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神木遺址

神木遺址

發布時間: 2020-11-25 01:04:07

① 神木縣為什麼叫神木,有什麼歷史故事

據記載,在縣城的東北方向楊家城所在位置,即古麟州城,相傳城外東南方向大約四十步,有三棵松樹,大的需要兩三人合抱,屬於唐代的舊物,人稱神木。

金代改為神木寨,到了元代,蒙古族消滅了南宋,統一了中國。開國之君成吉思汗的陵墓就在內蒙古的伊金霍洛旗,伊旗和神木是近鄰,蒙人愛屋及烏,也就將神木寨升格為神木縣。明代尚有遺跡。

(1)神木遺址擴展閱讀

神木市,隸屬於陝西省榆林市,是「中國文明的前夜」——石峁遺址所在地,位於陝西北部、秦晉蒙三省接壤地帶。

神木歷史悠久,境內四五千年前就有人類聚居,石峁遺址是現存史前最大城址,為4000多年前中國北方及黃河流域的文明中心。神木歷史上一直是守衛中原、抗擊外夷的邊關前哨,素為塞上重地。

北宋時,以生長於麟州的一代名將楊業為代表的楊家將英雄群體滿門忠烈,戍邊衛疆,流芳百世。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詩人,如王維、盧綸、李益、劉禹錫、范仲淹等,都在這里留下不朽的詩詞佳作,王維的《新秦郡松樹歌》、范仲淹的《漁家傲·麟州秋詞》成為千古名篇。

神木也是著名革命老區,早在1927年就創建了黨組織,1934年創建紅色政權,開辟神府革命根據地,成為中國共產黨在全國保存下來為數不多始終未被敵人清剿的紅色根據地之一。

在這塊光榮的土地上曾發生過無數可歌可泣的紅色故事,涌現出王瀛、汪銘、張友清等革命志士;走出了賈拓夫、張秀山、王兆相、李子奇、李智盛等一批高級領導幹部;留下了張聞天、賀龍、劉志丹、馬文瑞、烏蘭夫、華國鋒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國際友人白求恩生活和戰斗的足跡。

② 神木的石峁古城遺址難道還不能證明夏朝存在嗎

夏都遷都多少次了?不是夏朝遺址?憑什麼確認。石峁遺址和大禹出生活動時間相符,和大禹出中原治水路線相符,且為石頭城。大禹之父用石牆堵洪水,失敗,說明他父親是擅長建石頭城的人。且禹都有這樣的規模很正常,因為其子是夏朝的締造者,第一個大一統的奴隸制王朝,所以能有這樣的規模正常,而且用人祭祀在奴隸制王朝中非常正常。還有最近有人說什麼黃帝的帝都。。。堯都有4500歷史,堯的祖先黃帝就比他晚嗎?還什麼同一時期的不同部落的人,完全胡說八道。。。有一切都合乎情理合乎歷史傳說及記載的答案不去證實,搞一個非常不合理的答案去誤導他人。請考古人員切實客觀的按專業來進行挖掘查證。

