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記高中
㈠ 游記作文800字
高中生暑假作文--游記作文800字
今年的暑假,我過得特別有意義。因為爸爸給我報了學校組織的夏令營活動。
7月28號這天我的心情多麼高興啊。一大早我們就來到了學校,然後坐上了去安徽的車子。來到徽州,轉過頭看車外,只見外面到處都是山,一座連著一座,蜿蜒起伏,在山的周圍雲霧繚繞,似人間仙境。
到了徽州,我們游覽了棠越牌坊群,看到了古樸典雅的古代建築,也知道了封建社會忠、孝、節、義倫理的概貌。在牌坊群我們一邊參觀一邊聽故事,真讓我受益匪淺。離開牌坊群,我們又來到了鮑家花園,在那裡我認識了許多價格昂貴的而又非常奇特的植物,這些植物的壽命十分長,真令人驚嘆。
第二天,我們坐上車子來到了徽州的一所鄉村小學。一到小學門口,我便驚呆了,這里的校園很小,房子沒有我們那裡的漂亮,再看看操場,全是沙子和石頭,壓根兒就沒有草地,更別說什麼塑膠了。進入教室,只見一個小小的講台,課桌有雙人的有單人的,雖然破舊,但排列很整齊。條件這么艱苦,可這里的學生仍然很開心,學習也很刻苦。想想我們那裡的學習的條件,我們還有什麼資格不認真學習呢?
中午,我來到了與我結對的小女孩家裡,我們一邊聊天一邊吃飯,非常開心。下午那個小女孩的爸爸帶著我們來到了他們家田地里,綠油油的田地周圍有清澈的小溪,各種美麗的花兒,在這里勞動簡直是一種享受。在田地里,我認識了許多有趣的農作物,如:玉米、花生、南瓜;這些都是我們平時難以看見的,讓我收獲很大。
傍晚,我們離開了農家,汽車雖然開遠了,但那小女孩美麗的笑容,卻深深留在了我的腦海里。
第三天,我們去了障山大峽谷,一路上,我看見有一座特別高大的山,它的四周雲霧纏繞,那雲霧好像是它的白絲巾,哦,這就是著名的黃山。我們一邊登山一邊欣賞美麗的峽谷風景,不一會就來到了我們的目的地--翡翠谷。這里的瀑布雄偉壯觀,泉水冰涼清爽,我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彷彿來到了人間仙境。
三天的夏令營很快就結束了,這三天讓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麗神奇,學會了離開媽媽獨立生活,體會到我們現在生活的幸福。這真是一次令人難忘的夏令營。
㈡ 高中游記
冬天的風里飄著雪花
一直就喜歡雪,特別是在飄著雪花的時刻,把自己置身於雪的懷抱,看著雪簌簌的飄落……
早晨醒來,睜開惺忪的睡眼,拉開窗簾,立刻被一幅美妙的景象吸引,漫天在開著紛紛揚揚的雪花。想多久了,這樣的時刻,冬天的風里飄著雪花,這是怎樣的一種浪漫啊。我欣喜地拉開窗,伸出雙手,去觸摸著雪花,多麼可愛的雪啊,她在天空舞蹈般地旋轉,她對著我笑,我把她的肌體握在手中,哦,涼涼的,爽爽的,讓我著魔般地著迷。
一直就喜歡雪,特別是在飄著雪花的時刻,把自己置身於雪的懷抱,看著雪簌簌的飄落,仰望遠處迷濛的群山,「拭雪拂花,長袖清香」,該是怎樣的一種浪漫啊。沒想到,這樣的時刻就這樣來了。
我立刻決定出去走走。我邊洗漱邊哼起了《飄雪》。快速地洗漱完,喝了碗粥,就套上了牛仔褲,穿上了紅色的羽絨服,圍上了長圍巾,蹬上了登山鞋,下了樓。
雪花已經把地面鋪上了厚厚的一層,踩在上面」咯吱、咯吱「的,這些雪花飄啊飄,溫情而不熱烈,柔軟而不張揚,無華而恬淡。我仰起了臉,任雪花纏綿地飄落在我的臉上,感覺說不出的爽,我追視著這些四野飄漫的雪花,如同在看著美的歷程。或許美的歷程就是生命的旅程吧!雪花能找到歸宿而生根發芽嗎?
