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三國遺址

三國遺址

發布時間: 2020-11-24 19:37:47

1. 合肥三國遺址公園的介紹

合肥三國新城遺址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安徽省乃至全國保存較好、極具史學價值和軍事研究價值的三國文化遺產。

2. 三國時期遺址

四川多。。全是蜀漢的
成都境內除武侯祠外其他三國文化遺跡
(一)、市區:
1.衣冠廟/在武侯祠南約1.5公里處,其得名源於此地原有關羽衣冠墓。
2.桓侯巷/成都萬里橋和衣冠廟之間原有一座墓,人們認為是桓侯墓,墓所在的巷道也被成為桓侯巷。
3.萬里橋/成都南門原大橋名叫萬里橋,其橋為秦國蜀郡太守李冰所建。自三國後,人們一直稱其為萬里橋。此橋今已不存。
4.諸葛井/成都江南館街有一井,人們稱為諸葛井,相傳為諸葛亮所開鑿。井旁曾修有諸葛祠,現井、祠皆毀。
5.龍泉洛帶鎮/相傳劉禪在此落玉帶於井。
6.黃龍溪/相傳劉備稱帝時,此地出現黃龍。
7.黃忠墓/成都西郊在清道光年間曾發現一塊石碑,上刻有「黃剛侯諱漢升之墓」,於是人們在此修建了黃忠祠,塑黃忠像。「文革」中黃忠祠、墓被毀。
8.洗馬塘/在成都市和平街小學內。塘邊相傳為趙雲住地遺址,而池塘就是趙雲洗戰馬的地方,清初,塘邊尚有「漢順平侯洗馬池」的刻石。現塘池被填平。
9.向寵墓/原在成都市城北公園內,現已不存。
10.九里堤/成都金牛區和平鄉九里村,殘存有一條長2000多米、寬7~8米的土埂,這就是人們稱為九里堤或者諸葛堤的遺跡。諸葛亮當年為發展經濟,防禦水害,提高糧食產量,住持修建了這條攔水堤壩。宋代太守劉熙曾重修,並在堤旁修諸葛廟,現已不存。
11.張飛營/在成都龍泉驛區。這里原為漢、唐時期的古驛站,張飛營遺址就在驛站口旁邊的山上。遺址面積約一平方公里,張飛曾屯兵於此配合劉備攻打成都。唐、宋時,這里有「古張飛營」石碑,現石碑已不存。

(二)、新都
1.彌牟鎮八陣圖遺址/明代已毀壞過半,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曾加以補修,道光十年(1837)曾勘清,當時佔地36畝4分4厘,當時還存71壘。1981年公布為成都市文物保護單位。至今還存4壘,每壘高3米多。
2.八陣圖碑/新都桂湖公園,即升庵祠內收藏有原彌牟鎮武侯祠的「八陣圖碑記」明碑。碑高185厘米,寬115厘米,碑帽及篆書碑額已失,僅存碑身。碑文為陰刻楷書。
3.馬超墓/新都城南2.5公里處。新都馬超墓在明代有四川按察使楊瞻立的「漢故征西將軍馬公諱超字孟起之墓」石碑,清人馬維祺曾在墓前建馬超祠,並親書碑一通。如今馬超祠已被毀,墓僅存方圓百米的土堆。馬超祠舊址蓋起了一所馬超小學,明楊瞻碑收藏在新都文管所。

(三)、雙流
1.葛陌/在雙流縣北4公里,金花、永福鄉交界處,為諸葛亮舊居。此處原有葛陌廟,已毀,現仍有葛陌村、諸葛井。
2.大口井/九江鄉大井村,相傳諸葛亮曾於此汲水灌田。
3.石刻張飛頭/又名「福頭」,在太平鄉與簡陽縣武廟鄉交界處。
4.蔣公舊治坊/紀念蔣琬,已拆。

(四)、都江堰
1.都江堰/諸葛亮曾在此設置堰官,以兵1200守衛。
2.青城山/青城山是天師道發祥地,三國時張魯的祖父張陵曾在此設壇傳道。

(五)、大邑
1.趙雲墓和趙雲廟/趙雲死後下葬於大邑縣城東銀屏山麓。趙雲墓依山而建,狀若小丘,墓前有清康熙年間的墓碑,上刻「漢順平侯趙雲墓」。
2.鶴鳴山/鶴鳴山在大邑縣城北15公里處,張陵曾修道於山中。

