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馬坎遺址
A. 浙江科技學院安吉校區的安吉概況
安吉建縣於公元185年,縣名取《詩經》「安且吉兮」之意。安吉地處浙江西北部,北靠天目山,面向滬寧杭。全縣總面積188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6萬,轄8鎮3鄉4街道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和1個省級旅遊度假區。該縣以生態文明理念為指導,以「中國美麗鄉村」創建為抓手載體,將整個縣域作為一個大農村來規劃建設,把全縣作為一個大景區來管理經營,作為一個大生態博物館來布局展示,培育品牌產業、建設品位村鎮、塑造品質農民,探索出了一條三產聯動、城鄉融合、農民富裕、生態和諧的符合地方特色的科學發展道路。區域條件更加優越。安吉地處長三角經濟圈的幾何中心,是杭州都市經濟圈重要的西北節點,屬於兩大經濟圈中的緊密型城市,是長三角最具投資價值縣;11省道、04省道、杭長高速、申嘉湖安高速西延工程,構建起與杭、滬、寧等周邊主要城市的交通圈,形成30分鍾進湖杭、90分鍾達滬寧的快速交通格局,浙江七大水系之一的西苕溪黃金航道直達上海港,隨著商合杭高速鐵路過境安吉設站和通杭城際軌道交通項目的突破,安吉與杭州的時空距離將進一步縮短,真正實現與杭州的同城發展。生態環境優美宜居。安吉境內「七山一水二分田」,層巒疊嶂、翠竹綿延,被譽為氣凈、水凈、土凈的「三凈之地」,植被覆蓋率75%,森林覆蓋率71%,是國家首個生態縣、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縣、全國文明縣城、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和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是全國聯合國人居獎唯一獲得縣。安吉美麗鄉村建設標准成為省級規范,影響力覆蓋全國。特色產業發展迅猛。三大特色產業「竹業、茶業和椅業」構成安吉的三張名片。第一張名片是「中國竹鄉和中國竹地板之都」,竹資源以108萬畝毛竹實現120個億的產值,以佔全國1.8%的立竹量創造了22%的竹業產值,竹產業被確定為省級產業示範基地,獲「中國竹涼席之都」稱號。第二張名片是「白茶之鄉」,安吉白茶從單株母樹,發展到種植面積近10萬畝、年產量1000餘噸,產值近14.5億元,「安吉白茶」獲全省首個農產品氣候品質認證和省區域名牌。被授予「省林業產業百億強縣」稱號,成為全國首批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示範縣,新增國家級示範合作社12家。第三張名片是「椅業之鄉」,轉椅有七大系列500多個品種,年產7000萬把,占據國內市場1/3以上份額,安吉椅業成為省級區域國際品牌試點和國家級出口基地。歷史人文底蘊深厚。安吉曾是古越國重要的活動地和秦三十六郡之一的古鄣郡郡治所在地。上馬坎遺址賦予了安吉獨具魅力的文化符號,成為「浙江舊石器文化遺址考古第一點」;千年古剎靈峰寺,與杭州靈隱寺被譽為姊妹寺;安吉人傑地靈,一代又一代才俊,傳承了底蘊深厚的地方歷史文脈,涌現了西泠印社首任社長、中國近代傑出的藝術家、一代藝術宗師吳昌碩,南朝文學家吳均,三國東吳名將朱然,國民黨高級將領胡宗南,中國林科院林科所所長、著名林學家陳嶸,中國葯學會理事長、著名葯學教育家樓之岑等歷史名人。休閑旅遊篷勃發展。安吉是全省首批旅遊經濟綜合改革試點示範縣、長三角首選鄉村休閑旅遊目的地,被評為中國最佳生態旅遊縣。扎實推進國家鄉村旅遊度假實驗區創建,形成了「中國大竹海精品觀光帶」、「黃浦江源尋夢精品觀光帶」「昌碩文化尋蹤精品觀光帶」、「白茶故里品韻精品觀光帶」4條長約25公里的休閑產業帶,港中旅綜合體、豐華五星酒店、天使樂園、大年初一等一批旅遊綜合體和生態休閑項目初顯雛形,天文觀象、高山滑雪、竹海熊貓、生態影視等特色景點讓人流連忘返。
B. 安吉是什麼地方
安吉縣建縣於公元185年,縣名取《詩經》「安且吉兮」之意。安吉地處浙江西北部,北靠天目山,面向滬寧杭。全縣總面積188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6萬,轄8鎮3鄉4街道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和1個省級旅遊度假區。
