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游記
① 旅遊游記怎麼寫
第一、描寫景色、風俗人情,最好能有正面描述和側面烘托。第二、自己的感受第三、旅遊行程,一些地方可以寫得詳細些~其他嘛就是整體上結構簡明,文字優美讓人看得一目瞭然,能有所收獲就是比較好的旅遊游記了。
② 尋求不錯的旅行游記 散文書
林達有一系列旅遊的書籍很不錯的,比如:帶一本書去巴黎,等等,說了地理,文化,還將歷史,比余秋雨的要好看。
③ 有沒有好的旅行游記app推薦
青驛還不好嗎,內容的編輯形式非常簡單,用戶想寫文字就寫,想插入圖片就插入。青驛不設置章節目錄,格式由用戶自己來控制。他可以在碎片化的時間里,隨便發文字或圖片的動態;他可以在集中的時間里,編寫圖文並茂的長篇攻略。實在不想用的話。推薦一下唯賽APP,一次可以導入多圖,支持添加背景音樂和視頻,有旅遊風格的多種背景模板。最重要的一點是,手機上編輯過程非常流暢。
④ 以旅行為主題寫一篇八百字的游記散文
明天就是立冬了,在秋冬換季的當兒,我不經意間想起了遠去的菜窖。過去,每到現在這個時節,我國北方就到了寒冷時期,假如不備蔬菜,不僅買不起新鮮蔬菜,就是買得起也找不到賣主,漫長的冬季吃菜就成了問題。為了既能吃到便宜蔬菜,家裡常有,又防止過冬蔬菜被凍壞,我們的祖先在艱難的冬季生活中摸索出了經驗,創造出了挖地窖儲存蔬菜的方式,一輩輩延用下來,北方幾乎家家都有菜窖,遍布在房前屋後、院中、地邊,成為一道道靚麗的風景。
兒時常見到左鄰右舍挖菜窖的情景,後來,也曾挖過小菜窖,其實很簡單,大都圖省事,把去年老菜窖回填的土重新挖出來,今年繼續用著。也有重新挖菜窖的,尋找房屋就近、方便的地方,往地下挖一個長方或正方形的大坑,長寬根據家庭儲菜多少而定,深度必須2米以上,這樣既確保在菜窖里能站下人,又保溫度、多儲菜。還要在上下方便的地方挖出一個能容成年人的窖口,挖出一兩級台階。挖好後要晾曬幾天,看著四周坑壁表面的土漸漸幹了,就從家裡找來比坑寬的圓木或方木,橫擔在坑兩邊,再找來細小的木棍、木板什麼的,豎著密實地放到圓木或方木上,然後再均勻地鋪放上玉米秸、秫秸之類的,再在上面培上幾十厘米厚的土,做一個封蓋菜窖口的蓋就行了。
做好了菜窖,就根據季節、氣溫需要放菜了,每年在霜降前到立冬後的這個階段都是買賣秋菜的季節,家家戶戶都忙活著儲藏大量的秋菜,以備越冬食用。自家菜地里大都栽種著白菜,這是過冬的家常菜。集市的上空也彌漫著蔬菜的香氣,擺放著白菜、蘿卜、土豆、大蔥等,也以白菜居多,這些看似普普通通的菜,卻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每每回憶起來,我的眼前就會出現一幅幅生動的畫面,秋冬季儲藏菜的精彩場面就會一幕幕地浮現在我的眼前:一家家人都在緊張地忙碌著,推白菜的、搬白菜的、往菜窖里碼放白菜的,還有挎著籃子放蘿卜的,也有往菜窖里放蔥的……上演了鄉村藏秋菜交響曲,好不熱鬧。眼見著白白胖胖的大白菜、粗壯的大白蘿卜、青綠的甜蘿卜、蔥綠的大蔥、滾圓的土豆下窖,特別討人喜愛。菜窖成了鄉村百姓的一個大儲藏庫,也是一個保鮮庫,把家裡大大小小的菜蔬都放進去,足夠吃上一冬,也方便多了,不用為冬天吃蔬菜發愁了。
這種菜窖因為在地下,不用供暖,溫度可以保持在0-5度左右。菜窖里的菜要按照順序碼放整齊,用起來方便。也不是說放好了就不用管了,有時天氣特別寒冷,常見有人下到菜窖里看看,不時地翻動一下白菜,瞧瞧儲藏的蔥,防止被凍壞,兒時偶爾聽有人嘆著氣說:「今年菜窖里的白菜沒放好,凍了、爛了。」不過,大多家庭保存的很好,從中也看出了利用菜窖的功夫。大約到了第二年春天,菜窖里的菜吃的也差不多了,溫度也提升了,就漸漸地剩餘的菜晾曬著吃完,菜窖也履行完了這一年的義務。
說起菜窖來,我還想起了一段往事,那時我十幾歲了,社會嚷嚷著防震很厲害,我和小夥伴們都嚇得不敢在家睡覺了,這時很有主見的夥伴就出主意,說到胡同西頭閑置的菜窖里。我和其他兩個小夥伴一聽,這個主意好,就一起動手把菜窖整理好,鋪上了褥子,蓋上了被子,點上煤油燈,我們幾個興鬧著擠到了一起,在防震的盛行時期,我們只管放心大膽地睡,睡得還挺香呢。
