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良渚文化遺址

良渚文化遺址

發布時間: 2020-11-24 18:37:26

㈠ 良渚古城遺址位於浙江省哪裡

良渚古城遺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瓶窯鎮內,總佔地面積3平方千米,始建於公元前3300年。

良渚文化的年代為距今5300-4300年,持續發展約1000年,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考古學文化。分布於長江下游一帶,共發現了136個遺址。良渚古城遺址,是長江下游地區首次發現的新石器時代城址,在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發現之前,是中國最大的史前城址,一直被譽為「中華第一城」。

(1)良渚文化遺址擴展閱讀:

2018年1月26日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致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正式推薦「良渚古城遺址」作為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

良渚古城的普通居民住在城的外圍,貴族住在城中央的30萬平方米的莫角山土台上。除了莫角山巨型台址,良渚古城中部位置還有中國新石器時代末期最高等級墓葬——反山墓地。

㈡ 良渚文化時期出現的早期國家有哪些

良渚文化代表遺址為良渚遺址,距今5300-4300年。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區在錢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而遺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區則在錢塘江流域的東北部、東部。該文化遺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冠形器、玉鐲.

㈢ 良渚文化遺址的主要遺存是____________。

良渚遺址1936年後開始被慢慢發掘。良渚遺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瓶窯鎮內,總佔地面積3平方千米,始建於公元前3300年。

良渚文化的年代為距今5300-4300年,持續了將近1000年,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考古學文化。
良渚文化一共發現了136個遺址。良渚古城遺址,是長江下游地區首次發現的新石器時代城址,在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發現之前,是中國最大的史前城址,一直被譽為「中華第一城」。良渚古城外圍水利系統是迄今所知中國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壩,良渚古城是中國長江下游環太湖地區的一個區域性早期國家的權力與信仰中心。

㈣ 良渚文化遺址的歷史意義

良渚文化是我國長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是新石器時代文化
,因發現於浙江餘杭良渚鎮而得名,距今約5300─4000年
,經半個多世紀的考古調查和發掘,初步查明遺址分布於太湖地區。在餘杭市良渚、安溪、瓶窯三個鎮地域內,分布著以莫角山遺址為核心的50餘處
良渚文化遺址,有村落、墓地、祭壇等各種遺存,內涵豐富,范圍廣闊,遺址密集。八十年代以來,反山、瑤山、匯觀山等高台
土冢與祭壇遺址相復合。良渚文化時期的城址發掘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一項課題,它關繫到國家的起源。良渚城
柱形玉器
新石器時代良渚牆的發現讓人更加確信中華文明至少誕生於距今5300年至4300年之前。良渚文化一向被譽為「文明的曙光」。在中國史前文明的各大遺址中,良渚遺址的規模最大,水平最高。考古人員2007年11月29日在杭州宣布,一座290多萬平方米的5000年前的古城在良渚遺址的核心區域被發現。北京大學教授嚴文明等考古學家指出,這是長江中下游地區首次發現同時代中國最大的良渚文化時期的城址,也是至今所發現的,可稱為「中華第一城」。良渚古城的發現,改變了良渚文化文明曙光初露的原有認識,標志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時期已經進入了成熟的史前文明發展階段。分布於餘杭境內的「良渚遺址群」,是良渚文化的中心。國家文物局指出:良渚遺址群將成為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聖地。
良渚文化延續上千年後突然消失了,後來有學者認為這是過度依賴單一糧食作物稻穀造成的。[2]但若是從遺傳學的角度來看,前述觀點顯然並不能成立。因為在此之後的馬橋文明盡管在文化層面上與良渚時期差異甚大,可這兩個時期的同地居民卻令人出乎意料的擁有著完全一致的獨特遺傳結構,所以較大可能性的排除了自然災害所帶來的劫難。並進一步以此來判斷,其文明程度在末期的急遽衰退更有可能是由人文因素所造成的,例如遭受到同一時期境外不同文明的毀滅性入侵及征服,從而致使當地的原有文明體系產生了巨大的轉變。

㈤ 長江沿岸最大的良渚文化遺址是個什麼樣的存在

良渚文化是距今5300至4000,是一個以陶器為主也有較少玉器的新時期中晚期文化,良渚文化因為最開始被發現在良渚,於是被命名為良渚文化。該文化遺址是長江流域出現的最大的文化遺址,跨越浙江、江蘇、上海三省,出土了大批的玉器,包括三叉形玉器、玉鐲、玉管等,還有各種出土陶器也十分精美。

高城墩遺址作為長江沿岸最大的良渚文化遺址,不僅使人們發掘了大量的精美文物,也間接證明了良渚文化,不僅僅只有一個建築中心的特點,高城墩也成為中國現代發現的最重要文化遺址之一。

㈥ 良渚文化起源於哪裡

良渚文化遺址發現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實際上是餘杭的良渚、瓶窯、安溪三鎮之間許多遺址的總稱。屬於新石器時期,約為距今5300年至4200年前,分布的中心地區在太湖流域,而遺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區則在太湖流域的東北部、東部和東南部。

㈦ 從留下南去良渚文化遺址怎麼去

公交線路:306路 → 91路 → 348路快線,全程約34.7公里
1、從留下南步行約10米,到達留下南站
2、乘坐306路,經過12站, 到達炮台新橋站
3、步行約840米,到達古墩路平安橋站
4、乘坐91路,經過12站, 到達汽車北站(莫干山路)站
5、乘坐348路快線,經過10站, 到達夢溪大橋南站(也可乘坐348路)
6、步行約440米,到達良渚古城遺址

㈧ 良渚文化憑什麼說是5000年前的遺跡有人說像西周早期的文明

良渚文化的年代是根據碳14技術判斷出來的,比其它方法更准確。

㈨ 誰發現了良渚遺址誰命名了良渚文化

1936年,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館的施昕更先生首先在良渚鎮一帶發現並發掘了多處史前遺址。夏鼐先生正式提出「良渚文化」的名稱。

遺址特點:

1、良渚遺址空間布局上以城址為核心,分等級墓地分布於城址東北約5公里的瑤山以及城址內的反山、姜家山、文家山、卞家山等台地,城址北面2公里至西面11公里范圍內則分布著外圍水利系統。

2、城址是良渚古城遺址的核心,北、西、南三面被天目山余脈圍合。長命港、鍾家港等古河道逶迤穿過這片城址,與城址內外星羅棋布、縱橫交錯的河流湖泊,共同形成了山環水抱的選址特徵。

研究價值:

1、良渚遺址所反映出來的「良渚精神」,是中國文明傳統的部分之一,開創了曾經盛極一時的「良渚社會」。

2、良渚遺址可實證中華文明的發展特徵—多元一體,並真實、完整地保存,它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具有傑出代表性的東亞地區史前大型聚落遺址。

(9)良渚文化遺址擴展閱讀

歷史意義:

1、良渚文化以神人獸面紋為代表的紋飾和成組使用的固定形器、具有象形和表意功能的刻畫符號所反映的文化形態,對後來中國社會意識和思維的發展影響深遠。

2、良渚古城的發現,改變了良渚文化文明曙光初的原有認識,標志5000年前的良渚新石器時代人類文化時期已經進入了成熟的史前文明發展階段。

3、良渚文化規模農業和大型營建工程顯示當時社會剩餘勞動空前增多。社會財富的非平均分配導致社會分化日益加劇並成為普遍現象,使顯貴者階層、准國家制度形成,露出後來中國宗法政治之端倪。

參考資料

網路-良渚遺址

網路-良渚文化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