我突然憶起了那一年的冬天,也是這樣一個冬天的風里飄著雪花的日子,那天是我的生日,我站在紛揚的雪下等著他。遠遠的,他從風雪的盡頭走來,如一道風景飄到了我的身邊,看見了我,伸出雙手來捂了捂我凍得發紅的臉頰,然後把手伸進兜里,掏出一個白色的手絹,裡麵包著兩個煮熟的雞蛋,放入我的手裡,溫暖地說了一句「生日快樂!」。
我的手立刻感到熱呼呼的,我心中的喜悅勝過了一切。我把手伸進他的衣兜,攥住他插在衣兜里的手,我們就這樣長久地握著在飄著雪花的風里走著,彼此感受著那份甜蜜。
多少年了,這一道美麗的青春風景依然開在我生命的旅程中。今日,我走在依然飄著雪花的冬日裡,似乎又從青春的身邊走過,耳畔拂過一陣無言的風雪,風雪中彷彿又染了青春的顏色和味道。始終覺得生命就是一個過程,雖然遠去的青春已經成為我回憶中值得珍藏的內容,但我依然可以在回憶中與青春說說話,談談心。
不知不覺中,我披著一身的雪花已走到了江邊,江邊的風很大,風在我的耳邊歡舞,雪輕拂著我的臉頰,鴨綠江水清清爽爽,鴨綠江端橋在白色彌漫的風雪裡透出威儀。那江風似乎要把一冬的寒冷都翻出來迎接我。
雖然我的臉凍得通紅,但我喜歡這樣的寒冷,在寒冷中體會溫暖,我甚是愛這樣的感覺。我不知道用什麼樣的筆法可以描繪出風雪給我的撞擊,我的靈魂空寂著,沒有任何錶達,但我知道我愛這風、這雪,以我全部的敬畏與赤誠。
一直以來,我的生命都是如此。無需太多的絢麗花朵,只要這一片純潔朴實的白色。這是生命的真實,這是雪一樣的夢境。我張著晶亮的眼睛,掩藏著內心的驛動。在我,冬天的風里飄著雪花本身就是一種誘惑,這樣的畫面讓我無力自拔,我渴望這種誘惑,喜歡這種無力感。在每一個腳步里,我都願意踏在雪上,我彷彿看到了雪的精靈,在夾著雪花的冬天的風里妖艷地歌唱著,歌聲里藏滿了蠱惑,似乎要攝走我的心魂。雪花用它極致的飛舞給了我最美的想像和期盼,我摘下了手套,抓了一把雪在手裡,直接與雪相觸,片刻,那刺骨的涼直刺入我的肺腑,我在用最寒冷的方式體味溫暖的味道。
此時,我又想起了我那英年早逝了的高中老師,他也是在這樣一個飄雪的日子走的。在這樣的一個冬天的風里飄著雪花的日子裡,我好象隨著這雪花不期然地飄到了他曾經的窗前,看到了他窗前的那盆由他親自栽下的白菊,白菊似乎還在靜靜地綻放著,如詩如幻,那葉瓣上彷彿還沾著一滴晶瑩晶瑩的露珠,像是在訴說著一段絕美至純的思念。這朵白菊帶著那滴思念的露滴,就這樣被深深根植進了我生命無盡的思念里。只是我因了時間的長河,記憶漸漸的模糊,是雪花又一次讓我憶起了忘記了的曾經。
我驀然醒悟,我一遍遍執著於雪花的眷戀,只是為了尋到他的窗前,看一眼那曾經讓我心醉的白菊花。冷過方知寒,寒過才知暖。我盡情地享受著雪花所帶給我的一切。心靈留下了一個難得的清寂的空間,只有這個空間,才夠資格永久保存我那小心珍藏起來的記憶。
我就這樣在風雪的大街上漫無目的地走著、想著。我相信雪花是冬季唯一的詩化精靈。過去的不會再回來了,我只想在這樣的時刻有你在我的身邊。一生輾轉奔波了到了今天,雖有一種歷盡滄桑的疲憊和茫然,但心境終還存了一份浪漫。
記得不知在那裡看過叔本華的一段話:「人生就是一團慾望,慾望不滿足便痛苦,滿足了便會無聊,人生就在痛苦和無聊中搖擺。」此刻,我真的有一種痛苦,為了我的身邊沒有你。生命來到這個世上只有一次,我很想使其完美、浪漫。但我知道,生命不可能完美,永遠有著遺憾。日復一日的生活都在懵懵懂懂中度過,心裡有時空盪的要命。眼前高樓林立,人流如潮,多麼想揮去情非得已的現實和無奈,在這冬天的風里飄著雪花的日子裡與你一起攜手這一天的春光。這樣的一份心情,都是予你的情懷。我知道,我們的心神是相知的,我所有的茫然和憂傷,你能真切地感知和理解。我也知道,愛是很容易讓人疲倦的,無論怎樣,把愛交給時間吧。你是我生命里難舍的一份深情。當燈火闌珊時,回眸處,你就在我的心裡。
雪花還在冬日的風里痴痴地飄著,輕拂我一身的寂寞。不知不覺中,我竟從江邊走到了電影院門口,多麼想挽著你的手再去看一場電影啊。雪又大了,一片片落在我的肩頭、發上。我站在電影院門口看著天空中飄舞的雪花,身邊總有雪,雪總是拂著我,冬天的風里飄著雪花,多麼飄逸而美麗啊!
《烏鎮游記》
翻開《中國交通圖》狠找了一陣烏鎮,卻沒有找到,它不象周庄一樣有個鮮艷的紅點,來表示它是個旅遊勝地。
第一次知道烏鎮,是看了一篇關於法國影星索菲瑪索的報道,說她在出席上海國際電影節,抽空去了一次烏鎮,看著她在水鄉間流露出的笑顏,卻微微感到一種震撼——我要去烏鎮。
打定主意,是受了好朋友的慫恿,他去過,說很值得去。這是個沒有什麼熱情和愛好而善良的人給我的建議,所以我覺得這的確可以接受。而機會又是那麼的好,上海承辦APEC會議,放假五天,隨便抽出一天就能可以了。
一天遊玩下來,沒想到便發起了高燒,也許是太興奮的緣故,也許是留一天安靜的時間讓我能夠重溫上一天的快樂。
很久沒有早起的習慣了,也許是很久沒有出門的關系吧,突然發覺久違了的朝陽噴薄而出,給天邊染上了玫瑰色的光彩。
到了指定的上車地點,很擁擠,現在會享受生活的人真多呀。一路行來,一路金黃,從來沒有注意到,原來出遊都是春天,一片的綠,一片的新。只有在四川的那段日子才見過這農家整片整片的燦爛。但不同的是,四川的田地鑲嵌在青山綠水之間,象一塊塊稠緞,而江南的田地中鑲嵌著一條玉帶,那時滬杭高速公路。在路的兩邊,竟然看到了木芙蓉花,這是在四川才有的花呀,怎麼竟然會出現在這江南的水鄉呢?我真有一點疑惑了,不是這一馬平川的地勢,真的會讓我認為這是在巴山蜀水之間呢!
