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遺址旅遊

遺址旅遊

發布時間: 2020-11-24 16:17:06

⑴ 古城遺址旅遊市場的展望包括哪些方面,

包括緒論、世界來旅遊文化概源覽、中國旅遊文化的演進歷程、旅遊主體與旅遊文化、中國旅遊主體的文化特徵、西方旅遊主體的文化特徵、旅遊客體與客體旅遊文化的特點、中西方客體旅遊文化的特點、旅遊介體與旅遊文化、中國旅遊介體的文化特徵、旅遊產業與旅遊文化、旅遊文化建設展望。《旅遊文化學》涵蓋了古、今、中、外四個方面的旅遊文化,不僅包含傳統旅遊文化類教材所涉及的旅遊文化主體、客體、介體等方面,而且針對這些旅遊文化主體、客體、介體的文化特徵進行了系統的論證和介紹;不僅有對旅遊文化理論的探討,而且特別重視與具體的旅遊文化實證相結合。最後,《旅遊文化學》還對21世紀中國旅遊文化建設做出了適當展望。

⑵ 遺址遺跡遺產之間有什麼區別 是否可以作為旅遊景點

是的,是有區別可以留給後人作為旅遊景點

⑶ 全國的名勝古跡和旅遊景點以及歷史文物和遺址

太多了,我也就隨便說幾個北京周邊的了,拒絕粘貼其它網站資源:

1、故宮:北京市東城區,明清皇宮

2、明長城:遼寧、河北、天津、北京、陝西、內蒙古、陝西、寧夏、甘肅,東到遼寧老虎山,西到甘肅嘉峪關

3、明十三陵:北京市昌平縣,明朝13位皇帝陵寢

4、清東陵:河北省遵化市,清朝皇陵之一

5、清西陵:河北省易縣,清朝皇陵之一

6、頤和園:北京市海淀區,清朝皇家園林

7、避暑山莊:河北省承德市雙橋區,清朝皇家園林

8、趙州橋:河北省趙縣,最古老的石拱橋

9、盧溝橋:北京市豐台區,最大的連拱石橋

10、大佛寺:河北省正定縣,最大的泥鑄佛像寺廟

11、大葆台漢墓:北京市豐台區,北京地區最大的漢代墓葬群

12、北海:北京市西城區,明清兩代皇家宮苑

13、定州塔:河北省定州市,華北第一高古塔

14、天寧寺塔:北京市宣武區,北京最古老的佛塔

15、滿城漢墓:河北省滿城縣,發現金縷玉衣的地方

16、周口店猿人遺址:北京市房山區,北京猿人遺址

17、天壇:北京市崇文區,明清皇帝祭天場所

18、直隸總督府:河北省保定市南市區,清朝直隸總督府

19、雞鳴山驛:河北省懷來縣,北京附近保存最完好的古城

20、大境門:河北省張家口市橋東區,萬里長城重要關隘

21、白雲觀:北京市西城區,北京最大的道觀

22、趙王城:河北省邯鄲市,戰國趙國都城遺址

23、紫荊關:河北省淶水縣,內長城重要關隘

24、倒馬關:河北省淶源縣,內長城重要關隘

25、井陘關:河北省井陘縣,內長城重要關隘

26、白石山風景區:河北省淶源縣,太行山自然風景區

27、良鄉塔:北京市房山區,北京唯一的一座空心佛塔

28、東靈山:北京市門頭溝區,北京最高峰,旅遊勝地

29、老龍頭: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區,明長城入海處

30、北大紅樓:北京市東城區,北京大學原址

31、明城垣遺址:北京市崇文區,明清北京城牆遺跡

32、遼金水關遺址:北京市豐台區,遼金北京水關遺址

33、圓明園遺址:北京市海淀區,不用介紹了

34、銀山塔林:北京市昌平縣,眾多佛塔構成景觀

35、恭王府:北京市西城區,恭親王奕欣的居所

36、鍾鼓樓:北京市東城區,老北京中軸線的最北端

37、天津鼓樓:天津市南開區,天津老城區的標志

38、解放橋:天津市和平區,天津的標志

39、喇叭溝門自然風景區:北京市懷柔縣,原始森林景區

40、古觀象台:北京市東城區,明朝皇家天文台

41、古蓮池:河北省保定市南市區,古蓮花池遺跡

42、大慈閣:河北省保定市南市區,保定著名古董市場

43、碧雲寺:北京市海淀區,孫中山先生衣冠冢

44、萬松老人磚塔:北京市西城區,北京市區內最早的磚塔

45、段祺瑞執政府:北京市東城區,民國段祺瑞政府所在地

46、雍和宮:北京市東城區,北京最大的喇嘛廟

47、牛街禮拜寺:北京市宣武區,北京市最大的清真寺

48、前門火車站:北京市崇文區,北京第一個火車站,後廢棄

49、袁崇煥祠:北京市崇文區,明末大將袁崇煥的祠堂

50、宣化古城: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明清古城

51、居庸關:北京市昌平縣,內長城重要關隘

52、古北口鎮:北京市密雲縣,古鎮

53、十渡風景區:北京市房山區,「小桂林」山水景區

54、拒馬源:河北省淶源縣,拒馬河源頭

55、青龍橋火車站:北京市延慶縣,1909年詹天佑修建的車站

56、平綏鐵路西直門站:北京市西城區,中國人自己修建的第一座車站

57、湖廣會館:北京市宣武區,北京著名京劇劇院

58、番禺會館:北京市宣武區,譚嗣同故居

59、西什庫教堂:北京市西城區,北京最大的天主教教堂

60、東岳廟:北京市朝陽區,祭祀泰山的廟宇

……

⑷ 城村漢城遺址的旅遊簡介

城內高胡坪是漢城的中心建築區,揭露的一組大型宮殿建築遺址有正殿、側廂、庭院、天井、排水溝等,保存相當完整,出土大量的陶器、鐵器、銅器等。其器形有罐、盆、缽、瓿、壺、盅、鐵矛、鐵劍、銅鏃、弩機等。據考古隊論斷,城村漢城的始建年代,可能是早到西漢前期,即閩越國統治時期,其下限可能延長到西漢末或東漢初年,它的興廢與閩越族的盛衰密切相關。
城村古漢城遺址位於市區的正南,距城關35公里,為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的三個組成部分之一,被列為武夷山世界遺產地的古漢城遺址保護區,1996年12月列為第四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城村漢城遺址發現於1958年,是1997年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全國第四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福建省已發現的古城址中保存較好的一座漢代古城址,也是我國江南地區比較完整的一座,它已成為武夷山風景名勝區的一個重要景點。
武夷山人總是自豪的說,這里是雙世界遺產,文化遺產人們都知道朱熹和紫陽書院,此外就大力推薦下梅村。我卻在喝茶時知道左近有漢代閩粵王朝遺跡,一時神往。老蔣回去了,小平便租了車,又找來另一個朋友林警官,以充向導。司機小左聽得一大早冒著寒氣去古漢城,便搖頭說那裡不好玩,沒什麼可看的。早去的價值是可以不付他們認為非常不值得的部分門票。晴天清晨,大霧。建溪如溫泉般蒸騰,遠近樹葉結著霜。霧中一路前行,途經林警官工作的地方,孤獨的一片房子和農場。見古漢城路標轉進小路,霧更濃,但不一時目的地到達。
暗紅色大門,後面荒草和矮牆的影子。除了晨霧,我們該是最早來客了。四周寂靜,一條鵝卵石路延伸至遙遠的年代。今晨比昨日稍暖,霜只結在葉片邊緣,所有草木都鑲了一道白色。這城是曾助劉邦而戰的閩粵族人,因為野心而修建的小小王城,中間山丘建造宮殿,兩邊高處有瞭望台,四面環水,明顯取了守勢。然而終於城破荒敗,只剩下少許殘跡。濃霧環繞中登上宮殿台基,不見兩邊瞭望台,只看到玻璃板下幾塊古老城磚。殿堂有採暖的地熱管道,還有用這管道加熱的浴池。雖然只是小小族群,王室在戰雲之下亦未曾忘記這些舒適的享受。
宮殿之下是古井,仍然有水,可飲用,旁邊貼著檢測報告,亦屬礦物質含量可觀的「礦井水」。打上來半桶水,確有許多漂浮物,據說是甘甜的。井亭邊一塊大牌子,寫著華夏第一井。遺跡、荒草和濃霧,氣氛肅殺。陽光透過來已然極淡,公路就在不遠處,聲音也像隔絕了一般。仍然沿著鵝卵石路走出去,據說夏天這里出沒許多蛇。
按古老建築樣式,牆壁卻不是磚砌,是石子、砂土、糯米等等做成的「混凝土」牆。現代生活雖早已佔領這古老小村,卻還留得一些從前樣式的泥牆。一個角落有小戲台,空盪盪的,只有一個老者在曬太陽。見我拍照,他眼都不抬便走開去。村裡的生活顯然剛剛開始,清冽空氣盪漾著人的氣息。
城村道路狹窄鵝卵石鋪就,中間一條石板,供獨輪車通行,路邊是流經每家每戶的水渠。見到一家院子放著獨輪車,冒失的進去試推,居然能平衡。放回去才看見主人在屋頂上,忙忙的作些泥瓦活兒。林警官是輕車熟路,三繞兩繞出村而去。牌坊下幾個人曬著太陽,幾條狗懶洋洋的躺著。

