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趙王城遺址
① 邯鄲趙王遺址公園在那
趙王城位於邯鄲市西南郊約4公里處,
② 這叫什麼這是邯鄲趙王城遺址公園
是的,趙王城遺址
③ 邯鄲趙王遺址公園坐幾路車能到,在哪下車
1、邯鄲趙王遺址公園附近有公交夏庄站,你可以乘坐305路到達夏庄站,然後走280米可以到達。
2、另外如果以後要到達一個陌生的地方,你可以網路地圖查找該地址。然後點擊"到這去",輸入你所在地點,很方便的。
3趙王城遺址公園景色優美,可以在公園里欣賞美景和感受悠久的歷史文化氣息。
祝你有個美好的出行體驗。
④ 趙王城遺址是什麼地方
在邯鄲南北角!距離邯鄲飛機場很近,走南環路,到最北頭就到了!現在邯鄲投資正在開發趙王城遺址,要建成趙王城遺址公園,規模很大,一期已建成,五一時剛去逛過!裡面的牡丹花全開了!很漂亮!網路地圖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⑤ 趙王城在哪裡
趙王城亦稱趙都宮城,位於河北邯鄲市西南郊約4公里處,是我國目前保存最為完好的唯一戰國古城址,屬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趙王城由東城、西城、北城三個小城組成,平面似「品」字形,總面積512萬平方米。遺址周圍保留著殘高3至8米蜿蜒起伏的夯土城牆,內部有布局嚴整、星羅棋布的建築基台,地下有面積較大的十幾處夯土基址,四周有城門遺跡多處。
西城比較完整,近正方形,邊長約1420米,遺址上現存五座大土台,其中部偏南有一座長285米,寬265米,高19米的「龍台」,是當時宮殿主體建築基址。由「龍台」往北尚有兩個大夯土台,形成南北一條中軸線,在中軸線兩側還殘存著地面夯土台及地下夯土建築基址6處,這是以「龍台」為中心的一組規模宏偉的殿宇建築群。
東城與西城僅一牆之隔,南北最長處1442米,東西最寬處926米,城內中部偏南尚存南北對峙的兩大土台,相傳是趙王閱兵點將的「南將台」和「北將台」,兩台之間及南北均有地下夯土基址。
北城為不規整的正方形,除西牆南段地面尚有部分殘牆外,其餘僅有地下牆址。遺址西部的土台,面積僅次於「龍台」,與西牆外側的土台東西對峙,也是一組殿宇建築群基址。
趙王城建於趙國遷都邯鄲前後,據記載,趙敬侯元年(公元前386年)把國都從中牟遷到邯鄲,歷經八王,共158年,至趙王遷八年(前228年)為秦國所佔。公元前209年,秦將章邯攻趙王歇,下令「夷其城廓」,一代名都從此毀壞,以後逐漸變為廢墟。這座古城遺址,經歷了兩千多年,至今仍雄偉壯觀,它對於研究我國封建社會初期都城布局和建築藝術具有重要的價值。
公元前386年,趙敬侯遷都邯鄲,建王城於此,歷經8代國君,前後計158年。該城址由西城、東城、北城三個小城組成,平面呈"品"字形。西城近方形,邊長1420米,四面城牆保存完整,殘高3--8米,內有5座大夯土台。位居中部偏南的龍台,是趙王城的重要建築,台基東西265米,南北285米,高16米,是國內現存規模最大的王宮基址。它與以北的夯土台,形成南北一條中軸線,中軸線兩側保存有面積寬大的多處夯土建築基址。東城面積小於西城,南北最長處1442米,東西最寬處926米,四面城牆大部分完整,內有三座夯土台,以南北兩個將台為大,傳為趙王閱兵點將之處,其它也是高大建築基址。北城面積大於東城,東西最寬處1410米,南北最長處1520米,為不規整方形,地面只保存了部分夯土牆址,地下牆壁址完整。遺址西部的夯土台,面積僅次於龍台。它與西牆外側的夯土台東西相對,也是一組高大的建築群基址。
我國著名文學家劉邵在<<趙都賦>>中寫道,趙王城,"百里周回,九衢交錯,三門旁開,層樓疏閣,連棟結階。峙華爵以表甍,若翔鳳之將飛,正殿儼其造天,朱欞赫以舒光。盤虯螭之蜿蜒,承雄虹之飛梁。」由此可以想見當年趙王城的恢弘氣勢。
【邯鄲趙王城遺址公園年底初步對市民開放】
從有關方面獲悉,目前邯鄲趙王城遺址公園建設進展順利,一期工程地形整理、園路工程已經完成,園林綠化即將完成,主入口、博展館及景觀大道正在建設,預計今年底公園可具備初步向市民開放的條件。
趙王城遺址公園位於邯鄲市西南郊約4公里處,總佔地8200畝。其中,一期啟動區佔地863畝,去年10月正式開工建設。
據了解,趙王城遺址是戰國時期趙國王宮所在地,是我國目前保存最為完好、規模最大的戰國時期的王城遺址,是研究我國封建社會初期都城建設的珍貴文物,1961年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⑥ 作文趙王城遺址公園100字