後來,不知因為家長不放心還是其它什麼原因,又搬到了另一個小夥伴家的大院里,同樣是睡在一個很大的菜窖里,大概是現在這個季節,祖母讓我帶上她做的很厚的草褥子,鋪在菜窖底部既防潮又很暖和。因這個小夥伴的家庭背景特殊,我那時就感到睡在他家大院里很榮幸,現在想來,有必要把他的家庭背景交代一下:這個小夥伴就是我老家平度縣第一任縣長喬天華的孫子。喬天華是1931年10月在山東煙台入黨的老黨員,先後擔任過中共煙台特支代理書記、中共青島市委青年委員兼左翼黨代表、中共濰縣中心縣委書記、平掖抗日救國會會長、八大隊政委、南海獨立團團長、平北縣人民政府縣長等,先後組建起七支隊伍,3000餘人,輸送到膠東主力部隊,因之被稱為「游擊隊販子」。
遙想當年曾睡在膠東抗戰英雄的大院里,我現在的心情開始不平靜起來。我在想,這是一個抗戰時期的革命家庭,喬天華曾是「平度縣抗日游擊隊」發起人,他的妻子韓書亭曾是平度縣第一位女支書,他的兒子喬洪珍13歲就當了「小八路」。我有幸睡在這樣一個紅色家園里,也不免產生了種種疑問,我在猜想,喬天華是否就在這個大院里研究抗日救國方略?為了避開日本鬼子、漢奸的圍追堵截,他是否也睡過地窖、地洞?他的妻子是否就在這個大院里,組織家鄉人民綉起了「把勝利的旗幟插上平度城頭」的旗幟?這面旗幟收藏在「平度抗日戰爭紀念館」。他當「小八路」的兒子是否就在這個大院里,跟著橋隆飆的原型喬明志練習槍法?其實那「砰、砰」的槍聲早已傳進了鄉村百姓的耳中。
睡菜窖的經歷使人難忘,令人回味無窮。既有生命的體驗,更有置身在抗戰家庭里的特殊感受,對那個紅色大院生發出無限感懷,激發起奮進的力量。
如今,菜窖已漸行漸遠,現在已幾乎見不到了,留在心裡的是美好的回味。回憶過去那段精彩的故事,留給今後的是豐富的想像……
⑤ 以旅遊為話題作文 寫一篇游記 500字
我期盼已久的五一假期到啦。這天晴空萬里,陽光燦爛,我早早就和堂妹約好今天一定要大玩特玩。按先前的約定,今天嬸嬸要帶我們去同安遊玩,想想都叫人樂開了花。 顧不上欣賞沿途的風光,我們開車直奔同安北辰山風景區。我們把車停在山腳下,開始爬山了,我感覺山頂離我不遠,可以很快就可以爬到山頂,於是我和堂妹一蹦一跳的往山上跑,嬸嬸也不甘示弱地追上來。一路上,我們興高采烈、歡歌笑語,整個北辰山充滿著我們的笑聲。 但是很快我就又累又渴了。我好想喝水,可是真糟糕,我竟然忘記帶水了。嬸嬸給我一瓶「脈動」,說:「爬山怎能不帶水呢?」。通過這個小插曲,我知道了:爬山時不要很快就把體力消耗盡,要節省體力,少說話、少蹦跳,還要記得帶水。 我們繼續向前爬,突然傳來「嘩啦啦,嘩啦啦」的流水聲,咦?哪裡來的流水聲呢?我沿著聲音尋去,啊!原來是一條細長的小瀑布名叫雙龍潭,水從石壁上流下來,雙龍潭裡的水清徹見底,石壁常年被水沖刷,光滑極了。也許是因為很久沒有下雨的緣故,我只看見一條瀑布。 我們好不容易的爬到山頂,我看見了一條長長的樹滕做的鞦韆,我第一個沖上去盪鞦韆,堂妹也很想玩,山風襲襲,我們一起盪起鞦韆,愜意極了。 在山上休息一會兒,我們就下山了。下山的路很陡,石頭東一塊西一塊,山路很不好走,我和堂妹手拉手,一直往山下跑。不一會兒,我們就來到 le
⑥ 求幾篇國外旅遊的游記之類的文章,有感受
許嵩的書 美國印度的.. 文字很風趣 讀起來很輕松愉快 陳丹燕的《咖啡苦不苦》或者是《今晚住哪裡》 或者梁子的 <我的非洲部落>
⑦ 游記怎麼寫
1.首先游記可以有日記的方式,就是流水賬的表達,至少要把游的地方的事情給大致描述出來,先把人物,時間,地點,交通,和背景等介紹在前面,要讓讀者(讀者也可以是自己)知道有一個框架,就是一群人或者一個人,在什麼時候通過什麼樣的方式去了什麼地方,有個這個框架,一切就會很清楚,然後就可以開始正文了。
2.游記的地方經常是自然景觀,也可以是非自然景觀,但是如果去參觀可口可樂工廠,也是可以寫成一篇游記的形式,就是對象可以是很多東西,也可以把旅遊的過程描述成游記。
3.一定需要介紹此次出行的目的,可以是因為天氣好,或者因為有空,或者因為一個什麼原因而有了這次出行的計劃,這樣才可以清楚地渲染整個框架,而不至於很唐突的說就是一次出行,會顯得更加真實。
