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西遊記
① 西游記點評
好難,給你個人物的吧
頑皮機智的孫悟空
花果山是孫悟空的誕生之地。美麗的山水、飄香的花果養育了聰明機智富有靈性的悟空,也造就了他不懼任何艱難險阻的大無畏精神的英雄氣概。在他被壓在五行山下之前,確是一個天真浪漫、調皮任性的「野猴」。且看他的屢屢「戰功」:奪走老龍王的鎮海之寶———定海神針;游樂地府撕碎閻王爺的「生死簿」;大鬧天宮,大放厥詞,高喊玉帝為「玉帝老兒」;回歸花果山,高掛的旗號是「齊天大聖」……這個時期的孫悟空正如林語堂老先生所說的那樣:「他代表了人類精神中最頑皮的部分」。但是從五行山下出來以後的悟空,雖說是頑猴的「劣性」不改,但那讓他頭暈目眩的緊箍咒使得他歸順、聽話了。孫悟空的超級本領在這時才有了用途,一路保駕師父到西天取回三十五部真經。其實這也是悟空聰明機智的一面,如果不聽話,就要上「緊箍」,甚至
被趕回花果山,完成不了保駕師父西天取經的任務。林語堂說這代表「不甘約束的人類精神與神聖的規范之間的沖突」。孫悟空———美猴王,聰明勇敢的化身,我們心中崇高的形象。
(二) 功利憨厚的豬八戒
提起《西遊記》中豬八戒,人們總是將他與「好吃懶做、自私自利」,「損人利己、見利忘義」等不好聽的詞彙聯系在一起。的確,豬八戒也干過「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事情。在「豬八戒吃西瓜」這一情節中他的這一特點表現得最為突出。你看他為了自己的利益(口渴),總是在一次次地原諒自己的貪婪(先後吃了悟空、沙僧、唐僧的西瓜),最後掉進自己設置的陷阱里。(在一個個西瓜皮上摔跟斗)但在為師父西去取經的曲折道路上,雖然沒有悟空神通廣大的超常本領,卻也立
下了不少戰功。你看他在智取芭蕉扇、四探無底洞、大戰盤絲洞中,真是悟空斗魔降妖的好幫手。豬八戒,是吳老先生筆下的一個戲劇性人物,雖然有著許多的缺點,而我們一點兒也不覺得他的醜陋和厭惡。相反地,在他的這些缺點背後,透露出來的憨厚老實富有人情味的一面,卻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林語堂先生所說他是一個「充滿人慾的藝術形象」。豬八戒,讓我們覺得可親又可愛。
(三) 嚴格執著的唐僧
唐僧取經原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唐太宗貞觀年間,僧人玄奘不顧禁令,前去天竺國取經,費時十七年,經歷百餘國,克服了許多難以想像的困難,終於取回真經,影響深遠,為我國的佛教文化做出了巨大貢獻。而在《西遊記》小說中,作者把唐僧這一堅韌不拔、執著追求的性格進行了進一步地刻畫,成為多少人為之學習的楷模。作為師父,他對徒弟要求很嚴,經常教導徒兒「要以慈悲為懷」。
大徒弟盡管機智不凡,本領高強,但在連傷「良家三人性命」後,師父也不能顧及情面,而將他逐回老家;作為僧侶,他行善好施,為民除害,為人們播撒著善良的種子;作為求學者,令人們贊嘆不已的是他那堅強的意志和執著追求的精神。他不僅對徒弟要求嚴格,而且也從不懈怠自己。不為財色迷惑,不為死亡征服。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堅強信念,使他終成正果。唐僧,給我們的啟示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四)忠心耿耿的沙和尚
沙和尚是唐僧取經途中的一個忠誠衛士,也是讓師父操心最少的一個徒兒。肩挑千里重擔,沒有半句怨言。師兄鬧矛盾時,他從中調停和解;師父遇難時,他挺身而出,以死相救。盡管平時少言寡語,但在保護師父的戰斗中沖鋒陷陣,英勇無比。沙和尚,忠心耿耿任勞任怨的態度在《西遊記》中,最為古靈精怪的是那些妖精嘍噦們。雖然著墨不多,但往往在其中穿插打諢,寥寥幾筆之間,形象異常生動。
奔波兒灞VS灞波兒奔