(六)、邛崍
1.臨邛火井遺址/在火井鄉,諸葛亮曾在此取天然氣煮鹽煉鐵。
2.孔明鄉/今孔明鄉。
3.邛雅驛道遺址

(七)、蒲江
1.太清觀遺址/東漢道教創始人張陵曾在此居住。

其他地區:
1、德陽市
(1)德陽市:
a.秦宓墓宅(德陽市城北2.5公里秦宓村)
b.三造亭(秦宓村)

(2)廣漢市:
a.張任墓(金雁橋西北側北外鄉桅桿村)
b.鄧芝墓(向陽鄉勝利村)
c.馬岱墓(向陽鄉張化村)

(3)綿竹市:
a.諸葛瞻父子雙忠祠(綿竹市城西郊)
b.蜀漢三叛石雕跪像(城區關岳廟內出土,鐫刻於明代,像背刻有「叛逆糜芳」、「叛逆傅士仁」、「叛逆郝普」,現存於雙忠祠內。)

(4)羅江縣:
a.白馬關(羅江縣白馬山上)
b.龐統墓、祠(羅江縣白馬關山)
c.落鳳坡(羅江縣北2公里處)

2、綿陽市
(1)綿陽市:
a.蔣琬墓、祠(綿陽市城西郊西山)

(2)梓潼縣:
a.七曲山大廟(梓潼縣城北9公里處)
b.卧龍山諸葛亮北伐遺跡(有諸葛寨、八卦井、武侯廟、飲馬池等)
c.翠雲廊(從梓潼到劍閣、閬中的數百里古道,有張飛柏、阿斗柏等)

(3)江油市:
a.陰平郡縣遺址(江油縣小溪壩鄉陰平壩,現有皇後山、點將台等)

(4)平武縣:
a.古江油關(平武縣南壩鎮)
b.李氏夫人墓(蜀漢江油關守將馬邈降魏,其夫人自縊,曾有李氏夫人祠,墓碑尚存)

3、廣元市
(1)廣元市:
a.葭萌古城(即葭萌關、昭化古城,廣元市南30公里昭化城牛頭山東北麓)
b.費禕墓(昭化古城西門外)
c.明月峽古棧道(廣元市朝天區)

(2)劍閣縣:
a.鄧艾墓、鄧艾廟(劍閣縣城北10餘公里北廟鄉孤玉山)
b.劍門關(劍閣縣城北30公里大劍山)
c.姜維墓(劍門關旁)

(3)青川縣:
a.陰平古道(相傳在摩天嶺有孔明碑)
b.鄧艾廟與武侯祠(三鍋石鄉西陽壩)

4、南充市
(1)南充市:
a.譙周墓(南充市文化宮內)
b.陳壽萬卷樓(南充城西1公里處果山)
c.王平墓(南充市永安鄉臨江村鳳凰山)

(2)閬中市:
a.張桓侯祠(閬中縣城內)
b.嚴顏寺(花冠鄉天冒水山腰)
c.瓦口關(閬中縣雙山埡)

5、瀘州市
a.瀘州武侯祠(瀘州市城西忠山)

6、樂山市
(1)夾江縣:
a.諸葛亮點將台(在夾江縣城西,距千佛岩500米處)
b.龐坡洞(傳說是龐德公隱居處)
c.漢柏(傳說為龐德公所植,在木城鄉漢柏村石面渡附近)

7、雅安市
(1)蘆山縣:
a.姜維墓(蘆山縣城東北鳳凰山);
b.姜城故址(蘆山縣城關);
c.姜慶樓(廬山縣城南街姜侯祠內)

(2)漢源縣:
a.孟獲城遺址(漢源縣城東75公里處)

8、宜賓市
(1)南溪縣:
a.桓侯宮(俗稱張爺廟,在縣城三元街)

