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英雄
㈠ 西游記塑造了誰,怎樣的英雄形象
孫悟空
孫悟空生性聰明、活潑、忠誠、嫉惡如仇,在中國民間文化中成為了機智與勇敢的化身,中國人將他奉為神明。
㈡ 西遊記主要人物形象
1、孫悟空(心猿):孫悟空又名孫行者、悟空,被花果山眾妖尊為美猴王,玉帝封其為「齊天大聖」。嫉惡如仇、神通廣大,機智勇敢、廣結朋友、急躁但有正義感、重感情、講義氣。
花果山頂有一塊仙石,困長期吸收天真地秀、日月精華,一日從中蹦出一隻石猴。他發現了花果山上的水簾洞,被眾猴尊奉為王,遂稱「美猴王」。他被菩提祖師收為弟子,習得了高強本領,還闖到東海龍宮,強奪了「如意金箍棒」作為自己的兵器。之後他手持金箍棒,自封為「齊天大聖」,大鬧天宮,將十萬天兵天將打得落花流水。
玉帝請來西天如來佛祖解救,如來施法將悟空壓在了五行山下。五百年後,觀音菩薩將悟空度人佛門,讓去西天如來處取佛法真經的大唐高僧唐三藏將他救出。
悟空從此成了唐僧的大徒弟。一路上,他和師弟豬八戒、沙和尚護佑師父跋山涉水,降伏了白骨精、蜘蛛精、牛魔王等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戰勝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成功取到了真經,修成了正果。他本人被如來封為「斗戰勝佛」。
他敢於斗爭、藐視一切封建權威的叛逆精神。孫悟空本是東勝神州傲來國花果山上的一隻石猴子,他出世後,就在仙山福地過著不伏麒麟轄、不伏鳳凰管、又不伏人間王府所拘束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在龍宮,他「唬得老龍王膽戰心驚,小龍子魂飛魄散」;在冥府,他使十殿閻王躬身作揖。
他敢自稱齊天大聖,高喊「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號。大鬧天宮,把那些天兵天將打的落花流水,把玉皇大帝嚇得驚惶失措。平日里高高在上、神聖不可侵犯的水界、冥府、天庭的最高權威,在他面前一個個威風掃地。此外,他還敢於罵如來佛是妖精的外甥,罵觀音菩薩「該她一世無夫」。對人間之王,他更是蔑視。
2、唐僧:俗姓陳,小名江流兒,法號玄奘,號三藏,被唐太宗賜姓為唐。為如來佛祖第二弟子金蟬子投胎。他是遺腹子,由於父母凄慘、離奇的經歷,自幼在寺廟中出家、長大,在金山寺出家,最終遷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戶、修行。唐僧勤敏好學,悟性極高,在寺廟僧人中脫穎而出。最終被唐太宗選定,與其結拜並前往西天取經。
唐僧慈悲心腸,一心向佛,為人誠實善良,也有怯懦的一面。
3、豬八戒(木母):又名豬剛鬣、豬悟能。原為天宮中的「天蓬元帥」,掌管天河水軍。因在王母瑤池蟠桃宴上醉酒,逞雄闖入廣寒宮,企圖調戲霓裳仙子,霓裳再三再四不依從,東躲西藏心不悅,被糾察靈官奏明玉皇,惹怒玉帝,被罰下人間。
但錯投了豬胎,成了一隻野豬,修煉成精,長成了豬臉人身的模樣,擁有投胎前的記憶和玉帝賞賜的兵器。在高老莊搶占高家三小姐高翠蘭,被孫悟空降伏,跟隨唐僧西天取經。最終得正果,封號為「凈壇使者」。
為人好吃懶做,憨厚,膽小,且貪圖小便宜、好色,但他又是富有喜劇色彩的,而且有時也立有功勞。它咬殺母豬,打死群彘,又招贅到福陵山雲棧洞的卯二姐,想不到一年卯二姐卻死了,只留下一個洞府給他。至此棲身雲棧洞,自稱「豬剛鬣」。
