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三國城遺址

三國城遺址

發布時間: 2020-11-24 14:48:25

1. 合肥三國新城遺址公園的簡介

在素有「三國故地、包公故里」的安徽合肥,一座具有漢代建築風格的三國新城遺址公園現已初步建成,並於2010年國慶期間開始對外開放。
三國新城遺址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安徽省乃至全國保存較好、極具史學價值和軍事研究價值的三國文化遺產。合肥市自1995年開始在原三國新城遺址的基礎上擬建三國新城遺址公園,經建設,在南臨淝水(古施水)故道,西鄰雞鳴山、將軍嶺,東距合淮公路8公里的合肥市廬陽區三十崗鄉公園路,一座總投資5276萬元、佔地530畝的三國新城遺址公園即將展現在人們面前。根據總體規劃,現已建成的公園有新城遺址保護區、旅遊服務區、三國文化區和行政生活區,主要景點有新城文物陳列館、東城門、夯土練兵指揮台、兵器鑄造窯址、飲馬池、時光隧道、舟師塢、雕塑廣場、石刻廣場等。新城遺址保護區恢復了古城牆及城門原貌,並對考古發掘出的窯址和兵營等遺址進行了保護性建設,想要一覽原汁原味的三國新城風貌,該景點絕對不能錯過。
對三國新城遺址的考古發掘工作在2005年即已完成,考古出土的大量鐵兵器、用於守城防禦的礌石、城內練兵指揮台、專門鑄造兵器的作坊和魏軍將士的住宅,都將使我們清晰地感受這座三國時代的軍事城堡。
今年,三國遺址公園無線網路覆蓋工程投用,正式實現無線網路全覆蓋。該公園在其出入口處、停車場、門闕、金湯虎台、文物陳列館、聚賢堂、滿寵草堂、舟師塢、練兵指揮台、屯兵營遺址、兵器鑄造窯遺址等景點及遊客休憩點設置了21處信號發射基站。遊客進入景區後,打開手機、筆記本電腦或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上的 WIFI功能,無需密碼即可連接使用無線網路。
2015年9月26日至10月31日,三國文化節將在三國遺址公園舉行。表演類節目有開幕式文藝演出、三國主題情景劇、三國人物真人秀等;互動類節目包含騎馬游園、兒童嘉年華等游戲活動;展示類項目主要由國慶大型花展、三國影視展播、三國文物書畫作品展、非遺項目展示等內容構成;比賽類節目則是三國CS爭霸賽、手機微攝影比賽以及「三國殺」游戲比賽。

2. 三國新城遺址的歷史

三國時期,合肥屬曹魏揚州淮南郡。曹魏和孫吳在江淮流域連年交戰,孫吳不斷攻打位於現在合肥市四里河一帶的合肥舊城。魏青龍元年(233),將軍滿寵分析戰場形勢時說道:「合肥城南臨江湖,北遠壽春,賊攻圍之,得據水為勢;官兵救之,當先破賊大輩,然後圍乃得解。宜移城內之兵,其西三十里,有奇險可依,更立城以固守。」經過幾番論戰,魏明帝曹睿同意建立新城,當年合肥新城就建成。從此合肥舊城中只有少量的軍事人員和設施,合肥新城作為主要的軍事據點存在。
新城建成之後,孫吳曾多次進攻,但都沒有成功。
新城建成的當年,孫吳就進攻了合肥新城。《三國志》中稱:「孫權欲圍新城,以其遠水,積二十日不敢下船。」此次進攻沒有成功。魏青龍二年(234)五月,孫吳再次進攻合肥新城,守軍用火攻,與其對峙。後來曹魏派出援軍,孫吳得知後主動撤退。
魏嘉平五年(253)五月,孫吳派20萬軍隊攻打合肥新城,守軍只有3千人。雙方對峙90天,城牆崩塌,軍事器械被毀。守軍張特用詐降的辦法讓孫吳暫停了進攻,利用這個喘息的機會建成兩道防禦工事,後來孫吳撤退。 西晉統一中國後,合肥新城的軍事意義不再存在,漸漸荒廢。1995年4月,合肥市園林局在遺址周圍保護性徵地,2003年9月合肥市政府開始建設三國新城遺址公園。2004年9月至2005年7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遺址進行了發掘工作,發掘出3座城門、練兵指揮台、兵器鑄造窯址、車馬道,還出土了一些軍事用品和生活用品。部分的城門和城牆被重建。