9.達州市
(1)渠縣:
a.八蒙山古戰場(在縣東北3.5公里處,相傳張飛與張合在此交鋒,有張飛立馬銘,曾建有桓侯廟);

(2)彭水縣:
a.張飛刁斗(傳有張飛銘文);
b.張飛妍石刻(傳說有張飛手指刻字,在太原鄉英光村石彭公路西側)

3. 三國遺址公園有哪些典故

據《三國志》記載:魏國征東將軍滿寵兩次上疏魏明帝曹睿,建議在合肥西三十里建立新城屯兵以抗孫吳。

城建成後,孫吳水軍由巢湖到達合肥城下,還要再陸行三十里,才能抵達合肥新城。這樣,孫吳的水軍優勢不能發揮,軍需補充更加困難,使曹魏方面獲得了很多戰
機。而曹魏可以沿瓦埠水系直通壽春,水上運輸方便,有利於提高戰鬥力。合肥新城於青龍元年(233)建成,孫吳曾於公元233年、234年、253年等多
次圍攻,均兵敗而歸。歷經1770餘年的風雨剝蝕、滄桑巨變,我們仍能清晰地看到這座三國時期軍事城堡的風貌。三國新城遺址公園建設前,可謂秦磚漢瓦俯首
可拾,是安徽省乃至全國保存最為完整的三國遺址之一。通過保護

合肥三國新城遺址公園
性恢復古城牆及東城門原貌,對新城內考古發掘出的兵器鑄造窯址、練兵指揮台、飲馬池、車馬道等遺址進行保護性建設和展示,原汁原味地反映了三國合肥新城風
貌。守望淮揚(大型雕塑)--再現了魏明帝曹睿時期,征東將軍滿寵和新城守城將軍張穎抵禦孫吳保衛合肥新城的英勇形象,淮揚指的是合肥在三國時屬揚州淮南
郡、揚州,體現了合肥新城為保衛淮南郡、揚州甚至魏國的重要軍事作用。公園大門廣場--公園大門廣場佔地2000平方米,大門主體高14.6米,與亭廊形
成一組氣勢恢弘的仿漢建築群。

大門上部分採用磚雕工藝,刻畫了漢獸與朱雀,大門兩側為紅砂岩浮雕牆,展示了
魏、吳兩國君主與主要將士形象,再現了漢代建築藝術和歷史文化。石刻廣場--通過曹操、曹丕、曹睿三代君王氣勢恢弘的詩篇,充分展現了作者的文學才華和個
人魅力。新城戍守(大型雕塑)--表現了魏徵東將軍滿寵保衛合肥新城金戈鐵馬的英雄形象。雕塑兩側的"龍虎之地、固若金湯"印章反映了合肥新城在魏國的軍
事戰略地位。

曹魏故壘時光隧道--時光隧道北有"曹魏故壘"、南有"屯戍遺蹤"匾額,寓意一是由今天二十一世
紀通過這個時光隧道回到三國時期,二是我們已走進合肥新城這個三國時期的軍事城堡的土地。通過玻璃的通透性我們能真實地看到三國夯築城牆的不同土層的剖
面。文物陳列館--佔地1400平方米,為仿漢建築,通過四個展廳展示合肥新城遺址出土的秦磚漢瓦、工具、兵器、生活器皿計四大類近百件文物,並配以燈
光、影視效果,向遊客展示戰爭場景和軍事生活,使遊客完整地了解合肥新城這座軍事城堡的興衰歷史。

4. 三國時期現存留下的遺址、古城在現在的什麼地方簡單介紹一下

推薦去合肥三國遺址公園,位於合肥市廬陽區三十崗鄉,應該是全國保存最為完整的三國遺址
赤壁古戰場位於長江中游南岸赤壁市境內
白帝城被長江淹了,去不了

5. 三國遺址公園怎麼走

公交線路:901路 → 12路 → 300路,全程約47.1公里
1、從合肥師范學院分校區...步行約730米,到達蔡崗站
2、乘坐901路,經過24站, 到達軸承廠站
3、乘坐12路,經過8站, 到達濉溪路橋站
4、步行約140米,到達濉溪路橋站
5、乘坐300路,經過19站, 到達三國遺址公園站網路地圖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6. 說說現在中國大陸都有哪些三國遺址和紀念三國的景點

