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本子
Ⅰ 關於冬天的周記
盼望冬天
離開老學校有些日子了,往日的一幕幕還在眼前重現—題記
在杭州城西面的西面就是我的學校,是一個很僻靜的地方,當然了現代化工業已經進入了這里,但是與很多杭州其他的地方相比較,這里還是很好的,因為正是處在和山(小和山,杭州的國家森林公園)和西溪(杭州的濕地)之間,於是空氣就不會像城裡那樣黑黑的。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和山的雪總是不吝嗇的,有時候甚至是在初冬。
學校很有個性,與別人都不大相同的,總是缺少冬天的嚴酷,多了卻就是暖國的溫柔,但是冷風還是在初冬深秋的季節到來,風很鋒利的在臉上留下一道道的,一道道的,不過我這個人很奇怪,還是喜歡裹著略顯臃腫的衣衫盪漾在繞小公路上的,枯樹葉是不會被掃去的,於是幾篇及其堅強或者是新生的落葉就沒有被風吹走,於是我可以踏著他們聽聽那清脆,或許覺得很殘酷,但是將他們進入泥土,這是我的願望,希望帶給他們又一次輪回。
去年的冬天是很難過的,因為要面對很多考試,於是壓力很大,但是在不堪重負的晚自習後,能在冬天裡迷濛暗淡的月光下走走是很好的寄託,因為這樣的希望會有強大的力量把,這樣的魄力是山都沒有的。繞小公路的轉彎口上可以望見食堂的,食堂常常喜歡當著月亮,和山也是,但是如今,在這個季節,怕是沒有人在能觸及那個高傲的月亮了吧。朋友常常問我:「為什麼總是喜歡看星星?」而我總是喜歡回答說:「他們總是給我希望。」
這樣往復的走在這里不覺得厭倦,因為每天都有驚喜,驚喜或許就是人生的意義了,正是因為這么多驚喜,才組成了我與別人不同的生命,但是在杭外的孩子們都有著一樣的盼望,和山略顯灰白的雪,總是在不經意間飄落。
嚴冬的教室玻璃上結滿了雪霜,在早晨我們進入教室的時候被一陣陣呼出的熱氣驅散,化作了蒸氣,飄上了天空,於是我們自己的製造的了驚喜,因為這些蒸氣化作水,再化作雪,降臨在了我們教室的窗子上,只是一個輪回而已,我自己也很無疑是,但是確切想去,是自己創造的。本以為暖國的雪總是很軟弱的,因為這是江南人的個性。上課時是很專注的,所以不會對窗外的變化有所察覺,很正常的在下課時走了出去看到後面的和山都已經白了,有些霧氣,又讓它顯得灰了些,天空壓低了很多,門前的樹被裹的嚴嚴的,我禁不住冰一冰雙手,沁沁的,刺刺的,它瞬間的就化掉了,是我的體溫吧,讓它再一次進入了一個輪回,它生命很短暫,就這樣來到,然後又離開了。
繞校公路是每天都要走的,往復往復,雪夜也是一樣的,盡管只是殘雪了,但是還是很厚,這樣的雪暖國是很少有的,掩埋了土地,讓土地與外界的寒冷空氣隔絕,我也是裹的很厚,「下雪不冷,化雪冷。」這是老師在雪後給我的提醒,大概是要我們保暖把,這天的月亮有些吝嗇,不知是不是怕冷也躲起來了呢。
如今,我已離開了我熱愛的那片天空,但是在這個天空不再燃燒的季節,我期盼著那樣的冬天,我還能閑步於學校的千層之雪上。我期盼著……贊同91| 評論
Ⅱ 三國演義作者是誰
三國演義作者是羅貫中,他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
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說家,《三國志通俗演義》的作者。山西並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說:《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水滸全傳》。
《三國志通俗演義》(簡稱《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的力作,這部長篇小說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除小說創作外,尚存雜劇《宋太祖龍虎風雲會》。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斗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2)西游記本子擴展閱讀
《三國演義》的作品主題
1、《三國演義》以人物為載體形象地衍繹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仁、義、禮、智、信、勇等中國傳統文化價值體系中的核心因素。
小說中的劉備就是「仁」的代表,關羽是「義」的代表,張飛是「勇」的代表,諸葛亮是「智」的代表,趙雲是「忠」的代表等等。劉備是小說里的中心人物,也是中國文化精神中「仁」的體現者。
2、《三國演義》通過魏、蜀、吳三國的故事,揭示了「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歷史發展規律。
羅貫中寫《三國演義》是為了總結歷史的興衰規律。或日:「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一種歷史循環論或是宿命論的思想。然而,至少從《三國演義》中所說的「周末七國分爭」至清代,這一規律還是符合歷史事實的。
3、作品自始至終貫穿著「擁劉反曹」的思想傾向,體現了人民群眾擁護明君、嚮往和平和憎惡暴君、反對動亂的願望。