3. 三國新城遺址的介紹

三國新城遺址是三國時期曹魏在合肥舊城近郊修建的用於抵禦孫吳軍隊的軍事性城池的遺址,現存部分破裂的城牆的殘基,位於合肥市廬陽區三十崗鄉陳龍村,南北長約500米,東西寬約210米。《嘉慶合肥縣志》記載道:「三國魏青龍元年(公元233年),揚州都督滿寵為抵禦孫吳軍於城西三十里依山築城,謂之新城。孫權曾親率十萬大軍,圍攻此城,終未攻下。西晉淮南郡曾設置於此。 」 1985年7月列合肥市文物重點保護單位,1998年5月公布為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現在遺址處建有三國新城遺址公園。

4. 三國新城遺址的簡介

三國新城遺址來是三國時期自曹魏在合肥舊城近郊修建的用於抵禦孫吳軍隊的軍事性城池的遺址,現存部分破裂的城牆的殘基,位於合肥市廬陽區三十崗鄉古城郢村,南北長約500米,東西寬約210米。
新城遺址,土城殘基,至今猶存。周圍三里有餘,南北長330米,東西寬210米。有大小十八座土墩,墩底最寬約30米,最高不過6~7米,互相連綿成長方形,近似橢圓。南側城牆殘基上,原有一座寺廟,1955年前後,拆
建小學。土城外圍,有古城河遺址,現與新河、陳河、魚花塘連成帶狀,最寬處約50米。城內現為農田,曾出土過「鐵撞車頭」、「鐵道須頂」、「鐵箭頭」等漢代遺物。可採集到漢城板瓦殘片、陶片、磚塊等。對研究古城合肥的變遷,具有重要價值。
1985年7月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5. 三國時期遺址

四川多。。全是蜀漢的
成都境內除武侯祠外其他三國文化遺跡
(一)、市區:
1.衣冠廟/在武侯祠南約1.5公里處,其得名源於此地原有關羽衣冠墓。
2.桓侯巷/成都萬里橋和衣冠廟之間原有一座墓,人們認為是桓侯墓,墓所在的巷道也被成為桓侯巷。
3.萬里橋/成都南門原大橋名叫萬里橋,其橋為秦國蜀郡太守李冰所建。自三國後,人們一直稱其為萬里橋。此橋今已不存。
4.諸葛井/成都江南館街有一井,人們稱為諸葛井,相傳為諸葛亮所開鑿。井旁曾修有諸葛祠,現井、祠皆毀。
5.龍泉洛帶鎮/相傳劉禪在此落玉帶於井。
6.黃龍溪/相傳劉備稱帝時,此地出現黃龍。
7.黃忠墓/成都西郊在清道光年間曾發現一塊石碑,上刻有「黃剛侯諱漢升之墓」,於是人們在此修建了黃忠祠,塑黃忠像。「文革」中黃忠祠、墓被毀。
8.洗馬塘/在成都市和平街小學內。塘邊相傳為趙雲住地遺址,而池塘就是趙雲洗戰馬的地方,清初,塘邊尚有「漢順平侯洗馬池」的刻石。現塘池被填平。
9.向寵墓/原在成都市城北公園內,現已不存。
10.九里堤/成都金牛區和平鄉九里村,殘存有一條長2000多米、寬7~8米的土埂,這就是人們稱為九里堤或者諸葛堤的遺跡。諸葛亮當年為發展經濟,防禦水害,提高糧食產量,住持修建了這條攔水堤壩。宋代太守劉熙曾重修,並在堤旁修諸葛廟,現已不存。
11.張飛營/在成都龍泉驛區。這里原為漢、唐時期的古驛站,張飛營遺址就在驛站口旁邊的山上。遺址面積約一平方公里,張飛曾屯兵於此配合劉備攻打成都。唐、宋時,這里有「古張飛營」石碑,現石碑已不存。

