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盤山遺址
『壹』 營盤山遺址中的細石器有哪些
營盤山遺址出土有數量豐富的狩獵所用的石球、磨製精細的石質和骨質箭鏃等遺物。營盤山內文化遺址容中還有數量眾多的細石葉、細石核及小石片石器,質地以黑色及白色半透明的燧石、白色的石英和透明的水晶為主,細石器製作工藝成熟,選材精良。細石器多為復合工具的組成部分,常用來剝離加工獸皮,細石器工藝與狩獵、畜牧經濟有密切聯系。
『貳』 營盤山遺址出土了哪些器具
營盤山遺址為大型中心性聚落遺址
『叄』 營盤山遺址有哪些實物資料
岷江上游地區共發現80多處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及遺物採集點。其中在營盤山遺址獲得了非常豐富的實物資料,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跡包括房屋基址9座、墓葬及殉人坑5座、灰坑80餘個、灰溝4條、窯址及灶坑等,還在遺址中西部發現一處大型的類似於廣場的遺跡。
『肆』 營盤山文化遺址發現的遺物有哪些
營盤山文化遺址發現的遺物包括四川地區發現的最早的陶質雕塑藝回術品,時代最早答的人工使用的硃砂,長江上游地區發現的時代最早及規模最大的陶窯址等,它們是研究古代文化傳播、民族形成、遷徙、交融以及與成都平原和三星堆聯系的橋梁。
『伍』 營盤山遺址灰坑有哪些特點
營盤山遺址灰坑的平面形狀有橢圓形、長方形、扇形等種類,一些灰坑底部及四周採用卵石壘砌而成,推測應是進行石器加工的場所或有其他用途。個別灰坑內還發現塗有鮮紅色顏料的石塊,可能具有某種宗教含義。
『陸』 在營盤山遺址發現了什麼
岷江上游地區共發現80多處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及遺物採集點。其中在營盤山遺址獲得了非常豐富的實物資料,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跡包括房屋基址9座、墓葬及殉人坑5座、灰坑80餘個、灰溝4條、窯址及灶坑等,還在遺址中西部發現一處大型的類似於廣場的遺跡。其中,灰坑的平面形狀有橢圓形、長方形、扇形等種類,一些灰坑底部及四周採用卵石壘砌而成,推測應是進行石器加工的場所或有其他用途。個別灰坑內還發現塗有鮮紅色顏料的石塊,可能具有某種宗教含義。而大型廣場遺跡的硬土面之下發現有多座奠基性質的殉人坑,表明這里應是舉行祭祀等重大活動的場所。從遺址內發現的相關遺跡和遺物中,可以推測營盤山先民以定居農耕業為主要生活方式。遺址內圓形袋狀灰坑應為用於貯藏糧食或其他物品的窖穴,表明當時農產品的數量已較為豐富。營盤山文化遺址的陶器中有相當數量的酒具類器物,如製作精美的彩陶壺、彩陶瓶、杯、碗等,據此推測營盤山先民可能已掌握了釀酒技術並開始進行生產。
同時,狩獵、採集和捕撈業也是營盤山先民以農耕業為主業的經濟生活的不可或缺的補充內容。岷江彎曲的河道形成了較大面積的回水灣區,河水流速減緩,其中的淺水區域是理想的捕撈作業場所。遺址出土有數量豐富的狩獵所用的石球、磨製精細的石質和骨質箭鏃等遺物。營盤山文化遺址中還有數量眾多的細石葉、細石核及小石片石器,質地以黑色及白色半透明的燧石、白色的石英和透明的水晶為主,細石器製作工藝成熟,選材精良。細石器多為復合工具的組成部分,常用來剝離加工獸皮,細石器工藝與狩獵、畜牧經濟有密切聯系。另外,遺址中還有亞腰形的打制石網墜,當為捕撈漁業的實物例證。營盤山遺址的細石器及小石片石器具有地點集中化的特徵,未經使用的成品石器、半成品石器和加工殘片,多在幾處填土呈灰黑色的大型灰坑內出土。在營盤山遺址的灰坑底部發現有塗抹紅色顏料的石塊,經測試其成分以硃砂為主,另在部分陶器內壁也發現有同樣的紅色顏料,應為調色器的遺存。表明營盤山先民有尚紅習俗,硃砂的具體用途可能與塗面、刷房等活動有關。這也是目前考古發現的最早使用硃砂塗紅的實例。營盤山遺址的陶器、玉器、石器、骨器、蚌器等類遺物總數近萬件。陶器以平底器和小平底器為主,從陶質陶色來看,以夾砂褐陶、泥質褐陶、夾砂灰陶、泥質紅陶、泥質灰陶、泥質黑皮陶為主。其中夾砂陶可分為夾粗砂和夾細砂兩種,以陶胎夾有顆粒粗大的片岩砂粒的陶片最具特色。其中彩陶器的器形有盆、缽、罐、瓶等,彩陶均為黑彩繪制,圖案題材有草卉紋、變體鳥紋、蛙紋等。