小說一直把蜀漢作為中心來描寫,尤其是通過劉備這位仁君的形象和諸葛亮這位賢相的形象,突出了作品「擁劉反曹」的主題,表達了人民群眾的願望。
作為蜀漢對立面的一個典型形象,就是曹操:小說中的曹操既是奸雄的典型,也是暴君的象徵,作品正是通過對這一人物的針砭,體現了人民群眾憎惡暴君、反動動亂的願望。
4、作品通過「桃園結義」的故事,極力宣揚了劉關張的義氣,從而表現出明顯的「信義」思想。
小說一開篇就是「桃園三結義」,「義」這一思想也就自始至終貫穿於整部作品之中,尤其是通過關羽這一形象,典型地宣揚了「義」的思想。
5、作品通過三國之間政治、軍事、外交等各種事件,生動形象地展現了歷史上各種斗爭的經驗和智慧。
《三國演義》中描寫了一大批智慧型的人物,比如蜀國的諸葛亮、龐統、徐庶、姜維,魏國的曹操、司馬懿……這些智慧型的人物,通過這些智慧型的人物所演義的三國故事,不管是變化多端的戰爭,還是復雜多變的外交,抑或治國治民的政治,無不閃耀著中國人民智慧的光芒。
Ⅲ 一二年級小學生讀哪些課外書好呢,要書名
【新書介紹——《安徒生童話》
安徒生的創作可分早、中、晚三個時期。早期童話多充滿綺麗的幻想、樂觀的精神,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達的花兒》、《拇指姑娘》、《海的女兒》、《野天鵝》、《丑小鴨》等。中期童話,幻想成分減弱,現實成分相對增強。代表作有《賣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後》、《影子》、《一滴水》、《母親的故事》、《演木偶戲的人》等。晚期童話比中期更加面對現實,著力描寫底層民眾的悲苦命運,作品基調低沉。代表作有《柳樹下的夢》、《她是一個廢物》、《單身漢的睡帽》、《幸運的貝兒》等。
安徒生的童話不單是為了豐富孩子們的精神生活,也為了啟發成年人,因此,它不僅為兒童,也為成人所喜愛。而他的童話具有一般成人文學所欠缺的特點:豐富的幻想,天真爛漫的構思和樸素的幽默感。這些都植根於現實生活。他的許多膾炙人口的童話都具有這種特色。如《夜鷹》、《豌豆上的公主》、《皇帝的新裝》、《牧羊女》、《掃煙囪的人》等都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在他的童話中,他以滿腔熱情表達了他對人間的愛,對人間的關懷,對人的尊嚴的重視,對人類進步的贊頌。如《海的女兒》等。
新書介紹——《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作者尼•奧斯特洛夫斯基( 1904~1936)是蘇聯著名的無產階級作家和優秀的共產主義戰士。他出身在於烏克蘭一個工人家庭,1919年加入共青團。在革命戰爭中,他身負重傷,雙目失明,全身癱瘓,但以頑強的意志和驚人的毅力創作出了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和《暴風雨所誕生的》(第一部)。
本書是一部閃爍著崇高的理想光芒、洋溢著熾熱的革命激情的長篇小說。作品是以作者生活史為原型寫成的,但又並非作者本人的自傳,而是經過藝術加工提煉、典型化的文學珍品。小說通過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在革命斗爭中成長的歷程,真實而藝術地反映了從十月革命、國內戰斗到恢復國民經濟各個時期的蘇聯社會特點和時代氣氛,熱情歌頌了為祖國而戰的蘇聯年輕一代,展示了他們的成長歷程和精神風貌。本書一出版,就受到了國內外廣大讀者的歡迎和贊揚。它在國內被成百次地再版,並被譯成50多種民族語言廣泛傳播;在中國、印度、巴西、蒙古、阿根廷等國都被翻譯出版。保爾•柯察金的形象早已成為世界人民熱愛的藝術典型和生活中的榜樣。保爾關於「生命」的名言成了千百萬革命青年的座右銘。
新書介紹——《魯賓遜漂流記》
本書描寫的是一個19歲的少年魯賓遜為了實現航海的夢想,不顧父母的勸阻,毅然放棄了安定舒適的生活,最終踏上航海征途的故事。在一次海難中,他被巨浪送到了一座荒島上,從此開始了艱辛而漫長的孤島生涯。魯賓遜並沒有被困難嚇倒,而是敢於向自然挑戰,向死亡挑戰,建賬篷、圍籬笆、築「城堡」、制器具、種糧食、養牧畜,與野人決戰,一個人的荒島上了創造了奇跡。最後重新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故鄉英國倫敦,結束了長達三十多年的孤獨生活。
新書介紹——《昆蟲記》
《昆蟲記》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不僅是一部文學巨著,也是一部科學網路。它熔作者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於一爐,以人性觀照蟲性,將昆蟲世界化作供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這本書以忠實於法文原著整體風貌及表達特色為選擇原則, 讓世界讀者首次領略昆蟲們的日常生活習性、特徵的描述等。