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評西遊記

評西遊記

發布時間: 2020-11-24 12:18:06

⑴ 西游記的點評

現今社會各種各樣的神話越來越多,但是但是神話中的問題也越來來越多,我最不喜歡的神話故事是《西遊記》,雖然許多人都說《西遊記》是中國歷史上的一部經典名著,但是我還是不喜歡這不書籍,原因無他:本人是一個傳統的愛國青年,對於外國文化雖然不是很討厭,但是也有一定的排斥心理。
在《西遊記》一書中東聖神州明顯是中國,而孫悟空出世後是被天庭發現,而後有在天庭做官,所以說孫悟空是百分之一百的中國妖。
但是呢!後來孫悟空大鬧天宮,天庭各路神仙都拿孫悟空沒有辦法,就在天庭快要完了的時候玉帝卻說:"快請如來佛祖!"
而後來孫悟空有被如來佛祖壓在了五指山下,這不就是間接的說:天庭個路神仙的本領都不如如來佛祖嗎?後來的取經路上出現了無數劫難,只要佛家的人一出馬,立刻搞定,而天庭的人出馬呢?總是要費很大的力氣,還有一次天上的神仙居然被一個如來那邊的的一個侍童變的妖怪給全關了起來,這不是說天庭的個路神仙都不如如來那邊的一個侍童嗎?這樣寫說明了作者是典型的佛教徒,向這種佛教徒寫的東西都被譽為中華的四大名著之一,真不知道是什麼人品選的四大名著,是太過分了,這個人也一定是佛教徒。
還有這部書的構思也不夠嚴密,在西遊記中期曾經出現過一個妖怪,那就是太上老君的青牛,以一個鐵環收走了孫悟空的筋箍棒,而且還收走了天上各路神仙的兵器,可以說這個鐵環比什麼仙器都要歷害,可是在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時候,怎麼沒見太上老君使出來呢?這不是太不合理了嗎?
還有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時候,玉帝怎麼先想到的是如來佛祖,而不是孫悟空的師傅菩提祖師呢?這也就說明了《西遊記》這部書中的玉帝也有嚴重的佛家傾向,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中,各種個樣的神仙出了不知有多少,比孫悟空厲害的有的是,為什麼非要找如來呢?在《封神榜》一書中屢次提到了兩個教派,分別是闡教和截教。而他們的教主原始天尊和通天教主分別是開天闢地時出現的人物,哪一個法力不如菩提祖師呢?原始天尊是天庭一脈的老祖宗,《西遊記》中的時代是唐朝,那時佛教從西而來,還沒有與道教融合,可以說是佛道兩家爭斗最厲害的時候,原始天尊他在清靜無為,也不可能讓孫悟空在那時那樣大鬧天宮,這也太不和理了。
再說豬八戒.沙和尚.還有白龍馬他們都是在天庭犯了錯的,被處罰是應該的,她觀音菩薩憑什麼去管,就算是她觀音做的好事夠多,天庭給她幾分面子也是應該的,可是她也管的太多了吧!這是天庭自己的私事,你觀音來管,這不是狗拿耗子多管閑事嗎?
還有這個玉帝也是的,觀音借他的人去宏仰佛家的文化,那就是在人間排擠你的勢力,你不阻止那就是你的錯誤,你還那麼努力的幫她,你這不是沒事找事嗎?
在說了這個原始天尊也是的,佛教以近侵佔到中國了,你不努力把他趕出去,這說明你人好,可是你就不會去打入別的國家的內部嗎?害的在今後的幾百年裡,人們一遇到事情就說佛組保韻,觀音保韻,有的人連道家的祖師是誰都不知到了,他這個祖師做的太失敗了,真因該換個人來做。
要我說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最大原因是玉帝太弱了,像人家如來佛祖,在佛界就是最強的,沒有人敢反他,就是想反他,也得想一想有沒有這個實力。再說玉帝他的實力太差了,孫悟空鬧天的時候,他只會跑,要是他也有超強的實力,誰還敢反他,所以總結來說,孫悟空反天就是看玉帝太弱了,天上沒有一個強者,所以他報者:誰的拳頭大誰就是老大的理念,所以他就反上了天,這也就是孫悟空大鬧天宮的原因。
綜合上述條件,說明了《西遊記》一書是一個典型的激進的佛教徒所編寫的佛教經典,是一部佛教為了宣傳佛教