三國題材,歷來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頭戲,世世代代為人們高度關注。近年來,三國文化迅猛升溫,無論研究領域還是普及層面,熱愛三國文化的人群越來越龐大。這種局面的出現,給三國旅遊帶來了機遇。襄樊作為三國文化名城,必將在三國文化旅遊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襄樊是我國三國旅遊線的起始點,三國文化豐富、歷史遺跡很多。
襄樊三國歷史文化資源的價值評估文化價值評估
襄樊在三國歷史地位中舉足輕重。《三國演義》120回中有30餘回與襄樊有關,「三顧茅廬」、「隆中對策」、「馬躍檀溪」、「
孫堅跨江擊劉表」、「劉備攜民渡江」、「諸葛亮登樓去梯計」、「徐庶走馬薦諸葛」、「水淹七軍」、「刮骨療毒」等史實和故事均發生在這里。
三國的開頭始於襄樊,即「隆中對」。沒有諸葛亮的三分天下戰略分析,就不可能有以後三國鼎立的局面;三國的結尾終於襄樊,即羊祜、杜預先後屯兵襄樊,精心策劃了滅吳大計,後又從襄樊發兵,順江而下,一舉滅吳,實現了三國歸晉的結局。三國歷史的這一頭一尾,說明了襄樊在三國歷史中的地位,這種地位,是其他任何城市不可比擬的。三國旅遊,唱響這個主題,不僅可以吸引人們的關注度,更為重要的是可以大大提升襄樊在三國旅遊中的城市地位。
襄樊在東漢末年,作為荊州的首府,統轄兩湖及兩廣、河南、貴州部分地區,一度成為區域性政治、經濟、軍事中心和全國的文化學術中心。當時匯集在襄樊的都是各學科的頂尖人物,他們在襄樊興學術、辦教育,產生了深遠影響。這也是吸引諸葛亮到襄樊來和他成才的重要因素。
以上三點,是襄樊在三國時期的亮點,自然也應是襄樊三國旅遊的亮點。
景區、景點價值評估
古隆中古隆中是國家4A級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文物保護單位。明代已形成「隆中十景」:躬耕田、六角井、古柏亭、梁父岩、抱膝石、老龍洞、小虹橋、半月溪、野雲庵。新中國成立後又陸續修建了隆中書院、諸葛草廬、碑廊、騰龍閣等景點。隆中是三國文化旅遊的龍頭景區,其影響越來越大。
襄陽古城池襄陽城始建於西漢時期,古城牆周長7.3公里,外牆內土,高8.5米,寬5至10米,基本保存完整。護城河平均寬180米,最寬處250米,是我國最寬的護城河。襄陽城與護城河合稱襄陽古城池,自古有「鐵打的襄陽」贊譽。三國時期,劉表將荊州首府設在襄陽。諸葛亮從14歲至17歲住在襄陽,關羽發動襄樊戰役、曾一度也駐兵襄陽,因此,將襄陽古城列入三國旅遊線,是符合歷史事實的。襄陽古城池2001年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襄樊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依據,經過多年整修,內外環基本形成,護城河基本溝通,初步形成了古城池環城風光帶,具有極高的旅遊開發價值。
荊州古治及荊州北街歷史文化街區荊州古治遺址位於荊州街北段,距大北門南280米處,原為券門式建築,其上有「荊州古治」匾額。它是中國古代行政區標志性建築;也是襄樊一度為區域性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的標志。東漢末年,劉表把荊州治所由漢壽徒至襄陽,使襄陽一躍而成為轄今湖北、湖南兩省和河南、貴州及廣東、廣西一部分的荊州首府。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劉備投靠劉表,諸葛亮登樓去梯計等故事均發生在這里。
鳳林關三國古戰場遺址東漢末年,孫堅與劉表爭奪襄陽,在鳳林關戰斗中,孫堅被劉表伏兵亂箭射死。「三國演義」第七回《孫堅跨江擊劉表》有描述。此處還有鳳凰池、鳳凰台、觀音閣等景點,唐代大詩人孟浩然的故里澗南園亦在此處。鳳林關除有眾多的歷史景點外,其靠山臨水的自然風光也是十分獨特的,極具旅遊開發價值。
