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限嶺遺址
① 中國萬里長城到底有多長
國家文物局2012年宣布中國歷代長城總長度為21196.18千米,分布於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陝西、甘肅、青海等15個省區,包括長城牆體、壕塹、單體建築、關堡和相關設施等長城遺產43721處。
(1)鴨限嶺遺址擴展閱讀:
長城(Great 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
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發生在首都鎬京(今陝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於此。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築進入第一個高潮,但此時修築的長度都比較短。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明朝是最後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築。
長城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期中陝西省是中國長城資源最為豐富的省份,境內長城長度達1838千米 。根據文物和測繪部門的全國性長城資源調查結果,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超過2.1萬千米。
1961年3月4日,長城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長城_網路
② 祖國的大好河山有哪些
有:峨眉山、廬山、太白山、黃河、長江、拉薩河等。
1、西藏拉薩河
拉薩河發源於海撥5020米的米拉雪山,沿途流經墨竹工卡縣、達孜縣,最後經過拉薩市,在拉薩市南郊匯入雅魯藏布江。
拉薩河是拉薩市的母親河,對拉薩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拉薩市民很熱愛這條河,每到周未或節假日。
成群結隊的拉薩人或開車或步行到拉薩河的沿岸、河谷,搭上帳篷,或釣魚、或戲水、或沐浴,喝著酥油茶,吃著從家裡帶來的各種美食,盡情享受拉薩的燦爛陽光與閑情逸致,很像漢族的野炊。
2、峨眉山
峨眉山(Mount Emei)位於中國四川省樂山市峨眉山市境內,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勢陡峭,風景秀麗,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稱。
山上的萬佛頂最高,海拔3099米,高出峨眉平原2700多米。《峨眉郡志》雲:「雲鬘凝翠,鬒黛遙妝,真如螓首蛾眉,細而長,美而艷也,故名峨眉山。」
峨眉山處於多種自然要素的交匯地區,區系成分復雜,生物種類豐富,特有物種繁多,保存有完整的亞熱帶植被體系,有植物3200多種,約佔中國植物物種總數的1/10。
峨眉山還是多種稀有動物的棲居地,動物種類達2300多種。山路沿途有較多猴群,常結隊向遊人討食,為該山一大特色。
3、太白山
太白山,秦嶺山脈最高峰,也是青藏高原以東第一高峰,如鶴立雞群之勢冠列秦嶺群峰之首。自古以來,太白山就以高、寒、險、奇、富饒、神秘的特點聞名於世、稱雄華中。
太白山是渭河水系和漢江水系分水嶺最高地段,具低山、中山、高山等地貌類型,界限清楚、特點各異,特別是第四紀冰川活動所雕琢的各種地貌形態保留完整、清晰可辨。
4、黃河
黃河,中國北部大河,全長約5464公里,流域面積約752443平方公里。世界長河之一,中國第二長河。
黃河北源發源於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支脈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發源於巴顏喀拉山支脈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發源於星宿海西的約古宗列曲。
呈「幾」字形,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最後流入渤海。
黃河中上游以山地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為主。由於河流中段流經中國黃土高原地區,因此夾帶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稱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國歷史上,黃河下游的改道給人類文明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黃河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中國人稱其為「母親河」。每年都會生產十六億噸泥沙,其中有十二億噸流入大海,剩下四億噸長年留在黃河下游,形成沖積平原,有利於種植。
5、廬山
