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魯國故城遺址
Ⅰ 曲阜哪有比較好玩的地方
1、孔廟:曲阜明故城始建於明朝,為護衛孔廟而建。明故城內分布著孔廟、孔府、顏廟以及歷代孔宅府第、古泮池乾隆行宮等文物古跡,集中體現了魯國古都曲阜古老的城市風貌和深厚的文化古韻。上世紀70年代末,曲阜明故城城牆大部分被拆除。孔府,本名衍聖公府,位於曲阜城中孔廟東側,是孔子嫡氏孫居住的府第。衍聖公是北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宋仁宗賜給孔子46代孫孔宗願的封號,這一封號子孫相繼,整整承襲了32代,歷時880年。 衍聖公是中國封建社會享有特權的大貴族,宋代時相當於八品官,元代提升為三品,明初是一品文官,後又「班列文官之首」,清代還特許在紫禁城騎馬,在御道上行走。孔府佔地240畝,共有廳、堂、樓、房463間。九進庭院,三路布局:東路,即東學,建一貫堂、慕恩堂、孔氏家廟及作坊等;西路即西學,有紅萼軒、忠恕堂、安懷堂及花廳等;孔府的主體部分在中路,前為官衙,有三堂六廳。
10、曲阜少昊陵:介紹少昊陵是我國古代五帝之一少昊的墓葬,座落在曲阜城東4公里的舊縣村東北,是我國著名的古帝陵之一。據記載,黃帝之子少昊建都窮桑,後徙曲阜,在位84年,壽百歲而終,葬於魯故城東門之外的壽丘。陵闊28.5米,高8.73米,頂立12米,狀如金字塔,是北宋時用石塊疊砌的。陵佔地25畝,檜柏森森,芳草如茵,並建有圍牆、享殿、宮門、石坊等。少昊陵與壽丘為鄰,是我國著名古陵之一,是黃帝之子、上古五帝之一的少昊墓葬處。隨著後世對少昊祭典的升級,少昊陵幾經擴建、重修。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大修,疊石固之;宋政和元年(1111年)用一萬塊石塊修砌。佔地8公頃,現存古建築17間,明清石碑20塊,古樹3991棵。陵前石坊建於清乾隆三年,墳後有殿5間,兩旁各有配殿3間。殿後的陵墓底大口小,呈陵台型,狀如金字塔,陵闊28.5米,坡高15米,寶頂方11米,上有小室供漢白玉石雕少昊像,立於宋宣和年間。
Ⅱ 曲阜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主要景點
1、國家5A級景區--明故城、孔府、孔廟、孔林
2、國家3A級景區--黃帝出生地--壽丘少昊陵
3、國家4A級景區--孔子出生地--曲阜第四孔--尼山-尼山孔廟書院-夫子洞
4、國家3A級景區--周公廟(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顏廟(復聖顏回)
5、國家3A級景區--石門山和九仙山國家森林公園
6、國家4A級景區--孔子六藝城-孔子故里園
7、免費景區:孔子文化園(論語碑苑) 其他景區:梁公林(孔子的父親)、洙泗書院
Ⅲ 三桓逞魯
【春秋戰國】魯國三桓
魯國是西周初年分封的一個諸侯國。姬姓。開國君主是周公旦之子伯禽,在今山東西南部,建都曲阜。西周時期的魯國國君依次為:姬伯禽、魯考公姬酋、魯煬公姬熙、魯幽公姬宰、魯魏公姬晞、魯厲公姬擢、魯獻公姬具、魯真公姬濞、魯武公姬敖、魯懿公姬戲、魯廢公姬伯御、魯孝公姬稱。春秋時期,魯國的國君依次為:魯惠公姬弗涅、魯隱公姬息姑、魯桓公姬允、魯庄公姬同、魯閔公姬啟、魯厘公姬申、魯文公姬興、魯宣公姬餒、魯成公姬黑肱、魯襄公姬午、姬野(在位3個月)、魯昭公姬稠、魯定公姬宋、魯哀公姬將、魯悼公姬寧。
說魯國,不可能不提到魯國故城曲阜和在此誕生的「聖人」孔子。所以,在敘述「魯國三桓」之前,先將曲阜和孔子作一介紹。
曲阜魯國故城位於曲阜市城區的東北部,因「城中有阜,逶曲長七八里,故名「曲阜」。魯頃公二十四年為楚所滅,傳34代,歷時900餘年,是周王朝各諸候國中沿用時間最長的都城之一,也是現今中國保存得最好的古城之一。故城建於洙、泗之間,洙水繞城西北兩面,泗河流經城南。城近扁方形,南西約2.45公里,南北約3.5公里,周長11.7公里。現城東南、東北、西北斷垣猶聳立地表。城中部偏北為宮室建築區,附近公布著制陶、制骨等手工業作坊遺址和居民遺址。城西部有墓地數處,出土大批珍貴文物。如今,曲阜是我國一處著名的游覽勝地,每年吸引了大批中外遊客。