馬躍檀溪處劉備馬躍檀溪是不亞於三顧茅廬的三國故事。馬躍檀溪處留有摩崖石刻及古人附會的蹄窩。此處尚有「襄樊銘」摩崖石刻及真武山「擦擦石」等景點。
樊城會館截至民國初年,樊城有19家會館。現存山陝、撫州、黃州、中州、小江西等5家會館。尤其是山陝會館目前保留基本完整。山陝會館歷史上即供奉關羽。這些會館雖然不是三國遺跡但它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三國文化,其民居價值也很高是不可多得的歷史文化資源。
構建三國旅遊線勢在必行
全國三國旅遊線大體上分布在河南、江蘇、湖北、四川等省。襄樊是這個線路上的重要一站。但是,現代旅遊方式發生重大變化,人們不可能依照專業部門設計的線路,在如此大的范圍內進行專題旅遊。旅遊者來襄樊,也不可能只看一個隆中就會滿足。所以,襄樊必須把三國旅遊題材做充分,形成品牌,變三國旅遊的過境游為目的地游。
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市必須要有一個內涵豐富,形式獨特,布局合理的三國旅遊線路。只有這樣,才能吸引遊客,延長遊客在樊時間。我們認為,經過二至三年努力,我市三國旅遊線是可以建成的。
這個旅遊線包括:古隆中、襄陽古城池(含荊州古治、夫人城、仲宣樓)、鳳林關、馬躍檀溪、樊城會館。然後再輔以廣德寺、米公祠、習家池、鹿門山等景區景點。只有景區景點豐富了,才有可能為旅行社提供可以自由組合、為旅遊者提供可以自由選擇的旅行線路。
上述景點、景區,是我們的旅遊產品。大的品牌是「三國文化游」。這個品牌推向市場後,可以整體銷售,也可以拆零銷售、甚至可以搭配銷售。在此基礎上,可以設計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
按照這個思路,首先是襄樊旅遊的目的性增強。襄樊的三國文化游,在全國旅遊市場上增加了一個品牌,為旅遊者提供了選擇的機會。來襄樊旅遊的人數會有一定幅度的增長,特別是高速公路全部開通後,將會出現旅遊目的地的需求,從這個角度講,襄樊更應抓緊機遇,早作準備。其二,來襄樊的遊客延長駐留時間,多停留一天,旅遊綜合收入就會增加1到1.5倍。其三,襄樊旅遊的潛力在於荊山生態旅遊,三國文化游的開通,將為荊山生態游奠定基礎。襄樊兩大旅遊品牌相得益彰,互相促進,最終形成良性循環。
三國旅遊資源開發和利用
依託襄陽古城池,開發乘舟攬勝游
重點恢復南城門城樓及湖心環島和吊橋,定期舉辦開城儀式和襄陽民俗表演,使其成為環城游的亮點。全線疏通護城河,開辟乘舟(船)環城游,中途辟襄陽公園、文園、薈園、仲宣樓、襄陽人家、鐵佛寺、夫人城等為停靠點,讓遊客上岸觀光。將臨漢門、仲宣樓、長門開發為襄陽軍事(戰爭)、名人書畫以及古城牆博物館、增加游線文化內涵。控制古城內的建設與發展。一是徹底將城內生產企業外遷;二是控制城內常住人口;三是控制城內建築密度及高度,盡快恢復古城風貌。
開發荊州北街及荊州古治,將其建設成三國旅遊線的起點和旅遊紀念品市場
荊州北街以西建設兩層以下仿古民居,整修附近古城牆和大北門瓮城,修復荊州古治券門,開辟諸葛亮登樓去梯計紀念處。
建設鳳林關文化公園
在207國道側建鳳林關牌樓,劉表擊斃孫堅雕塑及記事碑等。擴建觀音閣,重建鳳凰亭,整修鳳凰池。在觀音閣北側復建澗南園,即孟浩然故居,為唐代二進宅院,建浩然詩碑園。鳳林關景區開發的關鍵在於南渠的污水治理,此問題不解決,直接影響景區環境。
開發檀溪文化公園
檀溪文化公園包括馬躍檀溪遺址,襄樊銘、真武山采空區及南渠流經段。在公園內恢復檀溪原貌(南渠),並修建劉備躍馬雕塑,在山頂修建漢亭,在沿山處修依山迴廊並於其中彩繪馬躍檀溪故事,在采空區建「穿楊亭」等景點。鑒於這一帶景點密集,建議現有公路向東移30米。
開發以關公文化為內涵的樊城會館群
把山陝會館從二中剝離出來,退還會館地盤,拆除對文物有影響的違章建築,逐步恢復會館原來面貌。在此基礎,做好殿內陳列。建議按歷史原貌,恢復對關羽、周倉、關平的供奉,並增設關羽在襄樊的「刮骨療毒」、「水淹七軍」等歷史故事的陳列和展示。就近開辟撫州會館及陳老巷歷史文化街區、小江西會館等景點。