唐僧西去取經路過高老莊,在雲棧洞與孫悟空大戰,聽說唐僧之名,前去拜見。被唐僧收為二徒弟後,為讓其繼續戒五葷三厭,唐僧給他起了個別名叫「八戒」。八戒從此成為孫悟空的幫手,一路負責挑擔,一同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武器是九齒釘耙。
豬八戒有的是凡夫俗子的人生追求。所以小說當中一而再再而三地渲染強調,豬八戒最大的一個心願就是在高老莊當一個好女婿,守著他的媳婦兒,過一輩子安安逸逸的生活,這就足夠了。他不得已加入了取經的行列,這是上天神佛的安排,同時也是對他以往犯下罪過的懲罰,但肯定不是他個人的意願。
這個和孫悟空不一樣,孫悟空一聽有這么好玩的事情可以做,他就高興地不得了,興高采烈。但是豬八戒絕對不願意,他是被迫參加西天取經的事業。所以取經過程中一遇到艱難險阻,他就立刻提出「散夥」的要求,甚至迫不及待地要打道回府,過自己的小日子去。
小說當中寫到,在取經隊伍這一師三徒的組合當中,豬八戒是最不堅定的一份子,是最不堅定的一份子。他在一路上不斷積攢私房錢,錢沒有地方藏,就藏在大耳朵眼裡,這從好的方面來看是「顧家」的表現,贊點錢回家過日子;但從不好的方面來看,他顯然就是最不堅定,始終想「散夥」的人。
對豬八戒來說,還有一種很簡單的生活的慾望,或者說很強烈的生活的慾望,這個強烈的生活的慾望有兩個字,一個是食,一個是色,這種食色的慾望對豬八戒來說是異常地旺盛,異常強烈的。
這是人生的一個終極的目標,或者說人生目標中最能夠激憤他,最能夠激勵他的一種目標,就是吃得飽,還有色的追求,好食好色。這種食色是人的一種天性,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豬八戒實際上是人性的一種象徵。
4、沙和尚(沙僧):又名沙悟凈、沙僧。原為天宮中的卷簾大將,因在蟠桃會上打碎了琉璃盞,惹怒玉皇大帝,被貶入人間,在流沙河畔當妖怪,受萬箭穿心之苦。後被唐僧師徒收服,一路主要負責牽馬。得成正果後,被封為「金身羅漢」。為人忠厚老實、任勞任怨。
5、白龍馬(玉龍):又名玉龍(小龍王)。白龍馬本是西海龍王三太子,因縱火燒毀玉帝賞賜的明珠而觸犯天條,要被斬首。
幸虧大慈大悲的南海觀世音菩薩出面,才倖免於難,被貶到蛇盤山等待唐僧西天取經。無奈他不識唐僧和悟空,誤食唐僧坐騎白馬,後來被觀世音菩薩點化,鋸角退鱗,變化成白龍馬,皈依佛門,取經路上供唐僧坐騎,任勞任怨,歷盡艱辛,終於修成正果,取經歸來,被如來佛祖升為八部天龍馬。
主要配角:
1、觀世音菩薩:相貌端莊慈祥,經常手持凈瓶楊柳,具有起死回生的神奇法力,也是如來佛祖得意的徒弟之一。他大慈大悲,普救人間災難。在人們遇到災難時,只要念其名號,他就可以聽見世上苦難的聲音,所以稱觀世音。唐僧師徒西天取經路上,孫悟空毀傷鎮元大仙的人參果樹無法醫活,只好請觀世音菩薩幫忙。
只見觀音菩左手持凈瓶,右手持楊柳枝,稍蘸甘露,就使人參果樹死而回生。他在唐僧取經路上,幫助孫悟空收服紅孩兒、天蓬元帥、西海龍王三太子等等,才使唐僧師徒到西天取得真經,是使人間萬民得到慈愛、平安、幸福的救世主。
2、菩提祖師:住在靈山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是傳授美猴王孫悟空武藝的師傅,對三教九流,長生之術,七十二變、騰雲駕霧等樣樣精通。美猴王剛投到菩提祖師門下,祖師見他天性聰悟,給他取名悟空。