春秋末年,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此首開私人講學之風,「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傳為千古美談,孔子晚年刪《詩》、《書》,修《春秋》,整理典籍,使曲阜成為文化薈萃之區,儒家學派的發源地,後世稱魯國為「孔孟之鄉,禮義之邦」。楚滅魯,改曲阜為魯縣,漢代縣治仍沿用魯國故城。城內外有保存較好的名勝古跡50餘處。
孔子出生於公元前551年,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先世系宋國貴族。五世祖木金父避難奔魯,後定避魯國陬邑。父叔梁紇為魯國武士,以勇力聞於諸侯。
孔子3歲喪父,隨母親顏征在移居闕里,並受其教。孔子幼年,「為兒嬉戲,常陳俎豆,設禮容」。少時家境貧寒,15歲立志於學。及長,做過管理倉庫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他虛心好學,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30歲時,已博學多才,成為當地較有名氣的一位學者,並在闕里收徒授業,開創私人辦學之先河。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愛人」。他把「仁」作為行仁的規范和目的,使「仁」和「禮」相互為用。主張統治者對人民「道之以德,齊之以禮」,從而再現「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進而實現他一心嚮往的「大同」理想。
孔子35歲時,因魯國內亂而奔齊。為了接近齊景公,做了齊國貴族高昭子的家臣。次年,齊景公向孔子詢問政事,孔子說:「君要象君,臣要象臣,父要象父,子要象子。」景公極為贊賞,欲起用孔子,因齊相晏嬰從中阻撓,於是作罷。欲起用不久返魯,繼續鑽研學問,培養弟子。51歲時,任魯國中都宰(今汶上西地方官)。由於為政有方,「一年,四方皆則之」。52歲時由中都宰提升為魯國司空、大司寇。當時有位少正卯,也是聚徒講學,使得「孔子之門三盈三虛」,孔子出任魯國司寇,「三月而誅少正卯」,此舉被認為是孔子一生之污點。公元前500年(魯定公十年),魯、齊夾谷之會,孔子提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齊景公欲威脅魯君就範,孔子以禮斥責景公,保全了國格,使齊侯不得不答應定盟和好,並將鄆、龜陰三地歸還魯國。孔子54歲時,受季桓子委託,攝行相事。他為了提高國君的權威,提出「墮三都、抑三桓」的主張,結果遭到三家大夫的反對,未能成功。55歲時,魯國君臣接受了齊國所贈的文馬美女,終日迷戀聲色。孔子則大失所望,遂棄官離魯,帶領弟子周遊列國,另尋施展才能的機會,此間「干七十餘君」,終無所遇。前484年(魯哀公十一年),魯國季康子聽了孔子弟子冉有的勸說,才派人把他從衛國迎接回來。
孔子回到魯國,雖被尊為「國老」,但仍不得重用。他也不再求仕,乃集中精力繼續從事教育及文獻整理工作。一生培養弟子三千餘人,身通六藝(禮、樂、射、御、書、數)者七十二人。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一整套教育理論,如因材施教、學思並重、舉一反三、啟發誘導等教學原則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教學精神,及「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和「不恥下問」的學習態度,為後人所稱道。他先後刪《詩》、《書》,訂《禮》、《樂》,修《春秋》,對中國古代文獻進行了全面整理。老而喜《易》,曾達到「韋編三絕」的程度。
69歲時,獨子孔鯉去世。71歲時,得意門生顏回病卒。孔子悲痛至極,哀嘆道:「天喪予!天喪予!」這一年,有人在魯國西部捕獲了一隻叫麟的怪獸,不久死去。他認為象徵仁慈祥瑞的麒麟出現又死去,是天下大亂的不祥之兆,便停止了《春秋》一書的編撰。72歲時,突然得知子仲由在衛死於國難,哀痛不已。次年即公元前479年夏歷二月,孔子寢疾7日,齎志而歿。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經其弟子和再傳弟子整理編成《論語》一書,成為後世儒家學派的經典。
http://tieba..com/f?kz=210200041
Ⅳ 曲阜有哪些不錯的酒店
孔府隔壁有個子曰漫居酒店,19年新開的,很有儒家文化氣息,步行到孔府3分鍾吧,距離景區很近,服務也不錯,就在孔府的東側,和孔府一牆之隔,值得推薦!!!
