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化石遺址
Ⅰ 恐龍蛋化石的化石遺址
我國恐龍蛋化石遺址位於黃山區城西40公里的廣陽鄉黃土嶺,遺址南面緊靠太平湖。該遺址是1995年初,銅黃公路(銅陵至黃山)黃土嶺路段施工時發現。出土蛋化石的面積有近百平方米。出土的恐龍蛋化石,經省考古專業人員現場發掘和國家古生物研究專家鑒定,屬於7500萬年以前,恐龍中鴨嘴龍類的蛋化石。出土地的蛋化石有扁圓形、橄欖形兩種,扁圓形直徑為10—12厘米,橄欖形長18厘米,徑6—7厘米。據公路施工人員介紹,總共出土有5—6窩,數十枚,大部分被毀,省、區二級僅收藏20餘枚。恐龍蛋化石遺址在我省是首次出土,因此,被列入1995年安徽省重大考古發現之一。黃土嶺恐龍蛋化石的出土,為研究我省皖南地區的古氣候、古生物、古代地質、水文等方面的科學研究,提供了極為難得的實物資料。
Ⅱ 中國有多少個恐龍遺址
永川龍,沱江龍,馬門溪龍,特暴龍(內蒙古),汝陽黃河巨龍,欒川盜龍,伶盜龍(內蒙古),諸城暴龍,山東龍,青島龍,峨嵋龍,查干諾爾龍(內蒙古),巨型汝陽龍,中華盜龍。。。。。。。許多地方都有自己的恐龍博物館的
當然其中著名的有:
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
雲南祿豐恐龍博物館
還有的比如
廣東河源恐龍博物館
寧夏銀川恐龍博物館
黑龍江伊春恐龍博物館
當然 上述的均為專題恐龍博物館,還有許多非專題的博物館也有恐龍展區的……
Ⅲ 為什麼上億年的恐龍化石都找到了,卻還找不到夏朝遺址
有證據表明夏朝是存在的對於中國的歷史,大部分都是了解的,最早是部落里首領之間的傳承是禪讓制,等到大禹治水之後,因為其有功於世人,所以上代首領舜將首領之位傳給了他,大禹之後,卻將首領之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他的兒子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夏朝,夏商周三個朝代,在我國歷史之中因為年代久遠和留下的記錄太少,一直都是最為神秘的三個朝代,如今,商朝和周朝都已經被挖掘出了遺址,被證明是真正存在過的王朝,但是,夏朝卻依然沒有被發現遺址,甚至許多人都認為夏朝是不存在的,但是,小編卻認為夏朝是存在的,對於為什麼它的遺址一直沒有被發現的原因,小編是這樣認為的。
小編堅定的認為夏朝是存在的,我國古代那麼多的歷史學家都已經在著作中肯定了這個王朝的存在,所以,它一定不是古人虛構的,肯定是存於世的,現在許多的西方歷史學家一直都在貶低我國數千年的歷史傳承,可恨的是還有著許多的中國歷史學家一直在聽信西方的觀點,對我國的文化傳承居然提出質疑。雖然沒有具體的文字來證明哪裡是夏朝的遺址,但是肯定是存在的,不管何種原因,它都在我們華夏五千年的文化傳承中佔有重要部分。
Ⅳ 恐龍蛋化石博物館的遺跡由來
西峽恐龍遺跡抄,屬於白堊紀斷陷盆地沉積。(西峽盆地為秦嶺褶皺帶、華北地台、揚子地台三大地質構造單元之間的沉積凹陷。中生代末期,該地區受秦嶺構造帶影響,發育了一系列北西——南東向平行分布的斷裂凹陷。據專家考證,這些盆地為白堊紀沉積,因此被稱為白堊紀斷陷盆地沉積。)恐龍蛋遺址的蛋化石層是西坪――丹水盆地的最高層位,已暴露的蛋化石達1000多枚。在它的下部地層中已發現至少還有16個產蛋層,現已確定分別歸於4科7屬13種。特別是西峽出土的巨型長形蛋,直徑在50厘米以上,是世界上稀有罕見的品種,是西峽蛋化石的標志。西峽出土的恐龍蛋化石,以其數量大、種類多、分布廣、保存完好和大量的鴨嘴龍、禽龍、原角龍、肉食龍等恐龍骨骼的發現,堪稱「世界之最」,被譽為繼「秦始皇陵兵馬俑」之後的世界第九大奇跡。恐龍遺跡承載著遠古時代生命科學的重要信息,期待著人類去破解恐龍滅亡之謎。
Ⅳ 世界三大恐龍遺址博物館是
自貢恐龍博物來館位於四川省自貢自市的東北部,距市中心9公里。自貢恐龍博物館是在世界著名的「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上就地興建的一座大型遺址類博物館,也是我國第一座專門性恐龍博物館。世界三大恐龍遺址博物館之一。博物館佔地面積6.6萬多平方米,館藏化石標本幾乎囊括了距今2.05-1.35億年前侏羅紀時期所有已知恐龍種類,是世界上收藏和展示侏羅紀恐龍化石最多的地方之一。被美國《全球地理雜志》評價為「世界上最好的恐龍博物館」。
Ⅵ 最近發現的最大恐龍化石遺址在什麼地方
核心提示:在山東省諸城市庫溝村北,一個罕見的恐龍化石群在最近一次科考發掘過程中被工作人員發現,300多米長的斜坡上密布著巨大的恐龍骨骼化石,宛如一條浮雕長廊。
Ⅶ 自貢恐龍化石在哪裡
自貢恐龍化石遺址
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位於四川省自貢市東北郊約11公里的大山鋪鎮旁,是一個盛產一億六千萬年前的中侏羅世恐龍及其它脊椎動物化石的遺址,是我國最重要的恐龍化石埋藏地,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古生物化石埋藏地之一。該遺址最早於1972年發現,1977 年首次發掘,獲得一具較完整的蜥腳類恐龍骨架,1979 年因基建施工化石被大量暴露。 1979~1984 年間先後組織三次大規模的清理和發掘,在約2800平方米范圍內獲得恐龍及其它脊椎動物200多個個體的上萬件化石骨骼標本,從中已研究定名了恐龍魚類、兩棲類、龜鱉類、鱷類、翼龍類、似哺乳爬行類等18個屬21 個種。估計整個化石群集中埋藏范圍約17000平方米,化石骨骼10 萬塊以上, 被譽為"恐龍公墓"。八十年代中期,在該遺址上修建有我國第一座大型的恐龍遺址博物館——自貢恐龍博物館。
