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的游記
❶ 求一篇關於大理的散文
《聽一個大理人說怎樣被大理俘虜》瞿臘阿娜著,黃永華主編,應該是這本書里專的一片文屬章。具體看這個:http://ent.sina.com.cn/x/2006-11-30/11431350800.html
❷ 大理古城游記作文600字,急啊。哪位大神幫忙解一下
昨日我們去了神奇的石林,今天我們要去美麗的古城大理。現在的大理就是幾千年前的大理國,開國君主段思平。大理是白族自治州,主要居住的民族是白族,男人被稱為阿鵬哥,女人被稱為金花。大理還是電視劇《天龍八部》的主要拍攝地。大理最著名的「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被稱為風花雪月。在大理我們遊玩了許多著名的景點,請聽我一一講述。
我們先到達崇聖寺三塔,崇聖寺視為大佛祖釋迦牟尼建造的,一共三個寺廟、三座佛塔。三個寺廟里有彌勒佛、十一面觀音、金身羅漢等等。接著我們去了大理古城,大理古城是古代大理國的遺址,現在成為旅遊景點。我們參觀了銀器加工的地方,銀子通過人工設計、燒制、敲打加工成各式各樣的飾品,櫃台上許許多多的銀器亮閃閃地呈現在來往的遊客面前。有大的、小的、粗的、細的、圓的、方的;有項鏈、戒指、手鐲等等,款式豐富吸引著許多遊客。大理還有一樣非常著名的物品那就是---大理石。在大理石場我們看到了大理石製作的茶幾、茶壺、牙簽盒、磨腳器、象棋、貔貅、魚缸、花瓶、各種動物···這些大理石製作的物品直看得人眼花繚亂,可以讓遊客看個夠、買個夠。
最後一個目的地是洱海。其實洱海是一個湖,只是因為它太大了,所以當地人把它當成海,又因為它的形狀像只耳朵,所以被稱為洱海。我們坐著可以容納上千人的大游輪在洱海上遊玩。在遊船上欣賞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白族三道茶表演。還品嘗了三道茶,三道茶的味道是一苦二甜三回味。媽媽說這就像我們的生活一樣,只有通過辛苦的勞動才會得到香甜的果實,明白了這個道理才會回味我們的生活。
❸ 雲南昆明。麗江。大理游記
雲南昆明大理麗江的自助游攻略
昆明:九鄉、石林/大觀樓公園、西山景區、圓通寺、滇池公園、翠湖。
昆明特色小吃:端仕的鹵餌絲 、鳳翥 豆花米線、愛伲含片、萬僼臭豆腐米線、官渡粑粑 、涼卷粉、豌豆粉、燒餌塊、烤乳扇、小雞熬粥、香竹米飯、大救駕。
大理:蒼山、洱海、三塔寺、喜洲民居、雞足山、大理古城洋人街。
特色吃可以活水煮活魚、樹頭菜炒火腿、大理海菜湯、腌螺螄、巍山粑肉餌絲、大理酸辣魚、雞豆涼粉、大理燉梅、大理冷凍白豆腐魚
麗江旅遊景點:大研古鎮、木府、玉龍雪山、黑龍潭公園、束河古鎮、玉水寨、千龜山、虎跳峽、香格里拉、瀘沽湖、金沙、白沙古鎮、長江第一灣等戶外旅遊景點。當地俱樂部都有介紹。
麗江特色吃土雞火鍋、麗江粑粑、黃豆面、酥油茶、炸土豆、米灌腸、氂牛酸奶、土豆雞、土雞米線。
昆明到麗江的火車,經過大理。
K9610/K9611 昆明 - 麗江 21:58 - 07:00 9小時2分 硬座 89 硬卧下 152
K9618/K9619 昆明 - 麗江 10:00 - 18:57 8小時57分 硬座 89 硬卧下 152
K9614/K9615 昆明 - 麗江 22:26 - 07:46 9小時20分 硬卧下 152 硬卧中 147
K9606/K9607 昆明 - 麗江 20:53 - 06:20 9小時27分 硬座 89 硬卧下 152
K9602/K9603 昆明 - 麗江 22:55 - 08:56 10小時1分 硬座 89 硬卧下 152
自助游的這時候千萬不能相信客拉客的大媽問您去不去拉市海騎馬,一去也是被砍幾百塊。
麗江日溫差大,您一天內可能需要換兩套衣服。不論您什麼季節到麗江,厚衣物都是要帶的
麗江和香格里拉海拔高,空氣稀薄,特別是香格里拉,建議准備好坑高反葯物,比如紅景天等。
麗江和香格里拉的天氣變化快,請帶好傘,另外帶傘可以防紫外線
如果有問題,可以隨時追問,或者私信,或者@金沙旅行
麗江金沙旅遊小江為您解答,希望回答對您有幫助
❹ 以游大理古城為題寫一篇游記500字
西嶺雪山游 西嶺雪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在位於四川盆地西部的大邑縣閃爍著燦爛的光芒。
寒假將盡時,我也有幸飽覽了那銀裝素裹的風景。雖然只有不到2天,也沒買什麼紀念品,但印象還是那麼深刻,想起那巍峨的雪山、那刺激的游戲,怦然心動。
第一天晚上我們來到了西嶺雪山的山下養精蓄銳,做好第二天的登山的准備。
第二天清晨,我們早早的從夢中醒來,開始了第二天的游覽。 我坐在車上欣賞著沿途的景色,只見四處薄霧蒙朧,雖見群山連綿,但卻平淡無奇,而且連一點雪都沒有,真是急死人了,若真的一點雪也沒有那該怎麼辦?不料過了不久,一座座山都出現了一個個小白點――雪!大家頓時歡呼起來。 繼續前行,雪也越來越多。到了雪山下,從車上下來,但見人山人海,觀光的人是那麼多。
我們乘索道上山,我彷彿在空中翱翔,皚皚雪峰在我身下掠過,飽覽這蔚然壯觀雪景:西嶺的千山萬壑,全都籠罩在雲霧中,有如籠著輕紗;有些地方雲霧停留在山腰,匯成一片茫茫的雲海,雪白的山峰有如座座小島;有些地方雲霧只飄浮在上面,擋住山頂,尤如銀巒直插雲霄,好一幅精妙的雪景圖啊。
來到山頂。眼前的景色美極了,就像突然間進入了一個童話般的冰雪世界――銀裝素裹,玉樹瓊花。
路又軟又滑,我們一邊跑,一邊玩起打雪仗。後來我們選了一個空曠的地方一起堆雪人。我們先搜集了很多干凈的雪,做成一個大的雪球當雪人的身子,然後又做一個小一點的雪球當雪人的腦袋。天好冷,我和媽媽的手凍得發痛,手套都被凍成硬邦邦的冰棍了。我的筆當雪人鼻子,用兩個桂圓核做他的眼睛,在附近揀來枯在他身上當手。一個長著滑稽可愛的長鼻子、眼睛又黑又亮的雪人出現在路邊。他戴著聖誕老人的小紅帽,圍著鮮艷的紅圍巾,向路上的人們揮手微笑。越來越多的小朋友都驚喜地圍過來,和我們的雪人、照相。
後來我們還玩了許多那裡的游樂設施,玩的不亦樂乎。
哎,正當我玩得正起勁時,家人卻叫我踏上回家的路途。在途中戀戀不舍地看著漸漸遠去的雪山,想著還沒看過的奇妙景點。只好下次再來細細的去品味那人間仙境般的西嶺雪山。