Ⅳ 曲阜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曲阜十大旅遊景點:
1、孔廟、孔林、孔府 AAAAA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曲阜明故城始建於明朝,為護衛孔廟而建。明故城內分布著孔廟、孔府、顏廟以及歷代孔宅府第、古泮池乾隆行宮等文物古跡,集中體現了魯國古都曲阜古老的城市風貌和深厚的文化古韻。上世紀70年代末,曲阜明故城城牆大部分被拆除。孔府,本名衍聖公府,位於曲阜城中孔廟東側,是孔子嫡氏孫居住的府第。衍聖公是北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宋仁宗賜給孔子46代孫孔宗願的封號,這一封號子孫相繼,整整承襲了32代,歷時880年。 衍聖公是中國封建社會享有特權的大貴族,宋代時相當於八品官,元代提升為三品,明初是一品文官,後又「班列文官之首」,清代還特許在紫禁城騎馬,在御道上行走。孔府佔地240畝,共有廳、堂、樓、房463間。九進庭院,三路布局:東路,即東學,建一貫堂、慕恩堂、孔氏家廟及作坊等;西路即西學,有紅萼軒、忠恕堂、安懷堂及花廳等;孔府的主體部分在中路,前為官衙,有三堂六廳。
2、孔林 AAAA
孔林位於曲阜城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專用墓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時最久,面積最大的氏族墓地。孔子卒於魯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四月乙丑,葬魯城北泗上。其後代從冢而葬,形成今天的孔林。從子貢為孔子廬墓植樹起,孔林內古樹已達萬余株。自漢代以後,歷代統治者對孔林重修、增修過13次,以至開成現在規模,總面積約2平方公里,周圍林牆 5.6公里,牆高3米多,厚1米。郭沫若曾說:「這孔林為孔子墓葬所在地,位於曲阜市城北1.5公里處。墓園古柏參天,周以圍牆,佔地面積200萬平方米。是一個很好的自然博物館,也是孔氏家族的一部編年史」。園內有清代建築的觀樓和享殿,和宋代雕刻的石人、石獸等。自孔子以後,孔氏歷代子孫亦多從葬於此。
3、孔府 AAAA
介紹:曲阜位於山東中部。公元前11世紀即春秋戰國時期魯國的都城,也是儒家學派始祖、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孔子的故鄉,他曾在此著書講學。「千年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譽全球,是與孔子的名字緊密相連的。孔子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中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在兩千多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儒家文化逐漸成為中國的正統文化,並影響到東亞和東南亞各國,成為整個東方文化的基石。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三孔」,是中國歷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徵,以豐厚的文化積淀、悠久歷史、宏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因其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東方文化中的顯著地位,被世人尊崇為世界三大聖城之一。 曲阜「三孔」——孔廟、孔府、孔林舉世聞名。孔廟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初建於公元前478年。
4、曲阜尼山 AAAA
