陽、北京城的興建乃至日本的宮廷建築都有深遠影響。日本的中國都城調查團曾多次前往鄴城進行調研,他們推斷,日本最早的都城難波宮的建築並非受了洛陽古都的影響,而是受了鄴城古都的影響。
消失在地下的"六朝古都"
古「鄴城」的歷史背影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上,有過無數具有坐標意義的古城,而位於邯鄲臨漳縣境內的古鄴城遺址便具有這種意義。
鄴城始建於公元前685年,毀於公元580年,先後6次成為國都,曾經有著無邊的繁華與熱鬧,遺憾的是這座「六朝古都」未能倖存至今。
遠遠望去,這曾經記載過人類文明進程的鄴城遺址,現如今大部分已深埋於漫漫黃土之中。而聞名古今的金虎台和銅雀台的遺跡夯土層依然屹立著,似乎還在訴說著歷史雲煙。回望歷史,那些耳熟能詳的典故似乎又鮮活地呈現在眼前———西門豹治漳河於此,銅雀台的風流傳說於此,曹操雄霸天下的故事發生於此……
戰國初期魏文侯時,漳河邊的鄴城百姓怕河水淹沒家園,在河伯要娶親的謊言欺騙下,每年都被迫出錢,將被選定的女子投入漳河。後來,西門豹戳穿河伯娶親的鬼把戲,鑿渠十二條,引漳河之水灌溉民田,百姓安居樂業。
聞名的「銅雀台」也在鄴城遺址。其實,關於銅雀台的意義,人們似乎對其建築與功用並不太感興趣,倒是「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的詩句才是人們最難忘卻的記憶。文人墨客們似乎從來不願意錯過英雄美人的故事演繹,於是銅雀台上杜撰大喬小喬春深被鎖的描寫更吸引聽故事的人。於是,三國時周郎的命運變得多情而無奈,而曹操的形象卻從未博得聽眾的稱贊,是指責與批判伴隨著梟雄的名聲走到現在。
據史書記載,建安15年,曹操為鞏固統治地位,大興土木營建鄴都,興建了銅雀台。後相繼建造了金虎台(後趙時因避建武帝石虎諱改名為「金鳳台」)和冰井台,史稱「銅雀三台」。「三台」建在鄴城西城牆北,金鳳台在南、冰井台在北、銅雀台居中,由南到北一字排開。銅雀台高十丈,有屋百餘間,金鳳台和冰井台分別高八丈。金鳳台上有屋190間。冰井台上有屋140間,內有三座冰室,每室內有井數眼,深15丈。傳說中「三台」曾建橋,無水為何建橋呢?有一說認為這是軍事需要。據說,「三台」相距六十步,上建有兩座浮橋相連,假如一台被攻佔,浮橋可被廢除,而使其他兩台獨立。然而,這么長的兩座浮橋是如何懸空而架的,至今還是個歷史之謎。但是卻因此產生了一種說法,認為由這兩座浮橋諧音而演繹出「銅雀春深鎖二喬」的詩句和故事流傳民間。
銅雀台無疑是一座軍事要地,但是它留在人們記憶里的彷彿是一處享樂之所。那時,一代梟雄曹孟德常常在此與文人騷客宴飲賦詩、與姬妾宮女歌舞歡宴。
傳說中,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就誕生於此,當年曹操重金贖回被南匈奴掠走的著名女詩人,這位才女不負眾望,在銅雀台上即興演奏出這首至今流傳的名曲。還有,陳思王曹植「援筆立就」的那篇登台賦,文字曠遠清麗。
鄴城西依太行,北臨漳河,為兵家必爭之地,鄴城也因戰爭,在營建與破壞中輪回。鄴城遺址由北、南兩座相連的城組成,稱鄴北城和鄴南城,今漳河橫貫其間。
建安九年,曹操平袁紹,營建鄴城,後定為王都。魏文帝曹丕稱帝後移都洛陽,仍以鄴城為五都之一,此即鄴北城。其後十六國時期的後趙、冉魏、前燕均建都於此。北朝後期東魏天平元年由洛陽遷都鄴城,天平二年起用4年時間興建鄴南城,是為東魏北齊的都城。鄴北城仍繼續使用。在北齊高氏都鄴27年後,大象二年被北周所滅,城市被焚。隨著歷史朝代的更迭,一代名都成為廢墟,多少文人墨客至此觸景生情,感傷萬千。
7. 北城鎮的歷史文化
北城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後晉天福三年(公元938年)北城屬步傍部治下,稱普扎籠城,元憲宗六年(公元1256年)蒙古立羅伽部萬戶府於河陽(今澄江)轄普舍(今北城)等五個千戶所。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設新興州,州轄普舍(今北城)、研和二縣。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九月撤銷普舍縣,並入新興州。清康熙三十五年為普舍鄉。民國29年(1940年)為普舍鎮,新中國成立後,先後更名為北前區、北城公社、北城區,1986年撤區建鎮。