在全書中,最喜劇的兩個小妖,當屬在六十三回「滌垢洗心惟掃塔,縛魔歸正乃修身」中出現的兩個放風的嘍噦。講述的是九頭蟲偷了祭賽國金光寺寶塔中的鎮塔之寶佛舍利,得知孫悟空可能要來時,就讓這兩個小妖負責放風。哪知他們兩個偷懶在寶塔頂層喝酒,結果當唐僧和孫悟空掃塔的時候被發現了。兩個小妖實在是膽子太小,和電影《甲方乙方》中李琦扮演的廚師一樣,還沒等動刑就招了:「我兩個是亂石山碧波潭萬聖龍王差來巡塔的。他叫做奔波兒灞,我叫做灞波兒奔。他是鯰魚怪,我是黑魚精。」首先名字就很有趣,兩個鯉魚跳龍門的象聲詞。招供的方式也很特別,除了說名字,自己是什麼東西也交代得清清楚楚。之後又把老闆是誰、住什麼地方、有什麼背景,全部講了出來。養了這兩個小笨妖,九頭蟲也真是挺倒霉的。
有來有去
還有一類妖怪是屬於「妖亦有道」的。比如觀音菩薩的寵物金毛,孔的嘍噦「有來有去」。金毛猊派出的先鋒被孫悟空痛扁一頓後,回來哭訴。金毛猊火了要替手下報仇,便讓有來有去去下戰書(打架也這么光明正大,不愧是名門之寵物),半路上被孫悟空遇見了,只聽有來有去自言自語說:
「我家大王,忒也心毒。三年前到朱紫國強奪了金聖皇後,一向無緣,
未得沾身,只苦了要來的宮女頂缸。兩個來,弄殺了,四個來,也弄殺了。前年要了,去年又要,今年還要,卻撞個對頭來了。那個要宮女的先鋒,被個甚麼孫行者打敗了,不發宮女。我大王因此發怒,要與他國爭持,教我去下甚麼戰書。這一去,那國王不戰則可,戰必不利。我大王使煙火飛沙,那國王君臣百姓等,莫想一個得活。那時,我等佔了他的城池,大王稱帝,我等稱臣,雖然也有個大小官爵,只是天理難容也!」
看到這里,不由拍案叫絕,一是為頗有是非觀念的「有來有去」,一是為《大話西遊》,這部電影似乎比電視劇更深得電視劇的精髓,正如唐僧在裡面所說的,「妖如果有人的善心,就不是妖了,是人妖」。這位有來有去應該就是屬於「人妖」類型的。「大王稱帝,我等稱臣,雖然也有個大小官爵,只是天理難容也!」這句話由小妖說出,再回眸中國歷來帶血的朝代更迭,真乃吳承恩老先生的一大神筆。可惜這個小妖被孫悟空弄成了「有來無去」,確實不夠厚道。
精細鬼VS伶俐蟲
平頂山蓮花洞的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自己本身也很憨厚,而其中兩個小妖,更是整個《西遊記》中最質朴天真的。一個叫精細鬼,一個叫伶俐蟲(這兩個名字和奔波兒灞、灞波兒奔一起,堪稱《西遊記》中四大經典命名)。
可這兩個小妖既不精細,也不伶俐,被孫悟空騙了還幫他數錢。這兩個小妖拿著紅葫蘆和玉凈瓶去收壓在山下的孫悟空(由此可見他們的老闆金角大王對他們非常信任,敢於把寶貝交給兩個小嘍噦)。不成想孫悟空提前出來了,化裝成一個道士,先是和他們搭訕,說要看一下他們的寶貝,兩個小妖想都不想就遞給他了(由此可見整個蓮花洞都是淳樸善良之輩,不然哪會如此信任陌生人)。孫悟空也是「猴有猴道」,沒有撅屁股就跑,「不好,不好!搶便搶去,只是壞了老孫的
名頭。這叫做白日搶奪了」。於是變出一個大葫蘆出來,再了一個障眼法,說是能裝天,果然把這兩個小鬼唬住了,輕易地就用一根毫毛騙來了兩個寶貝。想必一方面是蓮花洞平時民主慣了,精細鬼和伶俐蟲敢於自作主張。一方面想必也是他們對於老闆忠心耿耿,絕不放過替他們佔便宜的機會。交換完畢之後還賭咒發誓:「我兩件裝人之寶,貼換你一件裝天之寶,若有反悔,一年四季遭瘟。」妖品真的是沒得說。
等孫悟空走開後,他們喜滋滋地想裝天時,孫悟空一收毫毛,葫蘆不見了。這下他們急了,「怎的好,怎的好!當時大王將寶貝付與我們,教拿孫行者;今行者既不曾拿得,連寶貝都不見了。我們怎敢去回話?這一頓直直的打死了也!怎的好!怎的好!」一般這種情況,造成了公司重大損失,肯定是屁股一拍走了。但兩個小妖居然敢回來,更想不到的是,老闆居然就「罷了罷了」,連他們自己也沒有想到,「造化!造化!打也不曾打,罵也不曾罵,卻就饒了」。看來這妖精的世界有時真比人的世界民主很多。那兩個瓶子可是老闆吃飯的傢伙呀,試想如果孫悟空把唐僧的紫金缽盂弄丟了,少說20遍的「那話兒經」是免不了的。
其實這些小妖的結局都不是太好,有名有姓的一般都被孫悟空直接打死。沒有姓名的,書中描寫大都是孫悟空最後來個大掃盪,「打死了干百個小妖」之類的。即便是自己的大王來歷不凡,最後時刻被領導帶走保住了性命,但自己身為小嘍噦,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但看完全書,恰恰就是這些可憐的小人物最容易讓人念念不忘。