⑸ 抗戰遺址,旅遊勝地

台兒庄。
位於山東省濟寧市。現在為地級市。台兒庄大戰是抗戰以來國民黨軍隊英勇抗擊日寇的最英烈的一戰,也上第一次獲勝利的一戰。

冉庄。
位於河北省。是抗戰時期共產黨領人民抗戰的地道戰的原址。

沙家浜。
位於江蘇省。革命樣板戲《沙家浜》、電視連續劇《沙家浜》講的就是這里的故事。

旅遊勝地那太多了。
東北的:
漠河、五大連池、扎龍保護區、哈爾濱的太陽島、牡丹江的威虎山、長春的電影製片廠、長白山、沈陽故宮、旅順港、老虎灘、本溪溶洞。

山東的:劉公島、蓬萊閣、泰山、曲阜三孔、靈岩寺

河南的:白馬寺、少林寺、龍們石窟、嵩山、雞公山

湖北的:武當山、黃鶴樓

湖南的:長沙嶽麓山、毛澤東故居、劉少奇故居、張家界、鳳凰古城

貴州的:黃果樹瀑布

雲南的:西雙版納、麗江古城、大理、

四川的:九寨溝、峨眉山、樂山、都江堰、長江三峽

陝西的:延安、西安、華山、驪山、華清池、秦始皇墓、兵馬俑、黃帝陵

山西的:晉商大院、綿山、五台山、恆山、大同石窟

寧夏的:一百單八塔、沙湖

內蒙古的:昭君墓、大草原

甘肅的:青海湖

新疆的:天池

西藏的:布達拉宮

廣西的:灕江

廣東的:黃埔軍校舊址

安徽的:黃山、徽州明清民居

福建的:武夷山

浙江的:千島湖、西湖

江蘇的:江南水鄉——周庄、紹興、同里等、園林——蘇州、無錫、湖州等

⑹ 化石遺址與遺產旅遊

古生物學是研究地質歷史時期中的生物及其進化的科學,即根據保存在地層中的化石,研究地質歷史時期生物的形態、構造、分類、分布、進化關系等。古生物是指地質歷史時期中曾經生活於地球上的生物。化石是由於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層中的地史時期的生物遺體和活動遺跡。古生物化石是研究地球歷史的見證,是研究生命起源和進化的科學依據。

化石遺址:麥塞爾化石遺址(Messel Pit Fossil Site)(德國)、聖喬治山(Monte San Giorgio)(瑞士和義大利)、米瓜莎國家公園(Miguasha National Park)(加拿大)、艾伯塔省恐龍公園(Dinosaur Provincial Park)(加拿大)、加拿大落基山脈公園(Canadian Rocky Mountain Parks)(加拿大)、喬金斯化石崖壁(Joggins Fossil Cliffs)(加拿大)、伊沙瓜拉斯—塔拉姆佩雅自然公園(Ischigualasto/Talampaya Natural Parks)(阿根廷)、澳大利亞哺乳動物化石遺址[Australian Fossil MammalSites(Riversleigh/Naracote)](澳大利亞)、鯨魚峽谷WadiAl-Hitan(Whale Valley)(埃及)等。

一、麥塞爾化石遺址(Messel Pit Fossil Site)