北城鎮地處滇中咽喉要道,商賈雲集,是茶馬古道必經之地,自古便有「滇中商業碼頭」、「商業重鎮」之稱,人文匯萃,文物古跡重多,著名歷史人物有:陳表,(公元1490-1573年)字獻忠,號草池,玉溪北城人,公元1516年中舉,時年27歲,明嘉靖二年(1523年)進士及第,官至浙江道監察御史,有「鐵面御史」的美譽。管灝,字若梁,號希洛,北城鎮桃源人,清康熙甲戌(1694年)科進士,官至吏科掌印給事中、翰林院檢討,熱心公益事業,興修水利,造福家鄉子孫後代。謝汝翼(1879-1914年),北城鎮謝井村人,清末留學日本,先入東京振武學校,後入陸軍土官學校,畢業後回滇任滇軍炮兵第十九標教官,後任第三營管帶。雲南「重九起義」領導者之一,辛亥革命元勛,曾任護國軍團長,雲南講武學校校長、雲南陸軍第二師師長,護理雲南都督。
馬聯元(1832-1903年),回族,北城鎮大營村人,通曉阿拉伯文和波斯文,曾朝覲麥加、遍游西亞,用漢文和阿文著有《四篇要道》、《性理本經》等書十部,耗銀1500餘兩,木刻《古蘭經》,木刻印板今尤存昆明伊斯蘭教協會。
熊介臣,(1911-1980年)北城鎮人,著名花燈生角演員,抗日戰爭期間組織雲南農民救亡燈劇團,曾主演《張小二從軍》、《茶山殺敵》、《新投軍別窯》等劇。積極宣傳抗日,新中國成立後任昆明市花燈工作聯合會宣傳教育主任、昆明市花燈團團長。 位於龍馬山南坡下,井中所涌澀水系自然泉水之佳品,含80多種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和20多種微量元素,清涼、味略澀,飲後氣爽神清,食慾大增。澀水井歷史悠久,早在明未清初就是遠近聞名的勝地。清代《新興州志》將澀水井列入《古跡》篇中,稱它為「酸水井」。每年春天,四方村民、玉溪市民,乃至昆明人成群結對,扶老攜幼,紛紛來到澀水井暢飲。
煥文塔
北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民族民間文化豐富多彩,花燈、曲藝表演植根於群眾,代代相傳。1982年,各村(鄉)相繼成立了花燈組,1983年1月由何萬德、曾慶元,沈福寬創作的花燈劇《白鴨風波》、《爭媽》、《換糧記》獲玉溪縣優秀劇目獎;1987年北城電影院受到國家文化部、廣電部等六部委的表彰。1987-1991年先後在西寺、梅園、刺桐關發現西漢初期的銅斧、銅鋤、銅錢,東漢石棺墓,新石器時代的人類居住遺址。1996年北城文化中心被省文化廳定為一級文化站,玉溪地區文化先進單位,2003年4月成立了北城鎮花燈協會,共有24個民間花燈業余隊活躍在各村(居)委會。2004年北城鎮徵集出版了《北城民間故選集》、《中國玉溪高古樓》文集,到2006年止,境內有文化中心一個,電影院1個,鎮圖書室1個,村級標准文化室四個,藏書14200冊,文化旅遊境點有:高古樓、煥文塔,百歲坊、初公坊、李家大院、澀水井、太平寺、借銀寺、紅旗水庫公園等,傳統文化飲食有:青堆土榨酸漿米線、北城涼粉、水晶蜜餞、鹵鴨、灌肚、火燒餅、孔家包子,刺桐關麻辣雞等。 蓮池村委會中蓮池村沙溝埂有200-300年,高30米,胸徑1-1.5米的古清香樹六棵,夏井村委會一組萬年青樹2棵,高35米,胸徑1.7米左右,樹齡300年以上。後所8組萬年青樹25米,胸脛1.8米左右,樹齡500年以上。梅園上莊子村萬年青,樹高28米,胸脛1.5米,樹齡350年。
8. 古中山國遺址在哪兒
中山文化主要分布在今保定市唐縣、阜平、曲陽、順平一帶的山區,早期都城在顧(今定州)。主要遺址有唐縣北城子、西城子、固城、洪城 、軍城,曲陽黨城,順平子城、中下邑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