一個人耗費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蟲子」,已經算是奇跡了;一個人一生專為「蟲子」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更不能不說是奇跡;而這些寫「蟲子」的書居然一版再版,先後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直到百年之後還會在讀書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轟動,更是奇跡中的奇跡。這些奇跡的創造者就是《昆蟲記》的作者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法布爾擁有「哲學家一般的思,美術家一般的看,文學家一般的感受與抒寫」。在本書中,作者將專業知識與人生感悟融於一爐,娓娓道來。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本人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 本書的問世被看作動物心理學的誕生。 《昆蟲記》不僅是一部研究昆蟲的科學巨著,同時也是一部謳歌生命的宏偉詩篇,法布爾也由此獲得了「科學詩人」、「昆蟲荷馬」、「昆蟲世界的維吉爾」等桂冠。
新書介紹——《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描寫了三國時期的歷史故事,集體表現了統治者之間政治和軍事斗爭。該書最早的版本是明嘉靖元年刊印的《三國志通俗演義》,分24卷,240則,每則一個七言標題。此後新的刊本迭出,卷數、回目、引用詩詞等均有改動。清康熙時,毛綸、毛宗崗父子對《三國志演義》進行了修訂,遂成為最通行的本子。今有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年版。
《三國演義》全稱《三國志通俗演義》。我國古代歷史演義小說的代表作。明代小說家羅貫中依據有關三國的歷史、雜記,在廣泛吸取民間傳說和民間藝人創作成果的基礎上,加工、再創作了這部長篇章回小說。作品寫的是漢末到晉初這一歷史時期魏、蜀、吳三個封建統治集團間政治、軍事、外交等各方面的復雜斗爭。通過這些描寫,揭露了社會的黑暗與腐朽,譴責了統治階級的殘暴與奸詐,反映了人民在動亂時代的苦難和明君仁政的願望。小說也反映了作者對農民起義的偏見,以及因果報應和宿命論等思想。戰爭描寫是《三國演義》突出的藝術成就。這部小說通過驚心動魄的軍事、政治斗爭,運用誇張、對比、烘托、渲染等藝術手法,成功地塑造了諸葛亮、曹操、關羽、張飛等一批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三國演義》結構宏偉而又嚴密精巧,語言簡潔、明快、生動。有的評論認為這部作品在藝術上的不足之處是人物性格缺乏發展變化,有的人物渲染誇張過分導致失真。《三國演義》標志著歷史演義小說的輝煌成就。
新書介紹——《西遊記》
《西遊記》是我國古代文學百花園中一朵怒放的齊葩.自問世以來,不脛而走,風靡文壇,故事流傳,廣及民間,真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雅俗共賞.如此之宏著怎一個"夢"字解決呢?不錯,《西遊記》它的藝術成就,人物塑造,思想內容等是多方面,多角度的.
每當我翻開《西遊記》時,總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動活潑的,小時候的我讀起它來總覺得既過癮又有趣。但今時今日,不變的是那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我的領悟卻變了。
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覺和啟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對話旁白;有人還研究它的歷史背景、社會現象。但在我看來,他那曲折的情節中暗藏著人們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然而,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人被一些價值不大的東西所束縛,卻自得其樂,還覺得很滿足。經過幾百年的探索和發展,人們對物質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對於精神自由的需求卻無端被抹殺了。
新書介紹——《水滸傳》
《水滸傳》寫的是北宋宣和年間(1119---1121前後)宋江等聚眾起義的故事.事在《宋史》和宋人筆記里有多種記載,雖不一致,但都說到力量強大,威脅朝廷,在民間影響深廣.南宋人龔聖與說:"宋江事見於街談巷語."說書中也有宋江等人的故事.到宋,元年間,話本,雜劇廣泛演說,有些存留到現在,如話本《大宋宣和遺事》和元人雜劇.施耐庵把宋元以來史書,傳說,話本和雜劇等"水滸"故事加以匯集,選擇,加工,創作而寫成《水滸傳》.它以梁泊起義敘寫了農民反封建斗爭發生,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以深刻的思想,廣泛的內容,傑出的藝術譜出封建社會農民起義的英雄史詩,革命悲劇,反映出沒落衰敗的封建社會深重的剝削和殘酷的壓迫激化著階級矛盾,反動統治的黑暗腐朽造成廣大人民的反抗斗爭.