③ 神木在陝西的哪個位置

神木縣位於陝西省北端,地處黃河中游,長城沿線。北接內蒙古,東跨黃河入山西,西越榆林、定邊直通寧夏,是晉陝蒙三省交界地帶的中心,地理位置優越,史稱「南衛關中,北屏河套,左扼晉陽之險,右持靈夏之沖」。全縣總面積7635平方公里,居陝西省各縣之首,共轄14鎮5 鄉(神木縣轄神木鎮、沙峁鎮、大保當鎮、中雞鎮、爾林兔鎮、大柳塔鎮、孫家岔鎮、店塔鎮、 高家堡鎮、花石崖鎮、萬鎮、賀家川鎮、馬鎮、欄桿堡鎮14個鎮;瑤鎮鄉、解家堡鄉、麻家 塔鄉、喬岔灘鄉、太和寨鄉5個鄉),人口39萬。神木縣歷史悠久,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人類在為片富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秦漢始有建制,而後或郡或縣相沿,明英統正八年(公元1453年)稱神木縣至今。神木縣人傑地靈,名揚青史的北宋抗遼英雄楊業父子世代駐守於此,抗擊侵略,雄踞一方,英雄業績,流傳千古。現代革命史上,神木也佔有重要地位,早在1927年就已建立了黨組織,開辟了神府革命根據地,在這塊英雄的土地上,成長了王瀛、汪銘、張友清、王兆卿、賈拓夫等一批民族英傑。神木更是一塊富饒的土地,縣境內富藏煤炭、岩鹽、天然氣、石油、石英砂、膨潤土、鐵礦、石灰石等數十種礦產資源,其中以煤炭儲量最為豐富,儲煤面積達4500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的59%,已探明儲量500億噸,占神府一東勝煤田總儲量的近1/4。煤層地質構造簡單,埋藏淺,易開采,且煤質優良,屬「三高一低」(特低灰、特低硫、低水分、中高發熱量),高揮發分弱粘或不粘長焰優質動力環保煤,煤的化學性和熱穩定性好,是優質的動力、氣化、液化、 民用、建材和化工用煤。目前,煤田的大開發正如火如荼,共和國新的能源基地將在這里崛起。神木歷史上向有"嚴疆要塞"之稱,為"南衛關中,北屏河套,左扼晉陽之險,右持靈夏之沖"兵家必爭之地,名垂青史的"楊家將"即源於此,建功立業。神木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區,1927年建立黨組織,1933年建立紅色政權,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做出過積極的貢獻。縣境內風景名勝眾多,主要有:二郎山、杏花灘、楊家城、凱歌樓、紅鹼淖、明長城遺址、天台山等,是陝西省政府公布的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同時也是國務院公布的對外開放縣之一。神木地域廣闊,資源豐富。主要有煤、石英砂、鐵礦、石灰石、天然氣等。其中煤炭儲量最為豐富,儲煤面積4500平方公里,已探明儲量為500億噸。煤層地質 結構簡單,,埋藏淺,易開采,屬特低灰、特低磷、特低磷、特低硫、低水分、中高發熱量、高揮發分弱粘或不粘長焰優質動力環保煤。石英砂探明工業儲量280多萬噸,天然氣、鐵礦、石灰石的儲量也很可觀。作為國家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神木經過近年來的發展,以煤炭為龍頭,建材、電力、化工為骨乾的地方工業體系已初步形成。2001年全縣原煤產量達 3500萬噸,成為全國第一產煤大縣,機焦生產能力達180萬噸,發電廠裝機容量為30萬千瓦,玻璃產量達300萬重量箱。2001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達26.5億元,財政收入3.5億元,已躋身陝西經濟十強縣行列。神木交通便利,設施完善。包(頭)-神(木)、神(木)--黃(驊)、神(木)-延(安)三條鐵路在神木交匯,年運力可達8000萬噸。縣境內形成了4條二級公路為主幹,11條縣級公路為骨架,總里程達4300公里的公路網,郵電、通訊事業發達,城區擁有程式控制電話裝機總容量為2.5萬門,無線尋呼、國際、國內行動電話開通運營,金融、購物、餐飲、娛樂服務機構完備。形成了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服務網路。 改革開放,特別是神府煤田開發以來,神木順應大開放、大開發、大發展的歷史洪流,依託資源優勢,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綜合實力大大增強,縣域經濟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第211位,西部第17位,陝西省第1位。2004年,全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56億元,財政總收入達到8.7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350元。全縣工業超常發展,形成了以煤炭為龍頭,電力、建材、化工為骨乾的地方工業體系;農村經濟穩步增長,農業產業化初具規模;全縣交通、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明顯成;教育、衛生、文化、廣播電視、城市建設等社會事業日新月異,投資環境大為改善。