(二)、新都
1.彌牟鎮八陣圖遺址/明代已毀壞過半,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曾加以補修,道光十年(1837)曾勘清,當時佔地36畝4分4厘,當時還存71壘。1981年公布為成都市文物保護單位。至今還存4壘,每壘高3米多。
2.八陣圖碑/新都桂湖公園,即升庵祠內收藏有原彌牟鎮武侯祠的「八陣圖碑記」明碑。碑高185厘米,寬115厘米,碑帽及篆書碑額已失,僅存碑身。碑文為陰刻楷書。
3.馬超墓/新都城南2.5公里處。新都馬超墓在明代有四川按察使楊瞻立的「漢故征西將軍馬公諱超字孟起之墓」石碑,清人馬維祺曾在墓前建馬超祠,並親書碑一通。如今馬超祠已被毀,墓僅存方圓百米的土堆。馬超祠舊址蓋起了一所馬超小學,明楊瞻碑收藏在新都文管所。

(三)、雙流
1.葛陌/在雙流縣北4公里,金花、永福鄉交界處,為諸葛亮舊居。此處原有葛陌廟,已毀,現仍有葛陌村、諸葛井。
2.大口井/九江鄉大井村,相傳諸葛亮曾於此汲水灌田。
3.石刻張飛頭/又名「福頭」,在太平鄉與簡陽縣武廟鄉交界處。
4.蔣公舊治坊/紀念蔣琬,已拆。

(四)、都江堰
1.都江堰/諸葛亮曾在此設置堰官,以兵1200守衛。
2.青城山/青城山是天師道發祥地,三國時張魯的祖父張陵曾在此設壇傳道。

(五)、大邑
1.趙雲墓和趙雲廟/趙雲死後下葬於大邑縣城東銀屏山麓。趙雲墓依山而建,狀若小丘,墓前有清康熙年間的墓碑,上刻「漢順平侯趙雲墓」。
2.鶴鳴山/鶴鳴山在大邑縣城北15公里處,張陵曾修道於山中。

(六)、邛崍
1.臨邛火井遺址/在火井鄉,諸葛亮曾在此取天然氣煮鹽煉鐵。
2.孔明鄉/今孔明鄉。
3.邛雅驛道遺址

(七)、蒲江
1.太清觀遺址/東漢道教創始人張陵曾在此居住。

其他地區:
1、德陽市
(1)德陽市:
a.秦宓墓宅(德陽市城北2.5公里秦宓村)
b.三造亭(秦宓村)

(2)廣漢市:
a.張任墓(金雁橋西北側北外鄉桅桿村)
b.鄧芝墓(向陽鄉勝利村)
c.馬岱墓(向陽鄉張化村)

(3)綿竹市:
a.諸葛瞻父子雙忠祠(綿竹市城西郊)
b.蜀漢三叛石雕跪像(城區關岳廟內出土,鐫刻於明代,像背刻有「叛逆糜芳」、「叛逆傅士仁」、「叛逆郝普」,現存於雙忠祠內。)

(4)羅江縣:
a.白馬關(羅江縣白馬山上)
b.龐統墓、祠(羅江縣白馬關山)
c.落鳳坡(羅江縣北2公里處)

2、綿陽市
(1)綿陽市:
a.蔣琬墓、祠(綿陽市城西郊西山)

(2)梓潼縣:
a.七曲山大廟(梓潼縣城北9公里處)
b.卧龍山諸葛亮北伐遺跡(有諸葛寨、八卦井、武侯廟、飲馬池等)
c.翠雲廊(從梓潼到劍閣、閬中的數百里古道,有張飛柏、阿斗柏等)

(3)江油市:
a.陰平郡縣遺址(江油縣小溪壩鄉陰平壩,現有皇後山、點將台等)

(4)平武縣:
a.古江油關(平武縣南壩鎮)
b.李氏夫人墓(蜀漢江油關守將馬邈降魏,其夫人自縊,曾有李氏夫人祠,墓碑尚存)

3、廣元市
(1)廣元市:
a.葭萌古城(即葭萌關、昭化古城,廣元市南30公里昭化城牛頭山東北麓)
b.費禕墓(昭化古城西門外)
c.明月峽古棧道(廣元市朝天區)

(2)劍閣縣:
a.鄧艾墓、鄧艾廟(劍閣縣城北10餘公里北廟鄉孤玉山)
b.劍門關(劍閣縣城北30公里大劍山)
c.姜維墓(劍門關旁)

(3)青川縣:
a.陰平古道(相傳在摩天嶺有孔明碑)
b.鄧艾廟與武侯祠(三鍋石鄉西陽壩)