(一)遺產特徵

德國麥塞爾化石遺址位於黑森州法蘭克福南部,在達姆施塔特(Darmstadt)附近,地理坐標北緯49°55′00″,東經8°45′14″,佔地70公頃。麥塞爾化石遺址展現了5700萬年至3600萬年之間的始新世的生活環境,是世界上化石最豐富的遺址之一,特別是它提供了這個時期關於哺乳動物的早期進化極難得的信息,包括保存特別完好的哺乳動物化石,從動物完整的關節骨骼到胃部都有保存。化石遺址中哺乳動物頗為豐富且保存完好,包括有袋類動物、奇蹄類動物、嚙齒類等動物化石。發掘出的還有魚類、鳥類、昆蟲化石等數不勝數,還發現有卷柏科、紫萁科、海金砂科等一些植物化石。

(二)遺產旅遊

為了讓公眾更好地了解麥塞爾化石遺址的價值,遺產地的管理人員對遊人觀賞化石加以必要指導。這一地區現在有3個博物館長期向人們展示麥塞爾化石遺址的發現。

麥塞爾化石遺址最顯著的特徵是動物的許多微細的組織結構,如絨毛、羽毛等都清晰可辨,實屬奇觀。第三紀下層的動植物遺跡在遺址中得到了較好的保護,該遺址保存下來的化石種類(大量的魚類、鳥類、大型食肉動物、昆蟲、脈管植物、菌類植物),在質量上都是首屈一指的,而且其數量很可觀,迄今為止已出土了成千上萬的化石標本。但令人擔憂的是,由於過度開采,麥塞爾化石遺址有可能會遭到長期的破壞。人們對化石資源及其保護的重要性還持有不同觀點,加上該遺址位於城市化程度很高的法蘭克福主要地區,人口密度很大,所以,保護麥塞爾化石遺址任重而道遠。

1995年,麥塞爾化石遺址(Messel Pit Fossil Site)作為自然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二、聖喬治山(Monte San Giorgio)

(一)遺產特徵

瑞士聖喬治山呈金字塔型,海拔1096米,位於提奇諾州南部,地理坐標北緯45°53′20″,東經8°54′50″,核心區1089公頃,緩沖區3207公頃。這一遺產地被認為是三疊紀(245萬年~230萬年)海洋生物最好的記錄。該地層記錄了由近海岸礁遮蔽部分與開闊海隔開的熱帶瀉湖環境中的生物。多種多樣的海洋生物繁盛在瀉湖中,包括爬行動物、魚類、雙殼類、菊石類、棘皮類動物和甲殼類動物。因為瀉湖是靠近陸地的,化石也包括了一些陸生的化石:爬行類、昆蟲和植物。這一產地具有極為豐富的化石資源。

聖喬治山化石產地記錄了獨一無二的三疊紀海洋生物化石,同時也記錄了重要的陸地生物化石。這個地區各種各樣、數目眾多保存完好的化石,為研究海相三疊紀的生物演化提供了化石證據。

(二)遺產旅遊

100多年以來,作為三疊紀海洋化石的重要產地之一,聖喬治山一直吸引著眾多古生物學研究者,這里也是古生物愛好者的嚮往之地。聖喬治山的化石財富長期以來為世人所矚目,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現了大約1萬多件化石標本,包括爬行動物30種,魚類80種,無脊椎動物約100種和大量的微體化石。遊人在這里可以領略史前生物演化的記錄,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2003年,聖喬治山(Monte San Giorgio)作為自然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10年擴展。

三、艾伯塔省恐龍公園(Dinosaur Provincial Park)

(一)遺產特徵

在加拿大艾伯塔省西南角紅鹿河谷一帶,有一座世界聞名的恐龍公園,地理坐標北緯50°46′04″,西經111°29′32″,佔地7493公頃。這座公園地形十分奇特,這里的土地貧瘠荒涼,荒原形態各異,岩石台地、低窪河谷、天然石柱、山峰、沉積岩層等構成了一幅幅奇觀異景。這里也是迄今為止世界發現的中生代白堊紀晚期恐龍化石的最大產地。

