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棧道遺址
❶ 有誰知道陝西境內有哪些古棧道嗎
先說華山最險之景--長空棧道:此道開鑿在南峰腰間,上下皆是懸崖絕壁,鐵索橫懸,由條石搭成尺許路面,下由石柱固定。由於棧道險峻,故當地人有「小心小心九厘三分,要尋屍首,洛南商州」之說。
長空棧道是元代隴西賀元希來華山時所鑿,在今渭南華縣的華山上。
我們最熟悉的當屬「明修棧道 暗渡陳倉」。這里的「棧道」是從關中翻越秦嶺,南通漢中、巴蜀的古代交通要道, 由秦嶺古道、褒斜道、連雲棧道組成。全長250公里,架於懸崖 絕壁和泥沼之地。「陳倉」是寶雞的古名,這里特指渭河北岸的陳 倉古渡口。棧道在關中的出口斜谷關距陳倉古渡相距約70公里。韓信當年就是利用「明修棧道 暗渡陳倉」打敗了章邯。
本來這些棧道是劉邦攻打漢中時候修的。漢中作為當時南北棧道的中轉站,棧道分布廣,形式多樣,被稱為「棧道之鄉」,著名的如石門棧道上,斜谷口棧道(褒斜棧道)等。
後來諸葛亮出祁山,鄧艾滅蜀都有修理、走過這些棧道。
秦嶺古棧道,在秦嶺途中,如果你去秦嶺旅遊的話,可以在半路見到,我就見到過,那裡還有個石碑,寫著:三國古棧道,所以應該是三國時期的,就在陝西楊陵朝南走那個入山口進去,走大概4個小時路程。當年,我們是走路登上秦嶺的。花了一天半時間。
❷ 大寧河古棧道遺跡的簡介
在龍門峽西岸崖壁之上,距河面約15米處,依次排列著無數勻整、方正的石孔,此即大寧河古棧道遺跡。棧道石孔多呈四方形,孔徑20厘米見方,孔深30厘米左右,孔距130—200厘米。上下孔眼交錯成倒「品」字,上排兩孔插木樁,鋪木板,下孔插木柱斜撐木板,構成三角形支撐架,從而修築成供人畜行走的「棧道」。 古棧道以寧河為主幹,從龍門峽口,經巫溪縣延伸到陝西的鎮平縣、湖北溪縣、重慶城口縣一帶。寧河棧道總長約400多千米,其長度超過著名的劍閣棧道,為我國古棧道遺跡中所少有。
❸ 想知道: 北京市 北京房山張坊古城古戰道遺址游樂園 在哪
張坊古戰道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張坊鎮張坊村,距市區80公里。宋遼古戰道北依太行山,南鄰拒馬河。這里風光秀麗,景色怡人,民風古樸,更兼有眾多名勝古跡,歷來是中外遊客嚮往的地方。古戰道經初步探測,長約1500米,現已修復400多 米,據文物專家認定,是北京地區發現的唯一一處軍事性古戰道,內有藏兵室、兵器室、指揮室和生活設施,對研究古代軍事、政治、建築有較高價值。張坊是北京西南邊陲古鎮,距北京80公里,北依太行山,南臨拒馬河,風景秀麗,環境優美,是欣賞自然風光、觀賞文物古跡的旅遊勝地。
公交:天橋乘917路公共汽車張坊支線直達;
自駕車:由京石高速琉璃河出口-琉璃河-岳李路-房易路-雲居寺路-周張路-張坊古戰道或由京石高速房山出口經房山-京周路-周口店-房易路-雲居寺路-周張路-張坊古戰道
❹ 寧武懸崖古棧道的古棧道遺跡之謎
這是北方發現的惟一古棧道遺跡,長達40多公里。這些古棧道究竟干什麼用的?據說有的人考證過,當年漢高祖劉邦兵走平城,靠的是這條棧道。如果此言可信,那棧道修築時間可追溯到西漢時期。