隨後教給孫悟空長生的法術,又教了七十二般變化的本領,再傳授給十萬八千里的筋斗雲。十年功夫的悉心教授,使美猴王從頑劣的凡骨俗胎成為得道的神猴,身上八萬四千根毫毛,根根能隨心變化,為悟空鬧天宮、保唐僧奠定了深厚的武功基礎。
3、玉皇大帝:也叫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皇,簡稱玉皇大帝或玉帝,自幼修行,經歷了三千多年才成金仙,又經過一千五百五十五劫,每劫為十二萬九千六百年,才享受到無極大道,成為掌管天、地、人三界的最高主宰,也被佛教、道教尊為最崇高的神。
玉帝住在金闕雲宮靈霄寶殿,由三十三座天宮、七十二重寶殿組成,手下十代冥王管人間生死;四海龍王管天氣變化;九曜星、五方將、二十八宿、四大天王等等神勇蓋地;太白金星、二郎真君、五方五老各路神仙,個個法力無邊;而且有西天如來佛祖暗中保護。玉帝大慈大悲,也是普救眾生的大救星。
4、王母娘娘:住在瑤池,所以又叫瑤池娘娘。她在瑤池中開蟠桃勝會,宴請各路神仙,不料被齊天大聖孫悟空攪亂了蟠桃勝會。
她種的蟠桃最為神奇,小桃樹三千年一熟,人吃了體健身輕,成仙得道;一般的桃樹六千年一熟,人吃了白日飛升,長生不老;最好的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同壽,與日月同壽。她是天宮最受尊奉的女神仙,在天上掌管宴請各路神仙之職,在人間管婚姻和生兒育女之事。
5、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字長庚,道教創始人,因而稱為太上老君。他住在兜率宮練金丹,常騎青牛。他有個法寶叫金鋼琢,非常厲害,在捉拿大鬧天宮的孫悟空時立下功勞,卻又被他的青牛偷去,在金洞多次斗敗孫悟空、托塔天王、十八羅漢等神仙,最後老君寶扇一扇,收走了金鋼琢,降服了青牛精。他是一個息事寧人,輕易不與人爭斗的老好人。
6、靈吉菩薩:住在小須彌山,法力廣大,手使飛龍寶杖,並有如來賜給的定風珠等寶貝。唐僧取經在黃風嶺被黃毛貂鼠精捉住,孫悟空多次難勝鼠精,經太白金星點化,孫悟空駕筋斗雲請來靈吉菩薩。
靈吉將飛龍寶杖拋起,變成八爪金龍,張開雙爪,捉住妖精,使妖精現出了黃毛貂鼠的本相。後來,唐僧被阻擋在八百里火焰山,鐵扇公主用芭蕉神扇把孫悟空扇得如敗葉殘花,又是靈吉菩薩把定風珠借給悟空,才抵抗了羅剎女的芭蕉扇。
7、南極壽星:是個令人喜愛的老神仙,頭上有個大肉包,手拄蟠龍拐杖,白鹿緊隨身後,供他騎乘。不料這白鹿凡心不滅,趁南極壽星與東華帝君下棋的機會,借著數千年修煉的道行,下到凡間的比丘國,與狐狸精狼狽為奸,將狐狸精變成如花似玉的美女,進獻給國王,自己以國丈自居。
專用小孩心肝作長壽葯引,禍害百姓,結果遇到火眼金睛的孫悟空,難逃劫難,被悟空降服。悟空正要打殺白鹿精時,南極仙翁趕到,命令妖怪現出原形,駝南極壽星回歸仙山。
8、太白金星:姓李,是天界一位頗有名氣的星宿,法力廣大,又比較和善。孫悟空闖地府、鬧龍宮,玉皇大帝正要發兵征討,太白金星替悟空說情,建議封悟空為管理御馬的弼馬溫。孫悟空二反天宮時,又是金星出面為招安使,封悟空為齊天大聖,管理蟠桃園。
後來,在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的路上,長庚星多次暗中幫助師徒四人戰勝黃風怪,掃盪獅駝洞,是個和善的好老頭。
9、鎮元大仙:是地仙之祖,道號鎮元子,住在西牛賀洲的五庄觀上,道術深厚精深,連觀世音菩薩也讓他三分。他種的人參果,九千年成熟一次,聞一聞神奇的人參果,就能活三百六十歲;吃一顆,就能活四萬七千年。鎮元大仙三綹美髯,貌似童顏,手無兵器,只有一隻玉塵麈。