進入烏鎮,先要過橋,一條東市河橫貫東西一鎮,一座廊橋架通南北兩街。橋名「逢源雙橋」是擇水而居的原故吧,只可惜沒有看一下這橋上是否有對聯,也許能從中得到此名的來源。不過,想來應該是這片水域繁衍了這里幾世的人,水而源,所以稱「逢源」吧,逢源也許有恰逢財源的意思吧。廊橋的出名是由一部美國大片「廊橋遺夢」而引發的,突然之間在中華大地上出現了很多具有古韻的、帶屋頂的橋。曾經見過武夷山的廊橋,名曰「花嫁」,應該是女兒出嫁的必經之路吧。這做雙橋,有著飛檐,卻不知為何在橋的中間用木雕花窗隔成雙橋,也許是現代交通「人行道」的古典版。
雙橋下是「財神灣」,幾畝見方的地方,由於今年秋天雨水不旺,帶著烏蓬的船兒吃水很淺,停泊在財神灣里,象是等著財神的到來。站在橋上,向西望去,兩岸枕河人家,青瓦白牆,沒有船在水面上的悠悠盪盪,更顯出了寧靜安詳。
過了雙橋,繞著財神灣來到了「香山堂」,一排烏黑的櫃台,懸頂掛著木刻的招牌,原來是葯鋪。
幾包包好的中葯掛在櫃台上面,隨著風而搖曳著,靠牆一溜的小閣抽屜,一看就是放中葯的,回過身來,看到一把切葯的鍘刀,一副桌椅,幾張發黃的字畫,……葯鋪原有著一種葯香,所以稱之為「香山館」很恰當,只是逗留一會,並沒有嗅到,也許是時間的長久而湮滅了,看著周邊簇新的家當,也許這以前根本就不是葯鋪,只是現代人用來招攬客人的噱頭而已。到是那斑駁無色的白木招牌,卻象是歷經過風雨飄搖的年代,如今靜靜地品著古鎮久而彌篤的韻味。
「香山館」葯鋪旁是一家茶館,在路途中,翻看了一本有關烏鎮的介紹,說其中的薰豆茶很有特色,看看這家茶館的水牌上有著這一色的茶,還有一種叫鍋巴茶,想著等我回程的時候可以伴著夕陽,坐這里歇一下腳,喝著這里的茶,那時候一定特別愜意。
往西行,一條古樸的小巷,兩排木門人家。小巷的石板路很平整,沒有高一腳低一腳的擔憂,但低頭確看到了一種古銅錢型的排水孔,很有創意。這里的先祖們恐怕沒有「士農工商」的失落感,而推崇著金錢的魅力。木門後的人家,拿來自家的茶葉蛋,玉米棒,臭豆腐叫買,所以一路走來,香味各異,只是急著看「百床館」就沒有時間飽一下口福了。
「百床館」徒有虛名,沒有一百架窗,但每一架床都只能用簡單的「漂亮」來形容了。說簡單,其實她們根本就不簡單。一架姊妹床,有兩層,裡面是床,有著飛鳳,想畢主人在上面曾經綴滿了香袋,而周圍的幔帳收斂了姊妹的私房話和笑聲;外層是放衣櫃的,真是「以人為本」方便了女兒家更衣。還有一架是嵌骨的床,窗上的雕花自不必說,雖然已經脫落的色彩仍然可以讓游者嘖嘖的贊嘆她們曾經的輝煌。在木質的床架上,嵌著骨質的圖案,象是在演繹著一個故事。不知是什麼骨,睡在上面陰森可怖,還能安然嗎?