起義發生是"亂自上作".統治者上起皇帝,大臣,下至地方貪官污吏,土豪惡霸乃至吏役獄卒,全國上下,朝廷內外,形成統治網,公然用惡.像梁中書兩年就搜刮幾十萬貫給丈人蔡京慶賀生日,賄賂公行;高俅為報私仇迫害王進,為高衙內霸佔人妻而害林沖,逼得本不想反的人不得不反,揭示出起義發生的真正原因是"官逼民反".小說真實地敘寫了起義斗爭的發展過程:從個人反抗到集體反抗,從分散斗爭到有組織斗爭,規模從小到大.魯智深,林沖,武松等開始都是個人抗爭,只為逃避官府緝捕而找安身立命之地;雖有梁山,二龍山,桃花山等許多山頭,但彼此孤立,不能抵禦逐步升級的官府"進剿";晁蓋,
新書介紹——《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 故事集。相傳伊索是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人,善於講動物故事。現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臘、古羅馬時代流傳下來的故事,經後人匯集,統歸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通過簡短的小寓言故事來體現日常生活中那些不為我們察覺的真理。這些小故事言簡意賅,平易近人。不但讀者眾多,在文學史上也具有重大影響。作家,詩人、哲學家、平常百姓都從得到過啟發和樂趣。許多故事真可以說是家喻戶曉:龜兔賽跑,牧童作劇,狼來了,狐狸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到幾千年後的今天,伊索寓言已成為西方寓言文學的範本。亦是世界上流傳最廣的經典作品之一。
伊索寓言大多是動物故事,以動物為喻,教人處世和做人的道理。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當,形象生動,對後代影響很大。
《伊索寓言》共收集了三四百個小故事,與抒情詩主要反映貴族奴隸主的思想感情不同,這些小故事主要是受欺凌的下層平民和奴隸的斗爭經驗與生活教訓的總結。寓言通過描寫動物之間的關系來表現當時的社會關系,主要是壓迫者和被壓迫者之間的不平等關系.
新書介紹——《愛的教育》
這是一本日記體的小說,記載了小學生安利柯整整九個月的四年級生活。愛是整篇小說的主旨,就在最平實的字里行間,融入了種種人世間最偉大的愛:老師之愛、學生之愛、父母之愛、兒女之愛、同學之愛……每一種愛都不是驚天動地的,但卻感人肺腑、引人深思。整部小說以一個小學生最不染世俗的眼光審視著身邊的美與丑、善與惡。這里有讓安利柯深以為傲的好友卡隆的俠義之舉,有品學兼優的班長代洛西的助人為樂;也有華梯尼的虛榮狹隘,諾琵斯的傲慢無禮;還有朴實可愛的「小石匠」,堅強不息的克洛西……完全在用愛去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愛的教育》是由義大利作家亞米契斯耗時近十年完成的偉大小說。作者於1846年10月31日生於義大利古利亞地區一個名叫奧奈季亞的小村鎮。他自幼酷愛學習和寫作,1868年發表處女作《軍營生活》,並由此出名。1886年,《愛的教育》出版,使他的創作生涯達到頂峰。】
Ⅳ 中國名著及作者
四大古典名著簡介
《紅樓夢》
作者簡介:曹雪芹, 清代小說家。名霑,字夢阮,雪芹是其號。
內容簡介:《紅樓夢》一書,以賈寶玉、林黛玉和薛寶釵的愛情悲劇為主線,通過對「賈、史、王、薛」四大家族榮衰的描寫,展示了廣闊的社會生活視野,森羅萬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人們稱《紅樓夢》內蘊著一個時代的歷史容量,是封建末世的網路全書。
1. 現在人們說起《紅樓夢》,往往指的就是曹雪芹的前八十回和高鶚的後四十回續書的總稱。這120回的本子,總字數達1075000字左右。
2. 曹雪芹在寫這部書時,用了「諧音寓意」的手法,他把賈家四姐妹命名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這是諧「原應嘆息」的音;在賈寶玉神遊太虛幻境時,警幻仙姑讓他飲的茶「千紅一窟」,是「千紅一哭」的諧音,又讓他飲「萬艷同杯」的酒,這酒名是「萬艷同悲」的諧音,這樣的手法幾乎貫穿了全書.
事件:1.王鳳姐弄權鐵檻寺
2.林黛玉焚稿斷痴情