④ 陝西歷史遺跡

大明宮遺址,大雁塔,青龍寺

重點文物
陝西境內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延安革命遺址 1937-1947年 延安市
褒斜道石門及其摩崖石刻 漢至宋 漢中市
大雁塔 唐 西安市
小雁塔 唐 西安市
興教寺塔 唐 西安市長安區
西安城牆 明 西安市
西安碑林 漢至近代 西安市
葯王山石刻 隋至明 銅川市
半坡遺址 新石器時代 西安市
豐鎬遺址 周 西安市長安區
阿房宮遺址 秦 西安市
漢長安城遺址 西漢 西安市
大明宮遺址 唐 西安市
黃帝陵 黃陵縣
秦始皇陵 秦 西安市臨潼區
茂陵(漢武帝劉徹墓) 西漢 興平市
霍去病墓 西漢 興平市
昭陵(唐太宗李世民墓) 唐 禮泉縣
乾陵(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合葬墓) 唐 乾縣
順陵(武則天之母楊氏墓) 唐 咸陽市
陝西境內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西安事變舊址 1936年 西安市
藍田猿人遺址 舊石器時代 藍田縣
周原遺址 西周 扶風縣、岐山縣
司馬遷墓和祠 西漢至宋 韓城市
陝西境內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瓦窯堡革命舊址 1935年 子長縣
八路軍西安辦事處舊址 1937-1946年 陝西省西安市
大佛寺石窟 唐 彬縣
鍾山石窟 北宋 子長縣
昭仁寺大殿 唐 長武縣
西嶽廟 明至清 華陰市
西安清真寺 明至清 西安市
秦雍城遺址 東周 鳳翔縣
秦咸陽城遺址 戰國至秦 咸陽市
黃堡鎮耀州窯遺址 唐至元 銅川市
長陵 西漢 咸陽市
杜陵 西漢 西安市長安區
橋陵 唐 蒲城縣
扶托村 商周 西安市戶縣
陝西境內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姜寨遺址 新石器時代 西安市臨潼區
鄭國渠首遺址 戰國 涇陽縣
魏長城遺址 戰國 華陰市、大荔縣 、韓城市
統萬城遺址 十六國 陝西省靖邊縣
隋大興唐長安城遺址(包括青龍寺遺址) 隋、唐 西安市
隋仁壽宮唐九成宮遺址 隋、唐 麟游縣
灞橋遺址 隋-元 西安市
華清宮遺址 唐 西安市臨潼區
武侯墓 三國 勉縣
泰陵 隋 咸陽市
永陵 西魏 富平縣
仙游寺法王塔 隋 周至縣
府州城 五代-清 府谷縣
西安鍾樓、鼓樓 明 西安市
水陸庵 明 藍田縣
延一井舊址 清 延長縣
陝西境內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甜水溝遺址 舊石器時代 大荔縣
花石浪遺址 舊石器時代 洛南縣
元君廟--泉護村遺址 新石器時代 華縣
康家遺址 新石器時代 西安市
老牛坡遺址 新石器時代至商 西安市
櫟陽城遺址 戰國至漢 西安市
京師倉遺址 西漢 華陰市
良周遺址 秦、漢 澄城縣
東渭橋遺址 唐 高陵縣
玉華宮遺址 唐 銅川市
西漢帝陵 西漢 咸陽市、西安市
唐代帝陵 唐 富平縣、蒲城縣、三原縣、涇陽縣、禮泉縣、乾縣
三原城隍廟 明 三原縣
鳩摩羅什舍利塔 唐 戶縣
公輸堂 明 戶縣
倉頡墓與廟 明、清 白水縣
泰塔 北宋 旬邑縣
香積寺善導塔 唐 西安市長安區
西安城隍廟 明、清 西安市
白雲山廟 明、清 佳縣
八雲塔 唐 周至縣
涇陽崇文塔 明 涇陽縣
彬縣開元寺塔 北宋 彬縣
韓城普照寺 元 韓城市
韓城文廟 明 韓城市
韓城城隍廟 明 韓城市
黨家村古建築群 明、清 韓城市
耀縣文廟 明 銅川市耀州區
澄城城隍廟神樓 明 澄城縣
鎮北台 明 榆林市
重陽宮祖庵碑林 元至清 戶縣
慈善寺石窟 隋、唐 麟游縣
洛川會議舊址 1937年 洛川縣
楊家溝革命舊址 1947~1948年 米脂縣
陝西境內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龍崗寺遺址 舊石器時代至漢 南鄭縣
石峁遺址 新石器時代 神木縣
石摞摞山遺址 新石器時代 佳縣
李家村遺址 新石器時代 西鄉縣
北首嶺遺址 新石器時代 寶雞市
東龍山遺址 新石器時代至漢 商洛市
橫陣遺址 新石器時代 華陰市
李家崖城址 商至周 清澗縣
梁帶村遺址 周 韓城市
楊家村遺址 周 眉縣
法門寺遺址 南北朝至清 扶風縣
麟州故城 唐至明 神木縣
秦東陵 秦 西安市
張騫墓 漢 城固縣
明秦王墓 明 西安市
蔡倫墓和祠 清 洋縣
精進寺塔 唐至宋 澄城縣
長安聖壽寺塔 唐 西安市
長安華嚴寺塔 唐 西安市
百良壽聖寺塔 唐 合陽縣
昭慧塔 唐 高陵縣
開明寺塔 唐 洋縣
大秦寺塔 宋 周至縣
太平寺塔 宋 岐山縣
武陵寺塔 宋 永壽縣
神德寺塔 宋 銅川市
法王廟 宋至清 韓城市
北營廟 元 韓城市
五門堰 元 城固縣
吳堡石城 明至清 吳堡縣
周公廟 明至清 岐山縣
榆林衛城 明至清 榆林市
張良廟 明至清 留壩縣
扶風城隍廟 明至清 扶風縣
玉皇後土廟 明至清 韓城市
玄武廟青石殿 明 合陽縣
慶安寺塔 明 渭南市
咸陽文廟 明 咸陽市
盤龍山古建築群 明 米脂縣
姜氏庄園 清 米脂縣
豐圖義倉 清 大荔縣
靈岩寺摩崖 漢至民國 略陽縣
石泓寺石窟 隋至明 富縣
楊珣碑 唐 扶風縣
萬安禪院石窟 宋 黃陵縣
易俗社劇場 民國 西安市
渭華起義舊址 1927年 華縣
吳旗革命舊址 1935年 吳起縣
保安革命舊址 1936年~1937年 志丹縣