安吉縣區域條件更加優越,地處長三角經濟圈的幾何中心,是杭州都市經濟圈重要的西北節點,屬於兩大經濟圈中的緊密型城市,是長三角最具投資價值縣
安吉縣生態環境優美宜居,境內「七山一水二分田」,層巒疊嶂、翠竹綿延,被譽為氣凈、水凈、土凈的「三凈之地」,植被覆蓋率75%,森林覆蓋率71%,是國家首個生態縣、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縣、全國文明縣城、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和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是全國聯合國人居獎唯一獲得縣。
安吉縣色產業發展迅猛。三大特色產業「竹業、茶業和椅業」構成安吉的三張名片。第一張名片是「中國竹鄉和中國竹地板之都」
安吉縣歷史人文底蘊深厚,曾是古越國重要的活動地和秦三十六郡之一的古鄣郡郡治所在地。上馬坎遺址賦予了安吉獨具魅力的文化符號,成為「浙江舊石器文化遺址考古第一點」
安吉縣休閑旅遊篷勃發展,是全省首批旅遊經濟綜合改革試點示範縣、長三角首選鄉村休閑旅遊目的地,被評為中國最佳生態旅遊縣。
C. 安吉縣屬於浙江省哪個市
安吉縣屬於浙江省湖州市。
安吉,為浙江省湖州市下轄縣。位於長三角腹地。天目山脈自西南入境,分東西兩支環抱縣境兩側,呈三面環山,中間凹陷,東北開口的「畚箕形」的輻聚狀盆地地形。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轄15個鄉鎮(街道),2016年戶籍人口46.61萬人。
安吉縣建縣於漢中平二年(185年),取《詩經》「安且吉兮」之意得名,是古越國重要的活動地和秦三十六郡之一的古鄣郡郡治所在地。
涌現了南朝梁文學家吳均、三國東吳大將朱然、近現代藝術大師吳昌碩、著名林學家陳嶸、畫家諸樂三等名家。同時,安吉縣為首批全國農村社區建設示範單位。
(3)上馬坎遺址擴展閱讀:
安吉概況
區位條件優越:安吉地處長三角經濟圈的幾何中心,是杭州大都市經濟圈重要的西北節點。目前,與上海、南京、蘇州和杭州、湖州等周邊大中城市分別構成3小時和1小時交通圈,已於2007年底建成的杭長高速一期與申蘇浙皖高速相連接,實現了與上海的全程高速,車程2.5個小時。
正在建設的杭長高速二期和規劃建設的申嘉湖安高速公路,將構建30分鍾到杭湖、90分鍾達滬寧的快捷交通網路。
生態優勢明顯:安吉是首個國家生態縣、國家級生態示範區,是國家環境保護部「新農村與生態縣互促共進示範區」和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縣。
全縣植被覆蓋率75%,森林覆蓋率71%,境內空氣質量達到一級,水質在二類以上,是長三角地區的天然綠色氧吧,環境承載力進一步增強,能為大都市的逆城市化發展提供巨大的環境容量空間。
同時,依託良好的生態環境,大力發展生態旅遊休閑產業,被譽為「黃浦江源」和「中國大竹海」,被命名為央視生態影視基地和全國戶外運動基地,是極具魅力的生態環境、生態經濟、生態文化集聚地。
全年接待遊客501萬人次,旅遊收入19.1億元,門票收入7160萬元,分別增長11.3%、14.5%和12%。
文化底蘊深厚:發端於黃浦江源頭的西苕溪孕育了神秘的古越文明,是古越國重要活動地和秦三十六郡之一古鄣郡郡治所在地;上馬坎遺址賦予了安吉獨具魅力的文化符號,是「浙江舊石器文化遺址考古第一點」;千年古剎靈峰寺,與杭州靈隱寺是姊妹寺;
涌現了南朝梁文學家吳均、三國東吳名將朱然、近現代藝術大師吳昌碩、著名林學家陳嶸、畫家諸樂三等名家巨匠;形成了具有安吉特色的竹文化、孝文化、茶文化、昌碩文化等。
D. 求寫安吉特色的作文,字數越多越好,不要超過2000字
安吉地處浙西北,建縣於公元185年,漢靈帝賜名「安吉」,取《詩經》「安且吉兮」之意。全縣面積1886平方公里,七山一水二分田,人口45萬,10鎮5鄉1街道和1個與所在鄉鎮合並的省級經濟開發區,是中國竹鄉、中國白茶之鄉、中國椅業之鄉、中國竹地板之都、國家生態縣、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省級文明城市,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被評為長三角最具投資價值縣市(特別獎)。2008年地區生產總值140億元,增長9.5%;人均GDP超過4500美元;財政總收入14.73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27億元,分別增長32.6%和32.7%,增幅位居浙江省第二、湖州市首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2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343元,分別增長10.1%和12.9%;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0%以內。城鄉統籌發展水平列全省24位。