人祭制度和獵頭習俗是營盤山先民精神生活領域的重要內容之一。在遺址中部地帶發現了一處面積不小於200平方米的類似廣場的大型遺跡,堅硬的踩踏層之下發掘出4座人骨坑,其中3座均保存有較為完整的人骨架,應是具有奠基性質的人祭坑。另一座僅見一件人頭,該頭骨已不見顱頂及上頜部分,剩餘顱身及下頜部分,這種現象可能與原始社會常見的獵頭習俗有關。在遺址中部偏東的房屋密集區附近也發現有5座奠基性質的人祭坑。
『柒』 營盤山文化遺址有哪些重要意義
營盤山文化是發現於四川省阿壩州茂縣鳳儀鎮境內營盤山的一處新石器時代文化,距今約6000年至5500年。該遺址是岷江上游地區發現的地方文化類型遺址中面積最大、遺存最為豐富的遺址,它代表了5000年前藏彝走廊地區文化發展的最高水準。營盤山遺址群不僅將巴蜀文明的歷史淵源推進至6000年前;也為探索輝煌的三星堆和金沙文明的源頭提供了新的線索。
『捌』 營盤山文化遺址在什麼時候被評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營盤山文化是我國21世紀重大考古發現之一。2000年以來,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阿壩州文管所、茂縣羌族博物館等文博部門對岷江上游地區進行全面、細致的考古調查,共發現84處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及遺物採集點。自2003年開始,在營盤山遺址進行為期3年的正式考古發掘,獲得了非常豐富的實物資料,發現了新石器時代遺跡。發掘結束後,組織各種規模、各種專題的專家論證研討會,對考古成果進行科學研討並以權威認證。同時,營盤山遺址申報了該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並被省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首個中國文化遺產日,營盤山文化遺址被評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玖』 營盤山遺址的面積是怎樣的
營盤山遺址位於岷江東南岸三級台地上
『拾』 營盤山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好耍嗎
那得看你怎呢么想了,如果是去感受那種古跡的魅力自然是好玩的。
營盤山遺址是一處自新石器時代到明清時代的文化遺址,由於該遺址是迄今岷江上游地區發現的地方文化類型遺址中面積最大、考古工作規模最大、發現遺存最為豐富的遺址,故命名為"營盤山文化"。
營盤山遺址出土的文物包括四川地區發現的最早的陶質雕塑藝術品,國內發現的時代最早的人工使用硃砂的遺物,長江上游地區發現的時代最早及規模最大的陶窯址等,是弄清古代文化傳播、民族形成、遷徙、交融、以及與成都平原和三星堆聯系的橋梁。
營盤山遺址被專家評為打開研究古蜀文化的"金鑰匙",對探討古蜀文化與馬家窯文化和仰韶文化的關系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被公布為第五批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21世紀重大考古發現之一。
2002年12月,營盤山遺址被四川省納入第五批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首次列入全國重點大遺址科研項目;2004年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申報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