3.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蘆僧亂判葫蘆案
3. 劉姥姥初進大觀園
人物性格:
1.林黛玉:生性孤傲,天真率直,蔑視功名權貴,與寶玉同為封建的叛逆者
2.王熙鳳:精明強干,賈府的實際大管家,極盡權術機變,殘忍陰毒之能事,
3.賈寶玉:封建叛逆者。他厭惡封建社會的仕宦道路,反對「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觀念
4.薛寶釵:容貌美麗,肌骨瑩潤,舉止嫻雅。她熱衷於「仕途經濟」,勸寶玉去會會做官的 。她恪守封建婦德,而且城府頗深,能籠絡人心,得到賈府上下的誇贊。
《西遊記》
作者簡介:吳承恩,明代小說家。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懷安山陽(江蘇淮安)人。
內容簡介:孫悟空與豬八戒、沙僧一起保護唐僧取經。一路上歷盡千辛萬苦,戰勝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經過九九八十一難,功成圓滿,終成正果
人物形象:
唐僧:身材高大,舉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經造詣極高。他西行取經遇到九九八十一難,始終痴心不改,在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的輔佐下,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從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經。最後被封為「旃檀功德佛」。
孫悟空:他嫉惡如仇,不怕困難,堅忍不拔,英勇無畏,取經後被封為斗戰勝佛。
豬八戒:性格溫和,憨厚單純,力氣大,但又好吃懶做,愛佔小便宜,他對師兄的話言聽計從,對師父忠心耿耿,為唐僧西天取經立下汗馬功勞,最後被封為「凈壇使者」。是個被人們喜愛同情的喜劇人物。
沙和尚:保護唐僧西天取經路上,任勞任怨,忠心不二,取經後被封為「金身羅漢」。
事件:1.孫悟空打鬧天宮 2. 雲棧洞悟空收八戒 3. 八戒大戰流沙河 4.孫行者三調芭蕉扇 5.孫行者大鬧黑風山
《三國演義》
作者簡介:羅貫中,元末明初小說家、戲曲家。名本,字貫中。杭州人,祖籍太原。
內容簡介:《三國演義》通過集中描繪三國時代各封建統治集團之間的政治、軍事、外交斗爭,揭示了東漢末年社會現實的動盪和黑暗,譴責了封建統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難,表達了人民呼喚明君、呼喚安定的強烈願望。
人物簡介:
曹操:自幼放任盪不羈,但很有才華,又足智多謀,善於隨機應變。當年,汝南有個善於評論人物的名士,名叫許劭,評論曹操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諸葛亮:智者和智慧的象徵,清忠耿直,用人唯賢,謙虛、謹慎、認真又盡職 鞠躬盡瘁。
劉備:一代梟雄,寬厚仁愛,求賢若渴。俗話說: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
關公:忠義,智勇雙全
事件:1.桃園三結義 2. 火燒赤壁 3.草船借劍 4.孔明借東風 5.關公五關斬六將 6.諸葛亮智用空城計
《水滸》
作者簡介: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說家。
內容簡介: 宋朝統治者腐朽兇殘,宋江、魯智深等眾多好漢最終都因為種種不同原因而被迫在梁山落草為寇,揭桿起義。他們舉起義旗,打著替天行道,劫富濟貧的口號,殺遍大江南北,沉重地打擊了反動統治者的囂張氣焰,張揚了人民群眾的神勇鬥志,干出了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
人物簡介:宋江:豪爽,義氣,仗義疏財
李逵:魯莽,孝順,勇猛
武松:有勇又謀,打抱不平,是一位英雄好漢
事件: 1.桃園三結義 2.曹操煮酒論英雄 3.劉玄德三顧茅廬 4.諸葛亮舌戰群儒 5.關雲長刮骨療毒
希望這對你有幫助。
Ⅳ 有關中國古典名著的資料
