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塔遺址
㈠ 雷峰塔都出土了什麼文物」
雷峰塔地宮出土60多件珍貴文物,總共100多公斤重,包括鐵函、金塗塔、蓮花座龍紋鎦金銅佛像、銀盒、銅鏡、帶扣、錢幣、木器、水晶等。這些文物之中,製作精美的金塗塔和銅佛像尤為引人注目,金銀皮帶扣、玉供養人等小件文物也很有看頭。
㈡ 西湖的雷峰塔簡介
雷峰塔原名皇妃塔,文獻及民間亦名黃妃塔、王妃塔、黃皮塔,原為五代吳越王錢俶所建供養舍利的佛塔(功德塔),位於今中國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西湖南岸凈慈寺前雷峰之上,與北岸寶石山上的保俶塔南北對峙、遙相呼應。原塔於1924年坍塌,僅存遺址,2002年在原址重建新塔。
夕陽西下時余暉映照雷峰塔形成著名的雷峰夕照景觀,為西湖十景之一。中國民間故事《白蛇傳》中,法海和尚騙許仙至金山,白娘子水漫金山救許仙,被法海鎮在雷峰塔下。後小青苦練法力,終於打敗了法海,雷峰塔倒塌,白素貞獲救。
舊雷峰塔已於1924年倒塌,後重建,新建的雷峰塔為中國首座彩色銅雕寶塔。雷峰夕照為西湖十景之一。是西湖重要景區之一。
(2)雷鋒塔遺址擴展閱讀:
2000年至2001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雷峰塔遺址進行了清理發掘。已探明的遺址主要有塔基、地宮、殘存的塔身及部分外圍建築(僧房、道路等)。塔基與塔身均為等邊八角形,塔基為外緣包磚砌石的生土台基,利用自然山崗平整改造而成,以最外側計算每邊長17米,對徑41米,高出地面1.2-2.5米。
塔身基座為石砌須彌座,因地勢西高東低,故東側採用雙層須彌座,西側採用單層須彌座,東側須彌座上雕刻有象徵佛教「九山八海」的須彌山、海濤,西側須彌座上雕刻有仰覆蓮。塔基外緣與塔身基座之間為副階,從塔基外緣出土的24塊石灰岩方形柱頂石判斷,原副階每面均為四柱三開間,明間與次間面闊均約5米,進深約5.8米。
塔身僅存最底層,殘高平均3-5米,為套筒式迴廊結構,由外向內依次為外套筒、迴廊、內套筒和塔心室,與蘇州雲岩寺塔、杭州六和塔相仿,為吳越國後期典型的佛塔形制,其外套筒外壁邊長10米,對徑25米,為現存五代佛塔中體量最大的一座。
㈢ 雷峰塔是不是世界遺產
雷峰塔作為「西湖十景」之一,屬於世界遺產。
遺產名稱:杭州西湖文化景觀
入選時間:2011年
遴選標准:文化遺產 (ii)(iii)(vi)
地理位置:N30 14 15 E120 08 27
遺產編號:1334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自公元9世紀以來,西湖的湖光山色引得無數文人騷客、藝術大師吟詠興嘆、潑墨揮毫。景區內遍布廟宇、亭台、寶塔、園林,其間點綴著奇花異木、岸堤島嶼,為江南的杭州城增添了無限美景。數百年來,西湖景區對中國其他地區乃至日本和韓國的園林設計都產生了影響,在景觀營造的文化傳統中,西湖是對天人合一這一理想境界的最佳闡釋。
㈣ 雷鋒塔的故事
雷峰塔初建於公元977年,是吳越忠懿王錢弘俶為供奉佛螺髻發舍利而建。因塔成之時恰逢北宋追謚錢弘俶逝去不久的夫人孫氏為「皇妃」,所以命名為「皇妃塔」。後來,因其所在的山峰叫「雷峰」,而逐漸被人們稱為「雷峰塔」。
中國民間故事《白蛇傳》中,法海和尚騙許仙至金山,白娘子水漫金山救許仙,被法海鎮在雷峰塔下。後小青苦練法力,終於打敗了法海,雷峰塔倒塌,白素貞獲救。
(4)雷鋒塔遺址擴展閱讀
雷峰塔的歷史價值:
雷峰塔遺址和地宮的發掘,使今人對於五代時典型的平面八邊形樓閣式套筒塔的形制及構建有了更直觀的了解。
在中國造塔歷史上是一座藝術精品,它是首創八角形平面,又是樓閣式塔型的一座名塔。尺度雄偉,比例適當,構造傑出,但又柔和絢麗,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
雷峰塔文物陳列區是浙江省博物館里最吸引人的一處。自2014年11月,「雷峰塔文物陳列展」在浙江省博物館展出以來,已經接待了百萬參觀者。
㈤ 雷峰塔歷史
雷峰塔誰造的?
