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鄭門遺址
㈠ 開封歷史文化大觀里的歌曲是不是交汴河游
是的,大概
厚重文化傳承千年
——開封歷史文化大觀系列報道之一
記者劉洋
開封是享譽世界的歷史文化名城,城市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如同一首雋永的詩、一壇陳年的酒、一本經典的書,讓人永遠都讀不完、品不盡、看不夠!這里有世界上唯一一條千年來從未變動的城市中軸線,這里有目前我國最高大、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琉璃磚塔鐵塔,這里有開封現存最古老的建築——繁塔,這里還有由外城、內城和皇城三重城垣構成的世界性大都市北宋東京城的遺址。這是開封人的驕傲,也是全中國人的驕傲。
文化為媒融入「一帶一路」
時期,創造了燦爛輝煌、對後世影響深遠的宋文化。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給後世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千年的歷史文化在這里沉澱、彌漫、氤氳、發酵。
在這座古城裡,古樸厚重的歷史文化讓人品味不盡。走在古城開封,到處是歷史,到處是文化。開封的一磚一瓦、一街一巷,都散發著古都的韻味、文化的氣息。一個地名、一條街道、一段殘垣甚至老街深巷都似乎在向人喁喁訴說著曾經的滄桑。有人說,在開封,隨便撿起一塊古磚,仔細看看,便能尋找到一段歷史;隨便捧起一片舊瓦,認真品讀,就是半部中原文明印記。
為便於人們對開封歷史文化知識進行了解和記憶,市委書記吉炳偉取其精華,將其概括為「一條中軸線、兩座古塔、三重城池、四水貫都、五大湖泊、六城疊加、七張名片、八朝古都、九個稱謂、十種文化」。「一條中軸線」即御街-中山路,「兩座古塔」即鐵塔、繁塔,「三重城池」即外城、內城、皇城,「四水貫都」即汴河、蔡河、金水河、五丈河,「五大湖泊」即龍亭湖、包公湖、鐵塔湖、陽光湖、西北湖,「六城疊加」即魏國大梁城、唐汴州城、北宋東京城、金汴京城、明開封城、清開封城,「七張名片」即八大古都、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菊花名城、中國書法名城、中國收藏文化名城、國家衛生城市,「八朝古都」即夏、魏、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金,「九個稱謂」即老丘、啟封、大梁、浚儀、開封、汴州、東京、汴京、汴梁,「十種文化」即宮廷文化、府衙文化、忠烈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園林文化、飲食文化、菊花文化、戲曲文化、書法文化。9月24日19時左右,一條標題為《看開封市委書記吉炳偉如何推介開封》的微信,經開封日報微信公眾把東京城分為皇城、內城和外城。皇城周長約2.5公里,內城周長10公里155步,外城25公里165步。不管皇城、內城還是外城都由這御街串著。《東京夢華錄》上記載,「坊巷御街,自宣德樓一直南去,約闊二
兩座古塔講述開封故事
中國古塔,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的載體之一,被譽為中國古代傑出的高層建築。在古城開封,就有兩座古塔——鐵塔和繁塔,在風雨中屹立千年而不倒,名揚海內外。
位於開封城東北隅的開封鐵塔始建於北宋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原名開寶寺塔,高55.63米,八角十三層,因其通體鑲嵌褐色琉璃磚,顏色近似鐵色,從元代起,民間俗稱為「鐵塔」。據鐵塔景區主任劉榮介紹,鐵塔以精湛絕妙的建築藝術和宏偉秀麗的身姿而馳名中外,是目前我國最高大、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琉璃磚塔,是1961年我國首批公布的全國重點保護文物,享有「天下第一塔」的美稱。
史書記載,開封鐵塔的前身是座木塔,位於開寶寺福勝院內,始建於太平興國七年,也說是公元982年,建成於宋太宗端拱二年,謂之福勝塔,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有金光出相5月,日本用大炮對鐵塔進行轟炸,北面從第四層至十三層的各級檐角、塔壁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毀壞,但仍巍然屹立。1952年10月30日,毛澤東來汴視察黃河時,游覽了鐵塔,並給予稱贊。
「鐵塔高,鐵塔高,鐵塔只達繁塔腰。」這是至今仍在開封流傳的一句古老民謠。繁塔位於古城開封東南古繁台,建於北宋開寶七年(公元974年),原名興慈塔,因其建於北宋四大皇家寺院之一的天清寺內,故又名天清寺塔,又因其興建於繁台之上,故俗稱「繁塔」,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市延慶觀繁塔文物保護管理所所長李曼介紹,繁塔是開封現存最古老的建築,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北宋早期六邊形佛塔的典型代表,受它的影響,以繁塔為中心,北宋初期中原地區出現了一大批風格相似的佛塔建築。
繁塔通高36.68米,塔基面積501.6平方米,塔身內外遍嵌造像磚,一磚一像,通身造像組成美麗的紋飾,大小如一,排列有致,與塔身構成統一的整體。繁塔造像藝術極為精美,包括菩薩羅漢、樂伎等近百種,7000餘尊,姿態各異,生動形象地顯示了宋代藝術家雕刻
三重城池展現古都魅力
北宋時期是開封歷史上最為輝煌耀眼的時期,經濟繁榮,富甲天下,人口過百萬,風光旖旎,城郭氣勢恢弘。當時的東京城不僅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大都市之一,後人用「汴京富麗天下無」來形容東京城的繁華。北宋東京城不僅是開封城市發展史上的巔峰時期,在中國古代都城發展史上也占據著重要的歷史地位,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
大量的考古勘探發掘表明,北宋東京城有外城、內城、皇城三重城牆,形成了層層套疊、壁壘森嚴的宏大氣勢。其中,外城周長約50里;內城圍繞在皇城四周,周長約20里;皇城居於城市中心,周長約5里。
外城,又稱新城、羅城,是東京軍事防禦的第一道屏障。由於歷代的兵災水患,昔日巍。
四水貫都與五大湖泊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城市之靈。有水的城市總有別樣的韻味,城市有水才會擁有萬種風情。「一城宋韻半城水」,我市素以水系發達聞名遐邇,城裡有湖有河,市區水域面積達170公頃,占老城區面積的1/4。行走在水天一色的包公湖畔,徜徉在能「辨識忠奸」的楊家湖、潘家湖如畫的風光之中,很多人的心靈都為「北方水城」的美麗景色所深深震撼。
