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龍城遺址博物館
『壹』 盤龍城遺址公園在哪裡,什麼時候開放
盤龍城遺址公園在盤龍城葉店的盤龍大道,具體位置在湯雲海路巢上城的馬路對面。預計今年10月份開發
望採納,謝謝
『貳』 盤龍城遺址公園建設在哪裡
盤龍城遺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
盤龍城遺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我國重點遺址保護項目之一,是湖北省第二個國家遺址公園,盤龍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佔地4.85平方公里,規劃建設盤龍城遺址核心區本體保護展示、遺址博物館等相關配套項目,集文物保護展示、科研教育、休閑旅遊等功能於一體。盤龍城是商代中期距今3500多年的古城遺址,它是商朝在南方的政治、軍事和經濟中心,迄今保存有完整的城牆和壕溝。位於長江流域的盤龍城遺址的發現,推翻了以往公認的「商文化只存在於中原地區」的觀點。
公交車路線:
乘坐295路到盤龍大道羅納河,下車步行971米。
『叄』 我國是如何搞清楚盤龍城遺址的分布情況的
1954年盤龍城遺址被發現後,隨即於1956年被湖北省政府公布為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1974年至1976年,湖北省博物館在盤龍城遺址設置考古工作站,並建立群眾性保護組織,負責文物保護和考古發掘工作。同時,湖北省博物館與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合作,進行過兩次較大規模的發掘。1979年以來,湖北省博物館又進行多次發掘。經過多年的工作,基本上搞清了遺址的分布情況。
『肆』 盤龍城遺址位於哪裡
盤龍城遺址是商代前期城市遺址,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葉店鄉楊家灣盤龍湖畔。城址興建年代約在公元前15世紀,相當於商代二里崗期。
『伍』 盤龍城遺址是怎麼樣的
盤龍城位於湖北省武漢市北郊,因盤龍湖環抱而得名。古城坐北朝南,緊鄰市區,遺址面積7.5平方公里。它是3500年前,長江流域孕育的一座商代古城。
城址位於府河北岸高地偏東南部。平面略呈方形,南北長約290米。東西寬約260米,北偏東200米。四面城牆中部各有一個城門,南牆、西牆及北牆西端還保存有高出地面1—3米的夯土殘垣。夯層厚10厘米左右。城牆內側坡度較緩,有支撐夯築城垣主體時使用模板的斜行夯土,並形成斜坡以便登臨,城牆外側較陡可以有效地御敵。城垣外側有寬約10米、深約4米的護城壕,壕溝內側邊略高出外側邊。在壕溝底部發現橋樁的柱穴,說明壕溝上當時架有橋梁,以利城內外的交通。
城內東北部高地上有宮殿基址,是一組規模宏大的建築群。下層宮殿建在生土上,營建上層宮殿群時,地表經平整,大型夯土台基南北長約100米、東西寬約60米,高1米左右,再在上面修築宮殿,有3座前後並列、坐北朝南的大型宮殿基址。
l號基址長39.8米,寬12.3米,有高出地面0.2米的夯土台基,台基表面已遭破壞,僅保留建築物的柱洞與牆基。台基四周的外沿各有一排大檐柱洞,東、西兩側各5個,南邊20個,北邊17個。前後並不對稱,可能是在柱頭架檐檁,檐柱直徑半米左右,埋在深0.7米的地下,底有大石塊柱礎。房頂出檐,檐柱前部兩側有直徑較小、埋得較淺的挑檐柱穴。整個建築面寬38.2米,進深11米。中心為四間橫列的居室,面寬33.9米,進深6—6.4米。中間二室面寬略大,各室南面各有一正門,中間二室北壁又有後門,四壁都是木骨泥牆。在四室與檐柱之間,形成一周寬敞的外廊。屋頂為四阿重屋式,頂部覆蓋茅草。2號基址不如1號保存完整。位於1號基址南部,相距13米,建築技法與1號基址相同,但檐柱前後左右對稱,頂上的梁架結構更加整齊。以古代前朝後寢的宮廷建築制度考慮,採用的是「前朝後寢」的格局,2號基址可能是只有一個大廳的前朝部分,其北面的1號基址則是後寢部分。在這個基址的西側還發現有陶管相接的排水設施。宮殿區四周分布著居民手工作坊遺址和小型墓地。
