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大
『壹』 在西游記中十大法寶是什麼
十大法寶如下:
第一名:金剛琢 金剛琢可以說是孫悟空的剋星,當年大鬧天宮的時候,太上老君就用金剛琢把孫悟空打倒,導致他被二郎神捉住。《西遊記》中具有吸收能力的法寶很多,但是像金剛鐲這樣不光能吸收兵器,還能吸收水火的武器卻只有這一個。法力指數:10 重要指數:10 綜合評定:10
第二名:楊柳玉凈瓶 這是《西遊記》第三次出現楊柳玉凈瓶,前兩次分別在五庄觀救活了人參果樹,在火雲洞降服了紅孩兒,每一次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凈瓶並不是花瓶,而是一種潔具,最初的功能是洗手。隨著水崇拜文化的加深,在中國,凈瓶逐漸被賦予了滅火,起死回生的功能。 法力指數:9 重要指10 數:綜合評定:9.5
第三名:緊箍 如來佛一共給了觀音三個箍,緊箍、禁箍、金箍,緊箍在這里給了孫悟空,緊箍和金箍後來分別給了黑熊精和紅孩兒。緊箍的法力有限,畢竟要求一個蘿卜一個坑,不具備大規模殺傷的能力。但是如果沒有它,我們無法想像唐僧怎麼才能鎮住孫悟空。有意思的是,在烏雞國,緊箍咒還起到了分辨真假唐僧的作用,算是師徒開發出來的新功能。 法力指數:8 重要指數:10 綜合評定:9
第四名:人種袋 人種袋一次可以裝多個人,這點是陰陽二氣瓶或紫金紅葫蘆之類寶物比不了的。孫悟空請來的二十八宿、龜蛇二將並五大神龍、小張太子及四大神將,都被那怪收入袋中,可見其威力。人種袋來源於布袋和尚的布袋。布袋和尚把別人供養的東西統統放進布袋,卻從來沒有人見他把東西倒出來,布袋總是空空的,別人問他為什麼,布袋和尚說:「我有一布袋,虛空無掛礙。打開遍十方,入時觀自在。」 法力指數:9 重要指數:8 綜合評定:8.5
第五名:芭蕉扇 西遊記里有兩把芭蕉扇,一把是金角大王的寶貝,用來發火,一把是鐵扇公主的寶貝,用來滅火。無論是威力還是重要性,鐵扇公主這把都更勝一籌。她這把除了滅火,還可以扇人,孫悟空被他一扇子到了小須彌山。為了過火焰山,孫悟空前前後後三調芭蕉扇,很好地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法力指數:8 重要指數:8 綜合評定:8
第六名:陰陽二氣瓶 在《西遊記》中,雖然孫悟空也哭過,但是更多時候是擔心師父,這次,遇到陰陽二氣瓶,孫悟空真的害怕了。細想一下,雖然取經一路困難重重,但是讓孫悟空如此絕望的卻絕無僅有。要不是關鍵時候他想起了觀音菩薩給他的三根毫毛,這次的確要交代這里了。陰陽二氣瓶最後壞掉了,著實有些可惜。 法力指數:8 重要指數:7 綜合評定:7.5
第七名:幌金繩 幌金繩十分智能,有《緊繩咒》,還有《松繩咒》,如果有這樣衣服就好了。幌金繩本是本是太上老君的一根勒袍的腰帶,太上老君作為《西遊記》頭號科學家,真是一身是寶啊。 法力指數:7 重要指數:7 綜合評定:7
第八名:金鐃 相比於紫金紅葫蘆和羊脂玉凈瓶,金鐃不用等對方答應你就可以直接使用,所以要厲害一些。不過,金鐃的質量似乎有點不過關,被孫悟空一棒子打碎了。好在彌勒佛法力高強,吹口仙氣就復原了。 法力指數: 重要指數:7 綜合評定:6.5
第九名:紫金紅葫蘆(羊脂玉凈瓶) 葫蘆,諧音福祿,在民間除了食用或做成家用器具,還有極高的文化價值。《西遊記》中的紫金紅葫蘆本是太上老君的盛丹之物,被妖怪偷走後,竟然有了裝人的功能。但是紫金紅葫蘆需要對方答應才有效,這大大限制了它的用途。 法力指數:5 重要指數:7 綜合評定:6
第十名:紫金鈴 別的法寶一般只有一個功能,但是紫金鈴卻有三個:火,煙,黃沙。不過,這三招加起來也未必多厲害,放放火趁亂偷點什麼東西還行,碰到孫悟空這樣的,打兩個噴嚏就沒事了。 威力指數:5 重要指數:6 綜合評定:5.5
『貳』 西遊記精彩片段有哪些
1、蟠桃會這天,孫悟空喝光了宴會用的仙酒,還闖入太上老君的丹房,吃盡了葫蘆內的金丹,然後回到了水簾洞。
玉帝對孫悟空擾亂蟠桃會甚為痛恨,命令四大天王、托塔李天王和哪吒太子去捉悟空,10萬天兵被悟空打敗。玉帝又派二郎神來戰孫悟空。經過多次交手,在二郎神同悟空大戰之際,太上老君拋下金剛圈擊中悟空,方才將他捉拿。
2、那怪聞言,恐怕大聖傷他,卻就解屍,出了元神,跳將起去,佇立在九霄空里,這行者背上越重了。猴王發怒,抓過他來,往那路旁邊賴石頭上滑辣的一摜,將屍骸摜得象個肉餅一般,還恐他又無禮,索性將四肢扯下,丟在路兩邊,俱粉碎了。
3、孫悟空只好又來到翠雲山,這次他變成了鐵扇公主的丈夫牛魔王的樣子。鐵扇公主不辨真假,把他接了進去。
說到孫悟空借扇一事,假牛魔王故意捶胸道:"可惜,可惜,怎麼就把那寶貝給了猢猻?"鐵扇公主笑道:"大王息怒,給他的是假扇。"假牛魔王到:"真扇子你藏在哪兒了?仔細看管好,那猢猻變化多端,小心他再騙了去。"