⑵ 誰評西遊記評得最好

金評精彩,但有貶低看法。《西遊記》評點最出名的是葉晝托李卓吾點評的。金評《水滸》最出名,毛評《三國》,脂評《紅樓》。

⑶ 正面評價西遊記

金箍棒,象徵著孫悟空的斗爭精神。毛澤東的「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正道出了孫悟空的戰斗氣概。從某些地方來看,他簡直就有點「無『法』無『天』」:他不理睬那些「神聖不可侵犯」的天條,掄起金箍棒,打上靈霄寶殿,闖入兜率天宮;他不管生死定數,「六教輪回」,掄起金箍棒,打入冥司,強勾掉生死薄上的名字;他不怕天兵天將的包圍戰斗,甚至當被推入八卦爐用火煉了四十九日時,一旦爐門打開,就又掄起金箍棒,「大亂天宮」去了。後來取經途中,他面對各路妖魔,也是敢打敢拼,斗爭到底。哪怕被妖魔的寶物所收,陷入絕境時,一旦逃出,也不忘繼續揮起金箍棒戰斗,決不退縮。因此,威力無窮的、孫悟空時刻不離的金箍棒,成了孫悟空勇敢、除惡、反抗和斗爭精神的代名詞。它符合了人民群眾進步的革命願望,這也正是孫悟空千百年來深受讀者喜愛的原因。

但我們必須同時看到,孫悟空性格中還存在著消極的一面。緊箍咒,代表了孫悟空的「奴性」——很抱歉,找不到更好的詞來形容這一千百年來的英雄形象。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下的五百年間,漸漸地「知悔了」,扔掉了當年反抗天宮的立場。後來,當觀世音菩薩以搬開五行山為「利誘」,讓孫悟空戴上金箍兒,協助唐僧「修成正果」時,這個曾大鬧天宮的鬥士終於皈依了(投降了?),成了為天庭效忠的一員。西行路上,孫悟空開始時經常被唐僧念動緊箍咒,對唐僧意見頗大,但被迫無奈,只得為唐僧賣命。然而後來,唐僧念動緊箍咒的次數卻越來越少——孫悟空漸漸「真心歸順」,「聽話」了。當中途唐僧趕悟空走時,悟空甚至「凄凄慘慘,腮邊淚墜」,整個一副「奴才相」。一個緊箍咒,將悟空緊緊箍在了天條的枷鎖里,只打有過之妖魔,不打有錯之神佛了。金箍棒和緊箍咒,決定了孫悟空的兩面性。孫悟空,既是一個有斗爭精神的英雄,又是一個為天庭效忠的「奴才」。這兩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也許,這也是吳老先生的矛盾,是一個時代的矛盾吧。

當然,我不否認孫悟空的正面形象,但我想,一分為二,從多個角度看事物,得到的結論應該更全面些。有金箍棒,也有緊箍咒,這才是一個真實的孫悟空,一個並非超凡的孫悟空。以上個人意見,不足之處請多指教。

西遊記評價:《西遊記》一書,自始至終,皆言誠意正心之要,明新至善之學,並無半字涉於仙佛邪淫之事。或問《西遊記》果為何書?曰實是一部奇文、一部妙文。——清代學者張書紳
吳承恩撰寫的幽默小說《西遊記》,裡面寫到儒、釋、道三教,包含著深刻的內容,它是一部寓有反抗封建統治意義的神話作品。吳承恩本善於滑稽,他講妖怪的喜怒哀樂都近於人情,所以人人都喜歡看。——魯迅
《西遊記》其想像新奇,上天下地,出神入化,可說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主要人物的性格也極為鮮明,而且讀者面最寬,老少咸宜。此書的副作用極小,是一部鼓舞人積極斗爭、永不灰心、為達到目標而百折不撓的書。 ——北大教授白化文
沒讀過《西遊記》,就像沒讀過托爾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一樣,這種人侈談小說理論,可謂大膽。 ——法國當代比較文學家艾登堡

⑷ 有哪些評論西遊記的著名文章啊

《西遊記》一書,自始至終,皆言誠意正心之要,明新至善之學,並無半字涉於仙佛邪淫之事。或問《西遊記》果為何書?曰實是一部奇文、一部妙文。
——(清代學者)張書紳

吳承恩撰寫的幽默小說《西遊記》,裡面寫到儒、釋、道三教,包含著深刻的內容,它是一部寓有反抗封建統治意義的神話作品。吳承恩本善於滑稽,他講妖怪的喜怒哀樂都近於人情,所以人人都喜歡看。
——魯迅