7. 三國遺址公園都有些啥好玩的

公園大門廣場——公園大門廣場佔地2000平方米,大門主體高14.6米,與亭廊形成一組氣勢恢弘的仿漢建築群。大門上部分採用磚雕工藝,刻畫了漢獸與朱雀,大門兩側為紅砂岩浮雕牆,展示了魏、吳兩國君主與主要將士形象,再現了漢代建築藝術和歷史文化。

石刻廣場——通過曹操、曹丕、曹睿三代君王氣勢恢弘的詩篇,充分展現了作者的文學才華和個人魅力。

新城戍守(大型雕塑)——表現了魏徵東將軍滿寵保衛合肥新城金戈鐵馬的英雄形象。雕塑兩側的「龍虎之地、固若金湯」印章反映了合肥新城在魏國的軍事戰略地位。

時光隧道——時光隧道北有「曹魏故壘」、南有「屯戍遺蹤」匾額,寓意一是由今天二十一世紀通過這個時光隧道回到三國時期,二是我們已走進合肥新城這個三國時期的軍事城堡的土地。通過玻璃的通透性我們能真實地看到三國夯築城牆的不同土層的剖面。

文物陳列館——陳列館為仿漢建築,通過四個展廳展示合肥新城遺址出土的秦磚漢瓦、工具、兵器、生活器皿計四大類近百件文物,並配以燈光、影視效果,向遊客展示戰爭場景和軍事生活,使遊客完整地了解合肥新城這座軍事城堡的興衰歷史。

屯兵營遺址——是新城守城將士居住的場所,有三開間和里外雙間兩種規格,門均朝南,建築形式均為地面式木結構。2004年考古發掘出大量房屋基礎,並發現灶台、柱洞、排水溝等建築遺跡。

飲馬池——三國時期合肥新城內駐扎步兵、水兵、騎兵最多時達6000人,1400平方米的池塘成為戰馬飲水的地方。

練兵指揮台——位於合肥新城西城門北側,方向與城牆的走向相一致。此台南北長32米、東西寬20米,是守城將士練兵的指揮台。

西城門遺址——位於西城牆中段,大致與東中門相對,土券城門,門道長為18米,寬9.4米。

車馬道遺址——位於合肥新城東中門和西城門的軸線上,車馬道用於白灰土夯築,寬4.5米,上有四條平行的馬車車轍印跡,轍印寬20-35厘米,深10厘米,為城內溝通東、西門的主要道路。