❺ 大理風景作文
大理崇聖寺三塔,距離下關14公里,位於大理以北1.5公里蒼山應樂峰下,背靠蒼山,面臨洱海,三塔由一大二小三座佛塔組成,呈鼎立之態,遠遠望去,雄渾壯麗,是蒼洱勝景之一。
「勝地標三塔,浮圖秘鬼工。」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尋塔,高69.13米,為方形16層密檐式塔,與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築。塔下仰望,只見塔矗雲端,雲移塔駐,似有傾倒之勢。
塔的基座呈方形,分二層,下層邊長為33.5米,四周有石欄,欄的四角柱頭雕有石獅;上層邊長21米,其東面正中有石照壁,上有黔國公沐英後裔沐世階題的「永鎮山川」四個大字,莊重雄奇,頗有氣魄。照壁後有省人民政府立的《重修三塔記》。塔身的第一層,高13.45米,是整個塔身中最高的一級。東塔門距基座平面2米,西塔門倒在近6米處。塔牆厚達3.3米。第2至15層結構基本相同,大小相近。第16層為塔頂。以第二層為例,高約2米,寬約10米,上部砌出疊澀檐,凡17層磚,每層挑出0.05—0.07米不等,檐的四角上翹。塔身東西兩面正中各有佛龕,內放佛像一尊,龕兩側另有亭閣式小龕各一,蓮花座,廡殿式頂,中嵌梵文刻經一片。南北兩面,中間有一券形窗洞,直通塔心。第三層則南北為佛龕,東西為窗洞。以上各層依次交替。塔身愈往上愈收縮。塔頂高8米,約為塔身的七分之一。挺拔高聳的塔剎,使人有超出塵寰、劃破雲天的感受。頂端是銅鑄的葫蘆形寶瓶,瓶下為八角形寶蓋,四角展翅,安有擊風擇;其下為鋼骨銅皮的相輪;最下為覆缽,外加蓮花座托。塔頂四角,原有金鵬鳥,相傳「龍性敬塔而畏鵬,大理舊為龍澤,故以此鎮之」。現金鵬已無存,復修前僅殘存金鵬鳥足。千尋塔中空,置有簡易木梯,可達塔頂。
千尋塔西,等距約70米遠的地方,有南北兩座小塔,是八角形10級密檐磚塔,各高42.19米,塔身有佛像、蓮花、花瓶等浮雕層層各異。一至八層為空心直壁,內撐十字架。基座亦為八角形。兩小塔間相距97米,
三座塔形成鼎足
之勢,布局統一,造型和諧,渾然一體。
崇聖寺三塔布局齊整,保存完善,外觀造型相互協調。大塔協領兩座小塔,突出其主要地位,同時又襯托出小塔的玲瓏雅緻;小塔緊隨大塔,襯托出大塔的高大、雄偉。三塔與遠處的蒼山、洱海相互輝映,點綴出古城大理的歷史風韻。
三塔相傳建於南詔保和時期,三塔之旁原有規模宏大的崇聖寺。據《南詔野史》、《自古通記》等史籍記載,寺基方7里,建於南詔第十主豐佑,保和十年至天啟元年(公元834至840年)。經歷了千年滄桑和風雨剝蝕,崇聖寺終毀於清咸豐年間,如今惟留三塔。近年來曾在塔頂發現南詔、大理中時期的重要文物600餘件。
在一千多年前要建這么雄偉壯觀的古塔,決非易事。相傳是採用建一層塔理一層土的辦法,建塔的土坡遠及十里之外。1979年在對三塔維修加固時,曾在千尋塔內發現了寫經、經卷、銅鏡和金、銀、木、水晶等佛像,各種葯材共600餘件,對研究古代大理具有重要價值。三塔及其出土文物,為研究南詔、大理國歷史、宗教、藝術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崇聖寺三塔是大理白族文化的象徵,有較高的知名度,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大理風景名勝區重要景點。寺內三塔博物館、唐建極銅鍾可供參觀。還有各種大理石、扎染等民間工藝作坊、攤點,形成了一條頗具民族特色的「大理石街」,為三塔旅遊景點增添了情趣。其南有著名的「三塔倒影公園」,可供人們留影紀念。夜晚三塔增設燈光照明設備,三塔更加光怪離奇,可供人們夜遊。
在一千多年前要建這么雄偉壯觀的古塔,決非易事。相傳是採用建一層塔理一層土的辦法,建塔的土坡遠及十里之外。1979年在對三塔維修加固時,曾在千尋塔內發現了寫經、經卷、銅鏡和金、銀、木、
水晶等佛像,各種葯材共600餘件,對研究古代大理具有重要價值。三塔及其出土文物,為研究南詔、大理國歷史、宗教、藝術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崇聖寺三塔是大理白族文化的象徵,有較高的知名度,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大理風景名勝區重要景點。寺內三塔博物館、唐建極銅鍾可供參觀。還有各種大理石、扎染等民間工藝作坊、攤點,形成了一條頗具民族特色的「大理石街」,為三塔旅遊景點增添了情趣。其南有著名的「三塔倒影公園」,可供人們留影紀念。夜晚三塔增設燈光照明設備,三塔更加光怪離奇,可供人們夜遊。
三塔旁,原有規模宏大的崇聖寺。據《南詔野史》〈胡本、王本)、《白古通記》等史籍記載,寺基方7里,聖僧李成眉賢者建三塔,屋890,佛11400,銅40590斤,建於南詔第十主豐祜保和十年至天啟元年(公元834至840年),費工708000餘,耗金銀布帛綾羅錦緞值金 43514斤。
崇聖寺及三塔建成後,寺院保存較好。元武宗時曾「降聖旨」封釋覺性為住持僧,保護寺產,免徵糧稅。元代亦曾加以維修,使得「殿廡煥然復興,三塔峙立,金碧交輝,巨麗與山埒(相等)」。明代,李元陽重修,亦有「三閣、七樓、九殿、百廈」。當時寺中有五寶:三塔、巨鍾、雨銅觀音、證道歌碑和佛都匾。至徐霞客到大理時,仍見崇聖寺前「三塔鼎立,……諾四旁皆高松參天。其西由山門而入,有鍾樓與三塔相對,勢極雄壯」,樓後為正殿,正殿後為「雨珠觀音殿,乃立像,鑄銅而成者,高三丈」(《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八》)。據說,寺中的鴻鍾,為「建極十二年」(公元871年)造,「徑可丈余,而厚及尺」,「其聲聞可八十里」。「萬古雲霄三塔影,諸天風雨一樓鍾」,歷來為人所樂道。雨銅觀音,庄嚴靜美,細腰跣足,造型精美,為南詔遺物。然世事滄桑,巨鍾已毀於清,雨銅觀音毀於十年動亂,證道歌碑與佛都匾連同寺院一起,今已無存。