艾伯塔省恐龍公園除了秀麗的風景之外,還有許多極為重要的稱之為「爬行動物時代」的化石,特別是大約35種恐龍化石,可以追溯到7500萬年前。

在7500萬年以前的白堊紀,現在的艾伯塔東部地區是大片淺海邊的低窪沿海平原。氣候溫暖潮濕,屬亞熱帶氣候。生物種類繁多,除了大量繁盛的恐龍外,還有魚類、兩棲類、爬行類、原始哺乳類、鳥類動物等。恐龍是中生代陸生爬行動物的一類。這些恐龍中有食草的,也有食肉的,它們自由自在地生活在陸地或沼澤附近,這里可以說是恐龍的世界。

自從19世紀80年代這里的挖掘工作開始以來,人們沿著長約27千米的紅鹿河谷沿岸,已發現300多具保存完整的恐龍化石骨骼,分屬於35種不同類型。

(二)遺產旅遊

艾伯塔省恐龍公園地形十分奇特,荒原奇形怪狀,形成石柱、山峰和重重疊疊的彩色岩層,以及其他奇觀異景。從公元19世紀80年代起,人們開始發掘紅鹿河谷地。1910~1917年間,加拿大國內、國外的古生物學者蜂擁而至,採集的恐龍化石被送往世界各地的博物館。直到1955年恐龍公園建立,1959年,公園對公眾開放。化石區受到法律保護,遊人只能在精心組織下前往指定的地區參觀游覽,專設的展室向公眾演示了史前動物的生活情景。現在,這座恐龍公園保持著遠古時代的自然狀態,已成為探索7500萬年前世界的知識窗口,了解史前生物恐龍奧秘之地。公園范圍多屬自然保護區,遊人必須參加園內規劃的專業解說行程才能進入此區,探索史前時代生物的奧秘,尋找恐龍的足跡。

1979年,艾伯塔省恐龍公園(Dinosaur Provincial Park)作為自然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四、澳大利亞哺乳動物化石遺址(里弗斯利/納拉庫特)[Australian Fossil Mammal Sites(Riversleigh/Naracote)]

(一)遺產特徵

分別位於東澳大利亞北部和南部的里弗斯利和納拉庫特,是世界十大化石產地之一。它們是澳大利亞獨特的動物群主要演化階段的一個極好的例證。

澳大利亞哺乳動物化石遺址的弗斯利和納拉庫特分屬於昆士蘭州和南澳大利亞州,佔地面積為10300公頃,在這里發現的一些重要的化石包括袋獅、袋狼等是已經滅絕的哺乳動物化石。此外,在化石產地還含有蝙蝠、昆蟲、鳥類、爬行類動物化石和一些植物化石。這些化石記錄最早可追溯2000多萬年的漸新世。這些化石的發現向人們揭示了澳大利亞的古氣候與古環境變遷,特別是一些哺乳動物的發現為研究有袋類動物的進化提供了化石證據。

(二)遺產旅遊

位於澳大利亞里弗斯利和納拉庫特的化石遺址向人們揭示了古澳大利亞的氣候與環境,揭示了澳大利亞近2500萬年裡有袋動物的進化史,從而受到世界的矚目。1969年10月,納拉庫特岩洞和化石洞對外開放,並於1971年修建了通向岩洞的旅遊路線。

1994年,澳大利亞哺乳動物化石遺址(里弗斯利/納拉庫特)[(Australian Fossil Mammal Sites(Riversleigh/Naracote)]作為自然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五、鯨魚峽谷WadiAl-Hitan(WhaleValley)

(一)遺產特徵

鯨魚峽谷位於埃及首都開羅西南約150千米的法尤姆省(Faiyum Provice),距法尤姆市(FaiyumCity)80千米,地理坐標為北緯29°19′59″,東經30°10′59″E,核心區20015公頃,緩沖區5885公頃。這種鯨類屬於最古老的、現已絕跡的古鯨亞目。這些化石反映了主要的進化歷程之一:鯨由早期的陸生動物進化為海洋哺乳動物。這是世界上反映這一進化階段的最重要遺址。

鯨魚峽谷生動地展示了這些鯨在進化過程中的形態和生活。這些化石的數量、集中程度和保存狀態可謂首屈一指,且採集便利、環境適宜、保護良好。鯨魚峽谷的化石展現了最年輕的古鯨後肢退化的最後階段。遺址的其他化石材料,使人們有可能重建當時的環境和生態條件。