E. 浙江安吉余村紅軍歷史
安吉縣,地處浙江西北部,湖州市轄縣之一,北靠天目山,面向滬寧杭。建縣於公元185年,縣名出自《詩經》「安且吉兮」之意。全縣總面積188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6萬,下轄8鎮3鄉4街道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和1個省級旅遊度假區。
安吉縣區域條件更加優越,地處長三角經濟圈的幾何中心,是杭州都市經濟圈重要的西北節點,屬於兩大經濟圈交匯的緊密型城市,是長三角最具投資價值縣之一。
安吉縣生態環境優美宜居,境內「七山一水二分田」,層巒疊嶂、翠竹綿延,被譽為氣凈、水凈、土凈的「三凈之地」,植被覆蓋率75%,森林覆蓋率71%,是國家首個生態縣、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縣、全國文明縣城、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和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是全國聯合國人居獎唯一獲得縣。
安吉縣特色產業發展迅猛。三大特色產業「竹業、茶業和椅業」構成安吉的三張名片。第一張名片是「中國竹鄉和中國竹地板之都」
安吉縣歷史人文底蘊深厚,曾是古越國重要的活動地和秦三十六郡之一的古鄣郡郡治所在地。上馬坎遺址賦予了安吉獨具魅力的文化符號,成為「浙江舊石器文化遺址考古第一點」。
安吉縣休閑旅遊篷勃發展,是全省首批旅遊經濟綜合改革試點示範縣、長三角首選鄉村休閑旅遊目的地,被評為中國最佳生態旅遊縣。[1]
F. 上馬坎遺址的挖掘成果
2004年10月,浙江省考古所和安吉縣博物館正式對安吉縣溪龍鄉溪龍村的上馬坎遺址專開展發掘工作。考古人員屬經過近一年的努力,共發覺了100平方米,發掘深度達9米,出土石製品430餘件,包括石核、石片、掛削器、砍砸器、石球、石錐、手鎬、尖狀物等之類石器。
石製品個體粗大,長度超過80毫米,小於50毫米的標本極少,屬南方舊石器時代礫石石器文化,是我省舊石器考古的重大突破。
上馬坎遺址的層次分布很清晰,自表土一下的褐色粘土層、稀網紋紅土層、網紋紅土層、碩石層都發現有人工打制的石器,顯示出古人類在這一帶的活動相當頻繁,而且延續時間很長。由此考古學家推測,浙江大地至少在80萬年以前已有古人類生活。
2002年10月進行了科學試掘。
揭露的地層十分清晰。
表土下第一層為褐色黏土層,距今約1.2萬-4萬年;
第二層為稀網紋紅土層,距今約4萬-12.6萬年;
第三層為網紋紅土層,距今約12.6萬-78萬年。
每層均有石器製品出土。
G. 上馬坎遺址的介紹
上馬坎遺址為單純的舊石器文化。試掘18平方米,獲得舊石器標本45件,石製品的原料主要為石英砂岩和砂岩,砍砸器、石球和鎬常見,這些石器製作工藝比較原始、粗糙,打片技術基本上使用錘擊法和轉向打擊法,石器的修理都用錘擊法。
H. 歌詠「安吉」的詩詞文賦有哪些
1.《安吉崔明甫山院聯句》
唐代:皎然
人不擾,政已和。世慮寡,山情多。
禪客至,墨卿過。興既洽,情如何。
2.《兵後送薛居士移家安吉》
唐代:皎然
舊游經喪亂,道在復何人。寒草心易折,閑雲性常真。
交情別後見,詩句比來新。向我桃州住,惜君東嶺春。
3.《桃花石枕歌送安吉康丞》
唐代:皎然
君吏桃州尚奇跡,桃州採得桃花石。爛疑朝日照已舒,
含似春風吹未坼。珪璋特達世所珍,吾知此物亦其倫。
應羨花開不凋悴,應嘉玉片無緇磷。立性堅剛平若砥,
君子偏將交道比。何人亦秉堅剛姿,吾見君心得如此。
君心所好我獨知,別多見少長相思。從來賞玩安左右,
萬里提攜君莫辭。
4.《安吉天寧寺聞磬》
唐代:施肩吾
玉磬敲時清夜分,老龍吟斷碧天雲。
鄰房逢見廣州客,曾向羅浮山裡聞。
5.《董嶺水》
唐代:周朴
湖州安吉縣,門與白雲齊。
禹力不到處,河聲流向西。
去衙山色遠,近水月光低。
中有高人在,沙中曳杖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