三塔建成千餘年來,飽經風霜,經受了歷史上多次強烈的地震。史載: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大地震,千尋塔「裂二尺許,形如破竹」,後「旬日復合」。1925年地震,塔頂震落,殘破益重。建國後,黨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視文物保護工作。l961年將三塔列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1977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對三塔進行了精心維修。值得重視的是,在維修過程中,於千尋塔塔頂和塔基內清理出南詔、大理時期的佛像、寫本佛經等文物600餘件。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南詔、大理國時期文物中最豐富、最重要的一批。其中一尊金質造像,重1135克,高0.24米。此外還有刻字銅片,佛經,各式銅鏡,各種葯物,如硃砂、沉砂、檀香、鹿茸、珊瑚、雲母等。三塔它似三支巨筆,把古城點綴得更加壯麗,使蒼洱風光增添了不少光彩。三塔歷來都是大理的象徵,是一群風格不同的磚塔。主塔千尋塔是平面四方形的唐代典型空心密檐式十六層塔,高69.13米,大致建於晚唐時期;南北雙塔均為平面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磚塔,兩座的式樣完全相同,均為十級,高均勻42.4米,建於五代到南宋的大理國時期。兩塔與千尋塔鼎足而立,雄偉壯觀,渾然一體。近年來,在對三塔的加固維修過程中,清理出680餘件,文物,這是迄今發現的最豐富、最重要的一批南詔和大理國時期的文物這些實物,為研究南詔、大理時期的歷史、宗教、文化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大理古城 古城大理(現大理城)簡稱榆城,是1982年2月國務院批準的我國第一批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全國44個重點風景區之一,位於南詔和大理國都城遺址的東部,始建於明朝洪武15年(公元1382年),歷代屢經修建。
大理素有「文獻名邦」之稱。悠久的歷史留下了許多重要文物古跡。大理風景區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個,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個,歸納起來可稱為「三古」即古城、古塔、古碑。大理市的古城有太和城、羊苴咩城,大厘城(今喜洲鎮)、龍尾城(今下關)、大理城;古塔有崇聖寺三塔、弘聖寺一塔、蛇骨塔、魚骨塔;古碑有南詔德化碑,元世祖平雲南碑,五華樓碑群,山花碑等。悠久的歷史還孕育出許多傑出的人物。突出的有南詔國第四、五、六代王皮邏閣、閣羅鳳、異牟尋;清平官(宰相)鄭回,大理國開國之主段思平、著名畫工張勝溫;明代詩人、文學家楊黼、楊士雲、李元陽;近代民主革命志士李燮羲、張耀曾,傑出的軍事理論家楊傑,東北抗日聯軍領導人周保中等。
大理城方圓12里,城牆高2丈5尺,厚2丈;東西南北各有一城門,上有城樓,分別稱做:通海、蒼山、承恩、安遠;城的四角還有角樓,也各有名稱:穎川、西平、孔明、長卿。城牆的外牆為磚,上列矩堞,下環城溝。城內市井儼然,布局呈棋盤狀,從南到北有5條街,從東到西8條巷。如今保存下來的還有南北城的部分城牆、南城樓(1982年重建)。
如果說,州府大理市給人以繁盛喧鬧的感覺,那麼大理城則是古樸而幽靜,城內流淌著清澈的叮咚溪水,家家戶戶養花植樹,花果並茂。那隱沒在街巷深處的花園茶社是遊人憩息佳所,改革開放後私人開設的法國等風味小吃餐館也是外賓喜愛光臨之處。傳統的大理石工藝品,擺滿街道兩側,任其觀賞選購。
大理三塔 大理三塔,位於大理城北約一公里處。雪巒萬仞、鏤銀灑翠的點蒼山峙其後,波濤萬頃、橫練蓄黛的洱海嵌於前。三塔鼎峙,撐天拄地;玉柱標空,雄渾壯麗,為蒼洱間的勝景之一。
「勝地標三塔,浮圖秘鬼工。」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尋塔,高69.13米,為方形16層密檐式塔,與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築。塔下仰望,只見塔矗雲端,雲移塔駐,似有傾倒之勢。塔的基座呈方形,分二層,下層邊長為33.5米,四周有石欄,欄的四角柱頭雕有石獅;上層邊長21米,其東面正中有石照壁,上有黔國公沐英後裔沐世階題的「永鎮山川」四個大字,莊重雄奇,頗有氣魄。照壁後有省人民政府立的《重修三塔記》。
塔身的第一層,高13.45米,是整個塔身中最高的一級。東塔門距基座平面2米,西塔門則在近6米處。塔牆厚達3.3米。第2至15層結構基本相同,大小相近。第16層為塔頂。以第二層為例,高約2米,寬約10米,上部砌出疊澀檐,凡17層磚,每層挑出0.05~0.07米不等,檐的四角上翹。塔身東西兩面正中各有佛龕,內放佛像一尊,龕兩側另有亭閣式小龕各一,蓮花座,廡殿式頂,中嵌梵文刻經一片。南北兩面,中間有一券形窗洞,直通塔心。第三層則南北為佛龕,東西為窗洞。以上各層依次交替。塔身愈往上愈收縮。
塔頂高8米,約為塔身的七分之一。挺拔高聳的塔剎,使人有超出塵寰、劃破雲天的感受。頂端是銅鑄的葫蘆形寶瓶,瓶下為八角形寶蓋,四角展翅,安有擊風鋒;其下為鋼骨銅皮的相輪;最下為覆缽,外加蓮花座托。塔頂四角,原有金鵬鳥,相傳「龍性敬塔而畏鵬,大理舊為龍澤,故以此鎮之」。現金鵬已無存,復修前僅殘存金鵬鳥足。千尋塔中空,置有簡易木梯,可達塔頂。千尋塔西,等距約70米遠的地方,有南北兩座小塔,是八角形10級密檐磚塔,各高42.19米,塔身有佛像、蓮花、花瓶等浮雕層層各異。一至八層為空心直壁,內撐十字架。基座亦為八角形。兩小塔間相距97米,三座塔形成鼎足之勢,布局統一,造型和諧,渾然一體。
三塔旁,原有規模宏大的崇聖寺。據《南詔野史》(胡本、王本)、《自古通記》等史籍記載,寺基方7里,聖僧李成眉賢者建三塔,屋890,佛11400,銅40590斤,建於南詔第十主豐佑,保和十年至天啟元年(公元834至840年),費工70800餘,耗金銀布帛綾羅錦緞值金43514斤。