2.黑熊怪:加強版許三多
在《西遊記》的妖精體系中,黑熊怪是孫悟空加入取經團隊之後碰到的第一個對手。同時,這也是一位「非主流」的妖精,非常值得玩味。
首先,在黑熊怪如何與取經團交惡的起因上,絕大部分妖精都是沖著唐僧去的,要麼是中意他的肉,要麼是中意他的童貞,但黑熊怪是看中了他們的財產(這和黃獅精很像,他們確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不要說熊羆不喜歡吃人,在碰見孫悟空之前,唐僧出長安遭遇的首難就是一位熊山君,剛開始就把唐僧的幾個隨從生吞活剝了。黑熊怪出場本身是想做好事的,觀音院的金池長老看中了唐僧的寶貝袈裟,見財起意,想一把火燒死唐僧師徒。沒想到孫悟空也不是省油的燈,借了一個避火罩將唐僧罩住,然後還助了一把風,火燒觀音院。那黑熊怪作為金池長老的朋友,豈能坐視不管,「呀!這必是觀音院里失了火,這些和尚好不小心!我看時,與他救一救來」。由此可見,這也是一位「人妖」類型的。不過到達火災現場時,偶爾發現了寶貝袈裟,同時看到屋頂上還有人在助風。也許一方面是看見和尚們都在救火沒有性命之憂,另一方面看見有人在放風,心想這觀音廟是不是准備搞騰籠換鳥拆遷重建,因此也就斷了救火的念頭,拿了袈裟走人。而且說他偷袈裟也有些冤枉,因為後來他准備「佛衣會」,還給金池長老發了請柬。由此可見,他當時只當是撿了一個意外之財。
那麼,黑熊怪是何許妖也?與普通妖精佔山為王打家劫舍欺負山神土地用人打牙祭不同,這黑熊怪是一個很講究生活格調的人。觀音院的院主介紹說:「我這里正東南有座黑風山。黑風洞內有一個黑大王。我這老死鬼常與他講道。」而且他的那位倉狼朋友凌虛子雖然武力很菜,但也是一位得道中人,還會自己煉制仙丹。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可以看出這位黑熊怪平時的生活圈子還是非常風雅的。而且他居所的地段、房屋的裝修也很有講究。且看對黑風山的描述:「萬壑爭流,千崖競秀。鳥啼人不見,花落樹猶香。雨過天連青壁潤,風來松卷翠屏張」。進入其洞府之後,則是「臨堤綠柳轉黃鸝,傍岸天桃翻粉蝶。雖然曠野不堪誇,卻賽蓬萊山下景」。而且洞門口還有一副對聯:靜隱深山無俗慮,幽居仙洞樂天真。在《西遊記》中,一般妖怪的洞府都描繪成陰森恐怖的模樣,唯有此處不吝筆墨,白描了一處蓬萊仙境的景緻。就同房產開發商經常鼓吹的一樣,「居所是階層的象徵」,可見這黑熊怪就脫離了普通的「山妖」階層,與那些只知道吃人肉的妖精們不是一個級別,連孫悟空都感嘆「這廝也是個脫垢離塵知命的怪物」。
同時其修為委實不在悟空之下。相對於對其居所的描述,書中對其外貌的描述很少,除了說他的打扮之外,長相就是「一個黑漢」。可以看出,雖然不是很英俊,但已經有了人形,這對於男妖精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貌似女妖精這方面很佔便宜,稍微有點道行就能蛻變成一個美女)。從武力上來說,孫悟空自己也承認,「我也硬不多兒,只戰個手平」。要知道猴子可是極少這么自謙的,而且這黑熊怪沒有金鋼琢、陰陽瓶之類的核武器,可是一招一式地和孫悟空PK的。其實也就是從黑熊怪開始,孫悟空才知道五百年後已經不再是他的江湖,關鍵時刻還得找領導,由此奠定了整個西行平妖的基調。 ,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神仙菩薩
觀世音菩薩:相貌端莊慈祥,經常手持凈瓶楊柳,具有起死回生的神奇法力,也是如來佛祖得意的徒弟之一。他大慈大悲,普救人間災難。在人們遇到災難時,只要念其名號,他就可以聽見世上苦難的聲音,所以稱觀世音。唐僧師徒西天取經路上,孫悟空毀傷鎮元大仙的人參果樹無法醫活,只好請觀世音菩薩幫忙。只見觀音菩左手持凈瓶,右手持楊柳枝,稍蘸甘露,就使人參果樹死而回生。他在唐僧取經路上,幫助孫悟空收服紅孩兒、天蓬元帥、西海龍王三太子等等,才使唐僧師徒到西天取得真經,是使人間萬民得到慈愛、平安、幸福的救世主。