在城址的四周都有商代的文化堆積,但不見大型建築基址,當為一般居民區和手工業區。另外在城址的東、西、北部還有商代貴族的墓葬。大型墓葬長寬都在3米左右,有精緻的雕花木槨,外壁陰刻餮餮紋和雲雷紋,陰線內塗朱,余者塗黑。槨內有棺,底有腰坑,殉人或殉狗。雕花木槨之外也有殉人。墓主的隨葬品有鼎、簋、甗、鬲、圈足盤、小盤、晷、盉、斝、觚、爵等青銅禮器,還有鉞、戈、矛、刀等青銅武器和戈、笄等玉器,陶器有鬲、罐及印紋硬陶的尊、瓮等。普通貴族墓墓壙長2米、寬1米左右,皆有棺、槨和腰坑,腰坑內殉狗一隻。隨葬品為青銅的鼎、斝、觚、爵、鬲等,但每個死者只用其中的一種或幾種。另外往往有戈、鏃、斧、錛等青銅武器、工具,石鐮等農具,鬲、缸等陶器和尊、瓮等原始瓷器隨葬。平民墓墓壙窄小,往往寬僅0.4米,長2米左右,有棺無槨。但有殉狗的腰坑。隨葬品主要是很少的陶器,有時也有1件小型青銅禮器,如爵。盤龍城出土的青銅器,種類繁多、造型獨特、花紋綺麗,是中國青銅時代一個縮影。其數量占整個商代前期出土青銅器的三分之一,是我國迄今發現商代前期最多的一組銅器群,數量及種類都超過了當時的王都——鄭州商城。
盤龍城青銅器在器類、紋飾、鑄造等諸多方面有特殊的地位。有中國最早的青銅大圓鼎、精美的雕花鉞形器、鉤刀等皆為精品,其中一件青銅鉞長41厘米,實為罕見。墓葬中出土的提梁卣,造型、裝飾乃至鑄造極其精緻,是已知的我國最早用分鑄法鑄成的實用器。盤龍城出土的一批先進的青銅農具是我國發現的最早的金屬工具之一。玉器是商朝身份、權利和財富的象徵。出土的一件長達94厘米而厚只有0.5厘米的大玉戈,在商代玉器中非常難得,是中國古代的「玉戈之王」,顯示出商王朝當時在南方的軍事實力。在墓葬中還發現了中國最早的木雕藝術品,雕刻著由饕餮紋和雲雷紋組成的花紋,出土時色彩十分鮮艷。盤龍城的制陶業很發達,已收集的陶片標本數以萬計,已復原陶器2000餘件,其中不少是中國最早的原始瓷器,把我國古代燒造瓷器的歷史提前到公元前1500年。這里出土的一個大陶缸,直徑約50厘米,高達100厘米以上,是迄今商代陶缸中最大的。
盤龍城內僅有宮殿建築,具有宮城性質;城外則是居民區和手工業區,反映這一古城尚屬早期城市的形態。盤龍城遺址在城牆的夯築技術、埋葬習俗、陶器特徵、青銅工藝、玉器風格等方面,均同黃河中游的鄭州商城二里崗上層文化具有明顯的一致性,而宮殿的營建手法則同偃師二里頭遺址、鄭州商城、安陽小屯宮殿基址的建築技術屬於同一個傳統,證明商代中期時商文化確已分布到長江流域。同處長江中游的不少同時期的遺存,雖曾直接或間接受到中原地區二里崗上層文化的強烈影響,但遺址中的大量灰白陶和印紋陶,均系本地原有早期文化因素的繼續。盤龍城遺址的內涵,則基本為二里崗上層文化因素,屬商文化系統,僅紅陶缸的比例遠遠大於黃河中游,說明仍具有自己的特色,所以,此地大概是商人在長江之濱建立的一個重要方國。
盤龍城是中國唯一一座基本未受到破壞的商代早期城市遺址,其燦爛的青銅文化、發達的農業、手工業、商業以及完備的城邑形態和功能,對研究城市文明發展史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它的城址規模不大,但「五臟俱全」,宮殿區、手工作坊區、生活區、墓葬區分布明顯,開辟了我國前朝後寢等的宮殿建築的格局形式,其基本布局與商朝王都鄭州商城相仿,但卻保存了比鄭州商城更原始的城市歷史形態,因此被譽為研究我國早期城市和國家形態的一隻「麻雀」。
『陸』 盤龍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好沒有
還沒有完全建好。
2016年6月21日,也就是一個月前,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對正在建設發展中的盤龍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進行了調研。
目前,盤龍城遺址本體保護展示及配套(一期)工程已經順利通過驗收。盤龍城遺址博物館新館建設也動工在即。
