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的成語
① 來源於《西游記》的成語
來源於《西遊記》的成語:
一、安神定魄
釋義:安:安定,安穩;魄:魂魄。指安專定心神,穩定神屬智
出處: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11回:「自服了安神定魄之劑,連進了數次粥湯。」意思是自從喝了安定心神穩定深智的葯劑,連喝了數次粥湯。
示例:賈母叫鴛鴦找些安神定魄的葯,按方吃了。
二、不顧死活
釋義:顧:顧惜,眷顧。不顧自己的生命,比喻拚命
出處: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63回:「這獃子不顧死活,闖上宮殿。」
示例:他們更希望有經驗的人來領導他們,他們原意不顧死活地保衛家鄉。
三、不容分說
釋義:容:允許。指不允許分辯陳說
出處: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59回:「那羅剎不容分說,雙手輪劍,照行者頭上乒乒乓乓,砍上十數下。」
示例:寶釵不容分說,笑灌了湘雲一杯。
四、不識好歹
釋義:歹:壞。不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壞。
出處: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26回:「你這潑猴,不識好歹!」
示例:古書又不是毒葯,竟會這樣胡鬧起來,這明明是不識好歹呀!
五、典身賣命
釋義:典當身體,出賣性命。指奉獻出自己的一切
出處: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40回:「就典身賣命,也酬謝師恩。」
示例:我不需要你「典身賣命」的承諾
② 關於西遊記的俗語和成語
關於西遊記的俗語和成語如下:
1、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明羅貫中《西遊記》第一回
釋義:由於深山裡面沒有歷法,二十四節氣中小寒、大寒已經過去了,還不知新春即將來臨。 指住在窮鄉僻壤的人與世隔絕,不知節令、世事。甲子:天乾地支相配的第一位,這里指歷日。
2、好借好還,再借不難。——明羅貫中《西遊記》第十六回
釋義:向人借東西或借錢,能守信用按期歸還,以後再借就容易了。
3、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明羅貫中《西遊記》第七回
釋義:比喻人也有走好運的時候,不會永遠屈居下位。
4、一客不犯二主 ——明羅貫中《西遊記》第三回
釋義:比喻一件事情由一個人全部承擔,不用麻煩第二人
5、虎落平原被犬欺 ——明羅貫中《西遊記》第二十八回
釋義:比喻英雄在失勢力時,容易得到小人的欺侮。
6、抓耳撓腮
拼音:zhuā ěr náo sāi
釋義:撓:搔。抓抓耳朵,搔搔腮幫子。形容人心裡焦急、苦惱、忙亂時無計可施的樣子。
出處:《西遊記》第二回:「孫悟空在旁聞講,喜得他抓耳撓腮,眉花眼笑。」
譯文:孫悟空在旁邊聽說,高興得抓抓耳朵,搔搔腮幫子,眉開眼笑。
近義詞:擠眉弄眼 左顧右盼,東張西望
用法:作定語;用於人高興、焦急、心煩、心亂等。
例句:姚雲翁就將閣下學問怎樣,品行怎樣,而又通達人情,熟諳世勢怎樣,說得宮保抓耳撓腮,十分喜歡。
7、飄洋過海
讀音:piāo yáng guò hǎi
釋義:渡過海洋。多指去異國他鄉或遠處。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一回:「飄洋過海尋仙道,立志潛心建大功。」
譯文:去異國他鄉尋求仙道,立志用心專一建功立業。
用法:作謂語、賓語;指到異國。
例句:好幾百年以前,大群中國人漂洋過海,幫助當地人民辛勤開辟使之逐漸繁榮起來。
③ 關於《西遊記》的成語有哪些
一、三頭六臂
