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倫遺址
㈠ 巴比倫城遺址在哪裡
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西南80公里希拉城的附近,有一座著名的古代城市遺址,它就是象徵著兩河流域文明的巴比倫城遺址。
巴比倫城位於古代兩河流域文明的中心地帶,是幼發拉底比倫城,位於幼發拉底河河畔。河與底格里斯河最接近之處,堪稱兩河流域的明珠。在阿卡德語中,巴比倫便是「神之門」。它處於兩河流域交通要道之上,是南來北往、東西交流的商旅必經之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正因如此,在烏爾第三王朝滅亡之後,它才能由一個小小的村落迅速發展為巴比倫城邦的都城,進而成為漢謨拉比大帝的都城。從此以後,巴比倫一步一步發展為古代世界最宏偉的城市,領導古代西亞文明達兩千年之久。
但是,今天我們所見到的巴比倫遺址,並不是漢謨拉比大帝時代的巴比倫城。這座城市在公元前7世紀亞述王室內戰中,已經被辛那赫裡布徹底毀滅了。它的城牆被鏟平,神像被掠走,房屋被燒光,居民被強制遷移到亞述帝國各地。亞述王阿薩哈東即位後,開始重建巴比倫。被強制遷移到外地的居民回來了,著名的埃捷明納卡寺塔——巴比倫塔,就是在此時修建的。不過,阿薩哈東的重建只是個開頭。整個巴比倫城的建設,是在新巴比倫王國尼布甲尼撒二世時才最後竣工的。所以,我們今天見到的巴比倫遺址,乃是新巴比倫時期的遺址,距今約2600年歷史。
㈡ 巴比倫古城遺址的巴別塔
這座塔的規模十分宏大。公元前460年,即塔建成150年後,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游覽巴比倫城時,對這座已經受損的塔仍是青睞有加。根據他的記載,通天塔建在許多層巨大的高台上,這些高台共有8層,愈高愈小,最上面的高台上建有馬爾杜克神廟。牆的外沿建有螺旋形的階梯,可以繞塔而上,直達塔頂;塔梯的中腰設有座位,可供歇息。塔基每邊長大約90米,塔高約90米。據19世紀末期的考古學家科爾德維實際的測量和推算,塔基邊長約96米,塔和廟的總高度也是約96米,兩者相差無幾。「巴別」塔是當時巴比倫國內最高的建築,在國內的任何地方都能看到它,人們稱它「通天塔」。也有人稱它是天上諸神前往凡間住所途中的踏腳處,是天路的「驛站」或「旅店」。
㈢ 古巴比倫遺址為何現在是一片廢墟,
因為耶和華已經說:巴比倫素來為列國的榮耀,為迦勒底人所矜誇的華美,必像神所傾覆的所多瑪蛾摩拉一樣。其內必永無人煙,世世代代無人居住。亞拉伯人也不在那裡支搭帳棚。牧羊的人,也不使羊群卧在那裡。【以賽亞書13:19-20】
㈣ 巴比倫遺址是當時的巴比倫城嗎
今天我們所見到的巴比倫遺址,並不是漢謨拉比大帝時代的巴比倫城。這座城市在公元前7世紀亞述王室內戰中,已經被辛那赫裡布徹底毀滅了。亞述王阿薩哈東即位後,開始重建巴比倫。被強制遷移到外地的居民回來了,著名的埃捷明納卡寺塔——巴比倫塔,就是在此時修建的。不過,阿薩哈東的重建只是個開頭。整個巴比倫城的建設,是在新巴比倫王國尼布甲尼撒二世時才最後竣工的。今天見到的巴比倫遺址,乃是新巴比倫時期的遺址,距今約2600年歷史。
㈤ 巴比倫古城遺址的發展歷史
巴比倫意為「神之門」。巴比倫古城始建於公元前 3000 年,最初是一個小村,經五、六個世紀的發展,逐漸興旺。後為古巴比倫王國和新巴比倫王國首都。在此期間,該城先後幾度易主。
在古巴比倫國最出色的國王漢謨拉比死後,巴比倫不斷受到外族的進攻,歷經了500多年戰亂,直到公元前7世紀末,才在尼布甲尼撒領導下,建立了新巴比倫王國。然而,88年後,新巴比倫王國又被波斯人徹底毀滅。隨著巴比倫王朝的覆滅,顯赫一時的古城巴比倫,也日漸消失在荒草之中了。現古城遺址為新巴比倫王國尼布甲尼撒二世在位時期的巴比倫城,規模極其宏偉壯觀。
古巴比倫盛況
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在其名著《歷史》一書中,曾詳細記錄了巴比倫城的盛況。巴比倫古城是當時兩河流域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全城面積達 1 萬公頃。幼發拉底河自北而南貫穿全城,河東為老城,宮殿、神廟大多在這里。巴比倫的城牆高大厚實,數十米高的城牆多設雄獅、雄牛、神龍等浮雕,雖經幾千年的磨蝕,仍栩栩如生。