鐵扇公主說:"大王放心。"說著將真扇從口中吐出,只有一片杏葉兒大小。悟空大喜過望,連忙抓在手中,問道:"這般小小之物,為何能扇滅八百里火焰?"
鐵扇公主道:"大王,你離家兩年,怎麼連自家的寶貝也忘了?只要念一聲口訣,這扇就能長到一丈二尺長短。"孫悟空記在心上,將扇兒噙在口中,把臉一抹,現了本像,徑自出了芭蕉洞。鐵扇公主氣得一下子跌倒在地。
4、東勝神洲傲來國海中有花果山,山項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在所居澗水源頭尋到名為「水簾洞」的石洞,被群猴擁戴為王。又過三五百年,石猴忽為人生無常,不得久壽而悲啼。根據一老猴指點,石猴經南贍訓洲到西牛賀洲,上靈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見須菩提祖師,被收為徒,起名曰孫悟空。
5、悟空從祖師學得長生之道、七十二般變化及「筋斗雲」。一日,悟空受眾人挑唆,變為松樹,引起祖師不快,被逐出洞。回到花果山,與佔山妖魔廝斗取勝,帶回被擄的眾猴與物品。
6、眉如翠羽,肌似羊脂。臉襯桃花瓣,鬟堆金鳳絲。秋波湛湛妖嬈態,春筍纖纖嬌媚姿。斜軃紅綃飄彩艷,高簪珠翠顯光輝。說甚麼昭君美貌,果然是賽過西施。柳腰微展鳴金佩,蓮步輕移動玉肢。月里嫦娥難到此,九天仙子怎如斯。宮妝巧樣非凡類,誠然王母降瑤池。
(2)西遊記大擴展閱讀: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清代學者吳玉搢等首先提出《西遊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
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孫悟空是中國明代小說家吳承恩的著作《西遊記》中的角色之一,諢名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豬悟能、沙悟凈的大師兄。孫悟空由開天闢地以來的仙石孕育而生,拜菩提祖師學會長生之道、七十二變、筋斗雲,一個筋斗能翻十萬八千里。
使用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隨心變化。他占花果山稱王,大鬧東海龍宮,被天庭招安為弼馬溫,又因嫌官小反下天自稱齊天大聖,然後擊敗天軍復被天庭詔安封為有官無祿的齊天大聖,大鬧天宮時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爐中練就一雙火眼金睛,與如來佛祖鬥法,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
『叄』 西遊記的四大人物是
西遊記的四大人物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
1、唐僧,前世為如來二弟子金蟬子,原型為唐代高僧玄奘。玄奘,生於今河南洛陽,俗家姓名「陳禕」,法號「玄奘」,被尊稱為「三藏法師」,後世俗稱「唐僧」。
2、孫悟空,由開天闢地以來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帶領群猴進入水簾洞而成為眾猴之王,尊為 「美猴王」。後經千山萬水拜須菩提祖師為師學藝,得名孫悟空,學會地煞數七十二變、筋斗雲、長生不老等高超的法術。
3、豬八戒,又名豬剛鬣,法號悟能(觀音取),渾名八戒(唐僧取),是唐僧的二徒弟,會天罡數的三十六般變化,所持武器為太上老君所造、玉皇大帝親賜的上寶沁金鈀(俗稱九齒釘耙)。豬八戒前世為執掌天河八萬水軍的天蓬元帥。
4、沙僧,在書中也稱黃婆,土母、刀圭,五行屬土,俗稱沙和尚、沙僧。原為天宮玉皇大帝的卷簾大將,因為失手不小心打破了琉璃盞,觸犯天條,被貶出天界,在人間流沙河興風作浪,危害一方,專吃過路人。
後經觀音點化,賜法號悟凈,一心歸佛,同八戒、悟空一同保大唐高僧玄奘法師(又稱唐三藏或唐僧,俗名陳禕)西天拜佛求取真經。
(3)西遊記大擴展閱讀
唐僧在取經路上先後收服了三個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並取名為:悟空、悟能、悟凈,之後在三個徒弟和白龍馬的輔佐下,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從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經。功德圓滿,加升大職正果,被賜封為旃檀功德佛。