《西遊記》其想像新奇,上天下地,出神入化,可說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主要人物的性格也極為鮮明,而且讀者面最寬,老少咸宜。此書的副作用極小,是一部鼓舞人積極斗爭、永不灰心、為達到目標而百折不撓的書。
——(北大教授)白化文

沒讀過《西遊記》,就像沒讀過托爾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一樣,這種人侈談小說理論,可謂大膽。
——(法國當代比較文學家)艾登堡

《西遊記》全書故事的描寫充滿幽默和風趣,給讀者以濃厚的興味。
——《法國大網路全書》

似庄而諧的神魔小說在中國古典小說名著中,《西遊記》要算是最駁雜的一部書。它糅合進了佛、道、儒三家之言,對這樣一部神魔小說,要想做出比較確切的、與普通讀者的閱讀感受吻合的理性解析,首先考察一下它的成書過程以及作為小說情節主體的唐僧取經故事的演變過程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從這中間可以比較清楚地看出,這個本來是弘揚佛法的故事怎樣會加入道教的內容,又怎樣蛻變為富有文學魅力、情趣的小說,以及由其自身矛盾所形成的藝術特點。
在中國古代小說中,《西遊記》是一部思想性和藝術性都臻於第一流的偉大作品。它也是明代長篇小說的重要流派之一——神魔小說的代表作。它在神魔小說中的地位,相當於《三國演義》之於歷史演義小說。
神魔小說通常由兩個部分組成。一個部分叫做出身傳,另一個部分叫做靈應傳或降妖傳。《西遊記》的結構也是這樣。第一至十二回是全書的引子,其中前七回講孫悟空的出身和大鬧天宮等故事,為他的神通廣大和後來追隨唐僧去西天取經提供背景材料;第八回至第十二回則介紹小說的另一主人公唐僧,交代取經的緣由。第十三回至第一百回,是全書的主要部分,演述唐僧、孫悟空師徒四人降妖伏魔、西天取經的故事。
孫悟空出身傳中的大鬧天宮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機智的、堅強的孫悟空的形象。他具有強烈的反抗性格,藐視腐朽無能的天宮統治者,喊出了「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號。正像有人所說的,「如果沒有歷史上發生的許多次規模巨大的、猛烈地沖擊了封建王朝的農民起義、農民戰爭,大鬧天宮的情節不可能想像得那樣大膽,孫悟空作為一個叛逆者的形象也不可能塑造得那樣光彩奪目。」西天取經的故事表現了神魔小說的兩大主題:尋找與追求,斬妖與降魔。《西遊記》把二者巧妙地聯系和結合起來。它告訴人們:為了尋找、追求、實現一個美好的理想和目標,為了完成一項偉大的事業,必然會遇上或多或少的、或大或小的、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必須去頑強地戰勝這些困難,克服這些挫折。

⑸ 點評《西遊記》

西遊開篇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蒙,開辟從茲清濁辨。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選自第一回)

水簾洞
翠蘚堆藍,白雲浮玉,光搖片片煙霞。虛窗靜室,滑凳板生花。乳窟龍珠倚掛,縈回滿地奇葩。鍋灶傍崖存火跡,樽罍靠案見餚渣。石座石床真可愛,石盆石碗更堪誇。又見那一竿兩竿修竹,三點五點梅花。幾樹青松常帶雨,渾然象個人家。
(選自第一回)

花果山
勢鎮汪洋,威寧瑤海。勢鎮汪洋,潮湧銀山魚入穴;威寧瑤海,波翻雪浪蜃離淵。水火方隅高積土,東海之處聳崇巔。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鳳雙鳴;削壁前,麒麟獨卧。峰頭時聽錦雞鳴,石窟每觀龍出入。林中有壽鹿仙狐,樹上有靈禽玄鶴。瑤草奇花不謝,青松翠柏長春。仙桃常結果,修竹每留雲。一條澗壑藤蘿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會處擎天柱,萬劫無移大地根。