巴比倫城城牆為雙重,外牆周長 16 公里,內牆 8 公里,牆下有深壕圍護。在牆外之東,築有一道防護土牆,形成三重牆垣。城內街道十分寬廣,均用磚鋪設,並使用了瀝青。儀仗大街直通 8 座城門之一的伊什特門,街西是南宮,東為寧馬克神廟,街北為主宮。南宮是國王的主要宮殿,長 300 米,寬 190 米,由 5 所庭院和用彩繪裝飾的金鑾殿組成,被譽為古代世界 7 大奇跡之一的巴比倫空中花園就在南宮內。
北面主宮遺址中,現存一座雄獅足踏人的巨石雕刻,這就是著名的巴比倫雄獅。這是用巨大岩塊雕琢而成的塑像,獅身長約 3 米,高約 2 米,寬近1.5 米,巍然屹立在一塊長方形的石墊上,強有力的獅爪下踩著一個石頭人。它象徵著古代阿拉伯人不畏強暴、勇於斗爭的英雄氣概。埃薩吉納大廟及所屬的埃特梅蘭基塔廟,宏偉高大,為城內主要建築。塔廟高達 91 米,基座每邊長 91.4 米,上有 7 層,最頂層為藍琉璃小廟。據說這就是《聖經》中所說,由於耶和華變亂人們的語言,致使人們未能造成通天的巴別塔。
㈥ 古巴比倫「空中花園」遺跡在哪
空中花園
很多人都相信,在遠古時代的巴比倫王國,痴情的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為他的寵妃塞米拉米斯建造了一座美麗的「空中花園」。關於「空中花園」,愛情的美麗動人在現代依然不減,但是,在這座美麗的花園連同它的傳說背後,卻存在著一個又一個的不解之謎。
古巴比倫依偎於幼發拉底河畔,位於今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以南90公里處,在古代,與中國、印度、埃及四國並稱為「四大文明古國」。古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時期,他為自己的最愛在巴比倫後宮的西北角處建造起了一座奇幻高大的建築,以供來自於波斯的皇後可以一解思鄉之苦。尼布甲尼撒二世恐怕沒有想到,這座建築竟然會在日後被列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據史料記載,空中花園呈現為方形,是一座層層高加的陽台式建築,每邊塔為120米,每層中都有堅固的磚砌彎拱,石板上面都用瀝青進行了澆鑄,之後又鋪上了兩層熟磚,熟磚上又覆蓋一層鉛板,使得水分可以不滲漏於其中。在這樣的底襯上,鋪著一列列蘆草,蘆草上是一層非常厚的土,足可以讓大樹紮根生塔。空中花園的設計充分地體現出了古代園林設計師的才智。最令人嘆為觀止的是,古巴比倫人在2500年前就成功地採用了高層建築防滲漏技術,而且在建築空中花園的過程中,每層的支柱都互不遮擋,每一層植被都可以得到充足的光照。
公元前3世紀,當時到過巴比倫的古希臘人安提巴特只是見到了早已殘敗的「空中花園」骨架,便毫不猶豫的將其稱之為世界奇跡,與胡夫金字塔、亞歷山大城燈塔相提並論,由此,我們便可以看出「空中花園」昔日的風韻了。後來,幼發拉底河向巴比倫城西改道9英里左右,而人口也隨著河流開始漸漸地遷徙,古巴比倫文明便逐漸地在這種遷徙中湮沒了。而這座建築於公元前6世紀的巧奪天工的「空中花園」,也在公元前3世紀左右被毀壞了。
至今,考古學家還是沒有找到它的確切位置。事實上,在有關於古巴比倫的文本記載中,它本身也是一個謎。而且至今還有人不以為然,認為這座花園實際上並不是什麼傑作,只是古代希臘的大型建築過少,才成為了安提巴特眼中的「奇跡」。此說也有其正確性,因為當時的古希臘人並未邁入文明門檻,而兩河流域的文明卻已經延續了大約2000年。
盡管如此,無數考古學家依然對「空中花園」有濃厚的興趣。1899年,德國人羅伯特?科爾德維帶領考古隊在古巴比倫城南宮的東北角挖掘出了類似於「空中花園」的遺跡。但是「空中花園」本身的面積與建築成就卻令其極為失望,因為比起其他六大古跡來,它似乎完全沒有任何勝出之處。因為就即使是在這座古城中,比它更加引人注目的古跡也並非沒有。但科爾德維所發現的是否真的是「空中花園」還有待考究,而人們對其形象的猜想也從未停止過。
㈦ 巴比倫古城遺址的遺址博物館