趙王城遺址公園,總佔地8200畝,計劃投資3.3億多元。這是我國目前保存最為完好的唯一戰國古城址,屬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從南大門進入,是正門。這里邊是文化展示區,是趙文化主題公園。映入眼簾的是一座趙武靈王的大型雕塑,再繼續北行,就是一條長158米的「歷史長卷」,這個長卷由眾多花崗岩組成的竹簡,每個竹簡上面都記錄與雕刻著趙國發生過的重大歷史事件或成語典故。再往北,就是下沉廣場,這也是整個公園的精華部分——趙王城遺址博展館。 趙王城興建於公元前386年趙國遷都邯鄲前後,由西城、東城、北城三個小城組成,平面呈「品」字形排列,有「龍台」的西城面積最大,東城面積最小。趙王城內,前後有八代趙國國君在此「辦公」,歷時158年。公元前209年,秦國大將章邯攻打趙王歇,下令「夷其城廓」,從此,一代名都被毀並逐漸成為廢墟,又經過2000年的風風雨雨,最終風化成了我們看到的這般模樣。曾經的趙王城,曾經的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藺相如完璧歸趙、毛遂的自我舉薦……,灰飛的,升騰到了空中,凝結成趙文化的現實厚重;煙滅的,沉入了地下,形成了趙文化的歷史積淀。遍地的莊稼,叢生的荊棘,滿目的蒼翠,代表著生機的顏色覆蓋了整座趙王城。
⑦ 坐哪路車可以到邯鄲趙王城遺址公園
做 9路 48路 19路 6路 到火車站然後倒車
⑧ 趙王城遺址為什麼現在基本上已沒有古建築了 是找不到一點痕跡了
邯鄲是河北南部鋼鐵、紡織、電子基地。戰國時趙王城遺址在市區西南.
趙邯鄲故城遺址
【趙邯鄲故城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邯鄲城西南郊邯山區境內。總面積1894萬平方米。由大北城和王城兩大部分組成。大北城是邯鄲古城,也是趙都郭城。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東西最寬3240米,南北最長4880米,全部疊壓在今城區地下6~9米處。王城為趙國的宮城,興建於趙遷都邯鄲前後,面積505萬平方米,是目前國內保存完好、規模較大的戰國古城址。該城址由西城、東城、北城三個小城組成,平面呈"品"字形。整個趙王城四周城牆殘存10餘米,輪廓完整,城內有大小台址數座。其中西城內有最大的建築基址"龍台",東西265米,南北285米,高16米,是國內同期規模最大的王宮建築基址。武臣據邯鄲稱王
【武臣據邯鄲稱王】秦末陳勝、吳廣起義後,令武臣率北征軍進擊趙地。公元前209年8月佔領邯鄲等30餘座城池。武臣為擺脫陳勝"張楚政權"的控制,接受張耳建議,自立為趙王,封陳余為大將軍,張耳為右丞相,邵騷為左丞相。邯鄲成為北方反秦武裝的軍事中心。
⑨ 邯鄲縣有什麼遺址嗎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邯鄲,早在7300多年前就有人類活動的痕跡,堪稱文物大市,現有1500處文物點,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7處,市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達300多處。綿綿7000多年的歷史鑄造成了邯鄲八大歷史文化層次————磁山文化、趙文化、「曹魏」建安文化、廣府太極文化、夢文化、磁州窯文化、成語典故文化和現代革命文化。
磁山文化 武安市內的磁山文化遺址出土的文物表明,這里在7300多年前就有了人類活動的痕跡。他們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裡,有了家雞、家豬、家犬的飼養,有了粟的培植和胡桃的栽種,有了精美的陶器、石器和骨器等生產生活用品,為人類文明史揭開了新的一頁,同時也造就了邯鄲人聰明智慧悠閑舒緩的生活方式。
趙文化 現存的位於邯鄲市西南的趙王城遺址,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戰國時期都城遺址。這里是趙國王宮所在地,距今已有2000多年,雖歷經風霜雪雨,保存仍比較完整,在中外都城史上均為罕見。與之相對應的「廓城」即趙國居民城大北城遺址,經考古勘探發現其位於邯鄲市中心偏西,埋於地下9至10米處。城內中街上有著名的回車巷、學步橋、王琴堂故居、張國彥家廟、秦始皇出生地等等。另外武靈叢台、趙王陵、照眉池、梳妝台、插箭嶺等古跡隨處可見,從而具有「慷慨悲歌」風骨的趙文化,便成了邯鄲文化的主流文化。