崇聖寺及三塔建成後,寺院保存較好。元武宗時曾「降聖旨」封釋覺性為住持僧,保護寺產,免徵糧稅。元代亦曾加以維修,使得「殿廡煥然復興,三塔峙立,金碧交輝,巨麗與山坪(相等)」。明代,李元陽重修,亦有「三閣、七樓、九殿、百廈」。當時寺中有五寶:三塔、巨鍾、雨銅觀音、證道歌碑和佛都匾。至徐霞客到大理時,仍見崇聖寺前「三塔鼎立,……塔四旁皆高松參天。其西由山門而入,有鍾樓與三塔相對,勢極雄壯」,樓後為正殿,正殿後為「雨珠觀音殿,乃立像,鑄銅而成者,高三丈」(《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八》)。據說,寺中的鴻鍾,為「建極十二年」(公元871年)造,「徑可丈余,而厚及尺」,「其聲聞可八十里」。「萬古雲霄三塔影,諸天風雨一樓鍾」,歷來為人所樂道。雨銅觀音,庄嚴靜美,細腰跣足,造型精美,為南詔遺物。然世事滄桑,巨鍾已毀於清,雨銅觀音毀於十年動亂,證道歌碑與佛都匾連同寺院一起,今已無存。 大理蝴蝶泉 蝴蝶泉位於點蒼山最北峰雲弄峰麓神摩山下。這里,就是大家所熟悉的電影《五朵金花》里阿鵬、金花對歌談情的地方。
有人說,蝴蝶泉是因為《五朵金花》而聞名,其實,早在300多年前,徐霞客在他的游記中曾寫道:「蛺蝶泉之異,余聞之已久」。
徐霞客聞之已久的蝴蝶泉,概括起來有「三絕」:泉、蝶、樹。
首先說「泉」。蝴蝶泉的水是從岩縫沙層中浸透出來的,水質特別清冽,一出地表便匯聚成潭,沒有任何污染。蝴蝶泉奔瀉而出的泉水,近年來又被公園管理者十分珍惜地蓄積於三個一潭比一潭大的水潭之中,供人觀賞,最大的一潭約10畝。蝴蝶泉由過去的一潭,變為現在的四潭,這是蝴蝶泉公園內最顯眼的景觀。
其次說「蝶」。蝴蝶泉內,蝴蝶種類繁多,每年陽春三月到五月間,蝴蝶大的大如巴掌,小的小如蜜蜂,成串懸掛於泉邊的合歡樹上,五彩繽紛。盛況最空前,是4月15日,這一天被白族人民定為蝴蝶會。徐霞客在他的游記里曾作過這樣的描述:「還有真蝶萬千,連須鉤足,自樹巔倒懸而下及於泉面,繽紛絡繹,五色煥然。」著名詩人郭沫若於1961胩秋到大理游蝴蝶泉時,曾寫下「蝴蝶泉頭蝴蝶樹,蝴蝶飛來萬千數,首尾聯接數公尺,自樹下垂疑花序」的詩句。一個說蝴蝶「連須鉤足」,一個說蝴蝶「首尾聯接」,兩位文人都因時序不合而未親睹蝴蝶成串懸掛於泉邊樹下的奇觀,倒底哪一種說法更接近細節的真實,這就要靠遊客去認真觀察了。如果來得不巧錯過了蝴蝶會,也不必遺憾,蝴蝶泉以南新建的蝴蝶館,真實地再現了蝴蝶泉邊蝴蝶的生態、品種以及與蝴蝶有關的蝴蝶文化,為不能親臨蝴蝶會的遊客提供了了解蝴蝶泉奇觀的珍貴資料。
最後說「樹」。蝴蝶泉公園內,有「蝶泉之美在於綠,請君愛護劃和木」的環境標語牌,這句話一點不虛假地說出蝴蝶泉之美,不僅得益於沿途我們所見到的鳳尾竹、聖誕樹等夾道迎客的新栽林木,以及泉後滿山遍野的松林、柏林、棕櫚林、茶林、杜鵑林、毛竹林,還更得益於蝴蝶泉邊合歡樹、酸香樹、黃連木等本地特有的芳香樹種。蝴蝶泉邊這株夜合歡樹,每當4月初開花時節,白天花瓣張開如一隻只蝴蝶,夜晚又花瓣合攏吐出陣陣撲鼻清香。詩人形象地贊美蝴蝶是「會飛的花朵」,這合歡樹的花朵則是「靜止的蝴蝶」。蝴蝶會期間,花與蝴蝶共舞,真假難辯,是蝴蝶泉的一大奇觀。
在白族人民心中,蝴蝶泉是一個象徵愛情叫忠貞的泉。每年蝴蝶會,四方白族青年男女都要到這里,「丟個石頭試水深」,用歌聲找到自己的意中人。
❻ 一篇大理游記的作文
在大理,人們流傳著這樣一副對聯:上關花,下關風,下關風吹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洱海月映蒼山雪。早晨,我和爸爸乘著畫舫,游覽這如詩如畫般的大理洱海。清涼的微風盪漾起一道道水紋,我坐在船邊,望著清澈的海水。那醉人的碧綠,映著白雲,映著蒼山,假如大理沒有這美如仙境的洱海,定會失去一半的撫媚。一隻只遊船在海水中游盪,此時的洱海,靜若處子,溫柔如純潔的少女,歲月帶走了風情脈脈的南詔古國,卻怎麼也帶不走洱海的冰清玉潔。向遠處眺望,一艘艘遊船在平靜的洱海飄盪,為這壯麗的湖光山色,打下了美麗的襯托。遊船在岸邊停下,我們隨著人群,走過一級級石階,繞過一條條小道,徑直來到了南詔風情島,小島那懸崖峭壁上,長著綠綠的仙人掌,彷彿在向人們展示它那頑強的生命力。往裡走,就來到了奇花異草的王國--蝴蝶泉。叮咚的泉水砸在石階上,像一串串閃著瑩光的珍珠,像一串串即將凋零的花,像晶瑩的、透亮的水晶球。泉水旁,一朵朵月季競相開放,一支支杜鵑綻放著它那迷人的光彩,潔白如玉,金黃似光,粉若紅霞,紫猶幻夢。天空中,鳥兒在傾心的鳴囀,蝴蝶在上下的飛舞,構成了一幅無與倫比的水墨畫。繼續向前走,不過多會兒,我們就站在了島上唯一的一座小山峰的頂端。熱鬧的氣氛使我很快融入其中。像烤魚、烤蝦這一類的特色小吃就數不勝收,沿路到處是小攤,就連大型的廟會也比不過它這種熱鬧的氣氛。伴隨著一聲聲鳴笛,我只得戀戀不舍地離開了迷人的南詔風情小島,在最後一刻,我站起低頭鳥瞰,再別,洱海。我在心底默默的想著。人雖上了船,可心卻依然留在島上,直到它一直變小,變小,消失在我的視線之中……船上,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天,這樣的天籠罩著這樣的水,讓我不由得想起這樣一句詩,「水光萬頃開天鏡,山色四時環翠屏」。我愛洱海,愛它的美麗,它的神秘。我不知道,以後是否還能來到大理,來到洱海,但是,這次洱海之行必將在我的腦海中烙下一段深刻的記憶,永生難忘。
-
❼ 介紹大理景色的作文
大理崇聖寺三塔,距離下關14公里,位於大理以北1.5公里蒼山應樂峰下,背靠蒼山,面臨洱海,三塔由一大二小三座佛塔組成,呈鼎立之態,遠遠望去,雄渾壯麗,是蒼洱勝景之一。
「勝地標三塔,浮圖秘鬼工。」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尋塔,高69.13
米,為方形16層密檐式塔,與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築。塔下仰望,只見塔矗雲端,雲移塔駐,似有傾倒之勢。