北宋時期,開封的水系已經形成了網路,被稱為「四水貫都」,交通十分發達。這是因為宋政權建立後,盡管當時中原地區比較富庶,但供應京城百萬官民所需僅僅依靠一個地區的財力、物力是不行的。當時,汴河、惠民河、廣濟河、金水河等主要運河水道環繞京畿,輻射四方,以京畿為核心的運河網正是開封都城地位得以保持的最關鍵外部條件。
維護以京城為中心的運河網使其流貫暢通是北宋王朝的重要工作。汴河不僅是維護宋朝統治的漕運生命線,同時也是其政治生命線。在宋初整治的各條運河中,北通涿郡、南達江淮之轉輸的汴河擔負著大部分漕運任務。它是從開封通往江南地區的主要水上運道,是維系宋朝生存的交通大動脈,因而宋朝自始至終都十分重視汴河的治理。通過汴河漕運將南方的糧食、絲帛,南海的奇珍異寶,大半個中國的財富,源源不斷地運往京城,東京城逐漸成為一個萬國咸通的豪華都會。當時,東京的河道日夜舟船如織、商旅不絕,有「八荒爭輳,萬國咸通」之說。開封當時的城市規模、經濟發展水平及人口數量都超過了隋唐時期的長安與洛陽,不僅是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最繁榮的城市。
如今,作為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開封不但有著豐富的人文景觀和園林景觀,同時還存在大面積的水域和完整的河道水系,這座「北方水城」的魅力讓人流連忘返。
據《開封市城市總體規劃基礎資料匯編》介紹,全市有主要河道122條,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黃河、渦河、惠濟河、賈魯河、紅衛河、小清河等32條。目前,城區主要有黃汴河、東護城河、廣濟河、 西支河、惠濟河、利汴河、東乾渠、南乾渠。
開封境內有龍亭湖、包公湖、鐵塔湖、陽光湖、西北湖五大湖泊,此外還有柳池、黑池、閻家水庫等。其中,柳池位於開封城北6公里的柳園口西北部。池南北長、東西窄,呈袋狀,面積3.6平方公里,水深2.5米,是開封居民區生活用水主要水源,兼有灌溉、養殖之利。黑池位於開封城偏西北9公里黃河大堤南側,為黃河決堤沖陷而成,面積2.4平方公里,為市區重要引黃蓄水池,平均年引黃量2.87億立方米,是供給市區用水的重要水源,水在城中,城在水中。城南有水,城北有水,城西有水,城東也有水,無論你是在這座城市的哪一個地方,只要你走幾步,一轉眼,就可以享受到瀲灧的波光。」10月7日,來開封旅遊的徐州市民劉靖悅對水城開封贊嘆不已。
做好水城大文章
2013年5月4日晚上,開封包公湖西司碼頭上,華燈齊放,鑼鼓喧天,滿載的遊船推開碧波,在歡呼聲中由南向北緩緩駛去,拉開了御河水上旅遊項目的序幕。
御河通航正是我市做好「水文章」、建設國際文化旅遊名城的一個縮影。
以前,我市城區各個湖泊互不相連,難以形成連續的城市景觀體系。為改變這一狀況,市政府確定了「四河」連通「五湖」的宋都水系工程,通過水系將市內的旅遊景點串聯起來,使遊客在槳聲畫舫中游覽古城。宋都水系規劃工程全長8400米,分三期工程進行建設,全線以反映宋代民俗文化為主題,以水景、綠化和仿宋的景觀建築構成景觀主題。
從2002年開始,我市投資興建宋都水系工程,開通了長1600米的廣濟河,將龍亭湖與鐵塔湖連接起來,稱為水系一期工程。另外,還配套整修了600米長的利汴河,使龍亭湖、鐵塔湖與城外水系連接起來。
2007年年初,水系二期工程作為市委、市政府的一項重點公益性項目開始實施。水系二期工程投入3含蓄雋永的宋詞。人們在這5個景觀游園里玩味千年詞韻「楊柳岸曉風殘月」;在迴廊仙台、木棧曲橋等美輪美奐的景觀中,品味原汁原味的宋詞樂舞、豫劇、民樂等汴音宋韻,只見宋風浩盪、宋韻滿眼。開封的水,充滿了歷史的記憶、文化的積淀。
同樣在夜晚,古城開封人流如潮,影影綽綽,三五成群的觀眾有說有笑,步履匆匆,穿過大門,直奔清明上河園內的景龍湖景區……
他們的目的就是一睹大型水上實景劇《大宋·東京夢華》的精彩。
《大宋·東京夢華》以經典宋詞和畫卷串聯,利用景區的亭台樓榭、水系橋廊,再加上遠處的宣德殿、宣和殿作為實景,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古典實景劇場。水上景觀、人文演出和歷史背景,構成對開封古城輝煌歷史的追溯,生動、真實地再現了北宋東京的盛世繁榮。演出既有北宋的繁榮與市井風情,又有萬國來朝的盛景和皇家的奢華。一部現代劇,一部王朝興衰史。濃重的色彩,婉約的景緻,浪漫的音律,宏大的場面,極度華麗的視覺場景,讓人宛如置身於那個鼎盛王朝,看過演出的人們都會被其氣派的場景設置、優美的音樂旋律和歷史的質感所感動。
「這是我第三次來看,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所以今天特意帶著我的家人來感受一下古城開封的宋風宋韻。」10月6日晚,來自鄭州的遊客胡俊凱笑呵呵地說。
而在城區西部,開封西湖數千畝的遼闊水面,既有煙波縹緲的浩盪,又有端莊淑靜的婉約。鄭開大橋和東京大橋如長虹卧波,連東貫西,橫跨在湖面上,蔚為壯觀。親水平台親切溫潤,湖中央水草搖曳,水鳥翻飛,妙趣橫生。湖邊一樹樹金桂掛金流橙,滿樹都是金黃色的小花,清香撲鼻,馥郁醉人。
的互動舞台,文史陽光書吧——歷史與文化的互動」的項目功能和文化定位。 在開封西湖的附近,龍湖、中意湖、運糧湖、新規劃的公園及街頭綠地正在加快建設。
六城疊加的世界奇觀
「開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幾座城。龍亭宮,『宮摞宮』,潘楊湖底幾座宮……」一段流傳於
1981年,開封園林部門准備在龍亭大殿前的潘湖中間堆築一個湖心島。在龍亭湖底清淤過程中,推土機意外地推出了許多殘磚碎瓦,後經考古發掘證實,這些殘磚碎瓦是明代周王府遺物。據史書記載,周王府是在宋、金皇宮遺址上修建起來的。周王府的下面是什麼?真的埋藏著一座千年皇城嗎?大規模的宋城考古從此拉開帷幕。
歷經20年考古發掘,2002年,我國考古學家宣布,在古都開封地下3米至12米處,上下疊壓著6座城池,其中包括3座國都、兩座省城及1座中原重鎮,形成了「城摞城」的奇特景觀,大梁城在地下10餘米處。
「除了『城摞城』『宮摞宮』『牆摞牆』,考古過程中還發現了『路摞路』『門摞門』『馬道摞馬道』等奇特現象。」劉春迎說,「繁華的中山路是開封的中軸線,其地下8米處,正是北宋東京城南北中軸線上的一條通衢大道——御街。現在的中山路和宋都御街之間,分別疊壓著明代和清代的路面,這種『路摞路』的景觀還意味著從古至今層層疊加起來的數座開封城的南北中軸線沒有絲毫變動。」劉春迎說。
隨著開封「城摞城」奇觀的神秘面紗被層層揭開,這一奇特景觀迅速引起轟動。專家、學者認為,「城摞城」奇跡堪比有「世界第八大奇跡」之稱的「秦始皇陵兵馬俑」。
為提升北宋東京城在全國地位和影響力,強化開封市作為宋城的特色,提高開封市在宋文化研化博物館·開封「城摞城」新鄭門遺址。大宋文化博物館·開封「城摞城」新鄭門遺址建設項目是推動我市文化強市戰略的重點工程,同時也是一項公益性的文化建設項目。