孫悟空和師弟豬八戒、沙和尚護佑師父跋山涉水,降伏了白骨精、蜘蛛精、牛魔王等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戰勝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成功取到了真經,修成了正果。他本人被如來封為「斗戰勝佛」。
豬八戒被唐僧收為二徒弟後,為讓其繼續戒五葷三厭,唐僧給他起了個別名叫「八戒」。八戒從此成為孫悟空的幫手,一路負責挑擔,一同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武器是九齒釘耙。
沙僧原為天宮中的卷簾大將,因在蟠桃會上打碎了琉璃盞,惹怒玉皇大帝,被貶入人間,在流沙河畔當妖怪,受萬箭穿心之苦。後被唐僧師徒收服,一路主要負責牽馬。得成正果後,被封為「金身羅漢」。為人忠厚老實、任勞任怨。
『肆』 西遊記歌曲大全100首
有《敢問路在何方》、《五百年桑田滄海》、《女兒情》、《相見難版別亦難》、《取經歸來》等。權
1、《敢問路在何方》
《敢問路在何方》是許鏡清譜曲,閻肅作詞的一首歌曲,由張暴默首唱,是1986年電視連續劇《西遊記》插曲和主題歌,在第11集後由蔣大為演唱。
該首歌曲1986年秋季被列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文藝宣傳材料。1988年獲首屆中國十佳影視金曲獎。
4、《相見難別亦難》
《相見難別亦難》為1986年版電視劇《西遊記》第十六集《取經女兒國》的插曲。同本集中另一首插曲《女兒情》同曲異詞,同樣悅耳動聽、悠揚感人,幾十年以來仍被世人傳頌,堪稱經典。
5、《取經歸來》
《取經歸來》是央視1986年版《西遊記》第二十五集《波生極樂天》唐僧四眾取經歸回大唐時的插曲,由戴英祿填詞,許鏡清譜曲,蔣大為演唱。
『伍』 西遊記中四大神猴各叫什麼
《西遊記》中四大神猴分別為靈明石猴、赤尻馬猴、通臂猿猴和六耳獼猴。
孫悟空是中國著名的神話角色之一,出自四大名著之《西遊記》。相傳他由開天闢地以來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帶領群猴進入水簾洞而成為眾猴之王,號稱為「美猴王」。
赤尻馬猴,曉陰陽,會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命位處地水火風之水位。赤尻馬猴又名淮水無支祁。傳說的四大靈猴之一,善於變化,力敵九龍,且善於控水,就連水神共工也不敢稱在控水之術上稍勝他一籌。
通臂猿猴,拿日月,縮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命位處地水火風之地位。通臂猿猴為傳說中六道眾生之外的靈物。
六耳獼猴,是冒充孫悟空,實力和真孫悟空一般無二;大戰孫悟空,鬧到上天入地下海。誰都認不出來,最後還是如來佛道出六耳真身,並用金缽盂罩住,才被孫悟空一棍子打死。一說為孫悟空之二心,故與孫悟空本領無二。
(5)西遊記大擴展閱讀
孫悟空武器:如意金箍棒
赤尻馬猴武器:西海鑌鐵棍
通臂猿猴武器:渤海擎天柱
六耳獼猴武器:隨心鐵桿兵
『陸』 西遊記中的雖是大剎是什麼意思
雖然是大的佛寺。
剎是梵語「剎多羅」的簡稱,指寺廟佛塔,比如古剎、寶剎。
『柒』 四大名著的簡介,西遊記的簡介
《西遊記》是一部中國古典神魔小說,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書中講述唐朝法師西天取經的故事,表現了懲惡揚善的古老主題。《西遊記》成書於16世紀明朝中葉,自問世以來在中國及世界各地廣為流傳,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中國,乃至亞洲部分地區西遊記家喻戶曉,其中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僧等人物和「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故事尤其為人熟悉。幾百年以來,西遊記被改編成了各種地方戲曲,及電影、電視劇、動畫片、漫畫,版本繁多。在日本等亞洲國家也出現了以孫悟空為主角的文藝作品,樣式眾多,數量驚人。關於西遊記的作者,一般認為是明朝的吳承恩。