【全拼】: 【 sāntóuliùbì 】
【釋義】: 三個腦袋,六條胳臂。原為佛家語,指佛的法相。後比喻神奇的本領。
【出處】: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三:「三頭六臂擎天地,忿怒那吒撲帝鍾。」
【例子】: 呂岳在金眼駝上,現出~,大顯神通。(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五十九回)
二、火眼金睛
【全拼】: 【 huǒyǎnjīnjīng 】
【釋義】: 原指《西遊記》中孫悟空能識別妖魔鬼怪的眼睛。後用以形容人的眼光銳利,能夠識別真偽。
【出處】: 元·楊景賢《西遊記雜劇》第三本第九出:「這廝瞞神唬鬼,銅筋鐵骨,火眼金睛。」
【例子】: 只是風攪得煙來,把一雙眼炒紅了,弄做個老害眼病,故喚作~。(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七回)
④ 西遊記的成語
第01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02回 悟徹菩提真妙理 斷魔歸本合元神
第03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
第04回 官封弼馬心何足 名注齊天意未寧
第05回 亂蟠桃大聖偷丹 反天宮諸神捉怪
第06回 觀音赴會問原因 小聖施威降大聖
第07回 八卦爐中逃大聖 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08回 我佛造經傳極樂 觀音奉旨上長安
第09回 陳光蕊赴任遭災 江流僧復仇報本
第10回 老龍王拙計犯天條 魏丞相遺書托冥吏
第11回 游地府太宗還魂 進瓜果劉全續配
第12回 唐王秉誠修大會 觀音顯聖化金蟬
第13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雙叉嶺伯欽留僧
第14回 心猿歸正 六賊無蹤
第15回 蛇盤山諸神暗佑 鷹愁澗意馬收韁
第16回 觀音院僧謀寶貝 黑風山怪竊袈裟
第17回 孫行者大鬧黑風山 觀世音收伏熊羆怪
第18回 觀音院唐僧脫難 高老莊行者降魔
第19回 雲棧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經
第20回 黃風嶺唐僧有難 半山中八戒爭先
第21回 護法設庄留大聖 須彌靈吉定風魔
第22回 八戒大戰流沙河 木吒奉法收悟凈
喜不自勝 抖擻精神 榮歸故里 光天化日 膽戰心驚 地動山搖 搖身一變 三頭六臂 火眼金睛 耳紅面赤 死心塌地 真情實意 金蟬脫殼 深謀遠慮 腳踏實地 戰戰兢兢 咬牙切齒 花言巧語 半途而廢 如入無人無境 魂飛魄散 大驚失色 海角天涯 凶多吉少 神通廣大 作惡多端 不分勝負 棋逢對手 目不轉睛
一本正經, 萬事不求人, 好自為之. 黃河之上水天來,
源遠流長, 五彩雲霞空中飄, 天真爛漫. 三人工作兩人干, 一不做二不休,欲將心事付瑤琴, 手下留情. 此地無銀三百兩,不打自招 大逆不道
⑤ 西遊記的成語大全
花容月貌、
一物降一物、
火眼金睛、
斬盡殺絕、
左鄰右舍、
風輕雲淡、
懵懵懂懂、
人不可貌相、
騰雲駕霧、
事不過三、
心灰意冷、
情投意合、
齜牙咧嘴、
心神不寧、
胡說八道、
樹大招風、
冒名頂替、
一望無際、
虛情假意、
趁火打劫、
無拘無束、
提心吊膽、
相貌堂堂、
真人不露相、
念念有詞、
流星趕月、
半路出家、
扭扭捏捏、
大顯神通、
講經說法
⑥ 西遊記的成語
唐僧的愚昧無能和固執
1. 第24回:那長老見了,戰戰兢兢,遠離三尺道:「善哉,善哉!今歲倒也年豐時稔,怎麼這觀里作荒吃人?這個是三朝未滿的孩童,如何與我解渴?」……明月上前道:「老師,此物叫做『人參果』,吃一個兒不妨。」三藏道:「胡說,胡說!他那父母懷胎,不知受了多少苦楚,方生下。未及三日,怎麼就把他拿來當果子?」清風道:「實是樹上結的。」長老道:「亂談,亂談!樹上又會結出人來?拿過去,不當人子!」