如今,大宋文化博物館·開封「城摞城」新鄭門遺址項目建設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它將成為真正展現開封「城摞城」奇觀的窗口。
七張名片展現開封軟實力
八朝古都、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菊花名城、中國書法名城、中國收藏文化名優勢,更能出成效。
菊花,雋美多姿,傲霜怒放。它是開封的象徵,更是開封的驕傲;它播撒著古城的風流與氣韻,彰顯著古城的品格和文化;它是古城的希望之花。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時間來到1983年。當年5月27日,文化節。
2011年,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提出打造國際文化旅遊名城。市委、市政府創新思路、科學決策,先後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政策,確立了文化旅遊產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戰略地位,不斷加大對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
為更好地讓開封昔日的盛景重現,我市先後啟動城牆修復工程、宋都水系工程、書店街整修和文化提升工程、「城摞城」遺址博物館工程、鼓樓復建等一批重大文化旅遊項目,《大宋·東京夢華》等大型演出驚艷了世界。2014年,我市更是舉辦了世界客屬第27屆懇親大會,世界各地客家友人與各路媒體齊聚開封。
在七盛角和小宋城,熙熙攘攘的遊客來自全國各地。夜色下的七盛角,小橋流水情趣盎然,商鋪酒肆林立,處處宋韻彰顯。來自河北保定的遊客李炎贊嘆:「我去過周庄、烏鎮,沒想到在中原大地竟有這樣一處可以讓人停下腳步、感受生活的滋味、秀麗優雅的地方,開封人真有福氣,在家門口就能感受如夢似幻的水波燈影。」
今年3月23日至25日,在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召開的全國愛國衛生工作會議暨全國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現場會上,已經擁有眾多榮譽稱號的開封,如今又增添了一頂沉甸甸、藍、地更綠、水更清、城更美,為建設實力開封、文化開封、美麗開封、幸福開封譜寫了新華章。
如今,手握七張城市名片的開封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全市上下正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向著一個又一個目標砥礪前行。
八朝古都九個稱謂
——開封歷史文化大觀系列報道之三
記者王紅朝古都」。在歷史上,開封憑借河湖縱橫、灌溉發達、氣候溫和、交通便利的有利條件,成為中國最早開發的地區,其城垣宏大,文化燦爛,古人曾有「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的詩句。
都老丘所在地,在今開封東北40 余里。從古文獻的記載來看,老丘作為開封的第一次建都則是無可置疑的。開封最早建城距今也不是2700多年,應是4100多年,是我國華夏文明發祥、傳承的重要地區之一。
後梁
城池,拓寬道路,疏通排水,種樹掘井。956年,又調發開封府及曹、滑、鄭等州民工十餘萬人,取虎牢關質地堅硬的土石為料,築成周圍48里233步的新城——東京外城。其後的北宋王朝就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擴建,從而使東京城的規模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後周歷三帝,前後10年,在開封建中國的對外交通已由漢唐以來的絲綢之路轉向東南沿海的海路,火葯、印刷術等中國的發明由此傳向世界各地,開封以其泱泱大國的氣象,躍居那個時期世界上最為繁華的著名都息、鄭、潁、宿等州。截至1234年金朝滅亡,共在開封建都21年。
九個稱謂演繹文脈傳承
要都城,是當時夏朝的民族、政治、經濟中心。
據《竹書紀年》記載,夏王朝共傳14代,先後有17位帝王,歷時471年。第7位帝王杼繼位5年後,將都城遷到老丘,直到第13位胤時,才遷到西河(今河南安陽)。
夏王朝在老丘定都的時間長達217年,歷經槐、芒等7帝。 夏朝是中國歷史上遷都次數最多的朝代之一,前後共遷都9次。但是,老丘卻是夏朝眾多都城中,歷時最長、經歷帝王最多的國都。
遷都老丘之後,夏朝繼續向東發展,勢力更加強大。遷都老丘,使夏文化有了新的發展空間,從而創造出更加燦爛的文明。繼杼之後,夏朝又有7任帝王定都老丘,這里仍然是夏朝活動的中心區域。
夏朝
由於歷史年代久遠,文獻資料匱乏,加之史料記載中啟封與開封之名經常相混用,關於啟封一名的來歷,除了「啟拓封疆」一說,學界亦有不同見解。開封地方史志專家沙旭升指出,《匯考》中記載:「開封者,故宋微子啟封地因以為名,漢諱改開封。」微子啟始宋國開國遠祖,而在啟封城開始構築之時,宋、鄭兩國已存在姻婭關系,且為友好鄰邦,鄭庄公此時在故微子啟的封地築城取名「啟封」當在情理之中。
大梁
開封市區的名稱最早出現在文獻中叫做大梁。魏惠王九年(公元前361年)魏遷都大梁。
浚儀
浚儀由大梁發展而來,因大梁城北的人工溝渠名為浚水或浚儀渠,故稱大梁為浚儀。秦統一六國後,實行郡縣制,開封作為敗亡國都降為浚儀縣,屬三川郡。浚儀歷經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直到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將浚儀改為祥符縣為止,共歷1234年,因歷史較長,故也有把「浚」作為開封代稱的。
開封
公元前225年,秦滅魏,立浚儀(大梁)、啟封兩縣。西漢景帝元年(公元前156年),因避漢景帝劉啟之諱,改啟封縣為開封縣,這便是「開封」的由來。
汴州
北周武帝建德五年(公元576年),改梁州為汴州,這是開封稱「汴」之始,由縣治改為州治。唐代宗時期,宣武軍節度使李勉擴建汴州城,是後來開封城之雛形。
東京
五代時期, 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先後定都於開封, 因為地理位置偏東,稱之為「東都」或「東京」。開封在歷史上首次被稱為「東京」,是在937年,這一名稱一直沿用至宋代。
北宋定都開封,是經過一番激烈爭論的。最終選擇了開封,其他因素暫且不論,其中是和汴河等河流方便的漕運以及黃河所帶來的豐富的水資源分不開的。北宋時期,汴河、蔡河、金水河、五丈河等河流橫貫東京城,將全國各地尤其是東南一帶的物質源源不斷的運抵京都,從而使開封處於「天下之樞」「萬國咸通」的有利地位。因此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沒有汴河就沒有東京城的繁榮,而沒有黃河也就不會有汴河的暢通。