菩提祖師:住在靈山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是傳授美猴王孫悟空武藝的師傅,對三教九流,長生之術,七十二變、騰雲駕霧等樣樣精通。美猴王剛投到菩提祖師門下,祖師見他天性聰悟,給他取名悟空。隨後教給孫悟空長生的法術,又教了七十二般變化的本領,再傳授給十萬八千里的筋斗雲。十年功夫的悉心教授,使美猴王從頑劣的凡骨俗胎成為得道的神猴,身上八萬四千根毫毛,根根能隨心變化,為悟空鬧天宮、保唐僧奠定了深厚的武功基礎。
玉皇大帝:也叫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皇,簡稱玉皇大帝或玉帝,自幼修行,經歷了三千多年才成金仙,又經過一千五百五十五劫,每劫為十二萬九千六百年,才享受到無極大道,成為掌管天、地、人三界的最高主宰,也被佛教、道教尊為最崇高的神。玉帝住在金闕雲宮靈霄寶殿,由三十三座天宮、七十二重寶殿組成,手下十代冥王管人間生死;四海龍王管天氣變化;九曜星、五方將、二十八宿、四大天王等等神勇蓋地;太白金星、二郎真君、五方五老各路神仙,個個法力無邊;而且有西天如來佛祖暗中保護。玉帝大慈大悲,也是普救眾生的大救星。
王母娘娘:住在瑤池,所以又叫瑤池娘娘。她在瑤池中開蟠桃勝會,宴請各路神仙,不料被齊天大聖孫悟空攪亂了蟠桃勝會。她種的蟠桃最為神奇,小桃樹三千年一熟,人吃了體健身輕,成仙得道;一般的桃樹六千年一熟,人吃了白日飛升,長生不老;最好的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同壽,與日月同壽。她是天宮最受尊奉的女神仙,在天上掌管宴請各路神仙之職,在人間管婚姻和生兒育女之事。
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字長庚,道教創始人,因而稱為太上老君。他住在兜率宮練金丹,常騎青牛。他有個法寶叫金鋼琢,非常厲害,在捉拿大鬧天宮的孫悟空時立下功勞,卻又被他的青牛偷去,在金
② 西遊記的點評
《西遊記》經無數民間藝人和作者付出巨大勞動之後,於明朝中葉,由吳承恩(1510?~1582?)最後完成。它是中國神話小說中最優秀的作品。
《西遊記》模擬了一個秩序井然的神仙世界,這個世界帶著清晰的現實社會的影子,那威嚴不可一世的玉帝、太上老君,"要人事"的佛徒、殘暴的各色妖魔似乎都可與現實對號入座。
濃郁的浪漫主義是《西遊記》的基本藝術特徵。書中作者幻想了一個超自然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神話人物、他們的神奇法寶和所處的環境又大都有現實的基礎,同時在神奇的形態下體現了人們的某種意願。在各色神魔形象的塑造上,既表現他們超自然的神性和動物屬性,又能找出社會化個性的蹤影。象孫悟空靈活多變、急躁、好動的個性,分明就是猴的特點,這一動物特性與他樂觀反叛的人格化個性和諧地融為一體,使得作品既有色彩瑰麗的奇想,又有細節的真實性。
③ 點評西遊記
《西遊記》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著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長篇神魔小說。主要描寫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三人保護唐僧西行取經,沿途遇到八十一難,一路降妖伏魔,化險為夷,最後到達西天
④ 對西遊記的評論 簡潔點
1、《西遊記》是一部以拯救墮落的人心與人精神為鵠的作品;《西遊記》也是一部描寫反貪題材的作品。——劉戈
2、《西遊》曼衍虛誕,而其縱橫變化,以猿為心之神,以豬為心之馳,其始之放縱,上天下地,莫能禁制,而歸於緊箍一咒,能使心猿馴伏,至死靡他,蓋亦求放心之喻,非浪作也。——謝肇浙
3、《西遊記》至多不過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說、神話小說;他並沒有什麼微妙的意思,他至多不過有一點愛罵人的玩世主義。這點玩世主義也是很明白的;他並不隱藏,我們也不用深求。」——胡適