「手工作坊」有著不一樣的熱鬧,擠進人群一看,原來是上了歲數的阿婆在織布和紡紗,這些是在電影電視上看熟了的東西,卻從來沒有碰過。仔細琢磨了阿婆的織布程序(現代人的通病,什麼都講究程序),也就是右腳,右手,穿梭,左腳,左手,穿梭,而已,就大著膽子甜著嗓音,請阿婆讓我試一下。當地的民風真夠淳樸的,一求就應,六個步驟,有關手腳的我還有模有樣,而穿梭就慘了,一看就是趕鴨子上架招示,引地自己哈哈一笑,算是織了兩根土布。一旁又看見一位阿婆在紡紗,左看右看沒有找出程序,看來是屬於KNOW-HOW一類的,阿婆也很和善的讓我試一下,很得意的坐在紡車前,只是右手一搖紡車,左手的棉線就斷了,折騰了幾下還是左手一團棉,右有空握柄。看來沒有一段時間的操練是不能聽到著嗡嗡的響聲的。走出作坊,阿婆們又是很麻利的在操作,一會又擠了個水泄不通。
一路走來,人還未到,先聞到了一陣酒香,櫃台和「香山館」的一樣,只是靠牆一溜的架子上放著一壇壇紅封白酒。一旁的幾張八仙桌旁,都坐著喝酒的先生們,伙計的吆呵輕重緩急象是在唱水鄉小調。一抬頭看到了「公生糟坊」的門牌,看這里生意的紅火象象是從遠古走來,源源流長。一聽有免費品嘗的酒,就湊個熱鬧去後面酒坊里看看。一條迴廊,廊前有著姑婆在賣「姑嫂餅」,吃慣了上海精緻點心的人,是不太喜歡這種簡單的食物的,但求一個新鮮,就買了幾個嘗嘗,也算是為品酒墊個底。口味果然是屬於地方風味的,也許就是麵粉加芝麻粉混合而成的東西,不過也算嘗過了。來到酒坊,看到兩個巨大的釀酒槽,裡面散發著醉人的味道,時間一長恐怕就要站不穩了。這里的人可真好,根本不吝嗇酒,為遠來的客人准備了一大缸酒,這個酒缸足可用來沐浴了,但不知白酒浴是否有美容養顏的效果。一個小杯三錢,一口酒一直爽辣到心口,連不喝酒的媽媽說好喝好喝,突然我發覺了我們家還有個酒仙。這種酒叫「三白酒」用白米、白面和白水釀就而成的。
從「公生糟坊」的後門,就看到了一片藍印花布從五六丈高的竹竿上一瀉而下、輕舞飛揚,女孩子很是留戀這里的花團錦簇,三五成群的在合影留念,男士們卻在一旁駐足觀望,不願意上前去湊個熱鬧,也許是嫌棄這女孩家的花哨,不願意沾染;也許是欣賞這美景盛收,不願意入畫。而我則呼的一身就竄了進去,拗了幾個造型,留下幾張倩影(還沒有洗出來,不知道效果可好),突發奇想,撩起了兩手邊的花布,權當是舞台上的水袖,做一個「水中照影」只可惜少了一點婀娜。這里是曬布場,位於作坊的後院。往前走,繞過幾個廳堂,來到了前面的展廳,這里成列的我並不陌生,有很多都是在上海的商店裡出售的東西:藍印花布服裝、包、傘……目光一轉,卻看到了一柄用藍印布做成的團扇。扇面上一個四五歲的幼童騎在一架自行車上,走上前一看,旁邊有一提款曰「瞻瞻底車,自行車」。這個「底」字很奇怪,也許是通假字吧,或是吳噥軟語的譯音,這么看來這副畫也許有點年頭。再仔細看看原來當作自行車軲轆的卻是兩把大蒲扇,蒲扇上的摺痕看上去確象自行車的鋼絲,真是一種童趣。根據題字我揣測著這畫也許是朱屺瞻的作品,由從畫的簡練古樸、清新幽默來看又覺得有點象是豐子愷的畫風。反正很喜歡就買了一把,拿在手中輕輕一搖,臉頰旁頓生清風,這扇兒搖走了秋日正午的艷陽。
出了「藍印花布作坊」繼續往西行,已經是中午十分,小巷旁的人家都打開了門兒,招攬著遊客嘗一下她家的水鄉菜餚,走進一家,向里看去,在臨近水旁的窗前,擺下了三四桌,每桌兩三個客,雖顯擁擠,卻很悠閑,沒有了再容納我們一行的地方,而我們也不願意在這里白白浪費了時間,信步出得門來,卻看見一奇怪的風俗,家家門前掛了一個裝白色肉皮的袋子,真是古怪的很。
小巷蜿蜒向前,卻不能一目將其看個通透,這也許就是韻味所在吧。繼續往前走了一段,來到了一個熱鬧的地方,兩個門一進一出,進口處懸掛著「茅盾故居」,在這小鎮出此大家,真是意外,但聽得知事的老人說這塊地方出過一個太子讀書處(明,昭和太子,想尋訪一下,卻已經沒有了蹤跡)兩個翰林,十幾個進士,幾百個舉子,在史冊上有名有姓的也有幾十位呢!真是卧虎藏龍之地呀,終於領悟了為什麼這里的人們並不以推崇「商」而汗顏,原來這里掘一塊就是漢土,掬一捧就是明水,整個的鎮子被千年的文化所承載,雖不比蘇杭的磅礴,而江南的文明卻缺不得這一角呀。如此出類拔粹的小鎮呀,因她的悠遠古樸而滋潤了一代代文化大家,而一代代文化大家又為小鎮添上了一道道的輝煌。
「茅盾故居」的碑比其間的房屋更讓人眼睛一亮,畢竟「茅盾」兩字遠比一座早年的局所更有內涵,更能讓人思想聯翩。一路從介紹茅盾生平的廳堂轉到了他的書房、灶間、飯堂,桌是普通的桌、灶是普通的灶,猜測著當這位大文豪對著這些留下他兒時點滴的地方,想的應該是什麼呢?