塔的基座呈方形,分二層,下層邊長為33.5米,四周有石欄,欄的四角柱頭雕有石獅;上層邊長21米,其東面正中有石照壁,上有黔國公沐英後裔沐世階題的「永鎮山川」四個大字,莊重雄奇,頗有氣魄。照壁後有省人民政府立的《重修三塔記》。塔身的第一層,高13.45米,是整個塔身中最高的一級。東塔門距基座平面2米,西塔門倒在近6米處。塔牆厚達3.3米。第2至15層結構基本相同,大小相近。第16層為塔頂。以第二層為例,高約2米,寬約10米,上部砌出疊澀檐,凡17層磚,每層挑出0.05—0.07米不等,檐的四角上翹。塔身東西兩面正中各有佛龕,內放佛像一尊,龕兩側另有亭閣式小龕各一,蓮花座,廡殿式頂,中嵌梵文刻經一片。南北兩面,中間有一券形窗洞,直通塔心。第三層則南北為佛龕,東西為窗洞。以上各層依次交替。塔身愈往上愈收縮。塔頂高8米,約為塔身的七分之一。挺拔高聳的塔剎,使人有超出塵寰、劃破雲天的感受。頂端是銅鑄的葫蘆形寶瓶,瓶下為八角形寶蓋,四角展翅,安有擊風擇;其下為鋼骨銅皮的相輪;最下為覆缽,外加蓮花座托。塔頂四角,原有金鵬鳥,相傳「龍性敬塔而畏鵬,大理舊為龍澤,故以此鎮之」。現金鵬已無存,復修前僅殘存金鵬鳥足。千尋塔中空,置有簡易木梯,可達塔頂。
千尋塔西,等距約70米遠的地方,有南北兩座小塔,是八角形10級密檐磚塔,各高42.19米,塔身有佛像、蓮花、花瓶等浮雕層層各異。一至八層為空心直壁,內撐十字架。基座亦為八角形。兩小塔間相距97米,
三座塔形成鼎足
之勢,布局統一,造型和諧,渾然一體。
崇聖寺三塔布局齊整,保存完善,外觀造型相互協調。大塔協領兩座小塔,突出其主要地位,同時又襯托出小塔的玲瓏雅緻;小塔緊隨大塔,襯托出大塔的高大、雄偉。三塔與遠處的蒼山、洱海相互輝映,點綴出古城大理的歷史風韻。
三塔相傳建於南詔保和時期,三塔之旁原有規模宏大的崇聖寺。據《南詔野史》、《自古通記》等史籍記載,寺基方7里,建於南詔第十主豐佑,保和十年至天啟元年(公元834至840年)。經歷了千年滄桑和風雨剝蝕,崇聖寺終毀於清咸豐年間,如今惟留三塔。近年來曾在塔頂發現南詔、大理中時期的重要文物600餘件。
在一千多年前要建這么雄偉壯觀的古塔,決非易事。相傳是採用建一層塔理一層土的辦法,建塔的土坡遠及十里之外。1979年在對三塔維修加固時,曾在千尋塔內發現了寫經、經卷、銅鏡和金、銀、木、水晶等佛像,各種葯材共600餘件,對研究古代大理具有重要價值。三塔及其出土文物,為研究南詔、大理國歷史、宗教、藝術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崇聖寺三塔是大理白族文化的象徵,有較高的知名度,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大理風景名勝區重要景點。寺內三塔博物館、唐建極銅鍾可供參觀。還有各種大理石、扎染等民間工藝作坊、攤點,形成了一條頗具民族特色的「大理石街」,為三塔旅遊景點增添了情趣。其南有著名的「三塔倒影公園」,可供人們留影紀念。夜晚三塔增設燈光照明設備,三塔更加光怪離奇,可供人們夜遊。
在一千多年前要建這么雄偉壯觀的古塔,決非易事。相傳是採用建一層塔理一層土的辦法,建塔的土坡遠及十里之外。1979年在對三塔維修加固時,曾在千尋塔內發現了寫經、經卷、銅鏡和金、銀、木、
水晶等佛像,各種葯材共600餘件,對研究古代大理具有重要價值。三塔及其出土文物,為研究南詔、大理國歷史、宗教、藝術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崇聖寺三塔是大理白族文化的象徵,有較高的知名度,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大理風景名勝區重要景點。寺內三塔博物館、唐建極銅鍾可供參觀。還有各種大理石、扎染等民間工藝作坊、攤點,形成了一條頗具民族特色的「大理石街」,為三塔旅遊景點增添了情趣。其南有著名的「三塔倒影公園」,可供人們留影紀念。夜晚三塔增設燈光照明設備,三塔更加光怪離奇,可供人們夜遊。
三塔旁,原有規模宏大的崇聖寺。據《南詔野史》〈胡本、王本)、《白古通記》等史籍記載,寺基方7里,聖僧李成眉賢者建三塔,屋890,佛11400,銅40590斤,建於南詔第十主豐祜保和十年至天啟元年(公元834至840年),費工708000餘,耗金銀布帛綾羅錦緞值金 43514斤。
崇聖寺及三塔建成後,寺院保存較好。元武宗時曾「降聖旨」封釋覺性為住持僧,保護寺產,免徵糧稅。元代亦曾加以維修,使得「殿廡煥然復興,三塔峙立,金碧交輝,巨麗與山埒(相等)」。明代,李元陽重修,亦有「三閣、七樓、九殿、百廈」。當時寺中有五寶:三塔、巨鍾、雨銅觀音、證道歌碑和佛都匾。至徐霞客到大理時,仍見崇聖寺前「三塔鼎立,……諾四旁皆高松參天。其西由山門而入,有鍾樓與三塔相對,勢極雄壯」,樓後為正殿,正殿後為「雨珠觀音殿,乃立像,鑄銅而成者,高三丈」(《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八》)。據說,寺中的鴻鍾,為「建極十二年」(公元871年)造,「徑可丈余,而厚及尺」,「其聲聞可八十里」。「萬古雲霄三塔影,諸天風雨一樓鍾」,歷來為人所樂道。雨銅觀音,庄嚴靜美,細腰跣足,造型精美,為南詔遺物。然世事滄桑,巨鍾已毀於清,雨銅觀音毀於十年動亂,證道歌碑與佛都匾連同寺院一起,今已無存。