中國的四大名著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這四部著作歷久不衰,是漢語文學中不可多得的作品。其中的故事、場景,已經深深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四部著作都有很高的藝術水平,細致的刻畫和所蘊含的思想都為歷代讀者所稱道「四大名著」的最初提法是「四大奇書」,中國在明末清初最先有了這種說法。李漁曾在醉田堂刊本《三國志演義》序中稱:「馮夢龍亦有四大奇書之目,曰三國也,水滸也,西遊與金瓶梅也。……」當時已有「明代四大奇書」的說法,即《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金瓶梅》。明末清初之際,「四大奇書」的提法已得到相當的固定和流行。清代乾隆年間問世的紅樓夢被公認是中國古典小說的最高峰,取代了《金瓶梅》,四大奇書至此定型。 「四大名著」全稱(四大古典文學名著)是「四大奇書」的現代說法,時間自然也不會早了。因此,現在「四大名著」(四大奇書)的提法一定是出現在《紅樓夢》成書之後。 相較於「奇書」,「名著」的稱呼更有文化意味,更強調在文化上的成就,四大名著不是某個人定下來的,而是在流傳過程中廣大讀者研究、解讀、衡量後評定出來的,承載了許多文化精華,在潛移默化中對許多人的思維智慧、為人處世方式產生了影響,對往後社會思潮、社會風氣、政治生態變化有著深遠影響。 現在中國的四大名著公認為:《三國演義》(羅貫中)、《水滸傳》(施耐庵)、《西遊記》(吳承恩)、《紅樓夢》(曹雪芹)。四大名著是中國名著之一現乃至全人類共同歷史悠久的寶貴文化遺產,在整個華人世界中有著深遠的影響。研讀中國四大名著,是瀏覽中國古典文學的智能之海,也是閱歷中國傳統人文、社會、倫理、歷史、地理、民俗、心理、處事策略的知識之庫。
Ⅵ 古代的書本叫什麼,就是那種一折一折的,就像西遊記里唐僧每過一個國家蓋印的那種本子
古代叫做案牘,就是通關文書。
例如唐玄奘,每到一處都要加蓋文書,方可通內過。
其實容也就是類似現在的護照,由官方加蓋印章,批准出入境。
再舉例,關羽為何要過五關斬六將呢,因為一開始沒有曹操的通關文書,每到一處都受到阻攔。知道後來曹操派人送去文書證明,各路才一路放行。在今天看來,也就是說沒有證件,就無法出入境,是一樣的道理。
滿意請點左下角的採納謝謝,不滿意請追問,您的支持是我奮斗的動力
Ⅶ 唐僧人物形象分析
《西遊記》中行事唯唯諾諾的唐僧,為何可以成為孫悟空的師傅?小時候看西遊記,總會覺得唐僧是一個沒有法術,連自己都保護不了的人,為什麼孫悟空就要跟著他去取經呢?還不如孫悟空自己去取經,這樣還能減少一些麻煩。可是後來等到長大了以後,才明白了許多,唐僧能夠做孫悟空的師傅,是有一定道理的,不然的話取經這個偉大的事業不一定能夠完成。
唐僧有著孫悟空沒有的人際關系,孫悟空是一個石猴子,雖然他也和牛魔王拜把子過,可是最後他們還是鬧翻了;本來和東海龍王屬於鄰居關系,卻搶了龍王的東西;本來天宮上的人對他也是很照顧的,但是最後他還大鬧了天宮。總的來說他的人際關系是比較復雜的。但是唐僧就不一樣了,唐僧只要一看到神仙都很尊重。
所以他也沒有任何的仇家,他是佛祖的弟子,和李世民結拜成兄弟,他該有的關系都有了,所以這樣一個老好人一路上定時順風順水的。就是因為唐僧有著許多他們沒有的東西,所以一路上大家互相包容,互相理解,充分的讓徒弟們展示出自己的長處,就這樣互相理解只到取得了真經,唐僧,這樣的好領導,其實還是很受歡迎的。Ⅷ 西遊記第26回白話文
第二十六章 功滿取經回
唐僧師徒又行多日,歷盡險阻,漸入勝境,沿路修行、誦經人比比皆是。這天,忽見前方高樓宏偉,景象萬千。唐僧說:「悟空,真是好地方。」悟空說:「碰上假境界,不讓你拜你偏拜,今天到了真境界,怎麼還不下馬?」唐僧慌忙下馬,來到山門前。一個道童說:「是東土來的取經人嗎?」悟空說:「他是玉真觀金頂大仙,來接我們的。」唐僧慌忙施禮。
www.17k.com
大仙說:「我被觀音菩薩騙了。他原說兩三年就能到,我年年守候,直到今天你才來。」唐僧謝了,四人入殿,重與大仙見禮。大仙命看齋,齋後讓聖僧香湯沐浴,當夜就歇在玉真觀。
www.17k.com
次日,唐僧換上錦襕袈裟,戴了毗盧帽,手持錫杖,拜辭大仙。大仙要送一程,悟空說:「我認識路,不用送了。」大仙說:「你認識雲路,聖僧當走本路。」大仙就攜著唐僧手,從接引旃壇上法門,自中堂穿出後門,遙指著說:「聖僧你看,那半天中祥光瑞靄,就是靈鷲山,佛祖勝境。」唐僧跪倒就拜。悟空說:「望山跑死馬,遠著哩!若從這里拜起,得磕多少頭?」大仙回觀,悟空引著唐僧等,緩步登山,走不幾里,見一條大江,波濤洶涌,約有**里寬。唐僧驚問:「這水如此寬,又無渡船,怎麼過?」悟空說:「那不是一座橋?」