從「茅盾故居」的出口出來,終於透了一口氣,這位大家的故邸竟然讓我矜持地不能呼吸了。應該是被一位文人的曾經,一位文人的靈魂而震懾!……這邊的恍惚還沒有終結,那邊卻又引起了我的好奇。
站在「茅盾故居」的出口,一台頭就看到了「林家鋪子」,兩地之間的距離竟然近得超過了我的想像,彷彿翻閱一頁《林家鋪子》的時間,就能到達。鋪子很大,也很亮堂,可以想像當時的「林老闆」是如何苦心專營,來支撐起這里的頭面的。只是現在的「林家鋪子」已經物非物,人亦非了,這里沒有為從上海逃難人准備的「一元貨」了,有的是為從上海旅遊的人准備的工藝紀念品;沒有了林老闆的盤算,有的是林老闆從來沒有的富足。
出了「林家鋪子,往西走出十來步,眼前豁然開朗。被江南小鎮的拘謹和局促所壓抑的心情一下豁達起來。前方一塊空的場地,象是當地人用來集會用的。場地右邊是」修真觀「,應該是這里最有氣派的建築了,觀門是十六開雕花木門,門前樹著五六丈高的旗桿,觀門左右手有著數十米的紅木游廊,廊下和旗桿下掛這一溜紅燈籠,為這素色的水鄉平添了點姿色。」修真觀「是江南三座名觀之一,和蘇州的玄妙觀齊名。但這個觀前卻很古怪的沒有懸掛匾額,卻掛了一個大算盤,不知道意味著什麼?是警示人們為人不可太斤斤計算呢,還是提醒人們為自己多打算打算呢? 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進到裡面發現了更加荒唐的事情,「觀」應該宣言道家,但裡面卻供奉著菩薩。想必這里是一塊祥和的地方,既然宗教所宣揚都是行善,就將其合二為一了吧。觀中沒有香火,也沒有什麼出家人,但仍然不缺善男信女在佛像前頂禮膜拜。幾尊簇新的彩粉菩薩,沒有金身菩薩那麼的威嚴,到是和牆壁上水粉的《王母出遊圖》相應成趣。
從「修真觀」的後門一拐,就進到了「夏同善翰林第」,江南的宅地不同北方的四合院四四方方,這里前一個廳堂,後一個迴廊,左一棵桂樹,右一株芭蕉,盡顯著江南園林的景緻和典雅。正廳成列著一套紅木傢具,暗褐色散發著悠遠的靈光,隨著別人的聲音,抬頭向上看去,從匾額的兩邊的牆里各伸出一個木階,上面放著兩個紅漆木盒,上面兩個金字「誥命」,屋主一定是曾經享受過皇家的恩崇,只是這敢恩帶德的供奉方式有點奇怪。夏同善是個清朝的官,從介紹中知道了他曾經是光緒皇帝的老師,還為「楊(乃武)白(小白菜)案」上奏朝廷,使得楊白冤案得以昭雪。
「夏同善翰林第」的正門隱在了修真觀迴廊的後面,所以出來後又來到了修真觀的外場,只是這會兒人多了起來,從修真觀對面的戲台上傳來了絲竹之音。一群當地的農家阿婆圍在台前,津津有味地傾聽著這桐鄉花鼓戲。我也上去湊個熱鬧,但什麼也沒有聽懂,而這戲台卻值得品位。戲台底高兩米,中間一扇烏門,應該是登台的地方,看戲不能太靠前,站在六尺開外的算是第一排,前面的空地銜接兩邊的街道,所以並不因為有了戲台就阻擋了來往客人的通途。戲台上三面有雕花木窗相圍,隱隱在窗後是司琴的位子。台上的唱者應該是50開外的老者,濃妝艷抹的油彩沒有辦法掩蓋眼角的魚尾,而演的卻是個生角,有生角這應該是一出才子佳人的戲吧,只是左右張望才在幕簾後面綽約出一個「阿婆佳人」。鎮老矣,戲亦老矣,沒有年輕人的追捧,就只能剩下老人們農閑時的自娛自樂了。再向戲台的屋頂望去,兩個飛檐巧角,型如秋雁南飛;屋檐的上面卻塑著插著背靠旗的武生,好象一出「三英戰呂布」的好戲由台上打到了天上。這邊絲竹未定,那邊卻響起了開戲鑼鼓,又是什麼地方在演戲呢?
我尋聲向西,鑼鼓是從一間房中傳出,裡面黑乎乎的,擠進裡面仔細瞧,原來是在背光的地方正上演著「皮影戲」,這可是第一次看皮影戲。一道白布掛在前面,左右兩棵樹,算是布景,一會一陣鑼鼓響,主角出場了,一個是孫悟空,一個是什麼魔王的,早就是耳熟能詳的故事了就免去了對白的麻煩,而老的小的也只是看個熱鬧罷了。一會兒孫悟空和魔王都變換了身型,一個是仙鶴,一個是條蛇,又是一陣的猛打,終於孫悟空勝利了(料想中的結果),此時仙鶴悠閑的在樹旁梳理著羽毛,姿態輕盈,很傳神。戲的時間很短,也就五分鍾吧,卻讓我領略了一番別樣風情。
近來身體一直不太好,沒想到到這里走走的感覺是那麼的奇妙,想必是在大城市住久了的緣故,用老話說離地氣太遠了,如今踏在這塊土地上,也算是一種情結的解脫吧。
烏鎮的風情看了七八九了,但還沒有吃午飯呢。根據旅遊小冊子的介紹,烏鎮的傳統美時還真不少呢。找了個飯庄看來不錯,上樓,此時已過了用餐的時候,只幾桌上堆著殘羹冷炙,而吃飽喝足的人好象並沒有盡興,還在聚在一起山聊海聊的。我們選了個靠窗的位子,坐下,點起菜來。紅燒羊肉、三珍醬雞、荷葉粉蒸肉當然是要來的,問起店家怎麼賣時,店家說你們兩人可以來半斤羊肉,半隻雞,一個荷葉包,再來一個時興素菜,開洋野開花,再來一個湯。我點了個昂刺魚豆腐湯,但18塊一大碗嫌太多了,正嘟囔著就聽到店家說那麼來10塊錢吧。真夠周到的。菜的味道的確不錯,特別是羊肉和湯,10塊錢的湯並沒有比18塊錢少多少,吃了一碗飯還想來一碗,店家一邊忙著收攏隔壁的桌子,一邊朝旁邊一弩嘴說,吃多少自己去盛吧。瞧,這里的民風夠淳樸的吧。