東中門遺址——位於東城牆中段,城門為土券門,門道長18米,寬12.3米,城門外設有兩級平台,護城濠上有吊橋,為新城對外的通道。

東側門遺址——距東城牆與北城牆轉角處40米,土券城門,門道長22米,寬9.4米。城門內側南邊整齊堆放數十個用於防禦此城用的礌石。

城牆馬面遺址——位於合肥新城城牆四角,東北角城牆馬面的外弧部分東西寬11米,向北伸出5.5米,呈圓抹角。

兵器鑄造窯址——是合肥新城鑄造兵器的作坊。2004年考古發掘出大量煉爐殘渣和大量箭鏃。

魏武樓(綜合服務中心)——面積2000平方米,具有餐飲、休憩、娛樂功能,可同時滿足400人餐飲和20人住宿之需。

8. 武漢有哪些三國遺址和傳說

1.黃鶴樓
黃鶴樓是武漢最具代表性的景點,一般來武漢游覽的人都要登上黃鶴樓,俯瞰武漢三鎮。關於黃鶴樓的傳說則比較多,也有一些與三國有關的。唐時,閻伯理在《黃鶴樓記》中轉述《圖經》的記載,宋代樂史的《太平寰宇記》,都說是三國時期的蜀漢大臣費禕登仙,駕黃鶴在此憩息,因以為名。
2.龜山
相傳由東漢末年禰衡在黃祖的長子黃射大會賓客時,即席揮筆寫就一篇「鏘鏘戛金玉,句句欲飛鳴」的《鸚鵡賦》而得名。後禰衡被黃祖殺害,亦葬於洲上。禰衡墓前幾年再次移至龜山腳下,傳為衣冠冢。

3.鐵門關
始建於三國時期,據《明一統志》載:「鐵門關,左倚大別山,右控禹功磯,吳魏相爭,設關於此。」從三國時期到唐初的數百年間,鐵門關一直是武漢重要的軍事要塞,曾歷經多次攻守激戰。
4.古卓刀泉
卓刀泉北臨東湖風景區,東倚伏虎山。東漢末年公元208年(建安13年),蜀將關羽駐兵於武昌伏虎山,因缺水,羽以刀卓地,水涌成泉,故名卓刀泉。宋代因泉建寺廟,名「御泉寺」,曾是香火鼎盛、遊人如織的地方。
5.禰衡墓
位於武漢市漢陽龜山南麓園丁園西側的小路邊,由武漢市和漢陽區文化部門於2000年重建。 提起東漢末名士禰衡,人們往往會對其不畏權貴的氣節、恃才傲物的品性和才華橫溢的文筆發出種種感嘆和評價。他因裸衣擊鼓罵曹(操)而被遣至荊州刺史劉表處,繼為劉表所不容,令見江夏太守黃祖。初受禮遇,後又蔑視並譏諷黃祖,終招殺身之禍,時年僅26歲,被葬古鸚鵡洲邊。

9. 成都哪裡保留了三國時期的文化遺址。

成都武侯祠,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南門武侯祠大街,是中國惟一的君臣合祀祠廟,由劉備、諸葛亮蜀漢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組成。始建於公元223年修建劉備陵寢。千多年來幾經毀損,屢有變遷。武侯祠(指諸葛亮的專祠)建於唐以前,初與祭祀劉備(漢昭烈帝)的昭烈廟相鄰,明朝初年重建時將武侯祠並入了「漢昭烈廟」,形成現存武侯祠君臣合廟。現存祠廟的主體建築1672年清朝 康熙年間(康熙十一年)重建。1961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成立博物館,2008年被評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享有「三國聖地」之美譽。成都境內除武侯祠外其他三國文化遺跡
(一)、市區:
1.衣冠廟/在武侯祠南約1.5公里處,其得名源於此地原有關羽衣冠墓。
2.桓侯巷/成都萬里橋和衣冠廟之間原有一座墓,人們認為是桓侯墓,墓所在的巷道也被成為桓侯巷。
3.萬里橋/成都南門原大橋名叫萬里橋,其橋為秦國蜀郡太守李冰所建。自三國後,人們一直稱其為萬里橋。此橋今已不存。
4.諸葛井/成都江南館街有一井,人們稱為諸葛井,相傳為諸葛亮所開鑿。井旁曾修有諸葛祠,現井、祠皆毀。
5.龍泉洛帶鎮/相傳劉禪在此落玉帶於井。
6.黃龍溪/相傳劉備稱帝時,此地出現黃龍。
7.黃忠墓/成都西郊在清道光年間曾發現一塊石碑,上刻有「黃剛侯諱漢升之墓」,於是人們在此修建了黃忠祠,塑黃忠像。「文革」中黃忠祠、墓被毀。
8.洗馬塘/在成都市和平街小學內。塘邊相傳為趙雲住地遺址,而池塘就是趙雲洗戰馬的地方,清初,塘邊尚有「漢順平侯洗馬池」的刻石。現塘池被填平。
9.向寵墓/原在成都市城北公園內,現已不存。
10.九里堤/成都金牛區和平鄉九里村,殘存有一條長2000多米、寬7~8米的土埂,這就是人們稱為九里堤或者諸葛堤的遺跡。諸葛亮當年為發展經濟,防禦水害,提高糧食產量,住持修建了這條攔水堤壩。宋代太守劉熙曾重修,並在堤旁修諸葛廟,現已不存。
11.張飛營/在成都龍泉驛區。這里原為漢、唐時期的古驛站,張飛營遺址就在驛站口旁邊的山上。遺址面積約一平方公里,張飛曾屯兵於此配合劉備攻打成都。唐、宋時,這里有「古張飛營」石碑,現石碑已不存。

