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宮遺址
㈠ 呂洞賓的歷史遺跡
岳陽
洞庭湖畔岳陽市留有不少呂仙遺跡。這里有專祠呂洞賓「真像」的呂公庵,有其「招蛇化劍」的白鶴池,城南度柳的「呂公洞」,還有其親題的「詩壁」,親作《自記》的石刻等。江南四大名樓之一的岳陽樓,其主樓之右有座「三醉亭」,即因呂洞賓三醉岳陽樓的傳說而得名。傳呂祖為此寫下了「朝游岳鄂暮蒼梧、袖裡青蛇膽氣粗。三醉岳陽人不識,朗吟飛過洞庭湖」。另說呂洞賓《沁園春》一詞:「暮宿蒼梧,朝游蓬島,朗吟飛過洞庭邊。岳陽樓酒醉,借玉山作枕,容我高眠。出入無蹤,往來不定,半是風狂半是顛。隨身用、提籃背劍,貨賣雲煙。人間飄盪多年,曾占東華第一筵。推倒玉樓,種吾奇樹;黃河放淺,栽我金蓮。捽碎珊瑚,翻身北海,稽首虛皇高座前。無難事,要功成八百,行滿三千。」
太原
山西太原市純陽宮建於明萬曆年間,清乾隆間增築巍閣三層。宮有四座院落,為呂祖殿、方形單間迴廊亭及巍閣。呂祖殿為主殿。巍閣最高,登閣環眺,太原市內景色歷歷在目。宮中還有一關羽立馬銅像。
廣州
純陽觀位於廣州市海珠區五鳳村漱珠崗上,規模頗大,是熙熙攘攘的廣州市裡一個清幽的所在。純陽觀坐北向南,依山構造,高踞崗頂,石徑幽深,古木參天,環境幽雅。純陽觀是廣州道教兩大道場之一。一是三元宮,二是純陽觀。廣州道教中人素有「北到三元宮,南去純陽觀」之說。
北京
呂祖宮是北京市道教協會的所在地,是北京市道教協會僅有的兩座道觀之一。位於北京市復興門內北順城街十五號。坐西朝東。山門內西為火神殿三間,北為文昌殿3間,南為呂祖閣三間,火神殿後有娘娘殿三間,是一座小型道教宮觀,為北京市西城區重點保護文物。呂祖宮最早是建於明代的「火神廟」,清朝咸豐年間,道教居士葉合仁出資將火神廟重修為燕京呂祖宮。
睢縣
袁家山,又名小蓬萊、呂祖廟,在河南省歷史文化名城歲縣城,省級重點為我保護單位。記者袁家山《河南睢縣:依託雄厚文物資源發展旅遊經濟》:在「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曾打救過在海上抗擊倭寇險些遇難的明代兵部尚書袁可立,袁致仕歸里後為此還願,在睢州城內修建了袁家山呂祖廟供世人敬奉至今,成為明清兩代的大道場。」 中國道教經典著作《道藏輯要·在陸肇祥》記載道:「袁可立降生之日,淮(袁可立父)夢呂帝(呂洞賓)引一小童雲:『汝家世代行善,且知敬信我,今將小徒為爾後。曰:異日此地當出仙人』。即以此肇祥。」六十年後的袁可立真的來到了呂洞賓現身的地方蓬萊任巡撫督理大兵抗清防海,並在海戰中曾經遇險受到過呂洞賓的保佑,後來袁可立的別號叫「石仙」,老家睢州的堂號稱為「石仙堂」。袁可立退休後在睢州南城別墅陸園中建起袁家山道場供奉呂洞賓,這不能不說是一個令人費解的巧合,數百年來一直困擾著南來北往的命相和道教學者競相探索。
新津
新津純陽觀,又稱「古今天下第一忠孝儒林「,距成都38公里,佔地120畝,為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忠亭」塑有歷代儒家忠臣像。「至孝亭」塑的是傳統的24孝像,並留有大量名家詩文、碑刻和楹聯。儒佛道三教並存一地。
西安
八仙宮,又名「萬壽八仙宮「,位於西安市東關長樂坊。八仙宮所在地,相傳是呂洞賓喝酒遇仙的長安酒肆遺址。八仙宮山門牌樓左側豎有「呂洞賓成道碑「,碑上隸書「長安酒肆「,楷書「呂純陽先生遇漢鍾離先生成道處「。
芮城
祀奉呂祖的永樂宮在山西芮城縣,唐時為河中府永樂縣,傳為呂祖的誕生之處,乃就其宅建「呂公祠」,金末擴建為道觀。元初毀於火,隨即重建,歷時十餘年元中統三年(1262年)改名大純陽萬壽宮,後稱永樂宮,為全真道三大祖庭之一。永樂宮後山保存著呂純陽墓。山西省永樂宮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永樂宮壁畫在中國藝術史上的地位極其重要。
邯鄲
呂仙祠,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河北省邯鄲黃粱夢鎮,始建於北宋,據說黃粱夢的故事就發生於此,故信眾踴躍擴建。清仁宗嘉慶年間大修過後,佔地已經達到9.4公頃,主要有三大殿,供奉八仙之首鍾離權的正陽殿、主殿純陽殿、和有描述黃粱夢故事壁畫與主角盧生卧像的盧生殿。