4、然作者雖儒生,此書實出於游戲,亦非語道,故全書僅偶見五行生剋之常談,尤未學佛,故末回至有荒唐無稽之經目,特緣混同之教,流行來久,故其著作,乃亦釋迦與老君同流,真性與原神雜出,使三教之徒,皆得隨宜附會而已。」——魯迅
(4)點評西遊記擴展閱讀
《西遊記》的出現,開辟了神魔長篇章回小說的新門類。書中將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和嚴肅的批判巧妙地結合的特點直接影響著諷刺小說的發展。所以說《西遊記》是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它也是浪漫主義的傑作,魔幻現實主義的先驅開創者。
自《西遊記》之後,明代出現了寫作神魔小說的高潮。有朱星祚的《二十四尊得道羅漢傳》,鄧志謨的《鐵樹記》、《飛劍記》、《咒棗記》、許仲琳的《封神演義》等。《西遊記》對戲曲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清代宮廷大劇《昇平寶筏》是西遊戲,十本,240出。
《西遊記》不但有續作、仿作,對後世的小說、戲曲、寶卷、民俗都產生影響,清朝子弟書里都有《西遊記》的鼓詞,可見影響之大。
《西遊記》備受西方人士的關注,譯介較為及時。19世紀中葉,法國漢學家泰奧多·帕維把《西遊記》中的第九回(「陳光蕊赴任逢災,江流僧復仇報本」)和第十回(「游地府太宗還魂,進瓜果劉全續配」)譯成法文。
第九回譯文題名為《三藏和尚江中得救》,第十回譯文標題為《龍王的傳說:佛教的故事》。譯文皆刊於巴黎出版的《亞洲雜志》(亦稱《亞洲學報》,由亞細亞學會主辦)。
1912年法國學者莫朗編譯的《中國文學選》一書出版,收錄了《西遊記》第10、11、12三回的譯文。12年後,即1924年,莫朗譯成《西遊記》百回選譯本,取名《猴與豬:神魔歷險記》,當年在巴黎出版。這是最早的較為系統的《西遊記》法文譯本。
參考資料
網路-西遊記
⑤ 西遊記句子點評(5個)
摘抄1、美猴王領一群猿猴,獼猴,馬猴等,分派了君臣佐使,朝游花果山,暮宿水簾洞,合契同情,不入飛鳥之叢,不從走獸之類,獨自為王,不勝歡樂。
選自:《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點評:說明了花果山的生活很快樂,也寫出了美猴王在花果山的地位。
摘抄2、那八戒食腸大,口又大,一則是聽見童子吃時,便覺饞蟲拱動,卻才見了果子,拿過來,張開口,囫圇吞咽下肚,卻白著眼胡賴。向行者,沙僧道:「你兩個吃的是甚麼?」沙僧道:「人參果。」八戒道:「甚麼味道?」行者道:「悟凈,不要睬他!你倒先吃了,又來問誰?」八戒道:「哥哥,吃的忙了些,不像你們細嚼慢咽,嘗出些滋味。我也不知有核無核,就吞下去了。哥啊,為人為徹;已經調動我這饞蟲,再去弄個兒來,老豬細細的吃吃。」
選自:《萬壽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觀行者竊人參》
點評:說明了八戒的莽撞,匆忙和貪吃的個性。
摘抄3、行者聞得此言,心中暗喜道:「造化了!造化了!菩薩一定有方也!」他又上前懇求。菩薩道:「我這凈瓶底的『甘露水』,善治得仙樹靈苗。」行者道:「可曾經驗過么?」菩薩道:「經驗過的。」行者問:「有何經驗?」菩薩道:「當年太上老君曾與我賭勝:他把我的楊柳枝拔去,放在煉丹爐里,炙的焦干,送來還我。是我拿了插在瓶中,一晝夜,復得青枝綠葉,與舊相同。」行者笑道:「真造化了!真造化了!烘焦了的尚能醫活,況此推倒的,有何難哉!」
選自:《孫悟空三島求方 觀世音甘泉活樹》
點評:從行者得知人參果樹有救了的興奮和高興,就可以看出他對唐僧的忠孝。
摘抄4、行者道:「她是妖精。」唐僧道:「這個猴子胡說!就有這許多妖怪!你是個無心向善之輩,有意作惡之人,你去罷!」行者道:「師父又叫我去?回去便也回去了,只是一件不相應。」唐僧道:「你有甚麼不相應處?」八戒道:「師父,他要和你分行李哩。跟著你做了這幾年和尚,不成空著手回去?你把那包袱里的甚麼舊褊衫,破帽子,分兩間與他罷。」
選自:《屍魔三戲唐三藏 聖僧恨逐美猴王》
點評:行者經歷了千辛萬苦保師父上西天取經,半路卻被師父趕走,確實讓人心痛。八戒的油嘴滑舌也讓人討厭。