(二)、新都
1.彌牟鎮八陣圖遺址/明代已毀壞過半,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曾加以補修,道光十年(1837)曾勘清,當時佔地36畝4分4厘,當時還存71壘。1981年公布為成都市文物保護單位。至今還存4壘,每壘高3米多。
2.八陣圖碑/新都桂湖公園,即升庵祠內收藏有原彌牟鎮武侯祠的「八陣圖碑記」明碑。碑高185厘米,寬115厘米,碑帽及篆書碑額已失,僅存碑身。碑文為陰刻楷書。
3.馬超墓/新都城南2.5公里處。新都馬超墓在明代有四川按察使楊瞻立的「漢故征西將軍馬公諱超字孟起之墓」石碑,清人馬維祺曾在墓前建馬超祠,並親書碑一通。如今馬超祠已被毀,墓僅存方圓百米的土堆。馬超祠舊址蓋起了一所馬超小學,明楊瞻碑收藏在新都文管所。

(三)、雙流
1.葛陌/在雙流縣北4公里,金花、永福鄉交界處,為諸葛亮舊居。此處原有葛陌廟,已毀,現仍有葛陌村、諸葛井。
2.大口井/九江鄉大井村,相傳諸葛亮曾於此汲水灌田。
3.石刻張飛頭/又名「福頭」,在太平鄉與簡陽縣武廟鄉交界處。
4.蔣公舊治坊/紀念蔣琬,已拆。

(四)、都江堰
1.都江堰/諸葛亮曾在此設置堰官,以兵1200守衛。
2.青城山/青城山是天師道發祥地,三國時張魯的祖父張陵曾在此設壇傳道。

(五)、大邑
1.趙雲墓和趙雲廟/趙雲死後下葬於大邑縣城東銀屏山麓。趙雲墓依山而建,狀若小丘,墓前有清康熙年間的墓碑,上刻「漢順平侯趙雲墓」。
2.鶴鳴山/鶴鳴山在大邑縣城北15公里處,張陵曾修道於山中。

(六)、邛崍
1.臨邛火井遺址/在火井鄉,諸葛亮曾在此取天然氣煮鹽煉鐵。
2.孔明鄉/今孔明鄉。
3.邛雅驛道遺址

(七)、蒲江
1.太清觀遺址/東漢道教創始人張陵曾在此居住。

其他地區:
1、德陽市
(1)德陽市:
a.秦宓墓宅(德陽市城北2.5公里秦宓村)
b.三造亭(秦宓村)

(2)廣漢市:
a.張任墓(金雁橋西北側北外鄉桅桿村)
b.鄧芝墓(向陽鄉勝利村)
c.馬岱墓(向陽鄉張化村)

(3)綿竹市:
a.諸葛瞻父子雙忠祠(綿竹市城西郊)
b.蜀漢三叛石雕跪像(城區關岳廟內出土,鐫刻於明代,像背刻有「叛逆糜芳」、「叛逆傅士仁」、「叛逆郝普」,現存於雙忠祠內。)

(4)羅江縣:
a.白馬關(羅江縣白馬山上)
b.龐統墓、祠(羅江縣白馬關山)
c.落鳳坡(羅江縣北2公里處)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