三塔建成千餘年來,飽經風霜,經受了歷史上多次強烈的地震。史載: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大地震,千尋塔「裂二尺許,形如破竹」,後「旬日復合」。1925年地震,塔頂震落,殘破益重。建國後,黨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視文物保護工作。l961年將三塔列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1977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對三塔進行了精心維修。值得重視的是,在維修過程中,於千尋塔塔頂和塔基內清理出南詔、大理時期的佛像、寫本佛經等文物600餘件。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南詔、大理國時期文物中最豐富、最重要的一批。其中一尊金質造像,重1135克,高0.24米。此外還有刻字銅片,佛經,各式銅鏡,各種葯物,如硃砂、沉砂、檀香、鹿茸、珊瑚、雲母等。三塔它似三支巨筆,把古城點綴得更加壯麗,使蒼洱風光增添了不少光彩。三塔歷來都是大理的象徵,是一群風格不同的磚塔。主塔千尋塔是平面四方形的唐代典型空心密檐式十六層塔,高69.13米,大致建於晚唐時期;南北雙塔均為平面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磚塔,兩座的式樣完全相同,均為十級,高均勻42.4米,建於五代到南宋的大理國時期。兩塔與千尋塔鼎足而立,雄偉壯觀,渾然一體。近年來,在對三塔的加固維修過程中,清理出680餘件,文物,這是迄今發現的最豐富、最重要的一批南詔和大理國時期的文物這些實物,為研究南詔、大理時期的歷史、宗教、文化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大理古城 古城大理(現大理城)簡稱榆城,是1982年2月國務院批準的我國第一批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全國44個重點風景區之一,位於南詔和大理國都城遺址的東部,始建於明朝洪武15年(公元1382年),歷代屢經修建。
大理素有「文獻名邦」之稱。悠久的歷史留下了許多重要文物古跡。大理風景區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個,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個,歸納起來可稱為「三古」即古城、古塔、古碑。大理市的古城有太和城、羊苴咩城,大厘城(今喜洲鎮)、龍尾城(今下關)、大理城;古塔有崇聖寺三塔、弘聖寺一塔、蛇骨塔、魚骨塔;古碑有南詔德化碑,元世祖平雲南碑,五華樓碑群,山花碑等。悠久的歷史還孕育出許多傑出的人物。突出的有南詔國第四、五、六代王皮邏閣、閣羅鳳、異牟尋;清平官(宰相)鄭回,大理國開國之主段思平、著名畫工張勝溫;明代詩人、文學家楊黼、楊士雲、李元陽;近代民主革命志士李燮羲、張耀曾,傑出的軍事理論家楊傑,東北抗日聯軍領導人周保中等。
大理城方圓12里,城牆高2丈5尺,厚2丈;東西南北各有一城門,上有城樓,分別稱做:通海、蒼山、承恩、安遠;城的四角還有角樓,也各有名稱:穎川、西平、孔明、長卿。城牆的外牆為磚,上列矩堞,下環城溝。城內市井儼然,布局呈棋盤狀,從南到北有5條街,從東到西8條巷。如今保存下來的還有南北城的部分城牆、南城樓(1982年重建)。
如果說,州府大理市給人以繁盛喧鬧的感覺,那麼大理城則是古樸而幽靜,城內流淌著清澈的叮咚溪水,家家戶戶養花植樹,花果並茂。那隱沒在街巷深處的花園茶社是遊人憩息佳所,改革開放後私人開設的法國等風味小吃餐館也是外賓喜愛光臨之處。傳統的大理石工藝品,擺滿街道兩側,任其觀賞選購。
大理三塔 大理三塔,位於大理城北約一公里處。雪巒萬仞、鏤銀灑翠的點蒼山峙其後,波濤萬頃、橫練蓄黛的洱海嵌於前。三塔鼎峙,撐天拄地;玉柱標空,雄渾壯麗,為蒼洱間的勝景之一。
「勝地標三塔,浮圖秘鬼工。」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尋塔,高69.13米,為方形16層密檐式塔,與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築。塔下仰望,只見塔矗雲端,雲移塔駐,似有傾倒之勢。塔的基座呈方形,分二層,下層邊長為33.5米,四周有石欄,欄的四角柱頭雕有石獅;上層邊長21米,其東面正中有石照壁,上有黔國公沐英後裔沐世階題的「永鎮山川」四個大字,莊重雄奇,頗有氣魄。照壁後有省人民政府立的《重修三塔記》。
塔身的第一層,高13.45米,是整個塔身中最高的一級。東塔門距基座平面2米,西塔門則在近6米處。塔牆厚達3.3米。第2至15層結構基本相同,大小相近。第16層為塔頂。以第二層為例,高約2米,寬約10米,上部砌出疊澀檐,凡17層磚,每層挑出0.05~0.07米不等,檐的四角上翹。塔身東西兩面正中各有佛龕,內放佛像一尊,龕兩側另有亭閣式小龕各一,蓮花座,廡殿式頂,中嵌梵文刻經一片。南北兩面,中間有一券形窗洞,直通塔心。第三層則南北為佛龕,東西為窗洞。以上各層依次交替。塔身愈往上愈收縮。
塔頂高8米,約為塔身的七分之一。挺拔高聳的塔剎,使人有超出塵寰、劃破雲天的感受。頂端是銅鑄的葫蘆形寶瓶,瓶下為八角形寶蓋,四角展翅,安有擊風鋒;其下為鋼骨銅皮的相輪;最下為覆缽,外加蓮花座托。塔頂四角,原有金鵬鳥,相傳「龍性敬塔而畏鵬,大理舊為龍澤,故以此鎮之」。現金鵬已無存,復修前僅殘存金鵬鳥足。千尋塔中空,置有簡易木梯,可達塔頂。千尋塔西,等距約70米遠的地方,有南北兩座小塔,是八角形10級密檐磚塔,各高42.19米,塔身有佛像、蓮花、花瓶等浮雕層層各異。一至八層為空心直壁,內撐十字架。基座亦為八角形。兩小塔間相距97米,三座塔形成鼎足之勢,布局統一,造型和諧,渾然一體。
三塔旁,原有規模宏大的崇聖寺。據《南詔野史》(胡本、王本)、《自古通記》等史籍記載,寺基方7里,聖僧李成眉賢者建三塔,屋890,佛11400,銅40590斤,建於南詔第十主豐佑,保和十年至天啟元年(公元834至840年),費工70800餘,耗金銀布帛綾羅錦緞值金43514斤。
崇聖寺及三塔建成後,寺院保存較好。元武宗時曾「降聖旨」封釋覺性為住持僧,保護寺產,免徵糧稅。元代亦曾加以維修,使得「殿廡煥然復興,三塔峙立,金碧交輝,巨麗與山坪(相等)」。明代,李元陽重修,亦有「三閣、七樓、九殿、百廈」。當時寺中有五寶:三塔、巨鍾、雨銅觀音、證道歌碑和佛都匾。至徐霞客到大理時,仍見崇聖寺前「三塔鼎立,……塔四旁皆高松參天。其西由山門而入,有鍾樓與三塔相對,勢極雄壯」,樓後為正殿,正殿後為「雨珠觀音殿,乃立像,鑄銅而成者,高三丈」(《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八》)。據說,寺中的鴻鍾,為「建極十二年」(公元871年)造,「徑可丈余,而厚及尺」,「其聲聞可八十里」。「萬古雲霄三塔影,諸天風雨一樓鍾」,歷來為人所樂道。雨銅觀音,庄嚴靜美,細腰跣足,造型精美,為南詔遺物。然世事滄桑,巨鍾已毀於清,雨銅觀音毀於十年動亂,證道歌碑與佛都匾連同寺院一起,今已無存。 大理蝴蝶泉 蝴蝶泉位於點蒼山最北峰雲弄峰麓神摩山下。這里,就是大家所熟悉的電影《五朵金花》里阿鵬、金花對歌談情的地方。