鯨魚峽谷形成的地質時代介於始新世和漸新世之間,最老的岩層為始新世(Eocene)Gehannam組,其年代大約為4000萬年~4100萬年,鯨魚的骨骼化石主要產在石灰岩中。這些化石層最早發現於1902年冬季,埃及地質調查所的H.J.L.Beadnell首次報道了發現在這里的鯨魚骨骼化石。1905年,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Charles Andrews命名了兩個新種,即Basilosaurus isis和Dorudo natrox。Ancalecetus simonsi被記述於1996年。Dorudonatrox也被發現具有退化的後肢。後來,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耶魯大學等的研究人員也來這里進行科學考察和研究。Basilosaurus isis最大,其長度可達21米,在前肢、後肢、足和趾上有發育完好的五指鰭形肢(five-fingered flippers)。其他脊椎動物化石還有海牛、鯊魚、龜、鱷魚、海蛇等。這里也含有豐富的無脊椎動物群,如腹足類、雙殼類、頭足類、棘皮類等。植物化石有海草等。

(二)遺產旅遊

在對遊客開放的鯨魚峽谷旅遊區,遊人們可以了解到鯨魚峽谷的生物演化和地質過程,欣賞到各種古代海洋生物化石標本。作為埃及第一個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區,鯨魚峽谷開始吸引越來越多世界各國遊客的目光。埃及政府也加緊努力,使鯨魚峽谷成為繼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和盧克索等古跡之後,埃及新的旅遊勝地。鯨魚在這片經歷滄海桑田的沙漠綠洲上長眠,只有那年代久遠的化石、奇形怪狀的山巒上的水紋線無聲地告訴人們:這里曾是海底世界。在4000萬年前這里曾是一片汪洋,有成群的鯨魚出沒。在這里發現了海洋生物化石,其中最珍貴的莫過於鯨化石了,即古鯨亞目的化石。該地的化石顯示古鯨後肢部分,記錄了鯨類由陸地生物演化成海洋生物的過程。

2005年7月,鯨魚峽谷WadiAl-Hitan(Whale Valley)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埃及第一處世界自然遺產。

⑺ 有什麼古城 或 地區遺址旅遊地點啊.(((除湖南湘西!)))

想給你推薦,可哪都是旅遊景點,尤其是古城,雲南多個地方進城都要受費,還能剩多少地方無人知曉?只有人多少和知名度高低問題,按你的要求,建議背包旅行,而不是旅遊,也許能發現旅遊處女地!

⑻ 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的開發包含哪些內容

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的保護開發

(1)歷史遺址類資源開發的原則

①依法保護的原則

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的利用首先應該是建立在遺址得到充分保護的基礎之上的,任何不利於保護而損害遺址的利用措施都是不允許的。在開發過程中,應全面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等文物保護法規,實行「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加強管理、合理利用」的文物保護方針。切實做好遺址的保護工作,完善各項保護措施,保證旅遊資源的持續利用。

②系統規劃、科學開發的原則

總攬全局,統籌兼顧,適度超前,服從於省、市、區的總體規劃,與鄰近地區相呼應,兼顧社會效益與民生工程。實行遺址區保護與旅遊開發相結合、全面保護與局部開發相結合、遺址開發管理措施與旅遊景觀建設技術措施相結合、非物質文化旅遊開發與生態旅遊開發相結合、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組合與遺址區整體經濟發展相結合、近期開發與遠期開發相結合。重點突出近期實施項目,合理規劃中遠期項目。搞好重點景區景點的配套,提高綜合接待能力,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吸引力。實現對歷史遺址的系統開發、科學開發和動態連續性開發,促進區域旅遊開發建設的滾動發展。

③恢復原有人文環境的原則

依據科學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原則,將遺址本體保護、歷史環境修復、生態環境建設融為一體。在不幹涉遺址遺跡本體的前提下,保證原真性及完整性,要盡可能減少對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本體的干預,保護文物本體的真實性,保護文物及其環境的完整性。營建改善與遺址類旅遊資源相協調的良好的生態、環境、景觀,保存和恢復遺址原有的歷史人文環境和自然風貌,充分發掘歷史遺址的內涵,最大限度地展示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所蘊藏著的歷史人文價值,為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的有效、合理利用創造良好的條件。