武漢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視盤龍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發展,明確表示遺址核心區1.39平方公里的范圍由武漢市文化局負責管理,將盤龍城遺址的管理機構名稱定為「盤龍城遺址博物院」,以便更好地推動盤龍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發展。
『柒』 盤龍城遺址最有名的是什麼
盤龍城遺址即中國商代前期城市遺址。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葉店鄉楊家灣盤龍湖畔。面積約 1.1平方公里。遺址文化堆積的時代,上限相當於二里頭文化晚期,下限相當於殷墟早期。城址興建年代約在公元前15世紀前後,相當於商代二里崗期。它的發現對於研究南方商代文化面貌、城市的布局與性質、宮殿的形制及建築技術,都具有重要的價值。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8月,武漢市提出,將投資29億元建設以盤龍城遺址保護為核心的考古公園,其遺址博物館建築設計方案將向國際招標徵集。
地理位置:商代前期城址,位於中國中部湖北省的黃陂縣。
年 代:公元前15世紀前後。
發掘年代:1974年。
簡 介:盤龍城遺址是一處商代前期的城址,總面積約75400平方米。城址南北長290米,東西寬260米,周長1100米。包括宮殿區、居民區、墓葬區和手工業作坊區幾部分。城址內清理了大量遺跡,出土有數百件青銅器、陶器、玉器、石器和骨器等遺物。
意 義:盤龍城遺址的發現,揭示了商文化在長江流域的傳播與分布,為研究商代的政治、經濟、文化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1]
盤龍城遺址位於長江北岸,距武漢市區僅5公里。盤龍城遺址的分布范圍是兩面臨盤龍湖,南瀕府河,僅西面有陸路相通。其東西長1100米,南北寬1000米。而城址坐落在整個遺址的東南部,平面形狀略呈方形,城內發現有三處大型宮殿基址。城外散見居民區和釀酒、制陶、冶銅等手工作坊及墓地。盤龍城遺址出土的商代青銅器不僅數量遠遠超過鄭州商城,而且不少是商代青銅器精品。盤龍城還出土了數以萬計的陶片,石器100多件。盤龍城發掘出的三座大型宮殿建築,體現了我國古代前朝後寢即前堂後室的宮殿格局,奠定了中國宮殿建築的基石。專家認為,盤龍城是商王朝南征的據點,是商王朝控制南方的戰略資源的中轉站,其城牆外陡內緩,易守難攻,軍事目的較為明顯,後來不斷發展成為商王朝在南方的軍事、政治中心。遺址南臨府河,北靠盤龍湖畔,建於水濱的高丘上,南北長290米,東西寬260米,周長1100米,面積約75400平方米,整個遺址的面積約1平方公里,遺址的年代屬於商代前期,距今約3500多年。城內的東北角,發現有三座前後並列,坐北朝南的大型宮殿基址,已經發掘了兩座,在同一中軸線上,保存有較完整的牆基、柱礎、柱子洞和階前的散水,前面的一座宮殿是不分室的通體大廳堂;後面一座是四周有迴廊、中間分為四室的寢殿,是重檐四阿頂式建築。此兩座宮殿的布局與文獻記載的「前朝後寢」制度相符。從建築的式樣看,與文獻中記載的「茅茨土階」、「四阿重屋」也相吻合。
遺址的城外有約100萬平方米的商代遺址。遺址的南面是居民點和手工業作坊,東西北三面均有商代中期的墓穴,發現有奴隸殉葬墓和大批精美的青銅器。城外四周分布著民居、手工作坊遺址和小型墓地。民居為單體地面建築和半地穴式簡易窩棚。工作坊有多處,一般為釀酒、制陶、冶煉遺址。經過考古發掘,盤龍城遺址出土了數百件青銅器、陶器、玉器、石器和骨器等遺物,製作精美,花紋別致,特別是出土的銅圓鼎、銅鎖、銅提梁鹵和94厘米長的玉戈等,都是中國文物中極為罕見的珍品。
盤龍城遺址的發現,為研究商代的政治、經濟、文化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PS:其中最有名的是什麼其實我也不知,不過建議樓主可以網路,或者詢問當地的旅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