《西遊記》主要描寫的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悟凈師徒四人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唐僧取經是歷史上一件真實的事。大約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僅25歲的青年和尚玄奘離開京城長安,隻身到天竺(印度)游學。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他在那裡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贊譽。貞觀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他這次西天取經,前後十九年,行程幾萬里,是一次傳奇式的萬里長征,轟動一時。後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及交通,沒有什麼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為玄奘的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聖》等,這些都為《西遊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吳承恩也正是在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經過艱苦的再創造,完成了這部令中華民族為之驕傲的偉大大文學巨著。
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淮安府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人。約生於明弘治十三年至正德初年之間(1500—1510),約卒於萬曆十年(1582)。吳承恩的曾祖父、祖父都是讀書人,任過縣學的訓導、教諭。但到了他父親吳銳這一輩,由於家貧困,出贅徐家,「遂襲徐氏業,坐肆中」,當起了小商人。盡管如此,吳家卻不失讀書的傳統。據說其父吳銳雖為商人,不僅為人正派,而且好讀書,好談時政,這自然對吳承恩產生較大影響。吳承恩從小就很聰明,很早入了學,少年得志,名滿鄉里。天啟《淮安府志》卷十六說吳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但成年後的吳承恩卻很不順利,在科舉進身的道路上屢遭挫折,到四十多歲才補了一個歲貢生,五十多歲任過浙江長興縣丞,後又擔任過荊王府紀善,這是同縣丞級別差不多的閑職。
吳承恩創作《西遊記》大約是中年以後,或認為是晚年所作,具體時間無法確定。除《西遊記》外,他還創作有長詩《二郎搜山圖歌》和《禹鼎志》。現存《射陽先生存稿》四卷,包括詩一卷、散文三卷,是吳承恩逝世後由丘度編訂而成。
《西遊記》全書一百回,從大的結構上看,可分成三個部分。第一回至第七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寫了孫悟空出世、拜師、大鬧天宮,這是全書最精彩的章節,熱鬧非凡,孫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頓折騰,將他的反抗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寫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經的緣由。第十三回至最後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寫唐僧西天取經,路上先後收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三個徒弟,並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到了真經,修成了正果。 《西遊記》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人們無不在作者豐富而大膽的藝術想像面前驚嘆不已。
然而,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都是一定社會生活的反映,作為神魔小說傑出代表的《西遊記》亦不例外。正如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指出,《西遊記》「諷刺揶揄則取當時世態,加以鋪張描寫」。又說:「作者稟性,『復善諧劇』,故雖述變幻恍忽之事,亦每雜解頤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的確如此。 通過《西遊記》中虛幻的神魔世界,我們處處可以看到現實社會的投影。如在孫悟空的形象創造上,就寄託了作者的理想。 孫悟空那種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奮起金箍棒,橫掃一切妖魔鬼怪的大無畏氣概,反映了人民的願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種正義的力量,表現出人民戰勝一切困難的必勝信念。