2. 第27回:唬得個長老戰戰兢兢,口中作念道:「這猴著然無禮!屢勸不從,無故傷人性命!」…… 三藏自此一言,就是晦氣到了:果然信那獃子攛唆,手中捻訣,口裡念咒……唐僧道:「我命在天,該那個妖精蒸了吃,就是煮了,也算不過。終不然,你救得我的大限? 你快回去!」
3. 第27回:唐僧一見,驚下馬來,睡在路旁,更無二話,只是把緊箍兒咒顛倒足足念了二十遍。……唐僧道:「這個猴子胡說!就有這許多妖怪!你是個無心向善之輩,有意作惡之人,你去罷!」……那唐僧在馬上,又唬得戰戰兢兢,口不能言。……唐僧聞說,倒也信了……唐僧果然耳軟,又信了他,隨復念起。……唐僧見他言言語語,越添惱怒,滾鞍下馬來,叫沙僧包袱內取出紙筆,即於澗下取水,石上磨墨,寫了一紙貶書,遞於行者道:「猴頭!執此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與你相見,我就墮了阿鼻地獄!」 ……唐僧轉回身不睬,口裡唧唧噥噥的道:「我是個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禮!」
4. 第40回:長老大驚道:「徒弟呀,這半山中,是那裡甚麼人叫?」……長老道:「徒弟,這個叫聲,不是鬼魅妖邪;若是鬼魅妖邪,但有出聲,無有回聲。你聽他叫一聲,又叫一聲,想必是個有難之人,我們可去救他一救。」……長老又懷怒道:「這個潑猴,十分弄我!正當有妖魔處,卻說無事;似這般清平之所,卻又恐嚇我,不時的嚷道有甚妖精。虛多實少,不管輕重,將我搊著腳,捽下馬來,如今卻解說甚麼過路的妖精。假若跌傷了我,卻也過意不去!這等,這等!」……三藏大怒,哏哏的,要念緊箍兒咒,卻是沙僧苦勸,只得上馬又行。 還未曾坐得穩,只聽又叫「師父救人啊!」長老抬頭看時,原來是個小孩童,赤條條的,吊在那樹上,兜住韁,便罵行者道:「這潑猴多大憊懶!全無有一些兒善良之意,心心只是要撒潑行凶哩!我那般說叫喚的是個人聲,他就千言萬語只嚷是妖怪!你看那樹上吊的不是個人么?」
5. 第65回:只聽得山門里有人叫道:「唐僧,你自東土來拜見我佛,怎麼還這等怠慢?」三藏聞言即便下拜……原來是三藏聲音,哭道:「悟空啊!我—— 自恨當時不聽伊,致令今日受災危。金鐃之內傷了你,麻繩捆我有誰知。四人遭逢緣命苦,三千功行盡傾頹。何由解得哈屮難,坦盪西方去復歸!
……
分析:
唐僧,千個人對於他就有千種看法。有人認為他有膽識,認為他有才華,認為他很勇敢,認為他很虔誠;也有人認為他很膽小,很怯弱,很愚蠢。但是現在,我要說的只是我心目中的唐朝聖僧唐三藏。
他固然有著他的優點:他懂禮儀,有才華,存慈心,明目標……可是,他也有著不能掩飾的缺陷:不識人才、愚昧無知、固執耳軟……
在第24回中明月清風為他獻上了觀內異寶人參果,但固執的唐僧不論明月和清風如何解釋,堅持認為樹上是接不出「人」的,這個是不滿三天的小兒,出於出家人的「不殺生」和「慈悲」,他堅持不去食用。他又是不識珍寶又是愚昧可笑。
第27回,他肉眼凡胎,不辨妖怪。明顯是孫悟空救了他,他卻愚蠢的認為行者是濫殺無辜。看見那妖怪的假屍首,他又被嚇的戰戰兢兢。好容易相信了悟空的話,卻被八戒的蠢話唬的耳軟,念起了緊箍咒。最後,他還固執的說什麼我要死就一定會死,你要救也救不得。明明從話中已經聽出來他知道悟空救了他,還頑固的這么說。實在是令人哭笑不得。
俗話說過一過二不過三,你說唐僧被白骨精唬了三次了,看見那屍體嚇了三次,他該相信孫悟空了吧?可不!第三次,他看見了那堆白骨,被行者一說總算是確信那是妖怪,又經不得八戒的一派胡言,再頑固地念起了緊箍咒。他還給自己的愚昧無知愚蠢的加上了「帽子」,說悟空是無心向善。最後,他索性舍棄了悟空。後來,在介紹自己的徒弟是悟能成了大徒弟,悟凈成了二徒弟。而悟空呢?一直保護三藏的行者被固執的唐僧愚蠢的舍棄了。
再後來,他遇紅孩兒,遇後來的等等想要吃了他的變換過的妖怪時,那次不是愚蠢的善心大發,好心的悟空去除妖還被他固執的想法所訓斥。這,難道不能令人看出他的愚昧和固執么?