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具有化石藏量巨大、門類齊全、埋藏集中、保存完整等特點。作為一處罕見的自然歷史遺產,它所產出的化石不僅具有重要的科普教育和旅遊觀光價值,而且填補了恐龍演化史上侏羅紀早-中期恐龍化石材料缺乏的空白,對研究恐龍及其相關古動物的系統演化、生理特徵、生活環境等具有十分重大的科學價值。
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位於內(江)樂(山)公路旁,分別與成渝高速公路和成渝鐵路連通的內(江)宜(賓)高速公路和內(江)昆(明)鐵路也經過此地,並分別設有出口和火車站。該地距成都202公里,距重慶204公里,交通便利。
自貢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位於四川省市東北郊約11公里的大山鋪鎮旁,是一個盛產一億六千萬年前的中侏羅世恐龍及其它脊椎動物化石的遺址,是我國最重要的恐龍化石埋藏地,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古生物化石埋藏地之一。該遺址最早於1972年發現,1977 年首次發掘,獲得一具較完整的蜥腳類恐龍骨架,1979 年因基建施工化石被大量暴露。 1979~1984 年間先後組織三次大規模的清理和發掘,在約2800平方米范圍內獲得恐龍及其它脊椎動物200多個個體的上萬件化石骨骼標本,從中已研究定名了恐龍魚類、兩棲類、龜鱉類、鱷類、翼龍類、似哺乳爬行類等18個屬21 個種。估計整個化石群集中埋藏范圍約17000平方米,化石骨骼10 萬塊以上, 被譽為"恐龍公墓"。八十年代中期,在該遺址上修建有我國第一座大型的恐龍遺址博物館——自貢恐龍博物館。
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具有化石藏量巨大、門類齊全、埋藏集中、保存完整等特點。作為一處罕見的自然歷史遺產,它所產出的化石不僅具有重要的科普教育和旅遊觀光價值,而且填補了恐龍演化史上侏羅紀早-中期恐龍化石材料缺乏的空白,對研究恐龍及其相關古動物的系統演化、生理特徵、生活環境等具有十分重大的科學價值。
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位於內(江)樂(山)公路旁,分別與成渝高速公路和成渝鐵路連通的內(江)宜(賓)高速公路和內(江)昆(明)鐵路也經過此地,並分別設有出口和火車站。該地距成都202公里,距重慶204公里,交通便利。
Ⅷ 山陽嶺恐龍化石遺址的介紹
山陽嶺恐龍化石遺址位於黔江縣官渡河西岸飛明鄉山陽嶺。以山陽嶺為中心,在芋頭溝近3千米處的山樑下。
Ⅸ 自貢恐龍的化石遺址
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位於四川省自貢市東北郊約11公里的大山鋪鎮旁,是一個盛產一億六千萬年前的中侏羅世恐龍及其它脊椎動物化石的遺址,是我國最重要的恐龍化石埋藏地,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古生物化石埋藏地之一。該遺址最早於1972年發現,1977 年首次發掘,獲得一具較完整的蜥腳類恐龍骨架,1979 年因基建施工化石被大量暴露。1979~1984 年間先後組織三次大規模的清理和發掘,在約2800平方米范圍內獲得恐龍及其它脊椎動物200多個個體的上萬件化石骨骼標本,從中已研究定名了恐龍魚類、兩棲類、龜鱉類、鱷類、翼龍類、似哺乳爬行類等18個屬21 個種。估計整個化石群集中埋藏范圍約17000平方米,化石骨骼10 萬塊以上, 被譽為恐龍公墓。八十年代中期,在該遺址上修建有我國第一座大型的恐龍遺址博物館——自貢恐龍博物館。
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具有化石藏量巨大、門類齊全、埋藏集中、保存完整等特點。作為一處罕見的自然歷史遺產,它所產出的化石不僅具有重要的科普教育和旅遊觀光價值,而且填補了恐龍演化史上侏羅紀早-中期恐龍化石材料缺乏的空白,對研究恐龍及其相關古動物的系統演化、生理特徵、生活環境等具有十分重大的科學價值。
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位於內(江)樂(山)公路旁,分別與成渝高速公路和成渝鐵路連通的內(江)宜(賓)高速公路和內(江)昆(明)鐵路也經過此地,並分別設有出口和火車站。該地距成都202公里,距重慶204公里,交通便利。
Ⅹ 全世界最早發現恐龍化石遺址的是那個地方
是誰最先發現恐龍化石,關於這一點一直都沒有一個定論。根據正式記載,最早發現的恐龍化石是在西元一八二二年,一個叫做蒙泰爾的英國醫生的妻子發現的禽龍牙齒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