廬山,又名匡山、匡廬,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市境內。介於東經115°52′—116°8′,北緯29°26′—29°41′之間。東偎婺源、鄱陽湖,南靠滕王閣,西鄰京九鐵路大通脈,北枕滔滔長江。長約25千米,寬約10千米,主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山體呈橢圓形,典型的地壘式塊段山。
廬山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是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中華十大名山、中國最美十大名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四大避暑勝地、首批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
廬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間散布岡嶺26座,壑谷20條,岩洞16個,怪石22處。水流在河谷發育裂點,形成許多急流與瀑布,瀑布22處,溪澗18條,湖潭14處。最為著名的三疊泉瀑布,落差達155米,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之美句。
③ 濟南的歷史遺跡 作文
城子崖遺址----恢復了一段歷史本來面貌,「鵝鴨城」的傳說更令人深思:
4000多年前,山東章丘這片土地上就有一座很氣派的城市,黑如漆、亮如鏡、薄如紙、硬如瓷的陶器,預決吉凶的卜骨,夯實的的城牆等等,都說明這里曾經是一個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的中心……
1928年4月4日,當時還是清華學校國學研究院學生的山東籍學者吳金鼎來到平陵進行考古調查。平陵在章丘龍山東北,早在春秋時期就是一個重要的城邑。吳金鼎登上高阜東眺,一個長方形小城垣狀台城映入眼簾,這就是城子崖,當地人俗稱「鵝鴨城」。說起鵝鴨城,相傳是養鵝鴨的地方:唐初,唐太宗五子李佑被任命為齊州都督,李佑驕奢淫逸,特別喜歡斗鴨、斗鵝,在平陵養了許多善斗的鴨鵝,老百姓就諷刺這里叫鵝鴨城。「養鵝鴨何必建城?」吳金鼎帶著這樣的疑問開始了一段不尋常的考古。
歷史在城子崖改寫
吳金鼎在城子崖西面的斷崖上看到火燒的痕跡裸露於光天化日之下,土裡有陶片、貝殼和動物的骨頭,隨手挖幾下,竟挖出兩枚粗糙的骨針,再細察土層,不見金屬、瓷器碎片,更無煤渣,吳金鼎意識到這是一處遠古文化遺址。隨後的1930年和1931年,中國第一代考古學家兩次對城子崖遺址進行了大規模的科學發掘,一個以磨光黑陶為主要特徵、被命名為「龍山文化」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在沉睡了4000多年之後又重新展現在世人面前。這一發現,證明中國東部在4000多年前存在著一個土生土長、不同於彩陶文化的黑陶文化。
20世紀20年代,國外考古學家根據仰韶文化的彩陶與中亞和遠東的彩陶有近似之處,提出了中國史前文化西來說的假說,有意無意地對中國古代文明進行貶低,不是將中華文明的歷史估計過短,就是將中華文明的高度估價過低。當這種假說甚囂塵上之時,城子崖考古發現無疑是一道文化宣言,黑陶文化讓「中國文化西來說」不攻自破。當時參加考古發掘的學者無不為之感激涕零,在他們的考古報告中寫道:「我們替中國原始問題的討論找到了一個新的端緒」,「希望由此漸漸地上溯中國文化的原始,下釋商周歷史的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田野考古工作也因此得到了一個可循的軌道」。在城子崖遺址田野發掘和資料整理中,剛剛步入這一領域的中國考古學家在掌握和運用地層學和類型學方法的能力上有了突進式的提高,把中國近代考古學的田野發掘水平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標志著中國近代考古學從齊魯大地上正式起步了。
④ 求吉林省旅遊景點排名,哪些比較值得去
長春凈月潭國家森林公園、長白山、長春世界雕塑公園、偽滿皇宮博物院、吉林省敦化市六鼎山文化旅遊區、值得去的有:
1、長春凈月潭國家森林公園
位於溪流橋至河沿橋段,佔地約1平方公里,主要包括濕地、溢流壩、園林綠化和船台4部分。公園內種植了白樺、雲杉、五角楓、水曲柳、蘆葦、菖蒲、荷花及4萬株綠化喬木,6萬叢灌木,3萬平方米水生植物蘆葦,2萬平方米千屈菜,10萬平方米宿根花卉等植物。高品質的生態濕地景觀,雖為人工,宛若天成。
偽滿皇宮本身的性質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代君主---溥儀充當偽滿洲國傀儡皇帝的宮廷遺址,是日本侵略中國東北、炮製偽滿洲國並進行殖民統治的歷史見證。偽滿皇宮歷史背景的復雜性、文化內涵的多重性,決定了其性質的獨特性,以及文化資源的稀缺性、世界性和獨有性。
⑤ 廣漢三星堆遺址附近河流
三星堆古遺址位於四川省廣漢市西北的鴨子河南岸,鴨子河又名湔江,因每年冬季有成千上萬只來自北方的雁形目候鳥(俗稱野鴨子)在此越冬而得名。鴨子河濕地是各種水禽在成都平原最重要的越冬地之一,其數量和種類都比較豐富,在生物多樣性保護及營造景觀方面有其獨特而不可替代的地位。
⑥ 萬里長城 資料簡介