還有,在閱讀西遊記的許多時候,我們都發現唐僧對於孫悟空和豬八戒這兩人是奈何不了的。特別是孫悟空,唐僧除了使用緊箍咒以外很難使他聽從自己的話。或者說懲罰行者唐僧除了用緊箍咒之外救沒有別的辦法了。雖然悟空的確是不服管教,但是這也看出了唐僧的無能:他除了依靠外力完全沒有辦法使得他的徒弟服從。況且在遭遇災難的時候他除了怪罪他的徒弟就是在那裡哭訴,完全沒有想過也沒有能力去改變。這,不也說明了他的無能嗎?
然而,我們並不能就這樣給唐三藏定義為愚昧固執無能。畢竟,所有人都不是一面的。縱觀全書,關於他的種種優點也是不可磨滅的。他對佛家的虔誠對世人的慈悲和對於取經的目標還不動搖也是我們所稱贊的。於是乎,一個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唐僧便從紙上躍然而起活在了人們的心中。
西遊記中的描寫環境詩詞
第20回:三藏道:「你看這風:巍巍盪盪颯飄飄,渺渺茫茫出碧霄。過嶺只聞千樹吼,入林但見萬竿搖。岸邊擺柳連根動,園內吹花帶葉飄。收網漁舟皆緊纜,落篷客艇盡拋錨。途半征夫迷失路,山中樵子擔難挑。仙果林間猴子散,奇花叢內鹿兒逃。崖前檜柏顆顆倒,澗下松篁葉葉凋。播土揚塵沙迸迸,翻江攪海浪濤濤。」
第21回:他兩個也不管有路無路,漫草而行,直至那家門首,但見:紫芝翳翳,白石蒼蒼。紫芝翳翳多青草,白石蒼蒼半綠苔。數點小螢光灼灼,一林野樹密排排。香蘭馥郁,嫩竹新栽。清泉流曲澗,古柏倚深崖。地僻更無遊客到,門前惟有野花開。
第28回:這大聖倍加凄慘,有一篇敗山頹景的古風為證,古風雲:回顧仙山兩淚垂,對山凄慘更傷悲。當時只道山無損,今日方知地有虧。可恨二郎將我滅,堪嗔小聖把人欺。行凶掘你先靈墓,無干破爾祖墳基。滿天霞霧皆消盪,遍地風雲盡散稀。東嶺不聞斑虎嘯,西山那見白猿啼?北溪狐兔無蹤跡,南谷獐豝沒影遺。青石燒成千塊土,碧砂化作一堆泥。洞外喬松皆倚倒,崖前翠柏盡稀少。椿杉槐檜栗檀焦,桃杏李梅梨棗了。柘絕桑無怎養蠶?柳稀竹少難棲鳥。峰頭巧石化為塵,澗底泉干都是草。崖前土黑沒芝蘭,路畔泥紅藤薜攀。往日飛禽飛那處?當時走獸走何山?豹嫌蟒惡傾頹所,鶴避蛇回敗壞間。想是日前行惡念,致令目下受艱難。
第32回:巍巍峻嶺,削削尖峰。灣環深澗下,孤峻陡崖邊。灣環深澗下,蕊只聽得唿喇喇戲水蟒翻身;孤峻陡崖邊,但見那
⑦ 西遊記的成語有哪些
庸醫殺人
庸醫:醫術低劣的醫生。醫術低劣的醫生誤用葯物而害專人性命。
壓雪求屬油 比喻難以作到的事。
養老送終 同「養生送死」。
揚威耀武 見「揚威曜武」。
咬定牙關 亦作「咬定牙根」。形容下定決心,堅忍不拔。
杳無人煙 謂僻遠無人居住。形容荒涼,偏僻。
一般無二 完全一樣,沒有一點兒不同。
一毫不差 完全相同,沒有一點差異。
一來一往 形容動作的反復或交替。
一門同氣 謂同門兄弟。
一通百通
通:通曉。一個主要的弄通了,其它的自然也都會弄通。
一物降一物 指有一種事物,就會有另一種事物來制服它。
一心同體 猶言同心同德。
怡顏悅色 猶和顏悅色。
油嘴油舌 形容說話油滑輕浮。
運蹇時乖 謂時運不佳,處於逆境。