介紹山位於曲阜城東南30公里處,本名尼丘山。孔子父母「禱於尼丘得孔子」,所以孔子名丘字仲尼,後人避孔子諱稱為尼山。 尼山對於了解孔子也很重要,而且這里可游覽的地方也不少,有人說應當與三孔並列,改三孔為四孔,這說法不無道理。考究尼山所以名聲不如三孔之大,多半因為這里離城近50里,交通又不甚方便。尼山為孔子出生地,東臨沂河,山上有孔子廟、尼山神廟、尼山書院,三級建築組成一個群體,看起來很有氣勢。孔子廟內東南角有一座高高的觀川亭,傳說是孔子臨川慨嘆的地點,那一嘆,聲聞千古: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山東麓有孔子出生的山洞——夫子洞。為紀念孔子,北魏時建廟奉祀,歷代重修,現存尼山書院佔地25畝,周圍數百畝古柏,景色幽美。
5、孔子六藝城 AAA
孔子六藝城位於城南春秋路東首。以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當年教授的「六藝」(禮、岳、射、御、書、數)為主線,以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宗旨,運用現代高科技手段建造的集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的大型文化旅遊城,現為國家4A級景區。六藝城建於1992年,佔地13公頃,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城內既有風景秀麗的園林造型,又有場面博大、文化涵概豐富的室內景點,還有精妙絕倫、豐富多彩的游樂設施,更有古樸典雅、功能齊備的宮廷建築和別具一格的古樂舞表演。城中主要景觀有八處,分別是:孔子列國行、禮廳、書廳、御廳、樂廳、射廳、數廳等,使遊客在寓教於樂中汲取傳統文化的精華,感受現代藝術的精湛美妙。孔子六藝城位於曲阜市南新區春秋路15號,他以中國古代偉大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一生崇尚和倡導的「禮、樂、射、御、書、數」六藝為引線。
6、尼山孔廟和書院 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尼山孔廟和書院位於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約28公里處的尼山東麓。尼山原名尼丘山,因孔子名丘,為避聖諱,故名尼山。其山並不高大,海拔約340米,風景秀麗。「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因中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出生於此,所以尼山名揚海內外。相傳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和母親顏征在登尼山祈禱而生孔子,後世以建廟奉祀。此廟初名為叔梁紇廟。唐《括地誌》載:「叔梁紇廟亦名尼丘山祠,在兗州泗水縣五十里尼丘山東址」。五代後周顯德(公元954—960年)間,兗州太守趙侯於尼山再建廟奉祀,宋仁宗慶歷三年(公元1043年),孔子四十六代孫、襲封文宣公孔宗願「作新宮廟、有殿、有寢、有講堂、有學舍(原在廟西側,現已不存)、有祭田」,已成為主祀孔子的廟宇。
7、曲阜大成殿
孔廟主體建築,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場所。大成殿唐代時稱文宣王殿,為五間,於宋天禧二年大修時,移今址並增擴為七間。宋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徽宗趙佶取《孟子》:孔子之謂集大成語義,贊揚孔子思想集古聖賢之大成,下詔更名為大成殿,後毀於火。現存這座大成殿為清代雍正年間重建,殿高24.8米,闊45.8米,深24.9米,重檐九脊,黃瓦飛甍,雕梁畫棟,氣勢雄偉,八斗藻井飾以金龍和璽彩圖,雙重飛檐正中豎匾上刻清雍正皇帝御書大成殿三個貼金大字。大成殿與北京故宮太和殿、泰安岱廟天貺殿並稱為東方三大殿。價值高歷史長的是大成殿。大成殿四周廊下環立28根石雕龍柱,均以整石刻成,高6米,徑長0.8米,為明代弘治年間徽州工匠刻制。大成殿兩山及後檐的18根八棱石柱均為雲龍淺雕。最為引人矚目的是前檐的10根深浮雕龍柱,每柱二龍對翔,盤繞升騰,中刻寶珠,雕刻玲瓏剔透,龍姿栩栩如生,無一雷同,堪稱我國石刻藝術中的瑰寶。