呂四
呂四的由來:民間傳說呂洞賓來過呂四四次,所以叫呂四。
防城港
仙人山公園因傳說仙人呂洞賓駕鶴到此而得名。仙人山公園位於廣西防城港市港口區北部灣大道南段,規劃總面積約47.23公頃,規劃以建設生態型公園環境為目標,滿足居民的休閑、娛樂以及旅遊業的發展需求,創造一個布局合理、功能齊備、交通便捷、環境優美的現代化公園。
濟南升陽觀(呂祖廟)
升陽觀原名呂祖廟,因供奉神話人物八仙之一的呂洞賓而建。明末,濟南知府樊時英曾重修呂祖廟(有碑為證)。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在呂祖廟西院又修建了一座大殿,名為升陽觀。此後,呂祖廟漸漸被人們稱為升陽觀。 香港新界的雲泉仙館是道教純陽派的道觀,主奉呂祖師,位於香港新界北區打鼓嶺坪洋村坪路。雲泉仙館原本位於廣東省西樵山,1938年抗日戰爭,西樵山陷落,仙館諸道友遷至香港,後於1944年於德輔道西立館。1975年購得園林而定址。雲泉仙館豎有華表並有「道德經碑」,「陶塑八仙圖壁」、「隸書呂祖百字碑」等塑物,是香港著名的廟宇、名勝,香火鼎盛。
台灣高雄鳳山的鎮南宮,俗稱鳳山仙公廟,位於台灣高雄市鳳山區國泰路一段220號,清乾隆年間,鄉民於鳳山縣新城內結庵奉祀呂純陽祖師等神,以求平安,因靈跡頗聞,又居交通要道,往來官民皆虔誠祭祀,香火鼎盛。後屢經整修,廟貌壯麗。
台灣木柵的指南宮,俗稱木柵仙公廟,位於台灣台北市文山區木柵萬壽路指南山,是台灣道教聖地之一。1882年,淡水縣知縣王彬林來台,迎山西芮城永樂宮呂祖神像香火奉於艋舺(今台北萬華),頗負盛名。後景尾(今台北文山區景美)瘟疫,景尾士紳迎呂祖神像奉祀,疫情漸穩,且呂祖神威不斷,信眾所求常遂,有多年不育而得子或目盲復明等靈跡。1890年在木柵指南山建廟,稱「指南宮」。「指南宮」之名,乃取「呂祖在天庭居於南宮」、「濟世度人須用指南針」之意。 指南宮按照呂祖「三教合流」的思想,殿堂設置以道教為中心,兼祀孔子、如來。
㈡ (二)澧陽平原遺址文化層的最優分割
1.最優分割的結果
我們對澧陽平原21個遺址86個文化層樣品,根據地球化學及相關的分析測試數據,採用多變數組合(即前述因子1至4的因子得分)進行最優分割。體現分割最優的指標為「誤差函數」(誤差函數公式定義為各級內數據的離差平方和之和),對於86個樣品進行不同段數的分割時,所分的段數越多,誤差函數就越小。
86個文化層最優分割結果列於表6-7中。這里僅列出了分類(段)數為20及其以前的最優分割結果。
表6-7 澧陽平原遺址文化層的最優分割
註:層序號見表6-1。
對本區而言,如要劃分高級別的「文化大層」,可以將類數設定得少一些;如要劃分一系列小級別的類,則可以將分類數設定得多一些。「文化大層」界面在多段分割時同樣能夠體現出來,只是隨著分割段數的增加,該界面重復被分割的次數多一些。例如:
1)誤差函數為196時,可將樣品按層序號分為如下3類(段):第一段1~59:羅家河明清文化層(1)至丁家崗湯家崗文化層(59);第二段60~67:黃家崗皂市下層文化層(60~67);第三段68~86:彭頭山彭頭山文化層(68)至虎爪山舊石器早期文化層(86)。
2)當誤差函數為158 時,可將樣品分為如下5 類(段):①1~42、②43、③44~59、④60~67、⑤68~86。其中①~③類是在前面的第一段進一步細分而來,即:羅家河明清文化層(1)至宋家台屈家嶺文化層(42)為一類;城頭山大溪四期文化層(43)單獨為一類;城頭山大溪四期文化層(44)至丁家崗湯家崗文化層(59)為一類。④和⑤類同上面的第二和第三段。
3)當誤差函數為104時,可將樣品分為如下10 類:1~3、4~15、16~18、19~42、43、44~50、51~59、60~67、68~84、85~86。各類的具體情形概述如下:
a.1~3層:羅家河明清文化層(1)至崗抱地唐代文化層(3),說明近千年來的環境相近。