www.17k.com
唐僧看時,原來是座獨木橋,橋頭有匾,匾上寫有「凌雲渡」。唐僧說:「這橋人怎能過?得另找路。」八戒、沙僧都不敢過,悟空跳上橋,左搖右晃,跑過橋,喊:「過來,過來!」三人還是不敢過。悟空回來找八戒,八戒乾脆躺在地上,死活不起來。悟空說:「只有從這橋上過,才能成佛。」八戒說:「哥呀,不成佛也罷,橋是走不得。」
www.17k.com
悟空正拉拉扯扯逗獃子,只見一人撐一隻船來,叫道:「上渡,上渡!」唐僧要上船,船卻無底兒,又遲疑不前。悟空認出來人是接引佛祖,猛地把唐僧推上船。唐僧站不穩,栽到水裡,撐船人一把扯住,拉上船,讓他站在船幫上。悟空引著八戒、沙僧挑擔、牽馬上了船 ,都站在船幫上。唐僧正抱怨悟空,只見上流沖下來一個死屍,不由心驚。悟空說:「莫怕,那就是你。」八戒、沙僧都說:「是你!」撐船的也說:「那是你,可賀!」接著喊一聲號子,撐開船,不一時,穩穩當當到了對岸。唐僧跳上彼岸,感到無比輕松,皆因脫了肉體凡胎。回頭看不見了渡船,悟空才說是接引佛祖。唐僧省悟,反拜謝三個徒弟。悟空說:「我們虧師父解脫,借門修功,幸成正果,師父靠我們保護,喜脫凡胎。彼此扶持,各不相謝。」唐僧仍是稱謝不已,只覺身輕體健,步上靈山,直至雷音寺山門前。四大金剛迎接了,一層層往裡傳報,佛爺大喜,就命八菩薩、四金剛、五百羅漢、三千揭諦、十一大曜、十八伽藍,排列兩旁,傳旨命唐僧入見。
四人來到殿前,先拜了如來,又拜了左右,再向佛爺長跪,奉上通關文牒。如來看了,還與三藏,就命阿難、伽葉二尊者領四人到珍樓,先請齋,然後於三藏經中,三十五部之內,各挑幾卷,留傳東土。二尊者奉佛旨領四人來到樓下,擺下素齋,盡是奇珍異果與各種仙餚、仙茶。四人受用了,隨二尊者來到寶閣,開門看,在霞光瑞氣、彩霧祥雲的籠罩下,排列著藏經櫃,櫃上貼著紅簽,上書藏經目錄。二尊者引唐僧看罷目錄,說:「聖僧從東土來,有什麼人事送我們?好傳經給你。」唐僧說:「弟子未曾准備。」二尊者就不肯傳經,悟空叫嚷要找如來告二尊者索賄。八戒、沙僧勸住悟空,阿難、伽葉才交付經卷。四人收拾捆好,馱在馬背上,又讓八戒、沙僧各挑一擔,這才拜辭如來,出了山門。
掌管藏經閣的燃燈古佛將此事聽得一清二楚,情知二尊者索賄不成,不肯傳真經,枉費唐僧十四年跋涉之苦,就命白雄尊者將經奪了。白雄尊者就駕狂風趕上去,從半空中伸下一隻手來,把馬背馱的經抓去。三藏捶胸頓足,八戒扔掉經擔趕來。悟空取棒,奮勇追去。白雄怕他棒重,忙扔了經,一陣風走了。那經落到地上,摔斷了捆繩,書頁被風吹開,滿頁雪白,無一個字。四人慌忙翻看,盡是無字經書。唐僧忍不住傷心落淚,說:「取回這種無字經,又有何用?怎見唐王?欺君之罪,怎麼承擔?」悟空說:「不用說了,定是阿難、伽葉兩小子,向我們要人事,沒給他們,他們就把白本子給了我們。快回去向如來告他們索賄作弊之罪。」
四人重進山門,再上寶殿。悟空大叫大嚷,狀告阿難、伽葉。如來笑著說:「你別嚷,此事我已知道。經不可輕傳,也不可空取。一次眾比丘僧下山,在舍衛國趙家與他誦一遍經,保他生者安全,死者超度,只討他三斗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賣得忒賤,教後代兒孫沒錢用。你們空手來取,當然給你們白本。白本是無字真經,也是好的。」又讓阿難、伽葉再領他們去珍樓撿經。
到了珍樓,二尊者仍向唐僧要人事。唐僧只得命沙僧取出紫金缽盂,雙手奉上,說:「此缽是唐王親手所賜,弟子持著它沿路化齋,今奉上,聊表寸心。」阿難接了,那些力士、尊者都刮著臉皮羞他,把他臉皮都羞皺了,只是拿著缽盂不放。伽葉這才進去取經。唐僧就讓徒弟們一一認真翻檢,都是有字的。共取了五千零四十八卷,合一藏之數。捆好,放在馬上,剩下的做一擔,八戒挑了,再次向如來告辭。如來敲響雲磬,靈山各尊者齊集寶殿,奏起仙樂天音。阿難、伽葉就報出傳經的目錄、部數、卷數。唐僧再三叩拜謝恩,禮佛三匝,這才離去。觀音對如來說:「弟子當年奉旨往東土尋取經人,今已成功,共行一十四年,合五千零四十日,差八日不夠藏數。」如來就命八大金剛把唐僧送回東土,留傳真經,再接回西天,以滿一藏之數。金剛就奉命去送唐僧。觀音又說:「自金蟬子遭貶,江流兒出世,到功行圓滿,共歷八十難。佛門中九九歸真,還差一難,不夠九九之數。」就命一揭諦:「趕上金剛,再生一難。」揭諦領命趕去。