8、曲阜魯國故城遺址 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曲阜魯國故城遺址位於山東省曲阜市內及其外圍地區。魯國故城是周代魯國的都城,是周王朝各諸侯國中延續時間最長的都城。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周公旦於魯,是為「魯公」。成王時周公之子伯禽代父就封,在這里建立了都城,自此至魯頃公-止,共歷三十四代,建都時間達873年。西漢的三百餘年間,這里繼續是魯國的封地。故城從西周到漢代共經過八次大規模的興建修葺,後為縣治。宋代遷縣治於壽丘,城逐漸毀廢。1940年日本人曾對故城遺址進行過勘查和小規模的發掘。1977年~1978年山東省博物館又進行全面勘查和發掘,揭示了故城的概貌。故城周長11.9公里,城垣東西長3.7公里,南北寬2.7公里,城的四周圍有城壕;東、西、北三面各闢城門3座,南面辟城門2座,門道寬7~15米。今日的曲阜市位於魯國故城的西南角,面積僅占故城面積的七分之一。內城在故城的西南角,約佔大城的四分之一。
9、顏廟
顏廟位於山東省曲阜城北門內,與孔府後花園隔街遙對,是祭祀顏回的祠廟。顏回字子淵,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他家境清貧,卻潛心好學,一直受到孔子稱贊,說他好學「不遷怒,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者回也」。顏回亦以德行而著稱於孔門弟子中。唐太宗貞觀二年尊顏回為「先師」,唐玄宗時追封為「充國公」,元代時又加封為「充國復聖公」,至此顏回便被尊稱為「復聖」,顏廟亦被稱為「復聖廟」了。顏廟分五進院落,佔地85畝。殿、堂、亭、庫、門坊等有159間。廟內主要有復聖門、歸仁門、仰聖門、陋巷井、樂亭、復聖殿以及碑亭等建築、均始建於元代。復聖門里有陋巷井,外圍有八角露天方亭。井北有明代樹立的「陋巷井」石碑,是為紀念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的儉朴品德而立。復聖殿是正殿。東西兩廡院把顏家後世的賢人,如顏子推、顏真卿和顏師古等人。顏廟內共有碑碣60餘塊。
10、曲阜少昊陵
介紹少昊陵是我國古代五帝之一少昊的墓葬,座落在曲阜城東4公里的舊縣村東北,是我國著名的古帝陵之一。據記載,黃帝之子少昊建都窮桑,後徙曲阜,在位84年,壽百歲而終,葬於魯故城東門之外的壽丘。陵闊28.5米,高8.73米,頂立12米,狀如金字塔,是北宋時用石塊疊砌的。陵佔地25畝,檜柏森森,芳草如茵,並建有圍牆、享殿、宮門、石坊等。少昊陵與壽丘為鄰,是我國著名古陵之一,是黃帝之子、上古五帝之一的少昊墓葬處。隨著後世對少昊祭典的升級,少昊陵幾經擴建、重修。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大修,疊石固之;宋政和元年(1111年)用一萬塊石塊修砌。佔地8公頃,現存古建築17間,明清石碑20塊,古樹3991棵。陵前石坊建於清乾隆三年,墳後有殿5間,兩旁各有配殿3間。殿後的陵墓底大口小,呈陵台型,狀如金字塔,陵闊28.5米,坡高15米,寶頂方11米,上有小室供漢白玉石雕少昊像,立於宋宣和年間。
Ⅵ 你知道曲阜在哪裡嗎。曲阜有什麼好地方、、、
曲阜,古為魯國國都,後曾更名為魯縣,如今是山東省的一個縣級市。地處山東省西南部,北距省會濟南135公里。東連泗水,西抵兗州,南臨鄒城,北望泰山。
三孔
六藝城
杏壇聖夢
論語碑苑
孔子研究院
黃帝誕生地
少昊陵
九仙山
石門山
梁公林
尼山聖境
廖河明清風景區
顏廟
周公廟
古伴池
九龍山
武家村