④區別對待,因地制宜的原則

我國的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類型各異,既有居住遺址、工業遺址、軍事商貿遺址,又有水利工程及近代革命遺址。從發展來看也很不平衡,有的發展得比較早,有的仍處於起步甚至完全的保護階段。類型不一樣,開發所展示的文化內涵、外在表現就不盡相同;所處的階段不同,開發的目標和任務也不同。開發過程中,在充分考慮各類遺址及遺跡的分布、保存現狀及文化屬性的基礎上,對於起步階段的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開發的目標和任務是吸引更多的遊人來觀光消費;對發展較早的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開發的目標和任務是提高展示效果完善形象品牌塑造宣傳及管理措施。

⑤體驗旅遊開發原則
體驗旅遊是旅遊業的發展方向。在現代社會高度發展、人們學識層次不斷提高的背景下,對遺址類旅遊資源的開發不應僅僅停留在建博物館、導游解說的層次上,而應通過發掘遺址文化內涵,使遊客融入遺址,增加遊客參與的程度,提高資源的吸引力。如河北冉庄地道戰遺址,在新的保護規劃方案中,將建成以展示地道戰革命歷史文化為主題,綜合參觀、體驗活動、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綜合活動區。遊客們在這里可以看展覽,了解地道戰的歷史;鑽地道,參觀抗戰民居,吃抗戰飯,看抗戰電影,甚至可以親自打一場「地道戰」,真實體驗抗戰時期的戰斗生活。而在工業遺址或作坊遺址開發中,可以讓遊客親自體驗製作產品的過程。

(2)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開發的理念

①可持續發展的生態保護觀

可持續發展的生態保護觀是當前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開發利用應遵從的主要觀念之一。其含義不僅僅是要在利用時保護歷史遺址原有的自然生態環境,更重要的是在利用中如何實現一種可持續的、動態的保護模式。其動態保護就是將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納入當地的生態保護系統、文化旅遊開發系統以及文物保護系統;把歷史、現實、自然、人文等多種因素進行整合,從全局的觀念去研究、保護、開發和利用,而不是孤立靜止地看待歷史遺產。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保護的可持續性包含兩方面的問題,一是歷史遺址本體及其載體的可持續性保護;一是歷史遺址所處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既包括實體的可持續保護,也包括價值觀的再認識。

②「生態博物館」理論

生態博物館是指在原來的地理和社會、文化條件下保存人類群體遺存及生存狀態的博物館。即歷史遺址應原狀地、動態地保護和保存在其所屬環境中,某種意義上講,遺產環境等同於「博物館」的建築面積。換言之,在生態博物館中,人們將不再從博物架上看結果,而是在房前屋後觀過程———文化遺產、自然景觀、建築、可移動實物、傳統風俗等一系列文化因素均具有特定的價值和意義。生態博物館的觀念是法國人雷佛首先在 70 年代提出的觀念,他主張將一個完整地域以博物館的觀念來思考,將自然生態與歷史古跡統合在現代人的生活整體環境中,整體的展現出來達到自然環境、歷史古跡保存與增進現代人生活整體環境的目的。它的誕生是人類社會現代環境意識和現代生態意識不斷覺醒的反映。在生態博物館理念中,最重要的是區域保護的原則,以及將自然環境與文化遺產在同一環境中保存的基本理念,這完全符合《西安宣言》的要求。對於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我們可以通過採用「生態博物館」的模式對其加以開發利用。將遺址所處的環境、自然景觀、遺存等動態的保護與展示給公眾,用全局的觀念去開發和保護[1]。

(3)遺址類旅遊資源開發的模式

目前,國內關於遺址保護開發利用的模式,主要有四種:

①遺址公園

就是將整個遺址區建成遺址公園,這是目前國內最普遍的一種方式,不僅使遺址得到了較好保護,也通過公園的建設改善了當地環境,為居民提供一個休閑娛樂的場所,也是展示優秀歷史文化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我國現階段的遺址公園有三種不同類型:第一類在公園內是有所保留的遺址,成為公園景觀的一部分,如西湖公園的雷鋒塔、成都望江公園的崇麗閣等;第二類是遺址本身可以成為公園,如圓明園遺址公園;第三類是考古型的遺址公園,它強調的是對文物遺存有所展示,並強調文物的真實性展示,如大明宮遺址公園、曲江池遺址公園。