八大金剛護送唐僧,在雲霧中飛行,正行間,揭諦趕來,暗傳菩薩法旨,金剛就放下四人。唐僧腳踏實地,四下觀望,不知何處。沙僧聽得流水聲,辨出是通天河。八戒說:「如今師父已脫凡胎,我們作法把他攝過去。」悟空已解禪機,笑著說:「駕不得。」師徒說著話,往前行走,到了河岸,那老黿迎上來,要送他們過河。四人連馬上了黿背,直奔東岸。看看天晚,離東岸已不遠,老黿突然問:「當年我請老師父問佛祖,我何時可脫殼成人,問了嗎?」唐僧到西天只顧取經,卻把此事忘了,無言以對,又不會說謊,只好默不作聲。老黿動怒,一頭鑽下水,四人連馬帶經都落入水中。幸喜唐僧已脫胎換骨,成了道,才沒沉底, 被悟空攙上岸來。八戒、沙僧、白馬俱會水,撈上經,上了岸。誰知突然陰風大作,電閃雷鳴,無數陰魔想來搶經。唐僧按住經包,沙僧按住經擔,八戒牽了白馬,悟空雙手掄棒,左右護持,直到天明,陰魔方散。
不一時,太陽升起,四人就把經移到高崖上,開包曬經,又脫下衣裳曬干。幾個打魚人認出他們,請他們到陳家莊一行,吃些東西,漿洗衣裳。唐僧婉言謝絕。漁人就報知陳澄,陳澄就帶人來跪接。唐僧見陳澄一片盛情,不好再推託,就讓收拾經卷。不料《佛本行經》被石頭粘住幾卷,卷尾幾頁被粘下來,至今《佛本行經》不全,那石上仍留有字跡,就叫曬經石。四人收拾好,同赴陳家莊。
莊上男女老幼幾千口都來迎接,陳清在門前備了香案,請了鼓樂,迎接聖僧。全家人都來拜謝了,就奉茶擺齋。唐僧已脫胎換骨,不思煙火食,悟空自來不食煙火,沙僧也沒多吃,就連大肚子八戒也不似以前,只吃一碗,就放下碗,再也吃不下。唐僧又向陳家說了在西天的經過,就要告辭。陳家怎肯放?就說已為唐僧建寺,名叫救生寺,香火鼎盛。讓陳關保、一秤金叩謝四人,到寺觀看。四人來到寺中,陳家在寺中已設了筵席,各家各戶又送來素筵,唐僧只好把每家的菜嘗上一筷子。四人看了寺院,上到樓上,樓上塑著四人的像。悟空問:「那大王廟呢?」眾人說:「那廟早拆了。自此寺建成,年年五穀豐登,全靠老爺們福蔭保佑。」悟空說:「從今後,我們保你一庄人家子孫繁衍,六畜安生,風調雨順。」眾人叩頭謝了,仍是各家爭著相請。唐僧只好說:「今天已晚,明日再去。」
深夜,唐僧叫過悟空,說他擔心在這兒拖下去,難免驚動人越來越多,難以脫身。悟空就要趁此時離去。四人收拾好,來到門前,外面卻上了鎖。悟空就使解鎖法,開了三門、二門、山門。剛到寺外,金剛就在半空中叫:「逃走的,跟我來!」唐僧就覺香風陣陣,飄在空中,不上一日,漸近長安。
唐太宗自貞觀十三年九月十二日送唐僧出城,於十六年命工部在西關外建起了接經樓,每年太宗都要來此盼迎唐僧。這一天,太宗又親臨樓上,忽見西方滿天瑞靄,陣陣香風,一朵祥雲飄然落地,走來唐僧師徒。太宗與百官忙下樓相迎,唐僧跪下就拜。太宗問:「這三位是誰?」唐僧說:「是途中收的徒弟。」太宗上了龍輦,唐僧上了馬,一同回朝,三兄弟緊隨其後,進了長安。滿城人都知取經人回來,夾道相迎。
洪福寺的僧人見寺中松樹突然扭頭向東,連叫「奇怪」。唐僧當年的徒弟就說:「師父取經歸來了,快去迎接。」忙披袈裟迎出,卻見師父與聖駕同行,便尾隨在後。
來到皇宮,太宗請唐僧登上金殿,賜座。三徒站玉階下。唐僧把取經經過大致講了,又向太宗說了悟空、八戒、沙僧與白馬的來歷及路上的功勞,交還通關文牒。太宗大喜,就命光祿寺大排筵席,慶賀御弟功行圓滿,取回真經。
宴畢,唐僧率三徒回洪福寺。寺僧跪迎山門外,向唐僧說了松樹向東之事,唐僧大喜。次日早朝,太宗口占《聖教序》一篇,命中書官記錄了,宣唐僧入朝,將序文賜唐僧,又命唐僧開卷誦經。唐僧說:「若演真經,須尋佛地,金殿不可誦經。」太宗問城中哪座寺好,大學士蕭瑀說雁塔寺潔凈。太宗就命百官捧經到雁塔寺,搭起高台,請聖僧誦經。唐僧又說:「若要真經流傳天下,可謄錄副本,原本應珍藏,不可輕瀆。」太宗就命建一謄黃寺,命翰林院與中書省各官謄經。
唐僧捧經登台,正要開誦,八大金剛忽在空中現身,讓師徒四人連白馬一齊速赴西天受封。太宗與百官見聖僧乘香風而去,慌忙下拜。
唐僧師徒再赴西天,恰好八天,靈山諸聖已齊集佛前。如來就封唐僧為旃壇功德佛,孫悟空為斗戰勝佛,八戒為凈壇使者,沙僧為金身羅漢,白馬復為龍身,為八部天龍。八戒不服,嚷道:「他們為佛,怎叫我做凈壇使者?」如來說:「因你飯量大,天下四大部洲信奉我教的,凡做佛事,你去凈壇,專吃好的,有什麼不好?」八戒這才不嚷,與唐僧、悟空、沙僧叩頭謝恩。白馬到化龍池內變為龍,盤繞在山門里華表上。悟空頭上緊箍兒自然消失。四人連馬都成了正果。
是不是你想要的餓?可能不對哦,你看看吧,找了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