有人說,蝴蝶泉是因為《五朵金花》而聞名,其實,早在300多年前,徐霞客在他的游記中曾寫道:「蛺蝶泉之異,余聞之已久」。
徐霞客聞之已久的蝴蝶泉,概括起來有「三絕」:泉、蝶、樹。
首先說「泉」。蝴蝶泉的水是從岩縫沙層中浸透出來的,水質特別清冽,一出地表便匯聚成潭,沒有任何污染。蝴蝶泉奔瀉而出的泉水,近年來又被公園管理者十分珍惜地蓄積於三個一潭比一潭大的水潭之中,供人觀賞,最大的一潭約10畝。蝴蝶泉由過去的一潭,變為現在的四潭,這是蝴蝶泉公園內最顯眼的景觀。
其次說「蝶」。蝴蝶泉內,蝴蝶種類繁多,每年陽春三月到五月間,蝴蝶大的大如巴掌,小的小如蜜蜂,成串懸掛於泉邊的合歡樹上,五彩繽紛。盛況最空前,是4月15日,這一天被白族人民定為蝴蝶會。徐霞客在他的游記里曾作過這樣的描述:「還有真蝶萬千,連須鉤足,自樹巔倒懸而下及於泉面,繽紛絡繹,五色煥然。」著名詩人郭沫若於1961胩秋到大理游蝴蝶泉時,曾寫下「蝴蝶泉頭蝴蝶樹,蝴蝶飛來萬千數,首尾聯接數公尺,自樹下垂疑花序」的詩句。一個說蝴蝶「連須鉤足」,一個說蝴蝶「首尾聯接」,兩位文人都因時序不合而未親睹蝴蝶成串懸掛於泉邊樹下的奇觀,倒底哪一種說法更接近細節的真實,這就要靠遊客去認真觀察了。如果來得不巧錯過了蝴蝶會,也不必遺憾,蝴蝶泉以南新建的蝴蝶館,真實地再現了蝴蝶泉邊蝴蝶的生態、品種以及與蝴蝶有關的蝴蝶文化,為不能親臨蝴蝶會的遊客提供了了解蝴蝶泉奇觀的珍貴資料。
最後說「樹」。蝴蝶泉公園內,有「蝶泉之美在於綠,請君愛護劃和木」的環境標語牌,這句話一點不虛假地說出蝴蝶泉之美,不僅得益於沿途我們所見到的鳳尾竹、聖誕樹等夾道迎客的新栽林木,以及泉後滿山遍野的松林、柏林、棕櫚林、茶林、杜鵑林、毛竹林,還更得益於蝴蝶泉邊合歡樹、酸香樹、黃連木等本地特有的芳香樹種。蝴蝶泉邊這株夜合歡樹,每當4月初開花時節,白天花瓣張開如一隻只蝴蝶,夜晚又花瓣合攏吐出陣陣撲鼻清香。詩人形象地贊美蝴蝶是「會飛的花朵」,這合歡樹的花朵則是「靜止的蝴蝶」。蝴蝶會期間,花與蝴蝶共舞,真假難辯,是蝴蝶泉的一大奇觀。
在白族人民心中,蝴蝶泉是一個象徵愛情叫忠貞的泉。每年蝴蝶會,四方白族青年男女都要到這里,「丟個石頭試水深」,用歌聲找到自己的意中人。
❽ 描寫大理古城的作文
1.韻味大理
大理,擁有著美不勝收的自然景色和星羅棋布的文化遺跡,是一個一生不能不到的地方。
這魅力無窮的大自然,逗得多少遊客駐足觀望?看那雄偉壯麗的蒼山:十九個兄弟異肩站立,身上掛著無暇的玉帶——十八條清澈的溪流。看那秀氣優雅的蝴蝶泉,成千上萬的蝴蝶來到合歡樹上聚會,它們倒掛著,連須鉤足,結成長串,一直垂到水面。陽光之下,五彩煥然,壯觀奇麗。看那風光秀媚的洱海:鏡子般的湖水中倒印著蒼山和連綿相依的雲彩。它的美麗風光,是那樣多姿多彩:清晨,湖面上有著輕盈的薄霧,湖面煙波無際,旭日初升,朝陽四射,泛起微微金波,夜晚,水靜風輕,月光照在波光上,輕濤拍岸……
這美輪美奐的文化遺跡,使我們回到了曾經。大理古城有631年的歷史,城內由南到北橫貫著五條大街,自西向東縱穿了八條街道,整個城市呈棋盤式布局。崇聖寺三塔是大理「文獻名邦」的象徵,有1154年的歷史。它的布局齊整,外觀造型相互協調,塔頂端有鎦金塔剎寶頂,華麗非凡。小塔玲瓏雅緻,大塔高大雄偉,點綴出了大理的歷史風韻。白族民居獨具匠心,民居院落天井坐地朝天,敞口向上,承接陽光,雨露、日月精華,給住宅帶來了新鮮空氣。在牆上,雕刻著飛龍舞鳳,畫著花鳥、山水等,表現出了一種清新雅緻的情趣。
我愛大理!
2.大理的味道
人們說:記憶總會模糊,但味道總能讓人回憶起許多珍貴的記憶。而淅淅瀝瀝的,降落在北京的小雨和略帶潮濕的空氣的味道,則讓我喚起了對大理的記憶。
一年暑假,我和媽媽跑到了大理古城消夏。
我們初到大理,大理就是用淅淅瀝瀝的小雨來歡迎我們,我們到了客棧後,感受到了一種古今結合的藝術氣息。我們的房間在頂樓,陽光非常充足,房間里一律用青石地板,房間雖然不大,但在窗戶上糊著的手繪牆紙便給了一種親切的感覺。房間收拾得很整齊,所有地方都合理的利用,沒有任何不必要的瑣飾,但也沒有缺少了什麼必要的東西。門外是一個和別的房間共用的陽台,每個房間都有一個鞦韆椅,還饒有興致的都配了一個鳥籠子,右手邊就是管理員們換洗床單被罩的地方。我經常會提著一籃水果,拿上枕頭,抱著書躺在鞦韆椅上看上一個下午,直到太陽落山後再回到房間。
大理的氣候非常宜人,喝許多南方城市一樣,空氣中帶著超市的空氣,沒有大城市裡尾氣的味道。而且所有的商店依然都按照附帶的建築而建,從未見到過一棟高樓大廈,連店裡的布置都充滿了古代的氣息,好像真的時光倒流了一般。
大理所有小商小販都只賣新鮮的真正的酸奶,從不像一線城市裡為了討好顧客的舌頭而加了化學葯品,只是保留了酸奶所有的奶清和最原始純凈的味道。媽媽倒是覺得這酸奶倒很和她的胃口,我卻覺得太酸,不肯再吃。現在也真是後悔在那裡沒有多喝幾碗酸奶,在城市也很是懷念那種味道,我也只是用懷念來安慰自己喝下一罐罐用化學葯品調和而成的「酸奶」了。
這里生活節奏慢的可怕,樓下客棧的老闆娘和老闆每天就是澆澆花、養養鳥,每天9、10點再起床,從來不經常上網,卻在房間里造了一個大大的書櫥,裡面藏了很多書,堪比區級的圖書館。
大理的味道有很多種,但總是會給人一種包容、質朴的清風一般的味道來以它無比的韌性來養育著來這里的人,總是讓人能夠感受到這里的美。
3.大理洱海
「上關風,下關花,蒼山雪,洱海月」大理著名的風花雪月的風姿讓人大為感嘆!今年暑假,有幸領略洱海的風姿。