②旅遊景區

許多遺址處在風景名勝區之中,在風景區開發的過程中,將遺址作為旅遊景區的一個景點,在嚴格保護的前提下,對其進行展示性開發。如樂山大佛旅遊區內的蘇軾故居,張良廟-紫柏山旅遊區內的張良廟、青島的琅琊台遺址,重慶的合川釣魚城等,擁有豐富的古人文資源和自然景觀,利用自然、人文資源綜合開發旅遊產品,形成集歷史文化、山水風光為一體的特色旅遊景區。

③遺址博物館

遺址博物館是指在由於自然或人為活動的原因形成的遺存的原址上建立的博物館,包括具有博物館功能的紀念館和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民族的文明史源遠流長,無論地上或地下都保存著大量的遺址、遺跡和遺物。為了在保護歷史遺址的同時傳播歷史文化我國對歷史遺址採取通過興建博物館的模式來保護展示宣傳其文化內涵。遺址博物館最大的特點在於,它是建立在由於自然原因或人類活動形成的原址上,它所處的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地理位置、自然環境等等都可以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生產力水平、宗教信仰以及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是自然或人類社會的發展史上重要的一環。通過展示遺址本身的形成和變遷遺址博物館使公眾了解過去,成為鏈接過去與現在的重要環節。如1925年我國第一座遺址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成立,1958年建立了第一座在考古發掘原址上的遺址博物館——陝西半坡博物館。再到今天遍布全國各地數百家遺址博物館,在短短的幾十年中,我國遺址博物館經歷了一個迅猛的發展過程,並因為其自身獨特的文化特性及外在表現成為重要的參觀游覽地。

④遺址歷史文化農業園區

中國有許多遺址面積大,遺址區內居民眾多,國家目前難以像發達國家那樣,撥出大量資金,清空區內人口,對遺址資源實施保護。因此在遺址區建設歷史文化農業園區是一種比較現實的做法。比如漢長安城面積巨大,居民5萬多人,主要以農業經營為主,為了有效保護遺址,可在遺址區內發展都市農業,建設觀光農園、市民休閑體驗農園、現代高科技農業園區等。

⑼ 古遺址在開展旅遊活動中的意義和作用

古遺址屬於文化遺產,世界遺產資源的價值劃分為有形(顯性)價值和無形(隱性)價值兩大類,旅遊價值、科考價值、文化價值和環境價值4個亞類。
遺產旅遊已成為各國或地區旅遊產業發展中的名牌產品或「金字招牌」,且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世界遺產是旅遊產業發展的基礎和根本。
通過遺產旅遊可考察研究、審美實踐而不斷發掘遺產資源的科學、美學和歷史文化價值,並不斷提高和深化遺產旅遊的科教、游覽和山水文化創作體驗水平,同時可對對遺產所在地的文化、民風、習俗等資源研究與開發。
遺產作為一種重要的公共資源,它的價值原生性是一種自然遺存,是維持自然生態平衡的一種重要力量,也是人類文明歷史的寫照。「遺產價值的核心是它的廣義文化價值和知識價值,經濟價值由此而派生出來」,而作為旅遊開發也只是一種附屬價值。
要了解旅遊的世界遺產地是什麼類型的世界遺產,然後從這類世界遺產收集和了解更多相關信息來認識和提前了解這座世界遺產地!
只有提前了解該世界遺產的相關信息 ,在正式旅遊的時候會有一個著重點和旅遊線路。世界遺產之所被聯合國列為,關鍵在於這座世界遺產地有自己獨特的魅力,比如說自然遺產,還自然文化雙重遺產,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有就是文化遺產中的世界文化景觀。如果喜歡風光秀麗和自然美的朋友,去游世界文化遺產,特別是世界文化景觀。那就有可能感覺沒有多大勁! 那是因為錯把世界文化遺產當自然遺產來旅遊了。
比如說:游廬山 ,因為廬山是世界遺產,但更是世界文化景觀這一類,因為廬山特有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特有的中西文化,造就廬山是以文化名山而聞名世界的!
綜上所述,朋友游覽世界遺產的時候一定要先了解該世界遺產屬於什麼類型的,因為什麼它被列入世界遺產。從而在旅行的過程有目的地去了解自然,文化,風俗,人文等。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