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址出土的
『壹』 陝西臨潼姜寨遺址發掘出土了哪些物品
發掘出土的各種遺物也非常豐富,生產工具類3811件,生活用具類1528件。其中完整和可以復原的陶器939件,陶片10萬余片,陶器種類以缽、碗、盆、瓶、盂、壺和器座為基本組合,有120片陶器和陶片上有刻畫符號;生產工具和加工工具有斧、鏟、刀、敲砸器、砍伐器、錛、鑿、磨盤、磨棒等,以石質為主,也有骨質和角質的;狩獵、漁業工具有鏃、網墜、矛、叉等;此外還有笄、墜飾、管狀飾、陶鳥等飾件;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還發現了一件紅銅片。
『貳』 山西龍山文化遺址出土的遺物有哪些
大約公元前3000年,中原抄地區進入新石器時代晚期,這一時期的代表文化為「龍山文化」。
山西龍山文化遺址有芮城縣西王村,平陸縣盤南村,垣曲縣的東關鎮、豐村和龍王崖,夏縣東下馮,襄汾縣陶寺,石樓縣岔溝等處。
陶器外表多裝飾以籃紋,制陶業開始使用輪制技術。石器幾乎都是磨製的,廣泛應用切割法和管鑽法等技術,石器種類和形態多樣化,多數是作為農具使用。
石鏟作為翻地用,形狀多近長方形或雙肩形,均較輕薄,刃部寬度一般不超過10厘米,很鋒利,器身通體磨光。石刀是收割工具,形狀多為長方形,多數穿一孔或兩孔。砍伐工具石斧更加厚重。此外,還有手工工具石器,主要是斧、錛、鑿和紡輪等。
『叄』 古代文化遺址出土的有哪些特點
公元前2000多年前龍山文化遺址中的骨梭,梭是穿線織布的工具,有了梭就會比用手牽著緯線去穿經線容易且快捷得多。古代文化遺址的大量銅器及玉器上,越來越多地發現有絲織物銹蝕的印痕。
『肆』 裴李崗文化遺址出土了哪些物品
李崗村位於新鄭縣城北,遺址中有一些形狀奇特的石斧、石鏟、石磨盤、石磨棒、陶壺等40餘件。
石磨盤是原始社會晚期的遺物,是碾穀物的生產工具,形狀像一塊長石板,而兩頭呈圓弧形,像鞋底狀。石磨盤是用整塊的砂岩石磨製而成的,正面稍凹,可能是長期使用造成的。
真是難以想像,7000年之前,在如此遙遠的時代,人類就能夠用整塊的石板琢磨出可供穀物脫殼的加工工具,這的確是一種凝聚著原始人類高度智慧的生產工具。
裴李崗文化遺址有墓葬114座、陶窯l座、灰坑10多個,還有幾處殘破的穴居房基。出土各種器物400多件,包括石器、陶器、骨器以及陶紡輪、陶塑豬頭、羊頭等原始藝術品。
遺址東半部為村落遺址,文化層厚一兩米,內含遺物極少。西半部為氏族墓地。墓坑呈長方形,邊緣不整齊。隨葬品主要是石器和陶器。石器有磨製的或琢磨兼施的,其中典型器物有鋸齒石鐮、兩端有刃的條形石鏟等。陶器均為手制,代表器物是三足陶缽、筒形罐等。
裴李崗文化的陶器以泥質紅陶數量最多,占陶器總數的一多半,夾砂紅陶次之,泥質灰陶最少。陶器均為手制,大多為泥條盤築。有紋飾的器物較少。
而石器則以磨製為主,有石鏟、石斧、石鐮、石磨盤等。
『伍』 營盤山遺址出土了哪些器具
營盤山遺址為大型中心性聚落遺址
『陸』 匼河文化遺址出土的石器有哪些
匼河文化遺址出土的石器工具,從用途來分共有五類,即砍斫器、刮削器、三棱大尖狀器、小尖狀器和石球,前三類,在西侯度文化中已經出現,石球在陝西藍田文化中也已經出現,而小尖狀器則是匼河人的發明,是匼河文化中比較精緻的石器,可以用來割剝獸皮。
砍斫器數量較多,有「單面刃」和「兩面刃」兩種,加工比較粗糙,由於長期使用和反復修整,刃部片疤重疊。
匼河文化石器
『柒』 藍田人遺址出土文物主要有哪些
藍田人遺址出土文物主要為舊石器,共發現200多件,石器種類有大尖狀器、大型多邊砍斫器、中小型多邊砍斫器和單邊砍斫器,還有刮削器和石球等。
這些石器中最有特色的是大尖狀器,斷面呈三角形,又稱「三棱大尖狀器」。除藍田外,這種石器在丁村遺址、匼河文化、西侯度文化和三門峽市等地點中也有發現。這些地點均位於「汾渭地塹」及其鄰近地區,表明大尖狀器是這個地區舊石器文化的一個重要因素。
出土的石器中比較有特色的是用脈石英打制的盤狀器,這種盤狀器很可能用於割裂和刮削,它中心凸起,周圍成刃,直徑約10厘米,有明顯長期使用的痕跡。這種盤狀器在黃河流域舊石器晚期遺址中也有發現。
在這些舊石器中,最引人注目的要算藍田猿人的手斧了。在藍田手斧出土以前,考古學家把這種石器視為歐洲舊石器早期文化的特色,手斧在亞洲東部的出現使得學術界感到困惑:它們究竟是遠古文化交流的結果呢,還是藍田猿人的獨立發明,至今仍是個不解之謎。
遺址中出土的石球則是狩獵工具,不過,製作粗糙,與丁村、匼河、三門峽市等地發現的比較接近。藍田的砍斫器、刮削器沒有什麼特色,製法和類型都和華北其他舊石器時代早期地點的差不多,但器形大得多,更顯得粗笨。
藍田猿人塑像
『捌』 元謀人遺址出土了什麼
元謀人遺址就位於元謀縣上那蚌。上那蚌在元謀盆地的東緣,是一個由棕褐色黏土組成的小山丘,四周為沖溝所包圍,南邊有那蚌河流入金沙江的支流龍川江。
在上那蚌褐色黏土層中,出土了兩枚猿人牙齒化石、石製品、帶有人工痕跡的動物骨片、燒骨和大量動物化石。
『玖』 跨湖橋遺址出土的石器有什麼特色
跨湖橋遺址還出土了很多木槳
『拾』 石佛寺遺址出土了什麼東西
石佛寺遺址目前已揭露建築基址、墓葬、摩崖造像等50餘座遺跡,出土石刻造像、建築構件、隨葬品和生活用器等文物標本900餘件,收獲重大。
經過4年多的挖掘,江津石佛寺沉睡千年後再次面世,470多尊像開鑿在一塊巨石上。包括晚唐五代的水月觀音、東方三聖,南宋時期的泗州大聖、五百羅漢等。另外還出土有上百件精美的圓雕造像、石刻建築構件及40餘塊碑刻、題刻等。
(10)遺址出土的擴展閱讀:
石佛寺主要價值
石佛寺遺址是我國為數不多的通過考古發掘全面揭露出來的布局完整的石窟寺,是地下遺存與地面遺跡相結合、寺廟建築與墓葬相呼應、碑刻材料與出土遺存相印證的歷史時期考古的罕見案例,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科學、藝術及文化、社會價值。
遺址中發現的石造像、石構件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是川渝地區和中國晚期石刻造像藝術的代表作。同時,圍繞摩崖造像逐步興起窟前建築和寺廟,為石窟寺考古研究提供了新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