長城(Great 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奇跡。自秦朝開始,修築長城一直是一項大工程。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佔全國人口的1/20,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嶺、峭壁深壑。可以想像,沒有大量的人群進行艱苦的勞動,是無法完成這項巨大工程的。
長城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
其中陝西省是中國長城資源最為豐富的省份,境內長城長度達1838千米。根據文物和測繪部門的全國性長城資源調查結果,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超過2.1萬千米。
(6)鴨限嶺遺址擴展閱讀:
長城長度
由於年代久遠,早期各個朝代的長城大多數都殘缺不全,保存得比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長城,所以人們一般說的長城指的是明長城,所稱長城的長度,也就的是明長城的長度。
國家文物局和國家測繪局2009年4月18日聯合公布,明長城東起遼寧虎山,西至甘肅嘉峪關,從東向西行經遼寧、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內蒙古、陝西、寧夏、甘肅、青海十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56個縣域,總長度為8851.8千米。經過壕塹359.7千米,自然天險2232.5千米。
⑦ 介紹香港的資料
香港(Hong Kong),簡稱「港」(HK),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
位於中國南部、珠江口以東,西與中國澳門隔海相望,北與深圳市相鄰,南臨珠海市萬山群島。區域范圍包括香港島、九龍、新界和周圍262個島嶼,陸地總面積1106.34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648.69平方公里。
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842-1997年間曾為英國殖民地。二戰以後,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不僅躋身「亞洲四小龍」行列,更成為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
中央擁有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香港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並享受外交及國防以外所有事務的高度自治權,以「中國香港」的名義參加眾多國際組織和國際會議。「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中國政府的基本國策。
香港是一座高度繁榮的自由港和國際大都市,與紐約、倫敦並稱為「紐倫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重要的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也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和最具競爭力城市之一,在世界享有極高聲譽,被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第三位。
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把華人智慧與西方社會制度的優勢合二為一,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及完善的法治聞名於世,有「東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購物天堂」等美譽。
(7)鴨限嶺遺址擴展閱讀
香港的名稱來歷:
說法一:香港的得名與香料有關。
宋元時期,香港在行政上隸屬廣東東莞。從明朝開始,香港島南部的一個小港灣,為轉運南粵香料的集散港,因轉運產在廣東東莞的香料而出了名,被人們稱為「香港」。
據說那時香港轉運的香料,質量上乘,被稱為「海南珍奇」,香港當地許多人也以種香料為業,香港與其種植的香料一起,名聲大噪,也就逐漸為遠近所認可。
不久這種香料被列為進貢皇帝的貢品,並造就了當時鼎盛的制香、運香業。可後來,村裡人不肯種植了,香料的種植和轉運也就逐漸消失,但香港這名稱卻保留了下來。
說法二:香港是一個天然的港灣,附近有溪水甘香可口,海上往來的水手,經常到這里來取水飲用,久而久之,甘香的溪水出了名,這條小溪,也就被稱為「香江」,而香江入海沖積成的小港灣,也就開始被稱為「香港」。
有一批英國人登上香港島時就是從這個港灣上岸的,所以他們也就用「香港」這個詞來命名整個島嶼。直到今天,「香江」仍然是香港的別稱。
盡管有不同的說法,但可以大致肯定的是,香港這地名最早出現在明朝,它最初是指今天香港島上的一個小港灣、小村落,後來才擴大為對整個島嶼(香港島)的稱呼,最後,到了19世紀初,才成了被英國殖民主義者佔領的整個地區的統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