b.4~15層:城頭山外圍西漢文化層(4)至胡家東周文化層(15),說明近大約2.7千至1千年來的環境相近。
c.16~18層:為文家山遺址中的3層西周文化層,其獨為一類,說明約3千年前的西周時期環境與其前後時期有異,發生了某種變化。
d.19~42層:寶寧橋商代文化層(19)至宋家台屈家嶺文化層(42),即約5.3 千~3 千年前的環境相近。
e.43層:城頭山大溪四期文化層(43)單獨為一類,是一特例,從元素的地球化學分布反映出其存在有某種異常。
f.44~50層:城頭山大溪四期文化層(44)至城頭山大溪一期文化層(50)。
g.51~59層:三元宮大溪文化層(51)至丁家崗湯家崗文化層(59),三元宮遺址中的大溪文化層(共6層)與丁家崗遺址中的湯家崗文化層(共3層)相似。
h.60~67層:黃家崗遺址中的皂市下層文化層(共8層),獨為一類,說明約7.5千~6.5千年前環境不同於前後時期。
i.68~84層:彭頭山文化層(68)至舊石器晚期文化層(84),包含了:彭頭山、八十壋兩遺址中的彭頭山文化層,八十壋、十里崗、烏鴉山等舊石器晚期地層以及金家塔、三元宮、彭頭山等遺址的生土層,時間跨度較大,約從數或十數萬年至7.5千年前。從文化層物質的成分特徵反映的環境狀況來看,基本相似,不同於前後時期。
j.85~86層:虎爪山舊石器早期文化層(85)至虎爪山舊石器早期文化層(86),為20多萬年前堆積的、夾雜人類曾經使用過的石器的更新世地層,它與典型文化層的「熟土」不完全相同,更近於「生土」。
2.最優分割的地質解釋
從上述劃分可以明顯看出,以地球化學特徵存在差異的界限段,通過最優分割劃分標定出來的「文化大層」(組合),既能把文化性質相同的同一考古學文化緊密聯系起來,如:85~86層、44~50層,實現正確劃分文化和環境演化的階段性的目的,也能將不同文化之間隱含的相同性緊密聚合在一起。
從文化層相似性與地球化學特徵的關繫上來看,城頭山大溪四期文化層(43)單獨為一類,主要是N、TOC和TC含量較高,質量分數分別為912×10-6、2.08%和2.16%,高出其他樣品數倍,可能反映樣品中存在較多的生物碎屑。
但對於考古學目前所不能充分解釋的、或未足夠重視的那些文化性質似乎相似的文化層之間是否有某種聯系和差異,其文化內涵和環境之間的聯系是什麼的探討和解釋是一項十分復雜而艱巨的任務,需要藉助考古學、環境考古學、地球化學、環境礦物學及地層標志等多方面的特徵進行廣泛對比和綜合分析探討,方可有所收益。此處我們僅是暫對個別問題作了一簡單的討論。
㈢ 廣東省有哪些名勝古跡
【七星崗古海岸遺址】位於廣州市海珠區石榴崗
【秦代造船工場遺址】位於廣州市中山四路。
【南越國宮署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廣州市中山四路忠
【越王井】位於廣州市應元路。
【南越王陵墓】位於廣州市解放北路象崗山。
【光孝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廣州市光孝路。
【貪泉碑】位於廣州西郊石門。
【華林寺】位於廣州市下九路。 【六榕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廣州市六榕路。
【三元宮】位於廣州市應元路。
【南海神廟】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廣州市黃埔區廟頭村
【懷聖寺光塔】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懷聖寺位於廣州市光塔路,
【清真先賢古墓】位於廣州市解放北路蘭圃西側。
【海幢寺】位於廣州市海珠區同福中路。
【葯洲遺址】位於廣州市教育路南方戲院北側。
【南漢康陵遺址】位於廣州番禺市新造鎮。
【仁威廟】位於廣州市龍津路泮塘前街。
【宋朝西村窯遺址】位於廣州市西村皇帝崗。
【玉岩書院】位於廣州市蘿崗風景區。
【何仙姑家廟】位於廣州增城市小樓鎮仙桂村。
【五仙觀】位於廣州市惠福西路。
【嶺南第一樓】位於廣州市惠福西路五仙觀後。
【明代北城牆遺址】