剛到洱海岸邊就將我所折服,被她的遼闊所震撼,它的美純而不柔媚,果然不愧讓人神往,讓人為之傾心!低頭看洱海,水晶瑩剔透,映出船與人,之間還時不時的夾雜著悠閑自得的魚兒。洱海的水是綠色的,碧綠的,青綠的,微風輕輕的柔撫著,陽光散散的照耀著,泛起的水波上,有點點陽光,波光粼粼,像碎玻璃片,一片晶瑩,又像一顆顆鑽石那麼閃亮。向前望去,碧波萬頃,無邊無垠,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整個世界只有洱海,只有萬里晴空,感覺天空是那麼近,伸手可觸,卻又那麼的遙不可及。
船在緩緩前行,在這一段令人絲毫不感到厭倦的水路上,又有三道茶滋潤了旅程。這三道茶是白族特有的,沒喝過,就不算來過大理。第一道是苦茶,苦澀浸淫了整個口腔;第二道是甜茶,甜而不膩的茶舒緩了苦味;第三道是回味茶,濃濃的姜味里透著淡淡的辛辣。可謂「一苦,二甜,三回味」。
不久,就到了只有一件屋子的普陀寺,寺外是賣烤魚的,這也有一番不一樣的意趣。
過了普陀寺就到了聞名遐邇的南詔風情島,這上面的南詔行宮可是當年南詔王的避暑之地,也坐落著世界上最大的漢白玉觀音。素有「大理風光在蒼洱,蒼洱風光在雙廊」之美譽。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沙壹母群雕,屹立在一座水池中,那池中的鯉魚張著嘴,彷彿在訴說著沙壹母的神話傳說。據說,沙壹母靠捕魚為業,有一天觸沉礁感有孕,便生下了十個兒子,某天,龍來道他們的部落,大家嚇得落荒而逃,只有她最小的兒子九隆爬上了龍的背上,九隆便成為了部落的首領。繼續往上走,有一個木梯,通往觀音廣場,茂密的植被像蛇一樣纏繞在木梯的扶手上,仔細一看,晨露還在嬌柔的葉子上,依舊那麼晶瑩,空氣也格外的不一般,讓人神清氣爽,向兩邊望去,感覺空氣也濕潤了。到了觀音廣場,觀音神情嚴肅,又有一絲絲的微笑,彷彿在凝望著來來往往的世人和這片寧靜的洱海。
站在船頭,看著船劃過的痕跡,像三角型盪漾開去,時不時的驚動了周圍的魚兒。突然,一條金黃色的魚從水裡跳出,劃出一道完美的弧線,被帶起的水珠像一顆顆珍珠那麼明亮,陽光直照在魚的背上,鱗片反射陽光,斑斑陽光晃得人眼花。深吸一口空氣,甜絲絲的,涼爽爽的,我的全身都被洱海浸淫了,盡情的讓每一絲空氣鑽進我的身體,讓我的每一個細胞都感受這醉人的風光。
洱海的風姿,都盪漾在這碧波萬頃之中……
4.雲南遊記之美麗大理
昨日我們去了神奇的石林,今天我們要去美麗的古城大理。現在的大理就是幾千年前的大理國,開國君主段思平。大理是白族自治州,主要居住的民族是白族,男人被稱為阿鵬哥,女人被稱為金花。大理還是電視劇《天龍八部》的主要拍攝地。大理最著名的「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被稱為風花雪月。在大理我們遊玩了許多著名的景點,請聽我一一講述。
我們先到達崇聖寺三塔,崇聖寺視為大佛祖釋迦牟尼建造的,一共三個寺廟、三座佛塔。三個寺廟里有彌勒佛、十一面觀音、金身羅漢等等。接著我們去了大理古城,大理古城是古代大理國的遺址,現在成為旅遊景點。我們參觀了銀器加工的地方,銀子通過人工設計、燒制、敲打加工成各式各樣的飾品,櫃台上許許多多的銀器亮閃閃地呈現在來往的遊客面前。有大的、小的、粗的、細的、圓的、方的;有項鏈、戒指、手鐲等等,款式豐富吸引著許多遊客。大理還有一樣非常著名的物品那就是---大理石。在大理石場我們看到了大理石製作的茶幾、茶壺、牙簽盒、磨腳器、象棋、貔貅、魚缸、花瓶、各種動物···這些大理石製作的物品直看得人眼花繚亂,可以讓遊客看個夠、買個夠。
最後一個目的地是洱海。其實洱海是一個湖,只是因為它太大了,所以當地人把它當成海,又因為它的形狀像只耳朵,所以被稱為洱海。我們坐著可以容納上千人的大游輪在洱海上遊玩。在遊船上欣賞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白族三道茶表演。還品嘗了三道茶,三道茶的味道是一苦二甜三回味。媽媽說這就像我們的生活一樣,只有通過辛苦的勞動才會得到香甜的果實,明白了這個道理才會回味我們的生活。
5.大理之行
「大理三月好風光呀,蝴蝶泉邊好梳妝……」
一到大理古城,我就被古城的魅力深深吸引了。大理古城分為四個城門,每個城門都有六百年的歷史,彷彿顯示著曾經的大理王朝是多麼的輝煌壯觀。我虔誠地撫摸著牆面上的青石磚,腳踩著古老的方磚,心裡油然而生一種敬慕之感。我來到了大理古城內,到處街街巷巷,街上隨處可見白族人在說說笑笑。突然,我發現這里的房子只有兩種顏色,青色和白色,後來才知道白族人的祖先希望後代做人青青(清清)白白。走出大理古城,我乘車到了白族民間藝術團,那裡正在表演節目。我迫不及待地找一個位置坐下來。阿鵬哥端來散發著芳香的地道的三道茶,我端起杯子喝了一小口,苦苦的,但仔細品味有一股濃郁的茶香,原來這就是著名的普洱茶。還沒等我把第一道茶品完,第二道茶就得意地坐在我的盤子里,我用勺子舀了一勺,嗯!好喝,甜甜的,我三下五除二地就喝完了第二道茶。第三道茶端上來了,我喝了一口,噗!什麼味啊?苦、甜、辣、麻、酸,五味俱全,怪味!但慢慢回味還是挺好喝的。這就是白族特產三道茶。頭回苦,二回甜,三回味?
曾經《五朵金花》《天龍八部》讓大理這個古城更加名揚海外。洱海就像金花的柔情;蒼山就像喬峰的剛強。連綿起伏的蒼山讓我遐想到《天龍八部》里的喬峰和我一起闖盪江湖。碧波萬里的洱海讓我幻想到五朵金花在洱海邊翩翩起舞。
大理不但風光美,還盛產大理石。大理的大理石可以說是全世界最好的大理石。將一塊大理石切開,橫截面的花紋正好像是一幅山水畫,而且我還到了大理石博物館里觀賞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大理石,參觀了人工雕刻的、每個細節都很精細的大理石。真是美麗極了!難怪「雲南十八怪」中有一怪叫「石頭當畫賣」。
大理之行,感悟之行,我猛然發現我們的人生就像大理的三道茶一樣:少年時期的拼搏與努力充滿了辛苦,當事業有成時就能享受到甜蜜和歡樂,年老時,我們回味這一生是多麼的精彩。
帶著洱海的情,帶著蒼山的雄,我們依依不捨,離開了大理。
❾ 雲南西雙版納,大理,麗江之旅遊記
雲南西雙版納,大理,麗江之旅遊記可以去雲南藝飛旅遊網
www.yflyw.com
的「雲南旅遊攻略:」雲南旅遊游記「中看看,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