民以食為天,只要口中有東西可嚼,就覺得天下為我至尊了。此時也已走到了鎮的西頭,過了一座「應家橋」,橋頭一處「訪盧閣」。「訪盧閣」是個茶鋪,比起「財神灣」的茶鋪可要大多了。裡面已做滿了喝午茶的客人了,眼見門口一桌兩位小姐,相對而坐,瞧裝扮應該也是遊客。一個人面前放著透明玻璃茶盅,一白一綠兩杯茶,相當好看。綠的茶中有豆,應該是薰豆茶,但白色的象酒釀,怎麼也猜不出是什麼。問了這里的茶博士,她一邊指掛在門口的白色肉皮一邊告訴我這就是鍋巴茶。我這是才看清這「肉皮」原來是掛在門口的鍋巴呀。一回頭看兩個小姐已經離去,不知道是中午吃得太飽還是這茶吃不慣,兩杯一白一綠的茶只淺淺地動了一點。
往前走了一段,幾家店鋪顯示出一派濃濃的商業氣氛,一路逛來,布鞋店、竹器店、陶器店、裝裱店……不經意的一抬頭,看到一個斗大的「當」字嵌在一面牆上,應該是到了當鋪了。信步走向前,雙手舉過頭頂,剛剛能碰到「當」字的底邊,不禁感嘆好大的氣派呀。從當鋪的獅頭釘門走進庭院,來到了這家名曰「匯源典當」的當鋪,一排兩米高的櫃台威嚴而立,想像著在鼻子上架著眼鏡的老先生那張不苟言笑的臉,更是陰森可怖。櫃台的高度和櫃台上木製的欄桿,是為了防止舊時當當的人搶錢所做的防範措施。如今,我也可以進到內堂,看一看這森嚴的店鋪裡面是什麼?從邊門繞進裡面,見每隔三尺的櫃台前就有一個窗是收貨和給錢的處所,一群孩子們,占據著這些地方,用手在桌子上拍地咚咚作響,有些還嫌不夠威嚴,索性用腳配合著手踩出一串串聲響。如今的人們也只有從一些老戲里才看得到當鋪當時的情景,但它畢竟是過去財富的象徵,所以引得這些不懂事的小孩來模仿店裡收受典當人財物的狀況。此時,看到牆上掛著一塊牌子,分成四行,一、三行掛著漢字;二、四行掛著數字,看旁邊的介紹說這是「朝牌」,是當鋪用來計算當票過期日子的東西,只是這里計算日期是用的中國的百家姓的排列方式,也許作為習字的基礎教材,「趙、錢、孫、李」是必修課,就象我們口中的「A、B、C、D」一樣。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隨著河水流走了,我一天的游覽也將結束了,一路沿河的南岸向回走,南岸沒有北岸的喧嘩,只有千年的青石板路和上面的迴廊,不少的遊人坐在廊下,看著水兒悠悠或歇口氣兒,或想著心事。在那一邊有十幾個老人,坐在午後的暖陽中,系數著他們舊時的故事。真羨慕他們的悠然,想著等我老了也找個這樣的地方,和著我的朋友們,講述著這里和那裡的故事,你願意一起來嗎?
㈢ 校園游記作文高中800
青青草地,伴隨著泥土與綠草的氣息,緩緩飄入我的鼻子,放下忙碌的筆,心中突然迸發出了細細欣賞這座校園的念頭。
自從兩年前我第一次踏入這座校園,我便再沒時間去細細品味它,感受這兒的濃濃書卷氣。
我的第一個想去的地方便是校門口,在那片土地上,不知有多少雙腳一次又一次的踐踏著它,但它卻毫無責備,只是靜靜的看著學生們進來又出去,心中只期盼學生們再努力一點。校門口的大門也是讓我敬佩與思念的,但我走進這個大門時,它如同一個忠誠的站崗衛士,堅守在校門前,不論風或雨。
我第二個想去的地方,是食堂。在我印象中,食堂是一個吵鬧,雜亂,只是供人吃飯的地方,但,再一次看見那數排長長的桌子,密密麻麻的椅子,我又覺得那些桌椅是學生們的小小棲息地。在那裡,圓形藍色的凳子見證了一屆又一屆的學弟學妹,學長的跟換。如今,人早已不是以前的人了,但那些凳子卻依然挺立在那,供人坐著休息,吃飯。在那裡,矩形雪白的長桌曾沾滿了飯粒與菜餚,但被人一次又一次的擦洗,它毫無怨言,只希望學生能珍惜糧食。
我第三個想去的地方是操場。我曾在那裡揮灑汗水,揮灑熱血。望著那一排排的籃球架,我心中不由感到興慰,是那,讓我學會了籃球,迷上了運動。還記得那一次,老師叫我們籃球,別人都是一點就通,我卻學不會,在我沮喪的時候,老師走了過來,手把手的叫我運球,投籃。功夫不負有心人,在老師的細心與耐心的輔導下,我漸漸學會了打籃球,望著老師滿頭大汗的樣子,那時的我只顧著笑,現在想起來老師,真好。
我最後一個想去的地方是那條長長的走廊。漫步進花香四溢的走廊,我心中不禁感嘆,以前中午一直都是在這里度過了愜意的午後,這里,有我,有同學,有朋友珍貴的回憶。走廊上有長椅,休閑的坐在長椅上,抬頭便可看見藍色的丁香花,風中,搖擺著散發清新的香味。
校園,記載了我們生活學習的經歷,母校,哺育稚嫩無知的我們,可誰又曾真正品味過它?