【鎮海樓】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城隍廟】位於廣州市中山四路。
【從化學宮大成殿】位於廣州市從化街口。
【琶洲塔】位於廣州市海珠區琶洲。
【赤崗塔】位於廣州市海珠區赤崗。
【蓮花塔】位於廣州番禺市蓮花山。
【大佛寺】位於廣州市惠福東路。
【四方炮台遺址】位於廣州市越秀山。
【"古之楚亭"石牌坊】位於廣州市越秀山中山紀念碑下。
【洪秀全故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廣州花都市官祿村
【純陽觀】位於廣州市海珠區漱珠崗上。
【石井橋】位於廣州市白雲區石井鄉。
【昇平社學原址】位於廣州市白雲區石井鄉。
【柯拜船塢遺址 】位於廣州市黃埔長洲島西北部現黃埔造船廠內。
【巴斯教徒墓地】位於廣州市黃埔長洲島的白頭斑(現稱巴斯山)。是世界最古老的宗教之一--瑣羅亞斯德教教徒的墓地。巴斯山海拔389米。
【聖心堂】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廣州市一德東路。
【餘蔭山房】位於廣州番禺市南村鎮。
【虎門要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獅子洋虎門水道主航道兩側,
【陳氏書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廣州市中山七路。
【廣東咨議局舊址】位於大東門30號,即今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內的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
【三二九廣州起義指揮部舊址】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廣州市越華路小東營5號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廣州市先烈路。
【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舊址】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國民黨"一大"舊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廣州市文明路215號廣東省博物館大院內。
【黃埔軍校舊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廣州市中山四路。
【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廣州市越秀南路89號。
【省港罷工委員會舊址】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廣州市越秀南東園橫路。
廣州蘇維埃政府舊址
【廣州蘇維埃政府舊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廣州市起義路。
中山紀念堂
【中山紀念堂】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越秀山南麓。 【西關大屋】位於廣州"西關角"(今荔灣區)一帶。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荔枝灣】位於今泮塘和荔灣湖公園一帶 【越秀公園】廣州市最大的公園。
白雲山風景區
【白雲山風景區】位於廣州市北面,因峰頂常有白雲飄繞而得名。
【從化溫泉風景區】廣州著名風景區之一。位於廣州北部75公里處從化市溫泉鎮。
【蓮花山風景區】位於廣州番禺市東部。 【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
【芙蓉嶂風景區】位於廣州花都市芙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