在與孫悟空打鬥中,一隻玉麈抵得住千鈞之力的金箍棒,只兩三個回合,他施展袖裡乾坤的法術,把唐僧師徒連人帶馬裝進袖子里,本領著實厲害。但大仙心胸開闊,氣度不凡,當孫悟空請來菩薩救活人參果樹後,他不記前嫌,與孫悟空結拜為兄弟,並且慷慨舉辦人參果會,用珍貴的人參果宴眾仙和唐僧師徒,頗有大仙氣度。
㈢ 西遊記主要由()()()等三大部分組成
西遊記主要由孫悟空出世、拜師、大鬧天宮等三大部分組成。
《西遊記》全書一百回,從大的結構上看,可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寫了孫悟空出世、拜師、大鬧天宮,將他的反抗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
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寫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經的緣由。
第十三回至最後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寫唐僧西天取經,路上先後收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三個徒弟,並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到了真經,修成了正果。
(3)西遊記英雄擴展閱讀:
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在總體上,孫悟空是一個「古典式英雄」。既是一個充滿游戲精神的可愛英雄,又是一個也會遇到艱難困苦,遭受人生挫折的的英雄。顯然,在被如來佛的魔法鎮壓之後,孫悟空顯明為一個不徹底的英雄和遭遇災難的英雄,身體和精神同時被囚禁。
從具體細節考察,孫悟空是一個神話的虛幻英雄,而且是一個不斷求援的英雄,是必須藉助法術和寶物的英雄,在大鬧天宮之後,他的英雄形象則表現出在對凡人的救助上。
和司馬遷《刺客列傳》中的英雄相比,後者則是充滿歷史理性的英雄,呈現悲劇色彩的英雄,也是道德和倫理意義的英雄,洋溢實踐理性的斑斕光輝,因而是真實的和可敬的英雄。比較之下,孫悟空只能是可愛而不可敬的虛假英雄。
㈣ 《西遊記》中,誰才是真正的英雄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我認為是孫悟空
孫悟空形象的英雄性及其時代意義】
《西遊記》是我國古代一部展現英雄性格發展的光輝著作。提到《西遊記》我們不能不講到孫悟空,就像提到《紅樓夢》我們必須談及王熙鳳一樣。孫悟空對於《西遊記》的重要性,在於他身上英雄性格所具有的無比力量。正是基於這點,才使他成為全書的焦點人物,成為倍受世人關注與討論的對象。孫悟空是一個「大英雄」,「真英雄」,這無庸置疑。至於他是一個怎樣的英雄,給他一個完整而全面的定義,未免太難。由於作品內容,人物,思想的龐雜,加上「西遊」、「神魔」、「詼諧」這道道神秘的面紗,給作品增添的朦朧,迷離和神韻,立場不同,角度各異,得出的結論自然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文藝鑒賞的二度創造性是允許這么做的。是什麼類型的英雄並不是很重要,重要的在於英雄性本身所具有的感召力,啟發力,影響力。要知道一個真正英雄的成長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不經一番寒砌骨,哪得梅花撲鼻香」。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個過程。本文主要從剖析孫悟空英雄性格的成長,成熟,完善,來認識孫悟空崇高的人性美,感受與體味英雄本色背後的英雄意義。