通天河
洋洋光浸月,浩浩影浮天。
靈派吞華岳,長流貫百川。
千層洶浪滾,萬迭峻波顛。
岸口無漁火,沙頭有鷺眠。
茫然渾似海,一望更無邊。

【章回目錄】
第一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二回 悟徹菩提真妙理 斷魔歸本合元神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
第四回 官封弼馬心何足 名注齊天意未寧
第五回 亂蟠桃大聖偷丹 反天宮諸神捉怪
第六回 觀音赴會問原因 小聖施威降大聖
第七回 八卦爐中逃大聖 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八回 我佛造經傳極樂 觀音奉旨上長安
附錄 陳光蕊赴任逢災 江流僧復仇報本
(註:明朝版本沒有這一回,自《西遊記證道書》方有之,1980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改本回為附錄——江東逆客)
第九回 袁守誠妙算無私曲 老龍王拙計犯天條
第十回 二將軍宮門鎮鬼 唐太宗地府還魂
第十一回 還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蕭禹正空門
第十二回 玄奘秉誠建大會 觀音顯象化金蟬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雙叉嶺伯欽留僧
第十四回 心猿歸正 六賊無蹤
第十五回 蛇盤山諸神暗佑 鷹愁澗意馬收韁
第十六回 觀音院僧謀寶貝 黑風山怪竊袈裟
第十七回 孫行者大鬧黑風山 觀世音收伏熊羆怪
第十八回 觀音院唐僧脫難 高老莊行者降魔
第十九回 雲棧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經
第二十回 黃風嶺唐僧有難 半山中八戒爭先
第二十一回 護法設庄留大聖 須彌靈吉定風魔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戰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凈
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聖試禪心
第二十四回 萬壽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觀行者竊人參
第二十五回 鎮元仙趕捉取經僧 孫行者大鬧五庄觀
第二十六回 孫悟空三島求方 觀世音甘泉活樹
第二十七回 屍魔三戲唐三藏 聖僧恨逐美猴王
第二十八回 花果山群妖聚義 黑松林三藏逢魔
第二十九回 脫難江流來國土 承恩八戒轉山林
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馬憶心猿
第三十一回 豬八戒義激猴王 孫行者智降妖怪
第三十二回 平頂山功曹傳信 蓮花洞木母逢災
第三十三回 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
第三十四回 魔王巧算困心猿 大聖騰那騙寶貝
第三十五回 外道施威欺正性 心猿獲寶伏邪魔
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處諸緣伏 劈破旁門見月明
第三十七回 鬼王夜謁唐三藏 悟空神化引嬰兒
第三十八回 嬰兒問母知邪正 金木參玄見假真
第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間生
第四十回 嬰兒戲化禪心亂 猿馬刀歸木母空
第四十一回 心猿遭火敗 木母被魔擒
第四十二回 大聖殷勤拜南海 觀音慈善縛紅孩
第四十三回 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龍子捉鼉回
第四十四回 法身元運逢車力 心正妖邪度脊關
第四十五回 三清觀大聖留名 車遲國猴王顯法
第四十六回 外道弄強欺正法 心猿顯聖滅諸邪
第四十七回 聖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
第四十八回 魔弄寒風飄大雪 僧思拜佛履層冰
第四十九回 三藏有災沉水宅 觀音救難現魚籃
第五十回 情亂性從因愛欲 神昏心動遇魔頭
第五十一回 心猿空用千般計 水火無功難煉魔
第五十二回 悟空大鬧金

⑹ 點評西遊記

《西遊記》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著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長篇神魔小說。主要描寫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三人保護唐僧西行取經,沿途遇到八十一難,一路降妖伏魔,化險為夷,最後到達西天

⑺ 如何評價西遊記

如果評價,就要評價原著,即是吳承恩老先生的《西遊記》。

《西遊記》是一部浪漫主義的神魔小說,其中既有歷史代入也有鬼怪志異,也有對於反抗精神的贊揚和對封建統治者的諷刺。《西遊記》中對於人物的刻畫非常細致,人物形象也很飽滿,尤其是具有反抗精神的孫悟空,和一心向佛堅持隱忍的唐僧。就連西行取經的路上形形色色的妖怪都非常生動,讓讀者過目不忘記憶猶新。《西遊記》中很多橋段都能夠讓讀者如數家珍,甚至一些改編成電視劇版本、動畫片版本的《西遊記》都給中國80、90後人群留下很多童年的集體回憶。


⑻ 對西遊記的評論 簡潔點

1、《西遊記》是一部以拯救墮落的人心與人精神為鵠的作品;《西遊記》也是一部描寫反貪題材的作品。——劉戈

2、《西遊》曼衍虛誕,而其縱橫變化,以猿為心之神,以豬為心之馳,其始之放縱,上天下地,莫能禁制,而歸於緊箍一咒,能使心猿馴伏,至死靡他,蓋亦求放心之喻,非浪作也。——謝肇浙