一般來說,古棧道主要用於交通。而在寧武這個山川秀美、交通便達的地方修棧道似乎是多餘的。它的用途究竟是什麼?一說是古代這里廟宇眾多,都建於山頂,信徒香客為積德行善,經年累月開辟了朝佛棧道。這條棧道建成於哪個朝代,派作什麼用場,修了多少年,歷經幾多戰事,不得而知。寧武古棧道成了當今一個不解之謎。
❺ 猇亭古棧道望夫崖的由來
猇亭始名於漢代,據《前世地理志》考證:猇亭為古代地名,《說文解字》、《康熙字典》、《辭源》等辭書解釋「猇」為「虎吼之聲」,「亭」為古代之行政區域,十里為一亭。猇亭得名亦蘊藏地勢險峻之意,如同「猛虎吼嘯」之地。猇亭亦有「虎腦背」、「古老背」之稱。同時,歷史演繹又為猇亭之「猇」蒙上了神秘色彩,謂「猇」乃虎生翅膀之物,有「如虎添翼」之說。相傳三國時期,蜀漢虎將張飛任宜都郡太守,見此地懸崖峭壁,江水湍急,暗礁叢生,便令工匠修亭紀念,亭上楹欄處刻有動物圖案,虎生雙翅,張飛視之勃然大怒,質問工匠此乃何物,工匠急中生智:此乃猛虎獵食之態,名為「猇」也,以顯將軍之威,張飛遂轉怒為笑,命人在亭上刻「猇亭」二字。
猇亭古戰場風景區,位於湖北省宜昌市猇亭區與伍家崗區交界處,318國道與長江夾境而過,與宜都市荊門山隔江相望,地勢險要,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古戰場距三峽機場、宜昌火車東站、宜昌中心市區、猇亭區中心約為15分鍾車程。猇亭古戰場是世界上少有的古戰場,這里發生過無數次戰爭,其中著名戰役有:白起燒夷陵、公孫述架浮橋、三國猇亭之戰、西晉炬東吳、樊猛斬蕭紀、圍鄭救安蜀、楊素破陳、唐軍夜襲肖銑、吳三桂兵敗夷陵等戰役。如今的猇亭古戰場懸崖峭壁上留有一條約1000米的古棧道遺址。唐代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大詩人白居易等在游覽猇亭古戰場時都留有傳世詩篇。
❻ 蜀道之難有多難,古棧道遺址讓今人嘆服
李白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詩句。自古以來,通往四川的蜀道就很聞名,主要因為其太難走了。蜀地和外界隔離,要出來,就要走棧道。
蜀地的棧道修建歷史要追溯到秦朝。在秦末的反秦斗爭結束後,項羽封劉邦為漢中王。為了顯示自己沒有爭天下的大志,劉邦就燒毀了棧道讓項羽放心。
著名的成語「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讓棧道這一古跡至今名聞天下。
棧道在歷史上的名聲很大。在東漢末期三國時代,劉備在蜀地建立了蜀漢,諸葛亮整備棧道,和外界的交通也主要靠棧道。
如今,歷史上著名的棧道在今四川廣元明月峽還有部分遺留。
修建棧道,在古代是十分危險而困難的事。那時純用人力在懸崖峭壁上開洞,再楔入木樁,鋪上木板成為棧道,一不小心就會摔死。
修棧道真所謂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在沒有機械化施工的古代,修一條棧道不知要耗費多少人工和心血。
圖為四川明月峽的棧道遺跡。
❼ 什麼棧道是中國最長的木棧道遺址
大寧河古棧道。
古棧道以大寧河為主幹,從龍門峽口,經巫溪縣延伸到陝西的鎮平縣、湖北溪縣、重慶城口縣一帶。大寧河棧道總長約400多千米,其長度超過著名的劍閣棧道,在我國古棧道遺跡中首屈一指。