㈣ 拜求一篇800字的高中寒假游記作文
我為了做任務
㈤ 初中和高中共學了多少篇古代游記散文,他們分別是哪幾篇
初中:《滿井游記》 《小石潭記》 《醉翁亭記》 《岳陽樓記》《桃花源記》《記承天寺夜遊》《湖心亭看雪》
高中:《始得西山宴遊記》《赤壁賦》《游沙湖》 《苦齋記》《過小孤山大孤山》《游褒禪山記》
㈥ 高中生作文大全,游記,議論文
[國慶節游記作文600字]「國慶節到了,國慶節到了!」我們高聲歡呼著,因為這次又可以休息七天了,而且這七天假日里,媽媽還打算帶我去桃花島呢!呵,我這回可以當一次「小龍女」了!國慶節的第二天早上八點,我們出發了,。到了墩頭客運碼頭,上了船,往金庸故里——桃花島進發。大約過了35分鍾,我們的船就開到了桃花島。走上碼頭,我們又上了去往射鵰城的車子。終於到了目的地,我們下了車。 我們一走進大門,映入我眼簾的是「牛家村」三個大字。慢慢的,我們向前走著,看見了一個大大的茅草屋,屋子裡有織布機、灶台、器,跟電視劇上的場景一模一樣,恍惚中,我好像看到了黃蓉在織布,郭靖在練武呢!可我找來找去找不到小龍女飄逸的白紗裙,我真想穿上它留個紀念呢!接著,我們又來到了射擊場,這里有許多人在射箭呢!「中了!中了!」一個叔叔好厲害,箭竟射中了靶子的正中心呢!我上前一拿弓,「媽媽,太重了,我,我,我拿不動!」 我們走出來,又來到了一個大大的蒙古包,我又好奇地走了進去,一看,啊!這裡面還有鼓呢,最令人驚奇的是這里竟會有皇帝的寶座,我還上去坐了一下,感受了天子的榮威呢 我們來到了大湖邊,看見碧波盪漾的湖面上有一個人在劃船,小船不緊不慢地推開波浪向前行駛,真是悠然自得呀!我們也一起去玩了劃船,這船左右搖晃著,我可真怕掉下去喂魚呢今天我可真開心啊!因為我和朋友一起度過了快樂的國慶節。
㈦ 尋一篇《記……一游》的游記,要適合高中生的,謝謝!
作文:壺口瀑布游記
--------------------------------------------------------------------------------
壺口瀑布,是中國第二大瀑布,僅次於黃果樹瀑布,詩仙李白曾寫詩雲:「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谷地秦地雷。」他以浪漫主義的手法,把黃河壺口瀑布描繪得氣象萬千,雄壯無比。今天,我來到了壺口瀑布,目睹了這震撼人心的奇景。
「五一」長假期間,我與父母一起前往神往已久的壺口瀑布。當我們乘坐的汽車還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行駛時,便隱約能看見壺口峽谷了。從山上遠眺壺口峽谷,你會看到一片棕紅色的裸露岩層,黃河奔騰於岩層之上咆哮著奔向東方,奔流到一條深不可測的峽谷前猛然停住了。這條峽谷出現的是如此突然,如同被一把利刃在岩層上切割出來,滾滾河水忽然從眼前消失了。
賓士的汽車很快將我們帶到了峽谷之前。尚未走近瀑布,你便能聽到震耳欲聾的水流聲。靠近峽谷邊緣,直視瀑布,金色的怒濤從幾十米的高度直瀉而下,滾滾河水夾雜著泥沙在飛落中奔騰、翻滾、跳躍!然後猛然撞擊在峽底的巨石上,於是瀑布在轟然巨響中再度騰起,在空中化為一片白茫茫的水霧。此情此景,如同千萬匹駿馬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賓士,又好似無數條金色的巨龍在蒼穹中飛騰。和著迎面吹來的冰涼河風,不由得使人對瀑布生出一種敬畏之情。
黃河壺口飛瀑,是由於平原與峽底間巨大的落差造成的。而黃河壺口之所以能夠形成峽谷,則是因為黃河的地表切割而成的。此處的河床,原本是與上游相仿的平坦河床,經過千百年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沖刷,才成就了這氣勢磅礴的壺口飛瀑。從今往後,黃河仍會在壺口峽谷繼續下切,造成的落差將越來越大,壺口瀑布也會變得更加壯觀。而這壯美的景象,宛如我們中華民族奮勇向前、頑強拼搏的精神,也使人從中感受到了中華民族旺盛蓬勃的生命力。
㈧ 請老師們告訴我如何寫好游記類作文(高中)
使用聯想法。比如說,寫天空有關的如白雲、風、等等,聯想到自由。寫植物有關的當然聯想到生命,再摁幾個詞上去比如什麼堅強、偉大、神奇、默默無聞之類。寫自然風光的就看情況了,如果是山水如畫不妨往漫長的時間上聯想,比如有多少文人墨客行走期間而他們又從中得到了多少慰籍等等;如果是群山峻嶺自然聯想金戈鐵馬。
總之,就是把沒有主觀意識的景物跟人類的某種主觀觀念聯系在一起,把本來沒有邏輯的游覽過程用某種感情邏輯串聯起來,這個就叫做以景喻情。即:風景+誰看了風景(情景)+感情聯想。