摘抄5、長老獨坐林中,十分悶倦。只得強打精神,跳將起來,把行李攢在一處,將馬拴在樹上,柬下戴的斗笠,插定了錫杖,整一整緇衣,徐步幽林,權為散悶。
選自:《花果山群妖聚義 黑松林三藏逢魔》
點評:這一段是唐僧把行者趕走之後的畫面,如果行者在的話,八戒和沙和尚就會在唐僧的身邊就不會讓唐僧那麼無聊。
⑥ 《西遊記》中的好詞好句及點評。
勢鎮汪洋,威寧瑤海。勢鎮汪洋,潮湧銀山魚入穴;威寧瑤海,波翻雪浪蜃離淵。水火方隅高積土,東海之處聳崇巔。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鳳雙鳴;削壁前,麒麟獨卧。峰頭時聽錦雞鳴,石窟每觀龍出入。林中有壽鹿仙狐,樹上有靈禽玄鶴。瑤草奇花不謝,青松翠柏長春。仙桃常結果,修竹每留雲。一條澗壑藤蘿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會處擎天柱,萬劫無移大地根。點評:寫得磅礴有力,氣勢軒昂。
拓展:
1、《西遊記》為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著。取材於《大唐西域記》和民間傳說、元雜劇。宋代《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本名《大唐三藏取經記》)是西遊記故事見於說話文字的最早雛形,其中,唐僧就是以玄奘法師為原型的。
2、作為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長篇神魔小說,是魔幻現實主義的開創作品。先寫了孫悟空出世,然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和尚三人,唐僧從投胎到取經受了九九八十一難,一路降妖伏魔,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
3、自《西遊記》問世以來大量被譯為西文,西漸歐美,已有英、法、德、意、西、手語、世(世界語)、俄、捷、羅、波、日、朝、越等文種。並發表了不少研究論文和專著,對這部小說作出了極高的評價,被尊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⑦ 西遊記每回精彩部分點評
孫悟空只好又來到翠雲山,這次他變成了鐵扇公主的丈夫牛魔王的樣子。鐵扇公主不辨真假,把他接了進去。說到孫悟空借扇一事,假牛魔王故意捶胸道:"可惜,可惜,怎麼就把那寶貝給了猢猻?"鐵扇公主笑道:"大王息怒,給他的是假扇。"假牛魔王到:"真扇子你藏在哪兒了?仔細看管好,那猢猻變化多端,小心他再騙了去。"鐵扇公主說:"大王放心。"說著將真扇從口中吐出,只有一片杏葉兒大小。悟空大喜過望,連忙抓在手中,問道:"這般小小之物,為何能扇滅八百里火焰?"鐵扇公主道:"大王,你離家兩年,怎麼連自家的寶貝也忘了?只要念一聲口訣,這扇就能長到一丈二尺長短。"孫悟空記在心上,將扇兒噙在口中,把臉一抹,現了本像,徑自出了芭蕉洞。鐵扇公主氣得一下子跌倒在地。
【欣賞】
變成牛魔王的樣子去借扇,這真是一條妙計。這一小節就詳細描寫了孫悟空是如何去智借芭蕉扇的。
⑧ 西遊記第二回點評
賞析
首先,我們要學習,孫悟空那種為了自己的目標,努力奮斗的精神。但是我從中也認識到孫悟空的不足,他太驕傲自大。我在以後的學習道路中,要踏踏實實的,為子自己的目標不斷奮斗。不氣餒,不驕傲自滿。
2、《西遊記》第二回 《悟徹菩提真妙理斷魔歸本合元神》
孫悟空從老祖菩提那裡學來了長生之道,孫悟空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學到長生不老,他一直朝著他的目標努力,他拜訪了無數仙家,為了自己的志向,不斷奮斗,他的執著是眾人所不能的,俗話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是個很神奇的東西,無色無味,確實存在。
最終,他學到了許多本領,最終他學會了長生之道、筋斗雲、和七十二般變法。 但是,學的多了,孫悟空不免自大起來,竟然在眾師兄弟面前,變成了一株松樹,賣弄自己的能力。孫悟空的師傅發現之後,把孫悟空趕下山。