Ⅶ 曲阜魯國故城的規模特徵是什麼
曲阜魯國故城是周代魯國都城遺址。在山東省曲阜市。周成王封周公旦的長子伯禽於魯,並建都於曲阜,至公元前249魯亡於楚,歷時900餘年,先後傳25世34君,是周王朝各諸侯國中沿用時間最長的都城之一。
魯國歷經魯公伯禽、考公酋、煬公熙、幽公宰、魏公晞、厲公擢、獻公具、真公濞,一直都是周室中很強盛的番國,震懾並管理東方,充分發揮了宗邦的作用。此時的魯國國力之強,使得國人和夷狄之民「莫我敢承」、「莫不率從」。
魯國成為典型周禮的保存者和實施者,世人稱「周禮盡在魯矣」。各國諸侯了解周禮也往往到魯國學習,魯國是有名的禮儀之邦。
曲阜魚國故城分為外城和內城兩部分。外城平面呈不規則的圓角長方形,城的四周圍有城壕;東、西、北三面各闢城門3座,南面辟有城門2座,門道寬7至15米。
而南面兩座門的外側有夾門的墩台,應該就是《左傳》記載的雉門及其兩觀。
內城在外城的西南角,平面近方形,東、西、北三面殘存地下的城垣寬10米左右。內城的中心有一片高地,是春秋至西漢的魯王宮殿區和太廟的所在地,宋代在高地建立的周公廟,保存至今。高地的四周分布著衙署、商業區和住宅區。
城內已探出東西和南北的通路各5條,皆與城門和重要遺址相通。宮城南有寬約15米的道路通向南牆東門,直指城南的夯築台基。宮城、南東門、「舞雲台」成直線排列。道路北段兩側各有3處大致對稱的建築基址,形成魯城內一條由最重要建築物構成的中軸線。
這和《周禮.考工記.匠人》所記的國都規劃相類,而與其他東周都城不同,可能反映了西周都城的設計思想。
西周前期的遺址多分布在大城西北部,西周晚期擴大到東北部。東周遺存則遍布全城。故城的北部和西部是冶銅、冶鐵、制骨、燒陶等手工業作坊遺址,排列十分密集。
大城西部分布6處西周和東周的墓地,有墓葬200餘座,墓葬可分甲、乙兩組,甲組墓幾乎都是小型陶器墓,乙組墓有小型陶器墓,也有大中型銅器墓。
曲阜故城墓葬中的大型東周墓的墓室面積達一兩百平方米。西周、春秋墓的銅器組合和器形與中原地區一致。可能乙組墓是周人墓,甲組墓是土著墓。這兩組墓葬和遺址出土的陶器表明魯文化是融合了周文化和山東商代文化等形成的。
墓區內存有許多的青銅、陶、骨、蚌等器物,以陶器為主。器形主要有鬲、甑、盆、豆、罐、瓮、缽、盂、盤、鼎、釜、洗、折腹盤等。春秋時期出現盤、蓋豆、鼎、釜;戰國時期出現洗和折腹盤。
西周、春秋陶器普遍飾繩紋,流行凹弦紋,春秋時出現暗紋。戰國時期,繩紋逐漸衰退,暗紋、瓦紋流行。此外發現少量西周的筒瓦、板瓦和大量東周、漢代瓦。漢代瓦當多為卷雲紋圖瓦當。
曲阜魯國故城遺址的兩座戰國時代的大型墓葬中,各發現了一件「癢癢撓」。說明早在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代,就已經有「癢癢撓」了。
這兩件「癢癢撓」都用象牙雕刻而成,前部雕成人手形狀,拇指豎直,其餘四指並攏彎曲。四指指甲平齊,正好用來撓癢,其柄尾端還雕成獸頭狀。
這兩件「癢癢撓」雕刻得如此精細,既實用又美觀,說明「癢癢撓」絕不會是戰國時代才發明的。
曲阜故城遺址中的這些隨葬品帶有商文化和周文化的共同特徵,這也證明了周代魯文化是綜合了商文化和周文化等因素而形成的。
曲阜魯國故城
Ⅷ 在魯國故城山東曲阜發現了哪些青銅器
山東曲阜是魯國故城,春秋墓葬中發現有大量青銅器,如北關村曾發現簋6件、豆1件以及車軎、鈴等銅器。
後來在曲阜魯國故城遺址墓葬中又發現一批青銅器,器物主要有鼎、甗、簋、簠、壺、盤、匜、盆以及戈、車軎等兵器和車馬器,器形多為當時中原地區流行式樣,紋飾也是以竊曲紋、重環紋、環帶紋、垂鱗紋等為主的春秋時期常見紋飾。
有些銅器還鑄有銘文,其中發現的銅器的銘文多是魯司徒仲齊為其父伯走父做器或自做用器,銅器的器主則為魯伯等人。
Ⅸ 濟南長清魯城窪的傳說
曲阜魯國故城東北角向東100米,五泉庄社區東北部有一座漢墓,據說是埋葬項羽頭顱的地方,俗稱霸王墳,現存封土直徑30多米,斜高20多米。墳堆旁邊立有碑,上面寫著「五泉庄古墓」。五泉庄因有五泉而得名,是洙水的發源地,是東防山、八寶山高阜蜿蜒延伸的末端,也是古人依據地理學認同的風水寶地。