伊拉克政府在遺址上仿建了一座城門,門高約 4 米,寬 2 米多,門的上端是拱形頂蓋,兩邊同殘破而高大厚實的舊城牆相連。城門內修建了博物館,館內陳列著出土的巴比倫文物,其中兩件展品最為珍異:一件是根據出土文物復製成的巴比倫古城全貌的巨大模型;另一件是高近 2 米的黑色閃綠岩的石碑,碑的上半部為精緻的浮雕,刻著太陽神將權標授予漢穆拉比的情景;下半部是用楔形文字刻記了巴比倫王國國王漢穆拉比(約公元前 1792~公元前 1750 年)領導制定的世界上第一部法典《漢穆拉比法典》的全文,約 8000個字,282 條。石碑的原件現在巴黎盧浮宮博物館,此地陳列的是復製品。
㈧ 今天的巴比倫遺址是誰重建的
我們所見到的巴比倫遺址,並不是漢謨拉比大帝時代的巴比倫城。這座城市在公元前7世紀亞述王室內戰中,已經被辛那赫裡布徹底毀滅了。它的城牆被鏟平,神像被掠走,房屋被燒光,居民被強制遷移到亞述帝國各地。亞述王阿薩哈東即位後,開始重建巴比倫。被強制遷移到外地的居民回來了,著名的埃捷明納卡寺塔——巴比倫塔,就是在此時修建的。不過,阿薩哈東的重建只是個開頭。整個巴比倫城的建設,是在新巴比倫王國尼布甲尼撒二世時才最後竣工的。所以,我們今天見到的巴比倫遺址,乃是新巴比倫時期的遺址,距今約2600年歷史。
㈨ 古城巴比倫的遺址是什麼樣的
世界著名的巴比倫古城遺址,是位於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以南大約90公里的地方。傳說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巴比倫城就是擁有大約十幾萬人的手工業以及商業城市。大約公元前18世紀中期,古巴比倫王朝第一王朝第六代國王漢謨拉比統一了兩河流域,並且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從而制訂了各種加強奴隸制的法典。
大約在公元前6世紀後半期時,尼布甲尼撒二世開始建造了新巴比倫城。這個城共有三道城牆環繞,它的主牆為黃色,長約12.2公里,而且每隔40多米就會有一座塔樓,大約有300多座,另外還有56座浮雕。古城的大門高大約4米,寬大約2米,而且門的上部是拱形結構,兩邊高且寬的城牆相連接。門內外的牆上,分別用黃、棕兩種顏色,分別畫有雄牛、神龍以及雄獅的各種圖像。並且這些畫像大小相同,對稱地排列成十分美麗的圖像,神態逼真。
古城內有神廟大約53座,另外還有南宮、北宮以及夏宮3座宮殿。城內街道寬敞筆直,而且縱橫交錯,是用大塊磚以及天然瀝青鋪築。莫卡卜大道是當時最重要的街道之一,並且世界著名的南宮就座落在這條大道的西邊。南宮是由5所庭院所組成,並且每個庭院的周圍都是各種成群的廳堂。而且宮殿的牆面同城門一樣,分別用彩色琉璃磚裝飾,然後點綴成各種各樣的動物形象,五彩繽紛。
在許多的廟宇中,尤以被稱為「崇高的住所」的「瑪爾篤克神廟」最為著名。瑪爾篤克是人們一種想像中的一條蛇尾龍,它是巴比倫人所崇奉的主神。而且廟中有大量鎦金的瑪爾篤克像,造型十分生動。
大約公元前4世紀後期,巴比倫城慢慢衰敗,直到公元2世紀古城開始化為廢墟,並且塌陷荒蕪了。
近年來,由於伊拉克政府不斷對巴比倫古城遺址進行了大量的發掘,先後出土了大批珍貴的文物,人們可以從遺址露出地面的斷壁殘垣、古都遺跡,能夠窺見當年的各種盛況。如今,巴比倫古都的重要建築之一——「伊斯特」門,幾經修葺以後,終於面目一新,牆上鑲嵌著各種各樣的琉璃,並且構成各種各樣的動物圖案。
在遺址的北端地面上,有一頭很大的石頭獅子——巴比倫獅矗立在一塊長方形石墊上,這個獅身長約3米,高2米,寬1.5米,是用一大塊青灰色的大石頭雕刻的,強有力的獅爪下還踩著一個象徵著「敵人」的石頭人。這個「敵人」四肢向著天空,在雄獅的踩壓下已差不多要死了。
古城遺址上還有座巴比倫博物館,它的館內陳列著各種古城的模型以及發掘出來的巴比倫時代的文物,有金銀珠寶及日用器皿等。其中有一塊大石碑最為引人注目,碑高大約2米,寬50厘米,它的正面上方刻著站在太陽神面前做禱告的漢謨拉比國王,那個放射著巨大光芒的太陽神把象徵權力的王笏交給了國王,並且後面刻著用楔形文字書寫的法典。但是這塊石碑是件復製品,原物在1901年已被法國的一支考古隊盜去,而且現在陳列在巴黎盧浮宮博物館。上面這部3500多年前的奴隸製法典,也是古代巴比倫奴隸制中央集權的一個重要標志。
㈩ 今天我們所見到的巴比倫遺址,是漢謨拉比大帝時代的巴比倫城嗎
今天我們所見到的巴比倫遺址,並不是漢謨拉比大帝時代的巴比倫城。這座城市在公元前7世紀亞述王室內戰中,已經被辛那赫裡布徹底毀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