4、南充市
(1)南充市:
a.譙周墓(南充市文化宮內)
b.陳壽萬卷樓(南充城西1公里處果山)
c.王平墓(南充市永安鄉臨江村鳳凰山)

(2)閬中市:
a.張桓侯祠(閬中縣城內)
b.嚴顏寺(花冠鄉天冒水山腰)
c.瓦口關(閬中縣雙山埡)

5、瀘州市
a.瀘州武侯祠(瀘州市城西忠山)

6、樂山市
(1)夾江縣:
a.諸葛亮點將台(在夾江縣城西,距千佛岩500米處)
b.龐坡洞(傳說是龐德公隱居處)
c.漢柏(傳說為龐德公所植,在木城鄉漢柏村石面渡附近)

7、雅安市
(1)蘆山縣:
a.姜維墓(蘆山縣城東北鳳凰山);
b.姜城故址(蘆山縣城關);
c.姜慶樓(廬山縣城南街姜侯祠內)

(2)漢源縣:
a.孟獲城遺址(漢源縣城東75公里處)

8、宜賓市
(1)南溪縣:
a.桓侯宮(俗稱張爺廟,在縣城三元街)

9.達州市
(1)渠縣:
a.八蒙山古戰場(在縣東北3.5公里處,相傳張飛與張合在此交鋒,有張飛立馬銘,曾建有桓侯廟);

(2)彭水縣:
a.張飛刁斗(傳有張飛銘文);
b.張飛妍石刻(傳說有張飛手指刻字,在太原鄉英光村石彭公路西側)

6. 三國故城遺址的介紹

三國故城遺址位於許昌縣張潘鄉古城村東南一里許,系周時許國國都。東漢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漢獻帝遷都於此,曾為一代帝都。

7. 合肥三國古城遺址

三國古城在三十崗那裡。可以坐300路 300停靠這些站點:市苗圃 - 董鋪水庫 - 王郢 - 草塘 - 張崗 - 大楊小學 - 大楊鎮 - 新風林 - 許崗 - 大楊窯廠 - 謝崗村 - 三十八所 - 二十一中 - 東瞿 - 三國遺址公園 - 陳龍村 - 北三十崗糧站

你在衛崗可以坐在 衛崗 坐 4路 到 百花井 換乘 143路 到 大楊鎮 再換乘 300路 到 三國遺址公園

8. 合肥的三國城遺址在哪裡

合肥的三國城遺址在北三十崗,可以坐300路公交車到'北三十崗糧站'下車!還可以從十里廟坐24路小麵包車

9. 成都哪裡保留了三國時期的文化遺址。

成都武侯祠,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南門武侯祠大街,是中國惟一的君臣合祀祠廟,由劉備、諸葛亮蜀漢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組成。始建於公元223年修建劉備陵寢。千多年來幾經毀損,屢有變遷。武侯祠(指諸葛亮的專祠)建於唐以前,初與祭祀劉備(漢昭烈帝)的昭烈廟相鄰,明朝初年重建時將武侯祠並入了「漢昭烈廟」,形成現存武侯祠君臣合廟。現存祠廟的主體建築1672年清朝 康熙年間(康熙十一年)重建。1961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成立博物館,2008年被評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享有「三國聖地」之美譽。成都境內除武侯祠外其他三國文化遺跡
(一)、市區:
1.衣冠廟/在武侯祠南約1.5公里處,其得名源於此地原有關羽衣冠墓。
2.桓侯巷/成都萬里橋和衣冠廟之間原有一座墓,人們認為是桓侯墓,墓所在的巷道也被成為桓侯巷。
3.萬里橋/成都南門原大橋名叫萬里橋,其橋為秦國蜀郡太守李冰所建。自三國後,人們一直稱其為萬里橋。此橋今已不存。
4.諸葛井/成都江南館街有一井,人們稱為諸葛井,相傳為諸葛亮所開鑿。井旁曾修有諸葛祠,現井、祠皆毀。
5.龍泉洛帶鎮/相傳劉禪在此落玉帶於井。
6.黃龍溪/相傳劉備稱帝時,此地出現黃龍。
7.黃忠墓/成都西郊在清道光年間曾發現一塊石碑,上刻有「黃剛侯諱漢升之墓」,於是人們在此修建了黃忠祠,塑黃忠像。「文革」中黃忠祠、墓被毀。
8.洗馬塘/在成都市和平街小學內。塘邊相傳為趙雲住地遺址,而池塘就是趙雲洗戰馬的地方,清初,塘邊尚有「漢順平侯洗馬池」的刻石。現塘池被填平。
9.向寵墓/原在成都市城北公園內,現已不存。
10.九里堤/成都金牛區和平鄉九里村,殘存有一條長2000多米、寬7~8米的土埂,這就是人們稱為九里堤或者諸葛堤的遺跡。諸葛亮當年為發展經濟,防禦水害,提高糧食產量,住持修建了這條攔水堤壩。宋代太守劉熙曾重修,並在堤旁修諸葛廟,現已不存。
11.張飛營/在成都龍泉驛區。這里原為漢、唐時期的古驛站,張飛營遺址就在驛站口旁邊的山上。遺址面積約一平方公里,張飛曾屯兵於此配合劉備攻打成都。唐、宋時,這里有「古張飛營」石碑,現石碑已不存。