你老師說的加入議論就是讓你聯想些個什麼感情進去,即 看風景的時候你是用什麼心情看的,看了風景之後心情又如何。
我當年寫的時候,因為嫌麻煩,都是先寫景,寫完了再在最後一段總結議論。比較麻煩但比較精細的做法是寫一點議論一下,但要小心前後的議論要有中心點,不要跑偏。即:寫景就寫同一類的景,喻情就喻同一類的情。
多加練習,寫出感覺來之後你會發現最聰明的做法是在寫景的用詞上直接表達感情,因為有些寫景的詞基於文章情景的原因是可以表達出情緒來的。比如寫風雨欲來的文,如果你加入的情景是你獨自一人看天空的話,那麼灰色、昏暗、清冷的風聲等等類似的詞可以直接表現出孤獨感。甚至都不用最後一段總結,直接一句話點題就完了。
另,別死抱文體不放,文體是文章的分類,先有文章後有文體。寫到高中,如果還是一味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那麼很難有所突破。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當年我寫應試作文也不怎麼出色,但寫自命題作文是一把好手。所以,上述內容,僅供參考罷了。
㈨ 美國克雷格高中游記600字
結合高科技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更換費用更別提吞吞吐吐吞吞吐吐吞吞吐吐天天喝
㈩ 游記中寫景的作文,高中的
尤其到了秋天,大自然更是美輪美奐,目不暇接,寫景的游記作文. 成熟的氣息彌漫著在園子里,散發著誘人的清香.豐收在望,莊稼人一個個笑逐顏開,喜上眉梢.梨兒黃橙橙的,泛著金光,閃閃發亮,在青綠間露出一張張笑臉.綠油油的白菜,這兒一叢,那兒一叢,翠色慾滴,如同給園子鋪上了一塊綠色的地毯.更令人心曠神怡的是站在園外望園子:滿園一片金黃,偶爾點綴著一點綠色,分外和諧.賞心悅目.樹披金裝,一陣陣微風吹過,片片黃葉飄飄揚揚,如同一隻只彩蝶,隨風翩翩起舞. 漫步在花園里,整個花園盡態極妍,美不勝收.看,黃色換得淡雅、白色花的高潔,紫紅色花的熱烈深沉,潑潑灑灑,在秋風中爛漫爭艷. 當然,故鄉的秋天,霧是最迷人的,也是最受孩子們歡迎的.每到早晨,雲霧彌漫了世界,霧山霧海,連綿起伏的群山,時隱時現,如同蓬萊仙島一般,令人心旌神馳.偶爾在雲霧中露出一座農舍,炊煙周圍繚繞著,早餐散發的陣陣香氣,和著略帶含義的晨霧構成了和諧迷人的畫卷. 每當起霧的時候,故鄉的秀麗山川和心中的海市蜃樓就融為一體了.不論何年何月,離得多遠,身處何地何方,故鄉的秋景永遠朦朧在我的生命中. 故鄉的秋天,也是風的世界,雨的天堂.秋日的早晨,微風絲絲的歌唱著.送來了珍珠般的露珠.送來了秋日的涼爽,吸取了夏日的炎熱;帶來了雪白的雲霧,擦去了酷暑的殘跡.雨是最尋常的,細如牛毛,密密的斜織著,有如花針,閃閃發亮.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說得多好呀.家鄉的秋雨來臨之前,.總是先有秋風的徵兆.秋雨落在地面上,毫無半點聲響.秋雨是和諧的,它帶走了夏日長久的乾旱,送來了期待已久的濕潤清涼,我喜歡秋天的雨. 故鄉的秋天啊!每當您到來,我心中的歡愉總是無法言表的,只能用大詩人杜甫的一句詩漫卷詩書喜欲狂來概括了. 我愛我的故鄉,我更愛故鄉醉人的秋天.(2)桃花園游記桃花園位於擁有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的黟縣境內.桃花盛開季節,學校組織全校師生去春遊踏青,初中作文《寫景的游記作文》.如果你有興趣,你的攝像機鏡頭就緊跟我們一起快樂出發吧!一路上,同學們興高采烈,有說有笑,心情都異常的激動.我們分乘多輛豪華旅遊巴士,經過近兩個小時的行程,終於抵達了目的地.剛進桃花園,我就被路兩旁的桃花所吸引,那成片成片的桃樹林,是花的世界花的海洋,散發出沁人心脾的濃郁花香,讓我有些醉了,怪不得叫桃花園,真是名不虛傳啊!我暗暗贊嘆道.走進桃花園,春天的氣息更加濃厚了.同學們七嘴八舌地急於表達內心的興奮,但嘴笨詞窮的,真正體會到書到用時方恨少了.當老師宣布解散時,我們早已按捺不住,紛紛跑到樹下.不過,不是欣賞桃花,而是打開桌布,先解決溫飽問題.看來再好再搶眼的風景,也敵不過強勁的食慾,這似乎是我們每次出去遊玩的通病.水足飯飽,我走到一株桃樹下,仔細觀賞著樹枝上的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