放寬了宵禁,城門關得很晚,開得很早。御街上每隔二三百步設一個軍巡鋪,鋪中的防隅巡警,白天維持交通秩序,疏導人流車流;夜間警衛官府商宅,防盜,防火,防止意外事故。這恐怕是歷史上最早的巡警了。
宋代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和張擇端傳世名畫《清明上河圖》都生動再現了這一時期東京城的繁華盛景和風土人情。
汴京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國滅北宋後,開封被稱為「汴京」。1126年秋天,金軍分東西兩路南侵。西路軍攻破太原,乘勝渡河;東路軍攻陷真定。兩路軍圍攻開封,閏十一月二十五日,東京城破。金軍佔領東京達4個月,大肆擄掠後於1127年四月撤兵北去,帶走包括徽、欽二帝在內的全部俘虜和財物,北宋至此滅亡,這就是歷史上的「靖康之難」。
汴梁
元滅金後,設河南江北行中書省(簡稱河南行省),省下設路,在開封設汴梁路,稱為「汴梁」。當時,省會及路治都設在開封。
十種文化名揚天下
—心,曾在華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演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天的開封,一磚一瓦一木中,俯拾皆是文化的寶藏。在宋韻彰顯的千年古城裡,宮廷文化、府衙文化、忠烈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園林文化、飲食文化、菊花文化、戲曲文化、書法文化遍地流淌、生生不息,已融入城市的靈魂,成為開封人民的生活態度,也讓人們充滿了無限嚮往。
府衙文化:開封有個包青天
「開封府」是北宋京都官吏行政、司法的衙署,歷史悠久,名揚中外,為北宋時期「天下首府」。據史料記載,北宋年間,開封府共有183任府尹,許多歷史名人如寇準、范仲淹、包拯、歐陽修等都曾任開封府尹。
特別是包拯任開封府尹時,鐵面無私,執法如山,包龍圖扶正祛邪、剛直不阿的美名傳於古今。開封包公祠就是為紀念包拯而建的祠堂。自金、元以來,開封就建有包公祠,以紀念這位先賢。今天,坐落在包公湖岸邊的包公祠,是現代人為紀念包拯而恢復重建的,風存齋堂一座,也就是現存的玉皇閣。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更名為延慶觀,其後,該道觀又經歷多次損毀、
對於開封而言,夜市是其飲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符號之一。開封夜市歷史悠久,宋代孟元老在其《東京夢華錄》中,就對當時分布在東京城內的州橋夜市、東角樓街巷、馬行街店鋪、大相國寺萬姓交易市場等有詳細記載:「夜市直到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要鬧去處,通宵不絕。」而在此之前的唐朝卻是「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將坊和市分開,實施封閉式管理。
如今在開封城內,大大小小的夜市有20多家,而規模最大的要數鼓樓夜市。鼓樓夜市小吃品種繁多,知名菜餚、面點、小吃品種800多種,中華名小吃98種,其中第一樓小籠包子、桶子雞、鯉魚焙面等10多種小吃被命名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除開封傳統風味小吃外,開封還有全國各地的名吃特產。鼓樓夜市因其濃郁的地方傳統特色,被國內外百餘家媒體廣為報道,名噪八方。
菊花文化:開封菊花甲天下
開封種植菊花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時期。北宋時期,開封菊花的品種、數量、栽培技藝獨領風騷,誕生了我國第一部《菊譜》和世界第一部菊藝專著。明清以後,開封養菊賞菊之風綿延日盛。
今天,菊花文化在開封得到了進一步發揚光大,作為全國著名觀賞菊種植基地,目前培育有1200多種菊花,菊藝大師佔全國總數的25%、菊藝新星佔全國總數的36%。開封菊花屢化、旅遊、經貿深度融合的節會品牌,成為開封發展文化旅遊產業、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平台,成為開封提升城市品位、建設國際文化旅遊名城的亮麗名片。
書法文化:名家薈萃 人才輩出
法藝術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開封書法文化氛圍濃厚。1984年,開封成立了書法家協會,先後有120多人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同時,開封其他各類書法團體眾多,影響較大的就有20多家。此外,開封的中國翰園碑林,鐫刻3800塊歷代名家書碑,是目前我國最大的一座書法碑林。2008年,開封被中國書協命名為「中國書法名城」。
宮廷文化:六朝皇宮 無盡故事
在一座「萬壽宮」,內設皇帝牌位,文武官員定期到此朝賀遙拜。封建朝代,皇帝被稱為真龍天子,因此這個地方後改稱「龍亭」。
,是國家AAAA級景區,建於六朝(五代時期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和北宋及金朝)皇宮的遺址之上,以金碧輝煌、氣勢雄偉的龍亭大殿為主,由午門、玉帶橋、嵩呼、朝門、照壁、朝房等清朝萬壽宮建築群組成,充分顯示了北方皇家園林的雄奇。龍亭公園的《九帝迎賓》《王安石變法》《杯酒釋兵權》《百戲進皇宮》等具有濃郁宋代宮廷文化特色的節目,使人夢回千年、浮想聯翩。
忠烈文化:鐵血英雄千古留名
提到開封源遠流長的忠烈文化,楊業和岳飛是兩個繞不開的重要人物。
楊業是北宋抗遼名將,他英勇殺敵、為國捐軀的事跡被人們銘記,而以他為原型創作的燦若繁星的藝術作品,更是經久不衰。如今,「楊家將」已經成為忠烈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符號損毀、修復,至民國年間,最終廢於日軍戰火。現在的天波楊府,是人們為紀念楊業、弘揚楊家
折。
但是,艮岳園林是中國園林史上的一朵曇花。宋徽宗取天下瑰奇特異之靈石,移南方艷美
祥符調是開封戲曲文化的重要代表,它作為發源於開封的一個豫劇流派,得名於祥符縣,
㈡ 為什麼說北宋東京城是繁華極地
北宋東京城遺址位於河南省開封市區及其周圍。東京城又稱汴京,始建於956年的後周,960年,趙匡胤建立北宋王朝,定都開封,改名東京,歷時167年,極盛時人口達150萬上下,是全國第一大都市。
自北宋滅亡後,歷經動亂,東京城遭受嚴重破壞,特別是元世祖時為防止人民反抗,將開封內外城全部拆毀。
1642年李自成率起義軍第三次圍攻開封時,周王朱恭枵串通官軍掘開黃河堤,全城盡為澤國,自此故城大部分都被泥沙深埋在地下,只留下了外城的殘存基址。