項籍(前232—前202年),字羽,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著名軍事家、戰略家,中國軍事思想「勇戰派」代表人物,被後人稱為「西楚霸王」。《史記•項羽本紀》載:「項王已死,楚地皆降漢,獨魯不下。漢乃引天下兵欲屠之,為其守禮義,為主死節,乃持項王頭視魯,魯父兄乃降。始,楚懷王初封項籍為魯公,及其死,魯最後下,故以魯公禮葬項王榖城(古城)。漢王為發哀,泣之而去。」據記載,項王戰敗自刎烏江,楚地全都投降了漢王劉邦,只有魯縣不降服,因為他們不相信項羽已死。漢王率領天下之兵想要屠戮魯城,但兵臨城下,「猶聞弦誦之聲」。考慮到他們恪守禮義,為君主守節不惜一死。便取項王頭顱給魯人看,守城李將軍自刎,魯地父老投降。因為當初楚懷王封項羽為魯公,他死後魯國又最後投降,且谷(古)城一帶又是項羽的根據地,所以,按照魯公這一封號的禮儀把項王安葬在谷城附近,即現在位置,並建祠堂以祭祀。漢王親自發喪,慟哭離去。
乾隆版《曲阜縣志》記載:「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冬,漢兵圍籍(項羽)於垓下,籍自殺。楚地悉定,獨魯不下,王欲屠之,至城下,猶聞弘誦之聲,謂其守義之國,為主死節,因持籍頭示之,魯乃降漢。以魯公禮葬之於谷(古)城。」《闕里文獻考》記載:「曲阜城東北有古冢,俗名霸王頭,相傳為項羽首處雲。」而且文人墨客也有關於「霸王墳」的詩篇。如清代顏光猷《贊霸王墳》詩:
四面楚歌霸業移,烏江戰敗有誰知,
魯人尚自終臣節,閉戶弦誦拒漢師。
1995年,五泉庄漢墓被盜墓賊開一洞口,文物保護部門及時發現,並將盜墓者抓獲歸案。經文物保護人員初步勘查,盜墓者並未進入墓室。由於這一偶然事件的發生,也揭開了五泉庄漢墓的許多秘密:五泉庄漢墓雙重墓室,由大磚砌成,帶有迴廊,屬於以磚代木的「黃腸題湊」墓室結構,這種葬式在西漢以後極為少見,實屬西漢早期高規格的墓葬形制。」「獨魯不下」、「為主死節」,我們不能不感動於魯地人民面對「黑雲壓城」時的「威武不能屈」,不能不感動於魯地人民堅貞的忠義,讓開國皇帝劉邦為之發哀、泣之而去,雖然時代已經久遠,那些恪守忠貞、孝悌的精神值得崇敬。
Ⅹ 曲阜魯國故城考古遺址公園什麼時候鍵成
魯國故城於1961年3月4日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10月9日經國家文物局公布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23個立項名單之一。「曲阜片區」大遺址保護由國家文物局列入《國家文物博物館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的「六片四線一圈」中的一片,魯國故城考古遺址公園由此成為「曲阜片區」的核心和關鍵點。
《魯國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劃》確定了「一軸三環五重點」的基本建設思路:「一軸」是指魯國故城的中軸線,根據記載和考古勘探研究,從周公廟宮殿區往南延伸,最南端延長到舞雩台(魯國的祭天場所),是魯國故城的中軸線。中軸線是保護和展示的重點,中軸線上的周公廟宮殿建築群基址區域是重中之重。「三環」,是指城垣、城壕和沿途參觀道路。「五重點」是指周公廟宮殿建築群基址、望父台墓葬區、舞雩台、洙河泉池、立新聯中冶鐵遺址。
2012年5月21日,文化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原省委副書記、省長姜大明為魯國故城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啟動揭幕。魯國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規劃周期20年,總投資預計100億元。「十二五」期間初見規模。
也就是說,全體建成預計是2032年,但是會根據具體境況有所波動。同時建設進度不影響古跡的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