大寧河壁立千仞的懸崖上,有一個個人工開鑿的方形石孔,各孔平行排列、相距約五尺,六寸見方,深約尺許,此為大寧河古棧道。大寧河古棧道網,沿大寧河盤山環繞,縱橫交錯,蜿蜒延伸達幾千公里,貫通湖北、陝西、重慶三省(市)。其規模之大,工程之艱,比四川劍閣棧道有過之而無不及。大寧河古棧道何人因何事而修,史跡記載與民間傳說眾說紛紜,至今懸而未解。
《巫山縣志》記載:漢永豐7年(公元64年),「嘗引此泉於巫山,以鐵牢盆盛之」。《大寧縣志》記載為「石孔乃秦漢新鑿,以用竹筧引鹽泉到大昌熬制」。有民間傳說這是諸葛亮伐魏的通道——諸葛亮屯兵城口,伐魏時,沿棧道出巫峽,來時在石孔中鋪上木樁和木板,便於軍隊通行;撤退時,一邊走一邊撤除木樁和木板,使敵人無法追擊。
❽ 宋代古棧道遺址在哪
古代的蜀道中,90%的主體在漢中境內。主要有:
子午道,又叫子午谷。北口在長安縣,叫子口;南口在洋縣,叫午口,全長 420公里。鴻門宴後,劉邦被項羽貶到巴蜀地帶做漢王,就是沿子午道返回漢中。途中他聽張良的主意,燒了走後的棧道,以防止項羽南侵,又可使項羽不疑心劉邦北上。子午道的沿途有東漢發明造紙的蔡倫墓地和西漢出使西域使者張騫的墓地。
褒斜道,南口在漢中以北的褒谷,北口在眉縣的斜谷,通稱褒斜谷全長470公里。棧道南端叫小石門,北端叫大石門,兩個石門通長16.3米、寬4.2米.南口高3.45米、北口高3.75米。當時開鑿山石不是用鐵器或火葯,而是原始的「火焚水激」法,據說是世界上最早的棧道。隧道內壁和石門南褒河兩岸崖上,留下漢魏以來歷代著名官員和文人雅士的提名和留詩,通稱「石門石刻」。1971年石門所在地因修水庫,有17萬方主要石刻移入漢中博物館保存。
金牛道,又叫蜀棧,金牛道是古代川陝的交通干線,北起陝南勉縣,南至四川巴中大劍關口。此道川北廣元到陝南寧強一段十分險峻。詩人李白贊嘆的「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就是指的這一段。
米倉道,北起陝南南鄭縣,南至四川巴中縣,因穿越米倉山而得名。米倉道全長250公里,繞山越嶺,攀行其間,如騰雲駕霧。
黨駱道,北從西安周至開始,翻越秦嶺,至漢中洋縣。
陳倉道,北起寶雞的陳倉,南到漢中勉縣。
連雲道,北從寶雞鳳縣,南到漢中的褒城。
祁山道,北從甘肅天水,南到漢中。
荔枝道,從漢中西鄉縣出發,翻巴山,到漢中鎮巴縣(定遠廳),再到四川萬源。
❾ 請問這是那一著名古棧道
朝天史稱「連雲古棧之脊柱」,素有「秦蜀重鎮」、「出入咽喉」之版稱。自然風貌雄奇,人文權景觀眾多。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劍門蜀道的起點和重要組成部分,李白的《蜀道難》主要指這一帶蜀道。其中古今六道合一峽的明月峽被譽為「中國道路交通博物館」、「古今交通的活化石」。全國保存最完好,最具代表性的古蜀道著名遺跡--明月峽古棧道遺址聞名於全球。「蜀門第一剎」大安寺古風猶存。具有省級品位的風景名勝區龍門閣、雪溪洞被譽為「川北第一大洞」、「地下仙宮」;幅員畝的水磨溝原始森林自然生態旅遊區被稱為「人間仙境」
❿ 古棧道遺址指的是哪裡
天津寧河。大寧河小三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