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西安、延安、韓城、榆林、漢中、咸陽。

⑤ 介紹陝西省神木縣石峁遺址的英語作文

陝西神木總投資1.1億元人民幣、陝北縣級博物館中規模和館藏量最大的神木縣博物館,趕在2011年年底前建成投入試運營並免費對外開放。神木縣博物館是該縣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重點項目,館舍工程於2008年3月動工興建,建築面積8600平方米,展廳面積3145平方米,館藏文物1萬余件,設有恐龍、古代文明、漢畫像石專題、楊家將專題、縣情、臨時等6大展廳,旨在從多角度、多側面向觀眾揭示神木及陝北歷史文物的豐富文化內涵,展現當地悠久的農耕文化和草原文化交融共進、層疊興替的發展歷程。神木縣是中國迄今最早發現恐龍足跡的地方,被稱為「中國第一恐龍足跡化石(楊氏中國足跡)」,就是1929年楊鍾健教授和法國古生物學家、地質學家德日進(TeilharddeChardin)共同發現於神木。2008年,神木縣邱井溝村和李家南窪村當地村民又在兩地發現恐龍足跡化石。神木縣博物館專設恐龍展廳,將恐龍足跡化石採集復原展覽,對觀眾進行恐龍相關知識科普教育。作為在中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楊家將」的故里,神木縣博物館專設楊家將文化專題展廳,通過展品、獨立展櫃、輔助展板、多媒體影視資料及雕塑等,對楊家將人物及其歷史背景進行全方位展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據悉,神木縣博物館很大一部分館藏展品為胡文高私人多年收藏,大多藏品出自該縣石峁遺址。中國古、文博界一批專家前來考察時,對胡文高私人收藏的器物及展品給予高度評價,對石峁遺址的進一步考古發掘、研究工作寄予厚望。

⑥ 一個叫什麼峁城遺址距今4200年

石峁(mǎo)遺址是中國已發現的龍山晚期到夏早期時期規模最大的城址。位於陝西回省神答木縣高家堡鎮石峁村的禿尾河北側山峁上,地處陝北黃土高原北部邊緣。初步判斷其文化命名為石峁類型,屬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夏代早期遺存。據專家研究有可能是黃帝的都城昆侖城,也有專家提出了質疑,但是隨即著名史前考古學家沈長雲先生的反駁; 石峁遺址是探尋中華文明起源的窗口,可能是夏早期中國北方的中心。
石峁遺址是距今約4000年左右,面積約425萬平方米。這個曾經的「石城」壽命超過300年。1976年,西北大學考古系教授戴應新在山西進行考察,從山西民間聽到關於神木石峁的一些信息,於是專門到石峁考察,此後先後有來自西安和北京的考古隊對其進行了考古發掘。
2006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峁遺址以「中國文明的前夜」入選2012年十大考古新發現和「世界十大田野考古發現」以及「二十一世紀世界重大考古發現」。

⑦ 陝西神木歷史悠久,神木有哪些令人嚮往的景點

我覺得像神木九龍山以及陝北民俗文化大觀園,都是陝西神木非常值得去的地方。陝西神木哪怕在夏天也就只有多度的溫度,所以去那邊旅行一定要記得帶好外套。
而陝北民俗文化大觀園,它反映了陝北獨特的文化特色,並且向我們展示了陝北當地的文化,民俗風情等等。想要了解陝北的發展,以及陝北的各種獨特文化可以去陝北民俗文化大觀園里瞧一瞧。進入到裡面,可以領略到陝北獨特的黃土文化,感受陝北民俗風情的淳樸以及大漠風光的壯美。當你到神木以後,可以帶著孩子進去大觀園里,一起去學習感受獨特的陝北文化。