1841年黃河再次決口,外城的殘基也終於被洪水和泥沙淤沒了。
據史料記載,北宋東京城東西略短,南北稍長,由外向內依次為外城、內城、皇城,其外城的輪廓、形制和范圍,以及一些城門的位置,同宋人的記載大致吻合。
東京城的外城又稱新城、羅城,四牆與後世的開封城基本平行,是歷代東京軍事防禦的第一道屏障。外城由於歷代的兵災水患,昔日巍峨壯觀的外城已遭到了極大的破壞,並全部淤埋於地下2至8米深。
北宋時期,外城共有城門14座、水門7座,已發現南薰門、南鄭門、萬勝門等10餘座,多為直門兩重或屈曲開門的瓮城門。尤其是西牆上的正門新鄭門遺址,面積近兩萬平方米,其規模之大,在我國古代都城發展史上是極為罕見的。
內城又稱闕城、里城、舊城,是在唐汴州城的基礎上修建而來的,始建於781年,整個內城略呈正方形,其南牆位於後來的開封城南牆北約300米一線,北牆位於龍亭大殿北約500米的東西一線,東、西牆疊壓在今開封城東、西牆的下面,四牆總長約11550米。
北宋內城城門已增加到了10座,經考證,其東邊和西邊牆上的部分城門就疊壓在開封城東、西牆上的城門如宋門、曹門、大梁門等的下面。
東京城的皇城又稱皇宮、宮城、大內和禁中等,始建於962年,是北宋時期皇帝的議事殿閣和寢宮所在地,是當時最繁華之處,衙署、寺觀和商業比較集中。
宋皇城的大致范圍位於開封龍亭大殿前的鄱陽湖一帶,與內城朱雀門、外城南薰門呈一南北直線,即當時的御街。
皇城呈東西略短、南北稍長的長方形。周長2500米,城牆原為土築,1012年改為磚砌。1113年在大門內外北邊開始興建一組園林式的建築群,一共有7個大殿和15個閣樓,取名叫延福宮。
皇城一共辟有6個門,其中宣德門是皇宮正門,高大雄壯,威嚴壯麗,因為是高大的門樓,所以也稱為宣德樓。
在皇城的前半部中軸線上,發現東西寬約80米,南北最大進深60多米,殘留6米左右的宋宮正殿大慶殿的建築台基,其位置、規模、深度及遺物均與文獻記載相符。
北宋東京城的繁榮,除居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重要地位外,境內水道交通的方便也是主要的因素之一。
當時京城一帶水網縱橫,舟楫雲集,穿過東京城的河流有蔡河、汴河、五丈河、金水河,特別是與黃河溝通的汴河,史載「歲漕江、淮、湖、浙米數百萬,及至東南之產,百物眾寶,不可勝計」。
而架在這些河道上的橋梁有32座,如州橋、龍津橋、相國寺橋、金明池中的仙橋等。這些橋梁的架設使京城東西可以貫通,南北可以直達,極大地方便了京城的交通運輸,保證了京城的物質供應,也給京城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
由於北宋最高統治者對佛教政策的轉變,大力提倡佛教,致使北宋一代「士大夫多修佛學」、「崇道教,興佛法」、「營佛事,創梵宮」成為了一種時代風尚。
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東京城內的許多宗教建築,尤其是寺院建築便如雨後春筍般地興建起來。許多寺院修建的奢華程度,遠非一般的官府可比,實乃東京城內除皇宮之外最為華美的建築群體。
在遍布東京城內眾多的佛教寺院中,以相國寺、開寶寺、天清寺、太平興國寺最為著名,號稱東京四大寺院。
北宋東京城中出現了一批新興的手工業作坊,如歷史上最早的火葯作坊,以及由五代而來,經過北宋才進一步發展起來的印刷作坊等。
北宋畫家張擇端創作的《清明上河圖》被譽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它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描繪了北宋時期都城東京的狀況,主要是汴梁以及汴河兩岸的自然風光和繁榮景象。
㈢ 北宋東京城的城市規模如何,是怎樣布局的
據史料記載,北宋東京城東西略短,南北稍長,由外向內依次為外城、回內城、皇城,其外城的輪廓、形制和范答圍,以及一些城門的位置,同宋人的記載大致吻合東京城的外城又稱新城、羅城,四牆與後世的開封城基本平行,是歷代東京軍事防禦的第一道屏障。外城由於歷代的兵災水患,昔日巍峨壯觀的外城已遭到了極大的破壞,並全部淤埋於地下2至8米深。北宋時期,外城共有城門14座、水門7座,已發現南薰門、南鄭門、萬勝門等10餘座,多為直門兩重或屈曲開門的瓮城門。尤其是西牆上的正門新鄭門遺址,面積近兩萬平方米,其規模之大,在我國古代都城發展史上是極為罕見的。
㈣ 北宋東京城的外城結構是什麼樣子的
東京城的外城又稱新城、羅城,四牆與後世的開封城基本平行,是歷代東京軍事版防禦的第一道屏障。外權城由於歷代的兵災水患,昔日巍峨壯觀的外城已遭到了極大的破壞,並全部淤埋於地下2至8米深。北宋時期,外城共有城門14座、水門7座,已發現南薰門、南鄭門、萬勝門等10餘座,多為直門兩重或屈曲開門的瓮城門。尤其是西牆上的正門新鄭門遺址,面積近兩萬平方米,其規模之大,在我國古代都城發展史上是極為罕見的。
㈤ 開封地下是什麼
開封城,「城摞城」
開封人祖祖輩輩流傳著這樣的話:「開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幾座城」和「開封城摞城,龍亭宮摞宮,潘楊湖底深藏幾座宮」。
這些流傳在很多歷史文獻中都有記載,可很長時間沒有什麼物證來證實。
1981年5月中旬,開封市園林部門在潘家湖清淤施工中,發現推土機推出很多古建築用的方八磚和硃砂紅的簾子篾,人們馬上將情況匯報給開封市博物館負責人。
2000年5月,為了印證開封城摞城的傳說,開封市城牆文物保管所選擇西門城樓一段城牆的地下部分進行發掘,結果發掘出一段保存完好、清晰可見的清中期古馬道遺跡。更令人驚奇的是,在第二層古馬道下約50厘米深處,年代更為久遠的古馬道也驚現出來。三層古馬道真切展示了開封城摞城的奇特景觀。
為了讓城牆摞城牆、馬道摞馬道的千古奇觀展現在人們面前,同時又不破壞大梁門和古城牆的整體面貌,開封市2004年8月在大梁門北側150平方米的城摞城遺址上,用20毫米厚的防彈玻璃搭建了一個透明的開封城摞城展覽館。
開封考古人員經過20多年的發掘勘探發現:開封市地下3米至12米深處上下疊壓著6座城池——3座國都、兩座省城、一座中原重鎮。這6座城池自下而上分別是:戰國時期魏國的大梁城,唐代的汴州城,五代及北宋時期的東京城,金代的汴京城,明代的開封城,清代的開封城。這些地下古城能不能開發出來,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
據開封市文物管理局副局長、開封市文物工作隊隊長劉春迎介紹,大梁城位於約距現在地表12米至14米深處,汴州城約距地表10米至2米深,東京城約距地表8米至10米深,金汴京城約距地表6米深,明開封城約距地表5米至6米深,清開封城約距地表3米深。
考古人員在潘家湖下還發現了一些文物。劉春迎說:「這些古城都是被黃河水淹沒了,而每次洪水過後,倖存下來的和外地來的人們知道下面有寶貝,他們紛紛挖寶,所以留存下來的文物並不多,但他們不可能挖得很乾凈。我們考古發現的只是一些牆體和根基,不像人們想像的、仍然屹立著的宮殿。」
開發難在哪?