(二)、新都
1.彌牟鎮八陣圖遺址/明代已毀壞過半,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曾加以補修,道光十年(1837)曾勘清,當時佔地36畝4分4厘,當時還存71壘。1981年公布為成都市文物保護單位。至今還存4壘,每壘高3米多。
2.八陣圖碑/新都桂湖公園,即升庵祠內收藏有原彌牟鎮武侯祠的「八陣圖碑記」明碑。碑高185厘米,寬115厘米,碑帽及篆書碑額已失,僅存碑身。碑文為陰刻楷書。
3.馬超墓/新都城南2.5公里處。新都馬超墓在明代有四川按察使楊瞻立的「漢故征西將軍馬公諱超字孟起之墓」石碑,清人馬維祺曾在墓前建馬超祠,並親書碑一通。如今馬超祠已被毀,墓僅存方圓百米的土堆。馬超祠舊址蓋起了一所馬超小學,明楊瞻碑收藏在新都文管所。

(三)、雙流
1.葛陌/在雙流縣北4公里,金花、永福鄉交界處,為諸葛亮舊居。此處原有葛陌廟,已毀,現仍有葛陌村、諸葛井。
2.大口井/九江鄉大井村,相傳諸葛亮曾於此汲水灌田。
3.石刻張飛頭/又名「福頭」,在太平鄉與簡陽縣武廟鄉交界處。
4.蔣公舊治坊/紀念蔣琬,已拆。

(四)、都江堰
1.都江堰/諸葛亮曾在此設置堰官,以兵1200守衛。
2.青城山/青城山是天師道發祥地,三國時張魯的祖父張陵曾在此設壇傳道。

(五)、大邑
1.趙雲墓和趙雲廟/趙雲死後下葬於大邑縣城東銀屏山麓。趙雲墓依山而建,狀若小丘,墓前有清康熙年間的墓碑,上刻「漢順平侯趙雲墓」。
2.鶴鳴山/鶴鳴山在大邑縣城北15公里處,張陵曾修道於山中。

(六)、邛崍
1.臨邛火井遺址/在火井鄉,諸葛亮曾在此取天然氣煮鹽煉鐵。
2.孔明鄉/今孔明鄉。
3.邛雅驛道遺址

(七)、蒲江
1.太清觀遺址/東漢道教創始人張陵曾在此居住。

其他地區:
1、德陽市
(1)德陽市:
a.秦宓墓宅(德陽市城北2.5公里秦宓村)
b.三造亭(秦宓村)

(2)廣漢市:
a.張任墓(金雁橋西北側北外鄉桅桿村)
b.鄧芝墓(向陽鄉勝利村)
c.馬岱墓(向陽鄉張化村)

(3)綿竹市:
a.諸葛瞻父子雙忠祠(綿竹市城西郊)
b.蜀漢三叛石雕跪像(城區關岳廟內出土,鐫刻於明代,像背刻有「叛逆糜芳」、「叛逆傅士仁」、「叛逆郝普」,現存於雙忠祠內。)

(4)羅江縣:
a.白馬關(羅江縣白馬山上)
b.龐統墓、祠(羅江縣白馬關山)
c.落鳳坡(羅江縣北2公里處)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