3、《西遊記》至多不過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說、神話小說;他並沒有什麼微妙的意思,他至多不過有一點愛罵人的玩世主義。這點玩世主義也是很明白的;他並不隱藏,我們也不用深求。」——胡適

4、然作者雖儒生,此書實出於游戲,亦非語道,故全書僅偶見五行生剋之常談,尤未學佛,故末回至有荒唐無稽之經目,特緣混同之教,流行來久,故其著作,乃亦釋迦與老君同流,真性與原神雜出,使三教之徒,皆得隨宜附會而已。」——魯迅

(8)評西遊記擴展閱讀

《西遊記》的出現,開辟了神魔長篇章回小說的新門類。書中將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和嚴肅的批判巧妙地結合的特點直接影響著諷刺小說的發展。所以說《西遊記》是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它也是浪漫主義的傑作,魔幻現實主義的先驅開創者。

自《西遊記》之後,明代出現了寫作神魔小說的高潮。有朱星祚的《二十四尊得道羅漢傳》,鄧志謨的《鐵樹記》、《飛劍記》、《咒棗記》、許仲琳的《封神演義》等。《西遊記》對戲曲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清代宮廷大劇《昇平寶筏》是西遊戲,十本,240出。

《西遊記》不但有續作、仿作,對後世的小說、戲曲、寶卷、民俗都產生影響,清朝子弟書里都有《西遊記》的鼓詞,可見影響之大。

《西遊記》備受西方人士的關注,譯介較為及時。19世紀中葉,法國漢學家泰奧多·帕維把《西遊記》中的第九回(「陳光蕊赴任逢災,江流僧復仇報本」)和第十回(「游地府太宗還魂,進瓜果劉全續配」)譯成法文。

第九回譯文題名為《三藏和尚江中得救》,第十回譯文標題為《龍王的傳說:佛教的故事》。譯文皆刊於巴黎出版的《亞洲雜志》(亦稱《亞洲學報》,由亞細亞學會主辦)。

1912年法國學者莫朗編譯的《中國文學選》一書出版,收錄了《西遊記》第10、11、12三回的譯文。12年後,即1924年,莫朗譯成《西遊記》百回選譯本,取名《猴與豬:神魔歷險記》,當年在巴黎出版。這是最早的較為系統的《西遊記》法文譯本。

參考資料

網路-西遊記

⑼ 如何評價《西遊記》

《西遊記》所描寫的幻想世界和神話人物,體現出生活的影子,直到今天仍有其現實意義。讀者閱讀此書,當透過紛繁復雜的神魔故事,學習其中反抗權貴、追求自由,以及不畏艱難險阻的美好情操。