㈤ 王者榮耀都有哪些西遊記英雄
目前來說,我玩過的所了解的主要有孫悟空,豬八戒,哪吒,楊戩,牛魔王,嫦娥,太乙真人,女媧等。後羿也只是提到並沒有實質性的描述
㈥ 翻開《西遊記》,我說:「英雄要有膽識,當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時候,他就是英雄。」 仿寫句子
翻開《水滸傳》,我說:「英雄要有勇氣,當武松在景陽岡上與猛虎搏鬥三百回合的時候,他就是英雄。」
翻開《三國演義》,我說:「英雄要有謀略,當諸葛亮機智地利用草船借來曹軍十萬枝箭的時候,他就是英雄。」
㈦ 水滸傳,三國演義和西遊記誰是真正的英雄
水滸傳真正的英雄是公孫勝,沒有成為政治和權貴的犧牲品。
三國演義真正的英雄是司馬懿,看別人斗來斗去,最後自己的子孫得了江山;
西遊記真正的英雄是如來佛,孫猴子鬧了半天還成了佛家弟子。
㈧ 西遊記的英雄主義色彩
西遊記是一部運用浪漫主義表現手法創造出來的具有深刻的現實主義批判意義的巨著。它以奇詭的想像編織出超人間的神話故事,使廣大讀者為之著迷;同時,故事中隱喻著豐富的社會生活內容,從而賦予了作品很高的思想藝術價值。其主題,主要在於它對封建社會的丑惡現實給予了無情的揭露和辛辣的嘲諷。
㈨ 王者榮耀 西遊記英雄有哪些 西遊記主題英雄是哪幾個
孫悟空吧,最經典代表人物了 實力操作公平對戰,回歸MOBA初心!王者榮耀是會系統默認選擇的,優先攻擊英雄,其次會優先攻擊血量比較低的英雄。這樣操作比較方便,開團直接放技能就行,雖然偶爾還是會空技能,這都是看個人操作了
㈩ <<西遊記>>生動地塑造了什麼英雄形象
通過孫悟空的種種行為和斗爭,以幻化的形式曲折反映現實,從而歌頌勞動人民反對強權、反對暴力、蔑視統治階級的權威,堅決向統治階級作斗爭的反抗精神,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階級的丑惡本質,表現了勞動人民在斗爭中克服困難的堅強信心和征服大自然的偉大氣魄。
唐三藏實際上是個性儒弱,偽善怕死,缺乏超越的理解。他為人雖然善良仁慈,卻不能夠明辨是非,反而屢屢聽信豬八戒的挑撥,誤會能識破妖魔詭計的孫悟空。總是在落入陷阱之後,才大喊「悟空,救我!」。
其實唐僧的形象可以說與傳說的白面書生不謀而合。雖然滿懷理想主義,卻手無縛雞之力,當困難發生的時侯,總是束手無策,坐待外援。而他的迂腐和不明是非真相,似乎在顯現作者對當政者昏庸無能的暗諷。但是若是只以宗教或個人修養的角度來看,唐三藏代表的不是聖僧,反而是凡夫俗子
豬八戒雖然也有法力,但是只能夠三十六變,和悟空相比較就顯得憨蠢笨重,所以他常常被悟空來取笑。因此他常在唐僧的耳邊挑撥悟空的不是,使得悟空受苦。
八戒的特色就是貪吃懶惰,又重視物質享受,遇到困難他就喊散夥,無法堅持到底.在旅途中受到美女和金銀的誘惑,幾乎拋下其他人而中斷修行之路。沒想到那卻是菩薩化身來考驗他的。這些出乖露醜的行為,在吳承恩筆下寫來不批判,只是幽默的嘲諷。而豬八戒也就在一次次的出醜笑料當中,給予讀者對人性貪欲的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