「曹魏」建安文化 臨漳又名古鄴城,公元213年曹操建都鄴城。現坐落於臨漳縣的「銅雀台」,是曹操「銅雀春深鎖二喬」的歷史見證。以「三曹」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在歷史上代表著文藝繁榮。鄴城系六朝古都,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是傳說中西門豹治水的地方。
廣府太極文化 永年老城廣府城是我國太極拳的發祥地,幾屆國際太極拳聯誼會在此召開,為古城增添了許多現代活力。
夢文化 集中體現在黃粱呂仙祠。它始建於唐代,宋代時初具規模,明嘉靖年間擴建,清代三次重修,祠內多明清建築。該祠取材於唐沈濟的《枕中記》,融合了道教文化,影響深遠。
磁州窯文化 中國傳統的陶瓷燒制工藝在這里有極為明顯的體現。古磁州窯的燒制工藝到現在還在民間流傳並沿襲著。這構成了幾百代窯民勤勞、智慧與質朴的文化價值取向。
成語典故文化 全國恐怕沒有任何一個城市像邯鄲一樣,產生了那麼多的成語與典故,有「成語典故之鄉」的美譽。現已挖掘整理出來的成語典故達300多條,如「完璧歸趙」、「負荊請罪」、「毛遂自薦」、「胡服騎射」、「邯鄲學步」等等。目前,插箭嶺公園內建有「成語典故苑」。
現代革命文化 抗日戰爭時期,邯鄲涉縣是劉伯承、鄧小平率領一二九師轉戰太行山區的活動中心,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依然完好地坐落在涉縣境內。此外,市裡還有晉冀魯豫邊區「革命烈士陵園」。
⑩ 趙王城遺址公園的規劃設計
總體設想是原址保護,移址開發。
東部的趙王城遺址為遺址保護區,西部為文化展示區,是一期工程的主體。包括三大圈層、七大園林和三十個景點。第一圈層展示趙文化,包括趙國圖騰文化和趙國許多重大事件。建築有趙文化的博展館和趙國的園林、趙圃;第二圈層與東部保護區的龍台在一條中軸線上,反映出戰國時代趙國的「禮、祀、戎」文化。禮儀文化,包括朝堂禮儀、覲見禮儀、諸侯會盟禮儀等。趙國朝堂禮儀從入口中軸線開始烘托氣氛,使人感受到龍台的威嚴。會盟禮儀擬通過一座建於水中的「澠池會館」來表現秦趙澠池會和藺相如的慷慨機智。祭祀文化是再現趙國的祖先祭祀、水神祭祀和山神祭祀。「兵戎文化」要體現出趙國的胡服騎射精神,在這條中軸線上設置有點將台、演兵場、營寨、「軍市」、「舟兵古渡」以及復原一段城牆等。第三圈層擬通過列國驛站等建築表現戰國時期各國的不同文化。總體上,東西兩個區域功能不同但要互相契合,用一條旅遊路線串起來,新景觀與原汁原味的古董相互印證。在西部體驗文化,到東部感受震撼。
2006年10月份,以趙王城遺址為依託的遺址公園建設,在全市人民的期待中挖出第一杴土,開始動工修建。
從南大門進入,這是正門。這裡面是文化展示區,是趙文化主題公園。一期啟動區佔地876畝,南大門、趙文化博展館、征戰廣場、景觀大道等主體工程、文物展陳等。另外,園區內除道路、景觀建築之外全部實現綠化,共種植各類花卉、樹木數百個品種,真正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環境非常優美。二期工程主要進行文化展示區西區約1300畝園林綠化、生態水系、山形水系、文化景點建設等,在彰顯文化特色的同時,突出園林景觀和自然特色,建設高品位的生態公園;三期工程是在《趙邯鄲故城文物保護總體規劃》指導下,進行王城內遺址的保護、開發及展示。
從南大門進來還將看到一座趙武靈王的大型雕塑,豎立這個雕塑的目的旨在弘揚趙文化的改革進取精神。「趙武靈王雕塑」可能在十一以後裝好。再繼續北行,將是一條長158米的「歷史長卷」。「歷史長卷」由眾多用花崗岩做成的竹簡組成,每個竹簡上面都記錄與雕刻著趙國發生過的重大歷史事件或成語典故。長卷之所以定為158米,是因為趙國在邯鄲定都共158年。「歷史長卷」可能在十一期間向遊人展示。
「歷史長卷」的北面,是下沉廣場。這個中心將矗立一座以展示趙王的文治武功為題材的大型群雕,目前,這座雕塑正在設計中。北鄰下沉廣場,則是整個公園的精華部分———趙王城遺址博展館。我們看到,該建築形狀為一個梯狀的土台,外觀造型與古城區內的「龍台」極為相似,顯得古樸、剛毅,並透露著一種歷史的滄桑。建築面積5300多平方米,分為地下一層和地上一層。博展館是一座全面、集中展示趙王城和趙國歷史文化的主題性展館。整個展覽將採用文物、圖片、投影、雕塑、大型多媒體場景、幻影成像、動畫、互動項目等多種展覽表現手法,展示趙國歷史文化和趙王城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