陝西神木還有許多值得去的地方,如果要去那裡旅行的話,一定要查好當地的天氣預報,並且帶好防曬以及保濕的物品。那邊非常的乾燥,紫外線也非常的強。

⑧ 神木在中國的什麼地方

神木縣位於陝西省北端,地處黃河中游,長城沿線。北接內蒙古,東跨黃河入山西,西越榆林、定邊直通寧夏,是晉陝蒙三省交界地帶的中心,地理位置優越,史稱「南衛關中,北屏河套,左扼晉陽之險,右持靈夏之沖」。全縣總面積7635平方公里,居陝西省各縣之首,共轄14鎮5 鄉(神木縣轄神木鎮、沙峁鎮、大保當鎮、中雞鎮、爾林兔鎮、大柳塔鎮、孫家岔鎮、店塔鎮、 高家堡鎮、花石崖鎮、萬鎮、賀家川鎮、馬鎮、欄桿堡鎮14個鎮;瑤鎮鄉、解家堡鄉、麻家 塔鄉、喬岔灘鄉、太和寨鄉5個鄉),人口39萬。

神木縣歷史悠久,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人類在為片富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秦漢始有建制,而後或郡或縣相沿,明英統正八年(公元1453年)稱神木縣至今。
神木歷史上向有"嚴疆要塞"之稱,為"南衛關中,北屏河套,左扼晉陽之險,右持靈夏之沖"兵家必爭之地,名垂青史的"楊家將"即源於此,建功立業。神木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區,1927年建立黨組織,1933年建立紅色政權,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做出過積極的貢獻。縣境內風景名勝眾多,主要有:二郎山、杏花灘、楊家城、凱歌樓、紅鹼淖、明長城遺址、天台山等,是陝西省政府公布的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同時也是國務院公布的對外開放縣之一。

神木地域廣闊,資源豐富。主要有煤、石英砂、鐵礦、石灰石、天然氣等。其中煤炭儲量最為豐富,儲煤面積4500平方公里,已探明儲量為500億噸。煤層地質 結構簡單,,埋藏淺,易開采,屬特低灰、特低磷、特低磷、特低硫、低水分、中高發熱量、高揮發分弱粘或不粘長焰優質動力環保煤。石英砂探明工業儲量280多萬噸,天然氣、鐵礦、石灰石的儲量也很可觀。
作為國家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神木經過近年來的發展,以煤炭為龍頭,建材、電力、化工為骨乾的地方工業體系已初步形成。2001年全縣原煤產量達 3500萬噸,成為全國第一產煤大縣,機焦生產能力達180萬噸,發電廠裝機容量為30萬千瓦,玻璃產量達300萬重量箱。2001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達26.5億元,財政收入3.5億元,已躋身陝西經濟十強縣行列。

神木交通便利,設施完善。包(頭)-神(木)、神(木)--黃(驊)、神(木)-延(安)三條鐵路在神木交匯,年運力可達8000萬噸。縣境內形成了4條二級公路為主幹,11條縣級公路為骨架,總里程達4300公里的公路網,郵電、通訊事業發達,城區擁有程式控制電話裝機總容量為2.5萬門,無線尋呼、國際、國內行動電話開通運營,金融、購物、餐飲、娛樂服務機構完備。形成了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服務網路。

⑨ 神木縣虎頭卯石窟遺址是什麼朝代建造的

上古時期
石峁(來mǎo)遺址是中自國已發現的龍山晚期到夏早期時期規模最大的城址。位於陝西省神木縣高家堡鎮石峁村的禿尾河北側山峁上,地處陝北黃土高原北部邊緣。初步判斷其文化命名為石峁類型,屬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夏代早期遺存。據專家研究有可能是黃帝的都城昆侖城,也有專家提出了質疑 ,但是隨即著名史前考古學家沈長雲先生的反駁; 石峁遺址是探尋中華文明起源的窗口,可能是夏早期中國北方的中心。
石峁遺址是距今約4000年左右,面積約425萬平方米。這個曾經的「石城」壽命超過300年。1976年,西北大學考古系教授戴應新在山西進行考察,從山西民間聽到關於神木石峁的一些信息,於是專門到石峁考察,此後先後有來自西安和北京的考古隊對其進行了考古發掘。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