神秘的雷峰塔地宮發掘工作已經畫上了句號。傳說中的白娘子並版沒有被「發掘」出來權,而發現的重達100多公斤的鐵舍利函卻成為一個新的神話:它的裡面到底會藏著些什麼呢?
「真相」很快就會大白,但記者還是請專家們做了一番預測:鐵函內應有銅函,銅函內應有銀函,銀函內應有金函,金函內應有玻璃函,玻璃函中會奉安著釋迦牟尼佛舍利。
在此次雷峰塔遺址考古發掘中,出土了160多塊有模印文字的塔磚,這些模印文字,一類屬民間捐助者的鄉里、姓名,如「吳甲俞榮」、「沈甲朱福」、「周甲金德」、「甲頭吳朋」等。雷峰塔遺址發掘考古隊隊長黎毓馨認為,這類民間信眾捐助建塔者人數眾多,不應被認為是雷峰塔的建造者。另一類模印文字是「官」字款等,是官方出錢製造的,沒有人的名姓,更無法確認出建造者。
還有一種流行的說法是,雷峰塔系吳越國王之妃黃氏因奉藏「佛螺髻發」和佛經而建的,並據雷峰塔舊稱「黃妃塔」,而認為雷峰塔是黃氏建造的。黎認為,這也是錯誤的。雷峰塔建於古杭州城西關門外,起初以城門命名該塔,稱「西關磚塔」。公元976年,錢
㈥ 雷峰塔的來歷
雷峰塔(Leifeng Pagoda)又名皇妃塔、西關磚塔,位於浙江省會杭州市西湖風景區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上。雷峰塔為吳越忠懿王錢弘俶因黃妃得子建,初名「皇妃塔」因地建於雷峰,後人改稱「雷峰塔」。
雷峰塔之名,則是因為塔建於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之上,中國民間以地名指稱,都叫開了雷峰塔,反而少有知道皇妃塔的。至於雷峰之名的由來,據《淳祐臨安志》所載,是因舊有郡人雷就築庵所居,故名。也有人考證,中峰又稱回峰,回峰之回字舊作雷,後人以形致誤,錯作雷峰。」舊雷峰塔已於1924年倒塌,後重建,新建的雷峰塔為中國首座彩色銅雕寶塔。後人將雷峰塔景緻稱「雷峰夕照」,列為西湖十景之一。
拓展資料:
雷峰塔初建時為十三層,(雷峰塔原擬建高十三層寶塔,由財力不濟,擬改七層,竣工時只造了五層)結構為磚石內心,外建木構樓廊,內壁嵌有刻著《華嚴經》條石,塔下供奉金銅十六羅漢像。建築雄偉壯觀,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倭寇入侵杭州,疑塔中有伏兵,縱火焚塔,塔檐等木結構件被毀僅剩磚結構赭黃色塔身。此後,人們傳說塔磚可以驅病健身,底層磚塊被挖一空,終於1924年9月25日下午塔身突然倒塌。
雷峰塔下的千年地宮的洞口就位於塔心部位, 距塔首層地面2.6米,洞口四周都是高達數米的塔 身殘體。地宮口用一塊方型石板密封,石板上則壓 著一塊據稱重達750公斤的巨石,2001年3月11日雷峰塔地宮開始發掘,雷峰塔地宮體積不大,長約0.5米、寬約0.5米,深度據探測,約1米。
㈦ 雷峰塔是為什麼而建造的
據文獻及出土殘碑考證,雷峰塔是吳越國王錢俶為供奉「佛螺髻發」而建,是吳越國後期典型的佛塔形制。用於地宮牆體的塔磚上有「未上二」等銘刻,表明營造地官的上限為辛未年,即971年;而直接覆壓地宮的最底層塔身中模印「辛未」「壬申」等干支紀年文字的塔磚相互疊壓現象,說明雷峰塔開工建設的時間應在972年或者稍後,雷峰塔地官的營建年代不會晚於972年。
雷峰新塔建在原來的遺址上,保留了舊塔被燒毀之前的樓閣式結構,完全採用了南宋初年重修時的風格、設計和大小來建造。
這座塔兼具遺址文物保護罩的功能,新塔通高71米,由起到保護罩的作用的台基、塔身和塔剎3部分組成,其中塔身高約49米,塔剎高約18米,地平線以下的台基約為10米。由上至下分別為:塔剎、天宮、五層、四層、三層、二層、暗層、底層、台基二層、台基底層。
塔身的設計沿襲了雷峰塔被燒毀前的平面八角形樓閣式制型,外觀是一座8面、5層樓閣式塔,保留了宋塔的固有風格。