孫悟空沒有辦法,只能回花果山去了,他回到花果山,趕走了欺負小猴子們的混世魔王,重新佔領花果山。孫悟空利用自己學到的本領,變出許多小猴子,將花果山重新清掃一遍。一起喝酒吃鮮果,孫悟空和小猴子們其樂融融的在一起。
(8)點評西遊記擴展閱讀
西遊記的藝術特色
《西遊記》的藝術魅力,除了它的奇異想像,就要數它的趣味了。在中國古典小說中,《西遊記》可以說是趣味性和娛樂性最強的一部作品。雖然取經路上盡是險山惡水,妖精魔怪層出不窮,充滿刀光劍影,孫悟空的勝利也來之不易,但讀者的閱讀感受總是輕松的,充滿愉悅而一點沒有緊張感和沉重感。
《西遊記》的奇趣,跟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相輝映。孫悟空豪爽、樂觀的喜劇性格;滑稽諧趣卻憨厚朴實的豬八戒形象。他們幽默詼諧,機趣橫生的對話使文章增色不少。人物的性格常常通過富於揩趣的對話得到生動的表現,這也是《西遊記》充滿奇趣的又一大特點。
在人物描寫上將神性、人性和自然性三者很好地結合起來,也是造成《西遊記》奇趣的重要原因。所謂神性,就是指形象的幻想性;所謂人性,就是指形象的社會性;所謂自然性,就是指所具有的動物屬性。《西遊記》展現了一個神化了的動物世界,同時又熔鑄進社會生活的內容。
⑨ 西遊記的點評
現今社會各種各樣的神話越來越多,但是但是神話中的問題也越來來越多,我最不喜歡的神話故事是《西遊記》,雖然許多人都說《西遊記》是中國歷史上的一部經典名著,但是我還是不喜歡這不書籍,原因無他:本人是一個傳統的愛國青年,對於外國文化雖然不是很討厭,但是也有一定的排斥心理。
在《西遊記》一書中東聖神州明顯是中國,而孫悟空出世後是被天庭發現,而後有在天庭做官,所以說孫悟空是百分之一百的中國妖。
但是呢!後來孫悟空大鬧天宮,天庭各路神仙都拿孫悟空沒有辦法,就在天庭快要完了的時候玉帝卻說:"快請如來佛祖!"
而後來孫悟空有被如來佛祖壓在了五指山下,這不就是間接的說:天庭個路神仙的本領都不如如來佛祖嗎?後來的取經路上出現了無數劫難,只要佛家的人一出馬,立刻搞定,而天庭的人出馬呢?總是要費很大的力氣,還有一次天上的神仙居然被一個如來那邊的的一個侍童變的妖怪給全關了起來,這不是說天庭的個路神仙都不如如來那邊的一個侍童嗎?這樣寫說明了作者是典型的佛教徒,向這種佛教徒寫的東西都被譽為中華的四大名著之一,真不知道是什麼人品選的四大名著,是太過分了,這個人也一定是佛教徒。
還有這部書的構思也不夠嚴密,在西遊記中期曾經出現過一個妖怪,那就是太上老君的青牛,以一個鐵環收走了孫悟空的筋箍棒,而且還收走了天上各路神仙的兵器,可以說這個鐵環比什麼仙器都要歷害,可是在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時候,怎麼沒見太上老君使出來呢?這不是太不合理了嗎?
還有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時候,玉帝怎麼先想到的是如來佛祖,而不是孫悟空的師傅菩提祖師呢?這也就說明了《西遊記》這部書中的玉帝也有嚴重的佛家傾向,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中,各種個樣的神仙出了不知有多少,比孫悟空厲害的有的是,為什麼非要找如來呢?在《封神榜》一書中屢次提到了兩個教派,分別是闡教和截教。而他們的教主原始天尊和通天教主分別是開天闢地時出現的人物,哪一個法力不如菩提祖師呢?原始天尊是天庭一脈的老祖宗,《西遊記》中的時代是唐朝,那時佛教從西而來,還沒有與道教融合,可以說是佛道兩家爭斗最厲害的時候,原始天尊他在清靜無為,也不可能讓孫悟空在那時那樣大鬧天宮,這也太不和理了。
再說豬八戒.沙和尚.還有白龍馬他們都是在天庭犯了錯的,被處罰是應該的,她觀音菩薩憑什麼去管,就算是她觀音做的好事夠多,天庭給她幾分面子也是應該的,可是她也管的太多了吧!這是天庭自己的私事,你觀音來管,這不是狗拿耗子多管閑事嗎?
還有這個玉帝也是的,觀音借他的人去宏仰佛家的文化,那就是在人間排擠你的勢力,你不阻止那就是你的錯誤,你還那麼努力的幫她,你這不是沒事找事嗎?