⑽ 西遊記人物評價

唐三藏
因為唐三藏在書中雖然是以取經為責任的師父,但是實際上他卻是個性儒弱,偽善怕死,缺乏超越的理解。他為人雖然善良仁慈,卻不能夠明辨是非,反而屢屢聽信豬八戒的挑撥,誤會能識破妖魔詭計的孫悟空。總是在落入陷阱之後,才大喊「悟空,救我!」。
其實唐僧的形象可以說與傳說的白面書生不謀而合。雖然滿懷理想主義,卻手無縛雞之力,當困難發生的時侯,總是束手無策,坐待外援。而他的迂腐和不明是非真相,似乎在顯現作者對當政者昏庸無能的暗諷。但是若是只以宗教或個人修養的角度來看,唐三藏代表的不是聖僧,反而是凡夫俗子。
孫悟空
所以西遊記的靈魂人物應該是孫悟空。孫悟空本來是仙山上一塊靈石,變化而成的猴子。因為膽識過人,受到群猴的推舉為王。但是有一天他忽然感悟到生命有限,美猴王雖然在水簾洞中過著「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的快樂生活,但是不能夠天長地久。於是他拋下了一切,離家拜師學習仙道,從此就叫做「孫悟空」。
孫悟空他天資聰敏,思想跟行動都敏捷如風,學得一身高強的法術,吹一口氣,就能夠七十二變,並且有法寶金箍棒,縮小如針,放大如銅棒,筋斗雲一駕,就能夠上天下地。悟空仍有猴性,他精明頑皮,愛作弄。他故意叫豬八戒去巡山探路,自己則變作小蟲,暗中監視愛偷懶的八戒。可見他心思細密和不減頑皮的本性。
孫悟空天不怕,地不怕,所以他敢一鬧海龍王,二鬧地獄府,三鬧天宮,並且還和佛祖打賭。由此可見他叛逆、不願受拘束、不墨守成規的個性。充沛的生命力、大無畏的精神、篤實的性格和樂觀的個性,使得他不怕吃苦,勇於面對挑戰。他這一種冒險犯難的精神,充份顯現了英雄的特質。但是爭強好勝,心高氣傲以及性急如火卻是他的弱點。
豬八戒
而另外代表逸樂角色-豬八戒,雖然也有法力,但是只能夠三十六變,和悟空相比較就顯得憨蠢笨重,所以他常常被悟空來取笑。因此他常在唐僧的耳邊挑撥悟空的不是,使得悟空受苦。
八戒的特色就是貪吃懶惰,又重視物質享受,遇到困難他就喊散夥,無法堅持到底.在旅途中受到美女和金銀的誘惑,幾乎拋下其他人而中斷修行之路。沒想到那卻是菩薩化身來考驗他的。這些出乖露醜的行為,在吳承恩筆下寫來不批判,只是幽默的嘲諷。而豬八戒也就在一次次的出醜笑料當中,給予讀者對人性貪欲的省思。
沙悟凈
而另外一位徒弟沙悟凈,他則著墨較少,但是呈現的是剛毅木訥,沈默踏實的性格。
個人認為沙僧比較憨厚,忠心耿耿,從電視劇里他喊"大師兄"那種厚重的聲音和真誠的眼神可以看出來。他不象孫悟空那麼叛逆,也不象八戒那樣花痴不改,自他放棄妖怪的身份起,他就一心跟著唐僧,正直無私,任勞任怨,從不左顧右盼,謹守佛門戒律。雖然個性不鮮明的他戲份不多,但我覺得《西遊記》里不能缺少這個人物。因為他在四人中起到平衡作用。大家可以假想一下,沒有他的取經之路,互不服氣的孫、豬二人的爭吵會把那個死板的唐僧折磨到精神分裂!沒等妖怪來襲,唐帥就先被兩個徒弟氣吐血了!盡管大家把更多注意力投向神通廣大的悟空和笨拙搞笑的八戒,但相信一提起沙僧,人們的心裡會產生一種平和(類似女孩子在平淡如水的愛情里找到的安全感)、發出一聲贊嘆:憨厚的人是最可愛的!
以上是一點淺見。下面還有搜索到的一篇東西,供參考:

分析沙僧形象的論文以張靜二(1983)《論沙僧》(輯入劉世德編《國古典小說研究》)比較全面。張靜二認為,在史實上沙僧「似有蛛絲馬跡可尋;在文學作品裡,則由絢爛的深沙神,變成了沉默的苦行僧。」謂沙僧:「相貌相當清晰,地位相當重要,而個性相當分明。」沙僧在取經途中表現了合作、順從與隨和的態度,經常擔起調和與凝聚的任務。

不過,我們從另個角度看,後來的「和事佬」腳色,與初出場時兇相畢露,曾經兩次吃唐僧的背景很不相稱。顯然,在故事發展中,深沙神的兇猛品性被改變了。

有不少人認為小說作者未能賦予沙和尚更鮮明的形象,是很可惜的。

趙天池(1983)《西遊記探微》引張易克的話說:「沙僧確實經常擔起調和與凝聚的任務。沙僧的調和通常是表現在止爭與順從兩方面。」止爭是止息悟空與八戒、唐僧之爭,「以和為尚」;凝聚則體現在比其它三人專一,除了七十六回因誤會悟空已死,「豬八戒與沙僧解了包袱,將行李搭分兒,在那裡分」外,沙和尚從不說散夥一類的話。四十回連悟空也想散夥,反而沙僧勸大家不要散夥,意志十分堅強。他從不埋怨路途遙遠,是一個任勞任怨的苦行僧。(相信這些意見得自張靜二)

三十回黃袍怪疑心渾家百花羞送信去寶象國請兵來救,要殺她,就拿她與被擒的沙僧對質。沙僧急中生智,說是國王畫影圖形,唐僧因較早時被捉在洞中見過公主,向國王說起經歷,這才救了公主一命。這情節既顯示沙僧的急智,也體現他為他人著想,不欲恩將仇報之精神。

張靜二說,文評家看待沙僧有三種類型:三藏型的對他無所置評;悟空型的說他和順、忠厚;八戒型的指他柔懦、沒有個性、屍位素餐。我們以為這正反映了沙僧的形象並不鮮明突出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