在地下城的開發過程中,州橋是備受關注的。
有1200多年歷史的州橋是北宋時期東京城內橫跨汴河、貫通皇城的一座石橋,遺址在今開封市中山路中段,大紙坊街東口至小紙坊街東口之間,明朝末年因水患,橋被淤埋在現地平面以下4米處。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州橋,正名天漢橋,正對於大內御街。其橋與相國寺橋皆低平,不通舟船,唯西河平船可過。其柱皆青石為之,石樑石榫楯欄,近橋兩岸皆石壁,雕鐫海牙、水獸、飛雲之狀。橋下密排石柱,蓋車駕御路也。」它是「汴京八景」之一。
1984年8月17日至9月13日,開封考古工作者在中山路地下4.5米處發現並挖掘出了州橋,根據對州橋橋面的清理和對橋的實測,該橋南北長17米、東西寬30米、孔高6.58米、拱跨5.8米,據說橋券內跑公交車綽綽有餘。橋面用的是青石板,但石板已殘缺不全,裸露在外的大部分是青磚。橋洞內出土文物數件,有瓷碗、瓷爐、瓷盆、瓷罐等,分屬金、元、明等朝代。可惜因為橋的兩端上面都是大型建築物,無法進一步發掘。考古工作者只能回填。淤埋於地下340多年後,州橋只能和少數人短暫見面,就又帶著無奈重回地下。
從1984年開始,開封市圍繞開發州橋已經進行了三次大討論,要求開發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早在1986年,開封市旅遊、城建等部門就提出過一個綜合性開發方案,但因缺乏資金未能實施。
由於開封市地勢低於黃河河床,地下水位十分高。一位家住開封的朋友說,他家院子里的壓井只打了3米就出水了。要開發地下城,水位高成了「攔路虎」。
長期研究、關注開封地下城的河南大學宋代歷史研究所所長程民生教授說:「開封地下城豐富,層次多,年代久,保存完好,在全國少見。很多單位都曾經想開發,但沒法開發。因為現在的開封市的中軸線和地下城的中軸線一致,如果開發需要城市進行大規模的搬遷。但部分開發是完全可以的。戰國時的大梁城保存最完整,在地下20米左右,受水位限制,開發是不可能的。」據他講,曾經有一家房地產公司想大面積開發地下城,因為需要資金量太大而望而卻步了。
地下古城有望重見天日
如今,開封終於對地下城開始了開發。日前,地面上的搬遷工作已經展開。根據開封市國土資源局對《大宋文化博物館·開封城摞城新鄭門遺址建設項目規劃拆遷范圍實施房屋拆遷》的批復,此次拆遷房屋總建築面積49286.67平方米,具體范圍是:夷山大街以西、漢興路以北,宋城廣場以南、金明小學以東。
根據規劃,城摞城博物館將用地6.26萬平方米,由開封歷史動漫演示廳、遺跡館和文物陳列館三部分構成。開封歷史動漫演示廳擬用現代動漫技術把開封形成城摞城現象的歷史沿革情況展示出來;遺跡館位於新鄭門古城牆遺址上方,佔地2.42萬平方米;陳列館位於遺跡館南側,將集中陳列展示新鄭門遺址發掘出土的遺物以及與古城開封發展史有關的遺物,建築佔地3600平方米。
雖然開封地下6座城不能全部一次性開發,但很多開封人都希望州橋和其他目前容易開發的地方盡快發掘出來,讓兩千多年前的文明能早日露出崢嶸。
㈥ 河南開封「城摞城」考古發現了什麼
8月10日消息,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河南開封市自2012年啟動「城摞城」新鄭門遺址項目,進行保護性考古發掘。目前,考古發掘工作仍在進行,發現有宋代城門遺址、清代民居院落等文物遺存。
其中包括3座國都、2座省城及1座中原重鎮,構成了「城摞城」的奇特景觀。另外,考古專家在位於商丘市現存商丘古城之下也發現了六座不同朝代的古都、古城疊加在一起的城摞城奇觀,這都是由於歷代黃河泛濫所造成的。
㈦ 鄭州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鄭州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呢,鄭州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八大古都之一,且處於十三朝古都洛陽和七朝古都開封之間,文物資源眾多,有古城、古文化、古墓葬、古建築、古關隘和古戰場在內的遺址遺跡達1萬余處,主要景點有少林寺、黃河游覽區、嵩山、世紀歡樂園等。
嵩山少林寺
少林寺,位於中國河南省鄭州市登封的嵩山,是少林武術的發源地,禪宗祖庭,由於其坐落嵩山的腹地少室山下的茂密叢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在唐朝時期,享有盛名,以禪宗和武術並稱於世。民國時期被軍閥石友三幾乎焚毀殆盡。現任少林寺方丈是釋永信。
門票:100元。
交通: 乘8路在少林寺站下;乘旅遊專線車在少林寺站下。
黃河游覽區
鄭州黃河游覽區始建於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初已頗具規模。這里綠樹滿山,亭閣相映,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建設者們耗時18年,種植了60多萬棵樹木。綠化了6000多畝的荒山。做到了景區的四季常青。
鄭州黃河游覽區沒有蘇州園林小巧、杭州西湖的秀麗,但它卻有磅礴於世的氣勢。這里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祥地,是我國古代文化的寶庫,是我國幾千年燦爛文化的縮影。鄭州黃河游覽區聚集著眾多的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人文景觀是鄭州黃河游覽區的核心景觀。
門票:40元
世紀歡樂園
鄭州世紀歡樂園是世界第一、中國唯一的大型火車文化主題公園。園區建設以鐵路發展為主線,以一條長3000多米的環園鐵路為連線。建有工業倫敦站、南美雨林站、阿拉伯古堡站、荷蘭風情站、西部牛仔站、世紀中心站六大站區。並陳列著多部退役的各種類型的火車頭實物和不同年代不同型號的火車模型,利用聲光電技術動感電影、圖片展示、游園講解等多種形式對青少年和遊人開展科普教育和火車知識的推廣。
世紀歡樂園摩天輪是目前為止亞洲最高的摩天輪,吊艙有56個,重達數千噸。這里還有長達888米全國最長的老金礦過山車,更有建在神秘金字塔中,擁有世界最先進技術、中原首家4D影院。空中飛舞、藍色風暴、飛躍亞馬遜、古墓麗影、俠膽豪情、水上騎士、現代阿凡提……應接不暇,樂趣無窮。六大站區開設反映異域風情、民族文化的歌舞表演、雜耍技藝;開設體現本站區國家風格、民族特點的風味餐飲食品及工藝品,紀念品。
門票:成人:120元;兒童:60元
中嶽嵩山