游記,可以敘述多議論少,可以夾敘夾議等,但是如果議論佔了全部篇幅就不太好,去玩了什麼,看到了什麼是必須要先說清楚的,不一定非得要按照時間順序,但是一定要描繪好景點,比如一次去爬山為例,就要說看到的景色,路上遇到的故事,看到的山、樹什麼的。盡量要描述清楚那個地方,讓讀者有代入感,知道去了哪裡,就好像讀者也看到了一樣。
(7)旅行的游記擴展閱讀:
寫游記,最重要的是寫出自己內心的想法,而不是將其他人的東西東拼西湊地搬過來。這樣並沒有什麼意義。如何將自己內心中的想法准確表達出來,這是小編下面與大家討論的主要問題。
一篇對人們有意義的游記應該是包括了出行前,出行中,出行後三個部分。很多人寫游記都只會寫出行時發生的事情。但是,出行前的准備也是很重要的。出行前所考慮的東西要更多,要了解出遊地的天氣狀況,了解風景區及其路線,還有了解一些風土人情等等。但也不必寫得太過於詳細,簡單交代如何制定自己出行線路就好,畢竟文章主要部分在出行時。
現在說出行時,來到一個地方,免不了吃吃吃,把好吃的東西拍下來,分享給讀者,文章也很有吸引力。看見風景,不要只上傳照片,讓人們了解這個地方的最好方式,是告訴人們這個地方曾經發生了什麼。比如說廣西桂林市興安的靈渠,就是秦始皇開鑿運河時留存下來的。景區裡面的飛來石,相傳是白鶴大仙飛石鎮妖。雖然只是個傳說,但也為人們了解景區提供了更多的資料。
參考資料網路-游記
⑧ 百度旅遊一般的游記怎麼寫
游記,顧名思義,就是記游。也就是對一次出行、游覽、參觀……等的記錄。在版這里,游的含權義有多種:游歷、旅遊、遊玩、游覽、參觀、訪問、考察等。
游記是描寫旅行見聞的一種散文形式。游記的取材范圍極廣,可以描繪名山大川的秀麗瑰奇,可以記錄風土人情的有趣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記下一國的重大事件,並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筆輕松,描寫生動,記述翔實,給人以豐富的社會知識和美的感覺。
⑨ 要著名旅遊景點的游記作文``
游石林
今天,爸爸帶我到石林旅遊。我非常高興!
早晨,我和爸爸早早起來,叫了一輛計程車,從昆明去石林。剛出發時,天下著大雨。我一想,糟了!怎麼下起雨來了。可是,到半路上,雨就慢慢地停了。又過了一會兒,太陽也出來了。雨後的空氣格外清新,青山也顯得分外明媚。我一下子高興起來了。
到了石林,我們請了一位少數民族導游當向導。導游先帶我們去大石林玩。導游說:「石林的石頭非常美麗」。我們來到一個平靜的湖邊。湖水十分清澈。湖邊長了許多高大的樹,有綠的,有紅的,也有黃的。樹影倒映在湖面上,像一幅畫,非常漂亮。爸爸說:「我們在這里拍張照」,於是,我們就停下來拍照。拍完照,導游帶我們來到了一個非常壯觀的地方。那裡直立著許多高高的石頭,很像樹林。我恍然大悟,原來人們為什麼把它叫石林,是因為這里的石頭長得像樹林。爸爸租了一件少數民族的衣服給我穿上,我肩上還扛著一把劍。導游說我像個少數民族的阿黑哥。爸爸又給我拍了一張照片。走著走著,我們來到了一個石洞,石洞上,長著一塊很奇特的石頭,形狀很像一隻烏龜。導游說,這是烏龜石,摸一摸,人會長命百歲。於是我們都摸了摸這塊石頭。經過這個石頭,前面是一塊較開闊的地方,路邊長了許多紅果子,在陽光照耀下,十分鮮艷。導游說:「這是我們少數民族火把節的禮物。肚子餓了,還可以拿來吃」。
又走了一會,我們來到了一塊很大的草坪,導游告訴我們:「這里已經是小石林了」,小石林的石頭沒有大石林長得高,長得大,但是很有特點。其中有兩塊石頭,一高,一低。高的像一個父親,低得像一個小孩,好像是父親在教育自己的小孩。過了一會,我們又看到一塊奇特的景觀。一個大石頭上放著一小塊小石頭,這塊小石頭很像一隻小狗,頭朝著天在汪汪地叫。又過了一會,我們又來到一個小湖邊。這里圍著很多人在觀看湖對面那塊高高細細的石頭。導游說:「那塊石頭像一個美麗的少女,傳說是阿詩瑪的化身,所以有這么多的人在這里拍照」。
終於,我們游覽完了石林。我跟爸爸講:「這里的石頭真好看,我們在杭州看不到這樣的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