眼花雀亂 形容看見美色或繁復新奇的事物而感到迷亂。
⑧ 西遊記四字成語大全
1.三頭六臂 (sān tó liù bì) :三個腦袋,六條胳臂。原為佛家語,指佛的法相。後比喻神奇的本領。(第七回:他即搖身一變,變作三頭六臂;把如意棒幌一幌變作三條……) 2. 喜不自勝 (xǐ bù zì shèng) :勝:能承受。喜歡得控制不了自己。形容非常高興。(第一回:石猴喜不自勝,急抽身往外便走……) 3. 搖身一變 (yáo shēn yī biàn):舊時神怪小說中描寫有神通的人能用法術一晃身子就改變自己本來的模樣。現用來形容人不講道義原則,一下子來個大改變。(第七回:他即搖身一變,變作三頭六臂;把如意棒幌一幌變作三條……) 4. 火眼金睛 (huǒ yǎn jīn jīng):原指《西遊記》中孫悟空能識別妖魔鬼怪的眼睛。後用以形容人的眼光銳利,能夠識別真偽。(第九十八回:行者火眼金睛,早已認得是接引佛祖……) 5. 魂飛魄散 (hún fēi pò sàn):嚇得連魂魄都離開人體飛散了。形容驚恐萬分,極端害怕。(第三回:唬得老龍王膽戰心驚,小龍子魂飛魄散;龜鱉黿鼉皆縮頸,魚蝦鰲蟹盡藏頭。) 6. 地動山搖 (dì dòng shān yáo):地震發生時大地顫動,山河搖擺。亦形容聲勢浩大或斗爭激烈。(第四回:這場斗,真是個地動山搖,好殺也。) 7.抖擻精神 (dǒu sǒu jīng shén):振作起精神。(第二十回:此時八戒抖擻精神,那怪敗下陣去。) 8.膽戰心驚 (dǎn zhàn xīn jīng) :戰:通「顫」,發抖。形容十分害怕。(第三回:唬得老龍王膽戰心驚,小龍子魂飛魄散;龜鱉黿鼉皆縮頸,魚蝦鰲蟹盡藏頭。) 9.光天化日 (guāng tiān huà rì) :光天:最大的天,大白天;化日:生長萬物的太陽。原形容太平盛世。後比喻大家看得非常清楚的場合。(第三回:果然那廂有座城池,六街三市,萬戶千門,來來往往,人們都在光天化日之下。) 10.死心塌地 (sǐ xīn tā dì) :原指死了心,不作別的打算。後常形容打定了主意,決不改變。
⑨ 出自《西遊記》的成語有哪些
喜不自勝
抖擻精神
榮歸故里
光天化日
膽戰心驚
地動山搖
搖身一變
三頭六臂
火眼金睛
耳紅面赤
死心塌地
真情實意
金蟬脫殼
深謀遠慮
腳踏實地
戰戰兢兢
咬牙切齒
花言巧語
半途而廢
如入無人無境
魂飛魄散
大驚失色
海角天涯
凶多吉少
神通廣大
作惡多端
不分勝負
棋逢對手
目不轉睛
風調雨順
馬不停蹄
劃地為牢
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不可數計
拔刀相助
毛骨悚然
巍然不動
進退兩難
假意虛情
言而無信
未卜先知
魂不附體
杳無人煙
狼蟲虎豹
運走高飛
斬草除根
隱姓埋名
眉頭一皺,計上心頭
里應外合
千方百計
⑩ 出自《西遊記》的成語有哪些
出自《西遊記》的成語有:
光天化日
火眼金睛
三頭六臂
金蟬脫殼版
耳紅面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