嵩山位於中國中東部河南省西部,古時曾稱外方、嵩高、崇高,五代後稱中嶽嵩山。由太室山與少室山組成,最高峰連天峰1512米;面積450平方公里,東西綿延60多公里;東依省會鄭州,西臨十三朝古都洛陽,南依潁水,北鄰萬里母親河黃河。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核心發源地,是世界聞名的風景名勝區,首批入選世界地質公園、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門票:80元
環翠峪
環翠峪風景名勝區位於鄭州市西南40公里的滎陽廟子鄉,1988年開始對外開放, 現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河南省重點風景名勝區、省級森林公園、鄭州市十大優秀旅遊景區。環翠峪景區是一個以自然山水為主體,以古城堡為特色,千年石花為一奇,紅色文化、賢孝文化、嫘祖文化為襯托,集觀光旅遊、休閑度假、野營探險為一體的綜合性景區。
門票:30元
黃帝故里
黃帝故里是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拜祖的聖地,也是十八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拜祖儀式和歷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的現場。新鄭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是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黃帝故里景區分五個部分組成。整個景區布局突出「中華之根」主題,前門區「秀」、祠殿區「神」、鼎壇區「雄」、軒轅丘區「聖」、黃帝文化藝術苑區「趣」,都是豐富多彩的黃帝文化的展示。
㈧ 中國建國以來都發掘過哪些古代陵墓
大葆苔(西)漢墓;老山漢墓;唐乾陵地宮;明十三陵定陵地宮;清東陵裕陵,定東陵
㈨ 鄭州有什麼好玩的名勝古跡
鄭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旅遊資源豐富。軒轅黃帝故里、裴李崗文化遺址、大河村遺址、商城遺址等記載了她8000多年的文明史,以黃河游覽區、大河村遺址為主的黃河有中國特色文化旅遊群和以少林寺、嵩山國家森林公園為主的嵩山風景名勝區給鄭州增添了無窮的魅力。 少林寺部分旅遊景點: 郊縣市: 嵩山:五嶽的中嶽,儒釋道三教合一的文化聖地,世界地質公園。 少林寺:「天下第一名剎」,中國佛教禪宗祖庭,中華武術的發源地和象徵。 嵩陽書院 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儒教文化聖地。 黃河游覽區:鄭州著名旅遊景區。 鄭韓故城遺址 中嶽廟:位於鄭州登封市,華中著名道教聖地。 杜甫故里:位於鄭州鞏義市 打虎亭漢墓 黃帝故里:新鄭市具茨山附近,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在此出生,建都。國家級祭祖大典每年在此舉行。 北魏石窟寺石刻造像 廣武古戰場 法王寺 密縣漢墓 旅遊景點: 二七紀念塔:鄭州標志性建築,矗立於市中心,原址為長椿橋,該為紀念京漢鐵路二七大罷工所建造,原塔為木質結構,後因為木質腐朽,改為磚石雙塔結構。 鄭州商城遺址:大部位於管城和二七兩區,距今3600年,為商代亳都遺址,國內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古代城池。現存中國最古老的城牆-早商時期城牆,宮殿遺址,燒窯遺址等。 大河村遺址:位於中州大道北,新石器時期的原始村落遺址。 劉禹錫墓:位於鄭州市中原區西,含祠園,墓冢 河南博物院:坐落於農業路, 國家級歷史博物館,中原古代燦爛文明的窗口。 城隍廟:位於職工路(城隍廟街路北),是鄭州市現存最大的明清建築群 文廟:鄭州孔廟,位於東大街,建於東漢, 是僅次於山東曲阜興建時期最早的儒教廟宇 北大街清真寺:鄭州市區現存唯一的明清建築風格的大型清真寺院,相鄰管城區人民政府(原鄭縣縣衙) 佛光寺:位於中原區西流湖公園西北 關帝廟:位於西流湖公園西北,後倉村附近,始建於明, 先存明朝所建大殿一間,以及新建牌坊一個 日本駐鄭州領事館遺址: 位於二七區東三馬路上,為日軍侵華時期日本駐鄭州領事機構所在地 小雙橋遺址:位於鄭州市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內,是1995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二七紀念堂:原為普樂園會場舊址,二七大罷工紀念會所,位於錢塘街 鄭州博物館:位於鄭州市中原區嵩山路, 地方綜合性博物館,緊鄰市政府及綠城廣場 碧沙崗:為馮玉祥將軍所建,包括北伐戰爭紀念碑,三民主義紀念亭以及烈士祠,後部分烈士遺骨遷往烈士陵園,現為公園 胡公祠:位於人民公園南門,現存大殿,祠園,祠門,2008年重新整修 彭公祠:位於人民公園西門,原銘功園主體, 主體建築日本侵華戰爭時期已毀,現存五座紀念亭以及"破四舊"時砸壞的漢白玉石碑殘存一塊 黃河博物館:位於紫荊山路北, 紫荊山公園西北,為解放初期蘇式典型建築 孔氏家廟:位於惠濟區,破損嚴重,未得到保護,現存大殿三間 鄭縣城牆:鄭縣原城牆,為土基石制結構,後馮玉祥下令拆除大部分,僅存一碉堡及牆基 紀信廟:位於鄭州市區西北,紀信同時也是鄭州的城隍神 列子祠:位於鄭州東南莆田,中國著名古人列子誕生於此 大佛寺:西流湖公園西北,僅存大佛殿 子產祠園:位於中原區金水河沿岸,以紀念鄭州名人子產,子產祠原址位於東大街 湖北會館:為清朝民國時期楚商會所,後作為鐵路工人夜校,中國革命者李大釗在此講學 晉王廟:也稱為李衛公廟,現僅存清代小瓦房十餘間,以及碑刻等 郭家大院:位於紫荊山路中段,書院街112號,是鄭州市僅存的清末民初四合院建築群 岳家大院:位於管城區南門西拐4號,僅保存一綉樓 南乾元街75號:鄭州清末民國保護建築
㈩ 周以忠的領導活動
奧運火炬手
開封7月10日模擬演練聖火傳遞
最後一名火炬手將由市長周以忠擔任,他將點燃聖火盆。
人民網河南視窗訊 汴梁晚報報道:(記者劉海洋)6月25日上午,北京奧運會火炬接力開封市傳遞活動組委會召開會議。市委書記劉長春要求,扎實工作,精心籌備,舉全市之力,盡最大努力,確保火炬傳遞活動既要絕對安全,又要營造出歡樂祥和的節日氣氛。
會議宣讀了《北京奧運會火炬接力河南省開封市傳遞活動實施方案》,同時,對傳遞活動有關事項進行了調整,對各部門承擔的任務進行了細化分解。會議還公布了《開封市傳遞模擬演練實施方案》,並確定7月10日我市進行模擬演練,7月12日參加全省統一聯動模擬演練。
7月下旬,奧運聖火將來到開封。最後一名火炬手將由市長周以忠擔任,他將點燃聖火盆。