又如取經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是自然災難的幻化,或是邪惡勢力的象徵。他們的貪婪、兇殘、陰險和狡詐,也正是封建社會里的黑暗勢力的特點。不僅如此,玉皇大帝統治的天宮、如來佛祖管轄的西方極樂世界,也都濃濃地塗上了人間社會的色彩。而作者對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態度也頗可玩味,在《西遊記》中,簡直找不出一個稱職的皇帝;至於昏聵無能的玉皇大帝、寵信妖怪的車遲國國王、要將小兒心肝當葯引子的比丘國國王,則不是昏君就是暴君。對這些形象的刻畫,即使是信手拈來,也無不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西遊記》不僅有較深刻的思想內容,藝術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豐富奇特的藝術想像、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詼諧的語言,構築了一座獨具特色的《西遊記》藝術宮殿。
但我認為,《西遊記》在藝術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創造了孫悟空、豬八戒這兩個不朽的藝術形象。 孫悟空是《西遊記》中第一主人公,是個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無窮的本領,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著大英雄的不凡氣度,也有愛聽恭維話的缺點。他機智勇敢又詼諧好鬧。而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敢斗。與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響了「齊天大聖」的美名;與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決不放過一個妖魔,如意金箍棒下決不對妖魔留情;與一切困難敢斗,決不退卻低頭。這就是孫悟空,一個光彩奪目的神話英雄。說到豬八戒,他的本事比孫悟空可差遠了,更談不上什麼光輝高大,但這個形象同樣刻畫得非常好。 豬八戒是一個喜劇形象,他憨厚老實,有力氣,也敢與妖魔作斗爭,是孫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滿身毛病,如好吃,好佔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難,常常要打退堂鼓,心裡老想著高老莊的媳婦;他有時愛撒個謊,可笨嘴拙腮的又說不圓;他還時不時地挑撥唐僧念緊箍咒,讓孫悟空吃點苦頭;他甚至還藏了點私房錢,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實在多,這正是小私有者的惡習。作者對豬八戒缺點的批評是很嚴厲的,但又是善意的。他並不是一個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們並不厭惡豬八戒,相反卻感到十分真實可愛。唐僧的形象寫得也不錯,但比起孫悟空、豬八戒來,則要遜色得多。沙僧更是缺少鮮明的性格特點,這不能不說是《西遊記》的缺憾。盡管如此,《西遊記》在藝術上取得的成就仍是十分驚人的,孫悟空、豬八戒這兩個形象,以其鮮明的個性特徵,在中國文學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藝術豐碑。而且,這里的人物也給現代管理學帶來很多值得參考的價值。
『捌』 在《西遊記》中影響力最大的是哪個為什麼
相信大家都看過《西遊記》,作為四大名著之一,僅僅是電視劇都被翻拍了無數次。《西遊記》刻畫了許多有血有肉人物,比如好吃懶做的豬八戒、老實木訥的沙悟凈,都讓人印象深刻。可是如果說書中誰最讓人深刻,誰的影響力最大的話,那當然是非孫悟空莫屬了。
孫悟空這一人物影響力在《西遊記》是其他角色無法超越的,可以說沒有孫悟空就沒有《西遊記》。而且孫悟空的形象也早已不局限在書中,他更是象徵是中華民族骨子裡那種斗爭精神,相當於中國在國際上的一張閃亮的名片,影響了世界范圍內的幾代人。相信在未來,孫悟空的形象也會日久彌新,變得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