各層蓋銅瓦,轉角處設銅斗拱,飛檐翹角下掛銅風鈴,風姿優美,古色古韻。同時二至五層還有外挑平座可供觀景。用於裝飾的塔剎高約16米,塔頂採用貼金工藝。它的外形具有唐宋時期江南古建築的典型風格,在遠處遙望,金碧輝煌。
專門為保護遺址而建的保護罩呈八角形,建築面積3000多平方米,外飾漢白玉欄桿。保護罩分上下兩層,將雷峰塔遺址完整地保護起來。
雷峰新塔建成後,已經消失了70多年的「雷峰夕照」再次重現。全塔上、下、內、外裝飾富麗典雅,陳設精美獨到,功能完善齊備,以嶄新的風貌和豐厚的內涵在西湖名勝古跡中大放異彩。遊人登上雷峰新塔,站在五層的外觀平座上,西湖山水美景和杭州城市繁華盡在眼底。
作為西湖南線的制高點,放眼四下眺望,碧波盪漾的西湖、秀美端莊的汪庄、初見輪廓的南線新景點、綠意蔥蘢的湖心三島等一覽無余。
而站在西湖東岸的湖濱路遠眺,雷峰塔敦厚典雅,保俶塔纖細俊俏,兩座塔隔湖相望,西湖山色又恢復了往日的和諧與美麗。
打開一道沉沉的古式門,可以走進新塔底層,這里,就是古塔遺址。而在台基的二層,同樣可以看到遺址的模樣。整個遺址區被玻璃包圍著,以防氧化和人為破壞。
雷峰新塔是一座體現現代工藝的塔。塔中心的部位,是兩座透明的電梯,周圍是不銹鋼扶梯。雷峰新塔也是古今中外採用銅件最多、銅飾面積最大的銅塔,欄桿、裝飾瓦、脊、柱等都採用銅制。值得一提是銅瓦,雖為銅制,卻呈青銅色,與陶瓦看起來極為相似。而且,這些銅瓦,還通過螺絲相互吃緊,不會像陶瓦或琉璃瓦那樣易脫落。
發掘雷峰塔地宮以後,有關部門又採取雷峰塔遺址保護設施,對遺址保護設施的內在功能和外觀形象加以延伸、拓展,雷峰塔原有的形制、體量和風貌再次呈現在世人的面前。
㈧ 真正的雷峰塔在哪裡
浙江省杭州市
雷峰塔位於浙江省會杭州市西湖風景區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上。雷峰塔初建於公元977年,是吳越忠懿王錢弘俶為供奉佛螺髻發舍利而建。因塔成之時恰逢北宋追謚錢弘俶逝去不久的夫人孫氏為「皇妃」,所以命名為「皇妃塔」。後來,因其所在的山峰叫「雷峰」,而逐漸被人們稱為「雷峰塔」。
中國民間故事《白蛇傳》中,法海和尚騙許仙至金山,白娘子水漫金山救許仙,被法海鎮在雷峰塔下。後小青苦練法力,終於打敗了法海,雷峰塔倒塌,白素貞獲救。
(8)雷鋒塔遺址擴展閱讀:
在雷峰塔景區的暗層,大型壁畫《白蛇傳》將廣為流傳的白娘子和許仙的愛情故事,通過東陽木雕的形式生動地展現在大家眼前。該木雕由東陽木雕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陸光正先生帶領他的弟子,數十位工匠花費近三年時間製作完成。
在愛情節當天,陸光正創作室的技師將展示《玉兔迎春》東陽木雕台屏以及東陽木雕製作中的「修光」技藝。東陽木雕大師還會親自指導現場參與活動的情侶們製作愛情信物白蛇傳木吊墜;特意設置的贈送芍葯環節,讓春心萌動時節更添一份愛意。
㈨ 雷峰塔遺址位於哪個地方
杭州雷峰塔遺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初名西關磚塔。
事實上,雷峰塔是五代時吳越國王錢弘俶為奉藏佛螺髻發舍利而建的佛塔,它位於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初名西關磚塔。又傳說塔之構建與錢王慶賀其妃生子有關,故又名黃妃塔、王妃塔。初建時為磚木結構樓閣式塔,八面七層。由宋李嵩《西湖圖》中觀之,雷峰塔其時確為南山一景。
元時雷峰塔之景已聲名遠播。元人尹廷高有《雷峰夕照》詩雲:"煙光山色淡溟濛,千尺浮圖兀倚空。湖上畫船歸欲尺,孤峰猶帶夕陽紅。"
雷峰塔遺址和地宮的發掘,使今人對於五代時典型的平面八邊形樓閣式套筒塔的形制及構建有了更直觀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