劉長春說,奧運火炬在開封傳遞,是我們開封的光榮、驕傲和自豪,要通過這次傳遞活動,樹立開封人的良好形象,維護開封的尊嚴,激發開封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強開封人的凝聚力。
奧運火炬接力傳遞活動日益臨近,我市各項籌備工作已進入最後關鍵時期。劉長春要求,既要確保傳遞活動絕對安全,又要營造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為此,各有關部門要統一思想,深化認識,明確任務,抓好火炬傳遞重點工作。他說,要建立集中、統一、高效的火炬傳遞指揮體系,市組委會成員單位要履行職責,按照分工,完善工作方案,現在就開始工作,確保傳遞工作順利進行。
第十屆亞洲藝術節
第十屆亞洲藝術節將在鄭州、開封舉行,市委書記劉長春要求
辦好亞洲藝術節 提高開封知名度
第十屆亞洲藝術節由文化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辦,省文化廳、鄭州市政府、開封市政府及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共同承辦,將於9月26日至10月8日在鄭州、開封兩市舉辦。藝術節的主題是:和諧亞洲,相聚河南。
劉長春說,舉辦亞洲藝術節這樣的大型活動,對開封來說是第一次,是對開封財力、基礎設施建設、對外開放水平、市民文明程度的考驗。我們要樹立信心把藝術節辦好,把舉辦活動當作一次提高開封對外開放水平、提高市民文明程度的一次絕好機會。要利用這次機會,宣傳展示一下開封人民的文明道德水平、待客好客的熱情,打開開封人民了解亞洲的窗口,豐富人民文化生活,展示開封厚重的文化底蘊,提升開封文化品位及國際知名度。
市長周以忠,副市長孫繼剛出席會議。
原開封市長牽涉腐敗落馬
官場地震
5月15日,星期天。開封市召開城市數字化管理會議,參會人員有開封市長周以忠以及城建規劃部門負責人,會議一直開到下午6點半多。
接近7點時,周以忠被通知趕到位於開封市開發區的五星級酒店開元名都大酒店。周剛到酒店,在此等候的省紀委負責人宣布對其實施「雙規」,隨後周以忠的司機及秘書也被帶走。
令人疑惑的是,在周被帶走的前一天,河南省委組織部還曾派考察組前往開封,考察周以忠「是否適合擔任開封市委書記」。
「考察組直接就問周以忠是否適合擔任開封市市委書記。除了談話,還有投票表決,投票結果基本上沒有反對意見。」曾參與談話的開封市一位副市長向《中國新聞周刊》透露。
「當時,市委書記一職基本上沒人和他(周以忠)競爭」,上述官員說,市委副書記已經57歲,而周以忠才40多歲,又是清華大學畢業,官員們私下認為市委書記人選非周莫屬!
周以忠被帶走三天後,5月18日,河南省紀委、省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向開封市委、市政府有關部門通報了周以忠的情況。 「通報只說周以忠涉嫌嚴重違紀,什麼時候違紀?違多大紀?通報都沒說。」一位參加會議的當地官員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一周之後,中共開封市委召開副市級以上領導幹部會議,傳達中共河南省委關於開封市委主要領導職務調整的決定:祁金立任中共開封市委書記,劉長春不再擔任中共開封市委書記。隨後不久,劉長春調任河南省人大常委會農村工作委員會主任。
前後不到兩周,市委書記調離、市長落馬,令開封官場震動。
現年49歲的周以忠擁有清華大學碩士學位,31歲就位居副廳級,就任位於鄭州的中國第二砂輪廠副廠長,後成為改制後的上市公司白鴿集團總經理。
之後周以忠轉入政界,歷任鄭州市副市長、河南省貿易廳副廳長。2003年11月,調任南陽市委副書記。
2006年12月,周以忠從南陽調任開封,僅僅3個月,職位從市委副書記、副市長、代市長、市長一路直升,2009年3月,周再次當選開封市長。
周落馬不到一個月時間,開封官場再發地震,6月11日,開封市原組織部長李森林被宣布雙規。當天,開封市委召開市委全會,下午繼續召開市委常委會議。會議結束後,河南省委紀委有關人員到場宣布將組織部長李森林雙規,帶離會場。
市長牽涉工程腐敗
在開封當地,有關周以忠落馬的版本很多,較為可靠的消息認為周以忠因牽扯工程腐敗而落馬。
近年來,隨著開封城市建設快速發展以及「鄭汴一體化」的加快,開封的工程項目建設遍地開花,而這些工程絕大多數是周以忠任開封市長後開始推進的。
一位當地學者稱,城市化進程中,大量工程項目的規劃、設計甚至投資,都由政府部門主導,政府官員由此獲得了巨大的資源支配權,因此,大批官員落馬事牽工程腐敗。
7月22日,《中國新聞周刊》了解到,自2007年周以忠從南陽調任開封任市長以來,開封市先後投資數十億元打造一批重大文化旅遊項目,包括圍繞宋都古城恢復與重現工程,開封城牆保護與修繕,大宋文化博物館-開封「城摞城」新鄭門遺址、繁塔-禹王台景區綜合開發,水系二期等。
如此龐大的工程項目,利益誘惑在所難免。一位接近紀委的知情人透露,以開封西區鄭開大道項目建設土地舉例:按市場價格,每畝應該300萬左右,通過市長簽字,協議內定、限制條件等辦法,最終以每畝30~100萬左右價位賣出。
周事發後,上述多個項目處於半停工狀態。在位於開封市夷山大街西側,宋城廣場南側,金明東街東側的「城摞城」博物館(又稱「大宋博物館」)拆遷安置工作已經停滯兩個多月。
「周以忠出事後,項目就被叫停了,不知道以後怎麼辦。」7月25日,「大宋博物館」建設工程指揮部一位工作人員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周以忠雙規之後,曾有傳言當地數名地產商已跑到國外躲避,但上述知情人表示, 「很多企業都是通過第三方行賄,目前還很難抓住開發商行賄的證據。」
「周剛出事時,很多人想是不是有人陷害?但是現在看來周確實有問題。功不抵過,我們感覺很惋惜。」該知情人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說。
6月下旬,中共河南省委某領導來開封調研時曾說,「周以忠這個人工作做得不錯」,但是馬上又說,「這個人來者不拒,誰送都要」。
關於周以忠落馬原因的另一版本是安陽副市長張勝濤被「雙規」後的檢舉揭發。
張勝濤曾在開封市下屬蘭考縣、通許縣擔任縣長、縣委書記等職,2009年3月升任安陽市副市長,今年4月中旬,張勝濤被河南省紀委「雙規」。
「張勝濤雙規後,先後供出多名官員受賄。」上述知情人說。「周主政開封期間,與張勝濤過往甚密,周的案發極有可能與張的舉報有關。」
7月26日,《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致電河南省預防腐敗局副局長、省紀委副秘書長侯玉林,侯表示周以忠和李森林案件正在辦理過程中,張勝濤案件可能會較早一些移送司法機關。
悔過書曝光
31歲即為副廳級幹部的周以忠在悔過書中寫道,案發後,他的母親哭瞎了雙眼,女兒因為他而失去了正常的工作。