在說了這個原始天尊也是的,佛教以近侵佔到中國了,你不努力把他趕出去,這說明你人好,可是你就不會去打入別的國家的內部嗎?害的在今後的幾百年裡,人們一遇到事情就說佛組保韻,觀音保韻,有的人連道家的祖師是誰都不知到了,他這個祖師做的太失敗了,真因該換個人來做。
要我說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最大原因是玉帝太弱了,像人家如來佛祖,在佛界就是最強的,沒有人敢反他,就是想反他,也得想一想有沒有這個實力。再說玉帝他的實力太差了,孫悟空鬧天的時候,他只會跑,要是他也有超強的實力,誰還敢反他,所以總結來說,孫悟空反天就是看玉帝太弱了,天上沒有一個強者,所以他報者:誰的拳頭大誰就是老大的理念,所以他就反上了天,這也就是孫悟空大鬧天宮的原因。
綜合上述條件,說明了《西遊記》一書是一個典型的激進的佛教徒所編寫的佛教經典,是一部佛教為了宣傳佛教
⑩ 點評《西遊記》
西遊開篇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蒙,開辟從茲清濁辨。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選自第一回)
水簾洞
翠蘚堆藍,白雲浮玉,光搖片片煙霞。虛窗靜室,滑凳板生花。乳窟龍珠倚掛,縈回滿地奇葩。鍋灶傍崖存火跡,樽罍靠案見餚渣。石座石床真可愛,石盆石碗更堪誇。又見那一竿兩竿修竹,三點五點梅花。幾樹青松常帶雨,渾然象個人家。
(選自第一回)
花果山
勢鎮汪洋,威寧瑤海。勢鎮汪洋,潮湧銀山魚入穴;威寧瑤海,波翻雪浪蜃離淵。水火方隅高積土,東海之處聳崇巔。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鳳雙鳴;削壁前,麒麟獨卧。峰頭時聽錦雞鳴,石窟每觀龍出入。林中有壽鹿仙狐,樹上有靈禽玄鶴。瑤草奇花不謝,青松翠柏長春。仙桃常結果,修竹每留雲。一條澗壑藤蘿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會處擎天柱,萬劫無移大地根。
通天河
洋洋光浸月,浩浩影浮天。
靈派吞華岳,長流貫百川。
千層洶浪滾,萬迭峻波顛。
岸口無漁火,沙頭有鷺眠。
茫然渾似海,一望更無邊。
【章回目錄】
第一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二回 悟徹菩提真妙理 斷魔歸本合元神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
第四回 官封弼馬心何足 名注齊天意未寧
第五回 亂蟠桃大聖偷丹 反天宮諸神捉怪
第六回 觀音赴會問原因 小聖施威降大聖
第七回 八卦爐中逃大聖 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八回 我佛造經傳極樂 觀音奉旨上長安
附錄 陳光蕊赴任逢災 江流僧復仇報本
(註:明朝版本沒有這一回,自《西遊記證道書》方有之,1980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改本回為附錄——江東逆客)
第九回 袁守誠妙算無私曲 老龍王拙計犯天條
第十回 二將軍宮門鎮鬼 唐太宗地府還魂
第十一回 還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蕭禹正空門
第十二回 玄奘秉誠建大會 觀音顯象化金蟬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雙叉嶺伯欽留僧
第十四回 心猿歸正 六賊無蹤
第十五回 蛇盤山諸神暗佑 鷹愁澗意馬收韁
第十六回 觀音院僧謀寶貝 黑風山怪竊袈裟
第十七回 孫行者大鬧黑風山 觀世音收伏熊羆怪
第十八回 觀音院唐僧脫難 高老莊行者降魔
第十九回 雲棧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經
第二十回 黃風嶺唐僧有難 半山中八戒爭先
第二十一回 護法設庄留大聖 須彌靈吉定風魔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戰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凈
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聖試禪心
第二十四回 萬壽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觀行者竊人參
第二十五回 鎮元仙趕捉取經僧 孫行者大鬧五庄觀
第二十六回 孫悟空三島求方 觀世音甘泉活樹
第二十七回 屍魔三戲唐三藏 聖僧恨逐美猴王
第二十八回 花果山群妖聚義 黑松林三藏逢魔
第二十九回 脫難江流來國土 承恩八戒轉山林
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馬憶心猿
第三十一回 豬八戒義激猴王 孫行者智降妖怪
第三十二回 平頂山功曹傳信 蓮花洞木母逢災
第三十三回 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
第三十四回 魔王巧算困心猿 大聖騰那騙寶貝
第三十五回 外道施威欺正性 心猿獲寶伏邪魔
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處諸緣伏 劈破旁門見月明
第三十七回 鬼王夜謁唐三藏 悟空神化引嬰兒
第三十八回 嬰兒問母知邪正 金木參玄見假真
第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間生
第四十回 嬰兒戲化禪心亂 猿馬刀歸木母空
第四十一回 心猿遭火敗 木母被魔擒
第四十二回 大聖殷勤拜南海 觀音慈善縛紅孩
第四十三回 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龍子捉鼉回
第四十四回 法身元運逢車力 心正妖邪度脊關
第四十五回 三清觀大聖留名 車遲國猴王顯法
第四十六回 外道弄強欺正法 心猿顯聖滅諸邪
第四十七回 聖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
第四十八回 魔弄寒風飄大雪 僧思拜佛履層冰
第四十九回 三藏有災沉水宅 觀音救難現魚籃
第五十回 情亂性從因愛欲 神昏心動遇魔頭
第五十一回 心猿空用千般計 水火無功難煉魔
第五十二回 悟空大鬧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